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图表示某种群年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群一定是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 B.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C.该种群一定能适应所生活的环境 D.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2.层积处理是解除种子休眠的一种有效方法,即在低温条件下将种子埋在湿沙中处理1-3个月,就能有效地解除休眠而使种子提前萌发。在层积处理期间种子中的几种激素会发生如图所示的相应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层积处理使种子中的脱落酸下降有利于解除种子休眠B.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分裂,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分裂,表现协同作用C.种子萌发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含量高峰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D.种子层积处理的早期细胞分裂素的绝对含量要高于赤霉素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四种地雀喙的差异是由于不同环境食物刺激所致的不同变异B.图2昆虫的两类翅形的形成是生物变异和环境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C.图3是两种体色的桦尺蠖,它们的性状分化证实了物种形成的机制D.图4中两种动物之间的关系对两者均有益,捕食者的存在会减少物种多样性4.下列对古诗文、谚语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理解不正确的是()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主要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正其行,通其风”的原理是确保通风透光,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C.“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体现了菊花在种间竞争中的优势D.“数罟(细密的渔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可保证鱼类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5.含100个碱基对的一个DNA分子片段,其中一条链的A+T占40%,它的互补链中G与T分别占22%和18%,若连续复制2次,则需游离的胞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数量为()A.240个 B.180个 C.14个 D.90个6.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疾病。如图为HBV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①可以吞噬病毒并直接传递抗原给②(B细胞)B.细胞③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可以特异性识别抗原C.物质A和B都是免疫活性物质,都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D.HBV再次侵入人体时,物质B可以由④记忆细胞产生7.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8.(10分)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与脱落酸亲和力降低时,种子休眠时间比野生型延长B.赤霉素受体表达量增加的大麦种子萌发时,胚乳中淀粉分解速度比野生型更快C.细胞分裂素受体表达量增加的植株,其生长速度比野生型更快D.插条浸泡在低浓度NAA溶液中,野生型比生长素受体活性减弱的株系更易生根二、非选择题9.(10分)植物对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通过延长或缩短光照的办法,观察各种植物对日照长短变化时的开花反应,据此将植物的光周期反应分为:长日植物和短日植物等类型。下面A图表示长日植物(天仙子)和短日植物(苍耳)的开花效应与光照时间的关系。B图表示从每天零点开始,用红光(R)和远红光(FR)将光周期中的暗期闪断后,对长日植物和短日植物光周期现象的影响。请回答:(1)由A图可知,长日植物指的是_____的植物。对于这类植物而言,临界日长指的是昼夜周期中诱导它们开花所必须的_____(填“最长”或“最短”)日照。天仙子的临界日长为11.5小时,若光照时间小于11.5小时,天仙子的开花将_____。(2)在自然条件下,昼夜总是在24小时的周期内交替出现,因此和临界日长相对应的还有临界夜长。B图中,当光照时间小于长日植物的临界日长,在暗期中给予一定光照时,长日植物也能开花,这说明_____(填”临界日长“或”临界夜长“)对开花更为重要。B图的实验结果还表明:红光能_____短日植物开花,_____长日植物开花。(3)在植物开花诱导上,也有光敏色素的参与。光敏色素是一类_____复合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在受到某种波长的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_____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会影响到细胞核内_____,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10.(14分)脊髓损伤(SCI)是脊柱损伤后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在脊髓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感觉、运动障碍,如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等。请回答:(1)正常情况下,抗利尿激素参与尿液的形成,其作用的靶器官是_____。(2)当膀胱内尿液充盈时会刺激_____产生兴奋,传入神经元膜外的_____内流,从而产生电位变化。兴奋经传入神经纤维传到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沿特定的传导通路传递到_____形成尿意。(3)SCI患者感觉不到尿意,原因是_____。11.(14分)将蛙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Q中,在某一部位M给予适宜刺激并记录其膜内Na+含量变化和膜电位变化,分别用如图I、Ⅱ表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该实验中A一B段膜内Na+含量增加的原因是:培养液Q中Na+以___________(填“被动运输”或“主动运输”)方式进入膜内。(2)图中C点时离体神经纤维的M部位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C~D时,兴奋部位K+___________恢复形成___________电位。