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七里桥镇第三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永州市七里桥镇第三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永州市七里桥镇第三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永州市七里桥镇第三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永州市七里桥镇第三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永州市七里桥镇第三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大

回冯骥才(1)大回姓回,人高马大,手大脚大嘴大耳朵大,人叫他大回。叫惯了大回,反倒没人知道他的名字。(2)大回是能人,专攻垂钓。手里一根竹竿子,就是钓鱼竿;一个使针敲成的钩,就是鱼钩;一根纳鞋底子用的上了蜡的细线绳,就是鱼线;还有一片鸽子的羽毛拴在线绳上,就是鱼漂。只凭这几样再普通不过的东西,他蹲在坑边,顶多七天,能把坑里几千条鱼钓光了,连鱼秧子也逃不掉。(3)甭管水里的鱼多杂,他想要哪种就专上哪种鱼;他还能钓完公鱼钓母鱼,一对对地往上钓。他钓的大鱼比他还沉,钓的小鱼比鱼钩还小。(4)人说钓鱼凭的是运气,他凭的是能耐。(5)钓鲫鱼用的红虫子,又小又细,好赛线头,而且只有一层薄皮儿,里边一兜儿血红的水。要想把鱼钩穿进去,那可不易;弄不好钩尖一斜,一股红水出来,单剩下一层皮儿了。可人家大回把红虫子全放在嘴里,在腮帮子那里存着。用的时候,手指捏着鱼钩,张开嘴把钩往里边一挂,保管把那小红虫漂漂亮亮穿在鱼钩上。就这手活,谁会?(6)他无论钓什么都有绝法,比方钓王八。(7)钓鱼时勾到王八,都是竿儿弯,线不动,很容易疑惑是勾上了水下边的石块。心里急,一使劲,线断了!大回不急,稳稳绷住。停了会儿,见线一走,认准那是王八在爬,就更不急着提竿。尤其大王八,被鱼钓勾住之后,便用两只前爪子抓住了草,假若用力提竿,竿不折线断。每到这时候,大回便从腰间摸出一个铜环,从鱼竿的底把套进去,穿过鱼竿一松手,铜环便顺着鱼线溜下去。水底下的王八正吃着劲儿,忽见一个锃亮的东西直朝自己的脑袋飞来,不知是嘛,扬起前爪子一挡,这便松开下边的草。嘿,就势把它舒舒服服地提上来!(8)这招这法,还在哪儿见过?(9)天津卫人过年有个风俗,便是放生。就是把一条活鲤鱼放到河里。为的是行善,求好报。放鱼时,要在鱼的背鳍上拴一根红绳,做个记号。倘若第二年把这鱼打上来,就再拴一根红绳。第三年照样还拴一根。据说这种背上拴着三根红绳的鲤鱼,放到河里,可以跳龙门。一切人间的福禄寿财,就全招来了。(10)可是鲤鱼到处有,拴红绳的鱼无处弄到。鱼要是给鱼钩勾过一次,就变得又灵又贼。拴一根红绳的鲤鱼在鱼市上偶尔还能看见,拴两根红绳的鲤鱼看不见,拴三根红绳的连撒网打鱼的也没瞧见过。你想花大价钱买,他会笑着说:“你有本事把河淘干了,我就有本事把它弄上来。”(11)怎么办?找大回。天津卫八大家都是一进腊月,就跟大回定这种三根红绳的鲤鱼了。(12)大回站在河边,看好鱼道。鱼道就是鱼在水里常走的路,大回有双神眼,能一眼看到水里。他瞧准鲤鱼常呆的地界,把一个面团扔下去。这面团比栗子大,小鱼吃不进嘴,大鱼一口一个。贼乎乎的大鱼冒着危险试着吃,一吃没事,第二天再来一个,胆儿便渐渐大起,以后见了面团张嘴就吞。半个月二十天后,大回心想差不多了,用鱼钩勾个面团扔下去。错不了——一条拴红绳的大鲤鱼就结结实实绷住了。(13)可是这法子最多只能钓到拴两根红绳的鲤鱼。三根红绳的鲤鱼决不上钩。这三根绳的鲤鱼已经被钓到三次,就是吃屎也不敢再吃面团了。使嘛法子?就用小孩的巴巴做鱼食!大回是不是把鱼琢磨透了?(14)南门外那些水坑,哪个坑里有嘛鱼,哪个坑里的鱼大小,哪个坑的鱼有多少条,他心里全一清二楚。他能把坑里的鱼全钓绝了,但他也决不把任何一个坑里的鱼钓绝了。钓绝了,他玩嘛?故而,小鱼不钓,等它长大;母鱼不钓,等它潲子。远近钓者就称他“鱼绝后”,这可不是骂他,是夸他。(15)这外号并不好——(16)民国三年,夏至后转一天。大回钓了一天鱼,人困马乏。多半辈子,整天站在坑边河边,风吹日晒,身子里的油耗得差不多了。他在鼓楼北的聚合成饭庄,吃饱肚子喝足酒,提着一篓子鱼摇摇晃晃回家。走不动就靠墙睡会儿。他家在北城根,这一段路不近,他走走停停直到午夜,迷迷糊糊就趴在大街上了。这时街上走过来一辆拉东西的马车,赶车人在车上睡着了。但就是醒着也瞧不见他——凑巧这段路的几盏街灯给风吹灭了。这真是该活死不了,该死活不了。马车从他身上压过去时,车夫那老家伙睡得太死,居然也没觉出来,转天亮才叫人发现,大回给车压成一个片儿了,赛张纸似的贴在地面上。奇怪的是,人压瘪了,鱼篓子却没压着,里边的鱼还都活着。等巡警一追查,更奇怪的是,那车上拉的东西,竟然是一车鱼!这事叫人听了一怔一惊,脖子后边冒出凉气来。(17)有人说,这事坏就坏在他那个外号上了,“鱼绝后”就是叫“鱼”把他“绝后”了。但也有人说,这是上天的报应,他一辈子钓的鱼实在太多了,龙王爷叫他去以命抵命。可事情传到东城里的文人裴文锦——裴五爷那里,人家念书的人说的话就另一个味儿了。人家说:(18)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18、简析小说第二段在内容上的作用。(4分)

