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第四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第四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第四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第四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第四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第四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切割质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均特异性地识别6个核苷酸序列B.PCR反应中温度的周期性改变是为了DNA聚合酶催化不同的反应C.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合成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D.抗虫基因即使成功地插入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也未必能正常表达2.下图所示为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C3组生物对应的曲线图分别是③②①B.a和b之间数量关系的变化是群落水平上的研究C.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图②表示的种间关系D.如果图①中的a大量繁殖,则一定会使b被淘汰3.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可以采用抽样检测法B.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C.培养后期,酵母细胞之间的竞争压力在减弱D.转速150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4.豌豆圆粒和皱粒的产生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以上实例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皱粒这一性状是插入外来DNA序列导致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由于淀粉分支酶基因发生突变,使得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进而不能利用蔗糖合成淀粉D.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属于一对相对性状,受等位基因控制,因此其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5.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可通过共同的语言“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传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信息分子A为神经递质,能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B.信息分子E为淋巴因子,能够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信息分子B、C都与垂体有关,都需要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D.幼年时缺少信息分子D,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表现为呆小症6.豌豆蚜是一种农业害虫,可以进行无性生殖产生二倍体的有翅和无翅的两种个体,有翅个体能扩散到新的栖息地,但它们的发育时间更长、生育率低。将豌豆蚜在两个不同发育时期暴露于有捕食者的环境中,统计种群中有翅型后代的平均比例,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豌豆蚜同一个体的两种子代遗传组成相同B.天敌的存在能增加这两个时期有翅后代的比例C.时期2在没有天敌存在时的无翅后代比例高D.有翅后代的增加将不利于种群的生存与发展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绞股蓝中的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材料、用具: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雄性大鼠48只、绞股蓝多糖、生理盐水、血糖测定仪等。实验步骤:①将实验大鼠随机平均分为甲、乙、丙、丁4组,甲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乙、丙丁三组给予等量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制备成实验性糖尿病大鼠),饲喂42天。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进行数据统计。③每天相同时间,丙组灌胃一定量的50mg/kg的绞股蓝多糖,丁组灌胃等量的200mg/kg的绞股蓝多糖、甲、乙两组分别灌胃___________。各组按照不同给药方法处理2个月。④2个月后,测定各组大鼠空腹状态下血糖浓度,取平均值并进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如表:组别给药前(mmol/L)给药后(mmol/L)甲4.524.98乙20.2523.04丙19.1217.04丁21.9914.28请回答下列问题:(1)补全实验步骤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设置乙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中分析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实验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某湖泊中引入一些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图甲所示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另外一部分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请据下图回答:(1)在修复该生态系统时要控制污水流入的速率,较慢的流入速率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还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充分吸收,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__。该生态系统得到修复后,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再被破坏,应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2)当图甲中的苦草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数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________(填“群落”“种群”或“生态系统”)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浮游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3)若图乙中E种群同化的能量为7.5×109kJ,B种群同化的能量为1.2×108kJ,D种群同化的能量为1.8×108kJ,则A种群同化的能量最多为________。(4)图丙所示为科研人员为有效控制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某种害虫,引入了该害虫的天敌,并用一段时间的调查数据构建的数学模型(图中箭头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若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天敌K值得数据为________。9.(10分)微囊蓝细菌和颤蓝细菌是太湖发生水华的主要蓝细菌,科研人员在培养瓶中培养两种藻类以研究其在20℃时的生长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调查太湖颤蓝细菌的种群密度需采用___________方法。(2)曲线②表明,在0~15天内,微囊蓝细菌呈___________型增长,直接决定微囊蓝细菌种群密度的因素是___________。(3)与曲线①相比,曲线②的K值较___________(“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4)进一步研究发现混合培养时,微囊蓝细菌还能分泌微囊蓝细菌毒素抑制颤蓝细菌的生长繁殖。