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重要战争(讲义)
启智职教的店
先秦时期
一、涿鹿之战
1.时间:上古时期
2.对手:
华夏部落(黄帝、炎帝)VS东夷部落(蚩尤)
3.结果:
炎黄胜
二、鸣条之战1.
时间:夏末
2.对手:
夏桀VS商汤3.
结果:
商汤胜
三、牧野之战L
时间:商末
2.对手:
周武王VS商纣王3.
结果:
周武王胜
四、武庚之乱1.
时间:西周
2.对手:
周公VS武庚3.
结果:
周公胜
五、国人暴动1.
时间:西周
2.对手:
周厉王VS国人3.
结果:
厉王被逐、“共和行政”
六、长勺之战
1.时间:春秋
对手:鲁国
1
VS齐国3.结
果:
鲁国胜
七、城濮之战L
时间:春秋
2.对手:
晋国VS楚国3.
结果:
晋国胜
八、桂陵之战L
时间:战国
2.对手:
齐国(孙膑)VS魏国(庞涓)
3.结果:
齐国胜
九、马陵之战1.
时间:战国
2.对手:
齐国(孙膑)VS魏国(庞涓)
3.结果:
齐国胜
十、长平之战1.
时间:战国
2.对手:
秦国(白起)VS赵国(赵括)
3.结果:
秦国大胜,坑杀40万降卒。
【真题链接】
1.(2017-重庆)下列古代著名战役与成语对应正确的是()。A.
涿鹿之战:草木皆兵
B.牧野之战:阵前倒戈C.
长勺之战:投鞭断流D.
马陵之战:破釜沉舟
2.(2017-江苏省考C类)下列成语与历史人物对应错误的是()。A.
卧薪尝胆一一勾践
2
B.退避三舍一一晋文公C.
完璧归赵一一蔺相如D.
纸上谈兵一一沈括
3.(2012-国考)关于这张古代作战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战役发生在南北朝时期B.
交战双方是齐国和韩国
C.历史上称其为“马陵之战”
D.孙膑、白起是交战双方的指挥者
4.(2009-426联考)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
立木取信----商鞅
B.卧薪尝胆一一勾践C.
围魏救赵——孙武D.
图穷匕见一一荆轲
秦汉时期
一、巨鹿之战1.
时间:秦末
2.对手:
楚军为首的义军(项羽)VS秦军(章邯)
3.结果:
义军胜
二、垓下之战
1.时间:楚汉争雄
2.对手:
汉军(刘邦)VS楚军(项羽)
3.结果:
3
汉军胜,项羽自杀
三、白登之围
1.时间:西汉
2.对手:
西汉VS匈奴
3.结果:
匈奴围困汉军七日,议和后撤军
四、七国之乱
1.时间:西汉
2.对手:
汉景帝、周亚夫VS吴王刘潺等
3.结果:
叛乱被平定
五、汉武帝反击匈奴1.
时间:西汉
2.对手:
西汉(卫青、霍去病)VS匈奴
3.结果:
汉军胜
【真题链接】
1.(2019-江苏)楚汉相争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源自于这段历史
B.成语“破釜沉舟”源于楚汉相争中的一场战役C.
琵琶曲《十面埋伏》反映了楚汉垓下决战情形D.诗
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以此为题材
2.(2017-山东)下列哪一事件不是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A.
七国之乱
B.五胡乱华
C.王与马共天下D.
梁武帝舍身佛寺
3.(2016上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职测)下列典故与事件,不是发生在汉武帝在位
期间的是()。
A.七国之乱
4
B.封狼居胥
C.开通丝绸之路D.
颁布“推恩令”
4.(2015-吉林甲级/乙级)右侧为中国古代一次重要的战役形势图,据此进行的下列判断,
正确的是(
A.交战双方分别为刘邦军队和项羽军队B.
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C.
发生在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建立前1).
双方决战地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境内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一、官渡之战1.
时间:东汉末
2.对手:
曹操VS袁绍3.
结果:
曹操胜
二、赤壁之战1.
时间:东汉末
2.对手:
孙刘联军(周瑜、刘备)VS曹军(曹操)
3.结果:
孙刘联军胜
三、夷陵之战(彝陵之战、虢亭之战)
1.时间:三国
2.对手:
蜀汉(刘备)VS孙吴(陆逊)
3.结果:
5
陆逊火烧连营,蜀汉大败。
四、八王之乱
1.时间:西晋
2.对手:
西晋统治阶级内部3.
