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联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联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联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联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联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俄日朵雪凤之侧致云雀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把握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2.赏析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3.理解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以及追求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重点难点1.赏析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2.理解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以及追求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精彩课堂一、情境导入郭沫若幼年在私塾读书时,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但没人承认。先生说,他出个对子,要是有人对出了他的上联,他就不再追究偷桃之事,大家一律免罚。先生出的上联是: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对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由于对句不凡,表现了强烈的进取精神,结果全体偷桃学生一律免罚了。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郭沫若写的一首诗。二、朗读诗歌,感受意境1.教师范读。2.指名朗读。3.思考: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什么?明确:景物雄奇瑰丽、宏伟博大,气势磅礴,情感热烈奔放。4.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画面。示例:诗人设想自己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放声呼唤,纵情高歌。他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晴景,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5.诗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明确:诗中的“我”是一个巨人的形象,借助极目远望的开阔眼界,把相距遥远的北冰洋和太平洋联结起来,把天空的云海和海洋的洪涛联结起来,营造出一种阔大而超越的意境。通过对宏伟壮丽的大自然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象,窥视到他的充实的内心,感受到他的如沸的激情,而抒情形象所显示的这种独特感情、心理,正反映了被“五四”时代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共同特征。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感知诗歌内容,为进一步研读奠定基础。三、研读诗歌,把握主旨1.再次指名朗诵诗歌,其他同学体会诗歌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2.小组讨论:(1)诗歌为什么要描绘滚滚洪涛?有什么象征意义?结合背景进行分析。(2)“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怎样理解几句诗的深刻含义?3.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点拨:(1)诗人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五四运动爆发不久。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郭沫若,使他的如椽巨笔,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诗中所描绘的全部的力的形象,同样可以看作是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雄强之力。(2)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从多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其神韵,反映其节奏,多层面感受力和美。诗人对力的歌颂,其实正是对“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讴歌。4.根据以上分析谈谈你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教师点拨:这首诗描写的横跨两大洋的巨人,其实都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诗歌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这首诗堪称郭沫若早期“火山爆发式”的诗歌代表作之一,从其诗歌中最能感受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它是在感情激荡时一气呵成的,是火山爆发喷涌而出的岩浆,其气势汹涌,灼热逼人。四、对比阅读,归纳特点1.对比阅读《炉中煤》,这两首诗的主体形象各是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郭沫若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1920年1、2月同作(有改动)明确:《炉中煤》的主体形象是炉中煤,《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主体形象是“立在地球边上”的巨人,其实都是诗人的自我形象。《炉中煤》表达了诗人眷念祖国,愿为祖国泰献一切的感情。《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表达了诗人渴望摧毁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2.