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常见不适症保健按摩课件_第1页
十五常见不适症保健按摩课件_第2页
十五常见不适症保健按摩课件_第3页
十五常见不适症保健按摩课件_第4页
十五常见不适症保健按摩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五种常见不适症保健按摩汇报人:某某某汇报时间:2024.X.X一、头胀痛

头胀痛(headpain)是一种钝性疼痛,多呈持续性全头痛,头痛的同时常伴有头胀感,或伴有头晕、头沉。如果是太阳穴部位出现胀痛或重压感,可能是由于大脑疲劳。各种颅内、颅外和全身性的疾病都可能引起头痛。头胀痛是人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1、感受外邪由于起居不慎,感受四时风寒湿热等外邪,上犯头顶,经络受阻,头胀而痛。2、肝郁化火由于事不遂心或与人发生口角,郁怒伤肝,肝失条达,郁而化火,目扰清窍而为头胀痛。3、紧张劳累由于工作节奏快,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或连续工作,用脑过度,使头部经脉收引,气血运行失常或脑失所养而发生头胀痛。(一)原因头胀痛产生的原因很多,可归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与精神情绪因素有一定关系。(二)表现头胀痛除了以胀为主特征外,常表现为头痛且胀,或面红耳赤,口渴欲饮,或伴眩晕,心烦易怒,口苦不眠,或身心紧张、头晕乏力。有时伴有跳痛,有时表现为停止工作胀痛反而更明显。(三)按摩体位宾客取坐位,保健按摩师站于宾客前、后或一侧。01手法推、揉、按、拿、搓法。02选穴印堂、神庭、太阳、头维、睛明、风池、百会。034.操作(视频)①点揉攒竹,开天门(推印堂——神庭)②推坎宫(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或分推坎宫)③以双手大鱼际分推前额至太阳(头两侧)④点揉太阳、头维(额角发际上0.5寸)

、督脉、膀胱经(目内眦(睛明穴),上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

⑤揉头两侧颞肌及胆经眼外角(瞳子醪穴),向上到达额角部,下行至耳后(完骨穴)路线点揉角孙(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率谷(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风池⑥叩击头顶及头侧点揉合谷穴⑦多指拿揉颈部点并拿肩井(四)注意事项手法宜轻柔缓和、力量适中、干净利落,手掌不能紧贴面部及眼睛,不可用猛力、暴力,以免擦破皮肤。高血压或眩晕症患者按摩时须采用仰卧位。二、鼻塞不通

鼻塞不通指鼻窍交替堵塞、通气困难,是感冒最常见的一个症状,有时也可见于其慢性鼻症。

(一)原因

1.感受风邪由于气候突变、起居不当、过度劳累,机体卫外功能减弱,风邪夹时气侵犯人体。肺主一身之表,肺开窍于鼻,故风邪袭表先犯鼻窍,而致鼻塞不通。

2.湿浊滞鼻脾气虚弱,运化不健,不能升清降浊,致使湿浊滞溜鼻腔,壅阻脉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鼻塞不通。或感冒鼻塞日久,失治误治,迁延不愈,形成慢性鼻塞不通。

(二)表现

本症主要表现为鼻窍不利和鼻涕较多。鼻塞不通时可见鼻黏膜肿胀淡红,常伴声音重浊、张口呼吸、嗅觉欠佳及伤风感冒症状。鼻塞有两大特点:一是间歇性,即在白天、天热、劳动运动时鼻塞减轻,而夜间、静坐或寒冷时鼻塞加重;二是交替性,如侧卧时,居下侧之鼻腔阻塞,上侧鼻腔通风良好。继发感染可出现脓性分泌物。

(三)按摩

1.体位宾客取坐位或仰卧位,保健按摩师站于宾客前侧或头侧。

2.手法推、揉、按、拨、擦、搓法。

3.选穴睛明、迎香、风池、攒竹、风门、肺俞、曲池、合谷、口禾髎、头维4.操作(1)拇指按揉攒竹、睛明、迎香。(2)拇指指腹推由攒竹至迎香。(3)单手食指揉鼻背两侧,并左右弹拨。(4)双拇指压揉两侧风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并以小鱼际搓大椎及以上两穴。(5)拇指按压两侧列缺、曲池、合谷、头维、风池。(6)以双手食指指腹分别按揉两侧禾髎(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并以双手小鱼际分别搓揉鼻翼两侧。(四)注意事项

