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7.060
D14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979—2020
地面沉降监测基岩标、分层标建设与验收
技术规范
2020-09-11发布2020-12-11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1979—2020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2
5选址与设计........................................................................2
6地质勘探孔施工....................................................................6
7基岩标施工........................................................................8
8分层标施工.......................................................................10
9附属设施建设.....................................................................11
10工程质量检验验收................................................................13
附录A(资料性附录)基岩标、分层标建设用表(样式).................................19
附录B(资料性附录)基岩标、分层标结构示意图.......................................21
附录C(资料性附录)地质勘探孔施工组织设计编写要求.................................25
附录D(资料性附录)基岩标、分层标施工设计书编写要求...............................27
附录E(资料性附录)基岩标、分层标工程质量验收表(样式)...........................29
附录F(资料性附录)基岩标、分层标工程竣工报告编写要求.............................33
I
DB41/T1979—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环境调查院、河南省深部探矿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河南省地热能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刚、张晗、景兆凯、于丽、张秋冬、赵建粮、李莹、张梦瑶、郝学峰、燕青、
任胜伟、郑栋材、范志勇、李利彬、杨翼飞、荣富强、杨战士、张予强、汪源典、张俊礼、潘虹宇、许
一川、王盼盼、焦宇洋、张吉波。
II
DB41/T1979—2020
引言
2012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年)》,北京、上海、天津、浙江、
河北、河南、江苏、山东、山西等地陆续实施地面沉降监测工作。河南省内淮河流域、黄河流域及海河
流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现象,年沉降量大于20mm的区域超过1205.5km2,局部年最大沉降量达
77.2mm/a。地面沉降对地铁、综合管廊等地下构筑物以及地表建(构)筑物都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实施地面沉降监测势在必行。基岩标、分层标是地面沉降监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地面沉降
监测的必要手段。为规范地面沉降监测基岩标、分层标的建设与验收工作,特编制本标准。
III
DB41/T1979—2020
地面沉降监测基岩标、分层标建设与验收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面沉降监测基岩标、分层标建设与验收的术语和定义、总则、选址与设计、地质勘
探孔施工、基岩标施工、分层标施工、附属设施建设及工程质量检验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地面沉降监测基岩标、分层标的建设与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89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T50027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DZ/T0148水文水井钻探规程
DZ/T0154地面沉降水准测量规范
DZ/T0181水文测井工作规范
DZ/T0227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DZ/T0283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规范
DD2006-02地面沉降监测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12897、DZ/T0154、DZ/T028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
下重复列出了GB/T12897、DZ/T0154、DZ/T0283、DD2006-02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地面沉降
因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引发松散地层压缩所导致的地面高程降低的地质现象,包括在其发育过程中
伴生的地裂缝现象。
3.2
地面沉降监测
采取一定技术手段观测和分析地面沉降动态变化的工作。
3.3
地面沉降监测设施
监测地面沉降动态的各类观测标志和设施,包括水准点、基岩标、分层标等观测标志和GNSS、地下