19、通观全文,分析大回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4分)

20、小说第九段介绍了天津卫人过年“放生”这一风俗,其作用是什么?(6分)

21、小说的最后一句话:“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令人深思,你是否同意?结合全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感受。(6分)

参考答案:18、简析小说第二段在内容上的作用。(4分)【参考答案】第二段介绍了大回钓鱼的装备,突出其简易和普通,(2分)从而衬托他钓鱼技术的高超。(2分)19、通观全文,分析大回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4分)【参考答案】大回是一个①长相奇特②钓鱼技巧高超⑶最后死在了自己的能耐上④市井小人物(答出两点则可)20、小说第九段介绍了天津卫人过年“放生”这一风俗,其作用是什么?(6分)【参考答案】①“放生”为了“求好报”,与大回的钓鱼形成对比②暗示了大回的“恶报“③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内涵。21、小说的最后一句话:“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令人深思,你是否同意?结合全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感受。(6分)【参考答案】这句暗含了诸多深意的话语对于个人也许仅仅是一种朴素的人生哲理,但对于整个人类来说,却更像是一种警示。①从大回的死因来看,大回是死在了他的能耐上,他钓了一天鱼,人困马乏,多半辈子钓鱼,油耗得差不多了,能耐损耗了他的健康,才有了这次事故②他的能耐表现太过分,给其它事物带来伤害,最终招致灾难。③而人类的“能耐”是越来越大了,但我们又不能不清醒地看到,人类文明的进步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对大自然的征服和性改造,我们在向大自然奏响胜利号角的同时也承受了大自然的严厉报复(观点2分,结合全文给2分,结合实际给2分,若有其它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略2.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下面小题。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厚夫我心依然1986年夏,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发表大体有眉目后,路遥决定去南方的广州逛几天。5月31日至6月29日,第13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北美洲的墨西哥举行。路遥是个狂热的足球迷,今年,他却不能尽情地享受这长达一个月的世界级足球盛宴。当许多人为足球而彻夜狂欢之时,路遥毅然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和弟弟王天乐悄然南下广州城体验生活去了。他小说中有在农业社时期游离土地的“二流子”“逛鬼”王满银,因受不了生产队的苦,跑到广州倒贩廉价的电子表……而现在,路遥和王天乐就像“王满银”一样,漫无目的地在广州城的大街小巷中游荡。每天晚上回到旅馆,路遥就把自己的见闻与观感写到笔记本上。笔记本写满了,他对王天乐说:回吧,犁地的绳子等着我哩……于是,他们又回到西安。回到西安后,路遥又对校园生活进行现场体验:他在一群男女大学生的帮助下,在较短的时间里熟悉了学校教学、生活起居、课程安排、建筑布局等基本情况。然后,跟踪了解学生二十四小时活动的全过程,并与同学们座谈,交流思想、学习、生活、恋爱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登上中国文学的最高领奖台1991年元月,我国作家所期待已久的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到了终评阶段。“茅盾文学奖”是我国最高的文学奖,能获此殊荣,意味着能获得国家文学体制的表彰。3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一则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揭晓消息:《平凡的世界》不仅获奖,而且排名第一。颁奖大会定在3月30日在北京举行。路遥既要代表获奖者致辞,又要接受新闻媒体的专题采访。路遥非常看重这个致辞,认为它既不能过于张扬,又必须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文学主张。路遥谦虚地说:这并不意味着我的作品从此就是文坛的最高水平,也并不意味着没有获奖的作品就不够获奖的资格。他长时间沉默后说:我的创作这一页已经翻过去了,我要很好地总结一下,然后进入创作积累阶段。崩溃的边缘进入1992年的路遥,身体变得更坏,情绪也变得越来越忧郁了。他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状态,但他本人却浑然不知。《陕西日报》记者刘春生去路遥家串门,路遥让他买了足够吃两个月的“护肝片”。“护肝片”是肝区轻微炎症的缓解药,它治标而不治本。而路遥得的是实病,这种“自欺欺人”的治疗方式,只能导致某一天身体突然崩溃。为什么才能过人的路遥却如此糊涂,这后来令许多朋友与读者百思不得其解。路遥向刘春生谈起如何办好《延河》文学杂志,以及筹备省作协换届会议的情况等。短短的一个小时里,路遥谈得最多的是怎样改善作家的生活与办公条件……刘春生心里感慨:看样子,路遥早已把自己的疾病抛到九霄云外了……路遥甚至拖着病体饶有兴致地与朋友长时间聊天,也许这是一种自我麻醉的办法。下海作家申晓与王作人去路遥家,几个月没见,路遥明显瘦了,脸色铁青,胡子拉碴,人显得很憔悴。他指着书房桌子上一尺多高的文稿说:“昨晚四点多才把文集的稿子整理完,现在心里轻松得多了。”看到路遥凌乱而毫无生气的家,看到路遥无精打采、愁容重重的神色,申晓开门见山地问:“你咋成这样子了?是身体有啥毛病?”路遥说:“没啥事,累,乏困。”路遥原来可不是这样的人,他是典型的文坛硬汉。这两位朋友并不知道路遥当时最大的问题是身体已经走向崩溃的边缘。(选自厚夫《路遥传》有删改)【相关连接】(1)评委蔡葵解读《平凡的世界》:“像《平凡的世界》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深受广大听众欢迎,听众来信达两千余封,创中央台‘小说连播’节目听众来信量历史之最。此后,许多省又重播了这部作品,都收到了轰动效应。”(2)创作完《平凡的世界》,路遥说:“当别人用西式餐具吃中国这盘菜的时候,我并不为自己仍然拿筷子吃饭而害臊。”1.下列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路遥放弃了观看第13届世界杯足球赛,是因为在他的生命里,创作是生命的全部,一切都须无条件给创作让路。B.路遥和弟弟王天乐南下到广州城,是为了亲自体验和感受小说中“王满银”的活法,从而感到生活的自由自在。C.《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毕生的著作,代表着路遥的最高文学奖项,不仅轰动文学界,更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青睐。D.路遥疾病缠身,情绪忧郁,其实并不是他不知道自己病入膏肓,而是创作始终占据他生命的第一位。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路遥南下广州城,又深入到西安校园生活进行现场体验,充分体现了他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取材于生活,从不虚构、编造。B.获得“矛盾文学奖”的路遥,一方面对自己作品充满着自信,另一方面又担任起作家为创作而创作的责任。创作是路遥毕生的追求。C.路遥身体变坏,情绪变得忧郁,长期吃药,因而显得凌乱、邋遢,全然不顾自己的形象。D.不管是身边的朋友、读者,还是路遥本人,谁都不知道路遥病情的严重性,也无法理解路遥的心情。3.古人云:“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答案:1.D

