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新文化运动(学生版)_第1页
第12课新文化运动(学生版)_第2页
第12课新文化运动(学生版)_第3页
第12课新文化运动(学生版)_第4页
第12课新文化运动(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新文化运动目标导航目标导航课程标准课标解读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1、知道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新青年》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倡民主和科学、文学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基础知识。归纳整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内容、主要阵地、地位作用等。2、阅读教材内容涉及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的文学作品,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学习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3、新文化运动是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弘扬民主与科学,反对传统腐朽的思想、意识和观念,促使人们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树立起民主、科学的意识和信念。知识精讲知识精讲知识点0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中华民国政局混乱,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领域的革新运动。2.兴起:1915年,在创办《》,并发表《》一文,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3.代表人物:陈独秀、、、鲁迅等。4.主要阵地:和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5.思考:北大为什么能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①北京大学是当时进步云集之地。(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多在北京大学任教))②担任校长后,锐意改革,以“”“”为办学理念,提倡“学术思想自由”。③《新青年》杂志由上海迁往,在北京大学形成了一个以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易错警示】1.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李大钊最早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2.新文化运动包含了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两方面的内容。【即学即练1】1926年胡适在英国进行了三次演讲。英方为胡适做广告时使用了“中国文艺复兴之父”来推介。英方所称的“中国文艺复兴”是指A.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 C.五四运动 D.公车上书知识点0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1.主要内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斗争矛头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内容诠释抨击针对尊孔复古的逆流,《新青年》强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道德和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揭露了礼教吃人的本质。)提倡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只有才能救中国(首先提出)提倡文,建设提倡白话文,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1)内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提倡,反对独裁专制;提倡,反对迷信盲从;提倡,反对旧道德;提倡,反对旧文学。(2)口号: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口号是谁首先提出的?他将它们称为什么?首先提出。先生和先生(3)矛头:新文化运动的斗争矛头是什么?以为代表的家传统和。(4)文学革命:文学革命的发端是什么?以新文学的形式揭露封建礼教的是谁的什么文章?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是文学革命的发端);的《》(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2.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西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运动。3.如何正确的评价新文化运动?性质(地位)是一次运动进步性动摇了的统治地位知识分子受到了的洗礼为运动起了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为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局限性对东西文化绝对与(过于偏激)没有同相结合4、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改造、创新,与时俱进)【微点拨】“《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是指民主科学时代。【知识延伸】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及启示1.洋务运动从开始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深入;2.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或革命道路在旧中国走不通;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国家走向复兴。【即学即练2】陈独秀的《敬告青年)一文:科学与民主是检验切政治、法律、伦理、学术以及社会风俗、人们日常生活言一行的惟一准绳,凡违反科学与民主的,哪怕是“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重教。政府之所提倡,社会之所崇尚,皆文不值也”。该文章的发表A.吹响了新文化运动号角 B.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C.引起一场广泛的深层次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运动 D.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能力拓展能力拓展考法01近代化历程中的四大事件【典例1】近代化是中国百余年历史发展呈现的一条主线。王刚同学整理了下列体现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几幅图片,按近代化的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 D.④②③①【典例2】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近代中国仁人志士进行了四次重大探索。根据下表信息提示,在表中空白番号处选择填写最佳组合答案梦想重大探索代表人物自强求富梦洋务运动李鸿章变法强国梦①康有为民主共和梦辛亥革命②民主科学梦新文化运动③A.①维新运动②洪秀全③胡适 B.①实业救国②孙中山③张謇C.①戊戌变法②孙中山③陈独秀 D.①维新运动②梁启超③邓世昌考法0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新”的表现。新思想:宣传西方的民主、科学。(2)新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3)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激进派。(4)新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5)新成果: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典例3】(2020·广东揭东·初二期中)《新青年》登载许多文章,介绍世界著名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和关于生物起源、医学、生理学、物理学、体育等科学知识,开展了对有鬼论的批判,大力破除封建迷信,反对愚昧和盲从。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A.大力宣扬西方的民主 B.高举文学革命的大旗C.有利于自然科学发展 D.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分层提分分层提分题组A基础过关练1.这一时期“科学”的呼声响彻云霄,仅以“科学”命名的杂志达70多种,,卷入这一科学浪潮的刊物更有数百种之多。这一时期是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2.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词中敬告青年,要做“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新青年。其目的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解放思想以救中国扩大五四运动影响 D.宣传俄国革命道路3.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景最可能出现于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前夕 D.新文化运动时期4.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聘请了陈独秀等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这有利于北京大学培养更多的科举考试人才 B.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C.成为我国第一所高等学府 D.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培养人才5.毛泽东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A.传统儒家思想B.维新变法思想C.民主革命思想D.民主和科学6.蔡元培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革命家,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他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力办学方针,聘请陈独秀等进步学者任教,促进北京大学的发展,北京大学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之一,他还支持学生的五四运动。上述材料反映出新式教育A.培养了促进国家发展的人才 B.促进先进思想传播和近代民主革命发展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D.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7.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文化启蒙运动。这场文化启蒙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使人们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D.奠定了辛亥革命的思想基础8.有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地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共同主题是A.由封建专制向君主立宪的转变 B.由君主立宪向无产阶级革命C.由专制转向实行民主政治 D.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题组B能力提升练1.“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没有很长时间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就很快把重点转到发动武装起义上来。这是它的优点,但也带来弱点:缺少一场足够力度的思想文化运动作为先导。”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A.辛亥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补课D.辛亥革命为五四运动提供思想指导2.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其中“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两“步”应指A.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B.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D.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3.1920年1月,依当时的教育部颁令,凡国民学校低年级国文课教育也统一运用语体文(白话)。这主要反映出新文化运动A.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B.使国人受到了民主科学思想的洗礼C.推动了白话文的普遍使用 D.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片面性4.《新青年》登载许多文章,介绍世界著名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和关于生物起源、医学、生理学、物理学、体育等科学知识,开展了对有鬼论的批判,大力破除封建迷信,反对愚昧和盲从。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A.大力宣扬西方的民主 B.高举文学革命的大旗C.有利于自然科学发展 D.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5.“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6.有学者指出:在西方文化的挑战和民族危机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出现了危机,于是探求伦理思想,从思想改革人手,这就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该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A.积极应对西方挑战实现文化自强 B.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改革国民思想C.希望改造传统文化挽救民族危亡 D.对传统文化存在绝对否定的态度7.近代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探索充满艰辛,艰辛孕育新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探索它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层次。(1)近代中国在学习制度层面上包含哪两大历史事件?如图所示,第三层面空白处应该填写什么内容?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2)材料二中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这场运动使中国逐渐汇入到工业文明大潮中,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场运动的重要影响。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3)这场革命以什么为指导思想?这场革命最大的历史贡献是什么?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4)“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后期有了怎样的新变化?题组C培优拔尖练1.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请你为其确定一个合适的主题中国人民的抗争 B.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程C.中国人民的探索 D.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