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道德与法治初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_第1页
湖南省邵阳市道德与法治初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_第2页
湖南省邵阳市道德与法治初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_第3页
湖南省邵阳市道德与法治初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_第4页
湖南省邵阳市道德与法治初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湖南省邵阳市道德与法治初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要求的是()A.诚实守信B.遵纪守法C.乐于助人D.热爱祖国2、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是()A.制定和修改宪法B.制定和修改法律C.选举和决定国家重大事项D.监督国家机关3、题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哪项不属于国家的基本制度?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4、题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个人信息的保护,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A、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B、信息处理者不得泄露、篡改、非法提供个人信息C、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要求信息处理者对其个人信息采取保护措施D、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其收集、存储的个人信息安全5、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违法行为的是()A、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B、在考试中夹带答案C、遵守交通规则,文明驾驶D、在网络上散布虚假信息6、关于道德与法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道德与法治是相互独立的,可以各自为政B、道德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道德的保障C、法治是道德的替代品,可以完全取代道德D、道德与法治是相互排斥的,不能共存7、下列关于法律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C、法律以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D、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8、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违法行为?A、小刚在校园内吸烟B、小李在商场偷窃C、小王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D、小明遵守学校纪律,按时完成作业9、下列关于法律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C.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D.以上都是10、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受到限制?A.公民在公共场合发表言论B.公民在私人场合发表言论C.公民在互联网上发表言论D.公民在公共场合散布虚假信息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A.人民B.政府C.党D.国家12、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下哪项不属于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A.诚信关系B.尊老爱幼关系C.环保关系D.婚姻家庭关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第5小题12分,其他每题10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材料:小明是一名初三学生,他所在的班级即将进行期中考试。在备考期间,小明发现班级中有些同学存在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的现象。以下是关于这一现象的一段对话:甲:这次考试挺难的,我觉得自己可能考不好。乙:别担心,咱们一起看看答案,互相帮忙。甲:可是这样做对吗?老师说过不能作弊。乙:哎呀,就这一次,应该没关系吧,咱们都是好朋友。丙:我觉得你们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我也害怕被孤立。请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甲和乙的想法体现了什么道德原则?2、丙面对甲乙的行为,应该如何处理?3、针对班级中存在的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现象,学校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1)加强法制教育,让学生了解作弊行为的法律后果;(2)开展道德讲座,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3)设立举报箱,鼓励学生举报作弊行为;(4)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第二题阅读材料: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学校作为培养公民法治意识的重要阵地,积极开展法治教育。以下是一段关于法治教育的报道:甲学校开展了“法治进校园”活动,通过举办法治讲座、组织法治知识竞赛、邀请法官进校园等形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法治观念。乙学校则将法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如在语文课上讲解法治故事,在历史课上分析法治案例,在思品课上引导学生思考法治问题。1、甲学校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的目的是什么?2、乙学校如何将法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法治教育的认识。第三题阅读材料:随着社会的发展,法治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某市为了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以下是一些活动内容和效果:1.学校组织了“法律知识竞赛”,激发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法律素养。2.社区开展了“法治教育讲座”,邀请法律专家为居民讲解法律知识,增强了居民的法治意识。3.举办“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庭审判过程,加深了他们对法律的认识。4.开展“法治宣传周”,通过各种渠道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了全市人民的法治观念。5.学校和家庭共同开展“亲子法治教育”,让家长了解法律知识,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学校组织“法律知识竞赛”的意义是什么?2、社区开展“法治教育讲座”的效果有哪些?3、举办“模拟法庭”活动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哪些积极影响?第四题在我国,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工具。为了培养青少年的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养,我国在中小学阶段开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以下是一篇关于法治教育的文章,请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文章内容:近年来,我国法治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宪法、民法、刑法等法律法规,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内容,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以下是一些法治教育的实例:1.