操作时手法要轻柔和缓,防止刺伤眼球。注意预防感冒。三、目胀额紧

目胀额紧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不适症状,一般指双眼发胀、牵引眼眶额头紧缩不适的感觉。(一)

原因

1.用眼过度由于长时间看书写字,或光线太暗,或坐车、行走时看书,致使眼睛调节过度而发生目胀额紧。久视伤血,肝血不足,化风上扰则目胀;足厥阴肝经“连于目,上出额”故额紧。

2.工作疲劳工作太忙太累,尤其是脑力劳动者用脑过度,常会头昏脑胀,并出现目胀额紧的感觉。

3.感冒末愈风邪侵犯人体,上犯头目,也会出现目胀额紧的症状,故感冒未愈也可见此症状。(二)

表现

目胀额紧的主要表现为,双目发胀,额头发紧,甚至出现眼睛胀痛或眉棱骨及前额胀痛,常伴失眠、烦躁、两目干涩等症状,有时出现疲乏无力、头昏脑胀等表现。如感冒未愈,还可见其他全身症状。(三)

按摩

1.体位宾客取坐位或仰卧位,保健按摩师站或坐于宾客前侧或头侧。

2.手法推、揉、拿、按法。

3.选穴印堂、太阳、攒竹、睛明、神庭、风池、合谷、太冲。4.操作1、开天门(推印堂——神庭)2、推坎宫(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或分推坎宫)3、大鱼际分推前额至太阳(头两侧)4、拇指或食指指侧部刮上下眼眶。5、拇指点揉:太阳、攒竹、精明6、在额前用拇指和食指、中指做紧缩性拿法,轻微拿捏头两侧及上下眼眶。7、双手掌搓热扣在眼睛上,使热量透于眼球,反复2~3次。8、点按:风池、合谷、太冲(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四、颈部酸胀

颈部酸胀是指在起床后或过度劳累之余,感到颈部酸胀疼痛。严重者可见转侧不灵活,甚至酸胀疼痛放射到肩部的一种症状。(一)

原因

1.卧姿不良由于睡眠姿势不良或枕头高低不适,使颈部一侧肌肉发生痉挛而感到颈部酸胀或转侧不灵。

2.伏案过久长时间伏案工作,低头过久,使颈部肌肉劳损,导致颈部酸胀。

3.感受风邪睡眠时颈肩暴露,感受风寒,气血凝滞,经络痹阻而发生颈部酸胀疼痛、转侧不灵甚至放射到肩背。(二)表现

本症常见于颈椎病和落枕等症之中,也可见于颈部劳累(如伏案、看电视等长时间维持一种颈部姿势)之后。主要表现为颈部酸胀疼痛,活动受限,疼痛放身到肩背。轻者数日自愈,重者拖延数周不愈。检查时,颈部肌肉有明显压痛及粗硬感,肌张力增高。如有颈部外伤史,应拍X光片以排除骨折、脱位等。若为颈椎病,当有多种表现,如肢体麻木、头晕、惊慌、恶心呕吐、耳鸣、视物不清等。(三)按摩

1.体位宾客取坐位,保健按摩师站于宾客一侧或后面。

2.手法推、滚、揉、拿、拨、动、拍法。

3.选穴风池、肩井、天柱、风府、风门。4.操作(视频)(1)保健按摩师一手扶住宾客头部,用另一手小鱼际下行推枕骨下缘至大椎穴。

(2)拇指和多指拿揉项部。

(3)拇指揉拨项韧带及两侧。

(4)用拇指点揉风池、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天柱(斜方肌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1.3寸>)等穴,点压肩井。

(5)拇指与多指拿揉颈肩部,以拍法拍颈肩部结束。(四)注意事项颈部活动幅度及力度不可过大。不可随意扭转,以免发生意外。五、肩部酸沉

肩部酸觉是指肩部无明显压痛、无明显功能受限,以肩部酸胀、沉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自觉症状。(一)原因

