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科学中考二轮复习20个必看化学实验_第1页
2024年浙江省科学中考二轮复习20个必看化学实验_第2页
2024年浙江省科学中考二轮复习20个必看化学实验_第3页
2024年浙江省科学中考二轮复习20个必看化学实验_第4页
2024年浙江省科学中考二轮复习20个必看化学实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个教材实验梳理(化学板块)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红磷燃烧实验)

原始实验装置升级1装置升级2装置升级3

1.选择红磷的原因: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为固体;不与空气中其他成

分反应。

不选择木炭和硫的原因:木炭燃烧会生成气体,不能形成压强差

不选择铁丝的原因: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不选择镁条的原因:镁条还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

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固体小颗粒),待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烧杯内的水沿导管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1/5o

3.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将银白色的液体汞加热,得到的氧化汞是红色

粉末。

4.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5.燃烧的红磷熄灭了,说明剩余的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集气瓶内水面

上了一定的

高度后不再继续上升,说明氮气不溶于水。

6.★误差分析

实验结果

测得氧气减少的导管内未事先注满水,实验后导管内有水残留

体积小于1/5装置漏气

红磷量不足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气体还处于膨胀状态)

红磷中含有燃烧时产生不溶于水的气体杂质

测得氧气减少的点燃红磷后,塞紧瓶塞太慢(瓶内气体受热外逸)

体积用于1/5点燃后没夹紧止水夹(除氧气外的气体受热外逸)

7.装置升级:(密闭容器,防止除氧气外的其他气体受热外逸),从而使实验

结果更精确,使实验更环保;

二、加热高镒酸钾制氧气

操作步骤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检查装置气性手撤离后在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应塞紧

或更换橡皮塞

按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取少量高钵酸钾装入试管,平铺在试管底部,

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镒酸钾粉末随氧气进入导管造成堵塞

将药品装入试管

发生装置的导管为何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应露出橡皮塞一点即可,目

的是便于氧气导出

将试管固定在铁铁夹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试管口要低于试管底部(主要是防止冷

架台上凝水倒流,致使试管破裂;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也有利于氧气导出)

先使酒精灯外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预热),让试管均匀受热,然

点燃酒精灯加热

后对准试管中的药品部位加热

集气瓶内装满水,不留空气,当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的气泡时开始收

排水法收集氧气

集,瓶中水排尽出现大气泡时,瓶中氧气集满(一开始排的是装置内空气)

收集完毕,导管

导管不离开水槽,不能熄灭酒精灯

撤离水槽

当导管撤离水槽后才能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引

熄灭酒精灯

起试管炸裂。

1.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故可用向上排空气

法收集氧气;

为何导管要靠近底部防止收集的氧气不纯。

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故也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当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说明气体已集满;

排水法收集气体的优点是: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伸入集气瓶中的导管不宜太长:便于观察气泡的速度和取出

集气瓶。

2.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为什么刚开始加热产生气泡时,不宜立即收集?刚开

始的气体时装置内的空气;看到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才开始收集;

3.氧气的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气体

为氧气。

4.氧气的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收

集满。

7.实验室用KMnO4制取02的实验步骤用七个字概括是查装定点收离熄。

注意:检查气密性之前要先连接好仪器。

8.实验过程中和实验结束后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加热试管前未预热;

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试管底部接触灯芯;停止加热时未

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实验结束后未冷却就洗刷试管;

三、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

50毫升水().5克MnO:

1.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常温下分解缓慢,放出的氧气较少。

2.二氧化镒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

不发生变化,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3.验证二氧化镒质量不变的方法是:称量反应前后二氧化镒的质量。

4.验证二氧化镒化学性质不变: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仍能快

速产生气体

5.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装置装置优点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将导管放入水中,双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

H简单便于操作

冒出,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至没过长

便于添加液体药品颈漏斗下端,若长颈漏斗下端出现一段水柱,则说

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向维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形瓶中注水,若分液漏斗中的水不能滴下,说明装

£置气密性良好。

T弹簧夹止水夹

嬴隔板这两套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jJ⑥不能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原因是:二氧化镂为粉末

体飞状,不能固液分离。

四、分子的运动实验

L现象:烧杯B中溶液变红色,烧杯A中溶液不变色。

2.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

3.该实验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水(弱碱性)能使无色酚酉太溶液变

红色;

4.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氨分子。氨气和液氨化学性质是否相同?

相同

五、电解水实验

1.电解水使用的电源是直流电(填“直流电”或“交流电”)

2.甲端连接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检验的方法是:点燃负极产生

的气体,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是氢气。

3.乙端连接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检验的方法是:用燃烧的木条

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若木条燃烧的更旺,说明是氧气。(也可用带火星的木条

检验)。

4.实验时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5.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由此可以得到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

成的。

注意事项:实验刚开始时,氧气和氢气体积比与1:2不符,是因为氧气虽然不

易溶于水,但会溶解一小部分,而氢气难溶,所以氧气会比理论值偏少,比例就

会略小于1:2.