水监测井等观测设施。
1
DB41/T1979—2020
3.4
基岩标
固定在坚硬基岩或稳定地层上的地面水准观测标志。
3.5
分层标
固定在不同深度松散土层分界面位置的地面水准观测标志。
3.6
保护管
设置在标体外侧用于隔离周围土层摩阻与水动力、水化学环境及动态变化,使引测标标杆不受干扰
的保护设施。
3.7
标杆
从完整基岩或被监测地层引伸至地面的引测装置。
3.8
扶正器
安装在保护管与标杆间隙内,用于扶正标杆、增加其稳定性的导向装置。
3.9
主控项目
建设与验收过程中对质量和使用功能起决定性作用的项目。
3.10
一般项目
除主控项目以外的检验项目。
4总则
4.1基岩标、分层标建设与验收的内容包括:选址与设计、地质勘探孔施工、基岩标施工、分层标施
工及附属设施建设。
4.2基岩标、分层标建设应遵循先设计后建设的原则,同一场地应先施工地质勘探孔,再施工基岩标、
分层标。
4.3设计一经批准,应严格遵照执行。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设计变更的应报原设计审批机构批准。
4.4基岩标、分层标的设计与施工应由一定经验的单位和技术人员承担,并执行监理监督制度。
4.5基岩标是地面沉降监测的基准点,应具有牢固性、稳定性。
4.6分层标应能够反应目标土层竖直方向上的动态变化,具有灵敏性、可靠性、代表性。
4.7同一场地同时建设基岩标和分层标时应分别进行设计,并考虑两者施工配合与相互影响。
4.8基岩标、分层标的设计单位在施工前应向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后期参加竣工验收。
4.9基岩标、分层标建设信息应按照统一格式进行信息化管理。基岩标、分层标的基本信息情况表可
参照附录A中表A.1、表A.2填写。
4.10地质勘探孔施工宜全孔取心,物探测井辅助,以准确鉴别、划分地层,岩土分类与描述按GB50027
执行。
4.11基岩标、分层标是进行地面沉降监测的基础性设施,建成后应加强保护,避免被损坏,保证其长
期性、连续性、可靠性。
5选址与设计
2
DB41/T1979—2020
5.1场址确定
5.1.1选址应符合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的相关规划。
5.1.2选址应在充分收集区域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地震、环境地质、测量控制网等有关资料和野外
踏勘的基础上进行比选,科学论证。基岩标场地应稳定、可靠,分层标场地应能够代表区域地面沉降特
性。
5.1.3选址应根据地形地貌、周边环境、道路交通、通讯、施工要求等条件,选取方便施工、监测和
运行维护的建设场地。
5.1.4选址应考虑区域内已建和在建的基岩标、分层标和其他监测网情况综合确定,合理布置,避免
重复建设,用于特定项目或有特殊用途的例外。
5.2基岩标、分层标的布设
5.2.1基岩标布设原则如下:
a)应避开断裂构造和古河道,标底宜建在稳定基岩上,也可建在区域沉降地层之下的稳定地层中;
b)无稳定基准点的地面沉降区,基岩标布设不宜少于2个,有条件时应增设。
5.2.2分层标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根据地面沉降易发性、地面沉降分布规律、分布范围、地层结构、危害程度及监测目的、特
殊工程监测需要等确定分层标布设位置、层位与数量;
b)分层标布设时附近应有可参照的基岩标,必要时根据需要布设基岩标;
c)单组分层标的平面位置应结合建设用地面积和形状布设,宜优先布设呈扇形且各标等距离分布
在圆弧上,圆心为测站位置,圆半径宜在4m~10m之间。当受场地条件限制时,也可布设成
矩形、线形等形状,单标最小间距不小于4m。
5.3地质勘探孔设计
5.3.1设计原则如下:
a)没有详细地质资料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场地应布设地质勘探孔;
b)应能够准确查明建标场地的地层结构,满足建标设计对深度的要求;
c)孔位距离建标点不宜大于20m,且不影响基岩标、分层标的建设施工;
d)有利于钻探取心、岩心保存及岩心标本制作,用于物探测井时需满足测井要求;
e)设计应符合DZ/T0227相关要求。
5.3.2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孔径、孔深、垂直度、取心率及岩心保存等方面的相关要求。
5.3.3设计技术要求如下:
a)钻孔直径宜73mm~108mm,且满足岩土样品测试要求,有特殊目的的钻孔满足功能要求;
b)钻孔深度应超过建标深度不小于5m;
c)钻孔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0.5‟;
d)同一建标场地的地质勘探孔可以重复利用,地质条件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场地宜逐个进行勘
探设计。
5.3.4钻探取心应符合下列规定:
a)缺乏地质资料的区域代表性监测标应进行全孔取心;
b)一般性监测标宜进行全孔取心;
c)具有满足建标要求的地质资料时,地质勘探孔取心标准可以适当降低;
d)取心率满足DZ/T0148相关要求,区域代表性地层应取缩减样制作岩心标本;
e)主要沉降层和建标层等重要层位应取样进行物理力学指标测试和颗粒分析等岩土测试。
3
DB41/T1979—2020
5.4基岩标设计
5.4.1设计原则如下:
a)应根据地面沉降监测网分布情况进行布设,且有利于建成后的使用;
b)有利于提高沉降监测的精度;
c)结构简单、可靠、耐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5.4.2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a)工程概况应包含:项目来源、地理位置、地质条件、目的与任务等;
b)标孔设计应包括:标孔直径、标孔深度、垂直度、保护管直径与深度、扶正器结构与数量要求、
固井结构与固井施工技术要求;
c)物探测井;
d)标体设计应包括:标头结构、标杆直径、标杆长度、变径情况、扶正器结构与数量、建标位置、
标底结构与标底浇筑技术要求,标体结构可参照附录B中图B.1;
e)监测装置安装与调试;
f)附属设施与保护设施;
g)检验与验收;
h)基岩标及附属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5.4.3设计技术要求如下:
a)标底埋入稳定基岩或稳定地层内不小于5m,保护管应进入稳定基岩或稳定地层不小于2m,
确保引测标杆不受干扰;
b)标孔开孔直径不宜小于450mm,终孔直径不宜小于168mm;
c)标孔竖直,每50m顶角偏差不大于0.2°,深度300m以内的标孔终孔顶角不大于1.0°,300m~
500m标孔终孔顶角不大于1.5°,深度大于500m的标孔终孔顶角不大于2.0°;
d)保护管应圆滑顺直,其直径与壁厚应根据基岩埋深和标杆及扶正器的规格确定,管材每米弯曲
度不应大于1mm,壁厚误差不得大于±10%。宜采用无缝钢管或石油套管,丝扣连接方式,管
外扶正器垂直间距不宜大于30m;
e)保护管顶设置副标头,材质宜采用不锈钢,直径不宜小于12mm,顶部制成半球弧形;
f)标杆与保护管之间应设置滚轮式扶正器,结构可参照附录B中图B.2。扶正器固定在标杆上,
竖向间距5m~8m,扶正器滚轮外缘与保护管内壁间隙5mm~6mm;
g)标杆宜采用J55石油套管,直径42mm~89mm,宝塔形结构,长度按照九五分割原则,管箍
丝扣连接方式;
h)标底和标头宜采用不锈钢材料,标头长度宜为400mm~500mm,高出保护盖不宜小于100mm,
顶部应嵌入半球弧形铜质或不锈钢的金属水准标志,直径不宜小于35mm,并刻有基岩标标识;
i)标底牢固稳定,且嵌固段上顶面应低于保护管底部至少100mm。
5.5分层标设计
5.5.1设计原则如下:
a)应在详细调查区域地面沉降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设计监测目的层和监测项目;
b)根据监测对象、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等要素对分层标进行全面设计,内容应齐全、具体、科学、
适用;
c)为保证监测效果,分层标结构可以根据钻探取心揭露的地质情况进行调整或变更;
d)因地制宜,科学设计,具有高度的灵敏性,能客观反映土层变形的微量变化;
e)可以全面反映区域地面沉降的特征。
4
DB41/T1979—2020
5.5.2设计内容如下:
a)工程概况应包含:项目来源、地理坐标、地质条件、地面沉降形成机理、监测目的层、监测项
目等;
b)标孔设计应包括:标孔直径、标孔深度、垂直度要求、保护管深度与结构、伸缩管结构与施工
技术要求;
c)物探测井;
d)标体设计应包括:标头与标杆结构、水位和孔隙水压力监测管结构、扶正器结构与数量、建标
位置、标底插钎结构与压标技术要求;
e)附属设施建设;
f)检验与验收;
g)分层标及附属设施维护与管理。
5.5.3设计技术要求如下:
a)分层标结构宜采用保护管保护、石油套管标杆、滚轮式扶正器、标底配有滑筒、插钎及护管托
盘的标型,结构型式可参照附录B中图B.3,插钎结构可参照附录B中图B.4;
b)相邻分层标水平间距不宜小于4m;
c)钻孔垂直度同5.4.3c)要求;
d)保护管材质同5.4.3d)要求,底部安装滑筒装置,并应根据地层特征调整保护管底部与标底
的合理间距,宜在400mm~1000mm之间;
e)保护管、标底插钎应下到预定埋设深度,深度误差不应大于±1‟;
f)标杆的材质与连接方式同5.4.3d)相关要求,标杆结构满足下列要求:
1)埋设深度小于50m的浅式分层标,可采用上、下同径的标杆;
2)埋设深度50m~150m的分层标,宜采用“双宝塔”结构,并按九五分割原则设置;
3)埋设深度大于150m的分层标,宜采用“三宝塔”结构,各级按九五分割原则设置。
g)标头、标底插钎的材质、规格同5.4.3h)相关要求,标头顶部刻有分层标标识;
h)标底插钎采用压入方式,压标深度应大于插钎的长度。
5.6物探测井设计
5.6.1基岩标、分层标标孔均应进行物探测井工作,按照DZ/T0181执行。
5.6.2物探测井宜采用视电阻率测井方法,地质条件复杂、有特殊监测要求的分层标可根据需要增加
其他测井方法。
5.6.3及时进行井径测量、井斜测量,井斜测量的点间距不宜大于5m,井斜变化较大时(顶角差大
于1°,方位角大于10°)应加密测点。
5.6.4测井电缆应做刻度标记,标记间距不宜大于10m,用钢尺一次丈量,误差应小于±5mm。
5.6.5用于物探测井的基岩标、分层标标孔(勘探孔)应满足测井要求。
5.6.6物探测井报告编写应包括如下内容:
a)项目名称、任务来源、测井任务、工作期限、区域地质、完成的工作量及主要地质效果;
b)地质勘探情况;
c)测井的方法、工序流程及技术措施;
d)测井工作质量评定;
e)测井成果解释的依据和应用情况;
f)本次测井工作的经验、教训及建议;
g)附钻孔测井综合成果图及其他有关图表。
5
DB41/T1979—2020
5.7附属设施设计
5.7.1设计原则如下:
a)有利于提高监测自动化;
b)有利于后期监测与维护;
c)附属设施包括标房、保护箱、窨井及防护围栏;
d)有条件的应建设专门的标房,没有条件建设标房的应设置地面保护箱(窨井)和防护围栏对基
岩标、分层标进行有效保护。
5.7.2标房设计满足以下规定:
a)标房的面积不宜小于100m2、房屋的净高不宜低于3.5m;
b)标孔与墙体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m;
c)标房应设置门窗,窗户的通风及透光等应满足观测的需要;
d)室内应设置照明装置,在醒目位置布置项目总体展示牌和单项标识牌;
e)标房外侧醒目位置应设置监测标专用标志牌,房顶设置避雷装置。
5.7.3保护箱(窨井)和防护围栏设计满足以下规定:
a)保护箱(窨井)尺寸应满足基岩标、分层标保护及监测仪器、传输设备、电源的安装要求;
b)保护箱应进行防锈防腐处理,宜采用不锈钢材质,窨井应进行防水防渗处理;
c)保护箱应对称设置2扇门,以便于观测工作,门上设置锁具;
d)地下窨井井盖应采用钢化玻璃,强度满足上部荷载要求,防水满足要求,边缘设置专用锁具;
e)防护围栏应封闭设置于基岩标、分层标保护箱(窨井)的四周,高度不低于1.5m,围栏距离
保护箱(窨井)最近距离不宜小于0.5m;
f)防护围栏宜采用塑钢材质,其它材质应进行防锈防腐处理;
g)防护围栏合适位置设置带锁的门,门的材质不低于栏杆材质。
6地质勘探孔施工
6.1施工准备
6.1.1施工组织内容如下:
a)施工前做好准备工作,编制地质勘探孔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与格式参照附录C,明确施工相关
责任人,应设置机长、钻探技术负责、记录员和安全员;
b)建立质量和安全保障体系;
c)每个作业班组设置作业岗位人员,各负其责,分工协作;