1.感受外邪

因肩部坐卧当风、睡觉时露肩或睡于潮湿之地、冒雨受寒等,致使风、寒、湿邪侵犯肩部,脉络失和,气血凝滞而发生肩部酸沉。

2.慢性劳损肩扛担挑,长年劳累,或肩部活动频繁、机械重复、肌肉疲劳、筋脉受损,出现肩部酸沉。

3.陈旧外伤跌仆闪挫,外伤筋骨,虽经治愈,如遇天气变化或过度劳累,肩部伤处则有酸胀沉重等感觉。(二)表现以肩部酸胀、沉重为主要特征,并可见肩部肌肉紧张度增高,有僵硬感,酸困无力,患侧肩部常有发凉的感觉,如继续发展,可导致肩周炎,出现明显压痛、功能受限等症状,颈椎病亦可引起肩部酸沉,但伴有颈椎病的典型表现,兹不赘述。(三)按摩

1.体位宾客先俯卧位,后坐位,保健按摩师站于宾客一侧。

2.手法推、滚、揉、拿、按、搓、拍法

3.选穴肩井、肩髃穴、肩贞、天宗、肩中俞、肩内俞、肩外俞、曲池。

4.操作(视频)

(1)肩部前后拿揉。

(2)肩部前后外侧滚法。

(3)指揉点按肩井、肩髃、肩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肩贞(腋后纹头上1寸)、天宗(在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之间连线上,当上、中1/3交点)

肩内俞(肩髃穴与云门穴连线之中点直下1寸处)(肩峰与肩胛骨喙突内侧凹陷联线之中点下1寸)、肩中俞(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肩外俞(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外喘息

(4)双手抱揉肩关节。

(5)上肢搓法及肩部抖法。

(四)注意事项

患肺气肿或心脏病者,应采取坐位,按压不可过重。由颈椎病或肩周炎等所致的肩部酸沉,应采用其他有针对性的手法。

六、胸闷胸闷是指胸部满闷,有堵塞感或气短的一种自觉症状。胸痹、心悸、痰钦、肺胀等病症均可见此症:

(一)原因

1.情志失调忧思恼怒,气机失常。脾不化津,聚湿生痰;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痰瘀交阻,胸中气机不畅,由为胸闷。情绪不好,爱生气的人常有此症。

2.饮食不当过食膏梁厚味、肥甘一冷,损伤脾胃,运化失常,聚湿生痰,痰阻脉络,气滞血瘀而成胸闷。

3.其他病所致冠心病、胸膜炎、肺气肿等疾病可出现胸闷。

(二)表现

胸闷主要表现为胸部满闷,有堵塞感或气短,伴有心悸、胸痛、情绪不宁、头昏体倦、食少腹胀等症。如属情志失调之人,常见愁眉苦脸、长吁短叹,或烦躁易怒、焦虑不安。如属钦食不当之人,常见形体肥胖、活动不便,或暴钦暴食、嗜酒成癖。胸闷常因情绪激动、受寒或劳累而引发。

(三)按摩

1.体位宾客取仰卧位,保健按摩师站于宾客一侧。

2.手法推、摩、揉、按、击法。

3.选穴中府、云门、膻中、曲池、手三里、合谷。

4.操作

(1)双掌分推锁骨下缘2~3肋间隙;单掌下行推胸骨;双掌交替沿肋隙分推。

(2)用手掌根揉、摩两胁。

(3)拇指点按中府(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云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

、膻中、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

(4)掌擦:两胁

(5)拇指点按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俞(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俞(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6)拍打:背部(四)注意事项

