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图中甲表示酵母丙氨酸tRNA的结构示意图,乙和丙是甲相应部分的放大图,其中I表示次黄嘌呤,能够与A、U或C配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tRNA的—OH端是结合氨基酸的部位B.tRNA分子内部存在氢键和磷酸二酯键C.丙氨酸的密码子与反密码子是一一对应的D.转录成丙的双链DNA片段中含有3个A2.研究人员发现口腔中味觉受体蛋白与味物质结合后结构发生变化,这一结构变化反映给味觉细胞并传递至大脑皮层即可产生味觉。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味觉产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B.味觉产生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过程C.口腔细胞中的特有基因决定了味觉受体蛋白的合成D.神经递质和酶一样只在细胞外起作用3.激素有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部位依次是()A.垂体,甲状腺,全身细胞 B.下丘脑,垂体,甲状腺C.下丘脑,垂体,全身细胞 D.垂体,全身细胞,甲状腺4.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的抗性变异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5.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遇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冷觉感受器产生冷觉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内脏器官,且作用相反C.一般脑中的高级中枢受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的调控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构可以双向传递6.调查草原上某区域(10km2)内绵羊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第二次捕获35只,其中被标记的绵羊有15只。标记物不影响绵羊的生存和活动,并且可用于探测绵羊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绵羊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为该段时间内有绵羊的出生而种群总数量保持稳定,则该区域绵羊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A.15只/km2 B.10只/km2 C.30只/km2 D.26只/km27.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形状的大小都相同的2条染色体 B.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2条染色体C.减数分裂中配对的2条染色体 D.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任意2条染色体8.(10分)根据某农田中引入鸭子后,鸭子与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关系,某生物兴趣小组建构如图所示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b段,蝗虫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鸭子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B.由图可知,引入鸭子后,该农田中蝗虫种群的K值最可能为N2C.鸭子种群数量在图中b→c(不包括c)的变化过程中,其增长率小于0D.从模型建构的类型角度分析,图示模型属于物理模型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1是某雄性动物(2n=32)某个细胞进行分裂时,核DNA数目的变化;图2是该动物某细胞内部分染色体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A时期的细胞称为__________。(2)图2细胞所示的染色体形成__________个四分体,该细胞所处时期位于图1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时期,此时期该动物体内一个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共有__________对。(3)细胞由B时期进入C时期,核DNA数量减半的原因是__________。处于C时期的细胞,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在__________(填时期)增加一倍。10.(14分)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和尿糖,可导致多种器官功能损害。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参与调节血糖浓度。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直接或间接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除了胰高血糖素之外,还有___________(写出两种)(2)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一方面通过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进入脂肪细胞转化为甘油三酯等,增加血糖的去向;另一方面减少血糖来源。(3)现有甲乙两人疑似患有糖尿病,医生让两人禁食6小时后,服用等量且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后每隔30min检测体内血糖浓度,结果如下表。时间/min0306090120甲(血糖浓度单位:mmolL)7.213.712.311.911.3乙(血糖浓度单位:mmolL)4.16.96.15.24.3血糖范围参考值:正人糖尿病人空腹血糖浓度(单位:mmolL)3.9-6.127.0服用定量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后2小时血糖浓度(单位:mmol/L)<7.8≥11.1①甲乙两人可能患糖尿病的是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②进一步检查发现该患者是属于Ⅱ型糖尿病,早期表现为胰岛素抵抗(机体组织对胰岛素反应不敏感)。进食一段时间后发现该患者胰岛素的分泌量持续高于正常水平,原因是___________。11.(14分)三角洲生态公园是宿州市城市环境建设的重点工程,集生态、自然、文化、休闲为一体,包容了生态功能、文化功能、休闲功能和旅游功能。这里有绿有水,有大群白鸽在蓝天翱翔,空气清新,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如今三角洲生态公园俨然已经成为宿州市的一张名片。三角洲生态公园陆地和水域中还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野生生物资源。(1)在公园陆地上发现了两个鼠群,如何判别这两个鼠群是否为同一物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公园有水域的浅水区中生长的某种芦苇,有明显的高矮之别,__________(填是或否)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虹鳟为国外入侵的肉食性鱼类,若有人将N只虹鳟放入该生态系统后快速繁殖,每月以λ倍数增长,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理论上t月后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__,种群短时间内能按该模型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该数学模型相比,曲线图数学模型表现形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公园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____________,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_____________的结果。12.如图代表自然界中处于不同分类地位的5种体现生命现象的单位。