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发展指导手册_第1页
家庭农场发展指导手册_第2页
家庭农场发展指导手册_第3页
家庭农场发展指导手册_第4页
家庭农场发展指导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庭农场发展指导手册TOC\o"1-2"\h\u9605第1章家庭农场概述 4327191.1家庭农场的定义与特点 4226521.1.1家庭劳动力为主: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的劳动力,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农业生产,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4230451.1.2规模适度:家庭农场在土地、资本、技术等方面的投入适中,既能实现规模效益,又能保证家庭成员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 4113081.1.3集约经营:家庭农场通过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 413141.1.4商品化生产:家庭农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产品主要面向市场销售,实现农业生产的商品化。 4207161.2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4232311.2.1数量快速增长: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家庭农场数量迅速增加,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力量。 4251231.2.2产业结构优化:家庭农场在粮食作物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到经济作物、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等领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4225411.2.3经营水平提升:家庭农场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管理方法,提升经营水平,提高农业产值和经济效益。 487091.2.4品牌意识增强:家庭农场注重产品质量,积极创建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443931.2.5政策扶持加大: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政策扶持力度,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方面,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4112691.2.6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家庭农场发展所需的社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包括农业技术服务、市场信息服务、农产品流通体系等,为家庭农场提供有力支持。 4297671.2.7跨区域合作与联合:家庭农场之间、家庭农场与农业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之间的合作与联合日益紧密,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 57150第2章家庭农场规划与设计 57352.1农场选址与用地规划 5222202.2农场基础设施设计 565212.3农场生态环境建设 519460第3章家庭农场产业结构选择 6253103.1农作物种植结构 6307993.1.1粮食作物 6147633.1.2经济作物 63783.1.3特色作物 650173.2畜禽养殖结构 6146023.2.1畜禽种类选择 6112603.2.2畜禽养殖规模 613463.2.3畜禽疫病防控 739133.3林、渔、休闲农业等其他产业 7274223.3.1林业 7306153.3.2渔业 723533.3.3休闲农业 710884第4章家庭农场生产技术指导 747604.1种植技术 7191704.1.1土壤管理与改良 747024.1.2品种选择与布局 7258734.1.3播种与育苗 7171424.1.4田间管理 8294334.1.5收获与储藏 8252914.2养殖技术 8156114.2.1品种选择 8301844.2.2饲养管理 8264584.2.3疫病防治 897994.2.4繁殖技术 8143084.3节能减排与循环农业 8162114.3.1节能减排技术 8158424.3.2循环农业模式 8262584.3.3生态农业技术 85788第5章家庭农场经营管理 96675.1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 969045.1.1成本分类与核算 927555.1.2财务管理 9263545.2人力资源管理 933625.2.1人员招聘与培训 9291925.2.2员工激励与绩效管理 9260875.3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 9265705.3.1市场调研与定位 9148605.3.2营销策略与渠道拓展 9108035.3.3品牌建设与推广 106379第6章家庭农场产品质量与安全 10295526.1产品质量管理体系 108386.1.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10315566.1.2质量控制与改进 10193886.2安全生产与农产品追溯 10256446.2.1安全生产措施 1091586.2.2农产品追溯体系 1058626.3绿色、有机认证指导 114286.3.1绿色认证 11100076.3.2有机认证 1112052第7章家庭农场信息化建设 11292057.1农业信息化技术 1133527.1.1概述 11289727.1.2关键技术 11169057.2农场管理系统与应用 12171077.2.1农场管理系统 12261837.2.2应用场景 12191067.3电子商务与农产品销售 12125027.3.1电子商务平台 1215647.3.2应用策略 12270307.3.3农产品追溯体系 1225722第8章家庭农场政策与法规 12220898.1农业政策解读 1287318.1.1国家农业政策概述 13165948.1.2家庭农场相关政策 13277328.2农场法律法规遵守 13267008.2.1农业法律法规体系 13308788.2.2家庭农场法律法规遵守要点 13317188.3项目申报与政策扶持 13211268.3.1项目申报 13301278.3.2政策扶持 1332200第9章家庭农场融资与保险 1473509.1融资渠道与政策 14139359.1.1融资渠道 14289679.1.2融资政策 1499899.2农场贷款与补贴申请 1467309.2.1贷款申请 14279139.2.2补贴申请 15280549.3农业保险产品选择 15179879.3.1保险类型 1579839.3.2选择保险产品 1521950第10章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 152855610.1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5956810.1.1合理规划农场布局,保护原有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 16181810.1.2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162905310.1.3推广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 163073410.1.4实施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资源。 163017410.1.5种植适宜的树种和草本植物,增加绿化面积,提高农场生态环境质量。 162452710.2资源利用与节能减排 162868410.2.1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 161141510.2.2优化农业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62684610.2.3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减少环境污染。 162899310.2.4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业内部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161014410.2.5引导农民节约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减少面源污染。 161647710.3社会责任与农旅融合发展 1684410.3.1增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助力农村人才振兴。 