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5版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核心概念专练(三)_第1页
【部编版】2025版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核心概念专练(三)_第2页
【部编版】2025版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核心概念专练(三)_第3页
【部编版】2025版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核心概念专练(三)_第4页
【部编版】2025版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核心概念专练(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核心概念专练(三)(25分钟40分)一、资本主义萌芽阐释资本主义萌芽是指在一些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的这一现象。1.(3分)15世纪的欧洲,生产技术日益革新,社会劳动分工更加细致。在1437年德国法兰克福城中仅有手工业专业行92种,到15世末已经增加到了190种,同时期的巴黎甚至有350种。这一现象()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B.推动资本主义萌芽兴起C.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D.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解析】选B。据材料“15世纪的欧洲,生产技术日益革新,社会劳动分工更加细致”和“1437年”等信息可知,中世纪末,欧洲生产技术的日益革新,社会劳动分工的更加细致,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故选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A;“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C;工业革命的发生,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2.(3分)英、法、尼德兰在西欧国际贸易中有一定余地,有利可图;意大利实力强,有既得利益,于是相对后进的西班牙、葡萄牙捷足先登,率先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因此,开辟世界市场,主要不是资本主义相对发展的国家承担的,而是由资本主义萌芽相对薄弱的西欧南部后进国家来进行的。这个矛盾体现了()A.西、葡不具备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条件B.新航路开辟与西欧贸易发展关系不大C.新航路开辟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D.早期殖民扩张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解析】选C。由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前,西、葡在国际贸易和国家实力方面都不是西欧国家中的强者,而新航路开辟又是人类文明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新航路开辟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故选C;西、葡两国虽然经济实力相对不如欧洲强国,但仍然有经济实力去支持航海,排除A;新航路开辟与西欧的贸易发展需要更多财富有关,排除B;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排除D。二、哥伦布大交换阐释哥伦布大交换是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在人类史上,这是关于生态学、农业、文化等领域的重要历史事件。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这是世纪性大规模航海,也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因而这种生态学上的变革,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3.(3分)1492年,哥伦布携带西班牙国王签发的护照和致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远航船队,从西班牙启航,开始了横渡大西洋的首次航行。这次航行()A.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B.开启了环球航行的旅程C.以抵达东方为主要目的D.最终到达了东南亚地区【解析】选C。由题干中哥伦布携带西班牙国王的“致中国皇帝的国书”可知,哥伦布的航行以到达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为主要目的,故选C;哥伦布1492年的航行最终横渡大西洋到达了中美洲,无法证明地圆学说正确与否,排除A、B、D。4.(3分)下列两幅图是16世纪中期欧洲人绘制的番茄树图和玉米图。这一现象反映出()A.洲际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B.新航路开辟后洲际物种的交流C.欧洲已经大规模种植这些农作物D.新旧大陆间保持平等的自由贸易【解析】选B。新航路开辟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且番茄和玉米原产于美洲,之所以出现了题干中的现象,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后洲际物种的交流,美洲的物种流向了世界各地,也包括欧洲,故选B。5.(3分)哥伦布大交换把烟草从美洲带到全世界,最初各国统治者强烈反对烟草,认为吸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直到17世纪,烟草被视为治疗百病的灵丹妙药,先是在上流社会流行,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消遣品。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文主义的影响 B.社会阶层的流动C.世界市场的扩展 D.经济利益的驱使【解析】选C。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世界市场的扩展推动了烟草在世界范围内的种植、生产和贸易,使之成为世界市场上的重要商品和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用品,故选C;烟草的生产贸易逐渐扩大,主要是经济方面的原因,而非受文化因素影响,排除A;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展,烟草的消费不再局限于特定的阶层,“社会阶层的流动”不能说明烟草在各阶层广受欢迎的原因,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世界市场的影响,非经济利益驱使,排除D。6.(3分)18世纪初,纽约率先成为小麦主产区,被称为“面包殖民地”。北美小麦由船队运往中美洲销售,那里的劳工和奴隶都喜欢吃面食。19世纪初,随着沟通美国东海岸与西部内陆的伊利运河被疏通后,北美西部的小麦产量逐年递增。这说明()A.太平洋贸易促进了西亚物种的传播B.三角贸易在客观上推动了民族斗争C.哥伦布大交换推动经济和贸易发展D.北美卷入世界市场的程度逐渐加深【解析】选C。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小麦是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进入美洲,成为美洲重要的经济作物,促进了美洲贸易的发展,这反映了哥伦布大交换带来的物种传播推动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小麦在北美的传播,没有反映太平洋贸易,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贩卖黑奴的三角贸易,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美洲内部的贸易,没有涉及美洲与世界之间的经济联系,排除D。7.(3分)学者克罗斯比在《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中指出:当时的大交流使得大西洋两岸出现了两个美洲和两个非洲。作者的这一说法()A.基于两岸物种与文化的交互流动B.源于两地采取同样的生产方式C.揭示出哥伦布大交换的侵略本质D.便于全方位了解新航路的开辟【解析】选A。