归纳概括郭沫若早期诗歌的特点。明确:(1)诗境想象的奇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诗中的自然形象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面积、体积、威力、它们引起读者的惊异、赞叹,一种奔放的激情荡涤心胸,从而使人由这种自然形象产生对社会生活的某种关于崇高和伟大的联想,表现出一种正面的崇高,一种富于乐观进取精神的壮美。(2)直抒胸臆的特色。《炉中煤》通篇都是以炉里燃烧着的煤的口吻来抒写的。“炉中煤”所代表的情感,已经由诗的副标题“眷念祖国的情绪”点明,这是一个比喻,实际上是指诗人眷念祖国的感情。而诗里一再谈起的那个“炉中煤”所“心爱的人儿”“年青的女郎”,就是“五四”时代祖国的象征。由于对祖国的强烈思念,诗人的内心燃烧得像旺盛的煤火一样。设计意图比较阅读诗人的两首诗歌,在深入理解本课所学诗歌的基础上,归纳诗人某一特定时期的作品风格。五、课堂小结诗中雄奇的形象和澎湃的激情使人惊叹、仰慕,唤起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激起人们以全部生命的力去努力创造,去追求光明,去获取力的艺术,力的美。这是崇高与壮美的统一,作者唱出的是一曲表现崇高美的激情洋溢的赞歌。六、布置作业1.郭沫若善于以非凡之势来抒发内心豪情。自古以来满怀豪情的诗人数不胜数,他们的优秀作品不胜枚举,试着在同学间组织交流活动。2.课外阅读郭沫若的《天狗》,与本诗进行比较阅读。红烛教学目标1.学习《红烛》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心中情感的方法。2.了解抒情脉络和抒情方式;感受意象的内涵,品味语言特点,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3.理解诗歌的结构美、情感美。4.体会诗人的伟大抱负,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重点难点1.了解本文抒情脉络和抒情方式;感受意象的内涵,品味语言的特点,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2.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精彩课堂一、情景渲染,导入新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出自李商隐的《无题》,写对爱情的至死不渝。那么,蜡烛还能象征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红烛》,透过红烛,体察诗人内心丰富复杂的情感。设计意图用学生熟知的诗句导入课堂学习,能迅速激起学生的学习期待,在课堂之初建立起情感共鸣。二、诵读诗歌,整体感知(一)朗读指导1.读准字音。2.给全诗标出节奏和重读,诵读全诗。3.多媒体出示诵读指导(示例)。红烛啊!语调深沉,饱满,上扬不误,不误!两个相同的句式读出区别,后一个要更强调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注意断在“要”字后面,“烧”与“光”为重音这正是自然的方法。“正是”后断开,重音强调红烛啊!字韵饱满,充满激情既制了,便烧着!坚定而有力,“烧”字重音烧吧!烧吧!渐高,第二个“烧”字重读烧破世人的梦,排比句式,接续紧凑烧沸世人的血“血”字拉长音也救出他们的灵魂,语气坚定而有力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读出决绝果敢的语气4.教师范读。5.学生朗读,教师点评。(二)整体感知偶有所得1.速读全诗,理清写作思路,概括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2.小组展示成果,梳理写作思路。第1节:突出红烛的意象,由此联想到诗人热烈的心。第2、3节: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第4节:是诗人对红烛的股股寄语,也是诗人的自我勉励。第57节: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第8、9节:卒章显志,揭示红烛精神的本质和灵魂所在。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理解诗歌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开头“红烛啊!/这样红的烛”两句诗对全诗有什么作用?第1节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明确:这两句诗是全诗抒情的中心和总纲。一开头,诗人就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人格的化身。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是这样的红,这样赤诚和热情。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那颗赤子之心,是那么纯洁率真,晶莹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一个“吐”字逼真地写出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2.自读第2、3节,这两节诗中先写红烛“一误再误”,后又写“不误,不误”,是否矛盾?明确:不矛盾。这两节诗,诗人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地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诗人明白了,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自我燃烧,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放出光芒。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3.自读第4节,结合具体诗句理解这一节的内容。明确:第4节是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既制了,便烧着”,便要燃烧不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人生的价值也在于奉献,活着就要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让智慧和才能放出灿烂的火光。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当时,民众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犹如身陷囹圄受着禁锢。