结果:
东海王司马越在八王之乱中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五、
观水之战
1.时间:东晋
2.对手:
东晋VS前秦
3.结果:
8万东晋军大败80万前秦军
【真题链接】
1.(2018-北京)下图描述了我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它是()。
A.牧野之战B.
官渡之战C.
赤壁之战D.
巨鹿之战
2.(2017-天津滨海)成语“风声鹤唳”常用来形容人惊惶失措,或自相惊扰。它出自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A.官渡之战B.
跳水之战
6
C.夷陵之战D.
赤壁之战
3.(2015-联考)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军事经验总结出来的
三十六条谋略,在我国军事史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下列战役中成功运用三十六计中“以逸待
劳”计的是()。
A.城濮之战B.
垓下之战C.
虢亭之战D.
泗水之战
4.(2014-甘肃/四川下半年)与“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提及的战争发生年
代最接近的是()。
A.长平之战B.
牧野之战C.
跳水之战D.
官渡之战
5.(2014-山东)下列战役与成语典故对应不正确的是()。A.
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B.巨鹿之战一一破釜沉舟C.
赤壁之战——投鞭断流D.
观水之战——草木皆兵
6.(2013四川下半年)下列哪一战役不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A.
官渡之战
B.桂陵之战C.
跳水之战D.
赤壁之战
隋唐之后
一、安史之乱1.
时间:唐朝
2.对手:
唐政府军(郭子仪、李光弼)VS藩镇叛军(安禄山、史思明)
3.结果:
唐政府军胜
7
二、澧渊之盟L
时间:北宋
2.对手:
北宋VS辽3.
结果:
双方订立合约
三、邸城之战1.
时间:南宋
2.对手:
南宋(岳飞)VS金(完颜宗弼)
3.结果:
岳家军以少胜多,重创金国精锐,大伤金国元气
四、靖难之役
1.时间:明朝
2.对手:
燕王朱棣VS建文帝朱允炊
3.结果:
朱棣胜,登上帝位
五、土木堡之变1.
时间:明朝
2.对手:
明朝(明英宗、王振)VS瓦剌(也先)
3.结果:
明朝惨败,明英宗被俘
六、三藩之乱
1.时间:清朝
2.对手:
清朝政府(康熙帝)VS三藩(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
3.结果:
清军胜,平定三藩
七、雅克萨之战L
时间:清朝
2.对手:
清(康熙)VS俄国3.
结果:
清胜,签订《尼布楚条约》
8
【真题演练】
1.(2017-事业单位联考-职测)下列历史事件与发生朝代对应错误的是()oA.
漫渊之盟一一北宋
B.马邑之谋一一西汉C.
白登之围一一唐朝D.
土木之变----明朝
2.(2016-北京事业单位)明朝将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的皇帝是(A.
朱元璋
B.朱标
C.朱棣
D.朱允坟
3.(2014-412联考)下列事件与相关人物对应错误的是()。A.
三藩之乱:吴三桂、康熙
B.七国之乱:吴王刘潺、汉景帝C.
八王之乱:苻坚、谢玄
D.安史之乱:郭子仪、史思明
9
中国古代重要战争(笔记)
【说在课前】
常识一定要复习,不能只依靠平时积累,在考场上复习比不复习有很大的提升效果,常识
拿满分不容易,但通过复习多拿几分没问题,能多拿一分是一分。在行测考试中,0.5分都可
以刷掉一大批人,通过复习常识尽可能多拿到分数。
常见考法
1.时代背景——如时间排序
2.主要人物——如巨鹿之战
3.战略战术--如十面埋伏
4.相关口号——如七国之乱
5.历史典故一一如投鞭断流
6.战争地图——如官渡之战
7.战争结果——如夷陵之战
8.历史意义——如赤壁之战
【解析】
1时代背景:排序题,给出几个战争进行排序,比如对马陵之战、桂陵之战、巨鹿之战、泗水
