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实验题专项练习-附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0:16N:14Ca:40S:32Mg:24Mn:55
Fe:56K:39
一、实验探究题。
1.“铜绿”是铜器表面锈蚀形成的绿色粉末,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易受热生成氧化铜、
水和二氧化碳。某化学兴趣小组现按如图装置给试管中的铜绿加热,请你完成下列操作
填空:
(1)标号为①的仪器的名称是O该加热装置安装的顺序是,从左到
右。
(2)向试管中加入铜绿时,先将试管,再将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
然后将试管直立。固定到铁架台上时,铁夹要夹在离试管口的1处,试管口应
一3一
倾斜,原因是O
(3)用酒精灯给碱式碳酸铜加热时,应该首先,然后再集中给有药品的部位加
热。
(4)实验中④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o写出碱式碳酸铜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为。
碱式碳酸铜~①
2.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ABCDEF
(1)实验室用高铳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装置F的气密性良好,但
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可能的原因是(写
一点即可)。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o
第1页共33页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③加热;④熄灭酒精灯;⑤把药品装入试
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⑥连接仪器;⑦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铳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
的优点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3)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
不溶于水。可选用装置作为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填字母)。天然气主要成分是
甲烷(化学式CH4),写出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
式o
3.实验室中要熟悉实验操作,严格按照实验室规则才能正确、快速、安全地进行实验。
I.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②③
(1)如图①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瓶塞放
在桌面上。
(2)如图②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
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填序号)。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
精
(3)如图③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蘸
去污粉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储水润洗,然后倒
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II.(4)在实验室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o
A.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要倒入下水道
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他人,要对着自己
D.为提高实验操作效率,没有毒性的药品可以直接用手抓取
III.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空格:
(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
(6)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某学生
面对刻度,他先俯视读数为68mL,倾倒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60mL,则该生实际
第2页共33页
倒出的液体的体积为(填序号)。
A.等于8mLB.大于8mLC.小于8mL
4.利用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现象,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浓-
I酚酎
溶
氨
液
水
\
目
甲
15目
实
脸
实险2
(1)实验1是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甲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o
(2)实验2如下操作:分别用两支胶头滴管吸入约1mL浓氨水,立刻用单孔橡皮塞固
定,如图将橡胶塞塞入试管中,并将B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同时挤压胶头滴
管,观察几分钟。
①实验2的实验现象为;实验2得出关于分子的
结论是o
②请举生活实例,验证实验2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室制取C02,发生装置可选用装置(填字母);若用正放在桌面上的F
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则气体CO2应从(选填"a”或"b”)端口通入;检验
F中C02是否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o
(2)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气体。制甲烷气体的发生
装置应选用装置(填字母);收集甲烷气体可选用C或E而不用D装置,由此推
断甲烷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6.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第3页共33页
(1)在连接图1玻璃管与胶皮管时,先,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管
插入胶皮管;小刚同学用图1所示方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
手握容器外壁,并没有看到导管末端出现气泡,所以他认为该装置气密性不好,你是否
同意他的观点(填“是”或“否”),理由
是O
(2)图2中称量前,游码归零,发现指针向左偏,此时应将右边平衡螺母向调(填
“左”或“右”)。调平后按图示进行称量,称取的烧杯质量为go
(3)若按图3所示方法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填“大”或“小”),量取25mL
水,应选择_______量筒(填“10mL”“50mL”“100mL”),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7.请你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简易净水装置。该净水装置(填“能”或“不能”)将河水变成纯
水。
(2)小丽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她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储水,过
程如图2所示。
操作①的名称是;操作②应选用的装置是图3中的(填序号,下同);
操作③应选用的装置是图3中的。
第4页共33页
图3
(3)小丽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
液体D是水。(填“硬”或“软”)
8.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
1-
一-
-a
S目
1Eiai
网
-田
I
ry
寒
室
-I
T
C
(1)实验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能用排水法收集氧
气的原因是。
(2)实验B,能说明木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的依据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C,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该实验证明水由组成。
9.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两套实验装置,请结合图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一实验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
质。
(2)图二中小气球的作用是o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
第5页共33页
(3)图二装置的玻璃管中空气体积为25mL,反应前注射器活塞位于10mL刻度处,反
应完毕后,注射器活塞位于3mL刻度处(反应前后气球都是瘪的),则该实验测得空气
