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兼爱墨子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鲁国(今山东滕州)人,一说宋国(今河南商丘)人。墨子被誉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及军事家,同时也是墨家学派的创立者及核心代表,并有《墨子》一节传世。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在逻辑史上被称为后期墨家逻辑或墨辩逻辑(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之一,另两个为古希腊的逻辑体系和佛教中的因明学);其中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特别是天文学、几何光学和静力学。墨子思想
法家代表韩非子称儒家和墨家为“世之显学”,因为墨家思想独有的政治属性,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家不断遭到打压,并逐渐失去了存身的现实基础,墨家思想在中国逐渐灭绝;直到清末民初,学者们才从故纸堆中重新挖出墨家,并发现其进步性。近年来经过一些新墨者的努力,墨家学说中的一些有益观点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先秦儒家道家墨家比较简表代表阶层社会观价值观哲学观发展轨迹儒家贵族士人礼仁天官方化道家无特定小国寡民清静无为道宗教化墨家手工业者尚贤尚同兼爱明鬼没落化《兼爱》——文题解读兼:本义,一手执两禾,有兼顾、一同、一并之意。兼爱:即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这是一种不存在血缘关系、不分尊卑贵贱、平等无差别的爱。兼爱还表现在大国不侵略小国国与国之间无战事,和平共处。文本探究研读第一段原文: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①
乱之所自起:乱从哪里起②焉
:于是
③譬之如:比如④则:就
⑤攻:治疗
⑥弗:否定判断词,不释义: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事务的人,必须明白动荡的成因,这样才能妥善治理。若是不了解动荡的起源,便无法进行有效的治理。这就如同医生诊疗疾病,必须清楚病因才能治愈病患;若不知病因,则无法治疗。平息动荡亦是同理,只有明白了动荡的成因,才能实现安宁;否则,动荡将持续存在。研读第二段原文: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①察:考察
②当:同“尝”,尝试③自爱:宾语前置句,“爱自”④亏:使受损失⑤利:使……受益⑥虽:即使
⑦慈:慈爱
⑧盗贼: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⑨然:这样
⑩室:家⑪身:指代自己⑫乱物:纷乱之事释义:将治理国家视为首要任务的君主,不能不探究动乱的起源。让我们追寻动乱之源——它源于人们之间的不相爱。臣子不孝敬君主,儿子不尊敬父亲,这便是所谓的乱象。儿子只爱自身而忽略父亲,损害父亲的利益以利己;弟弟只爱自身而忽略哥哥,损害哥哥的利益以利己;臣子只爱自身而忽略君主,损害君主的利益以利己,这些行为都是乱象的表现。即使父亲对儿子、哥哥对弟弟、君主对臣子缺乏关爱,也属于天下大乱。父亲、哥哥、君主只爱自身而不爱他人,因而损害他人的利益以利己,原因何在?皆因不相爱。即便是盗贼,也只爱自己的家庭而忽略他人家庭,盗窃他人以利己;强盗只爱自身而忽略他人,抢劫他人以利己,原因同样是不相爱。大夫之间互相侵扰家族,诸侯之间互相攻打国家,也是同理。大夫爱自己的家族而忽略他人家族,因而侵扰他人家族以利己;诸侯爱自己的国家而忽略其他国家,因而攻打其他国家以利己。天下纷争的根源,皆在于此。文本探究研读第三段原文: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①若使:假如
②若:像
③犹:还、仍然④恶施:怎么实行⑤亡:同“无”⑥谁窃:宾语前置,“窃谁”⑦有:同“又”文本探究释义:探究这些现象的成因,根源在于缺乏相互之间的爱。设想一下,若世间之人皆能互相关爱,如同爱护自己一般去爱他人,那么不孝的行为还会存在吗?若我们对待父亲、兄长和君王如同对待自己,怎会做出不孝之举?再问,不慈之事又从何而来?如果我们对待弟弟、儿子和臣下如同对待自己,哪里还会有不慈之行?因此,不孝与不慈的现象将不复存在。接着思考,盗贼又怎么会存在?若我们视他人的家庭如同自己的家庭,谁还会去行窃?若我们视他人如同自己,谁还会去抢劫?于是,盗贼也将消失。再进一步,大夫之间互相攻乱各家,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各国的情况还会发生吗?如果我们视他人的家如同自己的家,谁还会去攻乱?如果我们视他人的国如同自己的国,谁还会去攻伐?因此,这些争斗也将不复存在。最终,若天下之人皆能互爱,国家之间不再相互攻击,家庭之间不再混乱,盗贼绝迹,君臣父子都能尽孝尽慈,如此一来,天下便得以安宁和谐。