16434710.3.2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改善农村社会环境。 161092310.3.3加强与周边社区的合作,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1672510.3.4开发农业旅游项目,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659910.3.5结合当地文化特色,举办各类农事体验活动,吸引游客参与,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16第1章家庭农场概述1.1家庭农场的定义与特点家庭农场作为一种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的经济组织形式。家庭农场具备以下特点:1.1.1家庭劳动力为主: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的劳动力,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农业生产,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1.1.2规模适度:家庭农场在土地、资本、技术等方面的投入适中,既能实现规模效益,又能保证家庭成员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1.1.3集约经营:家庭农场通过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1.1.4商品化生产:家庭农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产品主要面向市场销售,实现农业生产的商品化。1.2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家庭农场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呈现出以下现状与趋势:1.2.1数量快速增长: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家庭农场数量迅速增加,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力量。1.2.2产业结构优化:家庭农场在粮食作物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到经济作物、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等领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2.3经营水平提升:家庭农场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管理方法,提升经营水平,提高农业产值和经济效益。1.2.4品牌意识增强:家庭农场注重产品质量,积极创建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1.2.5政策扶持加大: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政策扶持力度,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方面,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1.2.6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家庭农场发展所需的社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包括农业技术服务、市场信息服务、农产品流通体系等,为家庭农场提供有力支持。1.2.7跨区域合作与联合:家庭农场之间、家庭农场与农业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之间的合作与联合日益紧密,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第2章家庭农场规划与设计2.1农场选址与用地规划农场选址是家庭农场发展的首要步骤,关系到农场后期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以下因素在选址过程中需充分考虑:(1)地理位置: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排水良好的区域,便于农产品运输和销售。(2)土壤条件:选择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土壤类型,进行土壤肥力检测,保证土壤质量。(3)气候条件:了解当地气候特点,选择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区域。(4)周边环境:避免选择环境污染严重、生态脆弱的区域。(5)用地规划:合理规划土地用途,明确生产、生活、仓储等功能区,保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2.2农场基础设施设计基础设施建设是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保障。以下方面需重点考虑:(1)农田水利设施:完善灌溉、排水系统,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平。(2)道路设施:合理规划农场内部道路,保证农产品运输和农业机械作业的便捷。(3)仓储设施:建设合适的仓储设施,保证农产品储存和销售。(4)农业机械装备:根据农场生产需求,配置合适的农业机械,提高生产效率。(5)生活设施:完善农场生活设施,提高生活质量。2.3农场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是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应注重以下方面:(1)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2)生态农业发展:推广绿色、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品质。(3)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农场内的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资源,维持生态平衡。(4)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降低农场对环境的影响。(5)景观规划:合理规划农场景观,提高农场生态环境质量,为游客提供良好的休闲体验。第3章家庭农场产业结构选择3.1农作物种植结构3.1.1粮食作物家庭农场在进行农作物种植结构选择时,应优先考虑粮食作物的种植。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特性及市场需求,合理选择粮食作物种类及品种。3.1.2经济作物经济作物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对提高家庭农场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可根据当地市场需求、种植技术及资源条件,选择如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同时注重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3.1.3特色作物发展特色作物种植,有利于提高家庭农场竞争力。可根据当地资源优势、民族文化及市场需求,选择如花卉、食用菌、特色水果等作物。发展观光农业,将特色作物与旅游业相结合,提高农业附加值。3.2畜禽养殖结构3.2.1畜禽种类选择家庭农场应根据当地气候、饲料资源、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畜禽种类。如猪、牛、羊、鸡、鸭等。同时注重发展特色养殖,如肉鸽、蜜蜂、特种水产等。3.2.2畜禽养殖规模合理确定畜禽养殖规模,有利于提高养殖效益。家庭农场应根据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条件,结合市场需求,确定适宜的养殖规模。同时注重提高养殖技术水平,降低养殖成本。3.2.3畜禽疫病防控加强畜禽疫病防控,是保障家庭农场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要建立健全疫病防控体系,做好疫苗接种、消毒、隔离等工作,保证养殖安全。3.3林、渔、休闲农业等其他产业3.3.1林业发展林业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家庭农场综合效益。可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如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等。同时注重发展林下经济,提高土地利用率。3.3.2渔业家庭农场可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发展淡水养殖或海水养殖。