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安全操作规程_第1页
工厂安全操作规程_第2页
工厂安全操作规程_第3页
工厂安全操作规程_第4页
工厂安全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厂安全操作规程TOC\o"1-2"\h\u12568第一章工厂安全管理 3262361.1安全管理组织与职责 39001.1.1安全管理组织结构 3189451.1.2安全管理职责 3241231.1.3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 4269241.1.4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 413674第二章设备安全操作 5321781.1.5目的 53221.1.6适用范围 5304711.1.7职责 549421.1.8维护保养内容 522771.1.9维护保养周期 5162061.1.10维护保养记录 5131081.1.11目的 6153751.1.12适用范围 6138371.1.13操作人员要求 69811.1.14操作前准备 6150821.1.15操作过程 6310611.1.16操作结束 610901.1.17异常情况处理 632090第三章电气安全 6161671.1.18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7170141.1.19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7119271.1.20操作后的收尾工作 7223951.1.21检查内容 7262771.1.22检查方法 7262621.1.23检查周期 8157841.1.24检查人员 822065第四章爆炸危险品管理 830821.1.25储存管理 887231.1.26运输管理 8223861.1.27使用管理 9139081.1.28处理管理 911358第五章高处作业安全 989921.1.29作业前准备 9167441.1.30防护设施 9305571.1.31个体防护 965951.1.32作业准备 10168151.1.33作业操作 10186271.1.34作业结束 1029296第六章压力容器安全 10180161.1.35压力容器档案管理 10283091.1.36压力容器维护保养 1013051.1.37压力容器定期检验 10252421.1.38压力容器运行监控 11152631.1.39操作前准备 1176561.1.40启动操作 11105451.1.41运行监控 11169831.1.42停机操作 114504第七章粉尘防治 11124601.1.43粉尘产生的环节 11220381.1.44粉尘分类 1287911.1.45粉尘防治措施 12314371.1.46粉尘监测 1286231.1.47粉尘控制 139322第八章职业健康与防护 13239371.1.48目的与意义 13143591.1.49检查对象与范围 13311541.1.50检查内容与标准 13225251.1.51检查周期 14200251.1.52检查结果处理 1422721.1.53职业健康检查档案管理 14201691.1.54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 14290861.1.55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与管理 14268461.1.56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求 14275391.1.57劳动防护用品的维护与更换 14212531.1.58劳动防护用品的培训与宣传 144913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治理 15244711.1.59环保设施建设与维护 15169771.1.60环保设施运行管理 15139031.1.61环保设施改造与升级 15271381.1.62报告与调查 15131361.1.63处理与整改 16122621.1.64预防与培训 164953第十章应急预案与处理 16220151.1.65应急预案的制定 16166351.1编制依据 16166871.2编制内容 16121111.2.1应急预案的实施 16169402.1应急预案的审批与发布 16137082.2应急预案的宣传与培训 17195692.3应急预案的演练 1755992.3.1报告 17111841.1分类 17324131.2报告程序 17186001.2.1处理程序 17251522.1保护现场 17117092.2调查与分析 17174492.3处理与整改 1743982.4总结与报告 17第一章工厂安全管理1.1安全管理组织与职责1.1.1安全管理组织结构(1)工厂设立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领导工厂的安全管理工作。(2)安全管理委员会由工厂厂长担任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主任及成员。(3)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安全管理部,具体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1.1.2安全管理职责(1)安全管理委员会主任职责:负责制定工厂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保证其与公司整体战略相一致。组织制定和审查工厂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监督检查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2)安全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职责:负责协助主任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具体负责某一领域的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保证工厂生产安全。负责安全的调查和处理,提出整改措施。(3)安全管理部职责:负责制定和完善工厂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制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组织实施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技能。监督检查生产现场的安全设施和安全操作,保证安全措施的落实。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觉和整改安全隐患。(4)部门负责人职责:负责本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本部门员工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组织本部门员工参加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定期开展本部门的安全检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安全,配合安全的调查和处理。第二节安全生产责任制1.1.3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1)安全生产责任制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工厂实际情况制定。(2)安全生产责任制应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各岗位员工的安全职责。(3)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包括以下内容:安全生产目标及任务。安全生产管理组织结构及职责。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安全生产投入及保障措施。