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5-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试验中学2024-2025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某种兔子的体色有黑色、褐色、白色三种颜色,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A1、A2、A3限制,黑色的雌兔与褐色的雄兔子交配,子代出现黑色:褐色:白色=1: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组复等位基因有3个,同时位于3条同源染色体上B.该群体中与体色有关的基因型有5种C.这组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A1>A2>A3D.两只兔子交配的后代最多出现3种体色【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分析:黑色与褐色的雌雄兔子交配,子代出现黑色:褐色:白色=1:2:1,可推出显隐性关系为褐色>黑色>白色,即A2>A1>A3,亲本的基因型为A1A3×A2A【详解】A、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所以只能有复等位中的两个基因,且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错误;B、与体色有关的基因型有A1A1、A1A2、A1A3、A2A2、A2A3、A3AC、这组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是A2>A1>A3,C错误;D、兔子的体色共有三种,因此两只兔子交配的后代最多能出现3种体色,如A1A3×A2A3,故选D。2.玉米中含直链淀粉多而无黏性(基因为W)的花粉和籽粒遇碘变蓝色,含支链淀粉多而具有黏性(基因为w)的花粉和籽粒遇碘变棕色。W对w完全显性。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F1种子播种下去,先后获得F1植株上的花粉和所结籽粒,分别用碘液处理,结果为()A.蓝色花粉︰棕色花粉=1︰1,蓝色籽粒︰棕色籽粒=3︰1B.蓝色花粉︰棕色花粉=3︰1,蓝色籽粒︰棕色籽粒=3︰1C.蓝色花粉︰棕色花粉=1︰1,蓝色籽粒︰棕色籽粒=1︰1D.蓝色花粉︰棕色花粉=1︰1,蓝色籽粒︰棕色籽粒=1︰0【答案】A【解析】【分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分析,WW和ww杂交,F1的基因型为Ww,其能产生W和w两者比例相等的配子,其中W遇碘变蓝色,w遇碘变棕色,则产生的花粉遇碘1/2变蓝色,1/2变棕色,即蓝色花粉︰棕色花粉=1︰1;F1的基因型为Ww,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WW:Ww:ww=1:2:1,其中WW和Ww遇碘变蓝色,ww遇碘变棕色,则所结的种子遇碘3/4变蓝色,1/4变棕色,即蓝色籽粒︰棕色籽粒=3︰1,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3.已知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红果(A)对黄果(a)、子房二室(B)对多室(b),分别为显性。现将该种植物的某一未知植株与黄果子房多室品系杂交(均不考虑新的基因突变),子代(数量足够多)表现型有4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未知植株的基因型必定为AaBbB.该未知植株必定能产生4种数量相等的雌配子或雄配子C.该未知植株必定能产生4种雌配子或雄配子D.若该未知植株自交,则其所得子代的基因型理论上应当有9种【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黄果子房多室品系为隐性纯合子,某一未知植株与黄果子房多室品系杂交,属于测交方式,据此可判定该植株的基因型。【详解】AC、一未知植株与黄果子房多室品系杂交,子代表现型有4种,则该植株可产生4种配子,该未知植株的基因型必定为AaBb,A项、C项正确;
B、子代4种表现型的比例未知,因此该未知植株产生的4种雌配子或雄配子比例未知,B项错误;
D、该植株可产生4种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借鉴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则该未知植株自交,则其所得子代的基因型理论上应当有9种,D项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简洁推断B项正确,错因在于审题不细,习惯性地认为子代4种表现型所占比例相等,认为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时通过交叉互换产生4种配子,后代也会出现4种表现型。4.多瓦夫兔毛色有黑、灰、黄、白,分别由基因PA、PB、PC、PD限制,某爱好小组为确定限制毛色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取多只各色纯合个体分别与其他毛色纯合个体杂交,并形成6组杂交组合(不考虑正反交),子代毛色有3组为黑毛,有2组为灰毛,有1组为黄毛。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PA分别对PB、PC、PD显性B.该种群确定毛色的基因型有6种C.PA、PB、PC、PD同源染色体上位置不同D.基因型为PAPB与PCPD个体杂交,子代毛色有3种【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意:PA、PB、PC、PD属于复等位基因。取多只各色纯合个体分别与其他毛色纯合个体杂交,形成的6组杂交组合分别为:黑兔×灰兔、黑兔×黄兔、黑兔×白兔、灰兔×黄兔、灰兔×白兔、黄兔×白兔。子代毛色有3组为黑毛,有2组为灰毛,有1组为黄毛,说明黑对灰、黄、白为显性,灰对黄、白为显性,黄对白为显性。【详解】A、依题意可知: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双亲毛色均不同的6组纯合个体杂交,杂交子代毛色有3组为黑毛,有2组为灰毛,有1组为黄毛,据此可推知PA分别对PB、PC、PD显性,A正确;B、该种群确定毛色的基因型有10种,分别为PAPA、PBPB、PCPC、PDPD、PAPB、PAPC、PAPD、PBPC、PBPD、PCPD,B错误;C、PA、PB、PC、PD属于复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相同,C错误;D、基因型为PAPB与PCPD个体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PAPC、PAPD、PBPC、PBPD,毛色有2种,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依据题意,精确定位6组杂交组合并依据6组杂交组合的结果明辨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PA>PB>PC>PD。5.杜洛克猪毛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限制,毛色有红毛、棕毛和白毛三种,对应的基因组成如下表。毛色红毛棕毛白毛基因组成A_B_A_bb、aaB_aabb已知两头纯合的棕毛猪杂交得到的F1均表现为红毛,F1雌雄交配产生F2。将F2中棕毛个体去除后,剩下的猪随机交配,子代棕毛个体的比例为()A.6/25 B.168/625 C.16/81 D.【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意:猪毛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限制,可知猪毛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aBb个体相互交配,后代A_B_∶A_bb∶aaB_∶aabb=9∶3∶3∶1。【详解】猪毛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限制,可知猪毛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两头纯合棕毛猪杂交,F1均为红毛猪,红毛猪的基因组成为A_B_,可推知两头纯合棕毛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红毛猪的基因型为AaBb。F1雌雄交配产生F2,F2代A_B_∶A_bb∶aaB_∶aabb=9∶3∶3∶1。去除棕毛个体后AABB∶AaBB∶AABb∶AaBb∶aabb=1∶2∶2∶4∶1,产生的配子AB:aB:Ab:ab=2∶1∶1∶1,由棋盘法可知子代棕毛个体(A_bb、aaB_)占=6/25,A正确。故选A。6.果蝇X染色体的部分缺失可能会导致纯合致死效应,这种效应可能是完全致死的,也可能是部分致死的。有一只雄果蝇由于辐射而导致产生的精子中的X染色体均是有缺失的。现将该果蝇与多只正常果蝇杂交得到F1,再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到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F2中雌果蝇与雄果蝇的比例为2:1,则这种X染色体的缺失具有不完全致死效应B.若F2中雌果蝇与雄果蝇的比例为2:1,则这种X染色体的缺失具有完全致死效应C.若F2中雌果蝇与雄果蝇的比例为1:1.5,则这种X染色体的缺失具有不完全致死效应D.若F2中雌果蝇与雄果蝇的比例为1:2,则这种X染色体的缺失具有完全致死效应【答案】B【解析】【分析】
