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名校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汕头市名校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汕头市名校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汕头市名校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汕头市名校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汕头市名校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检测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③为突触小体,每个神经元只能形成1个突触小体B.物质④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都迅速被降解,以免持续发挥作用C.结构⑤只能是神经元的胞体膜或肌细胞、腺体的细胞膜D.突触间隙内的物质通过⑥时,物质不与⑥相结合2.下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物质①通过作用于图示器官促进或抑制物质②的产生,②产生后进入血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该器官为胰腺,则①可表示促胰液素,②可表示胰液B.若该器官为性腺,则①可表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②可表示性激素C.若该器官为骨骼肌,则①可表示胰高血糖素,②可表示肌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D.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则①可表示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3.下图中曲线甲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乙、丙分别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和pH的变化趋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甲、乙、丙中的自变量分别是反应物浓度、温度、pHB.若适当增加温度,曲线甲中B点的反应速率可能会增大C.若短期内保存该酶,应选择图中E、H两点对应的条件为宜D.曲线乙的DE段和曲线丙的GH段所对应的酶结构均没有被破坏4.丝虫病是指丝虫寄生在淋巴液、组织液等处所致的寄生虫病,常造成下肢肿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与血浆相比,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较少B.正常情况下,组织液和淋巴液的渗透压相近C.丝虫寄生在淋巴管中,导致毛细淋巴管细胞不能吸收氨基酸D.丝虫寄生引起组织液积累增多,使人体下肢出现肿胀现象5.如图为高等植物细胞结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d的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B.图中c指细胞膜,e指细胞质基质C.图中b指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D.图中g和h都具有双层膜结构,但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不同6.图1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某时期的模式图,图2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所示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该细胞内有4个染色体组B.秋水仙素处理连续增殖的细胞时,图2中CD段不会发生C.图1所示细胞内染色体数小于DNA分子数,与线粒体有关D.图2中AB段细胞内染色体完成复制后,染色体数目不变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为研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IAA和ABA开展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琼脂块③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综合以上描述,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____________运输到_____________,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地运输。(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研究发现,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_____________;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3)下图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_______(填序号),除去双子叶杂草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图中_______(用字母表示)左右。8.(10分)螺旋锥蝇是一种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锥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产生。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1)螺旋锥蝇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两种。研究得知,黄翅黑斑(A)对橙黄黑斑(a)是显性,且基因型及比例是AA(20%)、Aa(68%)、aa(12%),则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若一年后,该种群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18%)、Aa(62%)、aa(20%)。请推测该生物是否进化?_____(是、否),理由是___________。(2)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中杀虫剂处理后群体中的个体数逐渐上升的原因:________。(3)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通过降低___________来达到降低种群密度的效果,但所需时间较长,从生物变异特点的视角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4)近年发现该种群出现了突变的白翅螺旋锥蝇,如果专家预测该种群的突变基因频率将增大,你认为专家的理由是___________。9.(10分)南岭是广东最大的森林公园。某研究小组对南岭开展生态调研,请回答:(1)调查猕猴等保护动物的种群密度,宜采用___________法。对多种动物的调查发现,营养级越高的动物种群数量越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2)尽管南岭远离工业化城市,但调查发现终生未离开过南岭的小灵猫体内的含铅量较30年前高出近50倍,这说明_______________。