之战等进行排序,需要了解战争是哪个朝代的,掌握背景。
2主要人物:比如巨鹿之战,项羽攻打秦军主力(章邯、王离)。
3战略战术:比如十面埋伏是垓下之战,发生在楚汉争雄时期,刘邦将项羽十面埋伏,
取得胜利。
4相关口号:比如七国之乱,口号是“诛晁错,清君侧”。
5历史典故:比如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对应观水之战。
6战争地图:考记给出一张图,问属于哪张战争,比如官渡之战的标志性二字是“乌巢”。
7战争结果:比如夷陵之战,刘备攻打东吴,被陆逊火烧连营,东吴取得胜利。
8历史意义:比如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的局面。
先秦时期
一、涿鹿之战
1.时间:上古时期
2.对手:
华夏部落(黄帝、炎帝)VS东夷部落(蚩尤)
3.结果:
炎黄胜
10
Mnpm
【解析】
1.时间:夏朝之前称为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三皇存在争议,有两种主流说法,一是燧人
氏、伏羲氏、神农氏,二是根据《史记》表述为天皇、地皇、泰皇(人皇);考试常考五
帝,包括黄帝、颛顼、帝辔、尧、舜,颛顼、帝善、尧、舜根据《史记》记载是黄帝的后裔。2.对手:
炎、黄二帝斗蚩尤,华夏部落(黄帝、炎帝)VS东夷部落(蚩尤),当时中原
一带条件好,水、资源比较丰富,大家抢地盘,一开始蚩尤打炎帝,后黄帝、炎帝合并在一起
打蚩尤。
3.标志性符号:风伯雨师、指南车。具有神话色彩,蚩尤请来风伯雨师,并制造大雾为
II
其坐镇,黄帝请人驱散风雨并发明指南车辨别方向驱散大雾,最终黄帝、炎帝取得胜利。左面
是蚩尤的雕像(半兽人,人身牛蹄头有角),右面是黄帝的雕像。
后续一一阪泉之战
Mt*之H-彬加,耳*.
【解析】
1.炎、黄二帝之间的内斗称为阪泉之战,正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击败蚩尤之后炎帝
不服,于是挑战黄帝,最终黄帝取得胜利。黄帝驯服野兽参与打仗,以前熊猫属于野兽,可以
上战场打仗,现在依靠“卖萌”为生。
2先有涿鹿之战,后有阪泉之战,是权威史书记载。
3梳理:
(1)涿鹿之战是上古时期;人物是炎黄二帝斗蚩尤,炎、黄取得胜利。
(2)符号:风伯雨师、指南车。
(3)阪泉之战发生在涿鹿之战之后。
(4)嫖祖(黄帝的妻子)发明养蚕,仓颉发明造字,正所谓“蔡伦造纸,仓颉造字”。
二、鸣条之战1.
时间:夏末
2.对手:
夏桀VS商汤3.
结果:
商汤胜
12
【解析】
1炎黄二帝斗蚩尤后,经过黄帝、颛顼、帝售、尧、舜,尧传舜、舜传禹、禹传启(开启
家天下,建立夏朝),夏朝前期、中期没有什么战争,末期常考的战争是鸣条之战。
2对手:夏桀VS商汤,夏朝末期的暴君是夏桀,宠爱妹喜。《鹿鼎记》中韦小宝拍马屁
说“皇上您是鸟生鱼汤”,应该是“尧舜禹汤”(都是明君),最终商汤取得胜利。
3伊尹调和五味,伊尹是厨师出身,后治理国家提出“调和五味治天下”,老子将观点发
展为“治大国若烹小鲜”。
4梳理:
(1)时间是夏朝末年;人物是夏桀、商汤,最终商汤取得胜利。
(2)“调和五味”出自伊尹。
三、牧野之战L
时间:商末
2.对手:
周武王VS商纣王3.
结果:
周武王胜
13
牧野之教股城,
【解析】
1商汤建立商朝,商朝前期、中期没有什么战争,末期发生牧野之战(重点)。
2对手:周武王(姬发)VS商纣王(帝辛)。与商纣王相关典故是倒曳九牛、抚梁易柱,
纣王力气非常大,用“横推八马倒,倒曳九牛回”形容人有劲:“抚梁易柱”是指纣王手托房
梁,更换房柱。纣王宠幸妲己,造酒池肉林、挖心比干、发明炮烙之刑(将铜柱烧得通体火热,
将人绑在柱子上活活烫死),最后武王伐纣得了民心。
3典故:阵前倒戈/前徒倒戈,纣王过于昏庸残暴不得民心,双方交手还没开始打,纣
王的军队纷纷调转方向攻打朝歌(投诚)。
4建筑:鹿台,商纣王自焚于鹿台。思子宫与汉武帝有关,汉武帝时期爆发巫蛊之祸,
太子刘据含冤自杀,后汉武帝建思子宫怀念太子刘据。
5梳理:
(1)时间:商末。
(2)人物:商纣王、周武王、姜子牙、妲己,周武王取得胜利。
(3)典故:倒曳九牛、抚梁易柱、阵前倒戈。
(4)建筑:鹿台。
(5)牧野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14
四、武庚之乱1.