【详解】依据题意分析可知:该试验的目的是探究受到了X射线辐射的雄果蝇的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纯合体致死现象。该试验是探究性试验,因此可能出现X染色体上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可能发生X染色体上发生了不完全致死突变。假设X染色体的部分缺失用X-表示,则改异样的雄果蝇为X-Y,正常雌果蝇为XX,该果蝇与多只正常果蝇杂交,F1为XX-和XY,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到F2,F2中雌果蝇为XX、XX-,雄果蝇为X-Y和XY。假设X染色体的缺失具有完全致死效应,则F2中X-Y全部死亡,则F2中性别比例应当是雌:雄=2:1;假如X染色体上没有发生致死突变,则F2的性别比例应当是雌:雄=1:1;假如X染色体的缺失具有不完全致死效应,X-Y部分死亡,F2的性别比例应当在雌:雄的比例介于1:1和2:1之间。故选B。7.用射线处理某野生型纯合的深眼色果蝇群体后,获得了甲、乙两种隐性突变的果蝇(性状均为浅眼色)。甲的隐性突变基因用a表示,乙的隐性突变基因用b表示,a、b基因分别独立遗传。现用甲品系雄果蝇和乙品系雌果蝇杂交,F1雄性均表现为浅眼色,雌性均表现为深眼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隐性突变基因在遗传过程中能够自由组合B.野生型雄果蝇突变获得1个b基因就能出现浅眼色性状C.F1雌、雄果蝇杂交后代中深眼色果蝇所占比例为3/16D.亲本甲、乙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和AAXbXb【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分析,“将纯合深眼色果蝇用X射线诱变处理,得到两种隐性突变品系,性状均为浅眼色,两突变品系杂交,子一代雌性均为深眼色,雄性均为浅眼色”,说明两种突变品系是两对不同基因分别突变结果,且与性别有关,至少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又由于甲品系雄果蝇和乙品系雌果蝇杂交,F1雄性均表现为浅眼色,雌性均表现为深眼色,可推想亲本甲基因型为:aaXBY,乙基因型为:AAXbXb,F1雌性果蝇基因型:AaXBXb,雄性果蝇基因型:AaXbY。【详解】A、据分析可知,眼色性状是由二对等位基因限制,其中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果蝇眼色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通过题干信息可知,B/b在X染色体上,故野生型雄果蝇突变获得1个b基因就能出现浅眼色性状,B正确;C、F1雌性果蝇AaXBXb,雄性果蝇AaXbY,杂交后代中深眼色果蝇所占比例为3/4×1/2=3/8,C错误;D、通过分析可知,亲本甲、乙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和AAXbXb,D正确。故选C。8.20世纪,艾弗里试验小组与赫尔希和蔡斯小组利用不同试验材料做了一系列试验,图1、图2是其部分试验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a组得到的都是S型细菌,b组得到的都是R型细菌B.图2中步骤①为32P标记的噬菌体与未被标记的细菌混合C.图2经步骤②③后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不能检测到32PD.综合图1和图2可以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答案】B【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试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试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试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试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育→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图1中a组得到的是S型细菌和R型细菌,b组得到的都是R型细菌,A错误;
B、图2中步骤①为32P标记的噬菌体与未被标记的细菌混合,B正确;
C、图2经步骤②③后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能检测到少数32P,C错误;
D、综合图1和图2可以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D错误。
故选B。
9.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截翅由一对等位基因限制。多只长翅果蝇进行单对交配(每个瓶中有1只雌果蝇和1只雄果蝇),子代果蝇中长翅∶截翅=3∶1。据此无法推断的是()A.长翅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B.亲代雌蝇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C.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D.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否成对存在【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长翅与长翅果蝇杂交的后代中出现截翅果蝇,说明截翅是隐性性状,长翅是显性性状。【详解】A、依据截翅为无中生有可知,截翅为隐性性状,长翅为显性性状,A不符合题意;
B、依据杂交的后代发生性状分别可知,亲本雌蝇肯定为杂合子,B不符合题意;
C、无论限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后代中均会出现长翅:截翅=3:1的分别比,C符合题意;
D、依据后代中长翅:截翅=3:1可知,限制翅形的基因符合基因的分别定律,故可推想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C。10.含15N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对,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30%;其中的一条链上腺嘌呤有20个,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B.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2:2:3:3C.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须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560个D.该DNA分子在14N的培育基连续复制3次,含15N标记的DNA分子占25%【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题意,含15N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对即400个碱基,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30%,则可知A=T=60个、G=C=140个,其中的一条链上腺嘌呤有20个,可知另一条链上腺嘌呤有60个,据此分析。【详解】A、该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对,由于碱基数目确定,其碱基排列方式少于4200种,A错误;B、由分析可知:A和T的个数为60,C和G的个数为140,所以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B错误;C、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须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2-1)×140=420个,C错误;D、该DNA分子在14N的培育基连续复制3次得到8个DNA分子,依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其中有2个DNA分子有一条链含14N,另一条链含15N,其余6个DNA分子只含14N,所以含15N标记的DNA分子占25%,D正确。
故选D。
