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配人教版)第6章素养综合训练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配人教版)第6章素养综合训练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配人教版)第6章素养综合训练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配人教版)第6章素养综合训练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配人教版)第6章素养综合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6

第六章素养综合训练一、单项选择题[2023·湖南卷]融雪洪水灾害由大量的积雪快速融化引起,可分为雨雪混合型(简称“混合型”)洪水灾害和升温融雪型(简称“升温型”)洪水灾害,融雪洪水中常夹杂着冰凌和融冰。下表示意1900—2020年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频次。据此完成1~2题。纬度3—5月6—8月9—11月12月至次年2月总计升温型混合型升温型混合型升温型混合型升温型混合型升温型混合型0°—30°N000000010130°N—40°N524252101312335840°N—50°N132151101215274917021750°N—60°N3422350037403460°N—70°N1610610011781.下列地区中,融雪洪水灾害多发的是()A.尼罗河流域 B.中南半岛C.北冰洋沿岸 D.亚洲中部2.春季与秋季融雪洪水灾害频次差异大,主要是因为()①春季地表积雪较多②气温变化趋势不同③秋季气温低于春季④秋季雨水少于春季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干旱、洪涝事件发生的强度和频率不断增大,并且干旱、洪涝常连续发生,形成旱涝急转现象。我国西南地区是旱涝急转的多发区域。图1为我国西南部分气象站点分布及生态分区图,图2为我国西南地区部分站点旱涝急转发生次数年内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图1图23.有关我国西南地区旱涝急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旱转涝集中发生在夏秋季B.涝转旱集中发生在春夏季C.旱转涝和涝转旱频次相同D.冬季的重度急转最为严重4.图示区域西部易发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是()A.暖湿气流和焚风效应影响B.森林破坏,气候失调C.登陆台风数量多,影响大D.冬春季节寒潮影响大5.旱涝急转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影响远大于单一的干旱或洪涝灾害。对其危害描述正确的是()①威胁区域粮食安全②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③改变区域气候类型④植被覆盖率明显下降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024·内蒙古赤峰期中]2023年土耳其当地时间2月6日4时17分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当地13时24分再次发生7.8级地震,此后该区域又发生数十次余震。该区域内降雨雪,影响救援工作进行。当地时间2023年2月15日19时38分,新西兰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80千米,此地震未引发海啸。据此完成6~7题。6.土耳其和新西兰地震的形成表现为()A.土耳其地震是板块张裂B.新西兰地震是板块碰撞C.均与亚欧板块运动有关D.均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7.与新西兰地震相比,土耳其地震死亡人数较多,最重要的自然原因有()A.震级高,震源深B.两大板块运动速度快C.同一断裂上两次强震D.发生时间与次生灾害[2023·福建卷]沟口的冲出量与沟内残留物有关,2013、2019、2020年分别发生三次泥石流,其降水依次下降,泥石流量分别为11.50、11.91、11.02立方米。据此完成8~9题。8.2013年冲出量较少是由于泥石流爆发前()A.雨水冲刷作用较强B.河道弯曲程度减弱C.沟口内空间较大D.土壤含水量较低9.PQ切面堆积物为()[2024·河南南阳高一月考]广东佛山市飞鹅山地层以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风化强烈、裂隙发育。随着人类工程活动日益增多,雨季时极易发生滑坡地质灾害。2008年6月,飞鹅山发生Ⅲ号滑坡(下图),造成了巨大危害。与一般滑坡不同,该次滑坡形成了主、次两个滑坡体。据此完成10~11题。10.飞鹅山Ⅲ号滑坡形成主、次两个滑坡体的最主要原因是()A.雨量更多,强度更大B.坡体存在强风化带C.裂隙发育加剧坍塌D.坡体地形异常陡峻11.通过“削坡+锚杆+抗滑桩+植草绿化截排水”的综合治理措施,飞鹅山滑坡治理效果良好。下列关于飞鹅山滑坡的治理措施,不合理的是()A.坡体上部建设锚杆抗滑桩B.坡体分级设置截水排水沟C.