按摩手法不宜过重。按法操作要配合呼吸,随呼吸运动按压。

七、上肢酸痛上肢酸痛是上肢肌肉、关节酸胀、疼痛的一种不适症状,多为过度疲劳所致。

(一)原因

1.过度疲劳平时缺乏锻炼,长时间上肢运动或工作强度太大,肌肉、关节过度疲劳致上肢酸痛。

2.感受风寒风寒之邪侵袭人体肌表,脉络失和,则一身尽痛。上肢暴露受寒,寒性收引,经气不利,肌肉、关节酸楚作痛。

(二)表现

上肢酸痛主要表现为上肢肌肉、关节酸胀疼痛,压痛广泛,局部肌张力增高,休息可缓解,但无上肢功能障碍。若为过度疲劳所致,则必有上肢活动量过大、活动时间过长等情况。若为感受风寒所致,则有上肢受冷等情况,并有上肢发凉、遇冷酸痛加重、遇热痛减的特点。(三)按摩

1.体位宾客取坐位,保健按摩师站于宾客前侧、外侧。

2.手法推、揉、搓、抖、拍法。

3.选穴肩、曲池、曲泽、手三里、合谷、内关。4.操作(视频)

(1)一手握住宾客腕关节,上推手三阳经,下推手三阴经。

(2)单手掌拿揉上肢内外侧。对称揉动,自上而下,往返进行。

(3)双手掌虎口相对叩击上臂。

(4)点按肩髃(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曲池、手三里(阳溪<腕背横纹桡侧>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合谷、内关等。

(5)双掌搓揉上肢,握住腕部快速抖动。

(四)注意事项上肢酸痛者应适当注意上肢休息。如有上肢功能障碍者应做进一步检查治疗。八、疲劳性腰痛

疲劳性腰痛是慢性腰痛的一种,一般指腰骶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慢性劳损引起的腰部酸痛或胀痛的症状。本症也称疲劳性腰酸。(一)原因

1.过度疲劳长时间进行腰部活动,或腰部长时间承重等,使腰部肌肉疲劳而引起腰脊酸痛。一般休息后有所缓解。

2.体位不当长期处于某种不平衡的体位,如用一侧肩部扛抬重物、长期弯腰等,或习惯性姿势不良,均可导致疲劳性腰痛。

3.年老肾虚腰为肾之府,年老肾虚之人,稍事活动即感腰部酸困疼痛,容易疲劳。

(二)表现疲劳性腰痛的主要表现为腰骶部一侧或两侧酸痛或胀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缠绵不愈。根据劳损的部位,可有广泛的压痛。酸痛多在劳累后加剧,休息后减轻,并与气候变化有关。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但活动时有牵制不适感。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明显加重,并有肌痉挛、脊椎侧弯、下肢牵制等症状。兼受风湿者,患处喜热怕冷,局部皮肤粗糙,感觉迟钝。

(三)按摩

1.体位宾客取俯卧位,保健按摩师站于宾客一侧。

2.手法推、滚、揉、拿、拨、按、拍、抖法。

3.选穴肾俞、气海俞、三焦俞、关元俞、委中4.操作

①直推脊柱两侧,分推腰部

②滚腰部,按揉背腰部

③拿腰部。

④点拨竖脊肌及阿是穴

⑤后伸、旋转摇腰

⑥点揉: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气海俞(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三焦俞(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关元俞(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委中

⑦拍打腰部(四)注意事项

活动腰部时不可乱扳,以免发生意外。应注意腰部休息,并纠正不良姿势。九、背部强痛背部强痛指背部肌肉强急疼痛,为过度疲劳后的常见症状,老年人尤为多见。

(一)原因

1.过度疲劳

体力劳动者肩扛背驮、弯腰持重,脑力劳动者长期伏案、久坐挺胸等均会致背部肌肉紧张,过度疲劳而发生背部强痛。

2.久病体虚久病之人,气血耗伤;年老体虚,气血不足,二者均使背部筋脉失于濡养,致背部肌肉筋脉拘急疼痛。

(二)表现

背部强痛的主要表现是背部肌肉紧、痉挛、疼痛、有压痛。疼痛有时牵连后项部,劳累时易加重。休息或做“伸懒腰”、扩胸、捶背等动作可减轻或缓解。如伴风寒侵袭或阳气素虚之人,则可见背部感觉发凉,遇温则舒。

(三)按摩

1.体位宾客取俯卧,保健按摩师站于宾客一侧。

2.手法推、滚、揉、拿、按、拨、搓、打、振颤法。

3.选穴肩井、天宗、“背俞穴”。

4.操作(视频)