11.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活体转化试验中,R型菌转化成的S型菌不能稳定遗传B.活体转化试验中,S型菌的荚膜物质使R型菌转化成有荚膜的S型菌C.离体转化试验中,蛋白质也能使部分R型菌转化成S型菌且可实现稳定遗传D.离体转化试验中,经DNA酶处理的S型菌提取物不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答案】D【解析】【分析】活体转化试验是以R型和S型菌株作为试验材料进行遗传物质的试验,将活的、无毒的R型(无荚膜,菌落粗糙型)肺炎双球菌或加热杀死的有毒的S型肺炎双球菌注入小白鼠体内,结果小白鼠安稳无恙;将活的、有毒的S型(有荚膜,菌落光滑型)肺炎双球菌或将大量经加热杀死的有毒的S型肺炎双球菌和少量无毒、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分别注射到小白鼠体内,结果小白鼠患病死亡,并从小白鼠体内分别出活的S型菌。格里菲斯称这一现象为转化作用,试验表明,S型死菌体内有一种物质能引起R型活菌转化产生S型菌。离体转化试验是艾弗里等人从S型活菌体内提取DNA、RNA、蛋白质和荚膜多糖,将它们分别和R型活菌混合培育,结果只有S型菌DNA和R型活菌的混合培育的培育基中既有R型菌,也有S型菌,这就是是一部分R型菌转化产生有毒的、有荚膜的S型菌所致,并且它们的后代都是有毒、有荚膜的。【详解】A、活体转化试验中,小鼠体内有大量S型菌,说明R型菌转化成的S型菌能稳定遗传,A错误;B、活体转化试验中,无法说明是哪种物质使R型菌转化成有荚膜的S型菌,B错误;C、离体转化试验中,只有S型菌的DNA才能使部分R型菌转化成S型菌且可实现稳定遗传,C错误;D、离体转化试验中,经DNA酶处理的S型菌提取物,其DNA被水解,故不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D正确。故选D。12.一个被15N标记的含m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一条链中T+A占40%。若将该DNA分子放在含14N的培育基中连续复制3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中T+A占60%B.该DNA分子中含有A的数目为0.8m个C.该DNA分子中第3次复制时需消耗2.4m个GD.经3次复制后,子代DNA中含14N的单链占1/8【答案】C【解析】【分析】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伴保留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依据题干信息进行分析:(1)1个DNA经过3次复制,共产生23=8个DNA分子。(2)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故8个DNA分子中含原链的DNA分子有2个。(3)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DNA分子中A=T,G=C,A+G=T+C。一条链中T+A占40%,互补链中T+A也占40%,整个DNA分子中T+A占40%,所以DNA分子中A=T=m×2×40%÷2=0.4m个,则鸟嘌呤G=m-0.4m=0.6m个,第3次复制需G的数量=(23-22)×0.6m=2.4m个。【详解】A、DNA分子片段的一条链中T+A占一条链的40%,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中T+A占另一条链也为40%,A错误;B、DNA分子片段的一条链中T+A占40%,则T+A也占该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0%,A=T=20%,该DNA分子中含有A的数目为m×2×20%=0.4m个,B错误;C、依据分析可知,A+G占50%,G占30%,含有G的数目为0.6m个,该DNA分子第3次复制时须要消耗G的数目为(23-22)×0.6m=2.4m个个G,C正确;D、经3次复制后,子代DNA中单链共23×2=16条,其中含14N的单链有14条,占总数的7/8,D错误。故选C。13.一个含有300个碱基对的环状DNA分子,其中含氮碱基均含有15N,在足够的条件下,将该DNA分子放在含14N的培育基中连续复制4次,再将全部复制产物离心,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X层和Y层共包含16个DNA分子B.含14N的DNA分子仅位于X层C.该过程共须要消耗9000个脱氧核苷酸D.若将组成全部产物的DNA单链离心,结果与上图类似【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详解】A、由于将该DNA分子放在含14N的培育基中连续复制4次,所以X层和Y层共包含24=16个DNA分子,A正确;
B、全部DNA分子都含有14N,所以含14N的DNA分子位于X层和Y层,B错误;
C、该过程共须要消耗(24-1)×300×2=9000个脱氧核苷酸,C正确;
D、若将组成全部产物的DNA单链离心,得到2条含15N的单链和30条含14N的单链,结果与图类似,D正确。
故选B。14.下面的甲图、乙图是某高等雄性哺乳动物(2N=4)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丙图表示该动物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细胞核DNA含量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能进行上述细胞分裂的器官是睾丸B.丙图中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含量C.甲、乙分别对应于丙图中的Ⅱ、Ⅲ时期D.丙图中肯定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Ⅱ【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甲图:图甲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乙图:图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其次次分裂中期;分析丙图: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Ⅰ表示正常体细胞未进行DNA复制或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Ⅱ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数目均只有Ⅱ中的一半,可能是减数其次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1,没有染色单体,且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其次次分裂末期。【详解】A、上述细胞有的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有的进行的减数分裂,因此发生在雄性动物的睾丸中,A正确;B、由以上分析可知,丙图中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含量,B正确;C、甲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丙图中没有与之对应的柱形,C错误;D、丙图中,Ⅰ表示正常体细胞未进行DNA复制或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Ⅱ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表示减数其次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处于减数其次次分裂末期。因此,该图中肯定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II,D正确。故选C。15.如图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特定阶段的数量变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纵坐标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则该曲线只能表示有丝分裂B.若纵坐标是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则该曲线只能表示减数分裂C.若纵坐标是染色体组数且CD段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则该曲线只能表示有丝分裂D.若纵坐标是染色体数且CD段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则该曲线只能表示减数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各物质的变更规律:(1)染色体变更:后期加倍(4N),平常不变(2N);
