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安徽省安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早在阿卡德王国时期,亚述就有了最初的常备军和官僚。亚述帝国时期又组建了包括战车兵、步兵、工兵和谍报系统在内的复杂军队系统,地方划分为行省,通过修建道路、迁移居民等手段控制被征服地区。这说明亚述帝国()A.国家治理能力增强 B.成为中亚地区强国C.推动东西文明交流 D.能够征服埃及与西亚〖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述)。据材料可知,亚述在早期拥有常备军和官僚,在帝国时期,军队系统更为复杂,使用多种手段控制被征服地区,A项正确;B项中亚不对,亚述是西亚地区强国,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推动东西文明交流的结论,排除C项;亚述帝国虽然一度征服埃及,统一了两河流域地区,但从材料中看不出来“能够”,排除D项。故选A项。2.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形成种姓制度,印度人以人体部位来比喻种姓制度:婆罗门是属于嘴巴部分,刹帝利是双上肢部分,吠舍是双腿部分,首陀罗是双脚部分,最后贱民则不属于人身上任何一部分。由此推知,种姓制度()A.推动了佛教的产生 B.造成印度割据现象严重C.具有贵贱分明特点 D.激发了古印度人的活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印度。由材料“印度人以人体部位来比喻种姓制度:婆罗门是属于嘴巴部分,刹帝利是双上肢部分,吠舍是双腿部分,首陀罗是双脚部分,最后贱民则不属于人身上任何一部分”可知,种姓制度用人体不同的部位来比喻不同的社会阶层,故种姓制度具有贵贱分明、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特点,C项正确;种姓制度对佛教产生没有积极作用,排除A项;种姓制度与印度割据现象关联不大,排除B项;种姓制度抑制了古印度人的活力,排除D项。故选C项。3.8到10世纪,印度的很多农作物被介绍到西亚,很快传入埃及、西班牙;在西亚、北非,陆续出现了制造纸张的作坊。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丝绸之路的畅通 B.交通能力的提高C.庞大帝国的扩张 D.佛教的对外传播〖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住哪却时空是:8到10世纪的亚欧非。据材料“8到10世纪,印度的很多农作物被介绍到西亚,很快传入埃及、西班牙;在西亚、北非,陆续出现了制造纸张的作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10世纪,阿拉伯不断扩张,并建立了庞大的地跨三洲帝国,阿拉伯的扩张和统一帝国的建立,使士兵、外交官员、商人的活动范围更为广泛,便利了各地的物种和文化的传播,C项正确;此时中亚、西亚地区战乱较多,影响了丝绸之路的通畅,排除A项;交通能力提高是原因之一,但是主要原因在于帝国的扩张,排除B项;佛教的对外传播主要是向东南和向北,与材料中的传播路线不一样,排除D项。故选C项。4.1324~1325年,马里国王曼萨·穆萨前往麦加朝圣之行,让伊斯兰和基督教世界都感受到马里文明的强盛。他的朝觐队伍有6万人,其中的12000名奴隶,每人携带重达1.8公斤的金条,100头骆驼,每只骆驼分别携带23到136公斤的黄金。这次朝觐()A.扩大了西非文明的影响 B.激发了西欧人寻金热潮C.导致拜占庭的金价下跌 D.表明马里成为世界强国〖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中古非洲。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马里帝国作为西非国家极其富有,国王前往麦加朝圣,让伊斯兰和基督教世界都感受到马里文明的强盛,A项正确。激发了西欧人寻金热潮属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排除B项;依据所学知识,此举导致开罗的金价下跌,排除C项;朝觐不能表明马里成为世界强国,排除D项。故选A项。5.下图是16世纪的版画,描绘了5艘马尼拉大帆船停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港口准备卸货的情景。这些大帆船上装运的货物最有可能是()A.生丝 B.白银 C.玉米 D.黑奴〖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16世纪世界。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的马尼拉大帆船来往穿梭于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的太平洋上,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A项正确;在太平洋上往来的马尼拉大帆船上的货物并非白银,主要是来自中国产品,排除B项;材料虽然涉及新航路开辟时期,据所学可知,西班牙控制的太平洋贸易商品主要是中国商品,不涉及玉米,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时期虽然出现黑奴贸易,但是西班牙控制的太平洋贸易商品主要是中国商品,排除D项。故选A项。6.16世纪以后,英国救济贫困者、收养孤儿等这些原本属于教会或修道院职责范围的工作,改由国家负担。这一变化()A.标志着福利国家的建立 B.有利于王室权力的扩张C.强化了英国教会的特权 D.表明贫困问题更加严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宗教改革削弱了天主教会的权威,有利于王权加强,材料中原本属于教会或修道院的职责范围的工作,改由国家负担,这有利于王室权力的扩张,B项正确、C项错误;福利国家的建立是在二战后,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法看出贫困问题更加严重,排除D项。故选B项。7.在责任内阁制下,英国内阁的首脑是首相,首相是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有权提名各部大臣及其他高级官员,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同时又能对立法活动施加重要影响,并有权解散议会。这表明()A.首相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领导人 B.责任内阁制缺乏分权制衡精神C.拥有行政权的内阁是国家权力中心 D.英国君主立宪政体还有待完善〖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英国。