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征求意见稿_第1页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征求意见稿_第2页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征求意见稿_第3页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征求意见稿_第4页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7.010

团体标准

T/CECA-G00XX—2023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

等级

Minimumallowablevaluesofpowertrainefficiencyandpowertrainefficiencygrades

ofelectricvehicles

(征求意见稿)

2023-XX-XX发布2023-XX-XX实施

中国节能协会发布

T/CECA-G—00XX—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节能协会标准化专委会提出并归口。

主要起草单位:。

主要起草人:。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T/CECA-G—00XX—2023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能效等级和技术要求、试验和计算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GB/T15089规定的M1、N1类纯电动乘用车。M2、N2类纯电动车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8352.6-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

GB/T15089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GB/T19596电动汽车术语

GB/T12536-2017汽车滑行试验方法

GB/T18386.1-2021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

GB/T18385-2005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15089、GB/T19596和GB/T12536-20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能效等级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分类: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能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础指标和创新性指标。

基础指标:动力系统稳态综合效率;

创新性指标:动力系统瞬态综合效率;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能效等级分为3级,其中1级为能效最高。

其中,基础指标规定的能效值达到85%时,动力系统参与评级,否则不进行分级。

动力系统能效限定值应为表1中3级所规定的数值。动力系统能效等级评价方法见表2。

表1动力系统能效等级限定值

评价指标1级能效2级能效3级能效

创新性指标90%86%82%

3

T/CECA-G—00XX—2023

表2动力系统能效等级评价方法

满足要求

能效等级

基础指标创新性指标

一级能效动力系统稳态综合效率≥85%1级能效

二级能效动力系统稳态综合效率≥85%2级能效

三级能效动力系统稳态综合效率≥85%3级能效

不分级动力系统稳态综合效率<85%\

5试验条件及要求

5.1车辆状态要求

车辆试验前的加载质量应在最大设计质量范围内,试验车辆参考标准GB18352.6-2016

进行测试质量加载。

机械运动部件用润滑油黏度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车上的空调、照明、信号装置以及辅助电气设备应该关闭。

除驱动用途外,所有的储能系统应充到制造厂规定的最大值(电能、液压、气压等)。

试验驾驶员应按车辆制造厂推荐的操作程序使储能装置在正常运行温度下工作。

试验前,试验车辆应至少用安装在车辆上的动力系统和储能系统行驶3000km。(GB

18352.6-2016CC.4.2.1.8.1定义)

5.2电池状态要求

试验过程中,储能装置的荷电状态应保持在30%~60%范围。

储能装置的充放电要求应满足GB/T18385规定的充电程序。

5.3电动汽车再生制动系统状态要求

车辆再生制动系统其包含摩擦制动系统和电制动系统。其状态要求应满足

GB/T21670—2008规定的针对摩擦制动系统和电力再生式制动系统的相关内容。(GB/T

21670—20084、5及附录D定义)

5.4环境温度条件

试验在室内环境温度(23±2)℃下开展。

6试验方法

6.1总则

以下方法描述了纯电动汽车在整车环境下的动力系统效率测试方法。

6.2仪器准确度

4

T/CECA-G—00XX—2023

仪器准确度或误差应不低于表2的要求,并满足实际测量参数的精度要求,尤其对于电

气参数测量的仪器仪表,应能满足相应的直流参数测量的精度和波形要求。

表3试验仪器准确度

序号试验仪器准确度或误差

1电气测量仪器0.5级(兆欧表除外)

2分流器或电流传感器0.2级

3转速测量仪±2r/min

4转矩测量仪0.2级

5温度计±1℃

6位移传感器±0.5mm

6.3测量要求

若采用分流器测量电流,测量线的电阻应满足测量仪器的要求。

测量时候,应同时读取各测量仪器的数据,不同仪器之间的采样时间差应满足测量参数

误差允许的要求。

本文件要求测试数据采集频率在10Hz以上。

测量用传感器及数采的总线束长度应在5米内。

6.4结束试验的标准

——当车载仪器给出驾驶员停车指示时,应停止试验;

