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教育考察汇报_第1页
南通教育考察汇报_第2页
南通教育考察汇报_第3页
南通教育考察汇报_第4页
南通教育考察汇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通教育考察报告南通教育考察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对南通教育成功因素的分析,揭示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部分现状,同步反映了基层对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两种见解,最后提出了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核心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教育改革

正文:在基本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南通的基本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究竟如何呢?带着这一困惑,我们一行十二人来到了江苏省南通市,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南通教育暑期实践活动。

南通市通江达海,总人口780万,是最早开放的十四个沿海都市之一,被誉为教育之乡。既有678所小学,250所初中,95所高中(其中普高76所,职高19所),10所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总数96.6万名,专业教师2万余名。在本次活动中,我们核心走访了南通市下辖的海门市和南通市区的几所高中,向那里的教师和学生理解了部分状况,拜访了几位出名的特级教师并采访了市教育局的部分领导。通过实际采访和街头发放调查问卷,我们获得了部分比较真实、可靠的信息,对南通的教育现象也有了比较深刻的结识。

一、应试教育

南通的高中教育之因此全国出名,一种很重要的因素是其奥赛成绩和高考成绩相称突出。今年高考结束后,南通市再创佳绩:全省理科前十名中,南通有四名;600分以上高分者,南通占四分之一;在全省十三个市的各项指标综合排名中,南通名列第一。一种普一般通的市,为什么有如此骄人的成绩?是占据天时的偶尔还是内在因素的使然?

通过一周的理解,我们发现南通教育现象并非偶尔现象,而是有着内在的必然因素。核心有如下多种方面:

㈠.积淀深厚的教育老式。早在北宋初期,天下道德君子之首的胡瑗就倡导“苏湖教法”。20世纪初,清末状元张謇目睹民生凋弊,回家乡进行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提出了“父实业母教育”的救国方略,主持兴办了诸多所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学校,在全国创下了41个第一,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因此,南通的诸多学校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这一老式的影响下,南通形成了浓厚的执教氛围和尊师重教的风俗,而这些直接影响到了南通的基本教育。

㈡.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一种比较有趣的现象,高考成绩和经济水平的关系大体成抛物线型,即经济过差和过好的市区,其高考成绩所有不是较好。究其因素,也许是经济太差,则发展教育心有余而力局限性,硬件、软件所有受制约;经济太好,则相应试教育不是很注重,高考成绩自然较差。南通GDP居全省第四,实力差于苏南,而它又濒临长江,经济状况足以满足本地教育的需求,因此其应试教育稳居全省之首。

㈢.相称完备的教研体系。南通教育坚持以研为先的教学方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课题研究,二是群体教研,三是高考研究。同步南通教育坚持以联见长的教学机制。高中有学科教育基地和教师培训制度。值得推崇的是学科基地,这是指市内的九所核心高中各担任一科的教学基地任务,基地负责有关科目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由于全市的核心高中不进行排名,因此这些学校市内竞争的压力很小,可以较好地做到共享。这些教学和研究体制对于平时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协助,自然增进了全市的教育发展。

㈣.十分优秀的教师队伍。南通有一大批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通过对242份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中级教师占35.68%,高档教师占34.36%(见附图1),一般而言,这两类教师拥有5~20年的教学经验。其中“二李”,即小学的语文教师李吉林和启秀中学的数学教师李庚南,由于敢于改革、锐意创新而出名于全国基本教育界。李吉林教师首创“情境教育法”,使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亲身体验到了语文的乐趣,为小学语文教学做出了奉献;李庚南教师于1978年正式起步,开创了“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着力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系统整顿知识和发明性应用知识的能力,此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光是这些名师,南通尚有许诸多多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教师。在调查中,50.83%的教师觉得自己工作量大,但乐于承当教学任务(见附图2)。南通的经济不如苏南的市区,但南通教师外流现象并不严重,尽管她们干的是普一般通的事,但她们留下的是薪火相传的知识,凸现的是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众多的教师为南通的教育立下了汗马功绩。

附图1:

附图2:

㈤.可以吃苦的学生群体。学生只有积极自觉地刻苦学习,才也许获得优秀的成绩。在应试教育中,这往往是核心。在采访中,人们普遍觉得南通的学生较之其他地市的学生更能吃苦,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天性淳朴,没有杂念,读书升学是她们走出去的最佳信息途径。通过对天星湖中学、海门中学和南通中学的学生的理解,我们发现她们的作息时间所有很紧,除自习外,每天有八至十节课。进入教室,最大的感觉就是书多,有的甚至连地上也放着书。在假期也有相称一部分同窗参与家教班。“书海泛舟”是升学的唯一途径,这在应试教育中是无庸讳言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而如果没有坚毅的吃苦精神,学生很难坚持下去,更不用说获得如此惊人的成绩了。

以上五方面基本上是南通市在应试教育方面杰出的因素所在。尽管素质教育已提出近年,但全国上下仍以应试教育为主,这是无奈的事实。南通教育自然也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并且在这方面成绩斐然。但是,我们并不能据此就否认南通的教育,毕竟,这里也有素质教育生存的空间。

