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8篇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8篇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8篇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8篇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8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七班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8篇七班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篇1一、引导思想:进一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精神,结合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促进历史教学工作发展,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二、工作思路: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学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的思想精神,认真学习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史学研究的有关理论,优化课堂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实效。以课程教材改革为契机,以义务教育新课程试验、中学新教材教学为重点,切实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探究、新课程教法研究、历史学科教学质量提高,促进教学成效。学习与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全面提高自身素养,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与可连续性,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三、教材分析:七班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内容,紧要以地理知识为主。从对社区的了解,到对地图的认得,再到对大洲、大洋的分布和紧要国家的了解,然后是对时间自然环境的初步把握,最终是中国国家地理的呈现,从中国活着界的位置——中国国土的构成——邻国——地形类型——平原——山地——高原——盆地——河流——以及乡村的发展。四、教材重难点:重点:第二、三、四单元难点:比例尺的计算和运用;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和归纳地理事物的特点。五、教学进度和课时布置: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准备课1课时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2课时第二课多种多样的社区2课时探究课从地图上取得信息1课时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课大洲和大洋2课时第二课自然和环境2课时第三课世界大家庭2课时探究课从地球仪上看世界1课时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一课国土与人民3课时第二课山川秀美3课时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3课时探究课游历华夏1课时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2课时第二课以山为邻2课时第三课傍水而居2课时第四课草原人家2课时第五课干旱的宝地2课时第六课文明的中心——城市2课时探究课来自家乡的报告1课时七班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篇2班级学生近况分析通过初一一学年的教学,从整体来看,本班学生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渐渐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变动,语文的综合本领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下面依据初一期终考试成绩进行实在分析如下:上学期期终考试语文合格率为91、4%,优秀率为13、8%,平均分为87、67,与其它两个班级语文优秀率存在确定差距,因此,本学期在保持合格率、平均分总体较好的势头之下,还要大力抓好优秀率,力求更上一层楼。目前本班级学生最大的`特点是两极分化严重,而且"尾巴"较大,大部分学生学习自发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加添,加上现在依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重视考察学生理解,运用本领,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本领和认得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个别优秀的学生来说是如鱼得水,但对我们这样中学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福音、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需未雨绸缪,因此,我们在连续以前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课改的学习与研究。教学措施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启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得,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重视知识之间,本领之间以及知识、本领、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3)重视学生思维本领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察看、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本领,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动地取得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本领。每堂课老师依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变化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快捷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舞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躲避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加添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快捷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试验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依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8)引导鼓舞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忙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料到不同学生的特点。11)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磨练本领,提愉快趣。12)课前一分钟演讲,包含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磨练表达本领。13)组织3—4次辩论,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14)组织采访和调查至少一次。15)要求小论文。1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17)教学过程中捉住学生的闪光点多称赞少批判,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18)开展网络辅佑襄助教学、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舞和引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七班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篇3一、学生分析共有两个教学班,学生人数100人,其中男生48人,女生52人。本届八班级学生的英语基础方面还很孱弱,经过上学期我的不懈努力,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加强,学习态度也有所好转。大多数学生已能听懂有关熟识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与老师或同学就熟识的话题交换信息。能读懂短篇故事,能写便条和简单的书信。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整体的惰性还是很强,自发性很差。学生发展长短不一、有少数学生由于基础不足好,学习很吃力而妄自菲薄,有的因此扰乱课堂次序,这给教学带来不少困难。另外,所教班的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例如:很多学生不能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没有真正认得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沟通;有些同学在学习中缺乏小组合作意识;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没有计划性和策略性;不擅长发现和总结语言规律,不注意知识的巩固和积累。二、教学总体目标1、学生应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乐观自动的学习态度。2、能听懂老师对有关熟识话题的叙述并能参加讨论。3、能读供七至八班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4、能依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5、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在学习中相互帮忙,克服困难。