湖北省鄂东南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湖北省鄂东南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湖北省鄂东南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湖北省鄂东南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湖北省鄂东南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北省鄂东南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人类遗传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关于人类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病是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而出现的疾病B.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预防各种有先天性缺陷的患儿的发生C.基因检测可以精准地诊断病因,但在临床上也存在争议D.通过随机调查患者家族中患病情况,能较准确得出遗传病的发病率〖答案〗C〖祥解〗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详析】A、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A错误;B、禁止近亲结婚不能降低各种遗传病的发生,而是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B错误;C、基因检测通过检测人体细胞中DNA序列,以了解人体的基因状况,可以精确地诊断病因。但人们担心缺陷基因检出,在就业、保险等方面受到不平等待遇,C正确;D、遗传病的发病率调查,应在人群中随机调查,D错误。故选C。2.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的五个品种及其体内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已知B、b和D、d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分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植株丙为纯合子,性状可以稳定遗传B.若要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Bbdd×bbDd杂交实验C.甲、乙、丁和戊植株进行自交均可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D.甲和丁杂交,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子代有4种基因型和3种表现型〖答案〗B〖祥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析】A、丙同源染色体携带相同基因即为纯合子,性状可以稳定遗传,A正确;B、b和D、d分别为两对等位基因,如果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或者在同一对染色体上,基因型Bbdd×bbDd杂交实验结果都为BbDd:Bbdd:bbDd:bbdd=1:1:1:1,B错误;C、甲、乙、丁和戊植株都存在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均可通过自交,观察F1是否出现性状分离现象,且分离比为3:1的结果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C正确;D、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甲可以产生BD:bd=1:1,丁可以产生Bd:bD=1:1,故甲和丁杂交,子代有4种基因型和双显性状和两种单显性性状,共3种表现型,D正确。故选B。3.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实践的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实验中,宜选择蝗虫的卵巢作为实验材料B.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视野中会观察到大量染色体数加倍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未加倍C.在“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实验中,从抑菌圈边缘挑取细菌培养,抑菌圈的直径会逐代变小D.在“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活动中,模拟减数分裂I后期时,细胞同一极的橡皮泥条颜色不能相同〖答案〗C〖祥解〗将含抗生素的滤纸片放到接种了大肠杆菌的平板培养基上,滤纸片周围会出现抑菌圈,在抑菌圈边缘生长的细菌可能是耐药菌;若抗生素对细菌起选择作用,则随着培养次数增多,耐药菌的比例增大,在连续培养几代后,抑菌圈的平均直径变小。【详析】A、蝗虫的精巢是观察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的最佳材料,卵巢中同一时期进行减数分裂的卵原细胞很少,并且它的分裂是不连续的,A错误;B、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而大多数细胞是处于分裂间期的,因此视野中染色体数目已加倍的细胞占少数,B错误;C、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在抑菌圈边缘抗生素浓度较低,可能存在具有耐药性的细菌,所以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能选择出耐药性细菌,抑菌圈直径会逐代变小,C正确;D、在“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活动中,模拟减数分裂I后期时,移向细胞同一极的是非同源染色体,橡皮泥条颜色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D错误。故选C。4.模式生物是指生物学家选定的,非常适合用于科学研究,揭示某种生命现象普遍规律的生物物种,如:线虫、果蝇、斑马鱼、小鼠等。玉米是用于遗传规律研究的常见模式生物,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是理想的遗传学实验材料。如图随机将纯种非甜玉米植株和纯种甜玉米植株进行间行种植,图中数字符号表示不同的授粉方式。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玉米成为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原因之一是开展杂交实验时,无需去雄操作B.通过①②或③④方式,均能判断出甜和非甜的显隐性C.若甜玉米的果穗上所得籽粒中有非甜和甜玉米,则甜为显性D.