坡面人工削坡减轻载重量D.坡面采用植草绿化以护坡[2022·浙江6月卷]近年来,全球冰川消融日益严重。我国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成员跟随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某地利用无人机研究冰川消融,并拍摄了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据此完成12~13题。12.下列四幅照片,属于此次拍摄的是()13.在用无人机研究冰川消融的过程中,可以()A.利用GPS模拟冰川移动B.利用RS监测冰川面积变化C.运用GIS测定冰面温度D.运用VR获取冰川厚度信息[2021·浙江1月卷]2020年7月,湖南常德发生滑坡,因灾前成功预警,未造成人员伤亡。下图为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滑坡预警监测系统示意图。完成14~15题。14.按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划分,滑坡属于()A.气象灾害 B.生物灾害C.海洋灾害 D.地质灾害15.对该预警监测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①运用GPS采集雨量信息②利用BDS(北斗系统)采集滑坡体位移数据③运用RS模拟滑坡动态过程④利用GIS进行数据分析与共享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二、综合题16.[2023·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荷兰(图1)地处大西洋沿岸,地势较低,常遭受风暴潮袭击。1953年1月31日夜间至2月1日凌晨,荷兰遭遇由强风引发的风暴潮,适逢涨潮,水位异常抬升,有些地方浪高接近7米。夜间持续的暴雨导致河水泛滥,在洪水和海浪的夹击下,无数房屋被毁,数千人丧生,数万人流离失所。材料二菲律宾(图2)每年都要遭遇大约20次台风,莱特岛是菲律宾遭受台风和地质灾害的重灾区之一。长期以来,莱特岛居民在附近的山上乱砍滥伐。2006年2月,当地连续两周暴雨,发生了大规模的泥石流,导致数百人丧生,千余人失踪。图1图2(1)据材料一分析该次风暴潮危害严重的原因。(2)据材料二说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气象灾害、地质灾害三者之间的关联性。17.[2023·湖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森林茂密,但多为结构相似的低龄次生林。该地区林冠层主要由松树组成,光线可穿透到地面,促进了林下植物生长,这些植物富含油脂,野火风险很高。研究人员在该地区开展了一项火灾应对试验项目,图1示意试验区位置,图2示意项目技术方案。图1图2(1)说明该地野火高发的原因。(2)据图描述该项目技术方案,并分析这些策略对林下自然环境的影响。(3)列举该方案的推广条件。18.[2022·浙江6月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黄淮地区经常会出现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速的干热风灾害天气。这种天气一般是在当地受东移的高压控制,近地面吹西南风时发生。干热风天气出现时间较短。图1为皖、苏两省年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图。图2为图1中宿州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图1图2材料二冬小麦喜温、喜凉、耐旱,生长期怕湿涝。4—6月是黄淮地区冬小麦的拔节至成熟时期,需水量较大,这期间常遇干热风灾害天气,农民曾用大水漫灌方式进行防治,但带来许多问题。(1)皖、苏两省干热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2)从天气角度,分析黄淮地区5至6月干热风灾害形成的原因。(3)指出用大水漫灌方式防治干热风灾害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19.[2021·山东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巴洛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下图),面积53.4千米2。主沟发源于哈巴雪山西侧,汇入金沙江一级支流冲江河,长度12.8千米。流域自上而下分为高山寒带峰脊区和宽谷区、温带窄谷区、亚热带低谷区。该流域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其中海拔4200米以上的峰脊区年降水量超过1100毫米。2019年7月28日,峰脊区6小时降雨量达60.4毫米,激发了特大规模降雨—冰川融水混合型泥石流。(1)指出海巴洛沟流域形成泥石流的四类固体物质来源。(2)分析海巴洛沟流域主沟道AB段、BC段和CD段地形对泥石流形成的作用。(3)分析海巴洛沟流域泥石流对当地构成严重威胁的自然原因。参考答案第六章素养综合训练1.D2.A解析第1题,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主要分布在30°N—60°N的中纬度地带,以40°N—50°N最多。