——每项内容完成3次有效完整的单次工况试验。

6.5试验的有效性

——单次工况试验时,超出不同车速公差允许范围,该试验视为无效。车速允许公差应

满足GB18352.3-2016中C.1.2.6.6的要求。

6.6测试方法

6.6.1试验准备

6.6.1.1匀速试验时,可以安装加速踏板限位装置,也可以驾驶试验员根据经验施加合适的

加速踏板力。

6.6.1.2匀速试验前,驾驶试验员利用数据采集系统检测的加速踏板位移信号,按踏板满行

程对应加速踏板位移数值、空行程对应踏板位移数值,标定踏板开度与踏板位移的线性关系。

参考附录A记录测试结果。

6.6.1.3试验前需加装能够采集每个驱动系统单元的母线端电流与电压传感器。

6.6.2预热

试验前,应使用测功机拖动车辆运行进行电机和传动系统预热。预热工况为60%最高基

准速度等速运行20分钟。

6.6.3测试

6.6.3.1稳态效率测试

5

T/CECA-G—00XX—2023

台架设置目标车速,车辆置于D挡,踩加速踏板至目标开度,持续采集测试数据15s,进

行下一目标车速或加速踏板开度。

参考附录B表格设置测试点,完成不同加速踏板开度、不同车速的试验测试。若出现6.5

的情况,则本次试验无效。至少要完成3次有效的单次工况试验。

6.6.3.2瞬态效率测试

车辆的道路载荷测量与台架设定参照GB18352.6-2016附件CC的规定,采用滑行法确定

车辆道路载荷,作为道路行驶阻力模拟程序的输入条件。

工况法参考GB18352.6-2016附录CA所述的全球统一轻型车测试循环(WLTC)进行3个

WLTC循环工况测试;轻型车参考GBT38164.1-2019进行3个CLTC工况测试,重型商用车参考

GBT38164.2-2019进行3个CHTC工况测试。

6.7单个工作点效率计算方法

单次试验中,动力系统处于驱动状态,驱动效率按车辆匀速稳定车速段内动力系输出的

机械能除以输入动力系的电能所得的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nT9550)

d,id,i

d,i()

Ud,iId,i1000

式中:

i—特定车速、加速踏板开度下测试试验次序;

—第次驱动测试15s的平均轮端转速,单位rpm;

nd,ii

—第次驱动测试15s的平均轮端扭矩,单位Nm;

Td,ii

—第次驱动测试15s的平均动力系输入电压,单位V;

Ud,ii

—第次驱动测试15s的平均动力系输入电流,单位A。

Id,ii

单次试验中,动力系统处于回收状态,回收效率按车辆匀速稳定车速段内输入动力系的

电能除以动力系回收的机械能所得的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UI1000)

r,ir,i

r,i()

nr,iTr,i9550

式中:

—第次回收测试15s的平均轮端转速,单位rpm;

nr,ii

—第次回收测试15s的平均轮端扭矩,单位Nm;

Tr,ii

—第次回收测试15s的平均动力系输入电压,单位V;

Ur,ii

6

T/CECA-G—00XX—2023

—第次回收测试15s的平均动力系输入电流,单位A。

Ir,ii

特定车速、加速踏板开度下的动力系统效率取3次试验计算效率的平均值,计算公式如

下:

i,1i,2i,3

i3

式中:

—第个特定车速、加速踏板开度测试的第1次试验测试效率;

i,1i

—第个特定车速、加速踏板开度测试的第2次试验测试效率;

i,2i

—第个特定车速、加速踏板开度测试的第3次试验测试效率。

i,3i

式中,对于多电机驱动系统或多轴驱动系统,输入动力系的电能应为多电机之和;输出

为驱动轴输出机械能之和。

若无法直接测量动力系统输入电流,可以按如下公式计算动力系输入电能:

EiUiIbatt,i-UiIdcdcin,i1000

式中:

—第次测试15s的平均动力电池电流,单位A;

Ibatt,ii

—第次测试15s的平均DCDC输入电流,单位A。

Idcdcin,ii

6.8动力系统稳态综合效率计算方法

动力系统稳态综合效率计算按所有采集结果平均值进行计算:

si

6.9动力系统瞬态综合效率计算方法

瞬态试验工况中,按测试的轴端功率来区分驱动()和回收(<)。轴端功

Pj0Pj0

率计算公式如下:

PjnjTj9550

式中:

j—测试数据点次序;

—测试工况第个数据点的轮端转速,单位rpm;

njj

—测试工况第个数据点的轮端扭矩,单位Nm。

Tjj

7

T/CECA-G—00XX—2023

动力系统处于驱动状态时,驱动效率按车辆动力系输出的机械能除以输入动力系的电能

所得的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nT9550)

d,jd,j

d,j()

Ud,jId,j1000

式中:

—测试驱动工况第个数据点的轮端转速,单位rpm;

nd,jj

—测试驱动工况第个数据点的轮端扭矩,单位Nm;

Td,jj

—测试驱动工况第个数据点的动力系输入电压,单位V;

Ud,jj

—测试驱动工况第个数据点的动力系输入电流,单位A。

Id,jj

统计驱动工况效率区间点数量a。

动力系统处于回收状态时,回收效率按车辆输入动力系的电能除以动力系回收的机械能

所得的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UI1000)

r,jr,j

r,j()

nr,jTr,j9550

式中:

—测试回收工况第个数据点的轮端转速,单位rpm;

nr,jj

—测试回收工况第个数据点的轮端扭矩,单位Nm;

Tr,jj

—测试回收工况第个数据点的动力系输入电压,单位V;

Ur,jj

—测试回收工况第个数据点的动力系输入电流,单位A。

Ir,jj

统计回收工况效率区间点数量b。

式中,对于多电机驱动系统,输入动力系的电能应为多电机之和;输出为驱动轴输出机

械能之和。

ab

动力系统瞬态综合效率:d,jr,j

tab

8

T/CECA-G—00XX—2023

附录A

(规范性)

加速踏板位移与加速踏板开度

A.1加速踏板位移与加速踏板开度关系

加速踏板位移(mm)加速踏板开度(%)

0

100

9

T/CECA-G—00XX—2023

附录B

(资料性)

试验结果

B.1试验结果

测量电机测量电机

加速踏板开测量转速测量动力

车速(km/h)测量扭矩(Nm)输入电流输入电压

度(%)(rpm)系统效率

(A)(V)

05

010

015

020

030

040

050

060

070

080

090

0100

0110

0120

0130

0140

0150

55

510

515

520

530

540

550

560

570

580

590

5100

5110

5120

5130

5140

5150

10

T/CECA-G—00XX—2023

105

1010

1015

1020

1030

1040

1050

1060

1070

1080

1090

10100

10110

10120

10130

10140

10150

155

1510

1515

1520

1530

1540

1550

1560

1570

1580

1590

15100

15110

15120

15130

15140

15150

205

2010

2015

2020

2030

2040

2050

11

T/CECA-G—00XX—2023

2060

2070

2080

2090

20100

20110

20120

20130

20140

20150

305

3010

3015

3020

3030

3040

3050

3060

3070

3080

3090

30100

30110

30120

30130

30140

30150

405

4010

4015

4020

4030

4040

4050

4060

4070

4080

4090

40100

40110

40120

12

T/CECA-G—00XX—2023

40130

40140

40150

505

5010

5015

5020

5030

5040

5050

5060

5070

5080

5090

50100

50110

50120

50130

50140

50150

605

6010

6015

6020

6030

6040

6050

6060

6070

6080

6090

60100

60110

60120

60130

60140

60150

705

7010

7015

7020

13

T/CECA-G—00XX—2023

7030

7040

7050

7060

7070

7080

7090

70100

70110

70120

70130

70140

70150

805

8010

8015

8020

8030

8040

8050

8060

8070

8080

8090

80100

80110

80120

80130

80140

80150

905

9010

9015

9020

9030

9040

9050

9060

9070

9080

9090

14

T/CECA-G—00XX—2023

90100

90110

90120

90130

90140

90150

1005

10010

10015

10020

10030

10040

10050

10060

10070

10080

10090

100100

100110

100120

100130

100140

100150

15

T/CECA-G—00XX—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节能协会标准化专委会提出并归口。

主要起草单位:。

主要起草人:。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T/CECA-G—00XX—2023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能效等级和技术要求、试验和计算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GB/T15089规定的M1、N1类纯电动乘用车。M2、N2类纯电动车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8352.6-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

GB/T15089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GB/T19596电动汽车术语

GB/T12536-2017汽车滑行试验方法

GB/T18386.1-2021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

GB/T18385-2005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15089、GB/T19596和GB/T12536-20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能效等级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分类: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能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础指标和创新性指标。

基础指标:动力系统稳态综合效率;

创新性指标:动力系统瞬态综合效率;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能效等级分为3级,其中1级为能效最高。

其中,基础指标规定的能效值达到85%时,动力系统参与评级,否则不进行分级。

动力系统能效限定值应为表1中3级所规定的数值。动力系统能效等级评价方法见表2。

表1动力系统能效等级限定值

评价指标1级能效2级能效3级能效

创新性指标90%86%82%

3

T/CECA-G—00XX—2023

表2动力系统能效等级评价方法

满足要求

能效等级

基础指标创新性指标

一级能效动力系统稳态综合效率≥85%1级能效

二级能效动力系统稳态综合效率≥85%2级能效

三级能效动力系统稳态综合效率≥85%3级能效

不分级动力系统稳态综合效率<85%\

5试验条件及要求

5.1车辆状态要求

车辆试验前的加载质量应在最大设计质量范围内,试验车辆参考标准GB18352.6-2016

进行测试质量加载。

机械运动部件用润滑油黏度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车上的空调、照明、信号装置以及辅助电气设备应该关闭。

除驱动用途外,所有的储能系统应充到制造厂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