时间:西周
2.对手:
周公VS武庚3.
结果:
周公胜
周
公
一«
京
・
物
*
【解析】
1武庚之乱:也称为三监之乱,西周初年,武王伐纣取得成功后没有杀掉商纣王的儿子武
庚,采取以商治商政策(用商朝的残余势力治理其他相关地区),派管叔、蔡叔、霍叔监督
武庚。武壬在世时有威望可以服众,武王去世成王继位由周公(姬旦)主政,管叔、蔡叔、霍叔
不服,于是叛乱造反,最终周公经过漫长的征讨取得胜利,开创成康盛世。周公有很多了不起
的成就,比如周公制礼乐、周公解梦。
2梳理:
(1)时间:西周。
(2)人物:周公旦、武庚,周公取得胜利。
(3)周公制礼乐,开创成康盛世。
五、国人暴动1.
时间:西周
2.对手:
周厉王VS国人3.
结果:
厉王被逐、“共和行政”
15
防民之口,芸于防川.
川落而覆,伤人必多,民
亦如之,是改为川者次之
为民意宣之便言.
召
公
【解析】
1西周的周厉王残暴,一方面搜刮民财,另一方面阻塞言路,让巫师监听老百姓,如果批
评厉王的政策就杀掉,当时的大臣召(SHAO)公进言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意为将阻止百
姓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最终老百姓忍无可忍,爆发国人暴动将厉王赶
出皇宫。厉王被赶出皇宫后,由周公(周公旦的后人)、召公共和行政,这是公元前841年,
是我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2梳理:
(1)时间:西周末期。
(2)人物:厉王,百姓胜利,厉王被赶出皇宫。
(3)典故: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4)周公、召公共和行政,是我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六、长勺之战1.
时间:春秋
2.对手:
鲁国VS齐国3.
结果:
鲁国胜
16
【解析】
1周幽王宠幸褒姒,烽火戏诸侯,后外敌入侵点燃烽火无诸侯前来,最终被犬戎族灭掉。西周
灭亡后平王东迁,开启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
2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
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中齐桓公是五霸之首,齐桓公带领鲍叔牙攻打鲁国(曹刿),
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最终鲁国取得胜利,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3梳理:
(1)时间:春秋。
(2)人物:齐桓公、曹刿,鲁国取得胜利。
(3)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是以少胜多的战争。
七、城濮之战1.
时间:春秋
2.对手:
晋国VS楚国3.
结果:
晋国胜
17
【解析】
1对手:晋国的晋文公VS楚国的楚成王。著名典故是退避三舍,晋文公逃亡避难来到
楚国,楚王问晋文公“凭什么要帮助你”,晋文公回答到“将来一旦我上位,以后两国打仗,我
的军队主动后退90里”(一舍是30里,三舍是90里),后两国开战,晋文公履行承诺退
避三舍,表面上很诚信主动退后90里,其实是诱敌深入,最终楚军陷入重围,晋国取得大
胜。
2梳理:
(1)春秋时期;人物是晋文公,晋国取得胜利。
(2)典故:退避三舍(一舍是30里,三舍是90里)。
八、桂陵之战L
时间:战国
2.对手:
齐国(孙膑)VS魏国(庞涓)
3.结果:
齐国胜
【解析】
1战国七雄之间常年打仗,常考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桂陵之战是典型的孙庞
斗智,孙膑一开始不叫孙膑,后被庞涓陷害施以膑刑(挖掉膝盖骨),后称为孙膑。
2典故:围魏救赵。当时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孙膑出战,没有直接到
赵国解围,而是包围魏国的国都大梁,庞涓立即带兵回国救援,孙膑在桂陵设下埋伏最终取得胜
利。
3考点:
18
(1)战国时期:人物是孙膑和庞涓,齐国取得胜利。
(2)典故:围魏救赵。
(3)孙武著《孙子兵法》,孙膑著《孙膑兵法》;桂陵位于现在的河南地区。
九、马陵之战1.