2.D

3.3.①这句话的含义是:自古以来成就伟大功绩的人,不仅要有超凡出众的才能,也要有敢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意志;②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获得了我国最高的文学奖项“茅盾文学奖”,而且排名第一,这不是仅靠勤奋就能获得的,重要的还有才华;③路遥在身体患病严重的状态下还在工作,没有坚忍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创作至上的追求是做不到的。自古以来成就大事的人无一不是像路遥这样,坚忍不拔,勤奋耕耘,创造辉煌。作为新时代的的青年人,我们应该学习路遥的精神品质,努力奋斗,不断探索,勇攀高峰,不负青春。【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的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的。D项,“其实并不是他不知道自己病入膏肓”错误,根据原文“他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状态,但他本人却浑然不知”判断,路遥不知道自己的病情。D错误。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分析概括。本题题干要求对材料有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选出正确的一项。A项,“……从不虚构、编造”错误,根据原文“路遥毅然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和弟弟王天乐悄然南下广州城体验生活去了”,但并没有说明他的作品没有虚构;另外小说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的创作。A错误。B项,“另一方面又担任起作家为创作而创作的责任”错误,根据原文“路遥谦虚地说:这并不意味着我的作品从此就是文坛的最高水平,也并不意味着没有获奖的作品就不够获奖的资格。他长时间沉默后说:我的创作这一页已经翻过去了,我要很好地总结一下,然后进入创作积累阶段。”可知,路遥并不是为创作而创作,他还有更高的追求。B错误。C项,“路遥身体变坏,情绪变得忧郁,长期吃药”和“显得凌乱、邋遢,全然不顾自己的形象”前后没有因果关系,原文写到“身体变得更坏,情绪也变得越来越忧郁了”,是说路遥的身体状态,“《陕西日报》记者刘春生去路遥家串门,路遥让他买了足够吃两个月的‘护肝片’”,说路遥长期吃药;而“看到路遥凌乱而毫无生气的家,看到路遥无精打采、愁容重重的神色,申晓开门见山地问”的内容,是路遥朋友所见,二者没有因果联系。C错误。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总览全文,整体把握。对作品做体验式探究的前提是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厘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其次联系生活,明确观点。在对文本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分析评判作者的观点。分析时要客观求是,评判时要辩证分析、公正公允。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还要内引外联,言之有据。内引,即引用文中的观点材料,必要时还要结合作者的经历和创作背景;外联,即要联系自己的个人生活经历和体验。最后,结构完整,力求简明。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然后就原作内容进行复述、介绍、引用,或阐述自已的生活经验感受。要做到结构清晰、小巧、完整、语言要精练、简明、严谨,答题要规范,要点要分明。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理解“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句话。我们可以把这句话分解成三个词语来理解,即“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所谓“古之立大事者”,是指自古以来成就伟大功绩的人;“不唯有超世之才”,指不仅要有超凡出众的才能;“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意思是一定要有敢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意志。结合材料,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获得了我国最高的文学奖项“茅盾文学奖”,而且排名第一,这不是仅靠勤奋就能获得的;材料中也提到“才能过人的路遥”,这些都能证明路遥才华出众;路遥的“身体变得更坏,情绪也变得越来越忧郁,生命进入了倒计时状态”,让朋友买“足够吃两个月的护肝片”,“路遥向刘春生谈起如何办好《延河》文学杂志,以及筹备省作协换届会议的情况等。短短的一个小时里,路遥谈得最多的是怎样改善作家的生活与办公条件……”“路遥明显瘦了,脸色铁青,胡子拉碴,人显得很憔悴。他指着书房桌子上一尺多高的文稿说,‘昨晚四点多才把文集的稿子整理完,现在心里轻松得多了。’”这些语句都能说明路遥在身体患病严重的状态下还在工作,没有坚忍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创作至上的追求是做不到的。自古以来成就大事的人无一不是像路遥这样,坚忍不拔,勤奋耕耘,创造辉煌。作为新时代的的青年人,我们也应该学习路遥的精神品质,努力奋斗,不断探索,勇攀高峰,不负青春。3.