(2)DNA变更: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更:间期出现(0→4N),后期消逝(4N→0),存在时数目同DNA;(4)核膜和核仁:前期消逝,末期重建;(5)中心体:间期复制后加倍,前期分别,末期细胞质分裂后复原体细胞水平。减数分裂过程中,各物质的变更规律:(1)染色体变更:染色体数是2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2N→N),减数其次次分裂过程中的变更N→2N→N;(2)DNA变更:间期加倍(2N→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4N→2N),减数其次次分裂再减半(2N→N);(3)染色单体变更:间期出现(0→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4N→2N),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消逝(2N→0),存在时数目同DNA;(4)核膜和核仁:前期消逝,末期重建;(5)中心体:间期复制后加倍,前期分别,末期细胞质分裂后复原体细胞水平。【详解】图中曲线数量变更是减半。当纵坐标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时,若是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发生分别,同源染色体对数变更是N对→0对,若是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对数变更是N对→2N对→N对,图示符合有丝分裂的特定阶段的变更,A正确;当纵坐标是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时,图示表示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由2变为1,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B错误;当纵坐标是染色体组数且CD段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时,AB段应当有四个染色体组,该曲线只能表示有丝分裂,C正确;当纵坐标是染色体数时,图示染色体数目减半,完成了一次分裂,又CD段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表示着丝点没有分裂,则图示变更只能表示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D正确。【点睛】分析加大本题关键要熟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体上DNA以及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染色体组数的变更规律,其中尤为关键的是抓住染色体数的变更。16.如图表示人体唾液腺细胞中的某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的③是RNA聚合酶B.若②中A+U占36%,则①对应片段中G占32%C.图中的⑤可能对淀粉水解起催化作用D.图中④携带的氨基酸密码子为UCA【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唾液腺细胞中的某生理过程,其中①为DNA分子;②为mRNA分子;③为RNA聚合酶;④为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⑤为多肽链;⑥为mRNA,是翻译的模板。【详解】A、图中的③是RNA聚合酶,A正确;B、若②中A+U占36%,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①中A+T占36%,则C+G占64%,因此其对应片段中G占32%,B正确;C、图中的⑤为多肽链,还不具有生物活性,需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才具有生物活性,C错误;D、密码子是mRNA上编码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因此图中④携带的氨基酸密码子为UCA,D正确。故选C。17.下图表示中心法则中部分遗传信息的流淌方向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1过程①、③、⑤一般发生于烟草花叶病毒的体内B.图1过程①〜⑤不行能同时发生于同一个细胞内C.图2过程须要DNA连接酶参加,复制起点A先于B复制D.图2、3过程均可能发生在真核细胞内,均具有双向复制的特点【答案】D【解析】【详解】A.图1中①是逆转录、②⑤是转录、③是DNA复制、④是翻译。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但是其RNA不能逆转录,只能进行RNA自我复制和翻译,A错误;B.图1可表示逆转录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发生的过程,B错误;C.图2表示DNA的复制是多起点进行,即A和B是不同的起点,经过A和B处复制后,形成的两段DNA须要DNA连接酶连接。由图可知,B所复制的DNA长度比A的长,故B先于A复制,C错误;D.图2是线状DNA的复制,图3是环状DNA的复制,图2和图3过程可能发生在真核细胞中,如酵母菌。由图中箭头可知,图2和图3均具有双向复制的特点,D正确。
18.某种细菌的野生型能在基本培育基上生长,现有该种细菌突变形成的甲、乙两种突变型细菌,二者均不能在基本培育基上生长。如图所示为该种野生型细菌合成物质X的途径,在基本培育基上若添加中间产物2,则甲、乙都能生长;若添加中间产物1,则乙能生长而甲不能生长。在基本培育基上添加少量X,甲能积累中间产物1,而乙不能积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突变型甲中限制a的基因发生了异样B.突变型乙中限制酶b的基因发生了异样C.突变型甲和乙均不能通过限制酶c的合成限制X的合成D.两种突变体在基本培育基上只添加底物时均不能生长【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可通过限制酶的合成来限制代谢过程,进而限制生物的性状。据题干信息可知,若添加中间产物1,则乙能生长而甲不能生长;在基本培育基上添加少量的X,甲能积累中间产物1,而乙不能积累。推出甲中酶b功能丢失,乙中酶a功能丢失,进而推出突变型甲限制酶b的基因发生了突变,而突变型乙限制酶a的基因发生了突变。据题干“添加中间产物2,则甲、乙都能生长”可知,甲、乙都有酶c,推出突变型甲和乙均能通过限制酶c的合成限制X的合成。【详解】A、依据题意,添加产物2甲能生长,说明突变型甲有酶c;添加中间产物1甲不能生长,说明突变型甲不能合成酶b,限制酶b的基因发生了突变,A错误;B、依据题意,添加产物2乙能生长,说明突变型乙有酶c;添加中间产物1乙能生长,说明乙有酶b;添加X乙不能积累中间产物1,说明乙缺少酶a,突变型乙限制酶a的基因发生了突变,B错误;C、据题干“添加中间产物2,则甲、乙都能生长”可知,甲、乙都有酶c,推出突变型甲和乙均能通过限制酶c的合成限制X的合成,C错误;D、突变型甲、乙由突变导致的酶缺陷不能将底物经过一系列过程合成X等物质,所以在基本培育基上只添加底物,则两种突变体均不能生长,D正确。故选D。
【点睛】19.某细胞中有关物质合成如下图,①~⑤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结构或物质。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用某药物抑制②过程,该细胞的有氧呼吸可能受影响B.物质Ⅱ上也具有基因,此处基因的传递遵循孟德尔定律C.图中③过程核糖体在mRNA上由左向右移动D.③⑤为同一生理过程,所用密码子的种类和数量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孟德尔定律的适用范围等相关学问的识记和理解实力,以及识图分析实力。【详解】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②过程为核基因的转录过程,以②过程形成的mRNA为模板翻译成的前体蛋白进入线粒体发挥作用,因此用某药物抑制②过程,会影响线粒体的功能,导致该细胞的有氧呼吸可能受影响,A正确;物质Ⅱ为环状的线粒体DNA,其上具有的基因为细胞质基因,细胞质基因的传递不遵循孟德尔定律,B错误;③过程表示翻译,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且先结合的核糖体中合成的肽链最长,据此可知:③过程核糖体在mRNA上由右向左移动,C错误;③⑤均为翻译过程,由于翻译的模板mRNA不同,因此所用密码子的种类相同,但数量不肯定相同,D错误。【点睛】解答此题须要识记并理解转录和翻译过程等相关学问;明确线粒体是一种具有半自主性的细胞器,其自身可以合成一些蛋白质,但合成实力有限,大多数线粒体蛋白须要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合成后定向转运到线粒体。在此基础上,依据题图中呈现的信息,明辨:①为DNA复制,②④均为转录,③⑤均为翻译,Ⅰ是核膜,Ⅱ为环状的线粒体DNA,进而对相关问题情境进行解答。20.某基因由于发生突变,导致转录形成的mRNA长度不变,但合成的多肽链缩短,下列说明不合理的是A.该基因最可能发生碱基对的替换B.突变可能导致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C.该突变导致转录时须要的核苷酸数目削减D.该突变导致翻译时须要的氨基酸数目削减【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加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变更。【详解】因为该基因突变后,转录形成的mRNA长度不变,因此最可能是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A正确。虽然转录形成的mRNA长度不变,但合成的多肽链缩短,可能是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的缘由,B正确。因为该基因突变后,转录形成的mRNA长度不变,因此该突变导致转录时须要的核苷酸数目不变,C错误。虽然转录形成的mRNA长度不变,但合成的多肽链缩短,因此翻译时须要的氨基酸数目削减,D正确。