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无数名殁计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写作背景】
《元日》这首诗就是王安石任宰相后不久写的,那时他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
改革,推行新政。他觉得自己推行的新政能改变当时积贫积弱的现象,使底层劳
动人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千门万户瞳瞳日情景。所以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
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而是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
《清明》诗是杜牧做刺使前的早期作品。唐代安史之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
重破坏。出现了“荒草千里”、“万室空虚”的萧条荒凉景象。直到晚唐,长期得
不到恢复。杜牧《清明》诗中的“路上行人欲断魂”,并非由于天阴下雨,正是
反映了北方农村这种耕稼缺人的荒芜现象。同一个时期,杜牧在《并州道中》五
律诗:行役我方倦,苦吟谁复闻?极目无人迹,回头送雁群。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作者是王维。15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
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写此诗时王维只有17岁,
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2月180—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
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堇B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
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
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
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
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执政之所以能敢作敢为,矢志改革,是受自己进步的哲学思想支配,
他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还把“新故相除”看作是自然界
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树立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
畏精神。这些进步思想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他的散文以雄健
刚劲著称,使他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则遒劲清新,豪气纵横。可
惜的是他的著作大部分都已佚失,今存的只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
经新义》残卷及《老子注》若干篇(条)。
杜牧(803年一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
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
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
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
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
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
杜”。
王维(701年一761年,一说699年一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
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
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
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
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
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
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
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屠、苏”等7个字,会写“符、欲”等11个字。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清明》。
2.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表达,充分展示自己
的个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在比较欣赏中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诵读导入,重视积累
让学生诵读《元日》等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春节的诗。
师:你知道“元”有哪些意思吗?知道“元日”是什么意思吗?
师:对,兀日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农历止月初一,也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
日一一春节。(扩词:元宵、元日。拓展“元”的理解,夯实语言基础)
【设计意图:自主朗读、深思……每一名学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理解、
体会这首诗。只有这样的多样性才会使课堂更精彩,让中年级感受领悟到学习古
诗的方法。】
二、初读古诗,解疑释难
1.利用课件检查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教师重点指导“屠”
字。
师:请大家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书空这个字。(一边书写一边说明:半包
围结构)
2.师:学习生字后,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古诗读好。尝试读出诗的节奏。(指
名学生读古诗一一范读古诗一一齐读)
3.师:通过预习和初读,我们知道词语的意思,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并总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在学生与文本、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对话交流中,学
习古诗,完成理解、积累语言,并适时地内化到自己的语言图式中,学会用自己
的语言来表达交流。】
三、研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学习古诗不仅要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还要根据诗句的意思展开
丰富的想象。古诗的每一句话都描绘了一幅画面。请同学们把对字词的理解带到
诗句中,练习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2.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同桌互相交流说说展现在自己眼前的是
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呢。
在学生理解“岁”字时,教师补充“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年年岁岁
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岁”的含义。)
3.交流、评议、完善。
师:如果说“爆竹……”让我们感到了热闹、兴奋,还有一句会让我们感到
温暖、幸福,那就是
4.练习说话。
师:你为什么从“屠苏”感受到快乐呢?
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大家迎着和煦的春风,一边喝酒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
身上暖暖的,心中更是暖暖的。
师:谁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师:你能把这份快乐,这份温暖读出来吗?
师:刚才我们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多媒体出示)看,五彩缤纷的礼
花在天空中绽放;闻,到处都飘散着爆竹的硝烟味;听,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
置身在这样的情景中,你的心情会如何?是啊!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多喜庆啊!
下面请大家继续用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的方法读后两句。
我们和王安石在隆隆的鞭炮声中“来到”大街上,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呢?(课件出示)这里的“新桃”和“旧符”都是指“桃符”。你知道桃符指什
么吗?(桃符就是春联)简介“桃符”。
【设计意图:走近历史,才能走进诗句,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因
此,这一环节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了解王安石写这首诗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
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四、品读古诗,体悟情感
1.师:默读全诗,想一想全诗描写了哪些场景。
2.师: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几个典型的画面,寥寥数语,就给我们勾
画出欢度新年的喜庆景象。时至今日,人们每到辞旧迎新之时,都会情不自禁地
吟诵起王安石的这首《元日》。
3.师:孩子们,在诗人眼中换去的只是旧桃符吗?他笔下仅仅是一幅其乐
融融的春节图吗?