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长沙第一师范对毛泽东的成长无疑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在这里,毛泽东度过了他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青年人求学,大多喜欢谈立志。毛泽东认为,离开真理来谈立志,只是对前人中有成就者的简单模仿。真正的立志,首先是寻找真理。1915年9月,在给好朋友萧子升的信中,他提出有“为人之学”“为国人之学”“为世界人之学”。看来,心系社会,苦学砺志,是这位师范生当时最基本的自我设计。在一师,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教伦理学的杨昌济。杨昌济,长沙板仓人,1903年留学日本,六年学成后又赴英国修学三年,然后游历德国、瑞士。归国后,数次辞谢做官而从学,把教书育人看作自己的天职。他在一师讲修身课时,要求学生“高尚其理想”,鼓励他们要“奋斗”,“有朝气”,“有独立心”,能“立定脚跟”,而办事又要“精细”,“小不谨,大事败矣”。对学问,他认为要“贯通今古,融合中西”,自己要有分析的批判的精神。毛泽东很喜欢杨昌济的课,还时常去他的家里讨论问题。他自称:“近年来有所寸进,于书本得者少,于质疑问难得者多。”除杨昌济外,毛泽东还常到徐特立、黎锦熙、方维夏等老师那里去求学解疑。这在黎锦熙1915年的日记中有多处记载,所谈内容有“读书方法”,“在校研究科学之术”,也有“改造社会事”。在学校的课程中,毛泽东把重点放在修身、哲学、国文、历史和地理等几门上,对数学、图画不花很多精力。他给朋友的信中说:“从前拿错主意,为学无头绪……于是决定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他每天总是在天色微明时就起身,晚上熄灯后还借外面一点微弱的灯光苦读,从不肯浪费半点时间,而且持之以恒。从先秦诸子到本省的县志,他都认真地研读。他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开列了77种古代经、史、子、集的著作,说“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作为湖南人,毛泽东这个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选择,深受湘学士风的影响。湖南历来注重兴办书院,许多著名学者曾在岳麓和城南等书院讲过学。学子们历代相传,不断阐发,到了晚清,形成以推崇性理哲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为基本特征的湘学士风。在这种风气熏陶下,湖南学人大多关心世事,热衷于投身政治活动,涌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从而使湖南成为近代以来最有朝气的省份之一。年轻的毛泽东,自然受到这一浓厚的文化土壤的强烈感染。湖南一师规定的《教养学生之要旨》里,专列一条:国民教育趋重实际,宜使学生明现今之大事,察社会之情状。毛泽东在《讲堂录》里记下不少这方面的言语,如:“实意做事,真心求学”;“古者为学,重在行事”;“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耳濡目染,手写心记,强化了毛泽东对社会实际的重要性的认识。他常对同学们讲,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这无字之书,就是实际的社会。1917年暑期,他邀了当时已从一师毕业、在楚怡小学教书的萧子升,各带一把雨伞、一个挎包,装着简单的换洗衣服和文房四宝,外出“游学”。毛泽东他们没带分文,历时一个多月,走了九百多里路,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不少乡镇。途中,结交了农民、船工、财主、县长、老翰林、劝学所所长、寺庙方丈各色人等,写了许多笔记。这样的“游学”,毛泽东在校期间还进行过几次。第二年春天,他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县游历了半个多月。他日后养成的调查研究作风,从这里已可看出些端倪。中国社会这时正处在剧烈的动荡中。在一师期间,毛泽东总共花了160块钱左右,大约有三分之一用在订阅报刊上面。和同学们谈起时事,他总是有条有理,了如指掌,并且往往充满着激情。于是就有了“时事通”的外号。这更加深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1918年,毛泽东从长沙一师毕业,结束了五年半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此时的中国,一场急风暴雨就要来临。

(节选自金冲《毛泽东传》)(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毛泽东也看重立志,但他反对对前人中有成就者进行简单的模仿,他认为,应当首先寻找真理,并将其与社会需求相联系,才是真正的立志。B.毛泽东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学习,所以他要求好友萧子升阅读古代经、史、子、集著作,并开列了推荐书目77种。C.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是湘士学风的全部特征,这一风气催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毛泽东自然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D.毛泽东在校期间分别与萧子升和蔡和森进行过“游学”,这两次“游学”经历养成了他注重调查研究的作风。E.本文选取毛泽东在长沙一师时的学习生活材料,围绕“修学储能”这个中心,表观了一代伟人在青年时代就展现出的卓尔不群的素质。