依据材料“在责任内阁制下,英国内阁的首脑是首相,首相是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有权提名各部大臣及其他高级官员,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同时又能对立法活动施加重要影响,并有权解散议会”可知,首相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有权解散议会等,故首相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领导人,A项正确;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故责任内阁制具有分权制衡精神,排除B项;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制度的完善性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8.1862年7月,美国颁发国会通过的《联邦所得税法》,创造性地开始向富人征收“个人所得税”,收入在600美元到1万美元的富人,收入的3%上缴;收入超过1万美元者,收入的5%上缴。美国征收“个人所得税”意在()A.调节贫富差距 B.解决财政危机C.加强宏观调控 D.实现共同富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2年(美国)。据材料可知,美国征收“个人所得税”是在1862年,此时南北内战已经发生一年多,战争需要大量财政开支,B项正确;根据时代背景,当时主要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并非调节贫富差距,排除A项;加强宏观调控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C项;实现共同富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9.下表是1870——1910年世界帆船吨位数(单位:百万净吨),这一变化趋势缘于()年份帆船1870年14.11880年14.51890年12.01900年10.01910年8.4A.政局形势动荡不安 B.交通领域发生动力革命C.各国逐渐提高关税 D.世界贸易规模不断缩小〖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0——1910年世界帆船吨位数不断下降,是因为用于海运的机动轮船越来越多,机动轮船动力大且不受风力风向影响,故帆船日益退出海上航运,B项正确;关注时间1870—191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总贸易量应该是不断扩大的,政局形势动荡不安没有改变这一史实,排除A项;各国逐渐提高关税主要发生在经济危机时期,此时正是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时期,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0.1914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宣称它要“确保东亚稳定和持久的和平”,要求德国无条件将其租借的胶州湾地区转让给日本,德国海军无条件撤出日本和中国海域。德国拒绝了这些要求,1914年8月23日,日本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宣战参战。日本此举()A.旨在维护东亚地区的稳定 B.成为同盟国战败的重要原因C.彰显了帝国主义掠夺性质 D.推动了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本质题和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的世界。根据材料“要求德国无条件将其租借的胶州湾地区转让给日本,德国海军无条件撤出日本和中国海域”可知,日本要求胶州湾地区转让给日本,这彰显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性质,C项正确;日本的目的在于抢夺海外殖民地,并不是真的要维护东亚的稳定,排除A项;日本在1914年参战,只出兵中国山东,对德国的影响不大,排除B项;此时是1914年,中国还没有参战,故推动了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11.凡尔赛条约规定“严禁德奥合并”,而1937年英国枢密大臣哈利法克斯伯爵向希特勒表示“凡尔赛强制条约的错误必须加以纠正”,最终德奥合并。1938年,《慕尼黑协定》签字,把讲德语为主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这些现象()A.表明民族自决得到肯定 B.彰显国联对和平的维护C.缓和了紧张的国际局势 D.增加了大战爆发的危险〖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欧洲。据材料“1938年,《慕尼黑协定》签字,把讲德语为主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和所学知识可知,英法实施绥靖政策,牺牲小国利益,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野心,大战的乌云已经笼罩欧洲,D项正确;苏台德地区有明确的国家主权,属于捷克斯洛伐克,民族自决并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这不是国联对和平的维护,是绥靖政策,排除B项;此时是1938年,《慕尼黑协定》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大战的乌云已经笼罩欧洲,排除C项。故选D项。12.如图反映的是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不同时期占世界比例。对比两幅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 B.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改变C.苏联模式曾发挥过积极作用 D.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引发国际矛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13至1937年的世界。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913年时俄国工业总产值占比仅3%,到1937年,占比13.7%,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这主要缘于斯大林模式产生的积极作用,C项正确;一超多强的局面形成发生在两极格局解体后,排除A项;一战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改变,排除B项;从图中无法得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3.英国政府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1937年为25.9%,1951年为44.9%,1975年高达57.9%;政府雇员1931年为59.1万人,1951年为616.7万人,1975年高达724.2万人。