(3)适当提高培养液Q中Na+浓度,曲线Ⅱ上的C点值会___________(填“升高”或“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4)如果要测定此离体神经纤维的正常电位,培养液Q应该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12.下图表示促进胰岛素分泌的相关途径,图中甲表示相关分子,请分析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血糖浓度变化是指血糖浓度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②③中间的“调节中枢”对应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图示说明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受胰高血糖素、甲等物质的影响,甲表示__________。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图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叫做__________。(2)在运动员的比赛过程中,体内血糖浓度会降低,此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从而使体内血糖升高。(3)某生物兴趣小组欲以实验兔设计实验来验证胰岛素的作用,若实验中实验兔出现了四肢无力甚至休克的症状,其原因是__________。注射胰高血糖素后,低血糖症状得到缓解是因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分析图示,各年龄阶段的个体数比例适中,属于稳定型。【详解】A、该图示表示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该种群不一定是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A错误;B、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趋于相等,B错误;C、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该种群不一定能适应所生活的环境,C错误;D、图示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即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D。2、D【解析】分析曲线图:图示是种子在层积处理过程中相关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低温处理前的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的含量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脱落酸含量逐渐降低,而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含量逐渐升高(后又逐渐降低),说明脱落酸具有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而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已知层积处理是解除种子休眠的一种有效方法,图中显示随着层积处理使得种子中的脱落酸逐渐降低,进而解除了种子休眠,促进了种子萌发,A正确;B、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分裂,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分裂,两者表现协同作用,共同促进细胞分裂,B正确;C、种子萌发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含量高峰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如图中的脱落酸、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含量依次出现高峰,C正确;D、据图分析,由图两侧可见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刻度是不一致的,实际上种子层积处理的早期细胞分裂素的绝对含量是要低于赤霉素的,D错误。故选D。3、B【解析】分析题图:图1中四种地雀喙具有差异,图2中昆虫具有不同的翅形,图3中两种体色的桦尺蛾都是自然选择作用的结果,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图4是猎豹捕食羚羊。【详解】A、图1四种地雀喙的差异是变异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不同环境中的食物只是起了选择作用,A错误;B、图2昆虫的两类翅形的形成是生物变异和环境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产生的变异适应环境,则会被选择保留,B正确;C、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而不是性状分化,C错误;D、图4是猎豹捕食羚羊,两种动物之间具有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根据“收割理论”分析,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错误。故选B。4、C【解析】1、群落的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2、年龄组成的类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1)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越来越大。(2)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保持稳定。(3)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越来越小。3、理解诗句的具体含义和相关生物学知识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详解】A、该诗句描述的是由近及远的景象,所以应该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B、通风透光,通风可以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透光可以增加光照强度,B正确;C、体现出的是菊花的开花时间比其他花迟,没有体现出竞争,C错误;D、用空隙大的网捕鱼,这样大鱼被捕捞,小鱼可以存活下来。鱼类的年龄结构就是小鱼大于大鱼,所以是增长型,D正确。故选C。5、B【解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为1;(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与(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详解】分析题意可知:该DNA片段含有100个碱基对,即每条链含有1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设为1链)的A+T占40%,即A1+T1=40个,则C1+G1=60个;互补链(设为2链)中G与T分别占22%和18%,即G2=22,T2=18,可知C1=22,则G1=60-22=38=C2,故该DNA片段中C=22+38=60。