(2)长沙一师的老师们给了毛泽东哪些方面的影响?请简要分析。(6分)

(3)从三、四两段看,毛泽东在一师期间是如何对待学习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6分)

(4)长沙一师五年的师范生生涯,为毛泽东后来投身社会革命储备了哪些能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参考答案: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杨终字子山,蜀郡成都人也。年十三,为郡小吏,太守奇其才,遣诣京师受业,习《春秋》。建初元年,大早谷贵,终以为广陵、济南之狱,徒者万数,又远屯绝域,吏民怨旷,乃上疏日:普殷民近迁洛邑,且犹怨望,何况去中土之肥饶,寄不毛之荒极乎?且南方署湿,障毒互生。陛下留念省察,以济元元。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五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固等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先帝所建不宜回异终又言:“宣帝博征群儒,论定《五经》于石渠阁。方今天下少事,学者得成其业,而章句之徒,破坏大体。宜如石渠故事,永为后世则。”于是诏诸儒于白虎观论考同异焉。会终坐事系狱,校书郎班固等,以终深晓《春秋》,学多异闻,表请之,终又上书自讼,即日贳出,乃得与于白虎观焉。后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余万言。时太后兄卫尉马廖,谨笃自守,不训诸子。终与廖交善,以书戒之日:《礼》制,人君之子年八岁,为置少傅,教之书计,以开其明;十五置太傅,教之经传,以道其志。汉兴,诸侯王不力教诲,多触禁忌,故有亡国之祸,而乏嘉善之称。今君位地尊重,海内所望,岂可不临深履薄,以为至戒!廖不纳。子豫后坐县书诽谤,廖以就国。终兄凤为郡吏,太守廉范为州所考,遗风候终,终为范游说,坐徙北地。帝东巡狩,凤皇黄龙并集,终赞颂嘉瑞,上述祖宗鸿业,凡十五章,奏上,诏贳还故郡。永元十二年,征拜郎中,以病卒。(选自《后汉书.杨终传》,有删改)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五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固等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先帝所建/不宜回异/B.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五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固等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先帝所建/不宜回异C.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无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固导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先帝所建/不宜回异/D.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五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固等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先帝所建/不宜回异/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疏是指古时臣下向皇帝进呈奏章,疏作为一种文体,指臣子给皇帝的奏议。B.《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经传指儒家经典和诸子百家著作,也泛指比较重要的、有权威性的古籍。D.诸侯是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要按礼听从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终天性聪慧,为官敢于直言。他为太守赏识,年仅十三岁就被派往京城求学,研习《春秋》;建初元年,他上疏直言皇帝要考察民情,体恤百姓。B.杨终博学多识,论考经书异同。他建议依旧例研究探讨经书,得到朝廷认同;他因事入狱,在他人求情和自我申诉后被释放,最终能参与研讨经书。C.杨终见识长远,规劝友人教子。他认为要按照《礼》制,以书计使孩子明智,以经传引导其志向;以前车之鉴告诫马廖注意子女教育,但未被接受。D.杨终为人说情,反而殃及自身。他受兄长杨风所托,向太守廉范游说,结果被判罚流徙北地;皇帝东巡时,他赞颂嘉瑞并上述祖宗功业,才被赦罪。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昔殷民近迁洛邑,且犹怨望,何况去中土之肥饶,寄不毛之荒极乎?(2)今君位地尊重,海内所望,岂可不临深履薄,以为至戒!参考答案:7.C