这可以用来说明,二战后英国()A.社会保障体系完备 B.政府行政效率低下C.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对经济的调控增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英国)。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在二战后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材料描述的现象即为英国国家干预经济的宏观调控措施,D项正确;政府开支不断增多,可能会用于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但“完备”一说错误,排除A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政府行政效率低下,排除B项;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与政府开支增多关系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14.中国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尼赫鲁在许多问题上批评过苏联,对英国的苏伊士运河政策进行谴责;尼赫鲁、纳赛尔在南斯拉夫会晤,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这表明()A.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 B.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全面崩溃C.中国、埃及和印度国家利益一致 D.反对霸权主义成为时代主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亚非会议圆满结束,尼赫鲁是印度独立后国家领导人,他们批评西方帝国主义、苏联和英国,在国际事务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尼赫鲁、纳塞尔又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向世界展示了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和力量,A项正确;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就已经全面崩溃,排除B项;中国、埃及和印度的国家利益并不相同,排除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反对霸权主义成为时代主题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15.1955年美国蒙哥马利市黑人公民的全面罢乘事件,开启了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到上世纪60年代初,马丁·路德·金发表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把黑人民权运动推向高潮。这一运动()A.消除了美国种族歧视观念 B.表明美国社会阶级矛盾尖锐C.深受殖民体系瓦解的影响 D.有助于提高美国黑人社会地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现代美国。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兴起,声势浩大的黑人民权运动给美国政治造成一定的影响,迫使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歧视政策为非法,故这有助于提高美国黑人社会地位,D项正确。“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黑人民权运动走向高潮说明阶级矛盾尖锐,排除B项;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主要受美国国内种族歧视的影响,与殖民体系瓦解关系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16.1990年1—2月,保加利亚召开十四大,决定把保加利亚建成“新型的政党——保加利亚民主社会主义党”,并在保加利亚实行多党制和市场经济。由此可知,保加利亚()A.解决了国家经济困难问题B.为中国的改革提供了借鉴C.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D.提高了的执政能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0年(保加利亚)。从材料中可知,保加利亚的十四大要实行多党制和市场经济,这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C项正确;根据所学,保加利亚的改革没有解决国家经济困难问题,排除A项;东欧剧变给中国提供的是教训,排除B项;D项说法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满分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古典社会,“土地占有者”是希腊罗马城市的主宰者,城市行政管理都由土地占有者所控制。现代史学家们普遍认为,古典奴隶制城邦的经济基础实际上是小农经济,这些小土地所有者主宰了城邦的政治生活。而中世纪城市市民们组织手工业“基尔特”和商人公会来管理本行业的生产销售,还参与了城镇市政管理,组成了市议会。从城市产生来看,古希腊通过战争掠夺贡赋和奴隶,继而进行殖民,在海外建立子邦或城市。罗马帝国初期的元首们都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城市。在某种意义上,西方在地中海地区出现了一次城市化浪潮,罗马帝国是公元前后一百余年间城市发展的推动者。——摘编自黄秋迪、谷延方《中世纪城市与古典城市比较》材料二:不同时期城市示意图材料三:19世纪中叶统计结果表明:在曼彻斯特3个人睡一张床的地下室有1500个;4个人睡一张床的地下室有738个:在布里斯托尔2800户家庭中有46%的家庭只有1间屋子。……污物和粪便随处都是、造成天花、伤寒、猩红热、化脓性喉炎流行。恩格斯曾对此痛斥道:“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最贪窘的阶级怎么能够健康而长寿呢?除了工人死亡率极高,还能指望什么呢?”在整个18世纪,伦敦迭发生25次毒雾事件、19世纪前40年中毒雾事件不下14次,每次毒雾事件都造成支气管炎等唾喉道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大大提高。……“自由放任”理论在工业化时期产生重要影响力,它从根本上破坏工业化时期市政当局仅存的一点权力,不利于城镇规划以及任何治污的努力。——摘编自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的城市与古典时期城市的异同。