1.1.4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1)厂长职责: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工厂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安全生产投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问题。(2)部门负责人职责: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本部门生产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组织本部门员工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3)班组长职责:负责组织本班组员工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班组生产现场的安全设施齐全、有效。定期开展本班组的安全检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4)员工职责: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积极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发觉安全隐患及时报告,积极参与隐患整改。第二章设备安全操作第一节设备日常维护保养1.1.5目的为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特制定本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规程。1.1.6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工厂内所有生产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1.1.7职责(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计划,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2)设备使用部门负责按照本规程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1.1.8维护保养内容(1)清洁:定期清除设备外表、内部及周围环境的灰尘、油污等杂物。(2)检查:检查设备各部件的磨损、松动、损坏等情况,发觉问题及时报修。(3)润滑: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定期对设备运动部位进行润滑。(4)紧固:检查设备连接部位,保证紧固件的紧固程度,避免设备运行时产生松动。(5)调整:根据设备运行情况,适时调整设备的工作参数,保证设备正常运行。1.1.9维护保养周期(1)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周期应根据设备类型、使用频率等因素确定,一般可分为每日、每周、每月进行。(2)设备管理部门应制定详细的维护保养计划,保证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顺利进行。1.1.10维护保养记录(1)设备使用部门应建立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记录,详细记录每次维护保养的时间、内容、发觉的问题及处理情况。(2)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维护保养记录进行审查,以保证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有效性。第二节设备安全操作规程1.1.11目的为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预防发生,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公司财产安全,特制定本设备安全操作规程。1.1.1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工厂内所有生产设备的安全操作。1.1.13操作人员要求(1)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2)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功能、操作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1.1.14操作前准备(1)检查设备是否完好,确认设备各部件正常。(2)检查设备周围环境,保证安全无隐患。(3)确认设备电源、气源等供应正常。1.1.15操作过程(1)按照设备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设备参数。(2)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注意观察设备运行情况。(3)如发觉设备异常,应立即停机,并及时报告设备管理部门。1.1.16操作结束(1)关闭设备电源、气源等,保证设备停止运行。(2)清理设备周围环境,保证设备整洁。(3)记录设备运行情况,为下一次操作提供参考。1.1.17异常情况处理(1)如发生设备故障,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机,并及时报告设备管理部门。(2)设备管理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组织维修,保证设备恢复正常运行。(3)故障排除后,操作人员应重新进行设备检查,确认设备安全后方可重新投入生产。第三章电气安全第一节电气设备安全操作1.1.18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电气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所操作电气设备的功能、结构及工作原理。(2)操作人员应穿戴合格的防护用品,如绝缘手套、绝缘鞋、防尘口罩等。(3)操作前应对设备进行检查,保证设备完好、接线正确、无异常现象。1.1.19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私自改变设备的使用方法。(2)操作时应保持精力集中,不得分心、疲劳操作。(3)操作人员应保持安全距离,不得接触裸露的带电部分。(4)在操作过程中,如发觉设备异常,应立即停机并报告相关人员。(5)不得在电气设备附近使用火源、易燃物品等。1.1.20操作后的收尾工作(1)操作结束后,应关闭设备电源,拔掉电源插头。(2)清理操作现场,保证环境卫生。(3)对设备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报修。第二节电气线路安全检查1.1.21检查内容(1)检查电气线路的敷设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2)检查导线、电缆的绝缘层是否完好,无破损、老化现象。(3)检查电气线路的接头是否牢固,无松动、发热现象。(4)检查开关、插座等电气元件是否完好,接触良好。(5)检查保护装置是否齐全、可靠,如熔断器、断路器等。(6)检查电气线路的防护措施是否到位,如接地、防雷等。1.1.22检查方法(1)定期对电气线路进行外观检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理。(2)使用专业的检测仪器对电气线路进行绝缘电阻测试,保证安全。(3)对电气线路的接头、开关、插座等关键部位进行重点检查。1.1.23检查周期(1)日常检查:操作人员应在操作过程中对电气线路进行观察,发觉异常立即上报。(2)定期检查: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检查周期,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3)特殊情况检查:在恶劣天气、设备故障等特殊情况下,应增加检查频率,保证安全。1.1.24检查人员(1)检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电气知识和操作技能,持证上岗。