某中学开展了“法律知识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了学生的法律知识储备。2.某中学组织学生参观法院、检察院等法律机构,让学生亲身感受法治氛围,提高法治素养。3.某中学开展了“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扮演法官、律师、被告等角色,锻炼学生的法律思维和表达能力。请根据以上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1)请列举文章中提到的两种法治教育实例。(2)法治教育对于青少年成长有何意义?2、(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法治的认识。(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践行法治精神?3、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看法。你认为青少年法治教育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第五题在我国,法治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法治环境不断优化。以下是一段关于法治建设的材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法治的需求越来越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在此基础上,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我国法治建设的核心内容。(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加强法治建设,提高法治观念。(3)请从个人角度出发,谈谈如何践行法治,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2024年湖南省邵阳市道德与法治初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要求的是()A.诚实守信B.遵纪守法C.乐于助人D.热爱祖国答案:D解析: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主要包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热爱祖国属于爱国守法,但不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要求的全部内容,因此选D。A、B、C三项均属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要求,故排除。2、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是()A.制定和修改宪法B.制定和修改法律C.选举和决定国家重大事项D.监督国家机关答案:C解析: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是: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组织其他中央国家机关;决定重大国家事项;罢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组成人员。A项,制定和修改宪法是全国人大的基本职权,但不是主要职权;B项,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是全国人大的基本职权,但不是主要职权;D项,监督国家机关是全国人大的基本职权,但不是主要职权。因此选C。3、题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哪项不属于国家的基本制度?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答案:D解析: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而不是国家的基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都是我国的基本制度。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4、题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个人信息的保护,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A、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B、信息处理者不得泄露、篡改、非法提供个人信息C、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要求信息处理者对其个人信息采取保护措施D、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其收集、存储的个人信息安全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要求信息处理者对其个人信息采取保护措施,但选项C表述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要求信息处理者对其个人信息采取保护措施”,与法条原文“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要求信息处理者对其个人信息采取保护措施”一致,因此表述正确。其他选项A、B、D均符合民法典的规定。故选项C为错误表述。5、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违法行为的是()A、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B、在考试中夹带答案C、遵守交通规则,文明驾驶D、在网络上散布虚假信息答案:C解析:选项C中的行为是遵守交通规则,文明驾驶,这是法律鼓励的行为,不属于违法行为。而选项A、B、D分别涉及公共场所秩序、考试诚信和网络信息管理方面的违法行为。因此,正确答案是C。6、关于道德与法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道德与法治是相互独立的,可以各自为政B、道德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道德的保障C、法治是道德的替代品,可以完全取代道德D、道德与法治是相互排斥的,不能共存答案:B解析:道德与法治是相辅相成的,道德是法治的基础,为法治提供了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法治是道德的保障,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道德秩序。因此,选项B正确地阐述了道德与法治的关系。选项A、C、D都是对道德与法治关系的错误理解。正确答案是B。7、下列关于法律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C、法律以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D、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答案:C解析:选项C描述不正确。法律的主要内容是规定国家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关系,包括权利与义务,而不是以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道德规范是法律的基础和指导,但法律本身是规范性的条文,具有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其他选项A、B、D都是法律的基本特征。8、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违法行为?A、小刚在校园内吸烟B、小李在商场偷窃C、小王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D、小明遵守学校纪律,按时完成作业答案:D解析:选项D描述的是合法行为。小明遵守学校纪律,按时完成作业是符合法律和学校规定的行为,不属于违法行为。而选项A、B、C分别描述了违反了法律或学校规定的行为,如吸烟可能违反了公共场所的规定,偷窃是违法行为,大声喧哗可能违反了公共场所的秩序。因此,正确答案是D。9、下列关于法律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C.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D.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法律的特征包括: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2.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3.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因此,选项D“以上都是”正确。10、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受到限制?A.公民在公共场合发表言论B.公民在私人场合发表言论C.公民在互联网上发表言论D.