已知DNA复制了2次,则DNA的个数为22=4,4个DNA中共有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为4×60=240,原DNA片段中有60个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则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数量为240-60=180,B正确,ACD错误。故选B。6、B【解析】体液免疫过程为: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题图分析,①表示吞噬细胞,②表示B细胞,③表示T细胞,④表示记忆细胞,⑤表示浆细胞【详解】A、细胞①为吞噬细胞,可以吞噬病毒并将抗原经过T细胞传递给②(B细胞),A错误;B、细胞③为T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能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B正确;C、物质A是淋巴因子,是T细胞分泌的,不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B为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可以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二者都是免疫活性物质,C错误;D、HBV再次侵入人体时,④记忆细胞接受相同的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为大量的浆细胞,进而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大量的抗体(B),D错误。故选B。7、A【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意在考查学生对概念的辨析能力,属基础题。8、A【解析】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等。主要生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详解】A、脱落酸有促进种子休眠的作用,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与脱落酸亲和力降低时,种子休眠时间比野生型缩短,A错误;B、赤霉素能促进大麦种子产生ɑ-淀粉酶,进而催化淀粉分解,赤霉素受体表达量增加的大麦种子,有利于赤霉素发挥作用,能产生更多的ɑ-淀粉酶,胚乳中淀粉分解速度比野生型更快,B正确;C、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故细胞分裂素受体表达量增加的植株,其生长速度比野生型更快,C正确;D、NAA是生长素类似物,能促进插条生根,生长素受体活性减弱的株系对生长素不敏感,所以野生型比生长素受体活性低的株系更易生根,D正确。故选A。二、非选择题9、①.光照时间必须长于其临界日长才能开花②.最短③.延迟或不能开花④.临界夜长⑤.抑制⑥.促进⑦.色素-蛋白⑧.结构⑨.特定基因的表达(转录)【解析】1、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2、根据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以把植物分为三种类型:短日植物、长日植物、日中性植物。短日植物是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即引起植物开花的最大日长)条件下才开花。短日植物对黑暗期敏感,延长暗期会诱导或促进植物开花,因此,短日植物又称为长夜植物。通常这些植物在早春或秋季开花。长日植物则只有当日照长度超过临界日长,或者黑暗期必需短于一定时数才能形成花芽。长日植物一般在仲夏开花,如冬小麦、菠菜等。日中性植物对日照长度没有特殊要求,在任何日照长度下都能开花。【详解】(1)大多数一年生植物的开花决定于每日日照时间的长短。各种植物都有它特定的临界日长,植物每天日照时间长于它的临界日长就开花,这类是长日植物。对于长日植物而言,临界日长指的是昼夜周期中诱导它们开花所必须的最短日照。天仙子属于长日植物,若其光照时间小于临界日长,则其开花延迟或不开花。(2)暗期给予一定的光照时,即使过了临界日长的时间,小于长日植物临界日长也能开花说明临界夜长更重要。B图中由第三个图可知,红光对长夜植物开花有抑制作用,对长日植物开花有促进作用。(3)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蛋白复合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接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作用的根本原因和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不大。10、(1).肾小管和集合管(缺一不给分)(2).感受器(“膀胱内壁感受器”、“膀胱内壁”给分;只答“膀胱”不给分)(3).钠离子(Na+)(4).大脑皮层(5).由低级神经中枢向高级神经中枢传递兴奋的神经元受损(“由低级神经中枢向高级神经中枢的传导通路受损”;“兴奋不能传到大脑皮层”)【解析】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一方面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另一方面大脑皮层产生渴感,调节人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详解】(1)抗利尿激素的靶器官是肾小管和集合管。(2)正常情况下,膀胱内尿液充盈刺激感受器产生兴奋;动作电位产生时钠离子内流;尿意的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3)脊髓损伤(SCI)是脊柱损伤后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由于反射弧中由低级神经中枢向高级神经中枢传递兴奋的神经元受损,因此SCI患者感觉不到意、小便失禁。【点睛】本题考查了水盐平衡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运用术语分析作答。11、(1)被动运输(2)①.外负内正②.外流③.静息(3)①.升高②.提高培养液M中Na+浓度,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刺激后,单位时间内钠离子内流数量增加,动作电位峰值增大(4)①.Na+、K+浓度与内环境相同②.体内的神经元处于内环境之中,其钠钾离子具有一定的浓度,要使测定的电位与体内的一致,也就必须将神经元放在钠钾离子浓度与体内相同的溶液中【解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小问1详解】该实验中A一B段膜内Na+含量增加的原因是由于神经纤维接受刺激后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进而使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大量内流,进而使膜内的钠离子浓度上升。【小问2详解】图中C点时的电位表示动作电位,即此时离体神经纤维的M部位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C~D时,兴奋部位K+以协助扩散方式外流恢复形成外正内负的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