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高考历史冲刺复习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_第1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冲刺复习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_第2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冲刺复习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_第3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冲刺复习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_第4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冲刺复习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史分期上古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中古史封建社会近代史资本主义社会现代史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西罗马灭亡(476年)新航路开辟(1500年)

十月革命(1917年)

中国史分期历史:中国史、世界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战国(前475)18401949

封建社会

半殖地半封建社会1956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外历史纲要》上解读距今170万年1840年1949年中国古代中国近代中国现代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发展救亡图存;近代化民族振兴;现代化9-10单元5-8单元1-4单元2025届新高考历史冲刺复习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约170万年前~公元前771年

)原始社会:旧石器、新石器时代奴隶社会:夏商周(早期国家)——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阶段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课程标准:距今约170万年约70-20万年约1万年约7000-5000年距今约5000年神话传说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前1046年前771年元谋人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商朝建立北京人三皇五帝夏朝建立西周建立西周灭亡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奴隶制社会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内外服制生产力社会性质中华文明起源文明发展(早期国家)奴隶社会生产关系时空定位

复习提问第1课

问题探究1、新旧石器时代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新石器时代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流域、典型器物)2、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根本原因?3、夏、商、西周各自的政治制度?4、分封制分封的对象、作用?5、西周宗法制的核心内容、作用?特点?6、商周时期的经济状况?目录两幅展示出土的石器有什么不同?表面粗糙打制方法制作而成表面光滑磨制方法制作而成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不同而被区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一)旧石器时代1.概念: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2.代表性遗址:①我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②代表性有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3.生产生活现状:①能以打制方法制作简单工具。②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③已经学会用火。(二)新石器时代1.概念:指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2.时间及主要代表:

距今约1万年前;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3.生产与生活:

已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4.主要特征:

早期:打磨结合制作石器、陶器、农业起源,饲养家畜、修建村落。

后期:向国家过渡。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分布图文化遗址时间活动区域代表器物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龙山文化距今约5000年黄河中下游红山文化北方辽河上游良渚文化长江下游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种植水稻,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代表器物是黑陶,被称为“蛋壳陶”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1.下图是一位同学记录的某一文化遗存的历史课堂笔记,下列关于这一文化遗存的表述正确的是()A.居民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B.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C.出土了被称为“蛋壳陶”的黑陶 D.代表文物是玉猪龙B距今约7000—5000年前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结合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分布图,分析我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1)分布特点:分布广泛;

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结合课本第8页【学习拓展】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2)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多元一体。2.有学者说:“在陶寺遗址中,我们发现了彩陶龙盘,其中‘龙’正是红山文化的重要元素。在陶寺也发现了大量的玉器,其中的玉琮被认为是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的元素。而常施彩绘的高领折肩尊、折腹尊、簋等陶器还有良渚文化的因素。”这反映出中华文明(

)A.早于世界其他文明 B.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C.起源于夏商周时期 D.出现了玉为代表的礼乐制度B知识点1: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三)原始社会组织的社会特征1.原始社会组织:

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2.母系氏族社会:①出现时间:旧石器时代晚期。②社会特征: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3.父系氏族社会:①出现时间:新石器时代晚期。②社会特征: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良渚墓葬中有大量随葬品,其中玉器占90%以上,象征财富的玉器和象征神权、军权的玉琮、玉钺,为研究阶级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余杭县反山氏族墓地是良渚文化中期的遗存,时代在公元前3000年,墓葬中各种玉器占全部随葬品总数的90%以上,11座墓中计出土3200余件,其中有一座墓随葬玉器达500多件。——张学亮《原始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探究: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社会的墓葬有哪些区别?反映什么现象?区别:墓葬随葬品的多少现象:新石器时代晚期,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三皇: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带领人们用兽皮制衣、结网打鱼、发明八卦,创造文字结束“结绳记事”的历史神农氏:为我国农业始祖和医药始祖(另一说: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华夏族的传说炎帝黄帝炎黄部落联盟华夏始祖二、从部落到国家1.三皇五帝: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万邦时代:五帝后期龙山时代、邦国林立、国家初始形态(陶寺遗址:宫殿建筑、天文建筑、礼器、阶层明显分化)“禅让”:传说尧、舜、禹时期由各部落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标准一般为传贤。[特别提示]早期国家起源的标志:金属器具使用、阶级产生、文字成熟、城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等是早期国家起源的突出标志。1、建立:2、地位:3、政治:4、文化:夏朝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1)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其子启继位)