6.实验推论:

①最终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②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

成。

③验证了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六、过滤操作

1.该实验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2.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操作的注意事项:

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防止产生气泡,减慢液体流速。

②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滤液不经滤纸过滤

就流入烧杯。

③三靠:烧杯口紧靠在玻璃棒上,防止液滴飞溅;

④玻璃棒轻轻的斜靠在三层滤纸处,防止戳破滤纸。

⑤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加快滤液流下,防止滤液溅出。

4.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有: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此时应该查明原因,重新过滤,直到滤液澄清为止。

5.过滤可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七、自制简易净水器

1.小卵石和石英砂的作用是过滤。

2.使用一段时间后,部分物质吸附杂质已达饱和,清洗后可以继续使用的是纱

布、石英砂和小卵石,需要更换的是活性炭和蓬松棉。

3.常用的凝聚剂/絮凝剂: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明矶(十二水合硫酸铝

钾)

八、蒸懦操作

1.蒸储是利用液体的沸点不同,分离液体混合物。(沸点越低越先汽化)

2.碎瓷片的作用:防止液体爆沸。

3.温度计的水银球在支管口附近:为了测蒸气温度;

4.冷凝水下端口进,上端口出,以使冷凝管中充满冷水(下进上出,形成冷

热对流,冷凝效果更好)。

5.开始储出的液体为低沸点的杂质,应当弃去。

6.简易蒸储装置中长导管的作用是导气和冷凝。

九、质量守恒定律验证

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

1.实验1的现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膨胀后变瘪。

气球的作用是缓冲压强,防止橡胶塞被冲开。

锥形瓶底放一些细沙的目的是防止锥形瓶炸裂。

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是。

2.实验2的现象是铁钉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

化学方程式CuSO4+Fe=FeSO4+Fe。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是。

3.实验3结束后,天平是否平衡?否,原因是反应生成的CO2逸散到空气

中。

如何改进装置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4.实验4:反应前称量镁条和石棉网质量,反应后称量石棉网和燃烧后得到的

产物质量:

①如果测得反应后质量比反应前质量大,原因增加了的氧元素的质量。

②如果测得反应后质量比反应前质量小,原因镁条燃烧时形成白烟逸散到空气

中。

③如果测得反应后的质量与反应前总质量相等,原因是增加的氧元素的质量与减

少的白烟的质量相等。

5.如果所选化学反应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则反应必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十、C02的性质实验

1.C02的密度实验

向装有高低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现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结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

质)

现象:塑料瓶变瘪

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C02与水反应

6』

实验gwh

内容

(V)烘干第四朵花

(1)喷稀醋酸(II)喷水(III)直接放入C02中(W)喷水后放入C(h中

现象纸花一变红纸花不变色纸花不变色纸花一变红纸花一变紫

酸能使紫色水不能使紫色二氧化碳不能使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碳酸不稳定易分

分析

石蕊变红石蕊变红蕊变红生成酸解

结论:二氧化碳与水能发生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O

酸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烘干第四朵花所发生的现象,说明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化学方程式:H2CO3H20+C02?-

H^一、H2/CO的还原性

1.实验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C+2CuO高温2Cu+CO2T0

2.在酒精灯上加铁丝网罩的作用是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

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生成的气体

3.反应完毕后,要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熄灭酒精灯,

目的是防止液体倒吸,炸裂试管。

4.待试管冷却后才将粉末倒出的原因是防止铜被空气中的氧气再次氧化导致

实验失败。

令H2还原氧化铜

原理:H2+CUOACU+H2O

现象:黑色粉末状固体逐渐变为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实验注意意事项:

a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为了避免反应中的冷凝水倒流而炸裂试管。

b氧化铜要铺在试管底部,为了增大反应物的受热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c通氢气的导管应插到试管底部的氧化铜上方,一是为了避免氧化铜粉末堵塞导

管口,二是易把试管里的空气赶净,加热后不致发生危险。

d实验之前先通氢气再加热,为了排尽试管内的空气,防止氢气与空气混合加

热时发生爆炸。

e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氢气,直到试管冷却为止,为了防止生成

的铜在温度较高时再次被氧气氧化成氧化铜,导致实验失败。即气体通入顺序:

早出晚归;酒精灯点燃顺序:迟到早退。

f在进行计算时,因为要先通氢气,实验结束后还要通氢气,实际所用氢气的量

要远大于理论用量。

令CO还原氧化铁

1.CO还原氧化铁实验现象:①玻璃管内的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②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③玻璃尖嘴导管处产生蓝色火焰。

