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上册(配人教版)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上册(配人教版)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上册(配人教版)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上册(配人教版)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上册(配人教版)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A组必备基础巩固题组1正面战场的抗战1.这场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军队的首次主力会战,交战双方总共投入近百万兵力,激战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震惊世界。由此可知,这场战役()A.是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第一场胜仗B.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C.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D.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2.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次战役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此次“长沙大捷”()A.表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寇的主战场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C.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D.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3.在落后的西部地区初步建立起了现代工业基础,利用沿海地区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大后方工业生产要素的优化,为抗战的长期坚持提供了经济支撑。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支持C.抗战初期工矿企业的内迁D.西部大后方的战略地位题组2敌后战场的抗战4.全国抗战初期,刘伯承指出:“日本军队因恐兵力耗散,只把占领的广大区域内军事之要点派兵据守,空出广大地域,则想发展汉奸伪政权,组织以华制华。”这一分析意在()A.推行国共合作抗日的迫切性B.提出全面抗战路线的必要性C.阐明开展游击战争的合理性D.强调敌后长期抗战的艰巨性5.(2024河南新乡期末)1940年3月,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群众》周刊在纪念孙中山逝世15周年而发表的社论中指出:“中山先生的不妥协的革命精神,指示我们必须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中山先生的联共政策,指示我们必须加紧团结反对分裂。”该社论意在()A.赞颂孙中山的革命功绩B.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C.抨击蒋介石的反共行为D.提高国民党的政治威望6.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的《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中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18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规定旨在()A.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B.适应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D.促进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题组3东方主战场7.据统计,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22次大规模会战,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尤其是1941年第三次长沙会战歼敌5万余人,为历次会战所罕见,而此时英美等西方国家在战场上却接连失利。第三次长沙会战后,美国宣布中国适用《租借法案》。这反映了()A.中国取得了与英美平等的国际地位B.英美等国急需中国进行军事援助C.国民党始终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持久抗战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题组4抗日战争的胜利8.“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人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A.得到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B.实行了全民族抗战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D.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9.中国人奋起抵抗,是凭借被日本人一次又一次刺激而加强的民族主义……人有人格,国有国格,这使中国人在粮尽援绝、民穷兵疲时还是不屈不挠,撑住一口气,不肯投降。材料说明()A.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国家意识觉醒的开始B.伟大民族精神是推动民族复兴的巨大动力C.中国在抗战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B组关键能力提升10.谢晋元于1937年10月18日写给兄长的家书中写道:“沪战两月,敌军死亡依情报所载,其数达五万以上。现在沪作战敌军海陆空军总数在廿万以上,现尚源源增援中……”信中提到的“沪战”()A.取得了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B.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企图C.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战役D.使南线国民党精锐主力被消灭11.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之初,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在日本军政界并未引起强烈反响。随着战争的推进,日本政府日益重视《论持久战》的前瞻性与预言性,评价也从刻意贬低趋向相对客观。这反映了()A.日本企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B.国际社会忽视持久抗战C.中国共产党对抗战战略的准确判断D.中日两国实力发生逆转12.英国历史学家拉纳·米特指出,同盟国能在欧洲和亚洲两个战场同时作战,节节胜利,有相当大部分奠基于中国与日本缠斗不休。其意在强调()A.中国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B.反法西斯同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根本保障C.亚洲战场和欧洲战场地位同等重要D.中国开辟了对日作战的东方主战场13.1942年1月,美、英、苏、中领衔签署26国联合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国民政府《中央日报》社论称: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该观点所要说明的是()A.中国已是反法西斯战争重要战场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各国联合是反法西斯斗争的关键D.抗日战争极大提高了民族凝聚力C组学科素养创新14.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乃至世界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彭真在总结晋察冀的经验时曾谈道:“敌在战略进攻阶段疯狂地前进,尚未照顾到其后方,在各重要点线之间空隙很大。旧统治崩溃了,敌后新的统治十分松懈,或尚未建立。”毛泽东也观察到:由于日本占领军人数很少,日本人不能掌握所占领的土地。他们的部队通常只部署在铁路沿线的居民点和城市中。而农村几乎全部掌握在我们的手中。关于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毛泽东还有进一步的论断:一是辅助正规战,二是把自己也变为正规战。——摘编自黄道炫《抗战初期中共武装在华北的进入和发展》等材料二滇缅公路是中国抗战时期的重要交通线。1940年7月,英国封锁滇缅路,并与日本达成禁运协定。1940年8月,日本公开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随后侵入越南,直接威胁到马来西亚、缅甸等英国的殖民地。于是,英国在1940年10月重开滇缅路。1941年夏,中国提出《中英缅共同防御意见书》时,英国一再强调中国应在中缅边境布防,但不许进入缅甸。日军在马来半岛登陆后,由泰国进攻缅甸,以切断滇缅公路。为此,蒋介石提议派遣中国军队去缅甸,但英国担心会影响其“威信”,犹豫不决。直至1942年3月,日军攻占仰光,滇缅路被切断,英国才不得不同意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摘编自王维礼主编《中国现代史大事纪事本末》(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针对日军“各重要点线之间空隙很大”这一局限而实施的军事对策,并列举中国共产党“一是辅助正规战,二是把自己也变为正规战”的两个典型战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对中国军队入缅作战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第八单元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1.B据材料“首次主力会战”“激战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等信息可知,该战役是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故选B项。2.C材料反映了中国的作战对盟军的胜利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说明“长沙大捷”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长沙大捷”的国际影响,没有涉及中国战场与其他抗日战场的比较,A项错误;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B项错误;长沙会战没有扭转抗日战争的战局,D项错误。3.C全国抗战初期东部沿海工矿企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物质基础,故选C项。4.C据材料信息可知,沦陷区存在大量日军控制的盲区,有利于建立抗日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故选C项。5.C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40年是抗战的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面对这一现状,中国共产党通过赞扬孙中山的联共政策,与蒋介石的反共政策进行斗争,故选C项。6.B据材料可知,陕甘宁边区政府落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旨在适应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故选B项;1924—1927年国民革命期间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排除A项;此时处于国共合作期间,国共两党共同抗日,排除C项;1927—1937年国共对立期间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排除D项。7.D根据材料可知,中国的持久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力,故D项正确;当时中国并未取得与英美平等的国际地位,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援助中国抗战,排除B项;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多次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C项。8.B根据材料“全国人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可知,童谣肯定了全体军民在抗战胜利中的作用,即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全民族抗战,故选B项。9.B材料旨在说明抗战期间,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品格是坚持抗战的重要支撑,是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条件,故B项正确。10.B根据所学可知,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企图,故选B项;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属于徐州会战,排除A项;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战役,排除C项;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使南线国民党精锐主力被消灭,排除D项。11.C毛泽东的《论持久战》逐渐引发日本军政界的重视,说明了这一论著的科学性,反映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抗战形势和战略的准确判断,故选C项。12.A材料认为中国军队是同盟国与日本作战的主力,为战胜法西斯势力作出了贡献,A项正确;盟军的正义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根本保证,B项错误;材料并非对比两个战场哪一个重要,C项错误;材料强调中国战场的重要性而非开辟东方主战场,D项错误。13.B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领衔签署26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