请写出验证此结论的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10.(10分)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郊外的一片稻田里,一种被称为“金色大米”的转基因水稻已经悄然收获。这种转基因大米可以帮助人们补充每天必需的维生素A。由于含有可以生成维生素A的β-胡萝卜素,它呈现金黄色泽,故称“金色大米”。“金色大米”的培育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1)培育“金色大米”的基因工程操作四步曲中,其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该操作形成了图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它的构成至少包括______________等。(2)在构建c的过程中目的基因用________(填“限制酶Ⅰ”或“限制酶Ⅱ”)进行了切割。检验重组载体导入能否成功,需要利用_____________作为标记基因。(3)过程d通常采用____________法,过程e运用了_______________技术,在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关键步骤是利用含有一定营养和激素的培养基诱导植物细胞进行_________。(4)若希望该转基因水稻生产的“金色大米”含维生素A含量更高、效果更好,则需要通过_______工程手段对合成维生素A的相关目的基因进行设计。该工程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程,目前成功的例子不多,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图1为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2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回答:(1)除图1中所示的生物类群,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2)图2中,若A表示图1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营养级Ⅱ同化的能量,C表示_____。若图1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3)若图1中营养级Ⅰ、Ⅱ、Ⅲ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图3.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要使丙能量增加A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是____kJ。(4)若干年后,该池塘形成一片草地,该过程属于_____演替。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可以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只有通过检测与鉴定才能知道,这是检查基因工程是否做成功的一步。【详解】A、大多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6个核苷酸序列,少数限制酶识别序列由4、5或8个核苷酸组成,A错误;B、PCR反应中温度的周期性改变是为了变性、复性、延伸,B错误;C、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C错误;D、抗虫基因即使成功地插入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也未必能正常表达,需要进行检测和鉴定,D正确。故选D。2、D【解析】题图分析,图①曲线是“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代表捕食关系,狐与兔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图②两曲线是“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代表竞争关系,可表示农作物与杂草的竞争关系;图③曲线呈平行关系,两曲线是“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代表互利共生关系。而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属于共生关系。【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属于共生关系,对应③;农作物与杂草属于竞争关系,对应②;狐与兔的种间关系属于捕食关系,对应①,A正确;B、a和b之间数量关系的变化是种间关系引起的,则是在群落水平上的研究,B正确;C、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②,这是由于a和b属于竞争关系,b死亡后,不再和a竞争资源等,C正确;D、如果图①中的a捕食者大量繁殖,则可使b被捕食数量大量减少,而捕食者a由于食物减少,进而种内斗争加剧,种群数量减少,因而可能使b种群数量又有所上升,显然未必一定会使b淘汰,D错误。故选D。3、A【解析】分析题图:图示是摇瓶培养中酵母菌种群变化曲线,随着转速的增加,酵母菌种群密度升高。三种转速下,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都是先升高后保持相对稳定。【详解】A、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应该采用抽样检测法,A正确;B、培养初期,酵母细胞之间的竞争弱,酵母菌因基数小而生长缓慢,B错误;C、培养后期,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酵母细胞之间的竞争压力在增强,C错误;D、由图可知,转速150r/min时,可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D错误。故选A。4、B【解析】A、由题图可知,该图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A正确;B、由题图可知,皱粒这一性状是插入外来DNA序列导致的基因突变引起的,与基因选择表达无关,B错误;C、由题意知,淀粉分支酶基因发生突变,使得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进而不能利用蔗糖合成淀粉,C正确;D、豌豆圆粒和皱粒属于一对相对性状,受等位基因控制,因此其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D正确。故选B。5、C【解析】1、神经系统分泌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使下一个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2、内分泌系统产生的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3、免疫系统涉及到信号分子是淋巴因子。【详解】A、信息分子A为神经递质,能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引起骨骼肌站栗,A正确;B、T细胞分泌的信息分子E为淋巴因子,淋巴因子能够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正确;C、信息分子B能够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B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是垂体释放的,C可以促进甲状腺分泌信息分子D,即C是促甲状腺激素,D是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所以都B、C都是垂体分泌的,都需要通过体液定输到靶器官、靶细胞,但不是定向运输,C错误;D、信息分子D是甲状腺激素,幼年时缺少甲状腺激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表现为呆小症,D正确。故选C。6、D【解析】分析图示可知,无天敌时,时期1有翅型后代的平均比例较时期2高;有天敌时,时期1有翅型后代的平均比例较时期2低。同一时期比较,有天敌比无天敌时有翅型后代比例均较高。【详解】A、豌豆蚜进行无性生殖产生后代,因此一个体的两种子代遗传组成相同,A正确;B、由分析可知,天敌的存在能增加这两个时期有翅后代的比例,B正确;C、时期2在没有天敌存在时的有翅后代的平均比例约为20%,无翅后代的平均比例约为80%,故C正确;D、有翅后代可以扩散到新的栖息地,有更丰富的食物来源,其数量增加将有利于种群的生存与发展,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豌豆蚜种群数量的变化特点,旨在考查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测定各组大鼠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浓度(2).