铅进入小灵猫体内的渠道是________________。(3)调查发现,某山顶的马尾松林受松材线虫入侵而出现较大范围干枯死亡现象。防治松材线虫不提倡农药防治法,请说出两个理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人的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导致尿道括约肌舒张、膀胱逼尿肌收缩,完成排尿反射,相关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婴儿在睡梦中会尿床,即膀胱充盈时就会排尿,其排尿反射过程的反射弧是: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有些成人患者也会出现像婴儿那样不受意识支配的排尿情况,可能是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出现了损伤。(2)上述事实说明神经中枢之间是如何联系的?___________。(3)尿液排出时刺激尿道感受器,引起膀胱逼尿肌进一步收缩,直至尿液被排空,该过程属于________(填“正”“负”)反馈调节。(4)有同学为减少课间上厕所的次数而很少喝水,你认为这种做法可取吗?为什么?_________。11.(15分)西方蜜蜂和东方蜜蜂是主要的人工饲养蜂种。西方蜜蜂因具有更优的生产效益而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引种,在引入亚洲的东方蜜蜂自然分布区后,导致后者数量锐减,然而近年来发现入侵地的西方蜜蜂也出现蜂群损失现象。(1)蜜蜂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其存在可加快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作为植物的主要传粉者,西方蜜蜂和东方蜜蜂会竞争__________,因此引入亚洲的西方蜜蜂会导致本土的东方蜜蜂数量减少。(2)研究发现,狄斯瓦螨可从原始寄主东方蜜蜂向西方蜜蜂转移。推测狄斯瓦螨是导致西方蜜蜂数量减少的原因。为验证推测,研究者进行了多年的大量实验跟踪研究。①首先对两种蜜蜂巢内清理行为能力做了对比研究。请补齐方法步骤:组别操作方法检测实验组打开蜂房盖针刺幼虫,用透明盖封口a:幼虫死亡率b:成年工蜂清理行为(探测,开盖并移除死亡或不健康的幼虫)出现的频率对照组打开蜂房盖__________,用透明盖封口注:针刺模拟狄斯瓦螨的叮咬,同时排除螨传播病毒等其他致病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比较左图中两实验组可知,东方蜜蜂幼虫死亡时间__________、比例__________;据右图推测,在蜂群中,东方蜜蜂成年工蜂__________。②研究者欲进一步探究自然状态下两种蜜蜂幼虫的死亡原因,设计实验用携带病毒的狄斯瓦螨感染两种蜜蜂幼虫,与①实验中的__________组进行比较,发现__________,说明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致死机制相似,即由狄斯瓦螨传播的病毒是蜜蜂幼虫死亡的主要原因。③经多年的实验跟踪研究,研究者认为,相比西方蜜蜂,东方蜜蜂能更有效地抵抗经狄斯瓦螨传播的病毒,故狄斯瓦螨是导致西方蜜蜂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请根据上述实验解释这种说法的合理性:__________。(3)东方蜜蜂与狄斯瓦螨的互作模式是长期__________的结果,这种模式限制了西方蜜蜂在入侵地的数量增长。两类蜜蜂数量的减少会影响到植物的种群数量和物种多样性,进而降低当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本研究带给你的启示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轴突,②是突触小泡,③是突触小体,④是神经递质,⑤是突触后膜,⑥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详解】A、结构③为突触小体,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每个神经元可以形成多个突触小体,A错误;B、物质④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被降解或移走或回收回突出前膜,以免持续发挥作用,B错误;C、结构⑤突触后膜可以是神经元的胞体膜、树突膜或肌细胞、腺体的细胞膜,C错误;D、由于⑥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具有特异性,故突触间隙内的物质通过⑥时,物质不与⑥相结合,D正确。故选D。2、D【解析】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这种调节方式为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详解】A、胰腺分泌的胰液,属于外分泌液,产生后直接进入导管,不进入血液,A错误;B、若该器官为性腺,则①不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只作用于垂体,但①可表示促性腺激素,②可表示性激素,B错误;C、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因而,若该器官为肝脏,则①可表示胰高血糖素,②可表示肝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肌糖原直接分解成葡萄糖,C错误;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若该器官为下丘脑,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作用调节下丘脑分泌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正确。故选D。3、A【解析】结合题干信息分析题图: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其中曲线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因此该段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B点时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曲线BC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其催化反应的速率不变,说明此时限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最有可能是酶的数量(或浓度);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但并不失活,而pH值过低或过高酶均会失活,据此判断乙曲线代表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丙曲线代表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详解】A、结合题干信息及分析可知,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温度、pH变化曲线,因此曲线甲、乙、丙中的自变量分别是反应物浓度、温度、pH,A正确;B、由题中信息可知,曲线甲为最适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因此适当增加温度,曲线甲中的B点反应速率会降低,B错误;C、E点为酶的最适温度,酶的保存应该在最适pH、低温条件下保存为宜,C错误;D、曲线乙的DE段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受抑制,酶的结构没有被破坏;曲线丙的GH段中pH过低会导致酶失活,酶的结构被破坏,D错误。