若甜玉米果穗上结出的籽粒,甜玉米占比1/2,则①:④授粉成功比例为1:1〖答案〗C〖祥解〗分离定律的实质: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析】A、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时,无需母本去雄操作,直接进行套袋→人工授粉→套袋处理即可,A正确;BC、在纯种甜玉米中,产生的配子都含控制甜这种性状的基因,但结的子粒中有非甜的,说明接受了非甜的花粉后,子粒中含有的非甜基因被表达出来,所以既含甜基因,又含非甜基因,而表现为非甜性状,则说明非甜是显性,B正确,C错误;D、若甜玉米果穗上结出的籽粒,甜玉米占比1/2,则非甜玉米也占1/2,而甜性状为隐性,说明甜玉米植株接受的有甜基因和非甜基因两种花粉,且比例为1:1,即①:④授粉成功比例为1:1,D正确。故选C。5.R基因突变可引发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图1为该病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图2为部分成员该病相关基因酶切电泳结果(不同基因电泳结果不同)。已知在人类胚胎发育早期,除一条X染色体外,其余的X染色体中会有随机失活(其上的基因无法表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Ⅲ2致病基因的来源是Ⅰ2→Ⅱ3→Ⅲ2B.此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可能高于男性中的发病率C.Ⅲ3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女孩为携带者的概率是1/4D.Ⅱ1患病的原因可能是在胚胎发育早期,X染色体随机失活导致〖答案〗C【详析】A、由于女性存在X染色体随机失活,结合电泳结果可得出该遗传病可能为X显性遗传病,也可能为X隐性遗传病,无论哪种遗传方式Ⅲ₂致病基因的来源都是Ⅰ2→Ⅱ3→Ⅲ2,A正确;B、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要高于男性中的发病率,B正确;C、假设致病基因用a表示,正常基因用A表示,Ⅱ2基因型为XAXa,与正常男性(

XAY)婚配,所生女孩为携带者(

XAXa)的概率是1/2,C错误;D、Ⅱ1是患者,图2显示Ⅱ1的基因型为杂合子XAXa,Ⅱ1患病的原因可能是在胚胎发育早期,X染色体随机失活导致,D正确。故选C。6.某二倍体(2n=4)XY型雌性动物的卵原细胞甲(DNA被32P全部标记),在31P培养液中培养并分裂,分裂过程中形成的某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动物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定的是3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B.若图中乙细胞有3条染色体被32P标记,则该细胞处于第二次细胞分裂过程C.图中丙细胞与丁细胞都发生了染色体片段互换,但两细胞的变异类型不相同D.图中乙细胞有4个染色体组,丙细胞连续分裂后的子细胞有1个染色体组〖答案〗B〖祥解〗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析】A、该动物为XY性别决定,体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1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定的是1条常染色体和X、Y,一共3条染色体上的DNA碱基序列,A正确;B、卵原细胞甲(DNA被32P全部标记),在31P培养液中培养并分裂,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可知,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所有染色体都含有3²P标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中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数目为4条,因此若图中乙细胞有3条染色体被32P标记,则该细胞不可能处于第二次胞质分裂过程,B错误;C、图中丙细胞与丁细胞都发生了染色体片段互换,丙中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是基因重组,丁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移接片段,是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两细胞的变异类型不相同,C正确;D、图中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都是体细胞2倍,乙细胞有4个染色体组,丙细胞连续分裂后的子细胞为配子细胞,细胞中只有1个染色体组,D正确。故选B。7.两种柳穿鱼植株杂交,F1均开两侧对称花,F1自交产生的F2中开两侧对称花176株,开辐射对称花的59株。进一步研究发现,两种柳穿鱼植株控制花型的Lcyc基因碱基序列相同,只是在开两侧对称花植株中表达,在开辐射对称花植株中不表达,二者Lcyc基因的甲基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F2表型比说明柳穿鱼花型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由图推测,基因甲基化的程度与Lcyc基因的表达程度成正相关C.基因的甲基化可能是通过抑制基因的转录过程,从而抑制基因的表达D.控制花型基因的甲基化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但对表型产生的影响会遗传给后代〖答案〗B〖祥解〗表观遗传: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DNA的甲基化:生物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详析】A、F1自交,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且性状分离比为3:1,能说明花型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B、控制花辐射对称的Lcyc基因的甲基化程度相对较高,且辐射对称花植株的Lcyc基因不表达,控制花两侧对称的Lcyc基因的甲基化程度相对较低,且两侧对称花植株的Lcyc基因表达,推测Lcyc基因的甲基化程度与Lcyc基因的表达程度呈负相关,B错误;C、据题意可知,两种柳穿鱼植株的Lcyc基因碱基序列相同,只是在开两侧对称花植株中表达,在开辐射对称花植株中不表达,推测是由于基因甲基化程度的高低,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而导致基因无法表达,C正确;D、控制花型的遗传方式是表现遗传,基因的甲基化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的改变会遗传给后代,D正确。故选B。8.下图为某昆虫(2N=8)体内一个减数分裂某后期细胞的局部示意图(图中只显示其中2条染色体),细胞另一极的结构未绘出。