8.C

9.D

10.(1)从前殷代人民就近迁到洛邑,尚且心怀不满,何况离开肥沃的中原土地,寄居在不长草木的极远之地呢?(2)现在您地位尊贵显要,国内之人对您寄予厚望,怎能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把其作为最重要的警诫呢!【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句子意思为:书奏上,肃宗将奏章交给臣下讨论.司空第五伦也赞同杨终的意见.太尉牟融、司徒鲍昱,校书郎班固等人与第五伦辩论,认为移民之法施行已久,孝子没有改父之道的权力,先帝所建制度,不应改变.“亦同终议”,“终议”做“同”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A、D。“孝子无改父之道”,“改”为谓语动词,前后是主宾,不能断开。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经传指儒家经典和诸子百家著作”错误,经传指儒家经典和解释经典的传,本来不包括诸子百家著作,后来“泛指比较重要的、有权威性的古籍”,也不包括所有诸子百家著作。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D“向太守廉范游说”错误,由原文“太守廉范为州所考,遗风候终,终为范游说,坐徙北地。”可知是杨终替廉范游说。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1)昔,过去;怨望,心怀不满;中土之肥饶,定语后置,肥沃的中原土地。(2)尊重,尊贵显要;望,寄予厚望;至戒,最重要的警诫。【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注意体现句式和实词的各种用法及活用类型。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译文:杨终字子山,是蜀郡成都人。十三岁时,任郡中小吏,太守看重他的才能,派他到京城从师学习,学《春秋》。显宗时,召他到兰台,任命他为校书郎。建初元年,大旱,谷价昂贵,杨终认为广陵、楚、淮阳、济南等处的牢狱,流放的人上万,又聚居在边远地区,官吏百姓和配偶长期别离,于是上疏道:“从前殷代人民近迁到洛邑,尚且埋怨,何况离开肥沃的中原土地,到不毛之地的荒原呢?并且南方暑热潮湿,障毒互生.愁苦的百姓,足以感动天地,移变阴阳了.陛下留心观察,救救百姓吧.””奏章呈上后,肃宗将奏章交给臣下讨论。司空第五伦也赞同杨终的意见。太尉牟融、司徒鲍昱、校书郎班固等人诘难第五伦,认为移民之法施行已久,孝子没有改父之道的权力,先帝所建制度,不应改变。杨终又上书道:宣帝广泛征召郡儒,论定《五经》在石渠阁.当前天下太平无事,学者得以完成其业,而章句之徒,破坏大体.应照石渠旧例,永为后世的法则.”于是诏诸儒在白虎观论考同异.碰上杨终因事系狱,博士赵博、校书郎班固、贾逵等,认为杨终对《春秋》很有研究,学术上多独特见解,上表请求,杨终又上书自我表白,即日赦免,于是得以参与白虎观.后来受诏删削《太史公书》为十多万字.当时太后的哥哥卫尉马廖,谨慎笃实,坚持自己的操守,但不教导他的儿子。杨终与马廖交情不错,他用书信告诫马廖,信中说:“《礼记》规定,君主之子八岁时,为他设少傅,教他写字计算,以启蒙他的心智;十五岁时设太傅,教他经籍典制,以引导他立定志向。现在您地位尊贵显要,国内之人对您寄予厚望,怎能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把其作为最重要的警诫呢!”马廖不接纳他的意见。他的儿子马豫后来因张贴文书诽谤他人获罪,马廖因此回到封地。杨终的兄长杨凤是郡吏,太守廉范被州府考察,派杨凤问候杨终,杨终替廉范游说,因此获罪被流放到北部地区。皇帝向东出行视察,凤凰黄龙一起出现,杨终赞颂这是祥瑞之兆,向皇帝陈述祖宗的宏图大业,共十五章,奏章呈上之后,皇帝下诏赦免他并让他返回故乡。永元十二年,朝廷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后因病去世。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①,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②.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③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④生人以求所欲”。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注释】①蠲juān贷:免除租赋。蠲,除去,免除。②流瘠:逃荒的饥民。③羡余:羡、余,富足的,多出的。④裒póu割:宰割,聚敛。(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B.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C.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D.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B.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白居易就是在尚未成年时得到了顾况的高度称赞。C.浮屠,亦作浮图、休屠。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本文篇末的“赞”中称赞白居易为贤者。(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士作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坏。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都含意激切,言辞质朴。B.白居易除了是成就斐然的诗人外,还是正直的臣子。他多次进谏,而宪宗皇帝也多次接受了他的意见。但是后来还是被当权的大臣们弹劾,仕途不顺,被贬江州。C.白居易的诗多达数千篇,他按内容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而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D.《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长庆时的文坛很有名。他最擅长作诗,其它体裁的文章,比他的诗歌要写得差些。(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②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参考答案:(1)D(2)B(3)A(4)①现在如果把宰相的重任授予他,天下的人听说这件事,都会说陛下得到他献奉的财物才给他宰相职位的.②白居易第一个向皇帝进呈奏章,请求马上抓捕凶犯,洗刷朝廷的耻辱,把务必抓捕凶犯作为要求(或期望).(1)D

“罢”这里表示时间,指“过了一段时间”,可单独成句,前后断句,排除A、B;“此”为代词,“这样”的意思,作“堪”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C.句子翻译为:皇帝脸色变了,过后,对李绛说:“这家伙是我一手提拔的,竟敢这样,我不能容忍,一定要斥贬他!”(2)B