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如鱼类、虾类、贝类等。同时注重提高养殖技术,发展绿色、无公害水产品。3.3.3休闲农业发展休闲农业,是提高家庭农场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可通过开展农家乐、休闲观光、体验式农业等活动,吸引游客。同时注重提升服务质量,打造特色品牌,提高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第4章家庭农场生产技术指导4.1种植技术4.1.1土壤管理与改良家庭农场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全面的检测与评估。根据检测结果,采取合理的土壤改良措施,如增施有机肥、调整pH值、改善土壤结构等,以提高土壤肥力和适宜性。4.1.2品种选择与布局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作物品种。同时合理规划作物种植布局,避免连作障碍,提高作物抗病虫害能力。4.1.3播种与育苗掌握适宜的播种期和播种技术,提高播种质量。注重育苗工作,培育壮苗,为作物生长奠定基础。4.1.4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保证作物生长良好。同时注意调整作物生长环境,如光照、温度等,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4.1.5收获与储藏掌握作物收获的最佳时期,采用合适的收获方法,保证产量和品质。加强储藏设施建设,采用科学的储藏方法,降低作物损耗。4.2养殖技术4.2.1品种选择根据市场需求和农场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肉质好的养殖品种。4.2.2饲养管理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提供充足、均衡的营养,保证养殖动物健康成长。加强饲养环境管理,保持养殖场所清洁、卫生,减少疫病发生。4.2.3疫病防治建立健全疫病防治体系,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疫病检测。发觉疫情,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疫病传播。4.2.4繁殖技术掌握养殖动物的繁殖技术,提高繁殖率和成活率。加强繁殖期管理,保证繁殖质量。4.3节能减排与循环农业4.3.1节能减排技术采用节能型农业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生产过程,减少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4.3.2循环农业模式构建循环农业模式,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例如:种植与养殖相结合,利用养殖粪便作为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发展沼气工程,利用农作物秸秆、粪便等生产沼气,实现能源自给。4.3.3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如生物防治、有机种植等,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通过以上生产技术指导,家庭农场可以不断提高生产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第5章家庭农场经营管理5.1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5.1.1成本分类与核算家庭农场的成本主要包括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和销售成本。生产成本包括土地、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直接生产资料费用以及农业机械作业费、人工费等;管理成本包括家庭农场的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用、折旧费用等;销售成本包括产品包装、运输、广告等费用。应建立严格的成本核算制度,对各项成本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5.1.2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家庭农场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资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应付账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合理规划资金使用,保证资金安全;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降低坏账风险;合理控制应付账款,避免过度负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5.2人力资源管理5.2.1人员招聘与培训根据家庭农场的实际需求,合理招聘员工,注重员工素质和能力。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定期组织在岗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5.2.2员工激励与绩效管理建立科学的员工激励机制,通过薪酬、福利、晋升等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施绩效管理,将员工的工作表现与薪酬、晋升等挂钩,提高工作效率。5.3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5.3.1市场调研与定位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对农产品市场进行调研,分析竞争对手,明确自身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对家庭农场的产品进行明确定位,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5.3.2营销策略与渠道拓展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包括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等。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如线上电商平台、线下实体店、社区团购等,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5.3.3品牌建设与推广注重家庭农场的品牌建设,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口碑。运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开展品牌推广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加强与其他企业、机构的合作,扩大品牌影响力。第6章家庭农场产品质量与安全6.1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家庭农场的产品质量管理,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及消费者的满意度。本节旨在指导农场主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管理体系。6.1.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1)制定质量方针:明确家庭农场的产品质量目标,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2)编制质量手册:详细阐述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过程等内容。(3)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包括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质量管理措施。(4)实施质量培训:加强对农场员工的培训,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6.1.2质量控制与改进(1)质量控制: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保证产品符合质量要求。(2)质量改进:通过数据分析、消费者反馈等途径,不断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6.2安全生产与农产品追溯安全生产是家庭农场发展的基石。本节主要介绍安全生产及农产品追溯的相关内容。6.2.1安全生产措施(1)规范生产操作:制定详细的生产操作规程,保证生产过程安全。(2)设备维护与管理:定期检查、维护生产设备,保证设备安全运行。(3)安全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预防及处理能力。