(2)检查人员应认真负责,对检查中发觉的问题及时上报,并跟踪整改情况。第四章爆炸危险品管理第一节爆炸危险品的储存与运输1.1.25储存管理(1)爆炸危险品的储存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执行,保证储存设施安全可靠。(2)储存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和安全防护设备。(3)储存场所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保证爆炸危险品的安全功能。(4)储存爆炸危险品时应分类、分库储存,严禁将不同性质的爆炸危险品混存。(5)储存仓库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保证储存安全。1.1.26运输管理(1)运输爆炸危险品应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保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2)运输车辆应具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如防静电、防泄漏等。(3)运输过程中,驾驶员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保证安全驾驶。(4)运输爆炸危险品时,应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避免与其他物品接触引发。(5)运输过程中,应随时关注爆炸危险品的包装情况,发觉问题及时处理。第二节爆炸危险品的使用与处理1.1.27使用管理(1)使用爆炸危险品前,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了解爆炸危险品的性质、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2)使用爆炸危险品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保证使用安全。(3)使用场所应保持整洁,严禁烟火、明火等火源,避免爆炸危险品受到意外刺激。(4)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爆炸危险品的包装和储存条件,发觉问题及时处理。(5)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理现场,保证爆炸危险品不遗留任何安全隐患。1.1.28处理管理(1)爆炸危险品过期或损坏时,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2)处理过程中,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保证个人安全。(3)处理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和安全防护设备。(4)处理完毕后,应记录处理情况,归档备查。(5)定期对处理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处理过程的安全可靠。第五章高处作业安全第一节高处作业安全防护1.1.29作业前准备(1)对高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保证其了解作业风险和安全操作规程。(2)配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防护设备,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护手套等。(3)对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保证作业环境符合安全要求。1.1.30防护设施(1)搭设符合安全标准的高处作业平台,保证平台稳固可靠。(2)在作业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3)在易发生坠落的部位安装防护网或防护栏,防止作业人员坠落。1.1.31个体防护(1)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防止头部受到撞击。(2)在进行临边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保证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固定身体。(3)佩戴防护眼镜和防尘口罩,保护眼睛和呼吸道。第二节高处作业操作规程1.1.32作业准备(1)明确作业任务,了解作业内容、作业地点和作业环境。(2)检查高处作业设备,保证设备完好、安全可靠。(3)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告知作业风险和注意事项。1.1.33作业操作(1)严格按照作业方案进行作业,不得擅自改变作业流程。(2)在作业过程中,密切关注作业环境,发觉安全隐患及时处理。(3)严禁酒后作业,保证作业人员精神状态良好。1.1.34作业结束(1)清理作业现场,保证现场整洁、安全。(2)对高处作业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3)总结作业经验,不断提高高处作业安全管理水平。第六章压力容器安全第一节压力容器日常管理1.1.35压力容器档案管理(1)建立完整的压力容器档案,包括但不限于设计文件、制造证书、检验报告、使用记录等。(2)定期审查压力容器档案,保证档案资料齐全、更新及时。1.1.36压力容器维护保养(1)压力容器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行。(2)维护保养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包括检查、清洗、润滑、紧固等。(3)对压力容器进行维护保养时,必须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1.1.37压力容器定期检验(1)压力容器应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定期检验,保证其安全功能。(2)检验应由具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报告应及时归档。(3)对检验不合格的压力容器,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按照检验机构的建议进行处理。1.1.38压力容器运行监控(1)对压力容器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包括压力、温度等关键参数。(2)一旦发觉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必要时停机检查。(3)定期对压力容器进行功能评估,保证其运行在安全范围内。第二节压力容器安全操作1.1.39操作前准备(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操作资格证书。(2)操作前应详细阅读压力容器使用说明书和安全操作规程。(3)检查压力容器及其附属设备是否完好,确认安全装置可靠。1.1.40启动操作(1)按照规定的程序启动压力容器,逐步调整至正常运行状态。(2)操作过程中应密切监控压力、温度等关键参数,保证其在安全范围内。(3)遇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1.1.41运行监控(1)在压力容器运行期间,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各项参数,保证其稳定运行。(2)对压力容器进行定期维护保养,防止设备故障。(3)如发觉压力容器有泄漏、变形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1.1.42停机操作(1)停机前应逐步降低压力,避免压力突然下降造成设备损坏。(2)停机后,应对压力容器进行全面检查,保证无异常情况。(3)停机操作完成后,应及时关闭所有阀门,切断电源和气源。