实质:公天下变为家天下(2)中央: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中央设有机构与职官(3)地方:夏部族直接统治,其他间接统治历法—《夏小正》继位方式:禅让制

→世袭制国家性质:公天下

→家天下权力传承:传贤

→传子社会转型:原始公有制→奴隶私有制P5思考点:启继位的不同表述,反映了什么?从禅让制过渡到世袭制,并非一帆风顺,可能伴随着激烈的斗争。3.某同学在研究“夏朝标志着早期国家诞生”这一课题时,使用了《左传》等文献史料。目前,在研究该课题中,他还可以使用的史料是()A.良渚遗址古城墙 B.甲骨文的记载C.二里头遗址资料 D.何尊及其铭文C5、考古:在河南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产生(私有制产生)贫富差距拉大阶级上层(统治者)下层(被统治者)阶级矛盾公共权力政府军队文字为掠夺剩余产品部落战争公共权力国家生产力、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关系知识链接国家产生的两大条件阶级分化的出现公共权力的设立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工具。

——列宁1.(2023·浙江高考·1)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等地区。该文化的代表器物是()A.黑陶 B.彩绘陶器C.玉器 D.骨器A[解析]根据材料“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等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龙山文化距今约400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其精美的磨光黑陶为代表器物,A项正确;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大汶口等文化中,代表器物是彩绘花纹的陶器,排除B项;红山文化玉器依据造型和题材可以分为动物形玉类和几何形玉类,良渚玉器的造型、装饰技艺都有一定的创新,但都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不是骨器,排除D项。目标检测2.(2023·新课标卷·1)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A.公共墓地出现 B.农业的产生C.贫富分化加剧 D.文字的使用C[解析]

据本题材料“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晚期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引发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促使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C项正确;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们有了比较固定的农业聚落,开始出现氏族的公共墓地,氏族墓地的出现是氏族血缘观念的集中体现之一,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农业的产生意味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排除B项;汉字的产生首先是为政治和宗教服务的,文字的使用不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排除D项。3.(2023·湖南高考·1)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这说明()A.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

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C.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

D.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B[解析]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考古发掘反映出现原始农业、手工业、定居生活和祭祀活动,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产生,因此长江流域的古城遗址说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源头,B项正确;早期城市的出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产生,而城市不是人类文明的要素,排除A项;“已摆脱”说法绝对,排除C项;该遗址出现阶级分化,表明即将进入阶级社会,排除D项。4.(2023·山东高考·1)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C[解析]

据所学可知,人类早期生产力水平较低,过着集体生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私有财产归贵族所有,材料中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说明当时贫富差距已经出现,私有制产生,C项正确;仅凭遗址出土的陶器无法证明当时人类出现私有财产,因为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究竟属于个体所有还是集体所有,材料没有明确告知,排除A项;多人合葬墓主要反映当时人类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差距,排除B项;D项说明当时人类的陶器制作具备一定的水平,但是不能证明当时出现私有制,排除D项。知识点3:

商和西周一、商朝(前1600-前1046年)(4)国家管理中央:商王是最高统治者,下设尹及各类事务官。地方: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松散联盟、集权程度不高。(5)影响范围: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思考: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材料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材料二“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征,……尔尚辅余一人,致天之罚。”

——《尚书·盘庚》材料三“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

——《史记》

提示:①神权色彩浓厚;②神权与王权结合;③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1.商朝的兴衰(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推翻了夏朝,建立商朝。(2)迁都于殷:商朝的都城多次迁移,后来定于殷,所以也称殷朝,公元前1046年被周所灭。(3)文化成就:①文字:河南安阳出土甲骨文,主要刻写的是占卜记录,是一种成熟文字。②殷墟还出土了许多青铜器4.商朝末年,帝辛(纣王)率军征伐东夷,其间经过商丘并进行了占卜,卜辞上说:“壬寅王卜在商贞于亳。”在有关这场战争的甲骨文卜辞中,商王东征行进的顺序和需要到达的时间与传世文献对此事的记载完全相符。这反映出甲骨文()A.主要服务于战争需要B.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C.记载内容全面而详细D.已是一种成熟的文字B西周1.建立时间:

建立者: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2.政治制度:

西周分封示意图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1.目的—为什么分?2.对象—分给谁?3.内容—分什么?4.义务—分到后做什么?5.影响—分的效果?知识梳理2.西周的统治(1)分封制(2)宗法制(3)礼乐制分封制1.目的:2.对象:3.内容:4.诸侯的义务和权力:5.影响: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同姓诸侯、旧贵族、异姓功臣土地和人民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权力:实行再分封,设置官员、征派赋役、建立军队。积极:①巩固王权,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稳定政治秩序。

②有利于边远地区的开发,扩大了统治区域。

③传播了周文化,逐渐形成华夏国家认同。消极:①诸侯独立性强,易导致分裂割据;②等级森严,等级观念浓厚。庶民士卿大夫诸侯天子奴隶探究:据“西周分封形势图”,归纳分封制的特点?①层层分封,等级森严;②以血缘为标准,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对异姓诸侯既拉拢又防范;③周王与诸侯之间臣属关系明确。5.(2021·全国高考)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 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D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嫡、庶区分)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形成了政权与族权的结合。大宗嫡长子余嫡子及庶子小宗小宗小宗大宗(宗主)卿大夫大宗士大宗天子庶小宗嫡长子(嫡长孙……)嫡长子(嫡长孙……)嫡长子……嫡长子(嫡长孙……)诸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对大宗而言,小宗就是他的臣属,要对大宗绝对服从;同时小宗也是大宗的兄弟,具有血缘关系。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宗法制家国同构,家国一体深远影响:①利:形成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观,有利于社会安定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②弊:导致特权思想严重,等级制度森严;形成了传宗接代观念和重男轻女思想;人们崇尚权威,家长制盛行,缺乏反抗精神;裙带作风盛行,不利于民主法制的发展。6.史书记载,晋武帝司马炎共有26个儿子,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桌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最终,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由此可见,晋武帝选立太子是根据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禅让制的尚贤原则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D7.在我国古代传统家族观念中,有长兄如父”“无父从兄”“幼子不如长孙”的说法,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家族社会和睦B.贵族王位世袭C宗法观念浓厚D.分封等级森严C知识点3:

商和西周二、西周(前1046-前771年)(二)制度(3)礼乐制度:①目的: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稳定统治秩序。②表现:仪式、器具、称谓。③作用: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有利于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的发生。礼:贵贱有序

乐:上下和同探究:

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关系及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分封制分配宗法制继承政治表现血缘纽带礼乐制工具维护工具维护工具互为表里影响:①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②奠定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③礼乐制度促进了儒家学说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④为中国长时期政治结构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8.商周赐贝情况商周赐贝仪式的变化表明(

)A.王权逐渐实现高度集中 B.等级统属关系不断强化C.商朝时礼乐制度已形成

D.贝的货币实用功能增强

主持者场合对象商王祭祖、宴飨等多为陪同王臣,未见外服诸侯周天子政治性大祭祀、大射礼四方诸侯、宗室贵族、内服王官B2.西周的统治(3)走向衰亡:

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乘西周王室内乱,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贪财好利,为政暴虐,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大臣召工、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周厉王“国人暴动”召公、周公“共和执政”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周平王东迁洛阳(1)农业A.基本土地制度:井田制B.农具: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2)手工业:青铜器(青铜时代)3.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C.性质:奴隶主土地国有制①土地不得转让买卖;②土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③领主强迫庶民耕种,并交纳贡赋;D.特点:小结:中国早期国家的基本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结合,神秘色彩浓厚(甲骨文、祭祀)②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家国同构(分封制、宗法制)③最高权力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从内外服到分封)政治①使用石、木、骨器等;土地国有,集体劳作(井田制)②青铜铸造发达,实行“工商食官”。(大量青铜器)经济①成熟文字(甲骨文,金文)②礼乐文化(礼乐制)③开始形成多元一体的心理认同(华夏子孙)文化延续性发展性时段阶段特征阶段一:原始社会原始社会(距今约170万年一约公元前2070年)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阶段。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了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①政治上: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原始社会晚期盛行禅让制;②经济上:生产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种;共同劳动,产品平均分配;③文化上:原始宗教和图腾崇拜出现。阶段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070年一前771年)是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时期,也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①政治上: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内外服制到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②经济上: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青铜铸造业发达;实行“工商食官”③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