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省韶关市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广东省韶关市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广东省韶关市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广东省韶关市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广东省韶关市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广东省韶关市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保水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及水肥利用率。某兴趣小组探究“保水剂和氮肥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组别步骤A组B组C组1每组选取长势一致的相同株数的小麦幼苗若干2施用适量的保水剂施用适量的氮肥施用适量的保水剂+氮肥3置于相同的轻度干旱条件下培养,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4培养相同且适宜的时间后,从每组选取相同数量的叶片,进行CO2吸收量的测定(单位:umol.m-2.s-1)实验结果10.6613.0415.91A.选取的叶片应取自植株的相同部位B.应另设一组不施保水剂和氮肥作为对照组C.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大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D.保水剂与氮肥配施可能提高了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含量与活性2.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和的基因型不同C.若与某正常男性结婚,所生正常孩子的概率为25/51D.若和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173.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人在受到恐惧惊吓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等特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肾上腺素的靶细胞有神经细胞、心脏细胞、呼吸肌细胞等B.紧急情况下产生恐惧感是反射活动,引起的反应对机体是有利的C.在恐惧惊吓等紧急情况下,机体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当恐惧因素消除后,心率不会马上恢复的原因是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较长4.如图是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示意图。该细胞()A.有两个染色体组、4个核DNA分子B.正发生着同源染色体分离C.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AB或AbD.产生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5.某地的草地贪夜蛾种群约有19%携带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性基因A。大量使用有机磷类杀虫剂,假设该种群中非抗性个体全都死亡,存活个体繁殖一代后,抗性个体所占的比例约为()A.280/361 B.9/19 C.10/19 D.81/3616.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若细胞质正在发生不均等分裂,则细胞中不一定有同源染色体B.染色单体和核DNA数目相等的时期,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染色体和核DNA数目相等的时期,每条染色体上均没有姐妹染色单体D.染色体组数加倍的时期,可发生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南宋辛弃疾的词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田园生态画卷。回答下列问题:(1)词人夜行黄沙道中,给后世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西江月》。这体现了田园生态系统多样性的____________(填“直接价值”或“生态功能”)。(2)明月惊鹊-从神经调节的角度看,其生理机制是兴奋的____________。(3)半夜鸣蝉-向雌性传递求偶的____________(填“性外激素”、“能量”或“信息”),求偶成功,雌性受精产卵后,卵发育成幼虫吸取树汁,影响树木生长。为了给控制蝉的数量提供依据,可采用____________法调查卵的密度。(4)稻田里的蛙通常处于食物链的第____________营养级。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传递的形式是____________。8.(10分)苹果酒风味清爽,且具有保健养生的功效。用新鲜苹果榨取果汁并制作果酒的简要流程如下:(1)过程②分离酵母菌应采用________(选择/鉴别)培养基,配制好的培养基灭菌方法为________。扩大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程③获得固定化酵母细胞常采用________法,选择此方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如果反应物是大分子,应采用________技术。(3)工业生产中,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步骤是:酵母细胞的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Ⅰ: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该实验中CaCl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柿子椒是雌雄同株的植物,开两性花。已知每对相对性状均由一对基因控制,且为完全显性,其中果实圆锥形(A)对灯笼形(a)为显性,红色(B)对黄色(b)为显性,辣味(D)对甜味(d)为显性。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如图所示。现利用3个纯合亲本作杂交实验,甲为灯笼形红色辣味,乙为灯笼形黄色辣味,丙为圆锥形黄色甜味。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请回答问题:(1)基因A和a的碱基数目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一定/一定不)相同。上述三对等位基因中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甲、乙、丙两两分别杂交,F2中灯笼型黄色甜味果实植株所占比例最高的亲本组合是_______________,这对组合产生的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某甜味植株与乙杂交,F1中圆锥红色辣味:圆锥黄色辣味=1∶1,则该甜味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4)若基因型为如图所示的个体与某一基因型未知的植株杂交,产生的后代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1∶1∶1∶1,则该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如呼吸道黏膜上、泪液和唾液中的溶菌酶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胃中的胃酸和消化酶等可消灭随食物咽下的多种细菌。糖皮质激素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激素,它对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以及免疫功能等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还能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其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其中CRH、ACTH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1)由图可知,糖皮质激素与位于___________(细胞膜上、细胞质中、细胞核中)的受体结合后一同作用于核内的遗传物质,启动基因表达过程。这些特定基因表达后,一方面会使非特异性免疫功能_________,特异性免疫功能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会影响血糖平衡,在血糖平衡的调节中糖皮质激素与___________(激素)的作用相互拮抗。(2)保持精神愉悦,有利于维持体内糖皮质激素含量正常,降低罹患肿瘤的概率,此过程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3)为验证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现采用注射给药的方法进行实验,请将实验思路补充完整。将品种、性别、生理状态等相同的健康大鼠随机平分为A、B两组,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前不久,某生物公司的百白破疫苗检验不符合规定。为生产高效价疫苗和简化计划免疫程序,科学家研制出基因工程乙肝-百白破(rHB-DTP)四联疫苗,经各项检测均通过rHB-DTP四联疫苗制检规程的要求。其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百日咳杆菌、白喉杆菌和破伤风杆菌的四种类毒素。请分析回答:(1)为获取百日咳杆菌类毒素的基因,可从百日咳杆菌的细胞中提取对应mRNA,在______的作用下合成双链cDNA片段,获得的cDNA片段与百日咳杆菌中该基因碱基序列_____(填“相同”或“不同”)。(2)由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基因序列比较小,且序列已知,获得目的基因可采用________,然后通过PCR技术大量扩增,此技术的前提是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时,科学家采用了改造后的腺病毒作为载体,写出你认为科学家选它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点)(4)研究发现,如果将白喉杆菌类毒素20位和24位的氨基酸改变为半胱氨酸,免疫效果更好,请写出此种技术的基本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注射该疫苗3次效果更好,其主要原因是体内产生的_____细胞数量增多,当同种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二次免疫的特点是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