【点睛】基因突变中的替换一般不会变更转录出的mRNA长度,而增加和缺失都会使mRNA的长度发生变更。21.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甲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三个细胞乙、丙、丁。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乙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B.乙细胞的子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丙细胞连续分裂后的子细胞具有一个染色体组C.基因重组的发生与丙细胞有关,而与乙细胞无干脆关系D.丙细胞与丁细胞的变异类型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为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且发生了交叉互换;丁细胞中发生了染色体易位。【详解】A、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不能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B、乙细胞有4个染色体组,其子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B错误;C、丙细胞正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乙在发生有丝分裂,不能发生基因重组,C正确;D、丙细胞属于基因重组,丁细胞属于染色体变异,D错误。故选C。
22.某番茄中有一种三体(6号染色体有三条),其基因型为AABBb。三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随意2条随意配对联会形成一个二价体,另1条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而形成一个单价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三体番茄为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别B.从变异的角度分析,三体的形成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C.该三体番茄产生4种基因型的花粉,且比例为1∶1∶1∶1D.该三体番茄的根尖分生区细胞经分裂产生子细胞的基因型仍为AABBb【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该番茄多了一条6号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A、该三体番茄为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别,即会出现隐性性状bb,A正确;B、三体多了一条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B正确;C、基因型为AABBb的三体经减数分裂可以产生ABB、ABb、AB、Ab4种基因型的花粉,其比例为1∶2∶2∶1,C错误;D、该三体番茄的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产生子细胞的基因型仍为AABBb,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三体产生的配子种类的推断,AABBb形成的配子有4种类型:ABB:ABb:Ab:AB=1:2:1:2。23.如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甲、乙是两种遗传方式不同的遗传病,与甲病相关的基因为B、b,与乙病相关的基因为D、d.请据图回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两种病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Ⅱ-5、Ⅲ-1的基因型分别为DdXbY和ddXBYC.Ⅱ-2基因型可能有2种,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2D.若Ⅲ-4与Ⅲ-5婚配,则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4【答案】BCD【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Ⅱ5和Ⅱ6都患乙病,Ⅲ5(女儿)正常,“有中生无为显性”,并且若是伴X显性遗传病,Ⅲ5应当也是患者,因此可判定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Ⅱ1和Ⅱ2都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儿子(Ⅲ1),说明甲病是显性遗传病,又已知甲、乙是两种遗传方式不同的遗传病,因此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详解】A、II5和II6均患乙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III5),说明乙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1和Ⅱ2均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儿子(Ⅲ1),说明甲病是显性遗传病,又已知甲、乙是两种遗传方式不同的遗传病,因此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甲、乙两种病的限制基因分别位于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所以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Ⅱ5患乙病不患甲病,但是其女儿正常,不患乙病也不患甲病,故Ⅱ5基因型为DdXbY,Ⅲ1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故其基因型为ddXbY,B错误;C、Ⅱ2父亲患乙病,母亲不患乙病,Ⅱ4不患病,因此父母关于乙病的基因型分别为Dd和dd;又因为Ⅱ2父亲不患甲病,母亲患甲病,Ⅱ4不患病,因此父母关于甲病的基因型分别为XbY和XBXb,综上所述,Ⅱ2父亲的基因型为DdXbY,母亲的基因型为ddXBXb,Ⅱ2两病皆有,故可推出Ⅱ2的基因型只能为DdXBXb,C错误;D、Ⅲ4患甲病不患乙病,故基因型为ddXBY,Ⅲ5正常,基因型为ddXbXb,若Ⅲ4与Ⅲ5婚配,其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2,D错误。故选BCD。【点睛】24.图1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相关系谱图,图2是对该家系中1~4号个体进行相关基因检测(先以某种限制酶切割样品DNA,再进行电泳),得到的电泳结果(电泳时不同大小的DNA片段移动速率不同),已知编号a对应的样品来自4号个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依据图1可确定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结合图1、2分析,可知致病基因内部存在相关限制酶的1个切点C.5号肯定是杂合子,8号与5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3D.9号与该病基因携带者结婚,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5/12【答案】C【解析】【分析】
【详解】A、由图4号为患者,其父母1和2号正常,可推断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如是伴X隐性遗传,4号是患者XaXa,其父亲1号应当XaY患病,而实际没有,所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项正确;B、图2中编号a对应的样品来自于4号个体,4号个体只含有致病基因,而编号a含有条带2和条带3(相当于两个DNA片段),由此可推知致病基因内部存在相关限制酶的1个切点,B项正确;C、由于7号个体患病,而其父母5号和6号正常,所以5号和6号个体肯定都是杂合子(设为Aa)。由5号和6号的基因型可推知正常个体8号的基因型是1/3AA或2/3Aa,故8号与5号基因型都是Aa的概率是2/3,C项错误;D、由前面分析可知,9号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9号与该病基因携带者(Aa)结婚,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2/3×1/4)×1/2=5/12,故D项正确。故选C。25.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都须要外界因素的诱导才能发生,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B.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后,生物性状必定变更C.将N基因导入M基因的内部,可实现这两个基因的重新组合D.