课件出示:当时的宋朝,百姓过着贫穷的生活。年轻的王安石看到了百姓的
疾苦,立志要为人民造福。在49岁时,王安石做了宰相,他积极进行改革、推
行新政,希望国家繁荣富强。就在这一年春节,他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
篇《元日》。
现在,你觉得王安石仅仅是在写春节时热闹欢乐的场面吗?他还期望什么
呢?
用一个成语来表示(辞旧迎新、除旧革新)。请你再来读读这首诗,你一定
会有新的感受。
4.指导朗读。
五、补充诗句,拓展延伸
诵读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梅花》
【板书设计】
元日
燃放爆竹
喝屠苏酒
新----旧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春天》)教师朗读《清明》。
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设计意图:揭示了春雨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
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
〃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
“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
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
加了愁绪。
【设计意图:通过品味“纷纷”、“行人”“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境界。】
学生齐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默读古诗,学习生字
多媒体出示“欲、魂、借、酒、牧”5个生字,老师讲解“欲”字与“浴”
区别来记,“酒”和“洒”区别来记。
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
学生: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
图。教师:做适当的优劣点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理解古诗内容,画出自己体会的诗句的内容,这样
可以加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四、小结
教师提问:如何评价一首诗?
学生:思考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小结。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与“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正是作者赏析这首绝
句的两个角度。而这两点也是我们赏析其它诗歌的重要角度。
【板书设计】
清明
画面:雨纷纷一欲断魂一杏花村
第三课时
一、抒发情感,导入课题
1.板书“佳节”(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
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那么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课件展示))知道重阳节吗?
它是哪一天?(九月九日(课件出示))
是啊,过节时我们都是高高兴兴的,可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头像)在
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展示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家
知道这句诗出自那里吗?(对,它就是出自我国著名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
东兄弟》这首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打开课本。
二、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要求是把字音读准,诗句读
顺。
2.指名读,正音。
3.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
4.我们刚刚说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那么它在古时候又有什么习俗?(课件
出示:说起重阳节,它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阴历九月九日,
都要佩带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节登
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了。课件出示茱萸:是一种落叶
小乔木,有浓烈香味,茎可入药。据说重阳节这天佩带茱萸,可以避邪、消灾。)
像在端午节这天,大人们都要在自家的大门口插上一种避邪、消灾的植物一样。
见过吗?
【设计意图:重阳节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陌生,但是通过课件提示这个环节,
学生们就很容易了解重阳节的习俗文化。】
5.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想想,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想念、思念…)
简述“山东”的意思。(山东: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说的
山东省不同。)
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题目的意思?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
流。(重阳节这天,诗人很思念自己在家乡的兄弟们。)
6.对于我们的诗人王维,同学们又知道多少,谁来说说?(课件出示简介王
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
宋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
孟”。)
7.老师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课件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诗人在
十几岁时离开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段时间内,他
一直漂波在外,自然产生思乡念亲之情。特别是在尤其是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
感更为强烈。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8.现在我们了解了题目的意思,也知道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那我们再来读
读这首诗,好吗?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9.恩,真不错!现在我们来欣赏朗读。课件出示
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
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
三、读文悟情
1.生读诗,师巡视。
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师板书课件出示:倍思
亲)。
3.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
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课件: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句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的字义,自己试着说说
它的意思。(课件出示:独:独自一个人。异乡:他乡。异客:外地生活的人。
逢:遇到。倍:加倍。整句诗意:我独自一个人在他乡作为他乡的客人,每当遇
到佳节就加倍的思念亲人。)
4.交流: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2)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板书华山东边是家乡,西边
是长安)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
两个“异”字,更突出了诗人的“独、想想实际生活中,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
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他是多么
的想念自己的亲人啊!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相信你现在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
受来。(指名读)
【设计意图:通过对诗句的理解,说出自己离开爸爸妈妈一段时间后的思念
亲人的情感,使学生更能体会诗人的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四、读中体会感情,理解课文
1.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是怎样的呢?请同学
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2.学生交流。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副画面?
3.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指名读:遥知兄弟
登高处。“遥想兄弟们正在登高望远”)
五、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师导: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
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愈发浓了,思绪万
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课件出示古诗,教师范读整
首诗)
2.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我对家
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来吟诵这首诗
吧!