二、素质教育

在南通市因从事素质教育而出名的当属东洲小学校长许新海。许校长从1992年白手起家,现已将当时老旧不堪的小学校建成了花园式的美丽校园。在交谈中,许校长告诉我们,学校的培养目的是让学生一辈子养成四个爱好:读书、艺术、运动和动手实践。为此,学校积极倡导学生每日读书,并倡导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学校还定期举办运动会,并让每个学生所有成为运动员。此外,学校还建立了少年宫,使孩子们能培养更多的能力。在采访中,我的确感受到了素质教育的魅力,也看到了素质教育的盼望。

然而,这毕竟是小学的素质教育。众所周知,小学由于离高考的升学压力较远,因此兴办素质教育较容易。那么,南通高中的素质教育状况又如何呢?

在实地采访中,我们发现了一种并不惊人的事实,条件越好的高中,素质教育的限度越高。海门中学和南通中学即是其中典范。这两校均为本地的核心中学,办学条件不错,尽管学校仍以应试教育为主,但我们还是能发现部分素质教育的现象。例如,两校所有有科技节、艺术节和运动节,三年一轮回,尽管并非人人所有参与其中,但毕竟让部分同窗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同步也调剂了紧张的学习生活。此外,两校均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较早地接触社会,这一活动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素质教育在中学特别是在高中的规模和成效并不大,连专搞素质教育的许校长也觉得:素质教育正处在两难地步。这一点恐怕举国上下无人置疑。那么,素质教育究竟难在何处?

答案显而易见:高考,亦即对学生的评价原则使然。尽管高校年年扩招、扩建,大多数高中生可以上大学,但人们又将竞争的眼光投向核心高校。升学的目的是接受教育,而受教育的目的是为将来的就业积累人力资本。因此,说究竟,就业压力、生存压力是问题的核心。正如南通中学教导主任所言:“人多、就业岗位少的国情决定了家长将孩子将来的就业竞争转为了目前的升学竞争”。

素质教育如此艰苦,但难道教育改革就此偃旗息鼓了吗?固然不能!于是,作为一种深化素质教育的尝试——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

三、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启动,今年在10个省市推广,江苏省也在其中。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理解到南通市教育局已就新课程改革等事宜向下属的各县、市发了告知。同步,部分学校已开始对教师进行有关的培训。于是,在采访中,我们就此项改革向部分领导和教师作了专访。从中我们大体听到了两种声音:

一种声音对此表达乐观。南通中学教导主任觉得,新课程改革和该校的教育理念完全吻合,因此该校将继续沿着课改之路走下去。但是,另一种声音也不容忽视。在采访中,南通市教育局的部分领导觉得,新课程改革缺少实践基本。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改可以轰轰烈烈,但高中的课改应当更加理性,更加谨慎。由于只改革课程,不解决评价原则这一主线问题,课改将难以进一步下去。同步,有人建议,理论家们应多关注基层,理解一下基层教师的素质。这些忧虑不无道理。

看来,新课程改革仍存在一定限度的争议。作为深化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新课程改革备受教育界关注。无疑,它肩负着重任,满载着人们的盼望。究竟课改的试点效果如何,它能否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一种突破口,这仍有待于实践的检查。但可以肯定的是,本次改革犹如其他改革同样,不会一帆风顺。

四、路在何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件关系着民族兴衰,联系着千家万户的大事。现行的教育体制核心是沿用前苏联的模式。时代发展至今,诸多弊端凸显了出来。尽管中国曾对此制度进行了部分改革,但似乎离人们的盼望尚有相称大的距离。那么,教育的症结在哪里?教育改革的出路在何方?

我觉得,解决所有问题的核心在于两个字:人、钱。具体而言,人口众多、经济不发达。教育问题自然也涉及到这两个因素。经济基本决定上层建筑,教育理所固然地受着不发达地区的经济的制约。人多就意味着工作岗位少,使得人们的就业乃至生存压力增大。这些竞争最后反映在了教育上。在人口总量继续攀升的现状下,要想使教育变得更加抱负,主线的一条出路是发展经济,只有经济水平大幅提高后,兴办教育的软、硬件才会有较大的改观,人们对教育的理念才会有所转变,教育的质量也才干得以提高。但是,发展经济是慢功夫,我们不能光指望着经济的好转而对现行教育制度无所作为。并且,良好的教育对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增进作用,由于人力自身就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教育和经济互相增进。而在经济还欠发达的国情下,对于眼下的教育改革,我们必需另谋出路。

