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七下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检测(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用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当扫描二维码时(▲)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B.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C.二维码是光源D.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故A正确;B.当扫描黑白相间的条纹时,黑色条纹吸收所有光线,故黑色条纹不反射色光,而白色条纹能够反射所有色光,故B错误;C、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C错误;D.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扫入”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D错误;故选:A。2.小张某一天陪北方客人到火锅城大吃了一顿,觉得味道很好,可接下来的几天,吃其他饭菜都觉得没有味道,这其中的原因是(▲)A.其他饭菜没有火锅的辣B.吃了火锅后的余味还没有散去C.吃了火锅后烫伤了味蕾D.其他饭菜的味没有火锅的浓【答案】C【解析】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最基本的味觉有甜、酸、苦、咸、鲜五种,我们平常尝到的各种味道,都是这五种味觉混合的结果。【分析】【详解】吃火锅时,刚从锅里捞出的食物会比较烫,入口的时候会烫伤味蕾,影响味觉;故C符合;故答案为:C.3.新“七不规范”中,“言语不喧哗”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响度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言语不喧哗指声音的强度较弱,故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响度。故选A。4.当你在“打呵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A.鼓膜的振动B.听小骨的振动C.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D.神经冲动的传导【答案】A【解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分析】咽鼓管连接咽与鼓室,当外界有巨大声响时,可以捂耳或张嘴是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详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人的口腔通过咽鼓管与中耳相连,中耳中的鼓膜能接受声波刺激,可产生振动。“打呵欠”会影响鼓膜的振动。故选:A。5.如图所示,小秦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这表明(▲)A.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B.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1)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2)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探究的是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的关系。故选:B。6.请结合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指出下列叙述中的错误(▲)A.结构2在成像过程中相当于凸透镜B.结构1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而使病人重见光明C.结构4能将物像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D.若结构2过度变凸,则不易看清近处物体【答案】D【解析】晶状体变得过凸,会使像成在视网膜前为近视,不易看清远处物体。【分析】【详解】A、晶状体似双凸透镜,在成像过程中有折光作用。B、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象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近视眼。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若2晶状体过度变凸,则不易看清远处的物体。不符合题意;C、角膜是无色透明的,利于光线的透入,如果角膜病变或受损,会影响光线进入眼球内部,使物模糊不清,甚至失明,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来使病人得到恢复。不符合题意;D、4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导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形成视觉。符合题意。故选D。7.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B.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答案】A【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进行分析。【分析】
此题考查了成像特点与物距大小变化的关系,要掌握物近像远像变大的含义。【详解】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f时,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且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也越大;所以将蜡烛从二倍焦距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大,像逐渐变大。故选A。8.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人从侧面看去(▲)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答案】B【解析】镜面反射表面光滑,反射光线方向集中,眼睛只有在某些位置能接收到反射光线,漫反射表面粗糙,反射光线方向散乱,眼睛在各个位置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人眼感觉物体的亮暗,取决于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眼的多少,进入眼睛的光线多,感觉亮,进入的少,感觉暗。【分析】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不是判断物体亮暗的依据,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多少,才是判断物体亮暗的依据,如果镜面反射的光正好进入人眼,人感觉要比漫反射亮,如果镜面反射的光没有进入人眼,人感觉它是很暗的,不如漫反射亮。【详解】镜子表面光滑,发生镜面反射,垂直照射的手电筒的光,反射后几乎还是向上的,人眼在侧面看,几乎接收不到镜子的反射光线;白纸表面粗糙,发生漫反射,手电筒的光反射后,各个方向都有,人眼在侧面看,可以接收到少量的反射光线.两种情况相对比,白纸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较多,人感觉更亮。故选:B。9.阳春四月,杜鹃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喜迎来自各地的游客。