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师说说韩愈韩愈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调张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2学习目标1.了解韩愈的生平及其文学主张,了解时代背景,积累文化常识。2.掌握文言实虚词、特殊句式等知识点,疏通文意,背诵课文。(重点)3.掌握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训练思辨能力(难点)4.理解韩愈所阐明的“师”的概念、择师标准、从师之道,探究作者的观点在当时社会的意义及在今天的意义。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全面音节助词,不译介词,被介词,向赞许赠送写作缘由第四段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师说韩愈》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配套课件优秀课件免费下载李家的孩子李蟠,十七岁,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骈文相对有效自学1快速阅读《步步高》学习笔记87页,回答1.韩愈为什么赞许“好古文”“不拘于时”2.解释“师说”为什么身为文坛宗师的韩愈会“作《师说》送给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
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25岁登进士第,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写文章要“唯陈言之务去”,学习古人文章要“师其意,不师其辞”,强调“文从字顺”“词必己出”。韩愈在文学上的主张和创作实践,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一、作者简介二、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代实用散文的基础。三、写作背景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师说韩愈》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配套课件优秀课件免费下载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师说韩愈》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配套课件优秀课件免费下载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当时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监。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路人的讥笑。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题目解说①师:从师学习。②说:是一种议论文体,一般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马说》《爱莲说》《捕蛇者说》等就属这一文体。③师说,即“说师”,可以理解为“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有效自学21.读第一段和课下注释(13-22),完成步步高P89-解释词语第一段,同桌互译2.积累实词-19道、67少3.积累判断句式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④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⑤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⑥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⑦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重点字词:学者:即求学的人所以:表示“‥‥‥的原因”;表示“用来‥‥‥的”。受:同“授”。判断句的标志:“……者,……也”。孰:谁,疑问代词。闻:知道,懂得。师:意动用法,“以……为老师”。师:动词,学习。庸:副词,表疑问,岂,哪。是故:所以,因此。无:动词,不论,不分。所存:这里可译成“存在的地方”。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第一段19道名词:1道路2途径、方法、策略3道理、规律、道义4思想主张、志向、5道德学问6风尚7原因动词:1取道2走路、赶路3说、讲4通“导”,引导
67少shǎo1.数量少,与多相对adj2.少数人n3.缺少v4.减少v
5.轻视,看不起v
5.稍微adv
7.不多时,一会儿advshào1.年幼年轻,与老相对adj
2.年轻人,少年n3.小adj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判断句非、非为、弗、不当堂检测:19道义项例句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过秦论》)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④道相似也⑤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⑥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道理途径、方法风尚道德学问路说,讲当堂检测:19道义项例句⑦道芷阳间行(《鸿门宴》)⑧破灭之道也(《六国论》)⑨来吾道夫先路(《离骚》)⑩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⑪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取道原因
同“导”,引导道义志向当堂检测:67.少
长安君乃赵太后少(shào通“小”)子也,秦攻赵,朝中少(年轻人)长咸集议长安君质齐求援,太后怒,谏者益少(不多)。少焉(一会儿),触龙以长安君年少(年少,年幼)少(缺少)功,国人少(轻视,贬低)之,拥者定会加少(减少)谏太后。太后以为然,怒色少(稍微)解。10/14/2024临河三中陈静18師說韩愈
第二课时有效自学11.读第二、三段和课下注释,完成步步高P89-解释词语,同桌互译2.积累实词-35或,虚词-其、焉3.积累宾语前置句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第二段重点字词:师道:从师的风尚出人:超出一般人受:同“授”,传授。犹且:副词,尚且,还问:咨询焉:语气词众人:一般人下:名作动,低于耻:意动,以…为耻耻学于师:向所以:……的原因童子:未成年的男子习:使……学习或:有的明:形作名,高明的地方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第二段重点字词:之:这些耻:以……为耻相师:拜别人为师族:这类人云者:如此之类相若:差不多羞:意动,感到羞耻谀:谄媚奉承不齿:看不起乃:竟其:语气助词,表感叹,多么欤:语气助词,表感叹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固定的以……为师类介词,比学术技艺专门学习或研究名,才德优秀句末语气词,罢了比得上不一定研读第三段文言文中常用“之徒”表示“这一类人”,类似词语还有哪些?请把它们填写在右表左边一栏里。词语含义①之徒同类人远指那类人近指这类人②③④之族之属之伦之党35或代词
有的人、有的事物副词1有时2也许、或许连词
如果—“其”文言常用虚词文5<代><副><连词><助>第一人称代词,我(自己)/我的(包括复数)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第三人称代词,他(们)/他(们)的指示代词,那、那些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指示代词,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祈使语气,还是、可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揣测语气,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其皆出于此乎?(《师说》)反问语气,难道、怎么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其”文言常用虚词文5<代><副><连词><助>表假设,假如、如果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表选择,是……还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音节助词,不译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何其】多么—“其”文言常用虚词文5