已知该昆虫的基因型为GgXEY(只考虑一次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细胞经过分裂能得到2种配子B.图示完整细胞内应有8条染色体C.图示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细胞质进行均等分裂D.图示细胞可能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答案〗A〖祥解〗分析题图:图示细胞染色体中的着丝粒(着丝点)还未分裂,应该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根据该动物的基因型可知该动物的性别为雄性,则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详析】A、图示细胞一条染色体上含有G和g等位基因,该等位基因的形成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互换(交叉互换)的结果,经过分裂能得到3种配子(发生的是基因突变)或4种配子(发生的是互换),A错误;B、该昆虫2n=8,图示完整细胞内应有8条染色体,16条染色单体,B正确;C、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该昆虫的基因型为GgxEY,是雄性个体,则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应进行均等分裂,C正确;D、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该昆虫的基因型为GgXEY,移向细胞一极的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有一对等位基因G和g,说明细胞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也有可能在减I前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所致,D正确。故选A。9.某一较大的瓢虫种群中,雌雄果蝇数量相等,且雌雄个体之间可以自由交配。有黑色和红色两种体色的个体,这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对红色(b)为显性。如果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90%,b的基因频率为10%,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雄瓢虫中出现基因型为bb的概率为1%B.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纯合雄瓢虫的概率约为81%C.若B、b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5%D.若B、b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则说明该瓢虫种群发生了进化〖答案〗B〖祥解〗分析题干可推出:运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雌性果蝇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Xb的平方,雄性果蝇只有一条X性染色体,雄果蝇的Xb基因频率就是XbY的基因型频率。同时,注意雌雄比例为1:1,因此理论上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占总的一半。【详析】A、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雌瓢虫中出现基因型为bb的概率为10%×10%=1%,A正确;B、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出现基因型为BB的概率为90%×90%=81%,出现基因型为Bb的概率为2×90%×10%=18%,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雄果蝇的概率为81%÷(81%+18%)×100%=81.82%,B错误;C、若B、b只位于X染色体上,在雌性个体中,XbXb为10%×10%=1%,在雄性个体中,XbY为10%,而雌雄数量相等,所以该种群中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5%,C正确;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若B、b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则说明该果蝇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D正确。故选B。10.如图为中心法则示意图,利福平能抑制细菌RNA聚合酶的活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可以发生过程①②③B.在大肠杆菌细胞中,②③过程可在细胞同一区域同时发生C.利福平能通过抑制⑤过程,进而抑制细菌的生长D.真核细胞参与③过程的三种RNA都是通过②过程产生的〖答案〗C【详析】A、根尖分生区细胞具有有丝分裂能力,细胞中可以发生过程①DNA复制、②转录、③翻译过程,A正确;B、在原核细胞中,具有边转录边翻译的特点,②③过程可在细胞同一区域同时发生,B正确;C、利福平能抑制细菌RNA聚合酶活性,可通过抑制②转录过程,进而抑制细菌生长,C错误;D、真核细胞参与③过程的三种RNA(mRNA、tRNA、rRNA)都是通过②转录过程产生,D正确。故选C。11.含有100个碱基对的——个DNA分子片段,其中一条链的A+T占40%,它的互补链中G与T分别占22%和18%,如果连续复制2次,则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数量为()A.60个 B.120个 C.180个 D.240个〖答案〗B〖祥解〗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为1;(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与(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详析】在双链DNA分子共含有100个碱基对,A与T之和占其中一条链碱基的40%,则这条链A+T=100×40%=40个,G+C=60个;根据碱基配对原则A=T,G=C可知,另一条链同样A+T=40个,G+C=60个;由A=T可知,该DNA双链中A=T=40个。如果连续复制2次,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则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数量,即A=(22-1)×40=120个。故选B。12.某研究小组用放射性同位素32P、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然后将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和标记的T2噬菌体混合,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如图所示。