利用单倍体培育新品种,可缩短育种时间【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突变可由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诱变引起,也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自发突变,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多方向性、稀有性、可逆性、有害性的特点;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基因重组指限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以上变异在生产中都有广泛应用,其中诱变育种可在短期内改良生物性状,利用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详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但不肯定须要外界因素的诱导,如DNA复制过程中间或发生差错也可能导致基因突变,这属于自发突变,A错误;B、基因突变不肯定变更生物性状,如AA突变为Aa,B错误;C、基因重组指限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将N基因导入M基因的内部,引起了M基因内部结构的变更,变更了基因内部的核苷酸序列,这是基因突变,C错误;D、利用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正确。故选D。【点睛】26.下列对可遗传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A.口腔上皮细胞、造血干细胞、精细胞内肯定能发生基因突变B.非同源染色体局部互换、有性生殖的受精过程均不属于基因重组C.多倍体形成过程并没有增加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D.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个体不肯定是二倍体【答案】A【解析】【分析】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变更和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详解】A、口腔上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不肯定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B、非同源染色体局部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受精过程不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C、非同源染色体的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多倍体形成过程只涉及有丝分裂,不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重组,C正确;D、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成的个体,若是四倍体的配子发育而成的单倍体,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是四倍体,D正确。故选A。
【点睛】27.下列有关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叙述,正确的是()A.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够集中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B.单倍体育种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花粉离体培育获得单倍体C.育种过程中,二者都须要运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多倍体育种中获得的多倍体植株通常茎秆粗大、养分物质增多【答案】D【解析】【分析】单倍体育种1、单倍体:由配子干脆发育成的个体。2、过程:(1)采纳花药离体培育得到单倍体植株。(2)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常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3、原理:染色体变异4、优点:获得个体为纯合体,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多倍体育种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染色体数目加倍的个体。多倍体植株通常茎秆粗大,养分物质增多。
【详解】A、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A错误;B、单倍体育种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可育的个体,B错误;C、单倍体育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C错误;D、多倍体育种中获得的多倍体植株通常茎秆粗大、养分物质增多,D正确。故选D。
【点睛】28.下列有关人类疾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遗传物质变更引起的B.血友病患者经基因治疗后不会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后代C.白化病的发病机理说明基因可以通过限制酶的合成来限制代谢过程D.囊性纤维病体现了基因对生物体性状的干脆限制【答案】B【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样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样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样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样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样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引起的,A正确;B、血友病患者经基因治疗后,本身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变更,有可能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后代,B错误;C、白化病是由于限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样引起的,说明基因可以通过限制酶的合成来限制代谢过程,C正确;D、囊性纤维病体现了基因对生物体性状的干脆限制,D正确。故选B。
【点睛】29.如图所示为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BbTt)进行试验的流程示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通常状况下,植株A的基因型是BbTtB.秋水仙素抑制着丝点分别,使植株B含四个染色体组C.植株C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单倍体基因型有4种可能D.获得幼苗1和幼苗2的过程可体现出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全能性【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BbTt)进行试验的流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芽尖细胞组织培育,所得植株A的基因型与亲本相同;②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幼苗2为花药离体培育形成的单倍体,其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得到纯合体植株B,若干脆培育可得到单倍体植株C。【详解】A、通常状况下,植株A的基因型与体细胞一样,是BbTt,A正确;B、秋水仙素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B错误;C、植株C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单倍体,基因型可能有BT、Bt、bt、bT四种,C正确;D、获得幼苗1和幼苗2的过程可体现出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故选B。
