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声声慢(寻寻觅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_第1页
3《声声慢(寻寻觅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_第2页
3《声声慢(寻寻觅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_第3页
3《声声慢(寻寻觅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_第4页
3《声声慢(寻寻觅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声声慢(寻寻觅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声声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体会李清照叠词运用之妙。

2.以“愁“为中心,把握李清照的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3.对比阅读,感受李词的含蓄典雅之美,体会婉约词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体会李清照叠词运用之妙。

2.以“愁“为中心,把握李清照的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3.对比阅读,感受李词的含蓄典雅之美,体会婉约词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宋代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创作主张;著有《漱玉集》;号易安居士;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此动人心肠的《如梦令》久久地在我们耳畔回荡,也正是这位词人,她有着绿肥红瘦“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温柔娇媚,也有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倜傥豪放,她就是李清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声声慢与它相知,聆听易安居士的深情倾诉。

作者简介:

1084——1102年:出生书香门第,从小生活优裕,父亲李格非藏书甚厚,打下坚实的文明学基础。《如梦令》少女时期的词人饮酒游玩、流连忘返,青春年少的欢乐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渡过了一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减字木兰花》新婚后的甜蜜幸福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一剪梅》与丈夫别离后的相思之情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1130年:李清照为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二)初读,感知基调

学生代表读、名家范读,初步把握感情基调

(三)研读,分析文本

找出能概括本词情感的一个字。“愁"

直接写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主问题:后人曾评价这句诗:“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这七组叠词妙在何处呢?

次问题1:能否换顺序?

不能。因为这三句在内在逻辑上有层进性。因恍惚寻觅而觉冷清、孤独,因觉周遭冷清而心生凄清、悲惨、忧愁之情。这三句由内而外、有层阶、全方位、多角度地宣泄了作者心中的“愁"苦。

“寻寻觅觅”写动作(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在寻觅的是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爱情,是国家民族的前途,但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

“冷冷清清"写环境(寻觅无果,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处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直抒胸臆。

次问题2:从表意层面来看,“寻觅冷清,凄惨戚戚"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基本相同。那么,能否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改写成“寻觅冷清,凄惨戚戚”?为什么?

明确:不能。原句用了叠字的表现手法。不但增强了词作的声韵美,更重要的是通过叠字更深程度地突显了作者百无聊赖、孤寂忧闷、内心空荡的精神状态,营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抒情效果,为全词奠定了悲伤忧愁情感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用了许多开口度比较小的字来写这首词,把一个女子轻轻细细、悲悲切切、泣不成声的呜咽声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清照愁苦极深却又难以表达的苦闷。

指导朗读:

若有所失,恍恍惚惚去寻找,然后悲怆层层叠加,先是凄凄到惨惨到戚戚哽咽不能语,一层比一层的痛。寻寻觅觅,动作——茫然(应该读出一种缓慢、迷茫的感觉。)冷冷清清,环境清冷(应是轻读、降调。)凄凄惨惨戚戚,哀婉基调(应该读的一字一顿,字字泣血)

间接抒情

过渡:

一片浓愁,难以克制,却又无法形容,于是从肺腑喷薄而出了七组十四叠字,而词人的这满腹哀伤,又怎能是仅仅十四个字就能了的呢?

思考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意象?

预设学生回答: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词人本来想喝酒取暖,可喝完三杯两盏后发现秋风太急,仍然或者更加寒冷。我们组认为她不仅想取暖,更是想借酒浇愁,而“晚来风急”也不仅仅是指自然的风,更代表着她的一切不幸遭遇,词人发现“借酒消愁愁更愁”,所以心里更加寒冷。

秋窗风雨,独酌无亲,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你们透过了文字表面,拂去了自然外物之象,体察到了词人的内心。我们发现词人仿佛在埋怨、感伤“酒淡”,可在《如梦令》中词人不是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吗?难道两次的酒度数不同?“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难道真的是因为“酒淡"才敌不过急风吗?