在太阳的照耀下,游客看到的鲜艳的红杜鹃是因为(▲)A.红杜鹃能发出红色的光B.红杜鹃能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C.红杜鹃能发出白色的光D.红杜鹃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色光【答案】B【解析】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分析】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太阳光是复色光,包括各种颜色的光。【详解】由于红杜鹃能够反射光中的红色,所以人们看到的杜鹃是鲜艳的红色;故选B。10.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答案】A【解析】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形状相当于凸透镜;当小刚把玻璃杯竖着贴近书看鹦鹉图片时,图片离玻璃杯很近,满足物距小于焦距,符合凸透镜成像规律: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值得注意的是,圆柱形容器会使物体的左右距离变大,而上下距离不变。【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透明的物品能形成中间厚边缘薄,如:玻璃杯中盛满水、塑料大棚上的积水、远视镜片等都相当于凸透镜,能具有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或所成像的特点。【详解】玻璃杯竖着贴近鹦鹉图片时,起到放大镜的作用,鹦鹉图片通过玻璃杯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对于圆柱形的容器来讲,其放大的效果是横向变长,而纵向不变,故只有A显示的像是符合要求的。故选A。11.下列关于光的知识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B.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实现遥控的C.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D.投影仪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照相机拍照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B、红外线可以用来进行遥控,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遥控,故B正确;C、近视镜是凹透镜,因此近视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故C正确;D、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D正确。故选A。12.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在探究小孔大小对小孔成像的影响的实验中,要改变小孔的大小,本题中的四个设计都能改变小孔的面积,按照控制变量的思想,在改变孔的大小时,要控制孔的形状不变,这样才能比较是否是因为孔的大小影响像的形状。并且A选项中的三角形,当卡片乙向左移动时,小孔的水平和上下方向的尺度都在变小;而B、C小孔在水平方向长度在变小,但在上下方向大小的最大值开始并没有改变;D选项中的上下方向大小也没有变化。13.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答案】D【解析】由现象①可得,光在水中可以沿直线传播;由现象②可得,光在水和海波的不均匀混合物中,光的传播路径发生弯曲;由现象③可得,光在水和海波的均匀混合物中光又沿直线传播;分析三种情况得出实验结论。【分析】本题通过实验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通过此题提高自己分析实验和解答实验的能力。【详解】由现象①可得,光在水中可以沿直线传播;由现象②可得,光在水和海波的不均匀混合物中,光的传播路径发生弯曲;由现象③可得,光在水和海波的均匀混合物中光又沿直线传播;分析三种情况得出实验结论。从①中我们发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而②中的光线不再沿直线传播不同于①的是介质不再均匀,③现象中的光线又沿直线传播,是由于经搅拌后,介质又变得均匀,故可以得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故选D。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离小孔越近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越大B.游泳运动员在平静的水面下看到游泳池边的物体可能变矮了C.蜡烛经凸透镜成像时,当蜡烛靠近透镜,蜡烛的像一定远离透镜D.小球沿水平方向运动,它在平面镜中的像可以沿竖直方向运动【答案】D【解析】(1)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通过小孔所成的是一个倒立的实像,且小孔所成的像不仅与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还与物距有关。(2)从水面上能看到水面下有一静止的物体,根据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要想从水面上照亮物体,应正对着水面下的物体射。(3)物距减小,像距变大。(4)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且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分析】本题考查了小孔成像、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等知识点,属于基础知识。【详解】A、小孔成像的实验中所成的像是倒立实像,且小孔所成的像不仅与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与成像的屏离小孔的越近也有关,故A错误;B、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看去,看到是物体的虚像,虚像在物体的上方,因此在水面下的游泳者看到的物体与实际的物体相比偏高,故B错误;C、蜡烛经凸透镜成实像时,当蜡烛靠近透镜,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当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像距也减小,故C错误;D、平面镜以与水平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面上O点,如图,一个小球以一定速度沿桌面向点O匀速滚去,此时所成的像的情况如图所示,则小球的像可以在竖直方向运动,故D正确。故选D。15.如图所示,把一凸透镜放在平面镜前,当用眼睛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答案】D【解析】眼睛观察镜子时,感到光束是在M点发出的,根据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确定凸透镜焦点的位置,从而判断凸透镜的焦距。【分析】本题关键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判断凸透镜焦点的位置。【详解】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凸透镜的焦点F,根据焦距是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距离,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0.4m0.3m=0.1m。
