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市元宝山区平煤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市元宝山区平煤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市元宝山区平煤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市元宝山区平煤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市元宝山区平煤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市元宝山区平煤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乡村的瓦

冯杰①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②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③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雨的清气里漂浮。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大的会跳起,多情的会悄悄滋润到瓦缝;最后才开始从这面蓑衣上滑落,从屋脊上,再过渡到屋檐。浩浩荡荡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归大地,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④瓦有对称之美,任何人看到乡村的瓦,都会想到一个成语,叫“鳞次栉比”,如观黄河的鱼鳞与母亲的梳篦。瓦在骨子里是集体主义者,它们总是紧紧地扣着,肩并肩,再冻再冷也不松手。在冬天它们能感到彼此的体温,像肌肤相亲的爱人,贴得密不透风,正团结在月亮缓缓上升的乡村里。⑤当瓦还没有走上屋顶,生命里的“籍贯”一栏早就填上了,是两个粗拙的字,叫“乡村”,像一个孩子或者老人用颤巍巍的笔所写。是的,瓦更是一种对乡村的坚守。在瓦的记忆里,所有的飞鸟都是浪子与过客,都是浮云与苍狗。

⑥籍贯属于乡村的瓦有一天走进城市,它晕头转向,无所事事,毫无用途。城市里的幻影夜色与镭射霓虹拒绝它。有一片瓦迷路了。它被开往城市里的一辆大卡车用来垫上面的器物,最后被拉向城市,当它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又被远远地抛弃在公路边。城市人就爱过河拆桥,瓦看看身上“籍贯”一栏,早已被风的手擦模糊了。⑦瓦上的风景只有一种,那就是“瓦松”,我们那里叫“蓝瓦精”。这称呼多气派啊!那些一棵棵站在瓦上的小小生灵,因为听风观雨的缘故,已经一位位聪明成精了。且慢,它们还是“乡间郎中”呢。乡村药谱如是说:瓦松,又名天蓬草、瓦莲草、向天草,清热解毒。我小时候得过恶性疟疾,久不见愈,姥姥就从旧屋顶上采到几棵瓦松,炖汁连服,止住了。⑧小时候我常在梦里想到,那些瓦松站在我外祖母的屋脊上,跷着脚丫,在我不知不觉的夜半时刻,正一颗颗摘星呢。那一柄北斗七星的长勺低低地垂落下来,一如在汲瓦松上一颗颗透清的露珠。终于,一不小心,有两颗最大的掉下来,缓缓地,落在我的眼角。

⑨当我的灵魂有一天回归大地,就请瓦在上面扣上小小的一方,有你瓦的余温,还有你瓦的纹络。这一方故乡的小房子,泥与水组合的小房子,草气上飘摇的小房子,你罩着我。像谁夜半耳语:

⑩“睡吧,孩子。这叫归乡。”12、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4分)

13、作者从“乡村的瓦”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14、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瓦松”的?作者为什么要写“瓦松”?(6分)

15、文中第六段写到:“有一片瓦迷路了。”为什么“瓦”会“迷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义?(6分)