(2)根据材料三,指出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的社会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3)综上,概括推动城市演进的动力。〖答案〗(1)相同:具有防卫性;受宗教影响大。不同:古典时期城市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中世纪的城市经济基础是商品经济;古典时期城市的主宰者是土地占有者,中世纪的城市是手工业者和商人;古典时期城市的产生主要通过战争,中世纪的城市产生主要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古典时期城市在思想上注重对神的崇拜,中世纪的城市在思想上深受基督教的影响。(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赋分。)(2)社会问题: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频发。解决办法:从被统治阶级看:推动工人运动争取合法权益。从统治阶级看: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强化市政的行政权力;修正“自由放任”理论;扩大宣传,提高卫生意识。(任答四点,意思对即可赋分。)(3)动力:生产力的进步;思想观念的变化。(答两点,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如城市治理水平的提高,教育的发展等)〖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希腊和罗马。据材料一“在古典社会,‘土地占有者’是希腊罗马城市的主宰者,城市行政管理都由土地占有者所控制”、“古典奴隶制城邦的经济基础实际上是小农经济,这些小土地所有者主宰了城邦的政治生活。而中世纪城市市民们组织手工业‘基尔特’和商人公会来管理本行业的生产销售,还参与了城镇市政管理,组成了市议会。”可得出不同点:古典时期城市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中世纪的城市经济基础是商品经济;古典时期城市的主宰者是土地占有者,中世纪的城市是手工业者和商人;古典时期城市的产生主要通过战争,中世纪的城市产生主要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据材料二,雅典城和牛津城均建有城墙,雅典城中建有神庙,牛津城中心建有教堂可得出共同点:具有防卫性;受宗教影响大;不同点:古典时期城市在思想上注重对神的崇拜,中世纪的城市在思想上深受基督教的影响。【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期的英国。据材料三“在曼彻斯特3个人睡一张床的地下室有1500个;4个人睡一张床的地下室有738个;在布里斯托尔2800户家庭中有46%的家庭只有1间屋子”可得出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污物和粪便随处都是、造成天花、伤寒、猩红热、化脓性喉炎流行”可得出环境污染严重;疾病频发。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解决方法:从被统治阶级看:推动工人运动争取合法权益;从统治阶级看: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强化市政的行政权力;修正自由放任理论;扩大宣传,提高卫生意识。也可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其他方面进行作答。【小问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生产力发展、思想观念变化等角度进行作答。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外国资本像潮水一样涌进了墨西哥,美英两国投资占墨西哥石油工业总投资额的90%以上。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和英国的墨西哥之鹰石油公司控制了墨西哥的石油生产。墨西哥自己需要石油,都要向外国公司购买,其价格要比国际市场高二倍。1930年1%的人口占有全国97%的土地;而96%的人口仅占有1%的土地,封建大地产严重地阻碍了墨西哥社会的发展。1932年的石油产量降为二十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失业人数增至一百万。工人不满情绪与日俱增,农民夺地斗争时有爆发,许多中小企业无力与外国垄断公司竞争纷纷倒闭。国家积弱,各阶层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这种形势下,1934年左翼代表拉萨罗·卡德纳斯当选为总统,开始了他的改革。——摘自喻继如《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初探》(1)根据材料,分析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的背景。(2)请给卡德纳斯政府提出三点合理的改革建议。〖答案〗(1)背景:外国资本垄断了墨西哥的石油工业;封建大地产严重地阻碍了社会发展;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国家积弱,各阶层要求改革;社会矛盾尖锐。(任答四点,意思对即可赋分。)(2)改革建议:推行土地改革;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限制教会、遏制军人势力;发展教育。(其他言之有理也可赋分,四点)〖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前期的墨西哥。据材料“外国资本像潮水一样涌进了墨西哥,美英两国投资占墨西哥石油工业总投资额的90%以上”可得出外国资本垄断了墨西哥的石油工业;“1930年1%的人口占有全国97%的土地;而96%的人口仅占有1%的土地,封建大地产严重地阻碍了墨西哥社会的发展”可得出封建大地产严重地阻碍了社会发展;“工人不满情绪与日俱增,农民夺地斗争时有爆发,许多中小企业无力与外国垄断公司竞争纷纷倒闭”可得出社会矛盾尖锐;“国家积弱,各阶层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可得出国家积弱,各阶层要求改革。根据材料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小问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前期的墨西哥。据材料“外国资本像潮水一样涌进了墨西哥,美英两国投资占墨西哥石油工业总投资额的90%以上”可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1930年1%的人口占有全国97%的土地;而96%的人口仅占有1%的土地,封建大地产严重地阻碍了墨西哥社会的发展”可得出推行土地改革;限制教会、遏制军人势力等。也可结合所学知识,从缓和社会矛盾、提升国家实力等角度提出教育。