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所设置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诗人爱国的赤诚之心是与祖国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4.第57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自读这一部分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明确:第57节是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首先揭示了一种很矛盾的现象:“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诗人的注意力转到烛泪上面,矛盾的现象已经包含着疑问。第6节开头的呼唤,是同情的呼唤,是惊疑的呼唤。诗人沿用这种拟人手法,驰骋想象,亲切地问红烛:“又何苦伤心流泪?”诗人同情、惊疑、思索。这里抒发的正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漩涡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诗人经过一番求索,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他寻求到的答案,是还有“残风”的存在。红烛“心火发光”,自身“烧蜡成灰”,世人并非都像诗人自己那样怀着敬意,那种邪恶的势力不但对此毫无敬意,相反却“来侵你的光芒”。红烛流泪,是为烧得不稳而急得流泪。红烛不怕牺牲自己,相反,他要充分地牺牲自己,为世人创造光明,他“急”的只是不能给世人带来更多的光明。但是,红烛的泪不会白流。诗人劝慰道:“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的泪便是对世人的又一种贡献。诗人托物言志,他既已抱定献身祖国的心愿,也就不怕不幸的遭遇,那些带泪的诗行,可以“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5.怎样理解“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自读第8、9节,试分析其含义。明确:“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既是对红烛精神的提炼,也是诗人对自己的勉励:不惜牺牲,无私奉献。第8、9两节的呼唤,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劝导鼓励的呼唤。“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为了“创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但这是社会使然。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只有作不屈的奉献。诗人劝勉红烛,也是劝勉自己:“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收束得精警有力,诗情得到了凝聚与升华。人们通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本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在不合理的社会中,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讨论,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四、再读诗歌,赏析句子1.赏析句子。(1)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明确:“这样”是指示代词,用“这样红”形容蜡烛,表明诗人凝视着红烛,也能唤起读者对红烛的印象,想到烛火照得红亮的样子,“这样红”远比“鲜红”的形象丰富得多。“吐”字逼真地描摹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爽快率直。(2)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明确:用“侵”字明确了性质,红烛创造光明,残风却容不得这片光明,残风象征一种邪恶的势力。另外,“侵”字的适用范围大,因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风有大有小,而烛火在或大或小的风中也程度不同地摇曳晃动。用“着急”更能生动地表现出红烛一心为人世间创造光明,以无私奉献为天职的灵魂。2.探究标点符号在句子中的作用。(1)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引号的作用)明确:“烧”字不加引号,就不能着重标明它的特殊含义。加上引号,引人注目,字义丰富而又突出。(2)哦!我知道了!(如果将叹号改成逗号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明确:用叹号,表示经过思考找到答案后的感情很强烈。改用逗号,语气不强,感情色彩变淡。(3)才着急得流泪!(叹号的作用)明确:用叹号把着急的心情表达得很强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赏析诗中的重点句子,学习鉴赏方法,体悟诗歌的美,领悟作者情感。五、梳理抒情脉络,理解诗歌主旨1.自读诗歌,梳理诗人的抒情脉络。明确:诗歌开头着眼于红烛的颜色,将红烛精神集中在一个“红”字上面,凸显了红烛的总体形象,由红烛的形象即刻联想到诗人自身。诗的主体部分扣住“火”与“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最后归结到“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哲理上,将红烛精神归结到一种彻底奉献的人生哲学,表明了诗人的人生追求。概括诗歌主旨。明确:诗人以物化的红烛表现自己的拳拳赤子之心,通过隐喻的笔法描写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表达了无私奉献、唤醒民众的信念和心愿,抒发了诗人火热的爱国情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前途的执着追求和献身祖国的抱负。设计意图在理解讨歌意思,把握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梳理诗歌的脉络,准确地概括诗歌主旨。六、课堂小结闻一多是口的巨人,是行的高标。他用生命践行了他的言和行,他用言和行诠释了他的生命。红烛之泪,是先生流自心底的忧国热泪;红烛之光,是先生燃尽生命所发的爱国之光。设计意图结合诗歌内容,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学习闻一多先生献身祖国,敢于自我牺性的爱国精神。七、布置作业1.结合《最后一次讲演》《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和闻一多的事迹,为闻一多先生写几句墓志铭来表达对闻先生的纪念和崇敬之情。