故选A。4、C【解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为: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的一部分还可以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经过淋巴循环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中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详解】A、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血浆蛋白,组织液和淋巴含有的蛋白质较少,A正确;B、组织液可渗透进入淋巴,淋巴可进入血浆,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又为双向渗透,因此正常情况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的渗透压相近,组织液和淋巴液的成分更接近,B正确;CD、氨基酸主要被血管吸收,丝虫寄生在淋巴管中,淋巴循环受阻,淋巴液不能顺利进入血浆内,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液增加,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的过程受阻,从而造成组织液的积累,使人体下肢出现肿胀现象,C错误;D正确。故选C。5、A【解析】识图分析可知,图中e为胶质状态,则为细胞质基质,那么a为细胞质,f为细胞器,g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则g为叶绿体,h能够进行呼吸作用,故g为线粒体,c的功能是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则c为细胞膜,d具有全透性,故d为细胞壁,那么b应该为细胞结构中的细胞核。【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具有全透性,故d为细胞壁,则d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c的功能是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则c为细胞膜,e为胶质状态,则为细胞质基质,B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b指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正确;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g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则g为叶绿体,h能够进行呼吸作用,g为线粒体,g和h都具有双层膜结构,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了膜面积,叶绿体通过类囊体的堆叠形成基粒扩大了膜面积,因此二者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不同,D正确。故选A。6、B【解析】题图分析:图1细胞中着丝点已分裂,染色体被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2纵坐标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AB为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C段每条染色体上含2个DNA,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CD为着丝点分裂。【详解】A、图1所示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该细胞内有4各染色体组,A正确;B、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子染色体无法移向两级,该过程有着丝点的断裂,B错误;C、动物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少量存在于线粒体,图1所示有8条染色体,DNA数除了图示8条,线粒体中也有,C正确;D、图2AB段是DNA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D正确。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①②.不是③.形态学上端④.形态学下端(2)①.吲哚乙酸(IAA)②.两重性(3)①.②②.D【解析】题图分析:琼脂块①上方的茎尖切段是正放的,而琼脂块②上方的茎尖切段是倒放的,由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所以琼脂块①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琼脂块②中不会出现放射性,而琼脂③块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小问1详解】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①上方的茎尖切段是正放的,而琼脂块②上方的茎尖切段是倒放的,由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所以琼脂块①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琼脂块②中不会出现放射性;而琼脂块③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表明ABA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也能反过来运输,因此ABA在茎尖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小问2详解】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用IAA表示,它是由色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化而来的;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即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小问3详解】与双子叶植物相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反应更不敏感,因此,图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②;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地中的双子叶杂草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图中D点左右,该浓度条件下,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却抑制双子叶植物的生长。【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功能、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1)①.46%②.是③.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通过计算可知,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2)螺旋锥蝇中存在抗药性基因突变,在杀虫剂的选择作用下,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存活的抗药性个体通过繁殖使种群数量增多(3)①.