公民在公共场合散布虚假信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公民权利的界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但在公共场合散布虚假信息可能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危害,因此,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受到限制。选项D正确。其他选项并不符合法律对言论自由的限制情形。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A.人民B.政府C.党D.国家答案:A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因此,正确答案是A。12、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下哪项不属于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A.诚信关系B.尊老爱幼关系C.环保关系D.婚姻家庭关系答案:C解析: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通常包括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尊重、关爱等方面。环保关系主要是由法律法规来调整的,属于法律调整的范畴。因此,C选项不属于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正确答案是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第5小题12分,其他每题10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材料:小明是一名初三学生,他所在的班级即将进行期中考试。在备考期间,小明发现班级中有些同学存在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的现象。以下是关于这一现象的一段对话:甲:这次考试挺难的,我觉得自己可能考不好。乙:别担心,咱们一起看看答案,互相帮忙。甲:可是这样做对吗?老师说过不能作弊。乙:哎呀,就这一次,应该没关系吧,咱们都是好朋友。丙:我觉得你们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我也害怕被孤立。请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甲和乙的想法体现了什么道德原则?答案:甲和乙的想法体现了诚实守信的道德原则。2、丙面对甲乙的行为,应该如何处理?答案:丙应该坚持自己的道德原则,不参与作弊行为,并尝试劝说甲乙停止作弊。3、针对班级中存在的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现象,学校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答案: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1)加强法制教育,让学生了解作弊行为的法律后果;(2)开展道德讲座,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3)设立举报箱,鼓励学生举报作弊行为;(4)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第二题阅读材料: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学校作为培养公民法治意识的重要阵地,积极开展法治教育。以下是一段关于法治教育的报道:甲学校开展了“法治进校园”活动,通过举办法治讲座、组织法治知识竞赛、邀请法官进校园等形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法治观念。乙学校则将法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如在语文课上讲解法治故事,在历史课上分析法治案例,在思品课上引导学生思考法治问题。1、甲学校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的目的是什么?答案:甲学校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法治观念。2、乙学校如何将法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答案:乙学校将法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的方式有:在语文课上讲解法治故事,在历史课上分析法治案例,在思品课上引导学生思考法治问题。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法治教育的认识。答案:法治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积极开展法治教育,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法治观念,为构建法治社会贡献力量。第三题阅读材料:随着社会的发展,法治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某市为了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以下是一些活动内容和效果:1.学校组织了“法律知识竞赛”,激发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法律素养。2.社区开展了“法治教育讲座”,邀请法律专家为居民讲解法律知识,增强了居民的法治意识。3.举办“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庭审判过程,加深了他们对法律的认识。4.开展“法治宣传周”,通过各种渠道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了全市人民的法治观念。5.学校和家庭共同开展“亲子法治教育”,让家长了解法律知识,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学校组织“法律知识竞赛”的意义是什么?答案:1、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2、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3、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2、社区开展“法治教育讲座”的效果有哪些?答案:1、增强了居民的法治意识;2、普及了法律知识;3、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法律素养。3、举办“模拟法庭”活动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哪些积极影响?答案:1、加深了青少年对法律的认识;2、培养了青少年的法律意识;3、提高了青少年的法律素养;4、锻炼了青少年的实践能力。第四题在我国,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工具。为了培养青少年的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养,我国在中小学阶段开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以下是一篇关于法治教育的文章,请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文章内容:近年来,我国法治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宪法、民法、刑法等法律法规,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内容,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以下是一些法治教育的实例:1.某中学开展了“法律知识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了学生的法律知识储备。2.某中学组织学生参观法院、检察院等法律机构,让学生亲身感受法治氛围,提高法治素养。3.某中学开展了“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扮演法官、律师、被告等角色,锻炼学生的法律思维和表达能力。请根据以上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1)请列举文章中提到的两种法治教育实例。(2)法治教育对于青少年成长有何意义?2、(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法治的认识。(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践行法治精神?3、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看法。你认为青少年法治教育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答案:1、(1)法治教育实例:1.某中学开展了“法律知识竞赛”活动;2.某中学组织学生参观法院、检察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