参考答案:12.“瓦”真实记录了“我”的童年生活,能勾起“我”对童年时代乡村生活的回忆。13.①雨中的神韵与魅力;②对称之美;③团结与温情;④对乡村的坚守。14.实写(“瓦松”名称及药用功能)、虚写(梦中“瓦松”)两方面。原因:与瓦“能冲洗出乡村旧事”形成呼应,更能表达出对童年乡村生活的怀念。15.“迷路”的原因:①对乡村的背弃;②被城市拒绝和抛弃。意义:表现现代人在追求新生活过程中的困惑,强调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生活不要丢掉过去美好的东西。1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及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理解句子含义要关注句子使用的修辞和通过句中作者表露的情感。本文中的这句话,“瓦是童年的底片”暗喻的修辞,把“瓦”比喻成照相机的底片,照下了自己的童年往事,也就是说瓦记录了农村生活、故乡情结。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瓦的赞美和喜爱。13.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本题要求回答作者从“乡村的瓦”中感受到的内容。首先要确定文本中涉及的主要段落,即3—5段。之后具体找到诸如“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瓦有对称之美”“在冬天它们能感到彼此的体温”“瓦更是一种对乡村的坚守”等典型概括瓦的特点的文字。14.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本文写瓦松,涉及到了它的名称来历和药用价值,还写到了它出现在梦里的情形。前者为实写,后者为虚写。作者写瓦松,写瓦松治好了自己儿时的疟疾,印证了前文提到的“瓦是生活的底片”的说法,由瓦松想到了外祖母,想到了故乡。瓦松里饱含了作者的思念。15.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在文本中,作者安排了一个情景,那就是一片瓦迷路的情景。这片瓦“被拉向城市,当它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又被远远地抛弃在公路边”。这直接导致了它迷路了,它被迫离开了本来生活的农村,但又被城市拒绝抛弃,它失去了自身的价值,找不到存在的意义。这样的命运自然让人联想到的是那些属于农村的农村人离开了祖辈生活的土地而感到的惶惑。提醒现代人要保持自己的美好品质。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第六枚戒指[美国]简·伯特我17岁那年,好不容易找到一份临时工作。母亲喜忧参半:家有了指望,但又为我的毛手毛脚操心。工作对我们孤女寡母太重要了。我中学毕业后,正赶上经济大萧条,一个差事会有几十、上百的失业者争夺。多亏母亲为我的面试赶做了一身整洁的海军蓝衣服,才得以被一家珠宝行录用。在商店的一楼,我干得挺欢。第一周,受到领班的称赞。第二周,我被破例调到楼上。楼上珠宝部是商场的心脏,专营珍宝和高级饰物。整层楼排列着气派很大的展品橱窗,还有两个专供客人看购珠宝的小屋。我的职责是管理商品,在经理室外帮忙和传接电话。要干得热情、敏捷,还要防盗。