3.指名读。两名学生读后,对比评价,体现个性化朗读。
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指名读)
六、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呢?我国历代就有不
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师从其中选取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文给大
家赏读,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来读读诗,体会同样的思乡之情,选择你喜欢的一首
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由练读《静夜思》。
七、情感升华,再次吟诵。
1.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即将结束这堂课了,让我们再次
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2.配乐齐诵诗文。
八、课外作业
请采访一下你的家人或亲友,他们外出学习、务工的时候,过节是否思念故
乡和亲人,请亲身体会一下“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情。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念家人登高插茱萸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写作背景】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
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远古时代没有纸。商朝时,将字刻于龟甲、兽骨之上(既甲古文)。周朝时,
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
来用麻纤维造纸。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
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造纸。从此,纸的产量大增。唐朝时,造纸术开
始外传朝鲜、日本和阿拉伯、欧洲等地。
这篇课文用对话的形式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2、3、
4自然段是重点,讲述的是纸的发明和造纸方法的传播,歌颂我们祖先的功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创、携”等13个字,其中两个多音字“累、鲜”,会写“术、
伟”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纸的发明过程。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为做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教学重点】
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知道你们现在用的纸是谁发明创造的吗?(孩子们表达)
2.板书课题。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纸的发明》。对于纸,你知道些什么
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在课件上出示蔡伦和造纸术等资料,师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处理生字。
对于纸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
的怎么样呢?
2.检查生字和词语
术、仓入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字)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词语)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等。
三、书写汉字相机指导
1.形近字辨析
“洲”和“州”
“洲”有水字偏旁,是水中之地的意思。
“州”大体上同现在的“省”差不多。因此,现在我们自己称中国还有“神
州”“九州”说法。
2.笔顺讲解
“录”的第七笔是撇;“欧”的第二笔是撇。。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老师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电脑屏幕出示术、仓入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创
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概
括的表达能力。】
2.蔡伦为什么要改进这个造纸的方法呢?
3.蔡伦用什么方法改进造纸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重点词语感悟文本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但也常常
是三年级孩子的一个难点。在归纳时老师引导孩子用画重点词语的方法归纳。】
三'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小组讨论,请将课后题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而在
默读中边读边画,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2.小组讨论后,选出本组发言人汇报。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研究重点知识,突破重点,这样可以兼顾所有学生,
也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乐于表达的热情。】
3.再次默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
(1)把描写蔡伦改进造纸方法的动词画出来
剪碎、切断、浸在、捣烂、铺在、揭下等动词
(2)从这些动词中你可以体会出蔡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设计意图:一是赞扬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对中国的巨大影响。二是学会了解
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四'总结全文: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
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
是中国古达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
五、作业布置:
课下在搜集一下中国古代另外三大发明。
【板书设计】
10、纸的发明
蔡伦一总结前人经验一自己专研f造纸术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赵州桥》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写作背景】
《赵州桥》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一篇说明性
很强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设计精巧、造型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
又不乏生动。课文共分四段。第一段写赵州桥的地点、桥名、设计建造者、建造
年代。第二段讲赵州桥的设计精巧。这与它的独特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围绕“设
计”这个重点词,课文先写了赵州桥设计的特点,再写这样设计的好处。第三段
重点词是“美观”。介绍赵州桥美观时用''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
的句式,把栏板上龙的图案描绘得栩栩如生,形象传神。第四段讲赵州桥是我国
宝贵的历史遗产,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这种用词精确,结构清晰的范
文,在三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正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任务,即上承“词句训练”,下
启“段的训练”,所以其教学重点在抓主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重点感悟
的基础上,再加大对段的训练,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县、拱”等11个生字,其中一个多音字“爪”,会写“赵、省”等
13个生字,正确读写“智慧、创举、设计”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不但精巧而且美观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一段话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知道这段话是围绕什么讲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赵州桥的历史悠久、设计上精巧、美观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用词的准确。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播放课件,激趣导入课文