狐谓狼曰:“羊肉①其鲜乎!君②其有意,叼③其一而啖之,得饱④其口福。”狼曰:“⑤其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⑥其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⑦其无闻邪,⑧其畏主人邪?及⑨其嬉逐,愿为一雪⑩其耻。君⑪其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⑫其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⑬其修远矣,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副词,表揣测,大概、或许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指示代词,其中的连词,表假设,如果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第三人称代词,他的连词,连用,表选择,是……还是……第三人称代词,它们指示代词,那种副词,祈使语气,一定、还是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音节助词,不译—“焉”文言常用虚词文10<介><代><助>词缀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表示第三人称,他/她/它(们)疑问代词,什么、怎么、哪里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于之、于此、于彼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于何且焉(在哪里)置土石?(《愚公移山》)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的样子、……地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焉”文言常用虚词文10崤之战,秦军过崤山间,见峭峭①焉,狭狭②焉,未料有伏③焉,将士虽全力以搏,无奈进退不能少④焉,死之殆尽,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⑤焉,骄而轻敌若此,⑥焉能不败?万军于之何加⑦焉?但以其傲,斥⑧焉,则必无颜世上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兼词,≈于彼,在那里句中语气助词,表示停顿句末语气助词,不译疑问代词,怎么、哪里句末语气助词,呢代词,他们宾语前置
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谓语动词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翻译时需调整提前宾语到动词后。常见的类型有三种:①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
②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③用“之”“是”为标志,强调宾语义项例句①或师焉,或不焉②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③或凭几学书(《项脊轩志》)④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⑤所守或匪亲(《蜀道难》)有的或许有时有人如果当堂检测:35或師說韩愈
第三课时活动三积累基础,巩固文言知识6.为本文制作文言基础知识归纳卡片,时读时记。(1)通假字例句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义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或师焉,或不焉
同“授”,传授同“否”,这里指不从师学习(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①学者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②从而吾从而师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③众人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大家,许多人求学的人两个词,跟随并且一般人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④小学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⑤不必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⑥古文年十七,好古文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小的方面学习不一定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骈文相对(3)多义实词词语例句释义项(或用法)①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十年春,齐师伐我
名词,老师动词,从师,尊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动词,学习名词,军队词语例句释义项(或用法)②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③道吾师道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不足为外人道也
道相似也
策之不以其道
动词,传授动词,流传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名词,道理名词,风尚动词,说名词,道德学问名词,方法词语例句释义项(或用法)④惑惑之不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而不从师
名词,疑惑形容词,糊涂动词,遇到疑难问题活用类型例句例字意思解释名词活用活用为动词①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形容词活用活用为名词②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③小学而大遗
意动用法④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
⑤而耻学于师
(4)词类活用低于圣人/愚人小的方面/大的方面以……为师以……为耻(5)重点虚词词语例句释义项(或用法)①其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其皆出于此乎
其可怪也欤
人称代词,他代词,相当于“之”,指童子人称代词,他们人称代词,他(他们)的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词语例句释义项(或用法)②之古之学者必有师
择师而教之
郯子之徒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助词,相当于“的”第三人称代词,他指示代词,那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句式例句调为正常语序或指出标志词语判断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状语后置句师不必贤于弟子
(6)特殊句式“……也”表判断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
正常语序为“于弟子贤”第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从师原因点题统领全文冠以“古之”托古言事与当今风气形成鲜明对比“必有”语气肯定,强调“从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师标准老师的作用/职责:传道受业解惑从师的必要性:人非生而知之者无贵无贱,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脑血管健康课件封面
- 笑对挫折主题班会课件
- 竹石说课课件范例
- 出借房子协议书范本模板
- 端午节介绍课件图片
- 出差报销协议书范本
- 合租室友公约协议书范本
- 2025年激光扫瞄显微镜项目发展计划
- 2025版股权债权转让协议书范本:互联网+股权债权转让
- 2025版木屋安全防护设施设计与施工合同
-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 抢救车及抢救药品管理
- 2024年10月自考14237手机媒体概论试题及答案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更新要点解读
- 新产品需求评估申请表
- 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和组织保障方案
- 体育赛事后勤保障服务方案
- 多媒体教室安装及调试方案
- 2024档案数字化加工服务合同
- 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功能康复与管理专家共识(2024)解读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