据本题材料信息和所学可得出主要结论,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美洲和非洲彼此影响,逐渐改变了原来的面貌,这基于两岸物种与文化的交互流动,故选A;据所学,新航路开辟前后,美洲和非洲的生产方式并不相同,排除B;本题材料没有强调哥伦布大交换的侵略本质,排除C;“便于全方位了解新航路的开辟”与本题材料只体现了哥伦布大交换影响了美洲和非洲不符,排除D。三、马尼拉大帆船贸易阐释西班牙殖民者占领马尼拉后,于1571年建立了以马尼拉为中转站的中国与西属美洲的联系,开始了为时将近250年的大帆船贸易。这种贸易实际上就是用美洲的金银换取亚洲尤其是中国的产品。这促进了太平洋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通过贸易,美洲的玉米、烟草、花生、西红柿等作物传入中国。8.(3分)1571年,西班牙开创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中国的丝绸运送到菲律宾,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运送到阿卡普尔科交换白银。大帆船贸易最初的20年间,平均每年约150吨白银运到东方。据此可知,大帆船贸易表明()A.西班牙主导印度洋贸易B.早期国际贸易取得较大发展C.世界经济体系基本形成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亚洲【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时代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推动了涉及中国、西班牙、菲律宾等区域的国际贸易的发展,故选B;材料涉及区域是太平洋,排除A;材料涉及时间是1571年,世界经济体系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贸易中心逐步转移到欧洲,排除D。9.(3分)16世纪,西班牙探险者绕过美洲南端进入太平洋,来到菲律宾群岛。后来,西班牙的马尼拉当局,为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随后,中国产品通过“马尼拉大帆船”源源不断到达美洲地区。这说明当时()A.中国商品大量出现在美洲市场B.欧洲殖民者开通海上丝绸之路C.西班牙加速对美洲的直接掠夺D.中国政府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解析】选A。由材料可知,16世纪时,中国产品通过“马尼拉大帆船”,源源不断到达美洲地区,中国商品大量传到美洲地区,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故选A;由所学知识可知,海上丝绸之路在汉朝就已经存在了,并不是欧洲殖民者开通的,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西班牙在中国与墨西哥之间的贸易,没有体现西班牙加速对美洲的直接掠夺,排除C;由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并未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排除D。10.(3分)16世纪,从中国前往美洲的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它是一种资本巨大的远程贸易,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银”对流。马尼拉大帆船(航线)的出现()A.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情况加剧B.加速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C.刺激了中国江南经济的发展D.造成中国对外贸易逆差扩大【解析】选C。据材料“16世纪,从中国前往美洲的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可知,马尼拉大帆船将美洲的白银带入中国,进一步促进了中国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故选C;马尼拉大帆船促进了白银流入中国,排除A;16世纪中外贸易中白银流入中国,不利于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排除B;马尼拉大帆船促进了中国贸易顺差,排除D。11.(3分)1586年,西班牙驻菲律宾总督在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信中写道:“如果西班牙放弃了墨西哥与菲律宾之间的贸易(马尼拉大帆船贸易),那么中国的信徒,据我们现有的对他们的了解,他们将不再信仰基督,回头崇拜之前的偶像。”这表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A.促进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B.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保护了西班牙的传教活动D.旨在改变明清时期中国人的宗教信仰【解析】选C。据材料“那么中国的信徒,据我们现有的对他们的了解,他们将不再信仰基督,回头崇拜之前的偶像”表明西班牙人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促进传教活动,即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保护了西班牙的传教活动,故选C;材料强调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宗教传播的影响,而非从经济层面分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影响,排除A、B;大帆船贸易根本意图是通过美洲和菲律宾之间的贸易获取利润,而非改变中国的宗教信仰,排除D。四、丝银贸易阐释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12.(3分)16—17世纪初,日本有“银岛”之称,中日之间展开了丝银贸易。据统计,1586—1630年,从日本输入澳门的白银近1500万两;1557—1644年,流入澳门的白银为1亿两左右,其中的绝大部分流入中国内地。据此可以推知,当时()A.澳门已经成为对外贸易中心B.海禁政策影响中日贸易C.日本是丝银贸易的主要对象D.葡萄牙人从中谋取暴利【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16-17世纪不同时期中日间丝银贸易呈现上升趋势,输入澳门的白银也在不断增加,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人控制了经过澳门的西太平洋贸易,伴随着输入澳门的白银越来越多,葡萄牙人谋取的利益也越来越大,故选D;材料仅涉及澳门,没有比较澳门与中国其他城市的对外贸易情况,无法推知澳门是否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排除A;材料涉及时间内中国确实实行海禁政策,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海禁政策影响中日贸易,排除B;据所学可知,丝银贸易的主要对象并非日本,排除C。13.(4分)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指出:晚明时期,即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生产的白银30000吨,日本生产的白银8000吨,两者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7000或10000吨。在那一百年间,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这说明当时中国()A.处于世界市场的中心B.手工业具有竞争优势C.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D.积极地拓展对外贸易【解析】选B。从材料可得出,新航路开辟后,中国大量的手工业品流出,使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反映出当时中国的手工业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故选B;中国不是中心,排除A;中国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不会积极地拓展海外市场,排除C、D。【补偿训练】据记载,新航路开辟后形成了中国与欧洲及其殖民地的“丝银贸易”,此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大约10万至13万吨白银中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这一现象()A.加速了欧洲价格革命爆发B.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