请同学们欣赏(各种桥的课件图片)
在生活中个,千姿百态的桥为我们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优美风景。乡下村头,
潺潺流水的小石桥;街头闹市,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天桥。车水马龙、耸立空
中的立交桥,构成人间独特的风景线。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雄伟的长江
南京大桥,横卧在滚滚江涛之上的郑州黄河公路大桥......见证了我国桥梁事
业的飞速发展,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聪明才干。
1400多年前,隋朝的李春设计参与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石孔桥。谁知道它的
名字叫什么?同学们想知道吧,请欣赏(赵州桥的课件)
请大家说一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生:雄伟、坚固、美观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座桥的呢?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赏、学习课文内容,领
略赵州桥的飒爽英姿。板书:(赵州桥)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用笔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3.同桌间,相互说一说赵州桥的建造特点。
三、检查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大意的情况
1.展示生字,指名拼读,认读
县济匠砌横坚雕抵智慧
设参部跨举击固栏案爪贵
2.指名学生教读,同桌间互读,相互检查
3.教师引导学习识记生字,辨析字形、字意
4.指名认读多音字、组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字义、读音
can(参加)heng(横跨)zhua(鸡爪)gan(干部)
参{横{爪{干{
sh©n(人参)heng(蛮横)zhao(爪牙)gan(干净)
5.检查词语认读,教学
让全班学生参与,自由选择词语,练习说句子。
生:雄伟......高大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真棒)
生:精美.....朋友送我一个精美的文具盒。(多么深厚的友情啊)
生:宝贵.....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珍惜我们的生命,让生命更
精彩)
生:创举......北京鸟巢的造型设计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说的多
好啊)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由选择雄伟、精美、宝贵、创举四个词语,让学生
感知这四个词语的美感,并为揭示赵州桥的坚固、美感埋下伏笔。】
6.请同学们小组推荐代表,说说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
四、精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1.朗读第一自然段课文,读出自豪的感情2.指名生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生:交流汇报
文中介绍说明了赵州桥的位置、名称、设计者、历史状况。
师:赵州桥成为我国桥梁建造史上一颗璀璨的奇葩,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
民的聪明与智慧,我们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下面,我们带着自豪的感情诵读课
文。
【设计意图:小组交流汇报,积极调动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赏析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品读本段课文。
2.引导感悟:(1)写赵州桥作者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它在本段中起什么作
用?介绍了桥的哪方面知识?(2)用了什么说明方法?(3)设计上有什么特点?
这种设计好出在哪里?(4)写作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生:围绕“赵州桥非常雄伟。”写作,是本段中心句,具有总领全段的作用。
主要写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生:写“赵州桥的长50多米、宽9米多,.....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那个方法,具有科学性。
生: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①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
形的大桥洞。②大桥洞顶上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种设计的作
用:“减轻流水的冲击力,减轻桥身的重量,节省石料,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生:本段写作上的特点是:“总写一一分述”的写法,围绕一句话把内容
写具体。
【设计意图:运用小组交流和汇报方式学习本段,让学生更加感受到赵州桥
的雄伟与坚固,突出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六、指导书写
1.教师提示;书写时,坐直,保持身姿的正确,握笔姿势。
2.书写规范,注意字结构布局,观察,模仿,写美观。
七、通过课下搜集,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第二课町
一、复习旧知,检查巩固。
1.引导学生说一说赵州桥的设计特点
2.完成练习(课件展不)
赵州桥非常,长,宽。.这么长的桥,全部用
石头砌成,下面没有,只有一个,大桥洞顶上___________,
还各有,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既减轻了,
使桥不易,又减轻了,节省了O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欣赏赵州桥的魅力。
二、品读欣赏课文第三自然段
1.请大家朗读第3自然段
2.思考问题:(1)本段围绕哪句话写作?(2)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文中主
要写了那些精美图案?画出文中相关的语句。(3)作者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能用
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些生动的画面吗?(4)写话:有的......有的.......还有
的.......
3.大家分组交流讨论,汇报
生:课文围绕第一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来写。这一句在全
文中是一个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总结上文写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又提示下文要写的是赵州桥的“美丽壮观”。
(写话练习)不但.....而且......
生:本段主要写赵州桥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课件展示)三种龙的不同姿态: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
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遥首相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分角色朗读)理解语句意思
生:作者用的关联词是: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些
龙的生动图案,用词语形容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生:.练习写话
有的.......,有的.....,还有的..........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
戏,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有的在跳皮筋,还有的在打乒乓球,操场上热
闹极了。
有的.......,有的........,还有的.......池塘里的荷花,有的含苞欲
放,羞羞答答,有的刚绽开娇嫩的花苞,还有的怒放,开得正艳,美丽极了,引
得游人流连忘返。
有的......,有的.......,还有的...........考试的时候,同学们在考场
里,有的正奋笔疾书,有的正沉思苦想,还有的已经答完试卷,正在检阅,大家
的表现真是千姿百态。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写话这一环节,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
楚的。】
4.引导赏析课文
作者写作中,秒写赵州桥的特点,用总一一分的写法,围绕一个中心,分层
写作,使中心表达得更准确详细。我们要借鉴这种写法,在自己的习作中,试着
把事情写具体详细。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组合作交流:
前三自然段,写了赵州桥的设计特点,雄伟,坚固,美观,为什么还要再写
第4自然段呢?