2.阅读闻一多的《死水》,写一段赏析性文字。300字左右。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注意把握节奏和情感。2.赏析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及其艺术风格,借助意象、意境体会其不同的思想感情。3.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学习浪漫主义手法。4.理解诗人雪莱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重点难点把握作品意象,分析手法。2.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把握诗歌内容,感知作者情怀。精彩课堂一、《峨日朵雪峰之侧》(一)渲染情景,导入新课日出日落、一草一木,世间万物都会牵动诗人的情感神经,都会勾起诗人的无限感慨。诗人们会把难以排遣的各种情感诉诸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或凄婉或深沉或怅惘的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将生命理念、立场、情感,倾注、融贯到精心选择的生命意象中,雕刻成一幅幅真实而顽强的生命图画的一首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情境导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播放朗读录音,把握情感。2.请诵读本诗,用词语概括这首诗给你的感觉。明确:博大、苍凉、浑厚、孤独。3.通读全诗后,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内容。明确:诗歌共有两节。第1节写诗人登山的过程,由于身体极其疲惫所以打算暂时休息,但并没有放弃。诗人小心地探出头,看到壮观的景象,但是这毕竟是在登山途中,环境极度恶劣,所以诗人遇到了危险,进入了险境。第2节写脱离险境后,诗人体会到征服自然的成就感,因此渴望与雄鹰、雪豹这些征服自然的勇者为伍。但小蜘蛛的出现,使这种成就感一落千丈比人弱小千万倍的小得可怜的生命尚能攀缘至此,号称万物之灵长的人又有什么理由而为此沾沾自喜呢?同时诗人也领悟到:在大自然面前众生是平等的,个体生命在“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之时,是没有大小之分的。设计意图朗读诗歌,展开联想,描绘内容,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情感。(三)再读诗歌,分析诗句1.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我小心地探出前额。明确:刻画了“我”的形象,“仅”写出了此刻“我”的高度的理智与清醒;而“小心地”,则写出了此刻“我”的谨小慎微,如履薄冰。2.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明确:“嚣鸣”指发出吵闹喧哗的声音,在这里,石砾滑坡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而成为喧嚣、浮躁的社会环境的真实反映。3.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明确:即使血滴已经从鞋底渗出,指关节却依然牢牢地揳入巨石的罅隙,“指关节”象征诗人即使面对千般险阻、万般苦痛,也毫不退缩的坚定意志。4.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明确:“雄鹰”和“雪豹”都是各自领地的真正的强者,“雄鹰”“雪豹”的形象在这里就是作者理想中的精神、意志和心灵的象征,代表着一种真正的强大、雄壮和坚韧。5.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明确:选用了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作为典型意象,这里的蜘蛛,与自己一同悬挂于悬崖峭壁之上,一同经历着此刻的艰难处境,“蜘蛛”是作者现实状态的写照,是诗人的自喻。(四)内容小结诗是完整的生命形式,诗的诞生就是生命的诞生。生命,是昌耀诗歌的主旋律,展现生命,是昌耀诗歌的根本目的和内在逻辑,而这正是通过诗歌的语言来传达的。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体会昌耀诗歌的特点。二、《致云雀》(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了解云雀这种鸟吗?云雀,鸟纲,雀形目,百灵科,云雀属各种的通称。羽毛赤褐色,有黑色斑纹,嘴小而尖,翅膀大,飞得高,叫的声音好听。云雀还是一些国家的国鸟。你们知道原因吗?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理由。今天,我们来学习雪莱的《致云雀》,看看他是怎样赞美云雀的。设计意图由云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朗读诗歌,感知内容1.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明确:明快、清丽、诚挚、热切。诗歌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丽明快;诗歌充满了活力与朝气,有一种前进的力量。全诗以一声喜悦的问候开篇,欢声赞美云雀这快乐的精灵的天籁之音,为全诗定下诚挚、热切的抒情基调。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明确:《致云雀》歌咏了小鸟云雀,构巢于地却狂喜高飞,摆脱所有的来自大地的约束,为人们刻画了一个浪漫主义时代的美好的理想形象:冲霄而上唱着优美的歌曲的大自然的精灵。3.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明确:全诗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2节):总体描写云雀高飞欢唱的特点,称赞云雀是“欢乐的精灵”。第二部分(第37节):具体描写云雀高飞欢唱的特点,盛赞云雀叫声的美妙好听。第三部分(第820节):将云雀的美丽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第四部分(第21节):表达了诗人的心愿和抱负。设计意图朗读诗歌,有助于领悟感情基调;在此基础上,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三)探究意义,明确手法学生分为两大组,每个大组再分为若干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云雀的形象特征及其象征意义。2.为表现云雀的形象而采用的修辞手法。明确: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