故选D。16.关于光纤通信,小明同学曾思考这样的问题:在漫长的线路上,光纤免不了要拐弯、缠绕,而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激光通信信号怎能从一端传到另一端呢?后来在“研究光纤怎样传输光信号”的活动中,终于明白了:激光信号在光纤中(▲)A.就像水流沿弯曲水管流动那样B.就像电流沿弯曲导线传播那样C.不断地经光纤壁反射而向前传播D.不断地在光纤中折射而向前传播【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光纤很细,有内外两层,内壁具有使光发生反射的特性(类似于平面镜),所以光经多次反射能从光纤的一端传播到另一端,而不是经过折射,也不会像电流和水流一样,因为激光方向性好,不会弯曲。故A、B、D错误。故选C。17.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端在2倍焦距之外,b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如图所示,那么木棒在光屏上的像是(▲)A.a端变细,b端变细B.a端变粗,b端变粗C.a端变细,b端变粗D.a端变粗,b端变细【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因此时b端位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故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因a端位于2倍焦距之外,故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所以木棒所成的像将是a端变细,b端变粗。故选:C。18.下列光路作图及有关说明,不正确的是(▲)A.经凹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B.舞蹈运动员通过平面镜看到脚尖的像的光路图C.物体PQ在平面镜中成像P´Q´D.光线进入玻璃砖和穿出玻璃砖后的光路图【答案】C【解析】(1)根据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出判断;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先做出脚尖D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脚尖的像)Q′,连接像点和人的眼睛,与平面镜的交点为入射点进而得出入、反射光线;
(3)物体在平面镜后面的部分不能成像;
(4)光线通过玻璃砖再进入空气发生两次折射:第一次是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砖,折射光线应该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是从玻璃砖斜射进入空气,折射光线应该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分析】本题为关于光学电路图综合判断题,涉及到反射图、折射图、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要细心分析,熟练应用相关知识。【详解】A、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入射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的焦点,故A正确;B、先做出脚尖Q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Q′,即脚尖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连接像点Q′和人的眼睛,与平面镜的交点为入射点,连接Q和入射点就是入射光线,连接入射点和眼睛为反射光线,故B正确;C、物体PQ在平面镜右面的部分不能成像,故C错;D、第一次折射:先过入射点垂直玻璃砖上表面作出法线,再在玻璃砖内部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折射:先过下面的入射点垂直玻璃砖下表面作出法线,再在玻璃砖的下侧空气中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玻璃砖上表面的入射光线平行,故D正确。故选C。19.如图所示,把由同种玻璃制成的正方体玻璃砖A和半球形玻璃砖B放在报纸上,若正方体的边长和半球的半径相同,则从正上方沿图中虚线(中心线)方向往下看中心线对准的文字(▲)A.A和B中看到的都比实际的高B.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比实际的低C.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与实际的一样高D.A和B中看到的都与实际一样高【答案】C【解析】判断光的折射现象,要对折射的定义理解清楚,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当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类题目,若画图解答,效果会更好。【详解】折射只有在入射角不等于0度的时候才发生,当人眼通过半球看的时候进入眼睛的光线恰恰是从球面法线方向出来的光线,所以不折射.则通过立方体观察像比物高,即看到A中的字比B中的字高,通过球体观察物像重合,即看到B中的字和没有放玻璃半球时一样高。20.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答案】A【解析】【分析】在此题中注意了解光的折射现象。【详解】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由于光的折射现象,空气那侧是大角,所以人看到亮斑的位置的P点在S点的下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射灯发出的光线在水中是直线传播的,亮斑的实际位置在S点,由于人从水面上看时,池底会变“浅”,人看到亮斑Q点在S点的上方。故选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21.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患者而言,远处物体成的像位于视网膜▲,可配戴▲透镜矫正。【答案】前方;凹【解析】【分析】【详解】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答案为:前;凹。22.如图所示白纸上画了两个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纸前(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那是因为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使下方箭头成缩小的▲像(选填“实”或“虚”)。【答案】凸透镜;实【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以及三种成像情况的应用.此题主要考查了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知道当物距大于2f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并根据其制成了照相机。【详解】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那是因为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故答案为:凸透镜;实。23.如上右图所示,公路边设有一大平面镜,我们从镜中看到一辆汽车向东驶到十字路口向右拐弯,这辆车实际上是向▲行驶,向▲拐弯。【答案】北;左【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北,左。24.小明同学身高165c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由此可知,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cm,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答案】165;7点20分【解析】【分析】镜面对称的特征,镜中的景物与实际景物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大小不变,且关于镜面对称。