圣诞节临近,工作日趋紧张、兴奋,我也忧虑起来。忙季过后我就得走,回复往昔可怕的奔波日子。然而幸运之神却来临了。一天下午,我听到经理对总管说:“艾艾那个小管理员很不赖,我挺喜欢她那个快活劲。”我竖起耳朵听到总管回答:“是,这姑娘挺不错,我正有留下她的意思。”这让我回家时蹦跳了一路。翌日,我冒雨赶到店里。距圣诞节只剩下一周时间,全店人员都绷紧了神经。我整理戒指时,瞥见那边柜台前站着一个男人,高个头,白皮肤,约莫三十岁。但他脸上的表情吓我一跳,他几乎就是这不幸年代的贫民缩影。一脸的悲伤、愤怒、惶惑,有如陷入了他人置下的陷阱。剪裁得体的法兰绒服装已是褴褛不堪,诉说着主人的遭遇。他用一种永不可及的绝望眼神,盯着那些宝石。我感到因为同情而涌起的悲伤。但我还牵挂着其他事,很快就把他忘了。小屋打来要货电话,我进橱窗最里边取珠宝。当我急急地挪出来时,衣袖碰落了一个碟子,六枚精美绝伦的钻石戒指滚落到地上。总管先生激动不安地匆匆赶来,但没有发火。他知道我这一天是在怎样干的,只是说:“快捡起来,放回碟子。”我弯着腰,几欲泪下地说:“先生,小屋还有顾客等着呢。”“去那边,孩子。你快捡起这些戒指!”我用近乎狂乱的速度捡回五枚戒指,但怎么也找不到第六枚。我寻思它是滚落到橱窗的夹缝里,就跑过去细细搜寻。没有!我突然瞥见那个高个男子正向出口走去。顿时,我领悟到戒指在哪儿了。碟子打翻的一瞬,他正在场!当他的手就要触及门柄时,我叫道:“对不起,先生。”他转过身来。漫长的一分钟里,我们无言对视。我祈祷着,不管怎样,让我挽回我在商店里的未来吧。跌落戒指是很糟,但终会被忘却;要是丢掉一枚,那简直不敢想象!而此刻,我若表现得急躁──即便我判断正确──也终会使我所有美好的希望化为泡影。“什么事?”他问。他的脸肌在抽搐。我确信我的命运掌握在他手里。我能感觉得出他进店不是想偷什么。他也许想得到片刻温暖和感受一下美好的时辰。我深知什么是苦寻工作而又一无所获。我还能想象得出这个可怜人是以怎样的心情看这社会:一些人在购买奢侈品,而他一家老小却无以果腹。“什么事?”他再次问道。猛地,我知道该怎样作答了。母亲说过,大多数人都是心地善良的。我不认为这个男人会伤害我。我望望窗外,此时大雾弥漫。“这是我头回工作。现在找个事儿做很难,是不是?”我说。他长久地审视着我,渐渐,一丝十分柔和的微笑浮现在他脸上。“是的,的确如此。”他回答,“但我能肯定,你在这里会干得不错。我可以为你祝福吗?”他伸出手与我相握。我低声地说:“也祝您好运。”他推开店门,消失在浓雾里。我慢慢转过身,将手中的第六枚戒指放回了原处。、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A.“第六枚戒指”既是行文的线索,又是小说的核心事件。小说以此为题,既形象生动,又鲜明地暗示了主旨。B.文章开头交代母亲喜忧参半,看似闲语,其实是为下文“我”碰落盘子,丢失钻石戒指的情节巧设了伏笔,构思精巧。C.我被柜台前站着的“一个男人”的神态“吓了一跳”,是因为我对他的不幸遭遇身受感同。他虽然服装褴褛,盯着宝石,但“我”并没有把他当成行窃者。D.面对几十、上百的失业者争夺的差事,我仅凭母亲为我赶做了一身整洁的海军蓝而面试过关,暗示了这家珠宝行嫌贫爱富。E.文中两处画线的“什么事”的问话,包涵了这个男人复杂的心理活动,可能是胆怯、心虚的试探,可能是明知故问的故作镇定,也可能是准备抵赖、厉声斥责的反问。12.文中倒数第五段和倒数第二段均有对“雾”的描写,请分析这两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答:

13.简述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答:

14.文中画线的句子“这是我头回工作。现在找个事儿做很难,是不是”的潜台词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从不同角度探究作品给予我们的生活启示。(6分)答:

参考答案:11.答案A

D(A“行文的线索,形象生动,鲜明地提示了主旨”的表述是不正确的;D“这家珠宝店嫌贫爱富”不正确,应该是他们比较注重一个人在困境中的精神状态)12.①第一处:“我望望窗外,此时大雾弥漫”,“大雾”烘托出了艾艾此时复杂的心境,她虽然知道男子不会伤害她,但她不知道自己将要说出的话能否唤醒男子的善意。②第二处:“他推开店门,消失在浓雾里”,“浓雾”烘托这一危机在隐秘的氛围中解决,从“大”到“浓”更突出人物淡出的背景。(也可理解成“浓雾”这自然环境象征着经济大萧条的社会困境,也就衬托出男子在困难面前,最终没有失去做人尊严的形象;他可能还会遇到更大的困境,但已从艾艾身上汲取到了乐观与坚强)(每点各2分)13.①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了作品和读者的距离;②以第一人称便于抒发我在事件中的高兴、紧张的情绪,使情节引人入胜。(或便于进行心理描写,使故事更加曲折动人)(每点各2分)14.潜台词是:我理解你找不到工作的难处,但我找到工作也不容易,希望你能把戒指还给我。(2分)生活启示探究示例:①艾艾面对社会经济萧条,生活的窘困,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通过自己的乐观、开朗,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也为自己赢得了机遇。可见在困难面前,人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②艾艾在丢失了第六枚戒指后,已经明确判断出是高个子顾客捡走了戒指,但她并没有以恶意揣测他,体谅他的困境,保留了他的自尊,并委婉含蓄地告诉他自己的难处,终于化解了矛盾。可见,即使我们面对有过错的人,也应该宽容、体谅,尊重别人的人格。(说到两个角度即可,每点一分,共4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一代奇才今寂寥——浦江清其人其事谙熟掌故的人没准还记得,当年的北平曾有著名的“清华双清”。“双清”者,一个是大名鼎鼎的朱自清,一个是鼎鼎大名的浦江清。而今,前者依然声名煊赫,后者却已门庭寥落。浦江清的治学之路丰富多姿:初从吴宓研修西洋文学,继随陈寅恪治东方学,后回归王国维所做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几年下来,他中西并举,古今兼擅,那“文史并进、博览无涯”的名气,便不胫而走。浦江清在诗文创作上极勤奋,但在治学上却极谨慎,饶有东大前辈“述而不作”之风。十余年间,他仅写了《八仙考》《<逍遥游>之话》两篇论文,前者一俟问世,便是对学界大佬朱希祖都很不以为然的张荫麟也极为倾服。抗战时期,安顿好家人的浦江清冒着生命危险闯过日寇的警戒线,在水灾、空袭的威胁下,在胃病、疟疾的折磨下,翻山越岭,一路西行赶回西南联大,以免耽误学生功课。联大时期,他常年蛰居于文科研究所,潜心研究和写作,经常带一两个饼到图书馆,一待就是一天,闭馆时不知出来,常常被人锁在里面。抗战胜利后,联大结束,清华恢复。长年清苦的生活,艰难的处境,令浦江清的胃病日甚一日,南方气候无疑与其更相宜,东南不少名校也争相聘请。不意此时噩耗传来,闻一多在昆明遇刺。即便亲友如何劝阻,他只是说:“闻先生遇害,系里正缺人,我怎能不去呢!”回到清华后,他立即接替闻一多的工作,续讲“楚辞”,并与朱自清等共同整理闻一多遗著。不久,朱自清亦病亡,使国文系再受打击。作为硕果仅存的元老,浦江清独撑危局,不顾病弱之躯,毅然承担了主编《朱自清全集》的重任。

解放后的学生马嘶这样描述对浦江清的印象:“他的衣着不很讲究,有点不修边幅的样子,天冷时便穿上一件棉袍,那时,男人穿长袍已显得很不合潮流了。”在浦江清心中,衣着并不重要,教学才是第一位的。浦江清会唱昆曲,不仅把那些脍炙人口的元曲剧情讲得有声有色,兴致高时还会哼唱一曲,谓之“吟唱教学法”,意在熏陶。他在课堂上唱昆曲,开始听讲者都掩口而笑,后来不少人都喜欢上了他那入神的清唱。令学生程毅中印象最深的便是他讲到《长生殿》时在堂上清唱的其中一段曲词,“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飞雁”,至今还是余音缭绕。学生白化文回忆说:“浦先生拖课半小时是常事,有时能达到一小时。他老人家很认真,万一自己迟到,那时间一定要补上。这可苦了大伙儿啦,午饭去晚了就只剩下粉条子啦。当时我还写了打油诗一首:‘教室楼前日影西,霖铃一曲尚低迷;唱到明皇声咽处,回肠荡气腹中啼!’”。