(1)单掌直推背部,再用双掌分推背部

(2)掌拨揉脊柱两侧和肩胛骨内侧缘,以肘尖重点揉夹脊穴。

(3)掌揉肩背部,点按肩井、肩中俞(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肩外俞(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天宗穴(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取穴)

(4)拍打背部

(5)直推背部(四)注意事项

做背部按压、振颤时,嘱宾客不可憋气,以免发生意外十、食欲不振

食欲不振是指不想吃饭或腹中无饥饿感、食后脘腹不适的一种自觉症状。(一)原因1.情志所伤

忧愁思虑、恼怒悲痛等情志变化致肝气郁结,肝失疏泄使脾不健运,从而产生食欲不振。2.饮食不当

暴饮暴食、饥饱失调、过食生冷肥甘之品,碍脾滞胃,脾胃气机不畅,导致食欲不振。3.脾胃虚弱素体脾胃虚弱,或久病大病之后损伤脾胃,脾虚无力运化,因而不想吃饭或无饥饿感,或饥不欲食。4.过度疲劳工作劳累太过,以至于废寝忘食,日久则发生食欲不振。5.节食不当为使身体苗条而过分节食,长期饮食太少,脾不健运,日久厌食,甚至导致严重后果。多见于女性。

(二)表现

食欲不振常表现为不想吃饭,有的腹中无饥饿感,有的饥不欲食,有的食后脘腹不适,或伴口淡无味、吃饭不香、脘腹发凉、大便清稀、体倦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厌食拒食,恶心呕吐、身体赢弱等表现。

(三)按摩

1.体位宾客先仰卧位,后俯卧,保健按摩师站站宾客一侧。

2.手法推、揉、按、颤、拿法。

3.选穴中脘、天枢、章门、足三里、肝俞、脾俞、胃俞等穴。4.操作①掌推腹部任脉;顺时针掌推脘腹;叠掌揉上腹部②拿腹肌③点揉:上脘、中脘、章门(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天枢、足三里④单掌推背部膀胱经并叠掌揉;按压膈俞(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至三焦俞(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反复操作5~7次⑤捏脊:大椎至命门

(四)注意事项饮食宜清淡,勿食生冷肥甘油腻之品。调畅情志,勿过分节食。伴有肠胃疾病和有严重厌食的宾客,应去医院检查治疗

十一、下肢酸沉无力

下肢酸沉无力是指下肢感觉酸困、酸胀或酸痛,沉重无力的一种不适症状。(一)原因

1.下肢疲劳

由于持重运行、长久劳作或剧烈运动等原因,使下肢疲劳,肌肉内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导致产生下肢酸沉无力。

2.起居不慎因不慎风寒,外邪侵犯肌表,导致一身酸痛不适,或双腿重如灌铅。或因久居湿地,涉水冒雨等,使湿邪犯下,阻痹气机,导致下肢酸沉无力。

(二)表现

下肢酸沉无力的主要表现是下肢酸困、酸胀或酸痛,沉重无力。或见双腿重如灌铅,疲乏困倦;或兼表症,一身酸痛。多见于工作劳累或剧烈运动之后,经休息后症状可减轻或逐步消失。若伴外邪侵犯,则可拖延数日。

(三)按摩

1.体位宾客先俯卧位,后仰卧位,保健按摩师站其一侧。

2.手法推、揉、拿、搓、拍法。

3.选穴环跳、上巨虚、委中、承山、昆仑、太溪、足三里、解溪。4.操作(视频)

(1)直推下肢后侧,拿揉下肢。

(2)点揉环跳(肌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承扶穴(臀横纹中点)、殷门(承扶下6寸)、委中、承山,对掐昆仑、太溪。

(3)空拳或手掌叩击下肢。双手握踝,下肢牵抖。

(4)掌推下肢前侧,拿揉膝关节上下。

(5)点揉膝眼、足三里,揉拨胃经路线。

(6)推揉髌骨,屈伸关节。(四)注意事项

按摩手法宜柔和,有渗透力,用力适度。适当注意下肢休息。如有剧烈疼痛、运动障碍或其他全身症状者,应去医院检查治疗。

十二、足跟痛足跟痛是足跟疼痛,局部不红不肿,影响行走站立的一种症状。虽非大病,但痛苦不小,应及时消除。

(一)原因

1.肝肾不足

年老体衰或久病伤阴致使肝肾阴血不足,不能滋养筋骨;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并是入足跟,故发生足跟痛。

