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_第1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_第2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_第3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_第4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

2.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

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知识。

【情景导入】

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之中,每天听老师讲课获取各种知识,听电台广播新闻了解

天下大事,听音乐陶冶情操.那么,这些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又是如何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学习内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阅读课本P27至P29内容,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

【自学检测】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一、师生共同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1.动动手:运用身边的器材,用不同的方法(敲击、碰撞、振动……)来发出声音.如:

将钢尺(或塑料尺)的一端紧压在桌边,让另一端伸出桌面外,用手拨动钢尺另一端,观察钢

尺发声时情形(或用手摸喉咙,感觉发声和不发声声带有什么不同)。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2.教师演示实验: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声,能观察到音叉发声时的振动吗?怎样才能

观察到这种微小振动?

再次敲响音叉,用一个塑料小球去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进行观察。你们能看到什么现象?

说明什么?

正在发声的音叉可以弹起乒乓球,说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3.用手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迫使音叉停止振动.还能听到声音吗?这又能说明什么

问题?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了

二、小组合作探究一声音的传播

1.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再次阅读:真空罩内的闹钟实验。联系该实验现象,大

家能得到什么结论?

猜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

(1)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

张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大小。

(2)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声音的大小。

问题:

①实验的第一次敲击声是在桌面的一端发出的,但耳朵贴在桌面的另一端能听到声音,

14

在这个过程中声音是由什么物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的?

②当耳朵离开桌面时,我们同样可以听到敲击声,这次的声音是由什么物质传到耳朵的?

③我们平时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通过什么物质传到耳朵中的?

结论: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它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液体或固体;

真空不能传声。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振动物体所发出的声音是如何向远处传播的?学生回顾水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水

滴落入水中时出现了什么现象?水波是怎样产生的?)

这说明声音在介质中是以遗的形式传播。

【展示交流】

【精讲点拨】

振动、发声、听声三者的关系: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一定马上消失,因为声

音传播也需要时间。

【即时练习】

1.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发声

C.没有发出声音的物体一定没有振动

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2.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丞能够传声;如图,两个小纸盒、一

根铜线做成的“土电话”表明:固体能够传声。

学习内容二:声速

阅读课本P29至P31内容,重点用红笔做上记号。

【自学检测】

1.声音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对着山崖、高墙喊话,声音会被山崖、墙壁反射回来,再传入耳朵。声音被障碍物

反射回来,就是回声。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一、声速

1.阅读P30小资料可知:在15℃和25℃时空气中的这个值分别是340_m/s和346_m/s,

这说明声音传播的速度跟介质温度有关.声音的传播速度还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分别用V,

V/V3表示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其大小关系一般为

2.P31第3题。

二、回声及其利用

1.请计算一下,当你和同学去爬山时,你大声呼喊远离你680米山崖处的同学,你发

声后多长时间他才能听到你的喊声?你还可能听到什么声音?

他大约在2秒后能听到我的喊声,我还能听到自己的回声。

2.请计算:在课堂里老师和坐在后排的你相距7米时,你的讲话声经多长时间老师才

14

能听到?如果也能听到回声的话,你发声后多长时间可以听到回声?(回声到达耳比原声晚

0.1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

老师在我发声后约后02秒能听到我的讲话声,如果能听到回声应在0.04秒后听到,但

实际上我听不到。

3.如果你发声后2种听到回声,那么你距障碍物多远?请你再想想可以利用回声做什

么?

障碍物距我约340米。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

4.利用回声还可以测海底深度,判断海中物体的存在。你们想一想利用回声测海底深

度需要先知道什么?要测出什么?然后怎样计算?之后完成P31第5题。

先测出声音从海面传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应用公式s=1v;jto

5.利用回声能测地月之间的距离吗?

不能,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里传播。

三、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

过听小骨及其他信号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如果只是传导障碍,如鼓膜、听小骨、半规管、耳蜗等损坏(非听觉神经和大脑损坏),

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将振动产生的信号传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到声音,这种

感知声音的方式我们叫做骨传导。这说明利用的是固体(选填“固体”、“液体”、“气体”)

能传声。

【展示交流】

【精讲点拨】

1.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并不是所有固体传声比液体传声快(如软木)。

2.P31第3题原题拓展,条件改成:足够长的装有水的铁管。

【即时练习】

近年各地地震使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有关专家指出,地震后缺乏

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关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的自救措施,最

佳的是(D)

A.大声呼救

B.见缝就钻说不定能从废墟中爬出来

C.静下来等待营救人员营救

D.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

【巩固练习】

见课内训练

2.2.1声音的特性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

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

14

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情景导入】播放歌曲《青藏高原》片段,歌曲的音调。

学习内容:乐音的三要素一音调、响度、音色

阅读课本P32至P35内容。

【自学检测】

1.物理学中用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2.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理。物体在1s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