d)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岗位责任制;
2)技术交底制度;
3)安全操作制度;
4)机具维护维修制度;
5)班前班后交接班制度。
6.1.2场地准备工作如下:
a)详细踏勘场地,查明满足施工的各项条件,协调好各方面关系;
b)做好场地平整、施工道路整修、接通水电、开孔护口、安全维护、安全警示;
c)做好塔基修建、设备安装调试、转盘水平及主动钻杆垂直度校验等工作;
d)准备好钻探班报表、野外编录表、岩心箱、岩心标签等。
6
DB41/T1979—2020
6.1.3采取有效环境保护措施,控制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
6.2钻进施工
6.2.1钻进施工要求如下:
a)孔位控制:按照设计位置测量定位,定位偏差不大于1m;
b)进尺控制:为保证岩心采取率,严格控制回次进尺。在粘性土中,回次进尺不宜超过2m,粉
土、饱和砂土中,回次进尺不宜超过1m,在预计地层分界线及建标层位,回次进尺不宜超过
0.5m;
c)在岩层中钻进时,软质岩层中,回次进尺不宜超过2m,破碎岩石或软弱夹层中,回次进尺宜
为0.5m~0.8m;
d)岩心管长度不宜超过4m,严禁超管钻进;软、流塑地层宜采用钢丝钻头、阀门式钻头钻进,
提高岩心采取率;
e)泥浆维护:按照相关规程加强对泥浆的维护管理,泥浆参数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f)按照钻探顺序和回次摆放岩心;
g)钻探施工中按要求填写班报表、野外编录表、钻探日志等。
6.2.2原始资料记录要求如下:
a)做好钻孔各项原始资料的记录与整理工作,当天及时记录并完成整理;
b)各项原始资料由专人负责,提交的班报资料应真实、准确、工整,严禁篡改钻孔原始资料及数
据;
c)岩心标签分为回次标签和分层标签,应准确反映地层垂向变化和地质分层情况;
d)发生钻探事故时根据实际情况客观、准确填写事故处理记录,作为原始资料存档,注明事故发
生原因、已采取的防范措施、应急处理措施、处理过程和实际效果,由相关人员和负责人签字;
e)终孔验收后,应及时将各种原始资料立卷存档。
6.2.3岩心(屑)采取要求如下:
a)采用回转正循环钻进法取心时应符合DZ/T0148的要求:
b)及时对岩土样进行地层描述与编录,按钻孔设计要求留取缩减样,并按要求进行物探测井;
c)当采取机械冲击钻进时,样品数量应满足颗粒分析和鉴别地层的要求;
d)具有地区代表性的钻孔应通孔取心,并按要求留取缩减样。
6.3地层鉴别与地质编录
6.3.1在钻进中,现场鉴别勘探孔揭露的各岩土层的岩性名称、并记录相应深度。
6.3.2当有采集岩土样要求时,应根据采集的岩土样鉴别各岩土层的岩性、深度。
6.3.3松散层岩土的定名应符合GB50027的规定。
6.3.4钻探地质编录应及时记录、汇总、整理,钻探班报表应详细记录地质条件、地下水及其他异常
现象,并及时分析研究。
6.3.5当天应对所取岩心进行详细地质编录,主要包括:地层岩性、颜色、气味、含水量、矿物成分、
颗粒直径组分,可塑性等描述。
6.3.6同一项目野外地质编录格式应统一,岩土岩性定名准确。
6.3.7地质编录资料应作为野外原始资料建档存档。
6.4封孔
地质勘探孔验收后,应按相关要求对钻孔回填,分层夯实,回填土的密实度不宜小于天然土。
7
DB41/T1979—2020
7基岩标施工
7.1一般规定
7.1.1施工前应熟悉区域地质资料,编制基岩标施工设计书,内容和格式参照附录D,按程序审核后
方可实施。
7.1.2钻进中严格控制标孔的垂直度,按设计要求测量孔斜和孔径,垂直度超标不得作为标孔使用。
7.1.3宜进行视电阻率方法物探测井辅助地质分层,现场对测井曲线进行解译。
7.1.4保护管、标杆及相关材料应经久耐用,垂直度好,符合防腐要求。
7.1.5下保护管与固井、标体安装等关键工序应编制作业指导书。
7.1.6施工过程原始数据的填写和记录应及时、准确、齐全、清楚。
7.2施工准备
7.2.1应了解拟建基岩标场地所在位置、基岩标编号、地质条件、标孔结构、基岩标结构、交通情况、
现场施工条件和计划开、竣工时间安排。
7.2.2对现场“三通一平”条件落实,现场醒目位置设置项目施工公示牌。
7.2.3检查进场的钻机、泥浆泵、钻具等设备的型号、工况等。
7.2.4测量定位标孔后钻机就位,钻机基座安装应稳固、水平、周正,并能承受全部负荷,底座安装
采用水平尺找平。
7.2.5钻机安装时,采用单绳升降钻具者应保证天车前缘切点(双绳升降钻具时为天车轴中心)、回
转器(或转盘)中心、钻孔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7.2.6调试设备运转正常,对测井仪、测斜仪等仪器性能是否正常作必要的检查。
7.2.7其他按照DZ/T0148相关要求执行。
7.3钻进施工
7.3.1按照施工设计书要求孔径开孔钻进,并埋设护壁套筒。
7.3.2根据钻进地层情况合理调整循环泥浆的性能,确保孔壁稳定和钻井效率。
7.3.3钻进过程中控制好钻具级配,必要时使用钻铤和导正器,确保钻孔竖直。
7.3.4每次起钻、下钻时校正孔深,每钻进50m宜测量一次孔斜、孔径,有偏差时及时调整钻进工艺
进行纠正。
7.3.5钻进过程中进行物探测井时,及时调整孔内泥浆比重,确保物探测井可以顺利完成。
7.3.6钻进至保护管底深度时,进行通孔物探测井,并校正孔深和垂直度。
7.4下保护管、固井
7.4.1钻进至保护管底深度、经验收钻孔质量合格后,应及时下保护管并固井。
7.4.2下保护管前检查管材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7.4.3保护管内外涂防锈防腐保护层,涂保护层前进行除锈。
7.4.4钻孔孔壁与保护管外壁间隙大于50mm时,保护管外侧宜设置扶正器,保护管扶正器张开外径
与孔壁间隙不宜大于15mm,扶正器垂直间距不宜大于30m。
7.4.5保护管底部宜安装带有注浆接头的专用管靴,以保证固井效果。
7.4.6保护管管材满足设计外还应满足如下要求:
a)埋标深度不大于150m时,保护管外径不应小于127mm,壁厚不宜小于5.0mm;
b)埋标深度大于150m时,保护管外径不应小于168mm,壁厚不宜小于6.5mm;
8
DB41/T1979—2020
c)保护管应采用标准不低于DZ40地质专用无缝钢管的管材,宜采用J55级石油套管;
d)保护管应采用公、母丝扣连接方式。
7.4.7利用钻机的卷扬机或起重机下保护管,有专人指挥,吊管缓慢、平稳,避免吊运过程中保护管
被碰撞损坏。
7.4.8吊管卡具接近钻井机机台时放慢下降速度,轻吊轻放,基本到位后方可卸掉丝扣保护装置。