【详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和像大小相等;小明同学的身高是165cm,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也是165cm;(2)方法一: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即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平面镜中钟表指针的实际情况,如下图,可以看到钟表的实际时间是7:20;方法二:把试卷翻过来,注意上下不要颠倒,直接从试卷的反面看钟表的实际时间是7:20。故答案为:165;7点20分。25.某人站在离湖岸边6m的C处,刚好能看见湖对岸的一棵树HG在水中的完整的像,如果眼距地面的高度为1.5m,湖两岸均高出湖水面1m,湖宽40m,则该树HG的高度为▲m。【答案】8【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像为虚像.根据平面镜成的特点就可以作出GH经水面反射后射入人眼的光路图.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分析】解题时关键是找出相似的三角形,然后根据对应边成比例列出方程,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解答此题还可用连接BG,根据Rt△BGH′∽Rt△BCD,解得G′H′=8m.【详解】首先作出G、H两点关于水面的对称点G'、H',即GH的虚像;然后把人眼和H'连接起来作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根据对顶角相等可知,∠BOA′=∠AOH′,因此Rt△AOH′∽Rt△BOA′,
所以,而从题可知,A′B=1m,OA′=40mOA,
即①式;根据同位角相等可知,∠BOA′=∠DBC,而∠BOA′=∠AOH′,因此∠DBC=∠AOH′,所以Rt△AOH∽Rt△DBC′,所以,而从题可知,CD=1.5m,BC=6m,
即,②式;
由②式可得:OA=4A′O③式,
把③式代入①式可得:,解得:AH′=9m,而AG′=1m,
所以G′H′=AH′AG′=9m1m=8m,
即该树HG的高度为8m;故答案为:8。26.小唐了解到电视机遥控是通过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来传输信号的。他想进一步了解红外线是否具有可见光的某些传播规律,进行了探究:实验一:在遥控板前面分别用相同厚度和大小的硬纸板与玻璃板遮挡,保持遥控板方向、遥控板和电视机的距离相同,多次按下遥控板的“开/待机”按钮,发现用硬纸板遮挡时不能控制电视机,用玻璃板遮挡时能控制电视机。实验二:将遥控板对准天花板,调整遥控板的方向并多次按下遥控器的“开/待机”按钮,发现遥控板处于某些方向时能控制电视机。(1)小唐进行实验一所探究的问题是▲。(2)实验二现象能证明▲。A.红外线遇障碍物会发生反射B.红外线反射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1)红外线能否透过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或红外线能否透过硬纸板和玻璃板);(2)A【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本实验研究红外线与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关系,据此提出相关的问题;
(2)当光线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出去。【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红外线的应用,看不见的光也是需要掌握的知识,属于基础题,同时还考查了光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知识得到学以致用,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习的兴趣。【详解】(1)硬纸板与玻璃板的厚度相同,实验中遥控器方向、遥控器和电视机的距离也相同,唯一区别是二者一个透明,另一个不透明,所以可以探究红外线是否能穿过透明(不透明)物体。(2)实验二只能说明红外线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若要验证是否遵循光的反射规律,还要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设计具体实验。故答案为:(1)红外线能否透过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或红外线能否透过硬纸板和玻璃板);(2)A27.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反射光线是▲,折射角是▲度。【答案】OF;45【解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内容。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此题首先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找出法线,从而确定界面,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析】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掌握定律的内容,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确定法线,从而确定界面,则可首先确定出折射光线,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入射光线,最后确定反射光线。【详解】由图可知,∠BOE=60°,所以∠COE=90°60°=30°,而∠COF=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CD为法线,AB为界面,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G一定为折射光线,EO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由图可知,折射角为:∠GOD=45°。故答案为:OF,45。28.作图题:(1)如图1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从A点发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固定光屏PQ上形成一个光斑,光斑的位置随水位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水面在CD时,屏上的光斑移到了B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做出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2)如图2所示,一束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到水中,请你做出折射光路图。图1图2【答案】(1)见图1(2)见图2【解析】【分析】【详解】先通过水面作出发光点A的对称点A′,连接A′B交平面镜于点O,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1)首先画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其次过焦点画出法线,然后根据折射规律画出折射光线。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29.