率就是100Hzo

3.人的听觉范围:一般为20—20000Hz,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

频率低于缈z的声音。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一、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按课文P32图2.2—1方案进行(注意:实验中拨动钢尺时用力的大小应大致相同)。

(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改变钢尺伸出的长度……

次数钢尺伸出长度振动快慢音调

1

2

⑵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钢尺伸出的长度越值,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匮;

钢尺伸出的长度越殳,钢尺振动得就越慢,音调就低。

2.频率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

演示P332.2—2实验:观察音调波形图,提高对声音的音调认识(可以借助于模拟示波

器软件进行演示对比分析)

通过屏幕上的波形我们可以看到:高音调的声音波形更密集,声音的频率高,低音调的

声音的波形稀疏,声音的频率低。

对比分析P34“小资料”: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你能得出哪些信息?

(试听20Hz-20000Hz声波,增强对音调的认识)

二、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教师演示:按课本P34图2.2—3方案进行演示;

(1)问题:回忆以前学习的观察发声体微小振动用的什么方法?转换法

次数乒乓球弹开幅度音叉振动幅度响度

1

2

同一音叉,用力敲击,音叉的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2)将钢尺的一端按压在桌沿上,在另一端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幅,

听其响度;

⑶结论: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2.响度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观察响度波形图,提高对声音响度的认识(借

助于模拟示波器软件进行演示对比分析)

3.知识延伸: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判断:人离发声体越近,会感觉响度越大,

离发声体越远,会感觉响度越小。这就是说,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三、探究影响声音的因素——音色

1.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本上本节一段相同的文字,朗读时其他同学闭上眼

14

睛听。

(1)我们能不能通过听觉分辨出前后朗读的两位同学是谁呢?

(2)我们为什么仅凭声音就能分辨出前后两位同学?这说明声音还有什么特性?

(3)用一样的力敲打一面鼓(鼓面用牛皮制成)和铜锣(锣面用铜制成),能明显感觉声音

的音色不同,说明音色受发声体的材料影响。

(4)钢琴的主要制作材料是木材和金属,扬琴的主要制作材料也是木材和金属,但是两

种乐器的音色着天壤之别:钢琴音色浑厚,扬琴音色明亮清脆,这说明不同发声体的音色由

还跟发声体的结构形状有关o

2.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它们的波形是否存在区别?试听各种乐器声音,

观察不同乐器波形图,提高对声音的音色认识。

【展示交流】

【精讲点拨】

1.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时,为什么实验中拨动钢尺时用力的大小要大致相同?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采用控制变量法,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

因素,而其它几个因素控制不变,把多因素的问题变为多个单因素问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

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后,在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是物理

科学探究的重要思想方法。

2.“声”与“声音”:“声”的概念较广,包括平时我们能听到的声音和不能听到的

超声、次声等;而“声音”相对而言面要窄得多,它仅指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如下图:

声与声音的区别

次声声音超声

20Hz20000Hz

【即时练习】

P37第4题。

【巩固练习】

见课内训练

2.2.2声音的特性综合应用

导入:欣赏:钢鼓----HangDrum。

学习内容:

阅读课本P36内容,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

【自学检测】

1.乐器分为打击乐器、弦乐器、菅乐器,所有乐器的发声原理都一样:通过振动发声。

2.管乐器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的长短决定音调的高低,长空气柱产生低音,短

空气柱产生高音。

3.弦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弦的材料、长短、粗细和松紧程度等

因素。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一、给你一根橡皮筋和一个纸盒,试设计不同实验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究。

如:将一橡皮筋绷在空纸盒上,改变橡皮筋的松紧程度,并用同样的力拨动橡皮筋使其

14

发声,分析比较发声的音调与橡皮筋的松紧程度之间的关系。

二、P37第4题拓展:水瓶琴吹和敲的发声体和音调高低特点

1.敲击时是水和瓶子共同振动发声,装水越多发声的音调越低,水越少音调越高。

2.用嘴吹瓶口,是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声,装水越少(空气柱越篦)音调越低,装水越多

(空气柱越长)音调越乱。

【展示交流】

【精讲点拨】

1.通常小、短、细、轻、紧的发声体发声的音调相对较直,大、长、粗、重、松的发

声体发声的音调相对较低。

2.生活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声音的响度,有时指声音的音调,如“女高音,男低

音”“引吭高歌,低声细语”。这两句词中,前一句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宣遇,

后一句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响度。(填“音调”“响度”“音色”)

【即时练习】

1.要提高胡琴的音调,应将(A)