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该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有差异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一点)。
(4)与图一实验相比,图二实验的优点是(答一点)。图
二实验中,为了使氧气反应更充分,实验中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填序
号)。
①铜粉平铺在玻璃管中②反复推拉注射器的活塞③减少加热时间节省燃料
(5)【总结反思】上述图一、图二两种方法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利用的装置和物质虽
然不同,但原理是一样的,它们都是利用混合物中的差异,利用化
学反应,在不引入的前提下,将氧气进行转化,从而达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的目的。
10.小科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选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步骤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并在广口瓶内加入少量水;
步骤二:将(选填“水面上方体积”或“广口瓶总体积”)分为5等分,
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瓶中并塞紧塞子;
步骤三:待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小科测得实验过程中广口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乙所示,请分析回答:
(1)将步骤二补充完整。
(2)发生图乙中a-c段对应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o
(3)图乙中的e点对应的实验操作是=
(4)实验结束后,如果广口瓶中的水位高于理论的水位高度,可能的原因是(选
填字母代号)。
A.步骤一中加入的水太多
B.加入的红磷量不足
C.当瓶内气压为图乙中的b点时就打开弹簧夹
D.当瓶内气压为图乙中的d点时就打开弹簧夹
11.兴趣小组利用图甲白磷燃烧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利用红外测温仪测量瓶内温度To,
第6页共33页
注射器记录气体体积变化Vo,电子天平测量装置质量mo,将相关数据随时间的变化情
况绘制成图乙。
(1)若实验中加入的白磷质量较小,则该实验能否验证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o
(2)实验中白磷和氧气发生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氧气体积分数减小,但to-ti
时刻气体体积却变大。请解释其体积变大的原
因O
1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只有实验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另外两个被
否定的原因分别是o
(2)实验甲中锥形瓶底部放入细沙的作用是。
(3)图丁实验为图丙的改进实验。实验时将锥形瓶倾斜即可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
为;该装置中小气球的作用是o
13.甲、乙两组同学用如图仪器和装置完成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回答问题:
第7页共33页
[甲组同学实验]甲组同学制取并收集瓶纯净干燥的C02气体,并检验C02的性质。
(1)用图一装置A作为制气装置的优点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2)已知: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吸收中C02混有的HC1气体,图一中装置C和E的作用
分别为干燥和检验C02气体。则两装置中应加入试剂的名称分别为:C,
E。
(3)与集气瓶D匹配最合适的带导管的橡皮塞是图二中的(填字母编号)。
[乙组同学实验]乙组同学设计了图三装置制取气体。
(4)实验前对该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打开图三装置中的活塞,发现分液漏斗中的水没
有流下,于是得出“气密性好”的结论。你认为乙组同学的检验方法是否可行
(填“是”或“否”)。实验室利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为o
14.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探究,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a,b。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锦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用于铁丝燃烧实验,从A-E中选
择的发生和收集的装置是(填字母序号)。
(3)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小丽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
第8页共33页
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若要用F装置检验CO2,在F装置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
CO2应从(填“c”或"d”)端通入。
(5)小明得知Fe2O3可作KC1O3分解制02反应的催化剂,进行了氧气制备的探究。
【查阅资料】加热KC1O3分解可以得到氯化钾和氧气。
【实验】他用电子秤称取0.49gFe2O3和一定量的KC1O3,充分混合后加热至KC1O3完全
分解,冷却至室温,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98g。
【思考】他发现制备02较慢,猜测KC1O3和Fe2O3的质量比可能会影响反应的快慢。
【探究】他调节KC1O3和Fe2O3的质量比制备02,整理数据绘制出如图,从图中得出
KC103和Fe2O3最佳质量比是=
【结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请你计算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称取的KC1O3的质量为
g,KC1O3和Fe2O3的质量比是(填最简比),不是最佳质量比。
15.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白磷着火点为4()℃。
(1)实验前,检验装置A气密性的操作为:关闭Ki,推或拉注射器活塞至一定程
度,,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2)实验1:将U形管放在盛有80℃热水的烧杯中,关闭K2打开Ki,从U形管左端
管口鼓入02。现象:右端裹有白磷的棉花先冒白烟,片刻后开始燃烧,另一端的普通棉
花没有变化。实验1可以得出的燃烧条件为:,白磷燃烧时
第9页共33页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3)实验2:在上述实验1燃烧过程中,关闭Ki、打开K2,右边注射器注入液体X,
产生的气体Y从装置B的U形管左端管口通入,可以观察到:燃烧着的棉花团很快熄灭,
停止燃烧。过一段时间,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O
(4)实验3:关闭K2、打开Ki,再次鼓入02,发现右端剩余的裹有白磷的棉花又能燃
烧。对比实验2和3,可以得出的燃烧条件为:;实验2同时能证
明气体Y的性质为:,利用该性质可用于o
16.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实验过程】如图一所示:
6
体
积
分218
数
/%
(1)白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图一实验中水的作用除了隔绝空气外,另外的作用是;
【实验结论】(3)对比图一中(填a、b、c序号)两处的实验现象可得出“可燃
物燃烧需要氧气”的条件;
【实验拓展】(4)由于图一实验的一些缺陷,有同学设计了图二装置的实验。图二装置
中气球的作用是;
(5)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图二的一个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变化如图三所示。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填字母序号)。
①白磷燃烧需要氧气
②白磷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③白磷熄灭后,密闭容器中已经没有氧气
④白磷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氮气体积分数为78%
⑤只要还有氧气,白磷就能继续燃烧
17.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同学们观
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
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第10页共33页
(1)请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
是O
(2)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有人认为这
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3)小红按右下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还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
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产生黄色的氮化镁(Mg3N2)