出生率②.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需要多代筛选,才能使雄性不育个体数量逐渐增多(4)白翅性状更适应环境【解析】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AA36%、Aa48%、aa16%,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翅色这一相对性状没有作用,基因A、a不产生突变,如果该性状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增大,如果该性状不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减小。【小问1详解】a=68%/2+12%=46%,则a的基因频率为46%。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51%,即一年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该生物发生了进化。【小问2详解】用杀虫剂处理,可直接导致害虫种群的死亡率上升,使群体中的个体数短时间内迅速减少,但从处理后的第二代起,个体数又逐渐回升了,种群的年龄组成又变成了增长型,其原因是螺旋蛆蝇中存在着抗药性变异类型,杀虫剂起了选择作用,使抗药基因频率不断提高,逐渐形成抗药新类型。【小问3详解】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导致性别比例不均匀,会影响种群繁殖,从而降低了种群的出生率,来达到降低种群密度的效果。由于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所以采用盹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消灭螺旋蝇,所需时间较长。【小问4详解】如果突变的白翅性状适应环境,在自然选择中拥有该性状的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增大,则基因频率会增大。【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9、(1)①.标志重捕法②.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2)①.铅循环具有全球性②.食物链和食物网(3)①.造成环境污染②.线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解析】调查种群密度是根据种群的特征选择不同的方法,对运动能力强、运动范围广的采用标志重捕法;对运动能力弱、运动范围小的采用样方法;对需要精确计算的采用逐个计数法。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性的特点。能量传递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小问1详解】猕猴运动能力强、运动范围广,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营养级越高的动物种群数量越少,其原因是能量传递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小问2详解】南岭远离工业化城市,终生未离开过南岭的小灵猫体内的含铅量较30年前高出近50倍,,说明铅循环具有全球性;铅主要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入小灵猫体内;【小问3详解】使用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害虫的抗药性增强等不利影响。【点睛】本题查考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关概念,要求学生能够识记相关只是并从题干中获取相应信息。10、(1)①.b→c→a②.d或e(2)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控制(3)正(4)不可取。人体需要一定的水量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喝水过少,尿量就很少,应该通过尿液排出的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会造成人体内环境的紊乱。【解析】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反射需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明确两个反射弧即脊髓控制的排尿反射弧和大脑控制的对脊髓排尿反射弧中各结构。【小问1详解】婴儿会尿床,是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大脑皮层对脊髓的低级中枢不能有效的控制,故膀胱内尿满了就会排出,没有控制的意识,则婴儿的排尿反射的过程是:b→c→a;成年人若脊髓从胸部折断会导致尿失禁,其原因是d或e处受损,从而无法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小问2详解】排尿过程受低级中枢控制,但成人可以有意识的控制排尿,婴儿不能是因为大脑发育不完全,说明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控制。小问3详解】排尿时,尿液对尿道的刺激可进一步反射性地加强排尿中枢活动,这是一种正反馈调节机制。【小问4详解】不可取。人体需要一定的水量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喝水过少,尿量就很少,应该通过尿液排出的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会造成人体内环境的紊乱。【点睛】本题以人体的泌尿过程为情景材料,考查反射的概念、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的分级调节,意在考生的识图能力、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1、①.(初级)消费者②.物质循环③.食物和栖息空间④.不针刺幼虫⑤.更早⑥.更高⑦.能更快地清理掉死亡或不健康的幼虫⑧.实验⑨.同种幼虫相比,被携带病毒的狄斯瓦螨感染的幼虫死亡率高于①实验⑩.因西方蜜蜂的清理行为较少,使得狄斯瓦螨在蜂群中数量较多,被狄斯瓦螨携带的病毒感染的西方蜜蜂较多;同时因为清理行为少,且西方蜜蜂幼虫死亡时间晚,导致病毒在群体中滞留时间长而不断扩散。上述原因导致种群的死亡率增加,种群密度下降⑪.自然选择(协同进化)⑫.抵抗力稳定性⑬.不应轻易引入某种生物,也不宜过度依赖外来授粉者的授粉服务而忽视了对于本土授粉生物的开发与利用【解析】本题主要是探究西方蜜蜂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通过针刺模拟实验和携带病毒的狄斯瓦螨感染实验,证明狄斯瓦螨传播的病毒是蜜蜂幼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本土的东方蜜蜂和狄斯瓦螨的互作模式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西方蜜蜂数量的减少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详解】(1)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而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昆虫是初级消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