化学方程式:Fe2O3+3CO高温2Fe+3c02。

2.加热前先通入一氧化碳的原因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气体混合加热发生

爆炸

3.装置尾部酒精灯的作用是处理尾气,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酒精喷灯:高

、/'皿日

4.实验结束后,先熄灭加热的酒精灯,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的原因是:

防止液体倒流,炸裂玻璃管;防止铜再次被氧化

十二、探究燃烧的条件

氧气

80t

白磷」热水

实验2

1.实验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

气接触。

2.实验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的温

度达到着火点。

3.实验2:向水中白磷通入氧气,白磷燃烧原因:水中的白磷接触氧气且温度

达到着火点。

4.实验3:现象是蘸酒精的棉球燃烧,蘸水的棉球不燃烧,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可燃物是燃烧的条件之一,所应用的实验方法叫对比法。

5.实验4:现象是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说明乒乓

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

十三、面粉爆炸实验

1.从胶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

现象:面粉发生爆炸,塑料盖被掀起。

2.说明面粉具有可燃性

3.蜡烛的作用是使面粉达到着火点,鼓吹空气的目的是使面粉与空气有足够

大的接触面积。

十四、实验室制备co2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一般不用其他药品代替的原因:

①不用Na2c代替大理石,是因为Na2c与盐酸反应速率太快,不便收集;

②不用浓盐酸,是因为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HC1气体,使C0?不纯;

③不用H2s(X代替盐酸,是因为H2sO,与CaCOs反应生成微溶的CaSO,会覆盖在大

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

2.原理:★CaCO3+2HCI===CaCI2+H2O+CO2t

收集:C02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一般只用向上排空气

法收集C02o

收集气体时,导气管应伸到集气瓶底部以排尽集气瓶中的空气,使收集到的气体

纯度较高。

⑸操作步骤:①按要求连接好仪器;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向反应器中装入

大理石;④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⑤收集气体;⑥验满。

注意:①长颈漏斗末端必须伸到液面以下(液封),否则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

口逸出。

②发生装置中导管伸入锥形瓶或试管内无需太长,不能伸到液面以下,否则不利

于气体排出。

③收集装置中的导管伸入集气瓶时,末端必须伸到接近集气瓶底,便于排净集气

瓶内的空气。

活塞

(有孔塑料板)

」」如图发生装置升级的好处:

方便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方便控制反应速率;

卜五、金属的活动性的探究

--AI丝-Cu丝--Cu丝

卜CuSO』溶液-AgNCh溶液—Ah(SC)4)3浴液

甲乙丙

1.甲中现象:铝丝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2.甲实验的铝丝用砂纸打磨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化学方程式:2AI+

3CUSO4=3CU+AI2(SO4)3

3.乙中现象:铜丝表面出现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逐渐变蓝色。

4.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I>Cu>Ag,

其中实验甲或丙(填“甲”“乙”或“丙”)不用做,也可以比较出三种金属

的活动性。

十六、铁锈蚀条件的探究

包有

「燥剂铜生锈条件:水、氧气、二氧化碳

点沸并的棉花

冷却的2cU+H2O+CO2+O2=Cll2(OH)2c。3

蒸馀水(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

1.试管A和B对比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需要与氧气接触

2.试管A和C对比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需栗与水接触

3.试管A和B和C对比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需栗与水和氧气接触

4.煮沸过的蒸储水的作用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

5.试管B中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氧气再次溶解在水中

6.棉花中包有干燥剂无水CaC12其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

十七、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1.计算:以上是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的过

程,实验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3g,水的体积为47mL,应选用50mL量筒。

2.称量NaCl时,应该先在左右托盘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若天平指针偏左,

他应进行的操作是减少部分药品;若天平指针偏右,应进行的操作是继续添

加药品;

3.溶解:将溶质和溶剂混合,搅拌至溶质全部溶解(玻璃棒作用:搅拌,加速溶

解)

4.装瓶:配好的溶液应装瓶并贴标签,标签中应包括溶液名称和溶质质量分

数;

5.★误差分析(装瓶时有部分溶液酒出不影响):

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氯化钠不纯,含有其他杂质祛码生锈或沾有污渍

量取溶剂时仰视读数量取溶剂时俯视读数

烧杯提前用水润湿量取的水没有完全倒入烧杯中

左码右物:则m^=m祛-m游量取溶剂时不小心有水洒出

6.溶液稀释问题的特点是: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即:

浓溶液的质量X浓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X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数,即m浓3浓=m稀3稀=(m浓+m水)3稀(计算核心)