第七章粉尘防治第一节粉尘产生与防治措施1.1.43粉尘产生的环节(1)物料输送:物料在输送过程中,由于摩擦、碰撞等原因,容易产生粉尘。(2)加工过程: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物料破碎、研磨、切割等操作会产生大量粉尘。(3)储存环节:物料在储存过程中,由于堆放、搬运等原因,也可能产生粉尘。1.1.44粉尘分类(1)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以下几类:可吸入粉尘(PM10):粒径小于10微米的粉尘。可呼吸性粉尘(PM2.5):粒径小于2.5微米的粉尘。超细粉尘:粒径小于0.1微米的粉尘。(2)按照化学成分,可分为以下几类:有机粉尘:如木材、纤维、谷物等。无机粉尘:如金属、矿物、水泥等。有毒粉尘:如铅、汞、石棉等。1.1.45粉尘防治措施(1)源头控制:采用封闭式物料输送设备,减少物料在输送过程中的粉尘产生。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物料破碎、研磨、切割等环节的粉尘产生。对储存物料进行封闭式管理,减少搬运过程中的粉尘产生。(2)通风除尘:设置通风系统,将粉尘排放到室外。采用高效除尘器,如布袋除尘器、电除尘器等,对排放的粉尘进行处理。(3)湿式作业:在加工过程中,采用湿式作业,如湿式切割、湿式研磨等,降低粉尘产生。(4)个体防护:工人佩戴防尘口罩、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品,降低吸入粉尘的风险。第二节粉尘监测与控制1.1.46粉尘监测(1)监测项目:粉尘浓度:实时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浓度。粉尘分散度:监测粉尘的粒径分布情况。粉尘成分:分析粉尘中的化学成分。(2)监测方法:采用粉尘采样器、粉尘浓度计等仪器进行监测。通过实验室分析,确定粉尘的化学成分。1.1.47粉尘控制(1)制定控制策略:根据监测结果,制定针对性的粉尘控制措施。结合生产工艺,优化通风除尘系统。(2)实施控制措施:定期对通风设备、除尘器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加强对工人的培训,提高防护意识。(3)监测效果评估:定期对粉尘控制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控制措施。对新工艺、新技术进行试验,不断提高粉尘控制水平。第八章职业健康与防护第一节职业健康检查1.1.48目的与意义为保证员工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公司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旨在了解员工健康状况,发觉职业禁忌症,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健康的影响,为员工提供相应的健康指导和防护措施。1.1.49检查对象与范围(1)检查对象:公司所有在岗员工。(2)检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员工。1.1.50检查内容与标准(1)检查内容:包括一般体检、职业病专项检查、实验室检测等。(2)检查标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执行。1.1.51检查周期根据员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确定检查周期。一般不少于每年一次。1.1.52检查结果处理(1)对检查结果异常的员工,应及时告知本人,并根据医生建议采取相应措施。(2)对患有职业病的员工,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1.1.53职业健康检查档案管理(1)建立员工职业健康检查档案,记录检查结果和处理情况。(2)档案应妥善保管,保证信息安全。第二节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1.1.54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1)公司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实际情况,为员工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2)劳动防护用品的选用应充分考虑员工的工作环境、岗位特点及个体差异。1.1.55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与管理(1)公司应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制度,保证员工按时、足额领取。(2)员工应妥善保管劳动防护用品,不得随意丢弃或转借他人。1.1.56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求(1)员工在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时,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进行。(2)员工应定期检查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状况,发觉问题及时报告,并按照规定更换。(3)员工应掌握基本的劳动防护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1.1.57劳动防护用品的维护与更换(1)公司应定期对劳动防护用品进行检查、维护,保证其功能良好。(2)对损坏、过期、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应及时更换。1.1.58劳动防护用品的培训与宣传(1)公司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劳动防护用品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使用技能。(2)公司应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治理第一节工厂环保设施管理1.1.59环保设施建设与维护(1)工厂应依据国家及地方环保法律法规,合理规划环保设施的建设,保证其正常运行。(2)环保设施的建设应遵循环保、节能、高效的原则,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3)工厂应建立健全环保设施管理制度,明确设施的使用、维护、检修等职责。(4)定期对环保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保证设施运行良好,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1.1.60环保设施运行管理(1)工厂应对环保设施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其正常运行,不得擅自停用或改变运行参数。(2)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环保设施的操作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3)工厂应建立环保设施运行记录,详细记录设施运行状况、故障处理等信息。(4)加强环保设施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防止发生安全。1.1.61环保设施改造与升级(1)工厂应关注环保技术的发展动态,适时对环保设施进行改造与升级,提高治理效果。(2)环保设施改造与升级应遵循国家及地方环保法律法规,保证改造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3)改造过程中,应保证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减少对生产的影响。第二节环境污染处理1.1.62报告与调查(1)工厂应建立健全环境污染报告制度,明确报告程序和责任人。(2)发觉环境污染,应立即启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