某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作估测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1)他们选择了鼓(含鼓槌)做实验,除了这种器材外,至少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2)如图所示,甲负责敲鼓、乙负责计时、丙负责听声。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将实验操作步骤D补充完整;A.量出200m的直线距离s并做记录;B.甲同学用力敲一下鼓,乙同学看到敲鼓的同时开始计时;C.当负责听声的丙同学听到鼓声时立即喊“停”;D.乙同学▲;E.将测得的时间t记录下来;F.重复做上述实验两次,计算出三次测量声音速度υ的大小并求出平均值υ´。(3)请你为他们设计一个测量声音速度的实验记录表格,设计的表格应体现上述实验要求。(4)请写出造成本实验误差的原因之一:▲。【答案】(1)停表(秒表、钟表)、卷尺;(2)立刻停止计时;(3)试验次数路程s/m时间t/s速度υ/m·s1速度平均值/m·s1123(4)计时操作反应误差或测量路程的误差或停表的误差或卷尺本身的误差等(答案不唯一,任选一种即可)。【解析】(1)根据实验目的: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那么就要有测量时间和路程的器材;(2)为了能更准确的测量声音传播的时间,当负责听声的丙同学听到鼓声时立即喊“停”时,乙同学立刻停止计时;(3)首先确定试验次数最少为3次,那么需要涉及的栏目就有路程、时间、速度、最后在涉及一个速度平均值的栏目即可.(4)由于实验存在误差,例如计时操作反应过慢,使得测量时间过长,从而造成误差,测量仪器不可能造的十分精确,环境的温度、湿度对测量仪器都有影响,这些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分析】此题不仅考查对实验数据表的设计分析能力,通过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是实验探究的基本技能.此题的难点在(3)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表格,以往的试题都是学生去填写表格,然后分析数据等,而此题是让学生自己涉及表格,这就要求学生考虑设计的试验次数、实验栏目等.因此此题很好。【详解】(1)因为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的运动快慢涉及两个量,一个是运动的路程,一个是运动的时间,因此测量时间用停表(秒表、钟表);测量路程用卷尺。故答案为:停表(秒表、钟表);卷尺。
(2)当负责听声的丙同学听到鼓声时立即喊“停”时,乙同学立刻停止计时,否则记录的时间较长,从而影响到实验效果,误差会更大;因此乙同学立刻停止计时;故答案为:立刻停止计时。
(3)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试验次数最少为3次,如下表试验次数路程s/m时间t/s速度υ/m·s1速度平均值/m·s1123(4)由于误差是客观存在的,造成测量有误差的原因一般来说主要是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影响,如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不同,在测量时即使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眼睛也不可能估的非常正确;测量仪器不可能造的十分精确,环境的温度、湿度对测量仪器都有影响,这些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故答案为:计时操作反应误差或测量路程的误差或停表的误差或卷尺本身的误差等。故答案为:(1)停表(秒表、钟表)、卷尺;(2)立刻停止计时;(3)试验次数路程s/m时间t/s速度υ/m·s1速度平均值/m·s112330.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点光源的高度H/cm2030405060影子长度L/cm3015107.56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出: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水平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水平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答案】(1)影子长度可能与光源的高度有关;(2)减小;(3)保持点光源高度H不变,改变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解析】本题利用了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子的长度与光源的高度、木条与光源的距离的关系,熟练应用控制变量法即可正确解题。【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实验条件及实验数据,然后答题。【详解】(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即控制控制物体高度与物体到光源的距离不变,而改变光源的高度,因此该实验探究的是猜想:②影子长度可能与光源的高度有关。
(2)光源每增加10cm后的影子的变形量分别为15cm;5cm;2.5cm;1.5cm,所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减小。
(3)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知:保持点光源高度H不变,改变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故答案为:(1)②;(2)减小;(3)点光源高度H;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31.某小组选用了图中光源、水、水槽、可折转的光屏(带刻度)等器材,用于完成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1)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是否▲。(2)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点为O点,不断改变人射角,读出刻度盘上对应的折射角,将实验结果画在图丙中,其中1和1´、2和2´...4和4´分别表示各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的位置。由此可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人射角的增大而▲,且折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折射角等于▲角。【答案】(1)在同一平面内;(2)增大;小于;0【解析】【分析】【详解】(1)将光屏的半部分向前后翻折,就不会看到折射光线,只有当整个光屏为一平面时,才能够看到折射光线,说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共面.这说明使用可折转的光屛,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由图丙可以看出,当入射角逐渐减小,则折射角逐渐减小,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即: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此时入射角等于0度,折射角等于0度.故答案为:(1)在同一平面内;(2)增大;小于;0。32.