2.怎样理解“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为什么说“赵州桥是
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3.指导朗读
四、完成课后习题,试着运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一下赵州桥。
五、总结全文
作者写赵州桥的雄伟,壮观,美丽,刻画描写生动细腻,栩栩如生。不仅是
再赞桥,更是在赞美造桥的劳动人民,赞美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学习本文,
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爱我们的祖国,立志把她建设得更加美好。
六、拓展延伸
1.赵州桥的知识介绍: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赵县的汶河上,始建于隋朝开皇大业年间
(581-618),它是我国最早建造的石拱桥,对世界的桥梁建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的独特设计,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又节省了石料,既美观,又大方,这种“敞
肩拱”的运用为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比欧洲的设计早了H00多年。在中国文
学史上,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赞扬,宋代赵州刺史杜德源诗曰:“驾石飞梁尽一
红,苍龙惊蛰背磨空”。元代刘百熙有诗赞曰:“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
行”。199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你的家乡还有什么样的桥?动手画一画,写一写。
【板书设计】
C总起世界闻名
r雄伟坚固长宽,设计特点
赵州桥,分述,美丽壮观不但……而且……
有的.……有的……还有的.……栩栩如生
总结全文宝贵的历史遗产
写作结构总起--------分述-------总结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夕卜的画》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写作背景】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
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
外的古代绘画作品一一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
目前保存的情况。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
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
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
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
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作者介绍】
滕明道(1085-1132),北宋官吏。字子济,应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崇
宁末,举进士,继中词学兼茂科,除秘书省正字。建炎三年(1129),力谏宰相吕
颐浩迁都武昌之议。后殿中侍御史张延寿论其卫护太后涉险,为敌追迫,贬为秘
书少监。以提举明道宫死,后追复龙图阁学士,有文集二十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择、宫”等14个生字,其中四个多音字“都、作、乘、笼”
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
历史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走进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
长、博大精深,这节课我们还将撷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来欣赏,那颗
明珠就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生齐读课题)
理解“名扬中外”。(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名声大,世界闻名)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本课新词
biancunchengtanfan
汴梁保存撑船摊贩
11youzhuairao
官吏悠闲拽住惊扰
男女同学分读
理解:摊贩、官吏都城作坊溜达一乘轿子
师:这一组词既有多音字,又有轻声的。谁能读准它们?(指名读、齐读)
理解:
都城: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首都。
作坊:手工业制造或加工的地方。
溜达:散步、闲走,很随意的逛逛。
一乘轿子:乘,在古代把四匹马拉的车,一辆叫一乘,一乘轿子就是一顶轿
子。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有了哪些了解?
(梳理出《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画名、作者、尺寸、内容、画的历史、
保存情况。)
三、赏读结合
师:《清明上河图》究竟是怎样一幅画,为什么说它名扬中外呢?我们一起
来欣赏欣赏,好吗?(师生共同欣赏)
交流:师:谁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这幅画能名扬中外?
1.预设一:欣赏众多人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画上的人多,为总结名扬中外铺垫。】
师:张择端在这幅画里,都画了哪些人呢?谁能用朗读告诉大家?(指名读
第二节)
师: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什么是“行”?(就是行业,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职业)文章里说画了哪几行的人呢?我们动笔画一下。
师:只有七八种人,倒也不是很多哇,是吗?(还有许多没写出来,但都
画出来了,课文里说:“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师:那么还会有哪些行业的人呢?
(生想象说话)
师:所以文中说:光是这些人物,就有五百多个。真是“人物众多”哇。(板
书“人物众多”)这么多各行各业的人全被张择端画进了清明上河图,他可真……
(了不起,画技高超)难怪《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了)来,让我们一
起来读读。(生齐读)
过渡:《清明上河图》能名扬中外不可能仅仅因为人物众多啊!你们还有什
么看法?
