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疆伊宁生产建设兵团五校联考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牵涉痛是疼痛的一种类型,表现为患者内脏病变却感到身体体表某处有明显痛感,而该处并无实际损伤,这是由有病变的内脏神经纤维与体表某处的神经纤维会合于同一脊髓段导致的,其反射弧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c是传入神经,a是传出神经B.由内脏病变引起体表牵涉痛时,神经元a,c的膜电位均发生变化C.牵涉痛产生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D.牵涉痛形成过程中在脊髓中产生痛觉2.下列有关物质运输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无机盐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B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突触间隙C.被动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载体和能量D.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主要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3.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②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A.②④⑤ B.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⑥4.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时,滤纸条从上至下第二条色带的名称和颜色分别是A.叶绿素a、蓝绿色 B.叶绿素b、黄绿色C.胡萝卜素、橙黄色 D.叶黄素、黄色5.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丹顶鹤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B.用样方法调查稻田中稻飞虱的种群密度C.用样方法调查银杏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6.如图所示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过程与DNA复制的共同点是都以DNA单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B.③过程直接需要的物质或结构有mRNA、氨基酸、tRNA、核糖体、酶、ATPC.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通过蛋白质间接表现的,白化病是通过蛋白质直接表现的D.HIV和T2噬菌体都可独自进行①③这两个基本过程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果蝇具有易饲养,繁殖周期短,染色体数目少,易观察,相对性状明显,子代数目多等优点,是常见的遗传学实验的好材料。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依据上述实验结果,甲同学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乙同学则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你的判断是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____上(填“常染色体”、“X染色体”“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理由是____________。(2)假设等位基因(A、a)与(D、d)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且基因型为AA或dd的个体胚胎致死。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不发生交叉互换。这两对等位基因____________(遵循/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以基因型如下图所示的果蝇为亲本,逐代自由交配多代,则其后代____________(选填是、否)发生进化?理由是____________。8.(10分)红树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其地上部分的支柱根和气生根非常发达。红树林是重要的海岸帶固碳生态系统,在应对温室效应问题中起重要作用。(1)红树林中的红树和其他植物构成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可吸收大气中的CO2并以有机碳的形式储存,构成植被碳库。植物的凋落物、死亡的根系和水中颗粒沉降进一步将有机碳储存在土壤当中,构成土壤碳库。我国沿岸红树林生态系统一定程度上“抵消”全球的碳排放,这体现出碳循环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2)补种红树是红树林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原产于马来西亚的无瓣海桑具有速生、耐浸淹、抗逆性强等特性,可作为红树林的造林先锋树种引入,引种前应进行综合评估。①盐度是影响红树植物生长分布的重要环境条件,探究不同盐浓度对无瓣海桑和本土红树品种秋茄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如图。实验中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更适合种植在高盐生境中。②为评估比较无瓣海桑林与本土红树林的固碳效率。科研人员查阅我国某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四种不同林型样地的考案报告,收集不同红树林群落基础数据并计算出多样性植被碳密度(可反映红树林植物固碳效率)等指标,结果如下表。林型平均树高/m丰富度指数/S每株生物量(kg·株-1)植株密度/(株·hm-2)植被碳密度/(t·hm-2)1.白骨壤灌木林2.331.379.001173346.482.桐花树灌木林2.412.234.652385548.833.秋茄乔木和桐花树灌木混交林4.402.909.821796077.614.无瓣海桑乔木林6.291.5619.76422536.74结合考虑植被类型和表格数据,分析林型3植被碳密度最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3)碳达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被抵消,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我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确定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请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考虑,哪些措施可以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9.(10分)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A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密切关系,则A是________;B代表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则B是________;D与细胞信息交流有关,则D是________。(2)从功能上来说细胞膜是________膜。维生素D是一种固醇类物质,它很容易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那么它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膜的方式是图中编号________。(3)将人的红细胞放在质量分数为0.5%的盐水中细胞吸水膨胀,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4)在①~④的方式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有________。(5)K+、O2、葡萄糖中哪一种物质是通过方式④进入红细胞的?________。10.(10分)艾滋病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病,HIV是引起人患艾滋病的病原体。下图1是HIV侵入机体后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图2表示体液中HIV浓度和T细胞的数量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表示记忆细胞的是_________(填图中罗马数字),不能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__(填图中罗马数字)。(2)被HIV感染后部分T细胞殖分化成_________,侵入T细胞内的病毒失去藏身之所而被清除,即图2中所示_________阶段。(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4)内环境的稳态就是内环境中__________________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11.