等量生理盐水(3).作为(条件)对照(4).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5).一定浓度范围内,绞股蓝多糖具有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的作用,且浓度升高,降血糖作用更明显【解析】本题实验的研究思路是:某种方法处理实验动物(灌胃绞股蓝多糖)→出现血糖浓度下降→推知该种物质的生理功能(降低血糖浓度)。据此答题。【详解】(1)本实验目的为“探究绞股蓝中的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则实验的自变量为多糖的有无,因变量为大鼠的血糖情况,实验设计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因此实验步骤:①随机将大鼠平均分为甲、乙、丙、丁4组,甲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乙、丙、丁三组给予等量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制备成实验性糖尿病大鼠),饲喂42天。②测定各组大鼠空腹状态下血糖浓度并进行数据统计。(便于前后对照)③丙组灌胃绞股蓝多糖50mg/kg,丁组灌胃绞股蓝多糖200mg/kg,甲、乙两组分别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各组按照不同给药方法处理2个月。(无关变量一致及单一变量)④2个月后,测定各组大鼠空腹状态下血糖浓度,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2)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本实验中乙组可作为条件对照;为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在实验中分析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取平均值。(3)实验结论: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一定浓度范围内,绞股蓝多糖具有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的作用,且浓度升高,降血糖作用更明显。【点睛】本题考查人体血糖调节及相关的探究实验,要求考生识记人体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胰岛素作和胰高血糖素的具体作用;明确实验的目的,掌握探究实验的原则,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完善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8、(1)①.次生演替②.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2)①.群落②.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3)2.4×108kJ(4)P2【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其中食物网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黑藻、苦草等;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螺蛳、草鱼、罗非鱼;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草鱼、罗非鱼和野鸭;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是野鸭。图乙中共有三条食物链,分别是:E→B,E→D,E→C→A。【小问1详解】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其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小问2详解】图甲中苦草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根据题意分析,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藻类的数量,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小问3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乙共有三条食物链,分别是E→B、E→D、E→C→A,由于要求A的能量最多,则传递率按20%计算;已知B种群中的能量为1.2×108kJ,D种群同化的能量为1.8×108kJ,则E通过食物链E→B传给B的能量=1.2×108kJ÷20%=6×108kJ,E通过食物链E→D传给D的能量=1.8×108kJ÷20%=9×108kJ,因此通过食物链E→C→A的总能量为7.5×109kJ-6×108kJ-9×108kJ=6.0×109kJ;又因为E到A的食物链中,A是第三营养级,所以A得到的是6.0×109×20%×20%=2.4×108(kJ)。【小问4详解】由丙图可知,害虫的种群数量在N2上下波动,天敌种群数量在P2上下波动,故害虫和天敌K值的数据分别为N2、P2。【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及群落演替的类型,掌握生态系统的功能,并能够根据图乙中的食物链种类和题干要求进行相关计算。9、(1)抽样检测法(2)①.S②.出生率和死亡率(3)①.小②.微囊蓝细菌和颤蓝细菌竞争食物和空间(4)利用培养过微囊蓝细菌的培养液(或含微囊蓝细菌毒素的培养液)和完全培养液分别培养颤蓝细菌,并统计并比较两组颤蓝细菌的种群密度【解析】据曲线图分析,曲线①和②种群数量都呈现S型,自变量为是否混合培养和培养时间,因变量是K值不同,原因是微囊蓝细菌在利用光照、无机营养、二氧化碳等资源时和颤蓝细菌存在竞争关系。【小问1详解】颤蓝细菌体积微小,调查种群密度需采用抽样检测法。【小问2详解】曲线③表明,在0~12天内,微囊蓝细菌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S型增长,决定微囊蓝细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小问3详解】与曲线①相比,曲线②的K值较小,原因是微囊蓝细菌在利用光照、无机营养、二氧化碳等资源时和颤蓝细菌存在竞争关系。【小问4详解】研究课题为微囊蓝细菌还能分泌微囊蓝细菌毒素抑制颤藻的生长繁殖,则自变量是微囊蓝细菌毒素的有无,验证此结论的实验设计思路:利用培养过微囊蓝细菌的培养液培养颤蓝细菌,与完全培养液培养的颤蓝细菌进行比较,统计并比较两组颤蓝细菌的种群密度,如果前者中颤蓝细菌的数目少于后者,则证明该结论。【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抽样检测法、实验设计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设计该实验应该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10、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②.c③.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④.限制酶Ⅱ⑤.基因Ⅰ⑥.农杆菌转化⑦.植物组织培养⑧.脱分化、再分化⑨.蛋白质⑩.因为蛋白质的高级结构十分复杂,目前对很多蛋白质的高级结构还不了解【解析】分析图解:图中a表示转录过程,b表示利用mRNA进行逆转录合成目的基因,c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d表示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e是水稻细胞进行植物的组织培养并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植株;目的基因的两侧分别有-GGATCC一、-GATC-两种序列,根据两种酶的酶切位点,限制酶Ⅰ只能切割左侧的序列,而限制酶Ⅱ可以切割两侧的序列。【详解】(1)培育“金色大米”的基因工程操作四步曲中,其核心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通过该操作形成了图中的c重组质粒,它的构成至少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等。(2)在研究过程中获取了目的基因后采用PCR技术进行扩增。据图分析,目的基因的两侧有-GGATCC一、-GATC-两种序列,由于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酶I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因此只能选择限制酶Ⅱ获取目的基因。图中可以看出目的基因插入到基因Ⅱ中,因此检验重组载体导入能否成功,需要利用基因Ⅰ作为标记基因。(3)过程d通常采用农杆菌转化法,过程e将水稻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运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