【点睛】30.如图是八倍体小黑麦培育过程A、B、D、E各表示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内有7条染色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培育八倍体小黑麦的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变异B.图中ABDE是四倍体,该植株的茎秆粗大、子粒饱满C.八倍体小黑麦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出现28个四分体D.一般小麦的配子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可知,六倍体一般小麦产生的配子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二倍体的黑麦产生的配子含有1个染色体组,因此杂交产生的后代有四个染色体组,但是由于这四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该个体高度不育,须要利用秋水仙素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八倍体小黑麦。【详解】A、培育八倍体小黑麦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A错误;B、图中ABDE是四倍体,由于这四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该个体高度不育,无子粒,B错误;C、八倍体小黑麦有8个染色体组,染色体组两两相同,每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因此共有28对同源染色体,能出现28个四分体,C正确;D、一般小麦的配子ABD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D错误。故选C。
【点睛】31.请结合图示,推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工程是在图示DNA分子水平上设计的B.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都能催化a的形成C.DNA酶和限制酶都能催化a的断裂D.解旋酶能切断b处,RNA聚合酶能连接b【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是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a表示磷酸二酯键,b是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详解】A、基因工程是在图示DNA分子水平上设计的,A正确;B、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都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B正确;C、DNA酶和限制酶都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断裂,C正确;D、解旋酶能切断氢键,RNA聚合酶不能形成氢键,D错误。故选D。
【点睛】32.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有利基因的频率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下图表示当环境发生变更时,自然选择对A或a基因有利时其基因频率的变更曲线。下列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变更肯定引起基因频率的变更B.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变更如曲线甲所示,该种群将进化成新物种C.图中甲、乙曲线变更幅度不同主要取决于生物生存环境引起的变异D.曲线乙可以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频率变更曲线【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知,该种群基因频率变更是由于自然选择作用,假如变更的环境对于A有利,基因型为AA、Aa个体的生存实力强,基因型频率渐渐上升,A基因频率渐渐上升,a基因频率渐渐降低,图中乙曲线表示自然选择对A有利时A的基因频率的变更趋势;假如自然选择对a有利,则aa个体生存实力强,AA和Aa生存实力降低,因此a基因频率上升,A基因频率下降,图中甲曲线表示自然选择对a有利时a的基因频率变更趋势。【详解】A、种群基因型频率变更,不肯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如杂合子自交,基因型频率变更,但是基因频率不变更,A错误;
B、新物种形成的标记是产生生殖隔离,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更不肯定形成新物种,B错误;
C、图中甲、乙曲线变更幅度不同主要不取决于生物生存环境引起的变异,而是取决于环境对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的选择作用;C错误;
D、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aa个体的生存实力低,AA、Aa生存实力高,A基因频率增加的速率较慢,因此乙曲线可以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频率变更曲线,D正确。
故选D。【点睛】本题的学问点是环境变更对基因频率的影响,自然选择对生物个体的表现型的选择作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实力和对自然选择变更基因频率的实质的理解与运用实力。33.家蝇对某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缘由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某一亮氨酸被另一氨基酸替换。下图是对甲、乙、丙三个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变更是基因碱基对替换的结果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敏感性基因频率为12%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无法推断出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1、分析题干可知,家蝇对某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缘由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某一亮氨酸被另一氨基酸替换,根本缘由可能是碱基对发生替换;2、由柱形图可知,杂合子具有抗性,说明抗性对敏感性是显性性状,假如抗性基因用A表示,敏感性基因为a,甲地区中:aa=78%,Aa=20%,AA=2%,乙地区中:aa=64%,Aa=32%,AA=4%,丙地区中:aa=84%,Aa=15%,AA=1%.【详解】A、由题意知,抗性性状出现的缘由是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替换,根本缘由是基因碱基对替换的结果,A正确;B、由柱形图可知,甲地区中:aa=78%,Aa=20%,AA=2%,敏感性基因a的基因频率是:a=78%+12×20%=88%,B错误;C、甲、乙、丙三个地区的抗性基因和敏感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变更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能体现基因突变频率的凹凸,C正确;D、由C分析可知,D正确。故选B。
【点睛】34.如图表示某种小鼠的进化过程,X、Y、Z表示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鼠性状表现的变更肯定引起该小鼠种群的进化B.X表示环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它们共同影响生物性状C.Y表示自然选择,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更,并确定进化的方向D.Z表示地理隔离,阻断了种群间的基因沟通,它是新物种产生的标记【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供应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变更;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物种形成的标记是产生生殖隔离。分析题图,X、Y、Z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殖隔离。【详解】A、小鼠性状表现的变更可能是环境因素变更引起的不行遗传变异,不肯定引起基因频率的变更;A错误;B、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B错误;C、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更,并确定进化的方向,C正确;D、Z表示生殖隔离,阻断了种群间的基因沟通,是新种产生的标记,D错误。故选C。