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国、法国、德国以及日本等一个个大国的崛起无不伴随着血雨腥风。在主权国家体系下,由于缺乏超越主权国家之上的权威来提供秩序与安全,国家间关系是恒久不变的“零和性质”,一国的权力和财富增长必然会引发崛起大国与既有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最终冲突与战争便不可避免。——摘编自韦宗友《殖民体系、后殖民体系与大国崛起》依据材料,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正确,逻辑清晰)〖答案〗论题: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崛起充斥暴力与掠夺阐释:资本主义具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西方大国的崛起,是建立在对弱小国家掠夺的基础之上,利益的争夺导致冲突与战争不断。新航路开辟之后,葡萄牙和西班牙、荷兰、英法等国先后踏上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道路,殖民者在美洲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对印第安人大屠杀,从事三百余年罪恶的黑奴贸易。英国先后打败荷兰、法国,在18世纪中期,成为日不落帝国,推动了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成为19世纪的世界工厂。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德国崛起,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形成两大军事集团,最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德日法西斯上台,对外扩张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二战后,欧洲力量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两次世界大战,使得人类多年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人员伤亡无数,给人类留下惨痛的教训。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资本主义大国的崛起一定伴随着血雨腥风,充斥着暴力与掠夺。(也可以从“西方大国崛起是战争冲突的重要因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激化国际矛盾”“大国实力对比变化深刻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等角度立论。)〖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英国、法国、德国以及日本等一个个大国的崛起无不伴随着血雨腥风”可知,西方国家的崛起伴随着血雨腥风,因此可以拟定论点为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崛起充斥暴力与掠夺。关于阐释可从资本主义的扩张性和开放性、近代欧洲霸权更迭的表现、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等角度进行分析,突出近代西方国家在崛起过程中的暴力和扩张,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安徽省安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早在阿卡德王国时期,亚述就有了最初的常备军和官僚。亚述帝国时期又组建了包括战车兵、步兵、工兵和谍报系统在内的复杂军队系统,地方划分为行省,通过修建道路、迁移居民等手段控制被征服地区。这说明亚述帝国()A.国家治理能力增强 B.成为中亚地区强国C.推动东西文明交流 D.能够征服埃及与西亚〖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述)。据材料可知,亚述在早期拥有常备军和官僚,在帝国时期,军队系统更为复杂,使用多种手段控制被征服地区,A项正确;B项中亚不对,亚述是西亚地区强国,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推动东西文明交流的结论,排除C项;亚述帝国虽然一度征服埃及,统一了两河流域地区,但从材料中看不出来“能够”,排除D项。故选A项。2.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形成种姓制度,印度人以人体部位来比喻种姓制度:婆罗门是属于嘴巴部分,刹帝利是双上肢部分,吠舍是双腿部分,首陀罗是双脚部分,最后贱民则不属于人身上任何一部分。由此推知,种姓制度()A.推动了佛教的产生 B.造成印度割据现象严重C.具有贵贱分明特点 D.激发了古印度人的活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印度。由材料“印度人以人体部位来比喻种姓制度:婆罗门是属于嘴巴部分,刹帝利是双上肢部分,吠舍是双腿部分,首陀罗是双脚部分,最后贱民则不属于人身上任何一部分”可知,种姓制度用人体不同的部位来比喻不同的社会阶层,故种姓制度具有贵贱分明、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特点,C项正确;种姓制度对佛教产生没有积极作用,排除A项;种姓制度与印度割据现象关联不大,排除B项;种姓制度抑制了古印度人的活力,排除D项。故选C项。3.8到10世纪,印度的很多农作物被介绍到西亚,很快传入埃及、西班牙;在西亚、北非,陆续出现了制造纸张的作坊。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丝绸之路的畅通 B.交通能力的提高C.庞大帝国的扩张 D.佛教的对外传播〖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住哪却时空是:8到10世纪的亚欧非。据材料“8到10世纪,印度的很多农作物被介绍到西亚,很快传入埃及、西班牙;在西亚、北非,陆续出现了制造纸张的作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10世纪,阿拉伯不断扩张,并建立了庞大的地跨三洲帝国,阿拉伯的扩张和统一帝国的建立,使士兵、外交官员、商人的活动范围更为广泛,便利了各地的物种和文化的传播,C项正确;此时中亚、西亚地区战乱较多,影响了丝绸之路的通畅,排除A项;交通能力提高是原因之一,但是主要原因在于帝国的扩张,排除B项;佛教的对外传播主要是向东南和向北,与材料中的传播路线不一样,排除D项。故选C项。4.1324~1325年,马里国王曼萨·穆萨前往麦加朝圣之行,让伊斯兰和基督教世界都感受到马里文明的强盛。他的朝觐队伍有6万人,其中的12000名奴隶,每人携带重达1.8公斤的金条,100头骆驼,每只骆驼分别携带23到136公斤的黄金。这次朝觐()A.扩大了西非文明的影响 B.激发了西欧人寻金热潮C.导致拜占庭的金价下跌 D.