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因有酶数量、酶活性、色素量等,外因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详解】A、叶片在植物体上的位置属于无关变量,实验中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故选取的叶片应取自植株的相同部位,A正确;B、实验的自变量的是是否施保水剂和氮肥,ABC为实验组,还应另设一组不施保水剂和氮肥作为对照组,B正确;C、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是光合作用过程中CO2消耗量与呼吸作CO2用释放量之差,故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C错误;D、保水剂与氮肥配施可能提高了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含量与活性,从而提高小麦光合作用,D正确。故选C。2、C【解析】

根据Ⅱ2×Ⅱ3→Ⅲ3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的基因为A/a;根据题意可知,甲病为伴性遗传病,由于甲病有女患者,故为伴X遗传病,又因为Ⅲ3患甲病,而Ⅳ1正常,故可以确定甲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设相关的基因为B/b。根据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可知a基因概率为1/16,A基因频率为15/16,则AA=15/16×15/16=225/256,Aa=2×1/16×15/16=30/256。【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B、根据Ⅲ3同时患甲病和乙病可知,Ⅱ3的基因型为AaXbXb,根据Ⅱ4患乙病可知,Ⅲ6为AaXbXb,二者基因型相同,B错误;C、根据Ⅲ3同时患甲病和乙病可知,Ⅱ2和Ⅱ3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则Ⅲ1为1/3AAXBXb或2/3AaXBXb,正常男性XbY乙病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30/256÷(30/256+225/256)=2/17,二者婚配的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2/3×2/17×1/4=1/51,不患乙病的概率为1-1/51=50/51,后代不患甲病的概率为1/2,故后代正常的概率为50/51×1/2=25/51,C正确;D、Ⅲ3的基因型为aaXBXb,Ⅲ4甲病的基因型为XbY,乙病相关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30/256÷(30/256+225/256)=2/17,为AA的概率为1-2/17=15/17,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2/17×1/2=1/17,患甲病的概率为1/2,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17×1/2=1/34,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易错点在于很多考生容易把乙病当成伴Y遗传病,在分析遗传系谱图时,要把所有患有相同疾病的个体统一分析,准确判断。判断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患者),父子患病为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患者),母女患病为伴性。3、B【解析】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详解】A、肾上腺素可以使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等特征,故其靶细胞有神经细胞、心脏细胞、呼吸肌细胞等,A正确;B、产生恐惧感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活动,B错误;C、在恐惧惊吓等紧急情况下,涉及肾上腺素分泌,故其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正确;D、当恐惧因素消除后,心率不会马上恢复的原因是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较长,D正确。故选B。4、A【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该动物为二倍体,而该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并且处于着丝点分裂状态,因此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状态的细胞,并且细胞的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因此该细胞是第一极体。【详解】A、该细胞中着丝点已分裂,染色体加倍,有两个染色体组、4个核DNA分子,A正确;