教育的两个核心环节是教学和评价,而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因此,教育改革应当在评价体制上下功夫。评价体制大体可分为两类:学校考核和社会检查。目前,中国基本教育方面最成熟的学校考核当属高考。高考制度在中国已持续了数十年。固然,任何事物所有有正、反两方面,高考制度也不例外。一方面,高考作为升入一般高校的选拔性考试,承当着选拔人才的重任。客观地讲,它为选拔人才、输送人才和培养人才做出了巨大的奉献。二十近年前通过高考检查的学生,目前正活跃在国家建设的各个岗位上。若没有她们的努力,经济发展很也许不会如此迅速。并且,今天的高考选拔出的人才并非完全高分低能。相反,诸多人高分高能。事实上,分数和能力并非简朴的正比或反比关系,甚至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可否认,高分低能的现象的确存在,但低分低能者也许更多。更进一步,在教育方面,对于大多数民众特别是贫苦百姓而言,高考是唯一公平的制度。读书是穷人的最佳出路,统一的高考制度则是她们的龙门,给了她们脱离贫穷的盼望。因此,高考制度于国于民皆有利,在数十年的社会发展中,它功不可没。正因如此,高考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可预见的将来,它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高考也存在诸多弊端。最常用的说法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一考定终身”。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的是极大的压力。于是,一部分学生畸形发展,在思想道德上浮现了问题,酿成了诸多悲剧。对于家庭,这是一种极大的打击;对于社会,这是一种教育的挥霍。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高考制度也应当和时俱进。作为一种学校考核措施,高考核心涉及两个内容:考什么、怎么考。在研究高考制度时,我们理应着眼于这两个核心内容,而在具体的革新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完善高考制度。事实上,这些年我们始终在完善着高考制度。在考核的内容上,从过去以单纯的知识性试题为主过渡到以灵活应用的试题为主。这使得光记知识不用知识的备考方略不那么灵验了。后来的试题命制可以更加灵活多样部分,特别是新课改推广后的高考试题,内容可以更宽泛,更贴近生活实际,更注重活学活用。在考核措施上,从此前的文理各考六科变为目前的“3+X”“3+X+1”“3+大综合+1”等多种形式。这种变化自然引起了试题编排的变化,同步也规定考生在一份试题中有思维的转变。这在一定限度上可以避免学生学习上的定式思维。固然,这些考核形式哪种最佳或与否有更好的措施,这所有值得继续研究、实践。例如,如果条件成熟,特别是经济条件许可的话,文科可增长口试,理科可增长动手操作的考核。新课程改革推广试行后,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是一种很现实的问题。我们不妨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高考制度,使之更加合理。另一方面,可以变化高考制度。在采访中,东洲小学的许新海校长简介了她在澳大利亚访问学习时看到的“高考”:学生可以自编自演话剧,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实物,由评委评分;学生平常的体现也由教师评分,折算后计入总分;和其他非试题化的考核。固然,这立即让人想到一种问题:教师的平常评价可靠吗?这不光涉及到教师自身的素质问题,更牵连到诚信问题。目前,中国的诚信体制很不健全,社会满意度较低。即便是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也常常弄虚作假,有失公平。因此这种考核措施目前并不适合中国。但是,如果我们将失落的诚信找回来,将不完善的诚信体制健全起来,我们也可以尝试着“洋为中用”。这种考核措施和我们老式的高考显然不同样,不管在内容上,还是在措施上所有更进一步。它更有助于选拔学以致用的人才,而这也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学校考核在评价体制中占据主导地位。盼望我们能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完善自身制度,着眼于考什么、怎么考这两个内容,着手于完善高考、变化高考这两个方面,使学校考核更加符合国情,更加称合民意,更加有助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固然,我们也可以在社会检查这一环节上着手。所谓社会检查,就是将人才推向社会后,由社会评判,优胜劣汰。目前教育上的升学竞争归根结底是为了适应将来的就业竞争乃至生存竞争。只要我们抓好社会检查这一环节。人才培养的目的就更加明确了,培养措施也就更加合理了。事实上,这些年我们在这方面已获得了很大的进展:高校毕业生不再包分派,而是双向选择;国家公职人员不再抱着“铁饭碗”,而是能者上庸者下;整个社会大变革,不再是人们同样穷,而是优胜劣汰;等等。这些举措直接影响到了教育。学生如果一味地死读书,只看重眼前的分数,成果很也许是读书死。目前,中国仍处在转型期,教育仍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学生必需善于活学活用,培养创新思路,发展多种潜能,才干真正适应社会的需求。社会检查实质上是教育评价的最后环节。只要我们在这个环节上把好关,那么不管教育模式如何变,目的和成果只有一种——培养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人才。

教育的评价不能仅拘泥于教育,还必需着眼于社会。为了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我们有必须双管齐下。短期内,我们应当着重于学校考核,但从长远来看,我们必需完善社会检查。只有评价体制更完备了,教育制度才干更完美。

同步我们也可以在教学上有所作为。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好。因此核心是两个方面:学什么、怎么学。学习的内容和考核的内容密切有关,也和社会的需求紧密相连,实质上和学校考核和社会检查即教育评价有关。只要教育评价原则明确,学习的内容也就很明确了。学习的措施大概可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外自学。常用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听,缺少互动,很也许浮现“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措施,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在采访中,我们理解到南通的“二李”在这方面有比较好的突破。课外自学核心靠学生自觉积极。这一方面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