7.4.9下保护管过程中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对接丝扣,保证丝扣顺直、丝扣连接良好,对接至满丝或对
丝90%以上时方可停止。
7.4.10每50m测量一下保护管的垂直度,确保保护管垂直、居中,并及时安装管外扶正器。
7.4.11固井设备宜采用专用石油固井车,固井材料宜采用G级中温高抗水泥,水灰比应小于0.5。
7.4.12应准确计算固井水泥用量,确定好合理的水灰比,按照水灰比计算水泥浆液体积,实际注浆量
控制在计算量的1.1~1.2倍。
7.4.13固井前将保护管提升100mm,检查保护管垂直、居中后在井口固定,然后连接注浆管、阀门
等设施。
7.4.14埋标深度大于300m时,宜采用上部黏土柔性固井、下部水泥刚性固井相结合的方式。
7.4.15压注水泥浆和注水压浆过程中应持续、流量稳定,随时掌握水泥浆塞的位置,确保其最终位于
设计的固井段位。
7.4.16及时清运孔口溢出的泥浆。
7.4.17固井完成后水泥凝固前严禁拆除固定保护管的装置。
7.5标体安装与标底浇注
7.5.1保护管内的固井水泥充分凝固后,更换钻具二次钻进至建标深度。
7.5.2二次钻进采用取心钻进方式,循环液调整为清水,所取出岩心作为样品保留。
7.5.3标孔终孔并清除孔底沉渣,复核标孔质量满足要求后方可以下标杆。
7.5.4标杆连接应采用管箍丝扣连接,不同直径的标杆采用定制变径接头连接。采用人工回转对丝方
式,保证丝扣对接顺畅,达到满丝或95%以上方可停止。建标深度大于150m时,宜采用点焊加固。
7.5.5下标杆前将标底固定在最下段标杆底部,标底上设置单向截止阀门,标底与标杆丝扣连接牢固、
顺畅,必要时采用点焊方式加固接口处。
7.5.6下标杆过程中每5m~8m安装一个扶正器,扶正器自由轮与保护管管壁间隙5mm~6mm,且
自由轮转动顺畅。
7.5.7吊运标杆过程中缓慢、平稳,确保标杆在吊运中不被碰撞损坏。
7.5.8标体安装还应注意如下事项:
a)标孔钻进至建标深度后,采用大泵量清除孔内沉渣,清孔时间不小于6h,将管内浑水全部置
换成清水;
b)经复核标孔的孔深、孔径满足设计要求,孔内沉渣清除干净,方可实施下道工序;
c)浇注标底前准确计算固结标底的水泥用量,嵌固段长度控制在3m~5m,并确保嵌固段顶位
于保护管底面以下100mm;
d)压注水泥浆前进行注水试压,试压过程中要不断打开放气阀门放气,避免注浆过程中管道内有
气团存在;
e)压注水泥浆和注水压浆应采用小型可调流量活塞泵,控制措施同7.4.15;
f)浇标完成后关闭井口阀门,管内保压至浇注标底的水泥浆凝固为止;
g)标杆稳定后,在保护管内加入一定量的清水,上部灌入蒽油,确保清水上的油柱高度3m~5m;
h)施工过程中做好各项原始记录。
9
DB41/T1979—2020
8分层标施工
8.1一般规定
8.1.1分层标应按照设计施工,因地质条件或其他原因需要调整时,应经相关单位认可。
8.1.2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根据场地地质条件、环境条件等结合分层标工程特征编制分层标施工设计
书,设计书格式与内容可参照附录D。
8.1.3钻探机具及钻进方法工艺的选择应满足分层标设计要求,并适合场地地层岩性及地质条件。
8.1.4统筹安排施工场地,避免先期分层标的施工对后续分层标的施工造成影响。
8.1.5施工前应建立安全保证体系,施工中应采取有效安全保障措施,做到安全、文明施工。
8.1.6施工中应采取有效环境保护措施,控制施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8.2施工要求
8.2.1施工前准备工作如下:
a)由设计和施工相关人员共同踏勘现场,了解现场施工条件,确定单个分层标孔位,保证施工有
足够的安全距离和操作空间;
b)平整场地,并做到路通、水通、电通,水电供应满足多台机械设备同时启动运转要求;
c)根据分层标设计和单项分层标的特征选择钻机及相关配套设备,备足所需管材和固井水泥及其
他材料,并运至现场;
d)钻机及附属配套设备的安装符合说明书及相关规程要求,做到基础坚实、安装平稳、布局合理、
便于操作;
e)在井口设置护口管,井口附近设置泥浆槽和满足储浆、沉淀要求的泥浆池;
f)在施工场地四周做好安全维护和安全警示措施;
g)做好施工人员的分工和各项规章制度。
8.2.2分层标开孔口径应根据地表土层的性质及标孔的用途确定,一般应大于分层标标孔成孔直径
100mm~200mm。
8.2.3孔口下护筒后,下部钻孔宜一径到底,钻进施工符合DZ/T0148的相关要求,并按照本规范7.3
要求执行。
8.2.4保护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a)保护管的结构型式宜采用单层结构或单层管外补强结构;
b)保护管的规格应根据分层标埋深确定,可采用下列建议执行:
1)埋标深度150m以上时保护管直径选择146mm或168mm;
2)埋标深度小于150m时保护管直径选择108mm或127mm;
3)材质宜选用J55石油套管,壁厚不低于5mm;
4)保护管下部应安装液压滑筒,滑筒由外筒、液压腔、注油螺栓、液压轴、上密封盖、铜套、
油封、中心轴孔、锥形密封底盖等组成密封滑动系统;
5)滑筒底部的密封底盖应安装倒锥形的导向体,以减少保护管下沉时对下部地层及标底的影
响。
c)保护管应有良好的圆直度,丝扣加工应保证与保护管的同心度;
d)埋标深度50m以内时,保护管与标杆安装可分别进行,埋标深度大于50m时,下保护管与标
杆应同步进行;
e)下保护管过程中不断在管内加清水,以保证下管顺利;
10
DB41/T1979—2020
f)保护管安装到位经检查合格后应及时采取措施永久性固定,下部投粘土球、上部灌水泥浆或填
土加固,确保牢固可靠。
8.2.5标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a)标体安装前应进行清孔,确保孔底沉渣满足设计要求,且孔壁稳定。
b)按设计要求结合地质条件确定合理的标体结构,标杆材料可选用DZ40地质专用无缝钢管,壁
厚不小于5mm,管箍丝扣连接方式;
c)下标杆前应清除内外壁锈蚀,并涂刷防锈蚀保护层;
d)在保护管内按编号逐个下入标杆,并在规定的位置安装扶正器;
e)主副标头、扶正器的结构形式同基岩标;
f)标底由底部插钎、钢质环状托盘、滑杆、对接接头组成,相互连为一体。插钎、托盘、滑杆制
作要求如下:
1)插钎应由DZ40无缝钢管制成,直径89mm,壁厚6mm,长度根据土质软硬确定,宜为
300mm~400mm,沿轴向均匀分开8~10条叉缝;