B、该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

C、由于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该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aB或ab,C错误;

D、该细胞的产生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交叉互换),D错误。

故选A。【点睛】本题以减数分裂细胞图为载体,考查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生物变异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能够识记并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情况,并准确判断。5、A【解析】

基因频率是种群基因库中某一基因占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比例;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详解】种群中有19%的个体携带对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性基因A,则群体中隐性个体(aa)占81%,A基因的频率为0.1,a基因的频率为0.9,AA个体占1%,Aa个体占18%。当群体中的非抗性个体全部死亡后,A基因频率变为10/19,a基因频率变为9/19,繁殖一代后,aa个体占81/361,Aa和AA个体占280/361,A正确,故选A。6、D【解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会出现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A正确;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此时细胞中染色单体和DNA数目相等,B正确;C、染色体和DNA数目相等的时期,即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说明此时每条染色体上没有姐妹染色单体,C正确;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由于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组数加倍,此时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比较基础,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直接价值产生、传导以及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信息样方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解析】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2.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1)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2)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详解】(1)田园生态系统赋予人们以文艺创作的灵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非实用意义层面的直接价值。(2)明月惊鹊——从神经调节的角度看属于一种反射,其生理机制涉及兴奋的产生、传导以及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半夜鸣蝉——向异性传递的是求偶的信息。蝉鸣的声音传播过程是物理性质的,但传递的是行为赋予的特殊意义——求偶信息。以选择填空的方式设问,着眼于考查考生的信息观,同时避免蝉鸣是物理信息还是行为信息的争论。昆虫卵不会活动,用样方法可调查其密度。(4)稻田里的蛙捕食农田害虫,水稻、害虫和蛙分属第一、二、三营养级。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传递的形式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传递特点是逐级递减、单向流动。【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实例;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及实例;识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及能量流动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8、选择高压蒸汽灭菌增加目的菌(酵母菌)的浓度包埋法细胞体积较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固定化酶技术配制海藻酸钠溶液使胶体聚沉【解析】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酶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固定化细胞优点是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可以催化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详解】(1)过程②分离酵母菌应使用选择培养基,保证从众多的菌体中选择出酵母菌,配制好的培养基通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通过扩大培养可以使目的菌的数量增多,这里是为了增加酵母菌的数量。(2)过程③获得固定化酵母细胞常采用包埋法,如果希望反复使用这些固定化酵母细胞,一定要避免其他微生物的污染,选择此方法的原因是细胞体积较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如果反应物是大分子物质可以使用化学方法结合的酶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即一般采用固定化酶技术。(3)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步骤是:酵母细胞的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其中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是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该实验中CaCl2溶液的作用是使胶体聚沉,从而形成凝胶珠。【点睛】本题考查了无菌技术和固定化酶技术。熟知相关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把握实验步骤中的关键点时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9、不一定A、a和B、b乙和丙圆锥黄色辣味∶圆锥黄色甜味∶灯笼黄色辣味∶灯笼黄色甜味=9∶3∶3∶1AABbddaabbdd【解析】