尼罗河流域、中南半岛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带;北冰洋沿岸主要位于高纬度地带;亚洲中部位于中纬度地区,冬季较寒冷,多高海拔山地,冬季有大量积雪,春季升温快,因此多融雪洪水灾害。第2题,表格数据表明,春季的融雪洪水灾害频次远大于秋季,这主要是因为经过冬季积累,春季地表积雪多,且春季处于升温趋势,容易产生融雪洪水灾害,而秋季经过春夏季的融雪,地表积雪少,且秋季处于降温趋势,不容易产生融雪洪水灾害,①②符合题意;秋季气温不一定低于春季,秋季雨水不一定少于春季,且雨水多少与融雪洪水灾害出现关联度不大,③④不符合题意。3.D4.A5.A解析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旱转涝集中发生在春夏季节;涝转旱集中发生在夏秋季节;旱转涝和涝转旱的频次不相同;冬季重度急转的频次比其他季节高。第4题,读图分析,图示区域西部位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纵列分布,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降水丰沛,易发生涝灾,气流越过山坡后下沉增温形成焚风效应,易发生旱灾。森林破坏对局部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该区域基本不受台风和寒潮的影响。第5题,旱涝急转的影响远大于单一的干旱或洪涝灾害,一般更易引发山洪、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会严重威胁区域的粮食安全,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①②正确;不会改变区域的气候类型,③错误;对植被会造成一定的破坏,但不会导致植被覆盖率明显下降,④错误。6.B7.D解析第6题,土耳其位于全球三大地震带之一的亚欧地震带上,其南是非洲板块,以东是阿拉伯板块,这两个板块向北移动,与正在向南移动的亚欧板块相挤压,所以容易引发地震;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并且是挤压地带,即消亡边界。第7题,2月为北半球冬季,土耳其纬度高,地震区域内降雨雪,气温低,带来的次生灾害严重,且发生时间为当地4时,人们大多还未起床,不易逃生,而新西兰此时为夏季,气候相对温和,地震发生时为当地时间19时38分,人们大多还未入睡,逃生快,所以与新西兰地震相比,土耳其地震死亡人数较多。8.C9.A解析第8题,2013年为第一次泥石流,泥石流爆发前,沟口空间较大,可容纳的残留物较多,因而冲出量较少;雨水冲刷作用强,残留物多,径流的搬运能力也强,冲出量大;河道弯曲程度弱,洪水畅通,河流搬运能力强,冲出量大;土壤含水量低,不易形成泥石流。第9题,沟口河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沟口西岸为侵蚀岸,东岸为沉积岸,泥石流形成的沉积物在沟口的东西两侧并不是对称分布的。泥石流形成的冲积物在沟口的东侧沉积多,故最高点偏东;由于沟口的西侧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以侵蚀为主,沉积物的层面较平直,东侧以沉积为主,沉积面凹凸不平。10.B11.A解析第10题,飞鹅山Ⅲ号滑坡体表层的强风化带遇水易崩解,坡面岩土软化,导致岩体重力增加,诱发滑坡,故其最主要原因是坡体存在强风化带;降雨量多少、裂隙发育、坡体地形异常陡峻,会对两个滑坡体产生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第11题,飞鹅山滑坡的治理措施,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护坡,坡体分级设置截水排水沟,加强排水,减少地表水下渗;人工削减坡体重量,加固坡下支挡;坡面采用植草绿化以护坡,保持水土。坡体上部建设锚杆抗滑桩会增加山体重量,且效果不好。12.B13.B解析第12题,据材料可知,图中拍摄的是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观察4幅图片可知,A是新月形沙丘地貌;B是宽广的谷地,谷中可见大小不一的石块,可推断为冰川槽谷;C是石林地貌;D是雅丹地貌。第13题,模拟冰川移动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GPS不具备这个功能;RS可对地表各类地物和现象进行远距离的感知和识别,因此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冰川监测可分析出冰川面积变化;冰面温度受大气成分和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影响,可通过红外线测定,GIS不能实现对冰面温度的测定;VR即虚拟现实技术,是运用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不能获取冰川厚度信息。14.D15.B解析第14题,滑坡是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及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属于地质灾害。第15题,GPS主要应用于定位、导航,雨量信息采集与之无关,①错误。