若用配好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

钠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25g和水25go实验中是否需要用到

托盘天平否。(提醒:需要称量的药品质量有到小数后的,就要用游码;用了

游码左码右物就会导致称得偏小)

下列做法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①④(填序号,下同),会使溶质质量分数

偏小的是②③。

①量取浓溶液时仰视读数;②量取浓溶液时俯视读数;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

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关于量H读数的分析

倩大仰小

J宾除值人之仰视该畋:俯视读数:

实除为10ml的液体,但JW实际为10mi的液体,但

正•读数:4:

,

仰视只能读出9mL即:.r旧俯视却读出11ml,即:

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

仰视读数偏小,所量取液俯视读题偏大,所■取液

低处相平

体体积的实际值偏大体体积的实际值偏小

十八、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及产率计算

过滤蒸发

L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2.过滤: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目的是防止液滴飞溅

3.蒸发: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有大

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将其蒸干(不直接蒸干,是因为大

火蒸干会爆溅且容易焦糊)。

4.计算产率:用玻璃棒将蒸发皿中的固体转移到称量纸上称量。

5.误差分析:下列做法会使产率偏高的②③⑤(填序号,下同),会使产率偏低

的①④⑥。

①溶解时未溶解彻底;②过滤时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③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

边缘;④蒸发时液滴飞溅;⑤蒸发时晶体未干燥彻底;⑥转移时有少量晶体粘

在蒸发血上

精盐质量

计算公式:产率=xlOO%

粗盐质量

拓展:【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

过量过量过量稀盐酸

NaOH溶液BaCl?溶液Na,C,冷液厂滤液1―1―>NaCl溶液

NaCl溶液J,过滤

(含MgC1、Naso-CaCl)

22—cm

1.过量NaOH的作用是:完全除去MgCh

2.过量BaCh的作用是完全除去Na2s04

3.过量Na2cCh的作用是:完全除去CaCb和BaCh

4.滤渣的成分有:Mg(0H)2、BaS04、BaCCh、CaCCh

5.★BaCh一定要在Na2c03之前加入,因为最后的稀盐酸可以除去过量的Na2co3,但不能

除去过量的BaCh,所以顺序颠倒,最后得到的氯化钠溶液中就会含有BaCh

6.稀盐酸的作用是: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03

7.如何判断加入的稀盐酸为适量不再产生气泡时,盐酸即为适量★

8.若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何将其除去将氯化钠溶液蒸发

十九、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的应用:

农业上用熟石灰[主要含Ca(OH)21改良酸性土壤;|

工业上,用碱(如Ca(OH)2)中和酸性的工业废水;1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酉太溶液,溶液显红色,再向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

不断搅拌,当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化学方程式:NaOH+HC1=NaCl+H2O

2.酚酸的作用是帮助判断反应的发生及反应进行的程度

3.逐滴滴加盐酸的原因是:防止盐酸过量,边滴边搅拌的目的:使盐酸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

4.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OH==H2O

5.右图为该反应的pH变化曲线:

01020304050607080

时间/s

A

B点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

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HC1;

在判断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时,除了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剩余。

6.若滴加盐酸时没有边滴加边搅拌,反应后的溶液为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

可能含有的溶质是HCL可用镁、氧化铜、碳酸盐、碳酸氢盐、紫色石蕊溶液、pH试纸进

行检验。

酸碱中和放热,不考虑散热时,理论上温度最高点

就是恰好反应完全的点,但实际情况,因为反应末段:反应微弱,产热赶不上散热,温度会有所

降低

二十、氢氧化钠变质探究

★2NaOH+CO2=Na2CO3+H2O;

Na2cCh+H2O+CO2=2NaHCO3

滴加足量的

滴加酚酎

-BaCh溶液-

*

是否变质加酸:看是否产生气泡(二氧化碳)

施睑碳酸根离子-I加可溶性钙、物盐:看是否有白色沉淀

r不变质

过渔后加无色酷歌

变质程度一一部分变质—若变红,贝恰氢氧化的

部分变质

I完全变质

如何检验NaOH发生变质后,溶液中存在哪些成分?

猜想一:部分变质溶质有NaOH、Na2cO3

猜想二:全都变质溶质有NazCCh

猜想三:都没变质溶质有NaOH

方案1:①加入足量BaC%/CaC%等,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有Na2C()3存在

②加入酚欧,若变红色说明有碱性,则有NaOH存在

方案2:①加入酚酸,若变红色

②加入足量BaCIz/C%等,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有岫20()3存在

若溶液仍呈红色说明有碱性,则有NaOH存在

拓展:侯德榜制碱法

制纯碱盐:Na2CO3,而非NaOH

(1)NH3+H2O+CO2=NH4HCO3

制取过程(2)NH4HCO3+NaCI=NH4a+NaHCO3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