2)托盘材质为45#碳结钢,外径不宜小于钻孔直径50mm,厚度应为20mm~25mm;
3)滑杆应由45#碳结钢制作,直径不小于60mm,长度不小于1500mm。
g)滑杆的下部与环状托盘连接,上部通过接头与标杆连接,通过保护筒底部滑筒的滑动、密封作
用,使滑杆、标杆与保护管能在1.0m~1.5m范围内上下滑动;
h)在保护管内下入压标钻杆,利用钻机油缸压力,通过压标钻杆、滑杆将插钎压入土层,使插钎
与地层固为一体,压标深度应大于插钎的长度;
i)插钎全部压入土层时,位于上部的钢质环状托盘必须平稳地坐落在监测层面上。
8.2.6在管护管与钻孔间隙内投入黏土球止水,根据需要在黏土球以上孔段灌注水泥浆,对保护管进
行加固、补强。保护管外的止水、加固与补强应符合下列规定:
a)埋标深度不大于50m的分层标可全部用黏土球或黏土块回填、封孔,埋标深度大于50m的分
层标下部投黏土球止水,黏土球上部应灌注水泥浆加固,水泥采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灰比不大于0.5;
b)黏土球粒径为20mm~30mm,在半干的硬塑或可塑状态下缓慢、连续填入,必要时振捣,防
止中途“架桥”;
c)孔口部位应灌注水泥浆或采用碎石加固;
d)黏土球止水、灌注水泥浆结束后,保护管顶部应垂直、居中、固定;
e)地面井口管外围,宜采用水泥进行封孔。
8.2.7成标后,保护管内应灌注清水,上部灌注一定量的蒽油,保持油柱高度3m~5m。
8.2.8施工期间随时填写各项原始记录、质量检验验收资料,做好录像等影视资料。
9附属设施建设
9.1一般规定
9.1.1基岩标、分层标成标后,应按照设计要求建设站房等附属设施,加强对标的保护。
9.1.2附属设施应坚固、可靠,并满足对基岩标、分层标的保护要求。
9.1.3所有的基岩标、分层标一侧明显的位置应设置固定、持久的标识牌与警示标志。
9.1.4附属设施建设与验收作为基岩标、分层标建设与验收的组成部分。
9.1.5附属设施不应影响城市市政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9.2标房建设
11
DB41/T1979—2020
9.2.1建设前应进行测量放线,建筑面积应满足设计要求。
9.2.2场地地基基础应满足标房建筑荷载和附加荷载要求。
9.2.3建设标房所用的原材料和门、窗等半成品应有质量证明材料,原材料进场后现场取样进行复试,
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9.2.4标房施工期间,应按照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采取环境保护措施。
9.3保护箱(窨井)建设
9.3.1保护箱(窨井)应在场地平整完成且地基稳定后施工。
9.3.2保护箱应建设在混凝土地坪上,窨井地基稳定坚固,保护箱和窨井应坚固耐久、不易破坏,并
设置牢固的锁固装置。
9.3.3保护箱的形状宜为长方体,长宽不宜小于0.5m×0.8m,高度不宜小于1.0m。地下窨井宜为
圆柱体,圆形截面直径不宜小于800mm,深度不宜小于1.2m。
9.3.4保护箱内的基岩标、分层标应高于地面400mm~500mm,高出保护筒盖200mm~300mm。地下
窨井内的基岩标、分层标低于窨井盖距离应结合区域地面沉降情况确定,一般取400mm~600mm,高
出保护筒盖200mm~300mm。
9.3.5保护箱宜采用不锈钢板焊制,板厚不低于2mm,窨井宜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
不低于C30。
9.3.6保护箱安装和窨井施工前提前埋设电力、通信等管线,窨井底部应设置集水坑。
9.4防护围栏安装
9.4.1安装前应预先埋设电力、通讯等管线,栏杆安装后应不影响监测与数据自动发射和传输的要求。
9.4.2防护围栏应固定在混凝土地坪上,混凝土地坪范围应超出防护围栏0.5m。
9.4.3防护围栏材质应耐腐蚀、经久耐用,宜采用塑钢材质。
9.4.4防护围栏呈封闭状态,对应通道位置应设置门,宽度不宜小于1.2m,门上设置锁,门两侧围
栏固定装置应适当加强。
9.4.5井口保护装置的材料和半成品、成品构件应有合格证或质量检验证明材料,作为原始资料存档。
9.4.6防护围栏色调应与周边环境条件协调、适应。
9.5基岩标、分层标展示牌与标识牌
9.5.1展示牌要求如下:
a)有标房的基岩标、分层标应将展示牌设置在标房内醒目位置,材料宜采用彩绘或纸质过塑,用
相框固定于墙上。内容包括以下:
1)项目名称、任务来源;
2)建标数量、标杆位置坐标、建标深度;
3)地层简介、建标层位、地质状图及物探测井曲线;
4)标体结构图、标体材料实物照片;
5)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建标日期。
b)没有标房的基岩标、分层标应在一侧设立展示牌,材料宜采用不锈钢钢板,文字采用蚀刻工艺,
用不锈钢焊制架体固定于混凝土地坪上。内容包括以下:
1)项目名称、任务来源;
2)建标数量、标杆位置坐标、建标深度;
3)地层简介、建标层位;
4)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建标日期。
12
DB41/T1979—2020
9.5.2标识牌要求如下:
a)所有基岩标、分层标均应在醒目处建立标识牌,有保护箱的可以镶嵌在箱体侧面;
b)标识牌内容应包括:标编号、性质、建标深度;
c)标识牌宜采用不锈钢材质,文字采用蚀刻工艺;
d)同一项目标识牌的内容、材质和规格应统一。
10工程质量检验验收
10.1一般规定
10.1.1地面沉降基岩标、分层标的验收分为单项验收、野外验收和合同验收。验收质量等级分为优良、
合格和不合格三级。验收按下列规定执行:
a)单项验收由监理单位组织,施工、监理和建设等单位的现场负责人参加,对单项基岩标或分层
标的野外原始资料、实物工程、功能性试验等进行验收,验收比例100%;
b)野外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成立验收专家组,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参加,对
基岩标、分层标完成情况、野外原始资料、竣工图等进行验收,验收比例100%;
c)合同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成立验收专家组,设计、施工、监理及相关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参