时间:战国
2.对手:
齐国(孙膑)VS魏国(庞涓)
3.结果:
齐国胜
【解析】
1桂陵之战中庞涓失败,后经过重新整顿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孙膑使用减灶诱敌
之计。孙膑在行军途中不断将灶台扔掉,庞涓就认为齐国军队有人逃亡或死亡,结果庞涓上当
轻信计策开始冒进,来到一棵树下发现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万箭齐发庞涓中箭,
最终自杀。
2梳理:
(1)时间:战国时期。
(2)人物:孙膑、庞涓,孙膑所在的齐国取得胜利.
(3)典故:减灶诱敌/减灶计。
19
十、长平之战1.
时间:战国
2.对手:
秦国(白起)VS赵国(赵括)
3.结果:
秦国大胜,坑杀40万降卒。
【解析】
1概况: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变强,被称为虎狼之师,长平之战真正奠定秦国的基础。秦
国是白起指挥,人称“战神”,号称杀人百万;赵国开始是老将廉颇,政策是固守不战,但是赵
王中了离间计,秦国找人散布谣言说不怕廉颇,怕的是著名的赵括,幸亏他没有来。结果赵括
只会死读书、纸上谈兵,他上任后将固守改为进攻,中了白起的埋伏,最终死于乱箭之下,最
后被坑兵40万,只剩240余名幼小。经此一战,赵国国力大衰,奠定了秦统一的总基调。
2考点:
(1)时间:战国时期。
(2)人物:白起VS赵括(常考)。
(3)结果:秦国大胜,坑兵40万。
(4)典故:赵括纸上谈兵。
(5)注意: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考查概率非常高,常出题。
【真题链接】
1.(2017-重庆)下列古代著名战役与成语对应正确的是()oA.
涿鹿之战:草木皆兵
B.牧野之战:阵前倒戈C.
长勺之战:投鞭断流D.
马陵之战:破釜沉舟
【解析】LB项正确:阵前倒戈也称前徒倒戈。A项错误:草木皆兵源自泗水之战。C
20
项错误:长勺之战——曹刿论战,投鞭断流—跳水之战。D项错误:马陵之战——减灶诱
敌,破釜沉舟——巨鹿之战。[选B]
2.(2017江苏省考C类)下列成语与历史人物对应错误的是()。A.
卧薪尝胆一一勾践
B.退避三舍一一晋文公C.
完璧归赵一一蔺相如D.
纸上谈兵一一沈括
【解析】2.D项错误:赵括一一纸上谈兵,沈括——宋朝科学家,纂写了《梦溪笔谈》,
被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选D】
3.(2012-国考)关于这张古代作战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0
A.战役发生在南北朝时期B.
交战双方是齐国和韩国
C.历史上称其为“马陵之战”
D.孙膑、白起是交战双方的指挥者
【解析】3.观察地图可知,两军交会于马陵,即马陵之战。A项错误:战国时期常考三
个战争,即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B项错误:交战双方齐(孙膑)魏(庞涓),史
称孙庞斗智。D项错误:“白起”改为“庞涓”,白起对应秦赵的长平之战。【选C】
4.(2009-426联考)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
立木取信----商鞅
B.卧薪尝胆——勾践C.
围魏救赵一一孙武D.
图穷匕见一一荆轲
【解析】4.选非题。C项错误:孙武改为孙膑。【选C】
【答案汇总】1-4:B/D/C/C
21
秦汉时期
一、巨鹿之战1.
时间:秦末
2.对手:
楚军为首的义军(项羽)VS秦军(章邯)
3.结果:
义军胜。
【解析】
1.概况:秦始皇一统天下,但是二世而亡。秦末爆发农民起义,一开始陈胜、吴广起义
(失败),之后又是项羽、刘邦起义。巨鹿之战:项羽代表起义军VS秦军的章邯+王离。项
羽破釜沉舟,即把锅、船都砸了,没有后路,奋勇杀敌,置之死地而后生,最后全歼王离
20多万士兵,破降章邯率领20多万士兵。新安杀降:项羽收降秦军之后,最后全部坑杀章
邯的20多万士兵。
2.考点:
(1)时间:秦末。
(2)人物:项羽VS章邯+王离,项羽取胜。
(3)典故:破釜沉舟。
(4)战役:以少胜多。项羽军队只有六万人,章邯+王离共四十万人,最终项羽战胜。
二、垓下之战
1.时间:楚汉争雄
2.对手:
汉军(刘邦)VS楚军(项羽)
3.结果:
汉军胜,项羽自杀。
22
【解析】
1概况:推翻秦朝后,刘邦项羽开始内斗,史称楚汉争雄,最终以垓下之战结束,刘邦取
得胜利。项羽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开始还想议和,进行鸿沟合议,约定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象
棋中的楚河汉界源自于此)。项羽按约撤兵,但刘邦撕毁协议,十面埋伏项羽。
2典故:
(1)十面埋伏:汉军围堵楚军,即刘邦围堵项羽。
(2)四面楚歌:刘邦让汉军唱楚歌瓦解军心,意为楚地己失,导致军心涣散。
(3)霸王别姬:虞姬自刎。本来霸王(项羽)有机会过江东,但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最后自刎在乌江边。李清照写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以
此缅怀项羽。
3考点:
(1)时间:楚汉争雄时期。
(2)人物:刘邦VS项羽。
(3)结果:汉军胜利。
(4)典故: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5)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源自于此。
三、白登之围1.
