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学生版)_第1页
河北省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学生版)_第2页
河北省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学生版)_第3页
河北省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学生版)_第4页
河北省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学生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9月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历史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河姆渡遗址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一处原始村落遗址。关于这一原始村落说法正确的是()A.以使用打制石器为主 B.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C.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D.尚未学会使用天然火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后世用人之以资格也,皆任天而不参以人。”据此可知,西周的王位继承制度是()A.嫡长子继承制 B.兄终弟及 C.分封制 D.禅让制3.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期望恢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孟子谓天下当“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道家则从哲理层面提出“道通为一”。这说明当时思想家们期望()A.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B.各家思想相互交融C.国家治理统一有序 D.尊崇君主重建伦理4.“这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此之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上是分裂的,所谓‘诸夏’或‘中国’,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无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这一伟大事业”是()A.夏朝建立 B.西周分封 C.秦朝统一 D.元朝统一5.秦始皇在原由商鞅颁布的标准器上加刻诏书铭文,或下令让政府制作相同的标准器并在上面刻铭文,发至全国,与标准器不同的度、量、衡一律禁止使用。这一举措()A.旨在推动工商业发展 B.对国家统一有长远意义C.开启货币官铸的历史 D.说明秦朝制度缺乏创新6.东汉末年出现了众多的名纸,“左伯纸”就是其中之一。当时的史学家蔡邕“每每作书,非左伯纸不妄下笔”,曹操请蔡文姬写字,送上的也是左伯纸。这说明东汉末年()A.纸成为最主要书写材料 B.社会上尚文风气浓厚C.书法已经成为独立艺术 D.造纸技术得到了提高7.西晋灭亡后,大量北方人口南迁。截至南朝初阴,南渡人口已达九十五万,占当时南方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这推动了()A.八王之乱的爆发 B.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C.江南地区的开发 D.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8.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六国”政权多由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而成,但他们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中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这反映了当时()A.少数民族的文化水平较低 B.西晋政权影响犹在C中原模式有利于巩固统一 D.民族交融程度加深9.下面是高三文科某学生在一轮复习时归纳出一张表格,在比较完各项后意图进一步归纳你认为最佳的“教训”应当是()朝代西汉初期唐朝中叶唐朝末年表现七国之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原因分封诸侯节度使权力过重内轻外重影响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发展大一统局面后患无穷,由盛转衰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教训A.国家是否统一往往决定于皇帝的素质B.必须削弱地方政权的力量,强化中央集权C.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王朝末年D.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10.秦、隋是两个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A.制定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 B.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性防御工事C.开辟了沟通南北交流的水上运输通道 D.开创了新型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11.隋唐时期,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共同组成最高政权机关。其中门下省在日常政务的处理过程中处于枢纽地位,这是因为门下省()A.具有审核诏令及封驳权 B.负责草拟及颁发皇帝的诏令C.宰相集体议事于政事堂 D.秉承政令加以贯彻执行12.《千金方》是唐代医学名著,书中孙思邈将妇人方、儿童方置于首要位置。此书名为“千金”,并不是说其中药方价值千金,而是指“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由此可见,《千金方》()A.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 B.收录的药方价值较低C.是世界上首部国家药典 D.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13.如图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图示表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举措的突出特点是()A.极力提高皇权 B.分设刺史以监察地方 C.削夺将帅权力 D.分权以削弱地方权力14.王安石变法实行青苗法,在青黄不接之际贷款给农民;实行均输法,令发运使酌情贩运买卖物资。这些措施意在()A.增加赋税 B.削弱地方财政 C.广辟财源 D.节省政府开支15.辽国的契丹族原本只有本民族语言而没有本民族文字,南北面官制实行后,辽统治者仿照汉字创造了本国文字,其中契丹大字就是“以隶书之半增损之”而成。这说明,南北面官制()A.促进了契丹民族的汉化 B.缓和了契丹与汉族矛盾C.具有鲜明的奴隶制特色 D.推动了契丹文化的发展16.《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说明元朝对边疆统治特点是()A.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 B.采用“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C.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倾向 D.推行中原地区传统的典章制度第II卷(非选择题)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针对地方王国诸侯,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诏"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命名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此外,武帝还在产盐、铁地区设五盐官、铁官,其统属中央的大农,直属中央调配,由国家统一经营。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统一铸造五铢钱,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摘编自洪煜《讦汉武帝》(1)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巩固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措施。(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采取的这些措施的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科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须知科举考试,必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的,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材料二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官员大大小小的行为),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较早使用、生产和输入香料的国家之一。由于中国仅能生产麝香、肉桂等部分香料,因此从汉代开始,所需的大量香料就从阿拉伯、非洲等地区进口。至唐代,香料在医药领域和日常生活中获得更为广泛的使用。唐代从域外输入的香药更多,其中相当部分来自大食(阿拉伯)地区。与此同时,沉香等中国特色的香料也对外广泛输出。源源不断的香料船,使广州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香料市场之一。由于广州市舶税收数额相当大,已在唐代财政收入中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包括香料在内的诸多来自阿拉伯等地区的货物已逐渐成为唐政府不得不进口的特需商品,进一步刺激了中阿间香料等互补性商品贸易的发展。——摘编自景兆玺《唐朝与阿拉伯帝国海路香料贸易初探》材料二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请座使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