(15分)为了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从向光侧往背光侧运输这一结论,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尖端分成甲、乙两组,按下图方式用空白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得胚芽鞘切段的弯曲程度(α角)如下表。据此回答问题:分组甲乙琼脂块左右左右α角/度α1α2α3α4(1)生长素是由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其合成过程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单侧光的刺激。(2)乙组胚芽鞘尖端插入云母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预测四组胚芽鞘切段的弯曲情况是:α1__________α2,α3_______α4(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在实验时,由于操作错误导致个别胚芽鞘切段基本不弯曲(α角为0度),则可能错误操作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2、分析题图:a、c为传入神经,b为传出神经,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据图可知,图中a和c所在神经上都有神经节,故为传入神经,A错误;B、由题干信息可知,牵涉痛是神经中枢将内脏痛误认为是体表痛,说明是位于内脏的感受器产生了兴奋,兴奋通过c传至b,再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而皮肤上的感受器未产生兴奋,a没有参与,故神经元a的膜电位不发生变化,B错误;C、牵涉痛产生过程中,涉及反射弧的作用,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C正确;D、痛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D错误。故选C。2、B【解析】A.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中,钠离子的内流和钾离子的外流均为协助扩散,故A错误;B.神经递质的释放为胞吐,故B正确;C.协助扩散不需要载体,故C错误;D.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是胞吐,体现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故D错误。3、D【解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不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是反应,不是内环境【详解】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细胞外,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①正确;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②错误;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细胞外,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③正确;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发生在组织液内,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④错误;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⑤错误;⑥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消化道内的液体不是体液,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⑥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④⑤⑥中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是①③⑥。故选D【点睛】本题是对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化反应的总结,规律总结: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的生化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凡是只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都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的腔性器官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其内的生化反应也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4、D【解析】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原理是: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较快。【详解】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依次递减,滤纸条从上至下第二条色带为叶黄素,表现为黄色。故选D。5、A【解析】A、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知,若部分野兔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A正确;B、由于稻飞虱有一定的活动能力,所以用样方法调查稻田中稻飞虱的种群密度往往比实际值偏小,B错误;C、用样方法调查银杏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会使得结果偏小,C错误;D、正常统计时,血球计数板的框格边上的菌体要计算两条相邻的两边,所以只统计计数室方格内的菌体,则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D错误。故选A。6、B【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转录,②表示转运RNA,③表示翻译。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通过控制酶的结构来控制代谢这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2)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详解】A、DNA复制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进行的,①表示转录,是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A错误;B、③过程是翻译,直接需要的物质或结构有mRNA(作为模板)、氨基酸(原料)、tRNA(运输氨基酸)、核糖体(翻译场所)、酶、ATP(提供能量),B正确;C、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白化病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间接控制的,C错误;D、HIV和T2噬菌体是病毒,不具有独立代谢的能力,所以不能独自进行①③这两个基本过程,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②.据图分析,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或是位于X染色体上,其杂交后代都会出现上述实验结果,故该等位基因可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染色体上(2)①.不遵循②.否③.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型为AaDd的裂翅果蝇逐代自由交配,后代所有果蝇基因型都为AaDd,后代中基因频率不变【解析】根据遗传图解,杂交组合为裂翅雌蝇Aa×非裂翅雄蝇aa;或裂翅雌蝇XAXa×非裂翅雄蝇XaY。【小问1详解】根据遗传图解,该等位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和X染色体上均符合要求,理由不管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或是位于X染色体上,其杂交后代都会出现上述实验结果,故该等位基因可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染色体上。【小问2详解】要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图所示的果蝇基因型为AaDd,自由交配多代后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其后代不发生进化。【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利用分离定律思想解决自由组合定律是关键。8、(1)①.生产者②.全球性(2)①.使用等量清水培养无瓣海桑和秋茄②.秋茄③.秋茄乔木和桐花树灌木混交林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提高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植株密度较高,物种丰富度高,植被碳密度最(3)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农业上适度减少化肥等【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有: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空气、水、矿物质、阳光、热能;②生产者:属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③消费者:属异养生物(各种动物);分类: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④分解者:属异养生物(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其作用为:分解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