图中Ⅰ、Ⅱ、Ⅲ、Ⅳ绘出了各自区分其他种生物的标志结构,请据图回答:(1)图Ⅰ为____________(填“光学”或“电子”)显微下所观察的图,属于细胞的____________(填“显微”或“亚显微”)结构图(2)Ⅱ代表____________(填“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Ⅰ,Ⅱ,Ⅲ,Ⅳ共同具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3)Ⅰ,Ⅱ,Ⅲ,Ⅳ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它们光合作用的场所____________(填“相同,不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4)图中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植物细胞都有但是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转运RNA是指具有携带并转运氨基酸功能的一类小分子核糖核酸。大多数tRNA由七十几至九十几个核苷酸折叠形成的三叶草形短链组成,主要作用是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在mRNA指导下合成蛋白质,即以mRNA为模板,将其中具有密码意义的核苷酸顺序翻译成蛋白质中的氨基酸顺序。tRNA与mRNA是通过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相互作用而发生关系的。【详解】A、图中甲为tRNA,tRNA的3'-OH端是结合氨基酸的部位,A正确;B、单链tRNA分子内部存局部双链区,双链区中的碱基对依靠氢键连接,且组成tRNA的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故tRNA分子内部存在氢键和磷酸二酯键,B正确;C、据题意,丙氨酸的反密码子是IGC,I表示次黄嘌呤,能够与A、U或C配对,则丙氨酸的密码子可能是ACG、UCG、CCG,C错误;D、转录时遵循碱基互补而配对原则,转录丙的双链DNA片段为TGGACGAG/ACCTGCTC,双链DNA片段中含有3个A,D正确。故选C。2、B【解析】神经递质、酶、激素的比较:(1)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的物质,对于神经元之间的兴奋的传递具有重要作用;(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还有少量RNA,酶既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3)动物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内分泌细胞产生的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详解】A、食物刺激了舌头上的味觉感受器,使其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形成味觉,由于此过程只需要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的参与,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A错误;B、味觉形成过程中兴奋经过了由感受器传到大脑皮层的过程,经过了突触,因此会有“电一化学一电”信号的转化过程,B正确;C、人体各细胞均有味觉受体蛋白基因,而不是口腔细胞特有的,C错误;D、酶既可以在细胞外又可以在细胞内起作用,D错误。故选B。3、A【解析】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详解】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作用于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几乎作用于全身细胞。故选A。4、C【解析】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A错误;注射的霍乱病原菌对鸡的抗性进行选择,而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由“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可知存活鸡体内有相应的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即二次免疫应答,C正确;由“巴基斯坦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可推知初次注射鸡体内有特异性免疫反应发生,但由于二次注射的是新鲜病原菌,没有经过初次免疫的鸡的抵抗力比较弱,会由于病原菌的侵染而死亡,D错误。【考点定位】二次免疫5、B【解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详解】A、下丘脑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枢纽,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遇到寒冷刺激时,冷觉感受器兴奋,有相关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再传到大脑皮层产生冷觉,A错误;B、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内脏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B正确;C、一般脊髓中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C错误;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构的传递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D错误。故选B。6、B【解析】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详解】根据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计算如下: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50-5)×35÷15÷10≈10只/km2,即B正确。故选B。7、C【解析】同源染色体是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参考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中彼此联会(若是三倍体及其他奇数倍体生物细胞,联会时会发生紊乱),最后分开到不同的生殖细胞(即精子、卵细胞)的一对染色体,在这一对染色体其中的一条来自母方,另一条来自父方。【详解】A、形态和大小都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A错误;B、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2个染色体是复制关系不是同源染色体,B错误;C、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C正确;D、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来自父方的第2号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第3号染色体,D错误。故选C。【点睛】结合同源染色体的定义分析选项。8、B【解析】1、由图可知,该曲线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从模型建构的类型角度分析,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引入鸭子后该地区蝗虫的数量围绕N2上下波动,因此蝗虫的K值为N2。2、模型方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详解】A、由图可知,a~b段,蝗虫种群的数量是增加的,故年龄结构为增长型,鸭子种群的数量也是增加的,故年龄结构也为增长型,A错误;B、由图可知,引入鸭子后,蝗虫的数量围绕N2上下波动,所以该农田中蝗虫种群的K值最可能为N2,B正确;C、由图可知,鸭子种群数量在图中b→c(不包括c)的变化过程中,总数量一直增加,故其增长率大于0,C错误;D、由图可知,该曲线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9、①.精原细胞②.2③.B④.16⑤.