A.琴弦调紧一些

B.琴弦长一些

C.琴弦松紧不用调,只要用力拉弦

D.琴弦松紧不用调,加快拉弦的速度

2.日常所说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里的“高”和“低”是指(A)

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D.以上说法都不对

3.节日庆典上,男低音放声歌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B.“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D.“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巩固练习】

见课内训练

.3声的利用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波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2.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

面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情景导入】

利用Windows7语音识别功能(在“开始一附件一轻松访问一Windows语音识别”中),

14

语音控制电脑打开桌面程序(或“打开计算机”),演示在记事本中用语音输入汉字(或利用

手机的语音拨号功能演示),说明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学习内容:声的利用

阅读课本P38至P40内容

【自学检测】

声音能传递信息,大象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的,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自然

灾害都伴有次声波产生。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一、声与信息

1.你平时用声音传递过信息吗?说说看怎样利用的?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我们彼此之间的谈话,教师在课台上的讲课声,

同学们课下的交谈与交流声等都是在传递信息。

2.你知道的通过声传递信息的例子还有哪些呢?

人类的交谈声;下雨打雷时隆隆的雷声;医生通过听诊器检查心脏、肺的声音;中医诊

病的“望、闻、问、切”中的“闻”就是通过听来了解病人病情的;动物的交谈声;利用鱼

所喜欢的声音捕鱼;地震、海啸前出现的一些次声波我们也听不到,但是动物能听到,它们

会有反常的表现;蝙蝠的回声定位;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倒车雷达;核潜艇利用海豚仿生制

造了声纳系统,使自己知道与海岸的距离,敌人的行踪、深度B超超声波探伤仪。

3.蝙蝠是怎样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的?这种方法叫做回声定位,科学家利用这个原

理发明了麦吧,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的时间长短确定物体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二、声与能量

1.实验(声音吹灭蜡烛):将一扬声器正对着火焰,播放音乐,火焰会摆动吗?能说明

什么问题?

结论:声波能传递能量。

2.声波(如超声波)能传递能量在生活中有哪些的应用?

⑴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2)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3)检测钢板是否有缺陷

(4)超声波倒车雷达

三、科学世界

图片展示:我国古代建筑师的杰作——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它们都是利

用声音的反射建成的。

【展示交流】

【精讲点拨】

超声波在确定目标方位的精确度抗干扰能力等方面都远于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

【即时练习】

1.P41第1题。

2.P41第2题,请同学板演。

【巩固练习】

见课内训练

14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2.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了解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3.能从实例中认识噪声和辨别防止噪声危害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2.让学生根据现有器材现场演示探究实验。

3.组织学生善于发现,积极动手实验,并加以评估、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学会互相尊重、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乐于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创设引入】

欣赏一段音乐和播放一段噪音,让学生感受,引入新课。

学习内容: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阅读课本P42至P44文字内容,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熟记噪声的两

种定义。

【自学检测】

1.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

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一、噪声的来源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观察噪声的波形)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

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学校周围的噪声主要来源有哪些?

(1)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2)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3)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

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1.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dB;干

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的声强为dB;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的声强为dB以

上;能引起双耳失去听力的声强为dB。

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dBo

3.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1)心理影响: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

(2)生理影响: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

14

±o

(3)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

4.P45第3题(放课后测量),可以通过同学回忆曾被别人突然惊吓时的感觉来分析。

猜想:人在声音过大的环境脉搏会变快。

三、控制噪声

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一鼓膜的振动引起听觉。

2.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什么?

⑴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

(2)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

3.P44“想想做做”: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实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

用闹钟做声源:(1)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用泡沫塑料垫起(在发声处减弱噪声),(2)将正在

发声的闹钟置于空纸盒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用棉花塞住耳朵(在人耳处减弱)。

4.课本图2.4-3中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哪一种?

⑴摩托车的消声器采用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采用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采用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展示交流】

【精讲点拨】

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在一些街道禁止汽车鸣喇叭的

规定,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播放高音喇叭、禁止燃放鞭炮、在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设置噪声计

量仪表等措施,都是为了减弱城市噪声,使人们正常地进行工作、学习和有安静的休息环境。

【即时练习】

1.