保温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分别检测沉淀物和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保温时间过长几乎不影响上清液中³⁵S的含量B.该实验的思路是设法区分每一种物质,单独地直接地观察每一种物质的作用C.甲、乙两组分别能产生少量含32P、35S的子代噬菌体D.若用32P标记的一个噬菌体在不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内增殖4代,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占总数的1/8〖答案〗C〖祥解〗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析】A、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不进入大肠杆菌,因此保温时间过长也不影响上清液中35S的含量,A正确;B、该实验的思路是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单独地直接地观察每一种物质在侵染过程中的作用,B正确;C、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会进入大肠杆菌,乙组被感染的细菌内不含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也不产生含35S的子代噬菌体,C错误;D、若用32P标记的一个噬菌体在不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内增殖4代,一共复制出24个子代噬菌体,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32P会出现在2个子代噬菌体中,故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占总数的1/8,D正确。故选C。13.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存在一定的不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⑧科学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⑥⑧C.①②⑤⑥⑧ D.①②④⑤⑥〖答案〗C〖祥解〗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析】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①正确;②自然选择的是从个体水平上进行解释的,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进化的单位,②正确;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这是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之一,③错误;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这是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之一,④错误;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⑤正确;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⑥正确;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是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之一,⑦错误;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科学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⑧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⑤⑥⑧正确,③④⑦错误。故选C。14.下图为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①③⑥为不同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情况下,③的渗透压与②基本相等,有利于维持细胞正常形态B.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和组织液、组织液C.正常情况下胰岛素、氨基酸、血浆蛋白和肝糖原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D.细胞外液中,大分子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场所是⑤〖答案〗C〖祥解〗据图可知,①是毛细血管壁细胞,②是组织液,③是组织细胞,④是淋巴(液),⑤是血浆,⑥是红细胞,其中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共同组成内环境。【详析】A、②是组织液,③是组织细胞,正常情况下,两者的渗透压大小基本相同,有利于维持细胞正常形态,A正确;B、①是毛细血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③是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B正确;C、正常情况下胰岛素、氨基酸、血浆蛋白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肝糖原是储存在肝脏细胞中的能源物质,C错误;D、细胞外液中,大分子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场所是⑤血浆,D正确。故选C。15.丙型肝炎患者会出现肝水肿和转氨酶升高等表现。临床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同时还需关注转氨酶、血氧饱和度等生化指标的变化。根据资料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保证细胞正常氧化分解有机物,避免出现乳酸性酸中毒B.转氨酶是肝细胞中重要的肝酶,内环境中出现转氨酶就表明肝脏细胞存在一定的损伤C.维持内环境的稳态需要各个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共同工作才能实现D.患者的肝功能受损引起了肝水肿,可通过注射一定浓度的白蛋白溶液缓解〖答案〗B〖祥解〗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详析】A、血氧饱和度正常,确保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提供能量,可以避免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而出现酸中毒现象,A正确;B、转氨酶是肝细胞中重要的肝酶,是细胞内液物质成分。