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冰蓉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镜前放置一块▲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答案】(1)凹;靠近;(2)晶状体较正常人眼更凸或变厚(或像成在了视网膜之前;或晶状体偏折能力强或对光线的汇聚能力强)【解析】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详解】由题干中实验中“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可知: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近视眼相当于焦距变短,物体到眼睛的距离不变的时候,由于焦距变短相当于物距增大,如不佩戴凹透镜,要想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应减小像距,即应将光屏靠近水凸透镜。故答案为:(1)凹;靠近;(2)晶状体较正常人眼更凸或变厚(或像成在了视网膜之前;或晶状体偏折能力强或对光线的汇聚能力强)。四、分析计算题(第33题5分,其余每题4分,共17分)33.小娟因淋雨感觉不适去医院检查,一位老医生用手背触摸了一会她的额头后便告诉她患了感冒,开出处方。挂盐水时一阵疼痛令小娟差点哭了出来。晚饭时,面对母亲辛辛苦苦准备的一桌好菜,小娟有闻到阵阵香味,也没有胃口。请问:(1)老医生用手背去触摸额头,这主要是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比较敏感。▲。(2)小娟想:“如果没有痛觉,那该多好啊!”你认为好不好?说明理由。(3)小娟面对好菜却没有闻到香味的原因是▲。【答案】(1)热;(2)不好,如果没有痛觉,当人体某部位受到伤害时,就不能及时察觉到,这样就不能及时得到救治,对人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3)鼻塞使嗅觉不敏感;发热、头晕等都影响到各种感受器的感觉【解析】【分析】【详解】(1)皮肤的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感受外界的冷、热、触、压等刺激。其中手指尖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手背上热觉神经末梢比较丰富。(2)不好,如果没有痛觉,当人体某部位受到伤害时,就不能及时察觉到,这样就不能及时得到救治,对人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3)当人体患感冒时,会充血肿胀,堵塞了鼻腔,鼻塞使嗅觉不敏感,发热、头晕等都影响到各种感受器的感觉,所以患了重感冒的人闻不到香味,并且吃起食物来总是觉得没有味道。故答案为:(1)热;(2)不好,如果没有痛觉,当人体某部位受到伤害时,就不能及时察觉到,这样就不能及时得到救治,对人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3)鼻塞使嗅觉不敏感;发热、头晕等都影响到各种感受器的感觉。34.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平放在平板上,白色硬纸板竖立在镜面上,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起来的,其中F可绕接缝ON转动。(1)探究过程中,你认为最为困难也最为关键的是什么?(2)硬纸板F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案】(1)观察与记录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2)①呈现反射光线,②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解析】(1)本实验主要研究的是两角关系和三线关系,比较难操作的是确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2)从实验需要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和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探究反射定律中有关问题的了解与掌握,要求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认真思考,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1)在探究过程中,比较困难的是观察与记录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2)硬纸板F的主要作用是:①呈现反射光线,②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答案为:(1)观察与记录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2)①呈现反射光线,②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5.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平面镜里的像。要求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6m,试在图中准确画出:(1)平面镜的位置;(2)被测者眼睛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右脚上如图P点的光路图。【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分析】【详解】(1)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到被测者距离为:0.4m=2.1m,(2)作P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P′,连接被测者眼睛与P′交镜面与O点,连接PO,被测者眼睛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右脚尖上P点的光路图如图所示。
36.假定有前后两次声音传到人的耳朵里,如果这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0.1s,人耳就能够把这两次声音分辨开,也就是说,如果两次声音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足0.1s,人耳就只能听到一次声音。某农村中学8年级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他们请一位同学在输送水的直铁管道(充满水)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沿铁管分别在不同位置耳朵贴近铁管听声。实验结束以后,A同学说自己只听到一次响声;B同学说自己听到两次响声;C同学说自己听到三次响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υ气=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身状态及头颈》课件
- 数学学案:课堂导学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 大班语言活动游子吟
- 临床医疗安全
- 护士节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00题
- 《如何进行质量成本》课件
- 地震课件教学课件
- 语言水课件教学课件
- 《品牌服装产品规划》课件
- 《呼吸系统教学版》课件
- 新产品试制流程管理办法
- 通用横版企业报价单模板
- Excel 会计记账模板-录入凭证自动生成财务报表(超实用)
- 从高考“函数与导数”压轴题看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 纪检监察干部调研报告
- 装修公司员工劳动合同
- 数控技术毕业论文幻灯片 数控立式铣床工作PPT学习教案
- 机械专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3篇
- 立定跳远教案 (2)
- 企业资源计划(ERP)实验报告
- 塔筒制造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程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