6、能合理计划和布置学习任务,乐观探究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别。三、教学实在措施1、每天背诵课文中的对话。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培养语感。2、每天记5个生词,2个常用句子或习语。实施:利用“互测及老师抽查”及时检查,保证效果并坚持下去。3、认真贯彻晨读制度:规定晨读内容,加强监督保证晨读效果。4、坚持日测、周测、月测的形成性评价制度:对英语学习实行量化制度,每日、每周、每月都要给学生检验自身努力成绩的机会,让进步的同学体会到成就感,让落后的同学找出差距,感受压力。由此在班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和竞争意识。5、对后进生进行特地辅导,布置单独的作业,让他们在小进步,小变动中体味学习的欢快,树立学习的自信,尽快成长起来。6、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7、实施"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本领8、在教学中依据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乐观参加。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沟通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9、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引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10、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七班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篇4一、教材简析。本册教科书包含4个单元,14个活动主题和一个研究课题,紧要综合了《课程规范》中“我在生长”“我与学校”“我的家乡”“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保守模式,重视促进同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本领、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比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法来构建教材体系,本册教材紧要显现以下特点:教育性、综合性、参加性、直观性。二、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老师工作的社会意义,小同学在学校工作中的责任与义务,我国的自然概况,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我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以和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探究。2、使同学感受学习生活的欢快,酷爱学习,敬重老师的劳动,加强作为学校小主人的责任感。3、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的了解,体验酷爱国土的情感,加强民族自负感,敬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敬重和理解不同地区的生活习惯。4、培养酷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自发抵制各种迷信活动。5、引导同学采用实际调查、动手操作、查阅资料、分析比较、讨论沟通等多种探究方式,培养同学探究精神、实践本领和创新意识。三、教学战略。1、对话教学战略。2、活动化教学战略。3、体验性教学战略。四、课时布置。第一单元5课时第二单元8课时第三单元12课时第四单元9课时研究课题3课时估量37课时七班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篇5一、引导思想:以新教改的基本思路为引导;以《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为依据;依据学部总体教学计划,结合本班级教学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前提,以学生终生发展为教育目标,落实学科教学任务,特拟定教学计划。二、学情分析:本班级共有学生105人,都是从学校升上中学的新生。从年龄结构方面看,学生的年龄偏小,认知水平与学校生差别不大,在适应新的中学生活方面还要有确定的磨合期;从知识结构方面来看,刚刚学校毕业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思维方式和接受本领还比较低,察看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还比较简单;从学生的个体差别来看,不少学生来自非课改地区,也有不少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本领和知识基础都存在确定的差别,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本领,也是教学的一个紧要构成部分,特别对于起始班级来说显得尤为紧要。三、教材分析:七班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内容,紧要以地理知识为主。从对社区的了解,到对地图的认得,再到对世界大洲大洋的的分布和紧要国家的了解,然后是对时间自然环境的初步把握,最终是中国国家地理的呈现,从中国活着界的位置—中国国土的构成—邻国—地形类型—平原—山地—高原—盆地—河流—以及乡村城镇的发展。紧要特点是:1、教材内容的综合性较强,知识面较广,偏重学生的察看、分析、归纳、总结本领的训练。2、培养学生素养,注意知识的有机整合,大胆处理和创新教材,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四、教材的重难点:重点:第二、三、四单元难点:比例尺的计算和运用;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和归纳地理事物的特点。五、预期目标:1、全部学生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成为学生最爱好的课程之一;2、课堂创新,高效,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3、培养学生酷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亲近自然、建设和谐社会的情感;4、培养学生察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5、力争使本学科成为优质学科,学生成绩优秀,不显现低分现象,培养高分层。六、实施措施:1、掌握课改理念,引导课堂教学,落实课改精神,创新课堂教学,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2、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变被悦耳课为自动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3、以学案教学为主,本期学案力争超出教案的三分之一,少讲多读,精讲多练;4、加强教学研究,进行内容整合,减轻学生负担;5、辅差帮困坚持不懈,确保无人掉队。6、自发做好教学各项常规工作,按质按量完成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单元测验等常规教学任务,尤其认真实施课堂目标教学法。7、切实抓好学科培优工作,通过会议、辅导、谈心等方法努力提高优生率,把学科成绩跃上新台阶。七、教学评价:1、评价目标:学生本领是否提高;是否具有乐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2、评价方法:活动法、察看法、项目评价法、自评法3、评价过程:要察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定期乐观参加的程度和本领的体现作出评价。八、教学进度与课时布置: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6课时准备课1课时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2课时第二课多种多样的社区2课时探究课从地图上取得信息1课时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7课时第一课大洲和大洋2课时第二课自然环境2课时第三课世界大家庭2课时探究课从地球以上看世界1课时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10课时第一课国土与人民3课时第二课山川秀美3课时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3课时探究课游历华夏1课时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13课时第一课家住平原2课时第二课与山为邻2课时第三课傍水而居2课时第四课草原人家2课时第五课干旱的宝地2课时第六课文明中心——城市2课时探究课来自家乡的报道1课时以上总计课时为36节,其余为机动课时,可以用于复习、考试和其他布置,但总体上不与学部教学处的布置相冲突。七班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篇6一、班级情况分析:五班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紧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得,养成了确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绝扩大,进一步认得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乐观参加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过。二、教材分析:1、教育性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紧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渐渐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渐渐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酷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2、综合性本册教材将近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全部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3、参加性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供应自身亲自参加、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加,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实在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得与实践来提高自身,完善自身。