细胞衰老等正常条件下,内环境中也会出现转氨酶,正常人内环境中转氨酶的参考值是0~40U/L,内环境出现转氨酶并不一定就表明肝脏细胞存在一定的损伤,B错误;C、维持内环境的稳态需要各个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共同工作的结果,C正确;D、患者的肝功能受损引起了肝水肿,可通过注射一定浓度的白蛋白溶液,提高血浆渗透压,促进组织液回渗至血浆,从而缓解肝水肿,D正确。故选B。16.摩尔根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并让它与正常的红眼雌果蝇交配,结果F1全是红眼果蝇。让F1中的红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数量比为3:1,F2红眼果蝇中有雌雄个体,而白眼果蝇全是雄性。摩尔根据此推测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现有纯种的红眼雌、雄果蝇和白眼的雌、雄果蝇,只做一次杂交实验,就可以确定果蝇的眼色基因与X、Y染色体的关系的是()A.纯种红眼雄果蝇×白眼雌果蝇B.纯种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C.F1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D.F1的红眼雄果蝇×白眼雌果蝇〖答案〗A〖祥解〗萨顿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详析】A、由题可知,红眼为显性性状,用B基因表示,白眼为隐性性状,用b基因表示,杂交实验中选择纯种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交配,如果X、Y染色体上都存在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纯种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基因型分别为XBYB、XbXb,则子代基因型为XBXb、XbYB,即子代中雌、雌果蝇全为红眼;如果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纯种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基因型分别为XBY、XbXb,则子代基因型为XBXb、XbY,即子代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因此可以只做一次杂交实验,就可以确定果蝇的眼色基因与X、Y染色体的关系,A正确;B、如果X、Y染色体上都存在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纯种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b,则子代基因型为XBXb、XBYb,即子代中雌、雌果蝇全为红眼;如果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纯种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则子代基因型为XBXb、XBY,即子代中雌、雌果蝇全为红眼,因此只做一次杂交实验,无法确定果蝇的眼色基因与X、Y染色体的关系,B错误;C、如果X、Y染色体上都存在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b,F1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b,则子代基因型为XBXb、XbXb、XBYb、XbYb,即子代中雌、雌果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如果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F1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则子代基因型为XBXb、XbXb、XBY、XbY,即子代中雌、雌果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因此只做一次杂交实验,无法确定果蝇的眼色基因与X、Y染色体的关系,C错误;D、如果X、Y染色体上都存在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b,F1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b,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则子代基因型为XBXb、XbYb,即子代雌果蝇为红眼,雄果蝇为白眼,如果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F1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则子代基因型为XBXb、XbY,即子代雌果蝇为红眼,雄果蝇为白眼,因此只做一次杂交实验,无法确定果蝇的眼色基因与X、Y染色体的关系,D错误。故选A。17.最新研究发现白癜风致病根源与人体血清中的酪氨酸酶活性减小或丧失有关。当编码酪氨酸酶的基因中某些碱基改变时,表达产物将变为酶A。如表显示酶A与酪氨酸酶相比,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比较指标①②③④患者白癜风面积30%20%10%5%酶A氨基酸数目/酪氨酸酶氨基酸数目1.1110.9A.预防白癜风患儿的发生,可通过产前诊断方式确诊B.①④可能导致控制酪氨酸酶合成的mRNA中的终止密码子位置改变C.②③中的氨基酸数目相同,酪氨酸酶的基因可能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D.白癜风、白化病、老年人白发都与酪氨酸酶有关,具有相同的生物学原理〖答案〗D【详析】A、预防白癜风患儿的发生,可通过产前诊断中的基因检测来确定病因,A正确;B、①④可能是因为控制酪氨酸酶合成的mRNA中的终止密码子位置改变,①可能是终止密码子延后出现导致氨基酸数目增多,④可能是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导致氨基酸数目减少,B正确;C、②③中酶A的氨基酸数目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基因控制合成的酶的种类发生变化,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氨基酸数目没有发生变化说明可能发生碱基对替换,C正确;D、白癜风、白化病、老年人白发都与酪氨酸酶有关,白癜风、白化病是因为基因突变原理,而老年人白发是因为细胞衰老原因所致,生物学原理不同,D错误。故选D。18.鸽子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羽毛灰色(H)对白色(h)为完全显性,基因H/h位于Z染色体上。羽色同时受等位基因B/b的影响,基因b纯合时可将灰色淡化为浅灰色,基因B对羽色没有影响,且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雌鸽偶尔会性反转为雄鸽。一只杂合灰色雌鸽性反转为雄鸽,与另一只杂合白色雌鸽杂交,交配多次得到F1(性染色体组成为WW的受精卵不能发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不考虑性反转,鸽群中雌雄鸽羽色的基因型共有15种B.