2.慢性劳损行走、站立过久或身体负重过度,日积月累,造成慢性损伤,致使足跟痛。

3.跟骨骨刺因肝肾不足或慢性劳损可使机体发生退性行改变,形成跟骨骨刺。跟骨骨刺刺激足跟部组织而出现足跟痛。

(二)表现

足跟疼痛的主要表现为,局部不红不胀,影响行走站立。足跟部在承重后疼痛难忍,活动后可稍缓解,坐卧或休息时无症状。触摸足跟部有明显的压痛点,X射线检查可见跟骨骨刺的形成或骨膜的增厚。外伤或鸡眼等引起的足跟痛另当别论。

(三)按摩

1.体位宾客取俯卧位或坐位,保健按摩师站于宾客足侧。

2.手法推、揉、拿、按、搓法

3.选穴委中、承山、昆仑、涌泉、绝骨。

4.操作

①推下肢后侧;拿揉下肢部;捏跟腱部。

②食指屈曲按揉足跟及周围,拿捏足跟并用单掌搓揉足跟。

③按压涌泉;掐昆仑、太溪。

④用肘尖按压第四腰椎旁的骶棘肌。

⑤点委中、环跳、承山、绝骨(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稍前方)。

⑥肘尖揉足跟部痛点及活动踝关节。(四)注意事项足跟局部按摩手法宜重,以能忍受为度。十三、精神疲劳精神疲劳是指因因工作繁忙、精神紧张、用脑过度及睡眠不足等引起头昏脑胀、全身酸软、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下降的一种综合表现。(一)原因

1.工作繁忙长时间工作或工作强度过大,使人感到劳累疲乏,出现精神疲劳现象。

2、精神紧张由于工作责任重大,心理压力大;工作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处于紧张状态,从而使人感到精神疲劳。

3、用脑过度长期从事脑力劳动或不注意科学用脑,大脑得不到松弛和和休息,导致头昏疲劳、精神疲劳。

4、睡眠不足工作废寝忘食,熬夜,身体不能充分休息,导致打不起精神,出现精神疲劳。

(二)表现精神疲劳的主要表现是头昏脑胀、全身酸软、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下降。有时可见头痛、耳鸣、周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烦燥、健忘等表现。(二)表现精神疲劳的主要表现是头昏脑胀、全身酸软、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下降。有时可见头痛、耳鸣、周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烦燥、健忘等表现。(三)按摩体位宾客取仰卧位,保健按摩师坐于宾客头侧。01手法推、摩、按、擦法。02选穴印堂、太阳、百会、神门、内关、中脘、三阴交等。034.操作(1)双手大鱼际轻轻缓推印堂至发际,再分推摩至太阳8~10次,每次之间停顿5~10秒。(2)五指分开,由发际推擦至百会5~6次,每次同样间隔5~10秒钟,反复操作数次。(3)点按神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内关、中脘、三阴交等穴,用力由轻到重,以宾客不感觉疼痛为度,停顿片刻再慢慢抬手松开,每穴点后停顿5~10秒钟。如宾客人睡即可停止操作。(4)如仍未入睡,轻摩背部或小腿后部肌肉,力度逐渐减轻,间隔时间逐渐延长,至宾客入睡为止。

十四、心烦失眠心烦失眠是以心中烦燥不安、夜不能寝为特征的一组症状。(一)原因1、忧愁思虑情志不遂,忧思过度,营血暗耗,心失所养致心神不安,形成失眠。2、郁怒伤肝

强抑怒气或暴怒气逆,则肝失条达,气机不畅,致肝气郁结,形成心烦失眠。3、肝郁化火

情志所伤,肝气不舒,郁而化火,火性上炎,扰动心神,心神不宁则见心烦失眠。4、心肾不交

久病体虚之人,肾阴耗伤,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济,则心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