如图所示的是示波器上的波形图,甲是音叉发声的波形图,乙是电锯切割木头时发声的

波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图中的波形图是噪声波形,它表明发声体在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声。

2.P45第2题。

【巩固练习】

见课内训练

第二章综合检测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C)

14

橡皮膜

A.吹一细管,并将细管B,将一个正在发C.将正在发声的D.瓶口对着点燃的蜡烛,

不断的短,听其声音声的音叉贴近闹钟放入玻璃敲击瓶卜.的橡皮膜,火

的变化面颊,感到发祟,接着慢慢焰向左摆动

麻向外抽气

2.中央电视台的《朗读者》节目深受大家喜爱。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A)

A.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X108m/s

C.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D.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

频率很高

3.(2018•孝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在固体中大

D.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高音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4.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P3T

A.甲和乙音调相同,乙和丙响度相同B.甲和乙音调相同,乙和丙音色相同

C.甲和丁音调相同,乙和丙响度相同D.甲、乙、丙、丁音调和响度都相同

5.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演员用手指捏在银元中心,吹一下放到耳边听,以辨别真

伪,真假银元发出的声音会有所不同,这是根据声音的哪一个特征辨别的(C)

A.音调B.响度C.音色D.回声

6.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

声波传递信息的是(C)

A.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

C.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D.用超声波对钢铁钻孔

7.长沙福元路大桥东入口采用了全封闭的隔音措施,如图所示,该设施长175m,高7

m,由隔音板组成,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采用全封闭隔音是在声源处阻断噪声的传播B.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

C.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D.隔音板隔音利用了声音的直线传播

第7题图)第9题图)

14

AAAAAAA

ooonn-

一1.•「一第10题图)

8.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

A.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孩子们很容易辨别出爸爸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爸爸们

声音的音色不同

B.蒙上双眼仅凭声音也能大致确定声源的方位是由于“双耳效应”

C.在繁华的闹市区设立的噪声监测器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

D.古代行军宿营时,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敌人的马蹄声,是

因为大地传声比空气快

9.如图所示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

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

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

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10.如图所示,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贝IJ(B)

A.敲打水最少的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

B.用嘴依次吹瓶口,水最多的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

D.瓶周围不管有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都能直接传入人耳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1.艾力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

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液体能够传声。

12.如图甲所示,蝙蝠靠发出.超声也发现昆虫。如图乙所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

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可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第12题图)

频率/Hz

18511001

人bo-R

14IH24

200001大象

匚二I发声频率I-IE觉爆率,第14题图)

13.正在家中复习功课的小明,听到窗外传来音乐声,他根据听到声音的音色判断

出这是钢琴声,于是便关上了窗户,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14.如图所示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

部位—振动—而产生的。地震前通常有次声波发生,人、海豚和大象中,能最先感觉到的是

大象

14

15.我们班文艺委员的歌声很像某位歌星,这是指她们的―直鱼_(选填“音调”“音

色”或“响度”)相近,但是她有时也在自习课上唱歌,此时她“美妙”的歌声属于臊声

_(选填“乐音”或“噪声”)。

16.如图所示,玻璃杯上蒙有塑料薄膜,绷紧薄膜,在薄膜上放几粒小米。小明同学在

薄膜附近用力敲击铁盘,铁盘因为而发出声音,同时发现薄膜上的小米在跳动,这

说明声波可以传递—熊量

第18题图)

17.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

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柳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用力

吹“柳笛”发出的声音响度大(选填“大”或“小”);相比较细而短的“柳笛”发出的

声音音调高(选填“高”或“低”)。

18.春节期间晓陆与家人到机场乘坐飞机外出旅游,在候机厅听到从广播里播报的航班

信息。使声音从广播里传出,可以改变声音的—胞度细心的晓陆发现机场天花板上凹凸

不平的装饰板,如图所示,请你用物理知识分析这样做的好处是防止声音同时反射,减弱

噪声-。

三、实验探究题(共19分)

19.(6分)如图所示,小琳将几个小纸团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的纸盆上,她发现

纸团上下不断跳动。

(1)她断开开关,让扬声器停止播放音乐,纸盆上的小纸团停止(选填“还在”或

“停止”)跳动。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实验中,小纸团的作用是:

将纸盆一振动放大一,从而便于观察。

(2)她在扬声器播放音乐时,调大音量,发现小纸团跳得3^(选填“更高”或“更

低”),这说明了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3)小琳突发奇想:若将该实验装置移到月球上进行实验,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她

一二—觞填下列序号)。

A.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小纸团跳动B.不能听到声音,但能看到小纸团跳动

C.能听到声音,但不能看到小纸团跳动D.既不能听到声音,也不能看到小纸团跳动

20.(5分)以下是小明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以及声音特性的几个实验。

(1)敲击音叉可以听到音叉发声,音叉有没有振动呢?怎么证明发声的音叉振动呢?你

的做法是耨音叉放入水中。

(2)用塑料袋包好正在发声的电子闹钟,放入水中后我们仍然能听到声音。说明.水(液

体)能传播声音.。

14

(3)如图用尺子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放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

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

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

出声音的音调越—低_;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

不到声音,这是由于音调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21.(8分)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

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下表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

规格

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

A尼龙551

B尼龙55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