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被固定为含碳有机物,碳元素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是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所以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而在生物群落内部传递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
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CO2的释放,主要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作用,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替代化石能源;增加CO2的吸收量,主要是保护好森林和草原,大力提供植树造林【小问1详解】红树林中的红树和其他植物均为自养生物,因而构成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可吸收大气中的CO2并以有机碳的形式储存,构成植被碳库。植物的凋落物、死亡的根系和水中颗粒沉降进一步将有机碳储存在土壤当中,构成土壤碳库。我国沿岸红树林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下来,进而一定程度上“抵消”全球的碳排放,这体现出碳循环全球性的特点。【小问2详解】①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盐浓度对无瓣海桑和本土红树品种秋茄生物量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盐浓度和树种,因变量是无瓣海桑和秋茄生物量的变化,据此可知,实验中对照组应该为空白对照,其具体处理方法是使用等量清水培养无瓣海桑和秋茄,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盐度的增加,无瓣海桑生物量下降很大,而秋茄的生物量下降幅度较小,据此可推测本土红树品种秋茄更适合种植在高盐生境中。②科研人员查阅我国某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四种不同林型样地的考案报告,收集不同红树林群落基础数据并计算出多样性植被碳密度(可反映红树林植物固碳效率)等指标,结果如下表。表中数据显示,林型3植被碳密度最高,与其他三种林型相比,只有秋茄乔木和桐花树灌木混交林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提高了植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植株密度较高,物种丰富度高,因而植被碳密度最高。【小问3详解】碳达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实际就是从该时刻开始碳排放量开始下降,要减少碳排放量需要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积极开发新能源,另外化肥的使用也能增加碳的排放,因此需要适当减少化肥使用;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被抵消,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其实质是碳排放量正好与绿色植物固定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因此需要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固定量,总之,我国要想早日实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则需要实现碳循环过程中的二氧化碳的进出生物群落的平衡,为此需要积极采取的措施有大力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农业上适度减少化肥等。【点睛】熟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碳循环的过程及其与生活的联系是解答本题的另一个关键,能正确解读题目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9、(1)①.蛋白质②.磷脂双分子层③.糖蛋白(2)①.选择透过性②.②(3)流动性(4)②③④(5)葡萄糖【解析】据图分析,A表示蛋白质,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D表示糖蛋白(膜外);①运输方向低浓度向高浓度进行,需要载体也需要能量,是主动运输,②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③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通过通道运输,属于协助扩散,④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小问1详解】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图中A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该蛋白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密切关系;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它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D表示糖蛋白与细胞信息交流有关。【小问2详解】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维生素D是一种固醇类物质,其跨膜运输的方式为自由扩散,所以它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膜的方式指图中编号②。【小问3详解】将人的红细胞放在质量分数为0.5%的盐水中细胞吸水膨胀,B磷脂双分子层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磷脂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小问4详解】由分析可知,在①~④的方式中,②③④的物质运输方向均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并且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均表示被动运输。【小问5详解】方式④表示需要载体的协助扩散,K+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红细胞的,O2、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红细胞的,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红细胞。【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膜的相关知识,以及分泌蛋白合成的相关内容,熟记生物膜的结构及功能,及构成细胞结构的物质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难度适中。10、(1).Ⅳ、Ⅷ(2).Ⅶ(3).效应T细胞(4).A(5).协助扩散(6).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7).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解析】1、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2、由图2可知,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可摧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境保护组织宣传制度
- 咨询公司财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 病区医护人员品质评价与绩效考核制度
- 罚则与违纪处分制度
- 系统与IT管理制度
- 物理空间利用管理制度
- 幼儿园入园年龄管理制度
- 挂号与支付管理制度
- 组织变革与人员调动管理制度
- 2024年度土方外运及建筑垃圾处理合同范本3篇
- 维修方案模板
- 冶金行业特殊工种有哪些岗位
- 初中部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范本(三篇)
- 2023湖南省永州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 昌建明源销售系统上线培训
- 仲夏夜之梦-中英对照
- 广州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估算编制指引
- 课堂观察量表
- (现行版)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
- 音乐鉴赏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科技大学
- SWOT分析图表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