时间:西汉
2.对手:
西汉VS匈奴3.
结果:
匈奴围困汉军七日,议和后撤军。
23
1概况:刘邦取胜之后开创汉朝,即西汉。西汉建立后有外敌入侵,因此御驾西征,但被
匈奴围困,即白登之围。谋臣陈平献计,贿赂冒顿单于之妻,因为她爱财,让其劝谏单于,后单于
停战,与汉议和,解白登之围。至此之后,汉便采取和亲政策,派公主前去匈奴和亲以保边境
安宁,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开始扭转局面。
2考点:
(1)时间:西汉。
(2)人物(重点):汉高祖、陈平。
(3)结果:双方议和。
四、七国之乱L
时间:西汉
2.对手:
汉景帝、周亚夫VS吴王刘源等3.
结果:
叛乱被平定。
24
【解析】
1概况:西汉初期有许多诸侯王,他们各自为政。景帝时期,晁错提出削藩,即收回诸王
的封地。以吴王刘演为代表的诸侯王提出“诛晁错,清君侧”,由此爆发七国之乱。汉景帝开始
相信了,处死“奸臣”晁错,但仍无济于事,后名将周亚夫领兵平定七国之乱。武帝时期采纳
大臣主父偃的推恩令,诸侯王假设有四个儿子,封地平分给儿子,一国变成四个国,有的儿子多,
所以平分后不止四国,于是瓦解了诸侯国的势力。
2考点:
(1)时间:西汉初期。
(2)人物:汉景帝、周亚夫VS刘潺为首的诸侯王。
(3)结果:平定七国之乱。
(4)口号:“诛晁错,清君侧”。
五、汉武帝反击匈奴1.
时间:西汉
2.对手:
西汉(卫青、霍去病)VS匈奴3.
结果:
汉军胜。
【解析】
1.概况:汉武帝时期,对外不再和亲,开始反击匈奴。开始采用马邑之谋,诱匈奴前来马
邑,但匈奴没来,因此汉转而主动出击。先后打了三场战役,前后打了四十多年,即河南
-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占河西走廊)和漠北之战。经此之后,匈奴力量大衰,只能退居苦
寒之地,之后据说匈奴去欧洲闹事。
2典故:封狼居胥,对应漠北之战。人物:卫青、霍去病。狼居胥是山的名字,在今蒙古
国境内,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
3考点:
(1)时间:西汉武帝时期。
(2)人物:卫青、霍去病。
25
(3)结果:西汉取胜。
(4)典故(常考):封狼居胥,对应霍去病。
(5)计谋:马邑之谋。
(6)“飞将军”指李广。相关典故:李广难封,即李广一直打败仗,运气不佳。
4.补充新考点:东汉之前,在新王朝时期,昆阳之战,目前有考查的趋势。汉光武帝刘秀,
在昆阳之战中以少胜多,一战成名,刘秀只有2万人,王莽有43万人,最终刘秀取胜。
【真题链接】
1.(2019-江苏)楚汉相争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源自于这段历史
B.成语“破釜沉舟”源于楚汉相争中的一场战役C.
琵琶曲《十面埋伏》反映了楚汉垓下决战情形D.诗
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以此为题材
【解析】LB项错误:破釜沉舟对应巨鹿之战,楚汉打秦军主力。A项正确:鸿沟合议。
D项正确:李清照的诗句。【选B]
2.(2017-山东)下列哪一事件不是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A.
七国之乱
B.五胡乱华
C.王与马共天下D.