表明马里成为世界强国〖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中古非洲。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马里帝国作为西非国家极其富有,国王前往麦加朝圣,让伊斯兰和基督教世界都感受到马里文明的强盛,A项正确。激发了西欧人寻金热潮属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排除B项;依据所学知识,此举导致开罗的金价下跌,排除C项;朝觐不能表明马里成为世界强国,排除D项。故选A项。5.下图是16世纪的版画,描绘了5艘马尼拉大帆船停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港口准备卸货的情景。这些大帆船上装运的货物最有可能是()A.生丝 B.白银 C.玉米 D.黑奴〖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16世纪世界。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的马尼拉大帆船来往穿梭于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的太平洋上,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A项正确;在太平洋上往来的马尼拉大帆船上的货物并非白银,主要是来自中国产品,排除B项;材料虽然涉及新航路开辟时期,据所学可知,西班牙控制的太平洋贸易商品主要是中国商品,不涉及玉米,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时期虽然出现黑奴贸易,但是西班牙控制的太平洋贸易商品主要是中国商品,排除D项。故选A项。6.16世纪以后,英国救济贫困者、收养孤儿等这些原本属于教会或修道院职责范围的工作,改由国家负担。这一变化()A.标志着福利国家的建立 B.有利于王室权力的扩张C.强化了英国教会的特权 D.表明贫困问题更加严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宗教改革削弱了天主教会的权威,有利于王权加强,材料中原本属于教会或修道院的职责范围的工作,改由国家负担,这有利于王室权力的扩张,B项正确、C项错误;福利国家的建立是在二战后,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法看出贫困问题更加严重,排除D项。故选B项。7.在责任内阁制下,英国内阁的首脑是首相,首相是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有权提名各部大臣及其他高级官员,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同时又能对立法活动施加重要影响,并有权解散议会。这表明()A.首相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领导人 B.责任内阁制缺乏分权制衡精神C.拥有行政权的内阁是国家权力中心 D.英国君主立宪政体还有待完善〖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英国。依据材料“在责任内阁制下,英国内阁的首脑是首相,首相是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有权提名各部大臣及其他高级官员,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同时又能对立法活动施加重要影响,并有权解散议会”可知,首相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有权解散议会等,故首相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领导人,A项正确;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故责任内阁制具有分权制衡精神,排除B项;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制度的完善性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8.1862年7月,美国颁发国会通过的《联邦所得税法》,创造性地开始向富人征收“个人所得税”,收入在600美元到1万美元的富人,收入的3%上缴;收入超过1万美元者,收入的5%上缴。美国征收“个人所得税”意在()A.调节贫富差距 B.解决财政危机C.加强宏观调控 D.实现共同富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2年(美国)。据材料可知,美国征收“个人所得税”是在1862年,此时南北内战已经发生一年多,战争需要大量财政开支,B项正确;根据时代背景,当时主要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并非调节贫富差距,排除A项;加强宏观调控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C项;实现共同富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9.下表是1870——1910年世界帆船吨位数(单位:百万净吨),这一变化趋势缘于()年份帆船1870年14.11880年14.51890年12.01900年10.01910年8.4A.政局形势动荡不安 B.交通领域发生动力革命C.各国逐渐提高关税 D.世界贸易规模不断缩小〖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0——1910年世界帆船吨位数不断下降,是因为用于海运的机动轮船越来越多,机动轮船动力大且不受风力风向影响,故帆船日益退出海上航运,B项正确;关注时间1870—191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总贸易量应该是不断扩大的,政局形势动荡不安没有改变这一史实,排除A项;各国逐渐提高关税主要发生在经济危机时期,此时正是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时期,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0.1914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宣称它要“确保东亚稳定和持久的和平”,要求德国无条件将其租借的胶州湾地区转让给日本,德国海军无条件撤出日本和中国海域。德国拒绝了这些要求,1914年8月23日,日本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宣战参战。日本此举()A.旨在维护东亚地区的稳定 B.成为同盟国战败的重要原因C.彰显了帝国主义掠夺性质 D.推动了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本质题和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的世界。