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叙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依据五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布置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但加添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也帮忙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从而实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要实现的教学目的。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走进家庭深处,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2、引导儿童进入公共生活,探究中国公民教育的范式。3、呈现历史的“人化”,引导儿童走进历史。4、引导儿童渐渐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5、引导儿童渐渐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6、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四、教材重点难点重点:“走出深重的历史劫难”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学期在本课程中显现与原有历史教材设计有很大的区别,重视呈现历史细节,让历史人站在儿童面前,与儿童对话,本主题旨在引领儿童从自身的现实生活中走近历史,在自身生活中找到历史文化的脚迹,引起他们与之交往的愿望和冲动,表现出对祖国地理、历史发展情形的敬重、关注,并引以为光荣和自负。五、教学措施: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重视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本领、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2、依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3、进一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本领。4、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5、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实现的教育目标,就力求尽可能供应学生参加、亲身体验的机会。六、课时布置:每周两课,其间也可布置一些劳动、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七、本册教学时间布置:1、第一单元9教时2、第二单元9教时3、第三单元12教时4、第四单元10教时七班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篇7一教学任务及目标1、完成七班级下册所学内容;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二、基本情况分析1学生情况分析七班级历史下册期考成绩如下: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料子。2教材分析第一个单元“繁华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布置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华”与“开放”。“繁华”与“开放”,是反映一个乐观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这一单元的8节正课,在人教版旧教材中大多能找到对应的内容,也能在新课标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只有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和第4课《科举制的建立》略显例外。新课标中,有关隋朝的内容比较少,只是在科举制度和科学技术部分略有涉及。但是,想要学生明白唐朝为何“繁华”、如何“开放”,仅仅从唐朝历史的角度去叙述,或许略显青白。因此,教科书设置了《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课文用“南北重归统一”“大运河的开通”两个子目,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介绍了隋朝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华与开放打下了基础。关于科举制的建立这一内容,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虽有涉及,但一般不会打开。鉴于新课标将科举制作为内容标准中相当紧要的一个构成部分,人教版七班级下册教科书特意布置了一整节课来叙述科举制的诞生、完善与影响。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新课标此前没有谈到中国古代官制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如何选官、如何任官,对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很有帮忙。例如,对本课内容的探讨,能够帮忙学生深入了解唐诗成就为何辉煌,唐诗创作为什么能够步入黄金时代。为了突出主题“繁华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含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常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华”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白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次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显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如此布置,既加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供应了方便。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本单元课文在讲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时,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在列举经济发展成就的时候,没有疏忽“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隐忧。这种设计,与课标主题中“社会的危机”相呼应,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三、拟用的教学方法叙述式、谈话式、启发式、提问式等。四、提高教学质量的紧要措施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乐观性,培养学习的自发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引导。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4、加强对孱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5、复习阶段,要认真订立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教导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本领及速度。6、引资料、学经验。常常向老老师学习,常常听课。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捉住学科的孱弱环节,及时挽救。8、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辅佑襄助手段。五、七班级历史下册教学进度表周日期教学内容节13.1——3.51课,2课223.8——3.123课,4课233.15——3.195课,6课243.22——3.267课8课253.29——4.2月考264.5——4.99课,10课274.12——4.1611课,12课284.19——4.23复习294.26——4.30期中考试2105.3——5.713课,14课2115.10——5.1415课,16课2125.17——5.21.17课,18课2135.24——5.28月考2145.31——6.419课,20课2156.7——6.1121课,22课2166.14——6.18期末复习2176.21——6.25期末复习2186.28——7.2期末考试2七班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篇8一、引导思想本学期将依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动试验教育教学为引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突出学的自主学习本领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班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二、基本情况(一)学生情况分析七班级学生刚从从学校升入中学,表现为:奇怪、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乐观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四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45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别,很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围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得又不足,故要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班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需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二)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