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使染色体和核DNA数目减半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解析】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形式,是有性生殖生物的原始生殖细胞(如动物的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成为成熟生殖细胞(精、卵细胞即配子)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它的特点是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因此,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多次有丝分裂后,染色体复制,细胞开始长大,成为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原始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再通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四个精细胞。所谓同源染色体是指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其形态大小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受精卵及体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指的是在动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减I)的前期,两条已经自我复制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条染色单体的结合体。【详解】(1)A时期的细胞核DNA为2n,称为精原细胞。(2)图2细胞所示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形成2个四分体,该细胞染色体已复制完成,DNA数目为精原细胞的两倍,所处时期位于图1中的B时期。2n=32,n=16,此时期该动物体内一个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共有16对。(3)细胞由B时期进入C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到减数第二次分裂,核DNA数量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使染色体和核DNA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点睛】熟记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及DNA的数量变化是解答该类问题的关键。10、(1)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任写两种)(2)①.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②.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3)①.甲②.甲的空腹血糖浓度为7.2mmol/L,服用定量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后2h的血糖浓度为11.3mmol/L,均超过糖尿病人的最低标准。③.患者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机体(负)反馈调节使胰岛素分泌持续较高(或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但患者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血糖下降不明显,持续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解析】体内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小问1详解】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参与调节血糖浓度。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目前只有胰岛素一种。而直接或间接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有多种,除了胰高血糖素之外,还有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小问2详解】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血糖升高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还可以通过下丘脑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另外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也会促进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使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一方面通过促进血糖去路,如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还可以进入肝脏、肌肉细胞中合成糖原以及进入脂肪细胞转化为甘油三酯等,增加血糖的去向;另一方面通过减少血糖来源,如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实现,总之胰岛素的作用使血糖水平下降。【小问3详解】①实验数据显示,甲的空腹血糖浓度为7.2mmol/L,服用定量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后2h的血糖浓度为11.3mmol/L,均超过糖尿病人的最低标准,因此,甲乙两人可能患糖尿病的是甲。②患者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但患者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无法起到相应的调节作用,因而表现为血糖下降不明显,而血糖升高持续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因此,进食一段时间后发现该患者胰岛素的分泌量持续高于正常水平,因而该患者属于Ⅱ型糖尿病,即早期表现为胰岛素抵抗(机体组织对胰岛素反应不敏感)。【点睛】熟知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分析题中的数据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各种激素调节血糖的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1、(1)让这两个鼠群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如果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它们不是同一物种(合理得分)(2)①.否②.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不同种群在群落中垂直方向上的空间分布,并非种群中不同个体的分布情况。(合理得分)③.Nλt④.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理想)条件⑤.能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3)①.生态位②.协同进化#共同进化【解析】1、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2、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小问1详解】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因此判别这两个鼠群是否为同一物种,可以让这两个鼠群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如果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它们不是同一物种等。【小问2详解】该公园有水域的浅水区中生长的芦苇是同一物种,属于一个种群,而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结构特征,故芦苇有明显的高矮之别否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理由可以是: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不同种群在群落中垂直方向上的空间分布,并非种群中不同个体的分布情况。虹鳟为国外入侵的肉食性鱼类,放入该生态系统后理论上t月后种群数量为Nλt,种群数量出现“J”型增长。短时间内能按该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