浦江清觉得郭沫若对屈原出生日期所下结论有误,为了论证自己的看法,他从头学习高等数学和古代历法,常常忘却寒冷与疲倦,后半夜起床看星象,用以推算出准确的生卒年份。后来写出《屈原生年月日的推算问题》这一重要论文。上课时,他对学生们说:“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有三种意见,郭沫若先生的一种,XX先生的一种,还有我的一种。我以为这三种意见,我的意见最为正确。”台下学生都为他的这种坦率与真诚相视而笑。解放后繁重的工作和频繁的运动,彻底摧毁了浦江清的健康,终致其十二指肠穿孔,以至于只能采取保守疗法而不能手术。期末考试时,他只能让学生挨个到其病榻前轮流口试。浦江清闭着眼睛静静地听学生回答,待回答完毕,才睁开眼睛,在成绩册上写个“优”字。浦江清逝世时只有五十三岁,时为教研室主任的游国恩与室内的研究生、助教们做了几副挽联,后人对程毅中所做一副印象深刻,那就是:秋雨梧桐成绝唱,春风桃李有余哀。(根据刘超、浦汉明、白化文、程毅中等回忆文章改写)(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A.浦江清的论文《八仙考》问世后,学界大佬朱希祖不以为然,张荫麟则极为倾服。B.浦江清在课堂上清唱的《长生殿》唱词,令学生程毅中印象深刻,至今还是余音缭绕。C.白化文写的打油诗以形象、幽默的笔调描绘出浦江清清唱拖课时学生的饥饿与无奈。D.浦江清对自己的屈原出生日研究结论的自信,表现出他在学术上坚持己见的独立精神及其个性上的坦率和真诚。E.本文综合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来塑造浦江清的形象。(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程毅中“秋雨梧桐成绝唱,春风桃李有余哀”这副挽联有哪些内涵?(6分)

(3)根据文章内容,你觉得浦江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举例说明。(6分)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浦江清“门庭寥落”的原因?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8分)

参考答案:(1)(答对1个给3分)A、E。A,并非学界大佬朱希祖对《八仙考》不以为然,而是对学界大佬朱希祖都很不以为然的张荫麟对《八仙考》也极为倾服。E,没有运用心理描写。(2)作者用“秋雨梧桐”隐喻先师浦江清。(2分)用“春风桃李”隐喻受教于浦江清的青年弟子。(2分)“成绝唱”“有余哀”表达了弟子们对先师已逝,音容不复的痛悼与哀思。(2分)(3)(以下4个方面,答出3个方面即可得满分,每个方面概括与描述各1分。)①浦江清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这从他写作《八仙考》,研究屈原出生日期等事中可见出。②浦江清对学校、工作、学生都极有责任感。这从他抗战时冒险返校,闻一多遇刺后毅然北上,病危时给学生口试中都可见出。③浦江清坦率真诚,不失赤子之心。这从他对自身研究结论的自信可见出。④浦江清生活简朴,不拘小节。这从他带饼在图书馆潜心钻研和衣着不修边幅可见出。(4)(本题原因4分,态度4分,不必与答案完全相符,言之成理即可)原因:①浦江清虽然有“文史并进、博览无涯”的名气,但他治学谨慎,往往“述而不作”,没有留下更多的著作。②浦江清因患病英年早逝,无法传授更多的弟子。③浦江清传世的作品多为高深的学术论著,在读者大众中无法普及、影响有限。(以上3点每点4分,答出其中1点即可)态度:对钻研学术而言,喧嚣与浮躁未必可取,拥有真才实学且成就斐然的大学者,往往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门庭寥落”亦可理解。(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8—19题。(5分)唐天宝中,南诏叛,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之,丧士卒六万人。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时募兵击南诏人莫肯应募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行者愁怨所在哭声振野。至十三载,剑南留后李宓将兵七万往击南诏,南诏诱之深入,闭壁不战,宓粮尽,士卒瘴疫及饥死什七八,乃引还。蛮追击之,宓被擒,全军皆没。国忠隐其败,更以捷闻,益发兵讨之。