2.预设二:感受街市热闹,人物形态各异,小而清楚。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画上的人多,为总结名扬中外铺垫。】
(1)生: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
茶馆……
(2)生:街上的人来来往往,形态各异,有的……有的……把他们干什么都
画出来。所以能名扬中外。
师:张择端不仅画出那么多的人,还画出了这些人的各种形态,来,我们一
起读读。(生读句子)
(3)师:我们也来看看,你还看到画上的人在干什么?(出示图片,欣赏,
说话)
师:你看得真仔细,画面这么小,你都看出来了,难怪作者说(出示句子: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
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一起读。(生齐读)
师:是多么的细致、精致啊。谁愿意把这句话再读一读吗?(生读。)
师:如果你身边刚好有一个外国朋友,你会怎么自豪地告诉他?(生自豪地读。)
师:哦,清清楚楚,多了不起,谁愿意再读一读。(生更自豪地读。)
师:哦,大声地告诉大家。黄豆那么大是多大?(生做动作。)
师:这么点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来,我们一起来自豪地读一读。(生齐读。)
师小结过渡:那么多形态各异的人,全搬进了画里,的确能名扬中外。张择端的
画技真是精湛。不但如此,如果你细细观察,还能读出一个个八百年前的生活小
故事呢?请你一边看插图,一边读第四自然段,看看桥北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预设三:品读传神的细节
(生结合插图读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画上的人多,为总结名扬中外铺垫。】
师:谁能用朗读告诉大家桥北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指名一生读)
师:自由地读读,你对文中谁的动作描写印象特别深刻?(学生自由读,抓
住动作,交流。指导朗读)
师:这个场景,真有点像我们生活中的差点儿的发生的交通事故呢!这些都
是一瞬间的事啊。画家也把它搬进了画里,而且画得……?(那么逼真,那么传
神)(板书“细节传神”)所以,人们这样赞叹(出示: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
神啊!)(生齐读)
师:看到这里,读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师:张择端以他出神入化的绘画技术,赋于了《清明上河图》不可估量的艺
术价值。(板书:“艺术价值”)
师:从中可以看出画家张择端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其实我们写作文和
画画一样呢,你抓住一个瞬间的精彩把它写具体,那么文章就如画一样,活起来
To
四、拓展欣赏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也一起去捕捉画中其它精彩的生活小场景吧。请你细
细观察,你还觉得哪一处的情景特别有意思?
(生赏图交流)
五、结课延伸、升华情感
师:《清明上河图》全图中,类似于这样的生活小场景,比比皆是,生动地
再现了北宋时期,都城汴梁热闹繁华的场面,难怪课文最后说:(出示最后一节,
学生齐读)甚至后来,有许多专家就是通过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来研究北宋
时期的许多风俗民情、建筑风格以及当时社会政治的特点,这可是《清明上河图》
宝贵的历史价值呀。因着这极其宝贵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所以它成了一幅名
扬中外的画,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幅画的名字,它叫一一清明上河图。(生齐
说)
【板书设计】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物一一丰富
清明上河图<街市----热闹
、情景一一传神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数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由来、习俗。
2.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
达能力,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意
识,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成果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寻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方法,制定初步的活动方案。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快乐春节来回味
1.师播放欢庆春节的课件。
2.说一说刚才看到的是什么情景。
3.揭题。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
在这一天,人们(引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
【设计理念:通过演示课件,播放人们喜闻乐见的欢度春节画面,用合家团
聚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拜年等活动场景,来唤起学生
对春节的回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使
课堂伊始便充满了快乐、和谐、互动的气氛。】
活动二:传统节日知多少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课件】GIS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 餐馆食材供应合同三篇
- 系统工程课件层次分析法案例
- 《数字证书CA培》课件
- 医院人事管理课件
- 类风湿性关节炎护理查房
- 《数据化管理应用》课件
- 《保额分红优势》课件
- 《信息系统工程》课件
- 浙江省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6.2《冲破思想的牢笼》教学实录2
- 校园暴力课件
-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9课 《电子文本需保存》说课稿
- 运动解剖学(72学时)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报告-2024
- 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必考古诗、课文总复习
- 文书模板-《厂房光伏租赁合同》
- 工业自动化生产线操作手册
- 2024年就业协议书样本
-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实验室安全准入教育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医学教程 《精神卫生法》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