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
【反思与交流】①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②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0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MgO却远多于Mg3N2,
合理的解释是:«
图1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实验探究题。
1.“铜绿”是铜器表面锈蚀形成的绿色粉末,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易受热生成氧化铜、
水和二氧化碳。某化学兴趣小组现按如图装置给试管中的铜绿加热,请你完成下列操作
填空:
第11页共33页
(1)标号为①的仪器的名称是铁架台。该加热装置安装的顺序是从下到上,
从左到右。
(2)向试管中加入铜绿时,先将试管横放,再将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伸入试
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固定到铁架台上时,铁夹要夹在离试管口的1处,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原因是可防止冷凝水回流试管底部,使其发生炸裂。
(3)用酒精灯给碱式碳酸铜加热时,应该首先均匀加热,然后再集中给有药品的
部位加热。
(4)实验中④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碱式碳酸铜分解的
文字表达式为碱式碳酸铜处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分析】(1)根据仪器的认知和组装实验装置的方法解答;
(2)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以及加热方法解答;
(3)根据根据固体药品的加热方法解答;
(4)根据反应原理解答。
【解答】解:(1)标号为①的仪器是铁架台。该加热装置安装的顺序是从下到上,从左
到右。
(2)向试管中加入铜绿时,先将试管横放,再将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伸入试管底部,
然后将试管直立。固定到铁架台上时,铁夹要夹在离试管口的工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
3
斜,原因是可防止冷凝水回流试管底部,使其发生炸裂。
(3)用酒精灯给碱式碳酸铜加热时,应该首先均匀加热,然后再集中给有药品的部位加
热。
(4)由于反应中会生成二氧化碳,因此实验中④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碱式碳酸铜
处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铁架台;从下到上;
(2)横放;伸入试管底部;-1;向下;可防止冷凝水回流试管底部,使其发生炸裂;
3
(3)均匀加热;
第12页共33页
(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碱式碳酸铜型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2.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ABCDEF
(1)实验室用高铳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上一(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2KMnO4匕K2MnO4+MnO2+O2t。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
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若装置F的气密性
良好,但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可能的原因是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收集了(或集
气瓶未注满水)(写一点即可)。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⑥①⑤③②⑦④。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③加热;④熄灭酒精灯;⑤把药品装入试
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⑥连接仪器;⑦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锦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
MnO
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速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2J92H20+02
JO
(3)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
不溶于水。可选用A装置作为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填字母)。天然气主要成分是
占燃
甲烷(化学式CH4),写出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八'队
CO2+2H2O。。
【分析】(1)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镐制氧气就不
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铳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氧气的验满;加热高铳酸钾分解制
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图C所示装置能通过注射器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来解答;
【解答】解:(1)如果用高铳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镒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锌酸钾和
二氧化镒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
第13页共33页
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结果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有:
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收集了(或集气瓶未注满水);实验室加热高铳酸钾制取氧
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一查(检查装置的气密
性)一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铳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一定(用铁架台
固定仪器装置)一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一收(收集氧气)一移(把导
管移出水面)一熄(熄灭酒精灯);
故答案为:A;2KMnO4=^=K2MnO4+MnO2+O2t;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
木条复燃,证明已集满;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收集了(或集气瓶未注满水);⑥
①⑤③②⑦④。
(2)图C所示装置能通过注射器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能控制反应的速率。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镐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02
MnOo
2H2O+O21。
_MnO
故答案为:能控制反应的速率;2H2。292H20+02to
(3)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需要加热,故选用装置
A作为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在点燃的条件下,甲烷燃烧是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
占燃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八'从CO2+2H2O。
占燃
故答案为:A;CH4+2O2八'CO2+2H2O。
3.实验室中要熟悉实验操作,严格按照实验室规则才能正确、快速、安全地进行实验。
I.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①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向着手心,瓶塞
倒放在桌面上。
(2)如图②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
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填序号)。
第14页共33页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③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
蘸去污粉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储水润洗,然后