BDS作为定位导航系统可以监测滑坡体位移数据,②正确。GIS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模拟滑坡动态过程也需要GIS,③错误,④正确。16.答案(1)强风且适逢涨潮,风暴潮强度大;出现在夜间,大部分居民已入睡;荷兰经济发达,人口稠密,风暴潮带来的经济损失大。(2)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使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遇到暴雨容易引发洪涝等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水量大,水流急,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容易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1953年1月31日夜间至2月1日凌晨,荷兰遭遇由强风引发的风暴潮,适逢涨潮,水位异常抬升,有些地方浪高接近7米,风暴潮强度大;夜间持续的暴雨导致河水泛滥,人们已入睡,没有察觉,疏于防范;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属于发达国家,经济发达,人口稠密,风暴潮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大。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莱特岛居民在附近的山上乱砍滥伐加剧了暴雨引发的泥石流的产生,因此人类活动可能加剧自然灾害。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使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遇到暴雨容易引发洪涝等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水量大,水流急,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容易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7.答案(1)夏季高温干燥;森林茂密,枯落物积累多;植物富含油脂,易燃。(2)方案:冬季采用机械有选择性地采伐部分林木,春季用机械移除地表枯枝落叶等可燃物,放牧通过牲畜食草,减少地表枯落物的数量。影响:减少地表枯落物数量,降低野火发生频率;利于减轻干扰,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林下光照增加,利于幼苗萌发与群落更新;不利于枯落物归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3)林下光照要充足;落叶具有季节性,相对集中;干湿季分明,湿季降水充足;森林群落结构复杂;资金充裕。解析第(1)题,试验区靠近地中海沿岸,夏季高温干燥;由材料可知,该地区森林茂密,枯枝落叶积累多,易燃物多;该地区植物富含油脂,油脂易燃。第(2)题,方案:由图可知,冬季采用机械选择性采伐部分林下次生林木;春季用机械移除地表枯枝落叶,减少易燃物;并通过放牧牲畜,减少地表植被,减少地表枯枝落叶的数量,减少可燃物。影响:通过机械采伐、人工移除、放牧牲畜等减少地表枯枝落叶物等的数量,降低野火发生频率;对林下次生林木的采伐,利于减轻干扰因素,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通过对林下次生林木的采伐,增加了林下光照,利于幼苗萌发与林下群落更新;这种方案减少了枯枝落叶,不利于枯落物归还土壤,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区林冠层主要由松树组成,光线可穿透到地面,促进了林下植物生长,所以说林下光照要充足;该地为亚热带地区,季节明显,落叶具有季节性,落叶相对集中;地中海气候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干湿季分明,湿季降水充足;由图可知,该地区的林木群落较复杂,因而森林群落结构较复杂;各个阶段的实施需要机械作业,需要充足的资金。18.答案(1)位于西北(北)日数自西北向东南递减(2)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气温上升快,风速较大,蒸发旺盛。(3)水资源短缺,易造成浪费;产生湿涝,不利于小麦生长;受灾时间短,灾后排水工程量大;抬高地下水位,易产生土地盐碱化。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到干热风等值线数值较大位置集中在安徽、江苏两省的北部或西北部地区,其中安徽西北部地区是干热风年平均日数最大值地区,其干热风日数等值线变化趋势为自西北向东南递减。第(2)题,干热风一般是受高压控制,气流以下沉运动为主,降水少,晴天多;5、6月份太阳直射点逐步向北运动,受高压控制,以晴天为主,气温上升速度快,温差进一步增大,气压梯度力增大,风速较大,地表水分迅速蒸发,形成低湿天气。第(3)题,4—6月份是黄淮地区冬小麦拔节至成熟的关键时期,此时需水量较大,若此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