“未冠”不是“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3)A

“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都含意激切,言辞质朴”错,根据原文“至讽谕意激而言质”可知,含意激切但言辞质朴是他讽喻诗的特点.(4)①假:授予;谓:说;与:给、授予.句子翻译为:现在如果把宰相的重任授予他,天下的人听说这件事,都会说陛下得到他献奉的财物才给他宰相职位的.②首:首先,第一个;亟:赶快、立即、马上;期:要求,期望.句子翻译为:白居易第一个向皇帝进呈奏章,请求马上抓捕凶犯,洗刷朝廷的耻辱,把务必抓捕凶犯作为要求(或期望).参考译文:居易聪明过人,擅长文章.未成年时拜见顾况.顾况是吴地人,自恃才华,很少推崇赞许他人.但见到白居易的文章,禁不住说:“我认为有才华的人已经绝迹了,现在又发现了一个您!”贞元年间,考中进士,被授职校书郎.元和四年,天子因旱灾严重,下诏对租赋有所宽免,赈济民众减轻灾害.白居易见诏书细节不够详尽,就建议请求免除江淮两地的赋税,来赈救逃荒的饥民.宪宗有所采纳.李师道献上私款六百万,为魏征的孙子赎老宅.白居易上奏说:“魏征担任宰相时,太宗用皇宫大殿的木料修建成府第赐给他,后人不能守成,陛下还应以他们是贤臣子孙,赎买后还赐给他们.李师道是臣子,不应夺人之美为己有.”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河东王锷将被授以宰相职位,居易认为,“宰相是普天下人所敬仰的,非贤良有重望和显赫功勋不可以授任.考察王锷百般勒索民财,所得财物称为‘羡余’作为进献.现在如果把宰相的重任授予他,天下的人听说这件事,都会说陛下得到他献奉的财物才给他宰相职位的.各节度使私下想:‘谁还不如王锷?’争相宰割百姓搜刮钱财,向您要求自己想得的官职.”后来,白居易在殿中与宪宗谈论,论辩执著,坦率耿介,皇帝还没有发告示,白居易就对皇帝说:“陛下错了.”皇帝脸色变了,过后,对李绛说:“这家伙是我一手提拔的,竟敢这样,我不能容忍,一定要斥贬他!”李绛说:“陛下能开放言路,所以群臣敢于对朝政论得论失.如果罢黜白居易,就是钳住他们的口,这不是发扬帝王盛德的办法.”皇帝醒悟,对待白居易仍然像过去那样.第二年,刺客刺杀宰相武元衡,京都震动.白居易第一个向皇帝进呈奏章,要求马上捕捉凶犯,以洗刷朝廷的耻辱,要求务必全部缉捕归案.宰相嫌他超越职权(以宫官先于谏官言事),因而不高兴.不久就传言:“白居易的母亲是坠井死的,但他却写了《新井篇》的诗,言辞浮华,没有德行,不能在朝中任职.”于是派他出京为江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又上书说白居易不宜任刺史,于是追诏再贬为江州司马.被贬以后,白居易能顺应这种遭遇,寄托心志于佛道生死之说,好像无所顾忌.评论:白居易在元和、长庆年间,与元稹都很有名气,最擅长写诗,其他体裁文章,未足称佳,诗多至数千篇,为唐以来所没有的.他自己说:“有关歌颂或讽刺的,叫做讽喻诗;歌咏性情的,叫做闲适诗;碰到事情有感而发的,叫做感伤诗.其它的为杂律诗.”又自讽说:“世人所钟爱的只是杂律诗,他们看重的,正是我所轻视的.至于讽喻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闲适诗思虑恬静澹泊而文辞迂缓,由于质直并迂缓,人们不喜爱也是应该的了.”现在读他的诗文,的确如此.但是杜牧说:“纤艳不检点的诗文,不是庄重高雅的人所做的.这种诗流传人间,父子母女口口相教授,淫词亵语入人肌骨而不能消除.”审视白居易,最初竭力直言,在天子面前为政局的安危铮谏,希望以此立功,虽然中道被斥贬,但后来更为坚定不衰.呜呼,白居易是个贤达的人哪!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9分,每小题3分)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心矣。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项羽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自霍人①以往至云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豯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注释:①“霍人”,县名,治所在今山西繁峙县北。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谢无有闭关事