6.2.2农产品追溯体系(1)建立追溯体系: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详细记录,实现产品来源可追溯。(2)加强信息管理:保证追溯信息的准确、完整,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6.3绿色、有机认证指导绿色、有机认证是提高家庭农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以下为相关认证的指导内容。6.3.1绿色认证(1)了解绿色认证标准:熟悉国家关于绿色食品的相关规定,为申请认证做好准备。(2)开展绿色生产: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规范生产过程。(3)申请认证:向相关部门提交申请,配合审核工作。6.3.2有机认证(1)了解有机认证标准:熟悉国家关于有机食品的相关规定,为申请认证做好准备。(2)开展有机生产:按照有机食品生产要求,规范生产过程。(3)申请认证:向相关部门提交申请,配合审核工作。通过以上指导,家庭农场可以更好地提高产品质量与安全,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安全的农产品。第7章家庭农场信息化建设7.1农业信息化技术7.1.1概述农业信息化技术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环节进行改造与提升的过程。家庭农场信息化建设旨在提高农场的管理水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7.1.2关键技术(1)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控制器、视频监控等设备,实现对农场环境、作物生长、设备运行等信息的实时监测与远程控制。(2)大数据技术:收集、存储、分析和利用农业生产数据,为农场管理提供决策支持。(3)云计算技术:提供数据存储、计算和分析服务,降低农场信息化建设成本。(4)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农业、智能识别、预测分析等领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7.2农场管理系统与应用7.2.1农场管理系统农场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生产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功能模块,实现农场内部管理的规范化、高效化。7.2.2应用场景(1)生产管理:制定生产计划、跟踪生产进度、统计分析产量和质量等。(2)物资管理:采购、库存、消耗等环节的管理,降低物资成本。(3)财务管理:实现农场收入、支出、利润等财务数据的实时统计和分析。(4)人力资源管理:员工招聘、培训、考核等管理,提高员工工作效率。7.3电子商务与农产品销售7.3.1电子商务平台家庭农场可利用电商平台进行农产品销售,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份额。7.3.2应用策略(1)产品定位:明确农产品特色,打造品牌形象。(2)营销推广:利用网络营销手段,提高农产品知名度。(3)物流配送:建立高效、快捷的物流体系,保证农产品新鲜度。(4)客户服务: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7.3.3农产品追溯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控,提升消费者信任度。通过本章的学习,家庭农场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农场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为农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8章家庭农场政策与法规8.1农业政策解读8.1.1国家农业政策概述我国农业政策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旨在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8.1.2家庭农场相关政策(1)土地政策:国家允许家庭农场通过土地流转、土地互换、土地租赁等方式,获得适度规模的土地经营权。(2)财政支持:加大对家庭农场的财政支持力度,包括农业补贴、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3)人才培养:鼓励家庭农场经营者参加各类农业培训,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8.2农场法律法规遵守8.2.1农业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农业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农业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家庭农场经营者应熟悉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农场合法合规经营。8.2.2家庭农场法律法规遵守要点(1)土地使用:家庭农场经营者应依法取得土地经营权,严格遵守土地用途管制,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2)环境保护:遵循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防止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3)农产品质量: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规定,保证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8.3项目申报与政策扶持8.3.1项目申报家庭农场可积极申报国家和地方各类农业项目,包括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示范等。申报过程中,需关注项目申报指南,保证项目符合申报条件。8.3.2政策扶持(1)财政补贴:积极申请农业补贴,如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2)税收优惠: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3)金融支持: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争取贷款、保险等金融支持。(4)技术指导:利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提供的技术服务,提高农场经营效益。通过以上措施,家庭农场可以更好地把握政策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第9章家庭农场融资与保险9.1融资渠道与政策家庭农场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壮大离不开资金支持。我国高度重视家庭农场融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融资政策,为家庭农场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9.1.1融资渠道(1)政策性银行贷款:主要包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2)商业银行贷款:各大商业银行针对家庭农场的贷款产品,如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3)农村合作金融:农村资金互助社、农村合作银行等合作金融机构。(4)民间融资:包括亲友借款、民间借贷、众筹等。(5)贴息贷款: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给予贷款贴息支持。9.1.2融资政策(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2)优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贷款发放效率。(3)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家庭农场多样化融资需求。(4)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降低家庭农场经营风险。9.2农场贷款与补贴申请9.2.1贷款申请(1)了解贷款政策:熟悉各类贷款产品的申请条件、利率、期限等。(2)准备申请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营业执照、土地使用权证、经营计划、财务报表等。(3)选择合适的贷款产品:根据农场经营需求、还款能力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贷款产品。(4)提交贷款申请:向金融机构提交申请材料,等待审批。(5)签订贷款合同:审批通过后,与金融机构签订贷款合同,明确双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