梁武帝舍身佛寺
【解析】2.选非题。A项错误:西汉汉景帝时期,B、C、D都是魏晋南北朝。B项正确:
西晋时期由于八万之乱,国力衰落,游牧民族南迁,建立各种政权,史称五胡乱华。C项正确:
东晋时期,以王导为代表+司马睿,司马睿登上帝位,王导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登基时拉着王
导一起,甚至上朝都要站起来迎接,因此有“王马共天下”的说法。D项正确:南北朝时期
(宋齐梁陈)。南朝的梁武帝看破红尘,出家为僧,一生中四次出家,大臣集体捐钱将其赎回。
【选A】
3.(2016上半年一全国事业单位联考-职测)下列典故与事件,不是发生在汉武帝在位
期间的是()»
A.七国之乱B.
封狼居胥
C.开通丝绸之路D.
颁布“推恩令”
【解析】3.选非题。A项错误:汉景帝时期。B项正确:汉武帝派霍去病北击匈奴,封
狼居胥。C项正确: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D项正确:汉武帝主父偃推行“推恩令”,
26
化整为零,强化了中央集权。【选A]
4.(2015-吉林甲级/乙级)右侧为中国古代一次重要的战役形势图,据此进行的下列判断,
正确的是()。
A.交战双方分别为刘邦军队和项羽军队B.
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C.
发生在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建立前D.
双方决战地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境内
【解析】4.A项错误:巨鹿之战中项羽VS章邯+王离。B项正确:以少胜多,项羽6万
人左右,章邯+王离各20万人。C项错误: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而巨鹿
之战发生在秦末。D项错误:巨鹿据考证在今邢台一带。【选B]
【答案汇总】1-4:B/A/A/B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一、官渡之战L
时间:东汉末
2.对手:
曹操VS袁绍3.
结果:
曹操胜。
27
【解析】
1概况:汉末三国,有三个大的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首先是官渡之
战,曹操打袁绍。袁绍是“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的人,本来袁绍占优势,兵力悬殊,
曹操军队只有3万多人,袁绍有10万多人,后许攸投曹,许攸本是袁绍的部下,后许投奔曹
操,曹操知道后十分高兴,激动得来不及穿鞋去迎接。许攸十分感动,献计于曹操,指出可以火烧
袁绍在乌巢的粮草。曹操派人火烧乌巢,袁绍无准备,被打得措手不及,最终曹操大败袁绍,袁绍
带兵逃回河北,后郁郁而终。后期,许攸居功自傲,常对曹操说“你有今天是谁的功劳?”曹操说:
“是你许先生的功劳”,名将虎痴将军许褚不满,斩杀了许攸。此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考点:
(1)时间:东汉末年。
(2)人物:曹操攻打袁绍,曹操胜利。
(3)地图:标志是乌巢,看到乌巢要知道是许攸献计火烧乌巢。
(4)结果:以少胜多。
(5)历史意义: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1.
时间:东汉末
2.对手:
孙刘联军(周瑜、刘备)VS曹军(曹操)
3.结果:
孙刘联军胜
28
赤
壁
之
战
】
【解析
亮的
诸葛
乎是
战似
壁之
剧中赤
电视
曹。
合抗
备)联
、刘
(孙权
,孙刘
末年
东汉
概况:
1.
。
败曹操
水军大
,指挥
的功劳
是周瑜
历史上
功劳,
游说的
是外交
实至多
,其
功劳
操
,曹
得胜利
火攻取
该战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演出派遣劳务合作协议4篇
- 2025民商法担保法律合同履行监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合同3篇
- 2025年度个人房产买卖交易资金监管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承台施工劳务分包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苗木种植与生态旅游开发合作合同4篇
- 2025年度钢管脚手架维修保养与翻新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工业厂房房屋买卖合同范本(设备安装升级版)4篇
- 2025年度环保型泥浆外运及土壤修复合同4篇
- 2025年度模特经纪公司模特签约及培养合同3篇
-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竖式计算题200道及答案
- GB/T 12723-2024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
- GB/T 16288-2024塑料制品的标志
- 麻风病防治知识课件
- 干部职级晋升积分制管理办法
- TSG ZF003-2011《爆破片装置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2024年代理记账工作总结6篇
- 电气工程预算实例:清单与计价样本
- VOC废气治理工程中电化学氧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煤矿机电设备培训课件
- 高考写作指导议论文标准语段写作课件32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