加,对合同完成情况和竣工资料等进行验收。
10.1.2基岩标、分层标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对所有工序质量、分项分部工程质量和单位工程
质量进行自检和互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进行检验和验收。
10.1.3施工单位完成工序、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施工并自检合格后,监理单位按DZ/T0283和本
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验收,未经监理单位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严禁进行下一步施工。
10.1.4单个基岩标、分层标分项工程宜划分为:地质勘探孔、物探测井、基岩标、分层标及附属设施。
10.1.5工程检验与验收内容包括原材料质量检验验收、工序质量检验验收、功能性试验检验验收。
10.1.6工程验收中应在工程验收的基础上对工程质量等级进行评定,评定等级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
格。不合格的工程应进行整改,直至达到合格等级。
10.1.7工程检验与验收工作完成后,应填写工程验收单或工程验收证书。
10.1.8监理单位应参加工程检验验收工作,并在工程验收单或工程验收证书上签字盖章。
10.2地质勘探孔检验与验收
10.2.1地质勘探孔验收属于阶段性野外验收,纳入对应基岩标、分层标的验收项目程序,验收内容包
括:钻孔编号、孔位、孔径、孔深、岩心采取率和野外原始资料。
10.2.2原始资料包括钻探班报表、地质编录、施工日志、岩心标签等,所有资料均应有现场负责人、
记录人的签名。
10.2.3验收后区域标志性钻孔通孔岩心应统一保存,取缩减样按钻孔统一编号保存。
10.2.4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下个程序施工或后续验收,验收不合格应进行整改或返工。
10.2.5在野外验收结束后可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封填处理。
10.2.6主控项目与一般项目内容如下:
a)主控项目:孔深、孔径、钻孔垂直度、岩心采取率、实物岩心、地质编录、钻孔柱状图、岩土
样品测试报告;
b)一般项目:孔位偏差、岩心箱规格、岩心标签。
10.3物探测井检验与验收
13
DB41/T1979—2020
10.3.1物探测井检验与验收属于野外验收内容,纳入对应基岩标、分层标的验收程序。
10.3.2主控项目与一般项目内容如下:
a)主控项目:测井深度、测井点密度、测井曲线与解译内容;
b)一般项目:测井次数、测井方法。
10.3.3物探测井质量验收与评定内容如下:
a)测井工作结束,要对原始资料的质量做出评价,对曲线做出初步解释,确认数据采集齐全,达
到测井目的,且评定的内容符合质量评价标准的要求;
b)测井质量评定结果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3种。
10.4基岩标检验与验收
10.4.1基岩标检验包括材料质量检验和工序质量检验,验收包括工序质量验收、单项基岩标质量验收
和项目验收。
10.4.2基岩标检验验收内容包括:
a)基岩标孔位、建标层位与设计是否一致;
b)标孔结构、深度、垂直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c)保护管材型号和规格、扶正器型号和规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d)固井材质和规格及固井段位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e)标体结构、标杆材质与规格、扶正器材质与结构、标体垂直度及标底浇注的工序是否满足设计
要求;
f)原始资料、物探测井资料、工序检验资料、竣工成果资料是否齐全。
10.4.3工程验收工作完成后,应填写基岩标质量验收表,验收表格式可参照附录E中E.1。
10.4.4材料质量检验与验收内容包括:
a)保护管材质、规格、壁厚、配置长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固井材料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b)标杆规格、规格、壁厚、配置长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扶正器规格、数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c)固井与浇标的材料、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d)标头与标底的材质、结构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0.4.5工序质量检验与验收内容包括:
a)标孔质量验收要求如下:
1)孔身结构与设计一致,深度满足设计要求;
2)截面圆正,直径不小于设计要求;
3)钻孔通长垂直,分段垂直度、整体垂直度满足设计要求。
b)下保护管与固井验收要求如下:
1)钻孔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应进行通孔物探测井及孔径、孔斜测量,经检测合格并确认钻
孔圆直、畅通无阻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下管前应仔细检查管材的型号、规格、数量及管箍丝口情况,核对扶正器的型号、规格及
数量是否满足要求,对每根管按下的先后顺序编号,不合格的严禁使用;
3)下保护管过程中对每根管的长度、规格进行复测、记录,检查管箍丝口是否完好;
4)每根管对接前用钢丝刷将丝口上的锈斑、脏物清除,涂上黄油,确保丝口连接顺畅,并及
时记录每个扶正器的安装位置;
5)每50m检查一下保护管的垂直度和居中情况,保护管变径接头安装前后应检查其上下管
子的垂直度和居中情况;
6)固井注浆设备全部安装完成后,应先进行注水试验以检查管道畅通、封闭性及阀门的状况;
14
DB41/T1979—2020