(《容斋随笔》卷四·李宓伐南诏)18.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时募兵击南诏人莫肯应募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行者愁怨所在哭声振野。19.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国忠隐其败,更以捷闻,益发兵讨之。参考答案:18、时募兵击南诏/人莫肯应募/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行者愁怨/所在哭声振野19、杨国忠隐藏李宓战败的消息,换成捷报上报朝廷,更加出兵讨伐南诏。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何琦,字万伦,司空充之从兄也。祖父龛,后将军。父阜,淮南内史。琦年十四丧父,哀毁过礼。性沈敏有识度,好古博学,居于宣城阳谷县,事母孜孜,朝夕色养。常患甘鲜不赡,乃为郡主簿,察孝廉,除郎中,以选补宣城泾县令。司徒王导引为参军,不就。及丁母忧,居丧泣血,杖而后起,停柩在殡,为邻火所逼,烟焰已交,家乏僮使,计无从出,乃匍匐抚棺号哭。俄而风止火息,堂屋一间免烧,其精诚所感如此。服阕,乃慨然叹曰:“所以出身仕者,非谓有尺寸之能以效智力,实利微禄,私展供养。一旦茕然,无复恃怙,岂可复以朽钝之质尘默①清朝哉!”于是养志衡门,不交人事,耽玩典籍,以琴书自娱。不营产业,节俭寡欲,丰约与乡邻共之。乡里遭乱,姊没人家,琦惟有一婢,便为购赎。然不为小谦,凡有赠遗,亦不苟让,但于己有余,辄复随而散之。任心而行,率意而动,不占卜,无所事。司空陆玩、太尉桓温并辟命,皆不就。诏征博士,又不起。简文帝时为抚军,钦其名行,召为参军,固辞以疾。公车再征通直散骑侍郎、散骑常侍,不行。由是君子仰德,莫能屈也。桓温尝登琦县界山,喟然叹曰:“此山南有人焉,何公真止足者也!”琦善养性,老而不衰,布褐蔬食,恒以述作为事,著《三国评论》,凡所撰录百许篇,皆行于世。年八十二卒。(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八》,有删节)[注]①默,通“墨”。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母孜孜,朝夕色养

孜孜:勤苦B.常患甘鲜不赡

赡:赡养C.服阕,乃慨然叹日

阕:完结D.不营产业

营:谋求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匍匐抚棺号哭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非谓有尺寸之能以效智力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C.便为购赎

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D.率意而动

怠而欲出者10.把第Ⅰ卷中文言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一旦茕然,无复恃怙,岂可复以朽钝之质尘默清朝哉!(4分)译文:

(2)凡有赠遗,亦不苟让,但于己有余,辄复随而散之。(4分)译文:

11.第I卷文言文中何琦高尚的德行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5分)答:__________

参考答案:8.选B

“充足、富足”

9.选C

A、于是/竟然;B、连词,表目的/介词,因为;C、介词,给,替;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10.文言翻译:(1)一旦失去双亲(父母),我就孤苦伶仃,没有再继续依靠下去的支柱,怎么能再凭借我平庸的资质来玷污清明的朝廷呢?(采分点:“茕”;“恃怙”;“尘默”各1分,通顺1分,共4分)也可翻译为:如果哪天自己变得孤苦伶仃,没有了父母,我怎么能再用我那愚钝的才能来辱没我朝的英明呢?(2)凡是有人送他东西,也不随意(也姑且不)推让,只要对自己来说是有盈余的东西,就(总是)会又随心将东西散发给需要的人。(采分点:“遗”“让”“散”各1分,通顺1分,共4分)11.答案:孝顺家人、节俭寡欲、不慕名利、热心助人

诚心待人(1点1分,共5分)(由他对母亲的照顾和母亲死后的表现得第一点;原文得第二点;坚决辞官得第三点、帮他人赎身,散财助人得第四、五点。)文言文翻译:何琦,字王伦,司空充之的堂兄。祖父何龛,身为后将军,父亲何阜,身为淮南内史。

十四岁丧父,悲伤哀痛,超过了应有的礼节。性情沉稳敏捷,有见识,喜欢古学,学识渊博,居住在宣城阳谷县,侍奉母亲十分勤勉,整天都是和颜悦色。常常担心食物匮乏,于是出任州郡主簿,举荐孝廉,授予郎中,后来选补为宣城泾县县令。司徒王导举荐他作参军,他没有上任。等到遭遇母亲去世,伤心地为母守孝,以致泣而吐血,拄着拐杖起身,棺材停放在灵堂里,邻居遭遇火灾,烟火蔓延过来,家中无人可使,实在没有办法,就只要匍匐在棺材上嚎啕大哭。一会儿,风停火息,只有堂屋一间,免于火灾,这是被他的诚心所打动的结果。