亲本雄鸽和雌鸽的基因型分别是BbZHZh、BbZhWC.正常情况下,F1中的白色鸽子均为雌鸽D.正常情况下,F1的灰色雌雄鸽随机交配,则F2中雄鸽灰色:浅灰色=8:1〖答案〗B〖祥解〗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性反转的杂合灰色雄鸽基因型为BbZHW,另一只杂合白色雌鸽BbZhW。【详析】A、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H、h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故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不考虑性反转,利用分离定律的思维分析,只考虑B、b基因,基因型有BB、Bb、bb三种,只考虑H、h基因,基因型有ZHZH、ZhZh、ZHZh、ZHW、ZhW共五种,因此鸽群中雌雄鸽羽色的基因型15种,A正确;B、杂合灰色雌鸽性反转为雄鸽,该性反转的雄鸽的基因型为BbZHW,另一只杂合白色雌鸽基因型为BbZhW,B错误;C、不考虑B、b基因,两者杂交,子代为1/4ZHZh、1/4ZhW、1/4ZhW、1/4WW,WW的受精卵不能发育,因此F1中的雌鸽:雄鸽=2:1,F1中的白色鸽子均为雌性,C正确;D、不考虑性反转,F1的灰色雄鸽基因型分别是1/3BBZHZh、2/3BbZHZh,F1的灰色雌鸽基因型分别是1/3BBZHW、2/3BbZhW。利用分离定律的思维求解,先考虑B、b,F1产生的配子B:b=2:1,F2基因型分别是4/9BB、4/9Bb、1/9bb,再考虑H、h,F2雄鸽基因型分别是1/2ZHZH、1/2ZHZh,其中bbZHZH和bbZHZh表现为浅灰色,因此F2中雄鸽的表型及比例为灰色:浅灰色=8:1,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4分。19.造成组织水肿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过敏、组织损伤、组织细胞代谢旺盛,肾小球肾炎等。感染新冠病毒的某些患者肺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会造成肺水肿。回答下列问题:(1)组织液的生成可以来自______。当感染上述病毒的患者肺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时,血浆渗透压会______(填“升高”或“降低”)。(2)有些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后肺水肿,这说明______,患者在康复的过程中,主要的调节机制是______。(3)对于肺水肿的治疗建议是小剂量缓慢静脉注射质量分数为20%的甘露醇高渗水溶液(不易渗入组织液且不被代谢),达到初步消肿的目的。请写出消肿的机理______。经消肿治疗后,病人尿量会______(填“增加”、“减少”或“变化不大”)。〖答案〗(1)①.血浆,细胞内液②.降低(2)①.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或“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②.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3)①.静脉注射后,甘露醇不易渗入组织液且不被代谢,血浆渗透压升高,促使水分由组织液向血浆转移,达到初步消肿目的②.增加〖祥解〗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小问1详析】血浆和细胞内液透过毛细血管壁成为血浆,即组织液的生成主要来自血浆和细胞内液;感染上述病毒的患者肺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时,会导致血浆蛋白渗出,进而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小问2详析】有些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后肺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时,会导致血浆蛋白渗出,进而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而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因而会导致肺部发生组织水肿,说明感染新冠病毒后,患者的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这说明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患者在康复的过程中,目前认为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调节内环境稳态的主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小问3详析】静脉注射的甘露醇首先进入血浆中,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同时由于注射的甘露醇不易渗入组织液且不会被代谢,因此能够缓解因为血浆渗透压下降而引起的组织水肿,即甘露醇进入血浆后,使血浆渗透压上升,促使水分子由组织液返回到血浆,从而达到消肿的目的;注射甘露醇溶液使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浆,导致血容量增加,经过肾脏时,滤过形成的原尿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不变或减少,最终使尿量增加。20.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设计了下列相关实验来探索DNA的复制方式,实验按照“1组→2组→3组”的顺序进行。实验内容及结果如表所示,离心结果“重带”表示15N/15N—DNA,“中带”表示15N/14N—DNA,“轻带”表示14N/14N—DNA。回答下列问题:组别1组2组3组大肠杆菌含14N的大肠杆菌大肠杆菌AA的子I代培养液中唯一氮源①②14NH4Cl繁殖代数多代一代一代培养产物大肠杆菌AA的子I代A的子II代操作提取DNA并离心提取DNA并离心提取DNA并离心离心结果都是重带③④(1)表格中①是______,设置1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预期3组的离心结果④是______。(2)本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检测子二代的放射性来判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理由是______。(3)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真核细胞的DNA分子复制时可观察到多个复制泡,其结构如图所示。复制泡的存在不能为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而不是全保留复制提供理论依据,你的理由是______。图中复制泡的大小说明DNA复制具有______的特点。〖答案〗(1)①.15NH4Cl②.