谢:告诉B.暴师霸上

暴:显露C.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顾:难道D.而即军中斩哙

即:立刻1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樊哙勇猛的一组是()①乃持铁盾入营

②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③世世勿绝,食舞阳

④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⑤哙乃排闼直入

⑥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樊哙和高祖刘邦是同乡,一开始依靠屠狗谋生,后来做了沛公的侍从,跟从沛公去赴项羽设下的鸿门宴,他手持铁盾守在营外,以备不测。B.樊哙为了保护刘邦,私闯鸿门宴,面对项羽的威胁,他不仅用喝酒吃肉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勇猛,还义正辞严地批评项羽不该听信小人的挑拨离间。C.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樊哙凭借战功,多次增加封邑,又凭借战功,官至左丞相。后来娶了吕后的妹妹,因此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D.樊哙在高祖病重时,因为担忧国家的命运而伤心流泪,他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话,高祖就笑着坐了起来。后来卢绾造反,他凭借相国的身份率兵攻打。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2)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参考答案:附参考译文:樊哙是沛县的人。以杀狗为职业,高祖做沛公时,让樊哙做他的舍人。项羽在戏下,想要攻打沛公。沛公带着一百多人马通过项伯来见项羽,告诉项羽没有闭关的事情。喝酒到中间的时候,亚父谋划想要杀掉沛公。樊哙守在营账外,听说情况危急,就持着铁盾进入营帐。项羽说:“壮士。”于是赏赐给樊哙卮酒彘肩。樊哙饮酒之后,拔剑切肉吃,全吃完了。项羽说:“能再喝洒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推辞,难道只怕一杯酒吗!沛公先入关稳定咸阳,在霸上暴露军队,就是为了等待大王。大王今天到了,却听信小人的谗言,和沛公之间有了嫌隙,臣担心天下民心涣散,不再信任大王。”项羽于是就作罢,不再有诛杀刘邦的想法。这一天如果不是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沛公的事情就会危险了。项羽死了以后,汉王做了皇帝,因为樊哙坚守战有功,增加封邑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叛,樊哙跟从高祖到了陈地,攻打韩信,安定了楚地。又赐爵列侯,和诸侯剖符(或叫“剖竹”。封建时代的帝王在建国之后,就会封赏有功的诸侯将士,任命将、郡守,将符节剖分为二,文臣武将各执其一,作为信守的约证,叫做“剖符”。)世世代代不断绝,又增加封邑舞阳。以将军的身份跟从高祖到代地攻打韩信。从霍人以往到云中,与绛侯共同安定了这些地方,增加封邑到一千五百户。趁机攻击陈豯与曼丘臣军,在襄国作战,攻破柏人,稳定清河、常山总共二十七个县,摧毁了东垣,升为左丞相。樊哙娶吕后的妹妹吕媭为妻子,所以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起初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曾经病得很严重,讨厌见人,躺在宫中,给守门的太监下诏不能让群臣进宫。群臣都不敢进入。十多天后,樊哙于是打开宫门径直闯入,大臣跟随他一起进入。皇上独自枕着一个宦官躺着。樊哙流着泪说:“起初陛下与我们在丰沛起兵,安定天下,是多么地壮烈呀!如今天下已定,又是多么地衰颓呀!况且陛下病重,大臣都很担心,不见您与我们谋划国事,难道要独自一人和一个宦官一起过到最后吗?况且陛下看不见赵高的事情吗?”高帝笑着坐了起来。后来卢绾反叛,高帝让樊哙以相国的身份攻击燕国。这时高帝病得很重,有人说樊哙和吕氏勾结,假如皇上一旦驾崩,那么樊哙就会率领军队全部杀尽戚夫人和赵王这些人。高帝听说了以后非常生气,于是就让陈平载着绛侯前去代替樊哙,到军中斩杀了樊哙。陈平畏惧吕后,抓捕樊哙到了长安。到了以后高祖却已经驾崩,吕后释放了樊哙,让樊哙恢复了官爵与封邑。孝惠六年,樊哙去逝,谥号是武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的这两则新闻。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25字。(5分)(1)2013年5月,苏州一公交车上一名大四女生正低头复习准备去参加毕业考试,这时,站在一旁的一位老人,先是破口大骂,女生也解释了两句,但没想到老人竟连打带踹。(2)河北有位老人,每次遇到给他让座的年轻人,就送上一个感谢卡,十几年下来送了几万张。参考答案:示例:老人应理解、体谅年轻人,(2分)要以德报德,(2分)社会更加和谐。(1分)(要求兼顾材料,辩证、客观点评,言之成理即可。)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扎扎实实,马虎不得。首先要做到课前预习。在老师讲课前读三到五遍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只要我们做好预习,就能掌握好课堂知识。其次要认真听课。在课堂上,要跟着老师的思路,梳理并理解课文的内容。有一些同学把课文背下来,所以不理解文章具体的含义,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最后是要坚持课外阅读。只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就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①不是只要我们做好预习,就能掌握好课堂知识。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②不是因为把课文背下来,所以不理解文章的具体含义。③不是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就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这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考生要特别注意文段中表述过于绝对化的句子,如①“不是只要我们做好预习,就能掌握好课堂知识”。另外,本语段中“有一些同学把课文背下来”是一种现象,它并不是“不理解文章具体的含义”的一个原因,此处是强加因果。可改为“有一些同学把课文背下来,却不理解文章具体的含义”。“只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就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素养不能仅靠大量的课外阅读,它们之间没有必然关系。可以改为“没有大量的阅读作为基础,是很难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的”。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长安和罗马有着①________。长安是平地起城,其选址经过缜密论证,考虑的是管辖辽阔疆域的安全需要,代表的是整个国家和整个民族的根本利益。对比之下,罗马城是②________,早已建城,早已有相当的经济文化基础,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自然形成了古罗马之都,并在帝国之初达到全盛,其城市发展脉络刚好与长安相反。因为③________,他们的文化发展脉络也不同。参考答案:

(1).很不相同的城市发展脉络

(2).自然形成的都城

(3).城市发展脉络的不同试题分析:第一句是总起句,与后文的内容是总分关系,语段强调的内容与“文化发展脉络”相对应,应该谈的是“城市发展脉络”,故应填“不同的城市发展脉络”意思的语句;第二句可照应后面的“自然形成了古罗马之都”之意而填“自然形成的都城”;第三句是结论句,照应第一句的意思即可。点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找准话题。在文段所提供的语境中,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角度应保持一致,而不能混杂。其次考虑语境的和谐。一个文段所描述的画面、环境、情调、氛围、风格应和谐统一,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景致应契合,才能感染读者。再次注意逻辑事理。在语言表达中,应该注意上下文、前后文之间的对应和呼应,若前面说到一种情况,后面就须与之照应统一,不能顾此失彼,自相矛盾。22、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句式,仍以“人生”开头,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6分)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萎靡的音符;

参考答案:22、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热烈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首先要把握原句的思想与情感倾向,抓住人生应该“积极乐观”这一主题。在答案上应丰富多彩,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写出特色,写出个性。]

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清晨,一只山羊在栅栏外徘徊,它想吃栅栏里的白菜,可是怎么也进不去。过了一会儿,太阳升起来了。山羊发现自己的影子被太阳拖得很长很长。“我如此高大,一定能吃到树上鲜美的果子,吃不吃白菜又有什么关系呢?”它乐呵呵地对自己说。于是,山羊朝着远处的果园飞奔而去。到达果园时,已是正午,山羊发现自己的影子变成很小的一团。山羊慨叹道:“唉,原来我这么矮小,肯定吃不到树上的果子,我还是回去吃白菜好了!”于是。它不悦地折身往回跑。来到栅栏旁边时。太阳已经偏西。它的影子重新变得很长很长。“我干嘛非要回来呢?凭我这么大的个子,吃树上的果子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山羊开始懊恼起来。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参考答案:正确认识自我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认识自我,理解自我的一个过程。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够使自己得到提高,能够有方向性的训练自己,完善自己。错误地看待自己则使自己沉溺在幻想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甚至可能会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