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II.(4)在实验室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A.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要倒入下水道
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他人,要对着自己
D.为提高实验操作效率,没有毒性的药品可以直接用手抓取
IIL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空格:
(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
(6)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某学生面对刻度,他先俯视读数为68mL,倾倒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60mL,则该
生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为C(填序号)。
A.等于8mL
B.大于8mL
C.小于8mL
【分析】(1)根据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向着手心,瓶塞倒放放
在桌面上,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以及污染瓶塞进行分析;
(2)根据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是为了
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进行分析;
(3)根据清洗试管时,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蘸去
污粉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储水润洗,然后倒放
在试管架上晾干进行分析;
(4)根据在实验室中,取用药品、实验室废弃药品的处理等进行分析;
(5)根据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进行分析;
(6)根据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1)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向着手心,瓶塞倒放在
桌面上,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以及污染瓶塞;
(2)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是为了平衡
气压,方便取下灯帽;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所以不正确的是C;
(3)清洗试管时,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蘸去污粉
第15页共33页
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储水润洗,然后倒放在试
管架上晾干;
(4)A.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故A正确;
B.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不要倒入下水道,要放在指定的容器中,故B错;
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有人的地方,故C错;
D.不能直接用手抓取药品,要用药匙取用药品,故D错。
(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
(6)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某学
生面对刻度,他先俯视读数为68mL,实际体积小于68mL,倾倒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
数为60mL,实际体积大于60mL,所以该生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为小于8mL,故选:
Co
故答案为:(1)向着手心;倒;
(2)C;
(3)试管刷;
(4)A;
(5)外焰;
(6)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Co
4.利用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现象,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浓111逾有酚酎'寇—
酚酎藻的棉花
氨溶液
水/浓氨水
\
浓氢水一穹一热水
B
实蛉1实睑2
(1)实验1是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甲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变红色
(2)实验2如下操作:分别用两支胶头滴管吸入约1mL浓氨水,立刻用单孔橡皮塞固
定,如图将橡胶塞塞入试管中,并将B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同时挤压胶头滴
管,观察几分钟。
①实验2的实验现象为滴有酚醐溶液的棉花变红色,并且B比A中的先变红色;实
验2得出关于分子的结论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
②请举生活实例,验证实验2得出的结论将相同质量的蔗糖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
热水中,观察到热水的蔗糖首先完全溶解
【分析】(1)根据酚醐试液的变色情况来分析;
第16页共33页
(2)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1)甲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浓氨水中的氨分子是不断
运动的,运动到甲中时,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酰溶液变红色。
故填:溶液变红色;
(2)①实验2中,滴有酚献溶液的棉花变红色,并且B比A中的先变红色,两个实验
对比可得出关于分子的结论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
故填:滴有酚醐溶液的棉花变红色,并且B比A中的先变红色;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
度越高运动的越快;
②将相同质量的蔗糖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热水中,观察到热水的蔗糖首先完全溶解,
这一现象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故填:将相同质量的蔗糖同
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热水中,观察到热水的蔗糖首先完全溶解。
5.观察图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C02,发生装置可选用B装置(填字母);若用正放在桌面上的F
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则气体C02应从(选填"a”或"b”)端口通入;检验
F中C02是否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集
满_o
(2)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气体。制甲烷气体的发生
装置应选用A装置(填字母);收集甲烷气体可选用C或E而不用D装置,由此推
断甲烷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分析】(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密度
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分析。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及特殊要求选择发
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解答】解:(1)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是固液
不加热型,发生装置选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装置F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导
管口a端通入。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所以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口,木条熄灭,证明集满;
(2)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气体。该反应是固体加热
第17页共33页
型,制甲烷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A,收集甲烷气体可选用C或E而不用D装置,由此
推断甲烷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故答案为:
(1)B;a;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集满;
(2)A;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6.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图1检查装贵气密性图2称量烧杯质量图3量取液体