服丧完毕,感慨叹息说:我出去做官的原因,不是想用自己的智慧来博得点滴功劳,实在是为了获得俸禄,来供养家人。我一旦孑然一身,成了孤独的人,没有可以依靠,怎么还可用愚钝之身来玷污这个清明的朝代呢。于是,修养身心,不与外人交往,沉溺于玩弄古籍,弹琴读书,自娱自乐。不谋求产业,节俭寡欲,富有贫苦,与乡邻一起共度。乡里遭遇动乱,姐姐被嫁他人,何琦只有一个婢女在身边,于是替她赎身,还她自由。这样做,不是为了小的谦让,凡有所馈赠,也不苟且推让,只要自己有多余的,就会拿来派发给他人。任心做事,凭着心意去行动,不去占卜,也没有任何渴求。

司空陆玩、太尉桓温同时征召他,都不就认。征召他做博士,也没有去。简文帝时担任抚军,敬佩他的名声,又召为参军,最后借病坚决请辞。公车再征召他做通直散骑侍郎、散骑侍郎,没有上任。由此,君子都仰慕他的德行,没有不诚服于他的。桓温曾经攀登琦县界山,长叹说:这山南有人吗,为何你到此止步了。

何琦善于修养性情,年长而脸色不衰,穿粗布衣服,吃粗糙杂粮,一直以著述立说为事,著有《三国评论》,一共撰写收录了一百多篇文章,都流传于世。死年八十二岁。6.文言文阅读(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陆树德字与成,尚书树声弟也。嘉靖末进士。除严州推官。行取当授给事、御史,会树声拜侍郎,乃授刑部主事。

隆庆四年,改礼科给事中。穆宗御朝讲,不发一语。树德言:“上下交为泰,今暌①隔若此,何以劘②君德,训万几?”不报。屡迁都给事中。六年四月,诏辍东宫讲读,树德言:“自四月迄八月,为时甚遥,请非盛暑,仍御讲筵。”不听。穆宗颇倦勤,树德言:“日月交蚀,旱魃为灾,当及时修省。”及帝不豫,又请谨药饵,善保护,仲夏亢阳月,宜益慎起居。帝不悦,疏皆留中。内臣请祈福戒坛,已得旨,树德言:“戒坛度僧,男女扰杂,导淫伤化。陛下欲保圣躬,宜法大禹之恶旨酒,成汤之不迩声色,何必奉佛?”

未几,穆宗崩,神宗嗣位,中官冯保挤司礼孟冲而代之。树德言:“先帝甫崩,忽传冯保掌司礼监。果先帝意,何不传示数日前,乃在弥留后?果陛下意,则哀痛方深,万几未御,何暇念中官?”疏入,保大恨。比议祧庙,树德请毋祧宣宗,仍祀睿宗世室,格不行。已,极陈民运白粮之患,请领之漕臣,从之。

树德居言职三年,疏数十上,率侃直。会树声掌礼部,乃量迁尚宝卿。历太常少卿,南京太仆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树德素清严,约束僚吏,屏绝声伎。山东民壮改民兵,戍蓟门,隆庆末令岁输银二万四千,罢其戍役。寻命增输三万,树德请如河南例罢之。帝不从,而为免增输之数。德府白云湖故民田,为王所夺,后已还民,王复结中官谋复之。树德争不得,乞休归。久之卒。

(《明史·列传第一百十五·陆树德》)

【注释】①暌(kuí):分离,隔开。②劘(mó):磨砺,培养。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穆宗御朝讲

御:亲临B.先帝甫崩

甫:刚刚C.比议祧庙

比:比较

D.隆庆末令岁输银二万四千

输:缴纳5.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够表明陆树德“率侃直”的一组是(3分)

