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科医师晋升正(副)主任医师职称直肠憩室内畸胎瘤病例分析直肠憩室内畸胎瘤_第1页
肛肠科医师晋升正(副)主任医师职称直肠憩室内畸胎瘤病例分析直肠憩室内畸胎瘤_第2页
肛肠科医师晋升正(副)主任医师职称直肠憩室内畸胎瘤病例分析直肠憩室内畸胎瘤_第3页
肛肠科医师晋升正(副)主任医师职称直肠憩室内畸胎瘤病例分析直肠憩室内畸胎瘤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肛肠科医师晋升正(副)主任医师职称直肠憩室内畸胎瘤病例分析直肠憩室内畸胎瘤患者女58岁,出现脓血便2个月。外院CT平扫示直肠中段偏右侧见一囊袋状肿物向右侧突出,肿物与直肠肠腔相通,肿物内密度混杂,近边缘处见条状钙化影;CT增强肿物内未见明显强化,病灶边缘与正常肠壁强化方式相同(图1A、B)。图1

A、BCT平扫直肠右侧见类圆形肿物向腔外生长,肿物内见脂肪、钙化等混杂密度影;增强肿物边缘呈中度强化,其内混杂密度未见强化肠镜示全结肠通过顺利,黏膜光滑,色泽正常;直肠距肛门8~12cm处见一隆起性病变,大部分黏膜光滑,其间可见黏膜糜烂、黏液附着。病理:镜下见黏膜腺体腺管样增生,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核深染,淋巴细胞浸润伴局部腺上皮细胞轻度非典型增生。盆腔MRI平扫(图2A、B):直肠距肛门约8.2cm处见一囊袋状病灶向直肠肠腔外偏右侧突出,直径约5.7cm,其内信号混杂,病灶所处直肠黏膜层紊乱,连续性部分中断,肌层显示清晰,连续性完整。拟诊为直肠憩室。图2

A、BMRI平扫T2WI矢状位、T1WI轴位示肿物与直肠相通,边界清晰,其内见长T1、短T2钙化信号及少许短T1、长T2信号影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囊袋状病灶与直肠肠腔相通,肿瘤壁为直肠肠壁一部分,病灶内可见毛发、脂肪及钙化等,肿物与子宫分界不清。行肿物切除后送检病理。术后病理回报为直肠憩室内成熟畸胎瘤伴灶状炎性肉芽,病灶内见头结,大小约1.5cm×0.6cm(图3A、B)。图3

A、B病理示淋巴组织增生,其内见头节(HE×40)讨论畸胎瘤属胚芽细胞瘤,骶尾部最为好发,多为圆或卵圆形,表面光滑,壁薄质韧,腔内可见脂肪、毛发、牙齿和骨质等;囊壁上常见小丘样隆起向腔内突出称“头节”,恶变可形成鳞癌。成熟畸胎瘤属良性肿瘤,又称皮样囊肿,占畸胎瘤的95%以上,占生殖细胞肿瘤的85%~97%,以20~40岁居多,多为单侧。未成熟畸胎瘤是恶性肿瘤,具有复发和转移的潜能,好发于青少年,易复发,预后差。位于直肠的成熟畸胎瘤,可能由于胚胎发育初期,部分多能性细胞异位至直肠内,增殖生长而形成畸胎瘤;或发源于骶尾前直肠系膜内,生长过程突入肠腔憩室部位的肠壁薄弱区,形成憩室内畸胎瘤。文献曾报道过腹腔镜切除直肠前壁畸胎瘤,且为憩室内畸胎瘤。全面影像学检查非常重要,CT与MRI结合能够较好地显示肿物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缘、密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成熟畸胎瘤影像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其内可见特征性脂肪密度,液-脂平面、头结节、钙化灶、牙齿等,常常容易诊断。本例之所以首诊为单纯的直肠憩室,是因为肿物与直肠肠腔相通,而忽略了憩室腔内复杂成分,将其误认为肠腔内粪石影;直肠憩室是直肠壁向外凸出形成袋状,可以是单个,但更多是一连串由肠腔向外的囊状突出,是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