(1)在连接图1玻璃管与胶皮管时,先把玻璃管口润湿,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
入胶皮管;小刚同学用图1所示方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手
握容器外壁,并没有看到导管末端出现气泡,所以他认为该装置气密性不好,你是否同
意他的观点否(填"是"或"否”),理由是图1所示装置中的长颈漏斗与外界
相同,没有形成密闭系统。
(2)图2中称量前,游码归零,发现指针向左偏,此时应将右边平衡螺母向右调(填
“左”或“右”)。调平后按图示进行称量,称取的烧杯质量为27.4g。
(3)若按图3所示方法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填“大”或“小”),量取25mL
水,应选择50mL量筒(填“10mL”“50mL”“100mL”),正确的读数方法是视
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分析】(1)根据连接仪器的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来分析;
(3)根据量筒的选择与读数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组装仪器时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的方法是先把玻璃管口润湿,然后稍
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
再用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或松手后导管内有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而图1所示装置中的长颈漏斗与外界相同,没有形成密闭系统,所以如此检验无法判断
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故填:把玻璃管口润湿;否;图1所示装置中的长颈漏斗与外
界相同,没有形成密闭系统;
(2)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首先要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
线上,指针向左偏说明左端重右端轻,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图2中将祛码和烧杯的位
置放颠倒了,所以称取的烧杯质量为:30g-2.6g=27.4g;故填:右;27.4;
第18页共33页
(3)若按图3所示方法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量取25mL水,应选择50mL的量筒,
正确的读数方法是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填:大;50mL;视线与
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7.请你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简易净水装置。该净水装置(填“能”或“不能”)将河水变成纯
水。
晶暖-小卵石
■•石英砂
活性炭
蓬松棉
图1
(2)小丽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她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储水,过
程如图2所示。
图2
操作①的名称是过滤;操作②应选用的装置是图3中的工(填序号,下同);
操作③应选用的装置是图3中的A
图3
(3)小丽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
液体D是硬水。(填“硬”或“软”)
第19页共33页
【分析】(1)根据净化水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3)根据硬水与软水的鉴别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图示装置中的小卵石、石英砂等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活性炭
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是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与微生物,所以不能将河
水转化为纯水;故填:不能;
(2)操作①是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的方法,该操作的名称是过滤;操作②是除去水中
的色素和异味,应选用的装置是图3中的B,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
色素和异味;操作③应选用的装置是图3中的A,蒸储可以得到蒸储水;故填:过滤;
B;A;
(3)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
D是硬水;故填:硬。
8.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4K2MnO4+MnC>2+C>2\,能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
(2)实验B,能说明木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的依据是CO2+Ca(OH)2—CaCO3
3+H20(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C,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
成。
【分析】(1)根据高镒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氧气的性质分
析收集的方法。
(2)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和结论分析回答。
【解答】解:(1)实验A,高锌酸钾受热分解生成了铳酸钾、二氧化锦和氧气,发生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l104△K2MnO4+MnO2+O2f,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
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
第20页共33页
(2)实验B,能说明木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的依据是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
成了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I+H2Oo
(3)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实验C,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电源的
正极生成的氧气,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故答案为:(1)2KMnO△K2MnO4+MnO2+O2t;氧气不易溶于水。
(2)CO2+Ca(OH)2=CaCO33+H2O。
(3)氧气;氢元素和氧元素。
9.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两套实验装置,请结合图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一实验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物理性质难溶于水;化学性质不能燃
烧,不支持燃烧。
(2)图二中小气球的作用是促进空气流通,平衡压强。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实验
现象为药品由红变黑。
(3)图二装置的玻璃管中空气体积为25mL,反应前注射器活塞位于10mL刻度处,反
应完毕后,注射器活塞位于3mL刻度处(反应前后气球都是瘪的),则该实验测得空气
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0%o该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有差异的可能原因是铜粉不足
(没有冷却到室温读数、没有反复推拉注射器等合理答案均可)(任答一点)。
(4)与图一实验相比,图二实验的优点是误差小(或污染小、测量较准确等)(答
一点)。图二实验中,为了使氧气反应更充分,实验中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①②
(填序号)。
①铜粉平铺在玻璃管中
②反复推拉注射器的活塞
③减少加热时间节省燃料
(5)【总结反思】上述图一、图二两种方法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利用的装置和物质虽
然不同,但原理是一样的,它们都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的
差异,利用化学反应,在不引入新气体的前提下,将氧气进行转化,从而达到测
第21页共33页
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目的。
【分析】(1)由图一实验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溶于水;化学性质
是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2)根据图二的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分析;
(3)根据提供数据可以计算氧气含量,根据实验过程中造成误差的原因分析;
(4)根据不同的实验装置,优缺点不同;根据所给的实验操作结合影响化学反应是否充
分的因素分析;
(5)根据实验的原理分析。
【解答】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