文本探究研读第四段原文: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①劝:鼓励②交相:互相③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释义:君主以治理天下为己任,岂能坐视人民相互憎恶,而不倡导互相关爱?唯有全民互爱,天下方能得以安宁;反之,若相互忌恨,则必生祸乱。墨子曾言,务必鼓励人们彼此爱护,正是此意。思辨性探究思考:有人说,读墨子的《兼爱》就像是听老太太说话,有絮叨之感,语言不简洁,你是怎样看待墨子语言的“絮叨”的?反复的运用。墨子为了让意图更加明确,不仅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而且不怕繁琐,生怕解释不清,常常正反两面都要阐述;即便一个观点已经总结,下一段落仍会再次概括,以此加强语言的表现力,使意思更加清晰。墨家的思想与其受众紧密相连。墨家反映的是社会中下层民众的政治愿望,其“传道”的目标群体普遍文化水平不高。这种文风既符合他们的功利主义理念,也便于预期的读者群体理解和接受。整篇研读思考1:墨子是如何劝“爱人”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通过多种方法反复强调“兼爱”的重要性来劝“爱人”。1.设问,通过“何自起”“是何也”“此何也”三个设问,强调不相爱的害处,为“劝爱人”做铺垫。2.反问,通过“犹有不孝者乎”“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等反问强调“兼相爱”的重要性。3.对比,通过“不相爱”和“兼相爱”的对比,强调“兼相爱”的必要性。4.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列举“兼相爱”和“不相爱”的种种的表现,使“不相爱”与“兼相爱”,更具体可感。强调“兼相爱”的必要性和重要性。5.逻辑推导,“...,故...”“...,犹有...”等逻辑性很强的句式,强调“不相爱”导致恶果和“兼相爱”带来善果的必然性。思考2:分析本文在说理上的特点①巧妙运用设问与反问,将问题凸显于眼前,激发读者的思考,从而凸显作者的观点,使其传达的思想更为突出。例如:“察乱究竟起源于何处?起源于彼此的不爱。”②论述逐层深入,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墨子旨在说明,只要人们普遍实行“兼爱”,天下便可实现大治。正如文中所述:“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互攻击,家与家不相互扰乱,盗贼绝迹,君臣父子皆能尽孝尽慈。如此,天下便得治理。”这一论述位于文章结尾,对前文进行了精炼的总结。③善于借助具体事例阐明道理。文中列举了众多关于君臣、父子、盗贼、大夫等事例。④灵活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手法,如比喻、对比论证、假设论证等,以增强论证力度。
墨子和孟子行为均具论辩之风,请结合本文和以下《齐桓晋文之事》选段说说二者有和不同,以及为何会有这种区别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于?”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墨子和孟子行为均具论辩之风,请结合本文和以下《齐桓晋文之事》选段说说二者有和不同,以及为何会有这种区别?
(1)不同:①墨子论辩直奔主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办公室工作总结《携手并进共创高效办公新篇章》3篇
- 销售管理制度
- 原子的结构课件
- 【培训课件】认真贯彻学习食品安全法做好综合协调工作
- 平面设计实习心得范文(33篇)
- 年付租金房屋承租合同(30篇)
- 2025届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二中高三最后一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 北京市知春里中学2025届高考英语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
- 甘肃省甘谷一中2025届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英语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三第三次测评语文试卷含解析
- 《二甲醚装置分离精馏工段设计》5200字
- 土壤肥力评估报告
- 《系统解剖学》课程考试复习题库大全-3神经部分
- 制程异常处理管理规定
- 杯弓蛇影儿童绘本故事演讲ppt课件(图文)
- 2023年互联网信息审核员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走进中国高铁》课件
- 穴位注射-针灸学ppt
- 造价咨询公司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
- 国家开放大学《机械制造基础》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传感器教案中职类职业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