根据材料“要求德国无条件将其租借的胶州湾地区转让给日本,德国海军无条件撤出日本和中国海域”可知,日本要求胶州湾地区转让给日本,这彰显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性质,C项正确;日本的目的在于抢夺海外殖民地,并不是真的要维护东亚的稳定,排除A项;日本在1914年参战,只出兵中国山东,对德国的影响不大,排除B项;此时是1914年,中国还没有参战,故推动了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11.凡尔赛条约规定“严禁德奥合并”,而1937年英国枢密大臣哈利法克斯伯爵向希特勒表示“凡尔赛强制条约的错误必须加以纠正”,最终德奥合并。1938年,《慕尼黑协定》签字,把讲德语为主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这些现象()A.表明民族自决得到肯定 B.彰显国联对和平的维护C.缓和了紧张的国际局势 D.增加了大战爆发的危险〖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欧洲。据材料“1938年,《慕尼黑协定》签字,把讲德语为主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和所学知识可知,英法实施绥靖政策,牺牲小国利益,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野心,大战的乌云已经笼罩欧洲,D项正确;苏台德地区有明确的国家主权,属于捷克斯洛伐克,民族自决并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这不是国联对和平的维护,是绥靖政策,排除B项;此时是1938年,《慕尼黑协定》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大战的乌云已经笼罩欧洲,排除C项。故选D项。12.如图反映的是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不同时期占世界比例。对比两幅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 B.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改变C.苏联模式曾发挥过积极作用 D.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引发国际矛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13至1937年的世界。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913年时俄国工业总产值占比仅3%,到1937年,占比13.7%,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这主要缘于斯大林模式产生的积极作用,C项正确;一超多强的局面形成发生在两极格局解体后,排除A项;一战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改变,排除B项;从图中无法得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3.英国政府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1937年为25.9%,1951年为44.9%,1975年高达57.9%;政府雇员1931年为59.1万人,1951年为616.7万人,1975年高达724.2万人。这可以用来说明,二战后英国()A.社会保障体系完备 B.政府行政效率低下C.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对经济的调控增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英国)。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在二战后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材料描述的现象即为英国国家干预经济的宏观调控措施,D项正确;政府开支不断增多,可能会用于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但“完备”一说错误,排除A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政府行政效率低下,排除B项;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与政府开支增多关系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14.中国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尼赫鲁在许多问题上批评过苏联,对英国的苏伊士运河政策进行谴责;尼赫鲁、纳赛尔在南斯拉夫会晤,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这表明()A.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 B.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全面崩溃C.中国、埃及和印度国家利益一致 D.反对霸权主义成为时代主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亚非会议圆满结束,尼赫鲁是印度独立后国家领导人,他们批评西方帝国主义、苏联和英国,在国际事务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尼赫鲁、纳塞尔又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向世界展示了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和力量,A项正确;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就已经全面崩溃,排除B项;中国、埃及和印度的国家利益并不相同,排除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反对霸权主义成为时代主题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15.1955年美国蒙哥马利市黑人公民的全面罢乘事件,开启了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到上世纪60年代初,马丁·路德·金发表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把黑人民权运动推向高潮。这一运动()A.消除了美国种族歧视观念 B.表明美国社会阶级矛盾尖锐C.深受殖民体系瓦解的影响 D.有助于提高美国黑人社会地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现代美国。