已知每对相对性状均由一对基因控制,且为完全显性,其中果实圆锥形(A)对灯笼形(a)为显性,红色(B)对黄色(b)为显性,辣味(D)对甜味(d)为显性。甲、乙、丙均为纯合子,根据甲为灯笼形红色辣味,乙为灯笼形黄色辣味,丙为圆锥形黄色甜味,可判断甲的基因型为aaBBDD,乙的基因型为aabbDD,丙的基因型为AAbbdd。据此答题。【详解】(1)等位基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包括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而导致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所以基因A和a的碱基数目不一定相同。A、a和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根据题意中的显隐性可知,3个纯合亲本中甲(灯笼形红色辣味)的基因型为aaBBDD,乙(灯笼形黄色辣味)的基因型为aabbDD,丙(圆锥形黄色甜味)的基因型为AAbbdd。甲和乙杂交,F1为aaBbDD,则F2中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植株(aabbdd)为0;根据图示可知,A、a和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即亲本甲中a和B连锁,亲本丙中A和b连锁,不考虑交叉互换,则甲和丙杂交的F1(AaBbDd)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为AbD∶Abd∶aBD∶aBd=1∶1∶1∶1,则F2中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植株(aabbdd)为0;乙和丙杂交,F1为AabbDd,则F2中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植株(aabbdd)为1/4×1×1/4=1/16,所以用甲、乙、丙两两分别杂交,F2中灯笼型黄色甜味果实植株所占比例最高的亲本组合是乙和丙。这对组合产生的F2表现型及比例为圆锥黄色辣味(A-bbD-)∶圆锥黄色甜味(A-bbdd)∶灯笼黄色辣味(aabbD-)∶灯笼黄色甜味(aabbdd)=9∶3∶3∶1。(3)用某甜味植株(----dd)与乙(aabbDD)杂交,F1中圆锥红色辣味(A-B-D-)∶圆锥黄色辣味(A-bbD-)=1∶1,即控制圆锥形和控制辣味的基因在后代都没有出现性状分离,而控制红色的基因在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所以该甜味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dd。(4)若基因型为如图所示的个体与某一基因型未知的植株杂交,由于如图所示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为ABD∶ABd∶abD∶abd=1∶1∶1∶1,而杂交产生的后代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1∶1∶1∶1,说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只能产生abd一种配子,所以该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dd。【点睛】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基因连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0、细胞质中增强减弱胰岛素神经-体液-免疫大鼠血浆中CRH、ACTH的含量给A组大鼠注射一定量的糖皮质激素溶液,给B组大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或糖皮质激素溶液的溶剂),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测大鼠血浆中CRH、ACTH的含量并进行分析和比较【解析】

从图中看出,在寒冷、精神因素的刺激下,神经系统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下丘脑产生CRH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ACTH作用于肾上腺,肾上腺产生糖皮质激素,作用于细胞,引起特定的基因表达,引起抗体减少,淋巴数目减少,最终导致人的免疫能力降低。【详解】(1)从图中看出糖皮质激素的受体在细胞质中;基因表达后,胃酸分泌增加,所以可以推测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增强,但淋巴细胞的数目降低,所以特异性免疫降低;糖皮质激素降低了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所以升高了血糖含量,与胰岛素的作用拮抗。(2)精神状态是神经调节,而维持体内糖皮质激素含量正常是依赖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同时降低罹患肿瘤的概率,需要加强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所以这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3)为验证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如果存在反馈抑制机制则如果体内糖皮质激素含量过高,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因此自变量是糖皮质激素的含量,因变量是CRH和ACTH的含量。设计实验如下:将品种、性别、生理状态等相同的健康大鼠随机平分为A、B两组,测定大鼠血浆中CRH、ACTH的含量;然后给A组大鼠注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