不是酒的原因,酒没有变,变的是词人的处境、心境,不是酒淡,也不是风烈,是愁太浓了。看似写酒淡,实则写愁浓。酒性依旧是烈的,只是这愁太重了,心太凉了,酒入愁肠愁更愁,心里全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冰冷的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正是这种含蓄的笔法更显示出词人心境的悲苦、处境的凄凉。酒不能消愁,更何况这急之秋风又突然来袭,如何抵挡呢?环境的寒衬托内心的冷,写出词人独居生活的凄惨(对比)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北雁南飞,词人南渡,“同是天涯沦落人"。此外,大雁秋天自北而南,可到春天,仍旧会飞回到北方去,词人一定是还想到了这一点,雁儿还能北归,可自己却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回到故乡,这就更加让人伤感了。正所谓“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雁可北还,己归却无望。

再者,鸿雁能够传书信,我背过李清照的一首《一剪梅》,其中就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句,是她和丈夫分别后写彼此思念的,所以鸿雁代表着相思,本词里词人一定是看到鸿雁就勾起了对已逝丈夫的无限思念。当年鸿雁传书,如今万千心事寄与谁。国恨家愁,怎能不叫人断肠!(联想)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菊花盛开,然而却堆积无人去摘,在风雨中显得如此憔悴。“黄花"既是眼前景物,也是词人自喻。这里通过无人惜花的叙写,表达了词人自叹自怜的悲愁情感。《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以前喜欢赏花,在往年,一定要在它盛开时摘来戴在头上,而今,谁又有这种兴致呢?人们常以花自比,词人看到满地堆积的黄花都已憔悴,一朵朵、一瓣瓣枯萎凋零了,不禁想到自己容颜衰老、青春不再,回想一下青春年少时的快乐时光,再比照一下自己现在的孤苦漂泊就更加伤心了。花残人老,对花自怜,物我同悲。(以花喻人)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问题:“守"着窗儿与“对”着窗儿比较。

“守"更能写出一个妇人呆呆地看着天色,盼着天黑,整天倚着窗户观望的无聊、愁苦的情景,将词人那孤凄、无聊、苦闷、激愤、无望的复杂心绪极其传神地表达了出来。然而,即使是熬到了天黑,又将奈何!恐怕又要“独自怎生得明”了吧!日长难熬,度日如年,孤孤单单的靠在窗外,怎样才能熬到天黑呢?黄昏既然已经难挨,那么漫漫长夜又将如何度过。(细节描写)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以相关诗句搭建学习支架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碧纱秋月,梧桐细雨,几回无寐(晏殊《撼庭秋》)

窗在梧桐叶底,更黄昏细雨,枕前前事上心来,独自个,怎生睡。(欧阳修《落索》)

这一句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颤着作者的心扉,简直让作者不能自抑!(象征)

边听学生分析边完善补充表格,在这过程中对于一些细节描写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

总结:以情开篇,中间层层铺叙,以大量笔墨描绘深秋景象,这些景物又都染上了词人独特细腻的愁情:寒暖不定,心绪难平,一可伤;秋风凄厉,酒难御寒,二可伤;北雁南来,思乡念旧,三可伤;黄花老妇,两相憔悴,四可伤;守窗独坐,日长难捱,五可伤;雨打梧桐,心烦意乱,六可伤。

在那一幅幅的次第感染之下,李清照再次直抒胸臆,感情喷薄而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读这句词,应把感情重心放在哪个字上?“愁”———再读。)

“次第”的内涵,结合生平经历,用几个词来概括她所遭遇的种种不幸。

战乱、国亡、夫亡、家破、流亡、独居。

总之,这首词字字言愁,句句写愁,处处有愁。在完整叙事中抒发感情,起笔妙用叠词表现心情;中间托物寄意多种意象抒情;反复突现时间渲染悲情;联想双关反问生活苦情;直抒胸臆吐露无限愁情。作者写了她处境之惨、丧夫之痛、故国之思、孤寂之病、孀居之苦。这首词是遭受了国破家亡而孤独飘零异乡的作者内心的写照,更是每一个像她这样的北宋亡国之民的命运写照。她以写己愁,奏响了那个时代最强的悲音,这正是这首词的最感人的地方,更是李清照的伟大之处。

(四)听读:体味词境

一边听范读,一边想象一个最能打动你的画面,然后用动情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

(五)比读,感受李词含蓄典雅之美

《绝望》

呼唤!呼唤!

乞求!乞求!

等待!等待!

梦!梦!梦!

哭!哭!哭!

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

仍然!仍然!

永远!永远!永远!

心!心!

存在!存在!

死!死!死!死!

比较《声声慢》与《绝望》,就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谈谈看法。

明确:《绝望》表情直露,直抒胸臆,声嘶力竭。未选取任何意象。

《声声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