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兴起,声势浩大的黑人民权运动给美国政治造成一定的影响,迫使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歧视政策为非法,故这有助于提高美国黑人社会地位,D项正确。“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黑人民权运动走向高潮说明阶级矛盾尖锐,排除B项;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主要受美国国内种族歧视的影响,与殖民体系瓦解关系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16.1990年1—2月,保加利亚召开十四大,决定把保加利亚建成“新型的政党——保加利亚民主社会主义党”,并在保加利亚实行多党制和市场经济。由此可知,保加利亚()A.解决了国家经济困难问题B.为中国的改革提供了借鉴C.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D.提高了的执政能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0年(保加利亚)。从材料中可知,保加利亚的十四大要实行多党制和市场经济,这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C项正确;根据所学,保加利亚的改革没有解决国家经济困难问题,排除A项;东欧剧变给中国提供的是教训,排除B项;D项说法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满分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古典社会,“土地占有者”是希腊罗马城市的主宰者,城市行政管理都由土地占有者所控制。现代史学家们普遍认为,古典奴隶制城邦的经济基础实际上是小农经济,这些小土地所有者主宰了城邦的政治生活。而中世纪城市市民们组织手工业“基尔特”和商人公会来管理本行业的生产销售,还参与了城镇市政管理,组成了市议会。从城市产生来看,古希腊通过战争掠夺贡赋和奴隶,继而进行殖民,在海外建立子邦或城市。罗马帝国初期的元首们都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城市。在某种意义上,西方在地中海地区出现了一次城市化浪潮,罗马帝国是公元前后一百余年间城市发展的推动者。——摘编自黄秋迪、谷延方《中世纪城市与古典城市比较》材料二:不同时期城市示意图材料三:19世纪中叶统计结果表明:在曼彻斯特3个人睡一张床的地下室有1500个;4个人睡一张床的地下室有738个:在布里斯托尔2800户家庭中有46%的家庭只有1间屋子。……污物和粪便随处都是、造成天花、伤寒、猩红热、化脓性喉炎流行。恩格斯曾对此痛斥道:“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最贪窘的阶级怎么能够健康而长寿呢?除了工人死亡率极高,还能指望什么呢?”在整个18世纪,伦敦迭发生25次毒雾事件、19世纪前40年中毒雾事件不下14次,每次毒雾事件都造成支气管炎等唾喉道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大大提高。……“自由放任”理论在工业化时期产生重要影响力,它从根本上破坏工业化时期市政当局仅存的一点权力,不利于城镇规划以及任何治污的努力。——摘编自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的城市与古典时期城市的异同。(2)根据材料三,指出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的社会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3)综上,概括推动城市演进的动力。〖答案〗(1)相同:具有防卫性;受宗教影响大。不同:古典时期城市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中世纪的城市经济基础是商品经济;古典时期城市的主宰者是土地占有者,中世纪的城市是手工业者和商人;古典时期城市的产生主要通过战争,中世纪的城市产生主要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古典时期城市在思想上注重对神的崇拜,中世纪的城市在思想上深受基督教的影响。(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赋分。)(2)社会问题: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频发。解决办法:从被统治阶级看:推动工人运动争取合法权益。从统治阶级看: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强化市政的行政权力;修正“自由放任”理论;扩大宣传,提高卫生意识。(任答四点,意思对即可赋分。)(3)动力:生产力的进步;思想观念的变化。(答两点,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如城市治理水平的提高,教育的发展等)〖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希腊和罗马。据材料一“在古典社会,‘土地占有者’是希腊罗马城市的主宰者,城市行政管理都由土地占有者所控制”、“古典奴隶制城邦的经济基础实际上是小农经济,这些小土地所有者主宰了城邦的政治生活。而中世纪城市市民们组织手工业‘基尔特’和商人公会来管理本行业的生产销售,还参与了城镇市政管理,组成了市议会。”可得出不同点:古典时期城市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中世纪的城市经济基础是商品经济;古典时期城市的主宰者是土地占有者,中世纪的城市是手工业者和商人;古典时期城市的产生主要通过战争,中世纪的城市产生主要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据材料二,雅典城和牛津城均建有城墙,雅典城中建有神庙,牛津城中心建有教堂可得出共同点:具有防卫性;受宗教影响大;不同点:古典时期城市在思想上注重对神的崇拜,中世纪的城市在思想上深受基督教的影响。【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期的英国。据材料三“在曼彻斯特3个人睡一张床的地下室有1500个;4个人睡一张床的地下室有738个;在布里斯托尔2800户家庭中有46%的家庭只有1间屋子”可得出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污物和粪便随处都是、造成天花、伤寒、猩红热、化脓性喉炎流行”可得出环境污染严重;疾病频发。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解决方法:从被统治阶级看:推动工人运动争取合法权益;从统治阶级看: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强化市政的行政权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