获得大量只含15N的大肠杆菌③.一半中带和一半轻带(2)①.不能②.同位素15N为稳定性同位素,没有放射性(3)①.复制泡的存在能说明DNA复制时以亲代DNA的两条链为模板链合成子链,但不能确定是子代DNA分子保留了原来亲代DNA分子中一条链还是子代DNA的双链都是新合成的②.多起点不是同时复制〖祥解〗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条链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小问1详析】因为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要想得到全部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A,必须在以15N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经过多代培养,因此①是15NH4Cl,设置1组实验的目的是获得大量只含15N的大肠杆菌。若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则后代DNA的两条链,一条链是母链,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子链,大肠杆菌A(含15N)在14N的培养液中培养,A的子一代在14N的培养液中培养,因此后代有两种DNA,一种是一条链含有15N,一条链含有14N,即15N/14N-DNA,是中带,另一种是一条链含有14N,一条链含有14N,即14N/14N-DNA,是轻带,因此3组的离心结果④是一半中带和一半轻带。【小问2详析】由于同位素15N为稳定性同位素,没有放射性,本实验不能通过检测子二代的放射性来判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小问3详析】复制泡的存在能说明DNA复制时以亲代DNA的两条链为模板链合成子链,但不能确定是子代DNA分子保留了原来亲代DNA分子中一条链还是子代DNA的双链都是新合成的,故复制泡的存在不能为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而不是全保留复制提供理论依据。图中多个复制泡的存在说明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多起点复制)特点。21.玉米的叶片绿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A/a、B/b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当玉米同时含A、B基因时叶片为白色,其他情况均为绿色。玉米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农作物,籽粒大小是决定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籽粒的发育机制,对保障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1)玉米叶绿体内基因的遗传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其遗传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有______(至少答出1点)。(2)让纯合白叶和纯合绿叶玉米杂交,F1均为白叶,F1自交得到F2中绿叶玉米占1/4,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若F2中白叶玉米相互杂交,所得子代玉米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3)观察发现,突变株所结籽粒变小。籽粒中的胚和胚乳经受精发育而成,籽粒大小主要取决于胚乳体积。研究发现,R基因编码DNA去甲基化酶,亲本的该酶在本株玉米所结籽粒的发育中发挥作用。突变株的R基因失活,导致所结籽粒胚乳中大量基因表达异常,籽粒变小。野生型及突变株分别自交,检测授粉后14天胚乳中DNA甲基化水平,预期实验结果为野生型所结籽粒胚乳中DNA甲基化水平______(填“高于”或“低于”)突变株。(4)已知Q基因在玉米胚乳中特异表达,为进一步探究R基因编码的DNA去甲基化酶对Q基因的调控作用,进行如下杂交实验,检测授粉后14天胚乳中Q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如表所示。组别杂交组合Q基因表达情况1RRQQ(♀)×RRqq(♂)表达2RRqq(♀)×RRQQ(♂)不表达3rrQQ(♀)×RRqq(♂)不表达4RRqq(♀)×rrQQ(♂)不表达综合已有研究和表1结果,阐述R基因对胚乳中Q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是______。〖答案〗(1)①.不是②.杂交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例(或“母系遗传”)(2)①.AABB、AAbb或AABB、aaBB②.白叶:绿叶=8:1(3)低于(4)R基因编码的DNA去甲基化酶只能对本株玉米所结籽粒的胚乳中来自母本植株的Q基因发挥功能,对父本的Q基因不起激活作用〖祥解〗判断显隐性的方式有:①表型相同的个体杂交,后代新出现的表型为隐性;②表型不同的纯合个体杂交,后代出现的表型为显性。【小问1详析】叶绿体中的基因属于细胞质基因,细胞质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其遗传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有:母系遗传、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等;【小问2详析】由题意可知,当玉米同时含A、B基因时叶片为白色,其他情况均为绿色。让纯合白叶和纯合绿叶玉米杂交,F1均为白叶,F1自交得到F2中绿叶玉米占1/4,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假设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由F1为AABb,F2代白叶玉米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1:2,产生配子的基因及比例为AB:Ab=2:1,故F2中白叶玉米相互杂交,所得子代绿叶玉米所占的比例为1/3×1/3=1/9,白叶玉米所占的比例为1-1/9=8/9,即F2中白叶玉米相互杂交,所得子代玉米白叶:绿叶=8:1;【小问3详析】因为突变株的R基因失活,导致所结籽粒胚乳中大量基因表达异常,籽粒变小,而野生型的R基因正常,所以野生型所结籽粒胚乳中DNA甲基化水平低于突变株;【小问4详析】由组别2、4可知,母本中的R基因编码的DNA去甲基化酶无法为父本提供的Q基因去甲基化,由组别3可知父本中R基因编码的DNA去甲基化酶不能对母本上所结籽粒的胚乳中的Q基因发挥功能。结合前面的研究成果:亲本的该酶在本株玉米所结籽粒的发育中发挥作用,可得母本R基因编码的DNA去甲基化酶只能降低母本Q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使母本Q基因在胚乳中表达,对父本的Q基因不起激活作用。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