7)注浆期间严格按照事先确定的水灰比进行配比,记录水泥浆的灌注量,计算水泥浆塞所处
的位置;
8)灌注压浆清水时,准确记录流量和时间,确保压浆效果;
9)清水压浆到位后,关闭保护管上部的阀门,保持孔内压力至固井水泥浆凝固为止。
c)标体安装与标底浇注验收要求如下:
1)下标杆前应校正孔深,确定不同类型标杆的长度和安装位置。按下管先后次序将井管逐根
丈量、排列、编号、试扣,准确计算标底浇注水泥浆和压浆清水用量;
2)下标杆前对标杆逐根检查,丝口不顺时应进行修理,不符合质量要求者不得下入孔内;
3)经检查标底插钎的功能良好后将其安装到最下部标杆下端,必要时采用点焊加固;
4)每5m~8m标杆安装一组扶正器,扶正器规格应和标杆相对应;
5)标杆安装到位后,连接注浆设施,并进行压水试验检验注浆管路封闭性、耐压性,检测阀
门功能正常;
6)按照浇标水泥浆和压浆清水用量结合注浆泵流量计算对应时间,通过注浆时间和压清水时
间控制水泥浆塞长度和位置,确保标底浇注效果;
7)标底浇注完成后,关闭井口阀门,保持压力至浇标水泥浆凝固;
8)孔口压力表显示标杆内的压力消散后方可拆除注浆管道,安装标头。
10.4.6主控项目与一般项目内容如下:
a)主控项目:钻孔结构、钻孔垂直度、保护管材料与安装垂直度、固井效果、标杆材质与安装垂
直度、标底浇注效果、扶正器规格与数量;
b)一般项目:孔位、扶正器位置、固井段长度。
10.5分层标检验与验收
10.5.1分层标检验包括材料质量检验和工序质量检验,验收包括工序质量验收、单项分层标验收和项
目验收。
10.5.2分层标标孔检验验收内容包括:
a)孔位布置、监测层位、监测项目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b)标孔深度、直径、垂直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c)标体结构、建标层位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d)保护管、标杆、扶正器等材料的类型、规格、数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e)保护管与标体的垂直度及压标的工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f)原始资料、物探测井资料、工序检验资料、竣工成果资料是否齐全。
10.5.3分层标验收工作完成后,应填写工程验收表或工程验收证书,工程质量验收表参照附录E中表
E.2填写。
10.5.4材料质量检验验收内容包括:
a)保护管(含液压滑筒)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b)扶正器规格、材质、数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c)标头、标杆、标底(含插钎、环状托盘、滑竿)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0.5.5工序质量检验与验收内容包括:
a)标孔质量验收要求同本规范10.4.5a)相关要求;
b)下保护管验收要求如下:
1)施工前检查保护管的垂直度及管底液压滑筒与滑杆之间密封性、滑动灵活性;
2)应在爪形插钎底部放置锥形木楔,最大外径应大于插钎内径10mm~15mm,长度不应超
过100mm;
15
DB41/T1979—2020
3)按照提前编号顺序逐根下管,随时测量孔内管体的垂直度,确保其居中、垂直;
4)及时记录下管深度,保护管、标底必须下到预定深度,深度误差不应超过±1‟。
c)压标与标杆安装验收要求如下:
1)在保护筒内下入压标钻杆,通过压标钻杆、滑杆将标底插钎压入土层,压标深度必须大于
插钎长度不小于50mm;
2)按照编号逐根下入标杆,并在规定的位置安装扶正器;
3)当下至滑杆顶部对接接头处,核对深度误差小于±50mm后,顺时针旋转标杆,将标杆与
对接接头拧紧,使标杆与标底连为一体;
4)标杆安装完成后测量整体垂直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10.5.6主控项目与一般项目内容如下:
a)主控项目:钻孔结构、标体结构、保护筒(含管底滑筒)材质、标杆材质、压标深度;
b)一般项目:孔位、扶正器位置。
10.6附属设施检验与验收
10.6.1施工单位应对附属设施施工质量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进行工程验收。
10.6.2附属设施验收随监测站主体工程验收进行,验收不合格应进行整改,否则不能进行下一部验收
程序。
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弱电设计施工合同范本
- 七年级语文16课知识课件
- 供货商瓷砖供货合同04
- 2024二手挂车交易合同2篇
- 基于2024年度预算的办公用品供应合同3篇
- 手货车买卖协议书范本
- 2024版工程咨询服务全面协议3篇
- 养殖承包合同书
- 苗木购销合同模板2024年度
- 2024版钢筋工程监理与质量检测合同2篇
- 气体摩尔体积动画版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获奖课件
-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案(2021版):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 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 江西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分赛场项目技术文件(世赛选拔)全媒体运营师
-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一上语文人教版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 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封山育林作业设计
- 电影赏析绿皮书课件(内容详细)
- 产品及工艺技术先进性说明
- AI技术在医学培训中的应用
- 3.1《自然界的水循环》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