【点睛】35.下列关于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易位均可导致基因重组B.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肯定会表达为新的表现型C.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所以男性色盲患者较多D.Dd植株多代自交过程中,DD基因型频率增加,表明豌豆在进化【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遗传变异和生物进化的相关学问,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并能运用所学学问与观点,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实力【详解】易位可变更基因的位置,但不能导致基因重组,A错误.多种基因型可能表现为一种表现型,所以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肯定会表达为新的表现型,B正确.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是因为男性只要X染色体带色盲基因就会患病,并不意味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C错误.Dd植株多代自交过程中,DD基因型频率增加,但D、d的基因频率没有变更,所以豌豆没有进化,D错误.【点睛】基因重组包括减数分裂过程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女性为色盲基因纯合子时才患色盲,男性细胞中只要有一个色盲基因就是色盲患者;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变更。3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等离子参加pH的调整B.内环境中含有血红蛋白、葡萄糖、K+、尿素等物质C.细胞外液中的Na+、Cl﹣是形成内环境渗透压的主要因素D.血浆的渗透压高于组织液,有利于代谢产生的水进入毛细血管【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相互关系的相关内容。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液都是细胞外液。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血浆:水约90%,蛋白质,无机盐,以及血液运输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和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如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气等)。【详解】A、血浆中含有HCO3-、HPO42-等离子作为缓冲物质,能维特血浆pH相对稳定,A正确;B、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钠离子和氯离子,细胞外液中的Na+、Cl﹣是形成内环境渗透压的主要因素,C正确;D、血浆的渗透压高于组织液,有利于代谢产生的进入毛细血管,D正确。故选B。37.下表为某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5.02.51.5103.36.016.0③1474.01.251.0114.07.51.0④101402.510.3525-47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③属于组织液或淋巴,②的蛋白质含量削减将导致③增多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几天后再次测量,此人的各项数据与此表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详解】A、②含较多的蛋白质,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正确;B、③属于组织液或淋巴,②的蛋白质含量削减将导致组织液增多,可能会出现组织水肿,B正确;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几天后再次测量,此人的各项数据与此表会有所区分,D正确。故选D。38.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总趋势图解。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虚线框内的“A、B、C”依次代表血浆、组织液、淋巴B.将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D系统”是消化系统C.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都是通过“E系统”——泌尿系统排出的D.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地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成分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成分也可以相互转化,由B→C→A可知,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此外D是消化系统、E是泌尿系统。详解】A、依据分析,“A、B、C”依次代表血浆、组织液、淋巴,A正确;B、“D系统”是消化系统,B正确;C、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可以通过“E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排出(例如CO2)和皮肤排出的,C错误;D、内环境是细胞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地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考查内环境的学问,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能精确推断图中各字母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39.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养分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削减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答案】C【解析】养分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削减,使血浆渗透压低于组织液,组织液从血浆中吸水,导致组织液量增多,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上升,吸水造成组织水肿,B正确;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在短期内会使组织液削减,不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上升,吸水造成组织水肿,D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牙龈鳞状细胞癌病因介绍
- 烦渴多饮病因介绍
-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
- 泌尿生殖系损伤病因介绍
- 2024年中考英语单项选择百题分类训练单项选择名校模拟真题100题综合练02(解析版)
- 开题报告:中国教育公平实践的理论建构研究
- 开题报告: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 开题报告:新时代师范院校面向人人的进阶式美育课程体系创新构建
- 2024届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数学试题文试题
- 2024年太阳能发电项目合作合同
- 【MOOC】中药药理学-学做自己的调理师-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浙江省2023年1月学业考试物理物理试题(解析版)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
- 穿越时空的音乐鉴赏之旅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4中考语文《水浒传》历年真题(解析版)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6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
- 配位化学-本科生版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兰州大学
- 招聘简章 招聘简章(4篇)
- 手机摄影PPT学习课件(摄影的七大要素)
- 国家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本)》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 学校诗教工作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