①何以劘君德,训万几

②请非盛暑,仍御讲筵

③当及时修省

④约束僚吏,屏绝声伎

⑤为王所夺,后已还民

⑥争不得,乞休归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③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陆树德考中进士被授予官职后,担任过很多部门的职务,但由于他哥哥职位在上,为避嫌,有时该晋升时却没能晋升。

B.穆宗皇帝不太勤理朝政,陆树德多次劝谏,但皇帝都不太接受,有时还把奏疏丢在一边不拿出来商议,但民运白粮一事的上疏被穆宗采纳了。C.陆树德重民爱民,曾对皇上用增加山东民兵经济负担的方式免除其劳役的做法持否定态度,又为百姓力争被藩王侵占的德府白云湖。D.本文叙事简洁,又重言语描写,使得一个耿直无私、清正严明的言官形象跃然纸上。我们从中还可看到朝纲不振、豪强兼并的混乱现象。参考答案:

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0字。(5分)《人民日报》北京8月18日电

由云南省赠送给中国科技馆的3具恐龙化石都属古生物化石中的精品,是云南禄丰恐龙化石群的优秀代表。8月13日,化石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出发,14日晚运抵北京,并到达中国科技馆新馆。18日下午,中国科技馆举行了隆重的接龙仪式。

据中国科技馆馆长徐延豪介绍,中国科技馆将利用钢架使恐龙呈现出走路、觅食或搏斗的姿势,并将按照史前的生态环境以及地貌布置恐龙的“新家”。恐龙化石将在中国科技馆新馆的中央大厅展出,大厅长、宽各40米,高约26米,观众可坐观光电梯俯视欣赏。答

参考答案:云南赠送给中国科技馆的3具恐龙化石,将在中国科技馆新馆展出。(5分)

略8.按要求选择2.秋日午后,满园桂香,你信步其中,描绘此时景物最合适的诗句是(

)A.绿玉枝头一粟黄,碧纱帐里梦魂香,晓风和月步新凉。B.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C.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D.南中有八树,繁华无四时,不识风霜苦,安知零落期。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听力专家曹永茂教授解释说,人的耳朵在正常的情况之下,对传输的声音是等比例放大。________,就像在耳朵里安装了一个扩音器,这导致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声音变得异常敏感。A.如果传输声音呈几何倍数放大,则说明耳朵高频听力受损B.因为耳朵高频听力受损,所以传输声音呈几何倍数放大C.如果耳朵高频听力受损,传输声音则是呈几何倍数放大D.因为传输声音呈几何倍数放大,所以耳朵高频听力受损参考答案:2.B

3.C【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理解题干的要求,分析选项内容,然后做出正确选择。题干提示“秋日午后,满园桂香,你信步其中”,主要秋季、桂香、悠闲等。A项,桂树枝叶碧绿莹润,宛如玉琢而成,金黄的花瓣花蕊俏立枝头,黄绿相映,煞是迷人。看到它,便让人联想起酣眠于碧纱帐中的香艳佳人。在天气初凉的八月金秋,桂花便在晓风中和月光下暗暗地绽放飘香。此句描绘桂花开放的季节和四周的环境,突出了它的幽香和冷艳。没有突出悠闲。B项,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上句重在赋“色”,兼及体性;下句重在咏怀,突出“香”字。色黄而冠之以“轻”,再加上“暗淡”二字,说明她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秾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虽色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像一位恬静的淑女,自有其独特的动人风韵。令人爱慕不已。C项,这联诗借用神话传说表现了灵隐寺声色香怡人的特色。诗人以游山寻胜的所观所感为灵隐寺绘出了一个清幽旷远的背景:藤萝覆道,古塔遥望,泉流潺潺,山花傲霜凌冰。这一切都显示出古朴、静洁、脱俗之美。诗人深受此胜境的感应,不由自主地赞叹。没有突出悠闲。D项,开头两句,诗人用直而概括的笔触,描绘了南国桂树的风采。诗的未两句,用拟人化手法,道出桂树四时繁华的原委:因为不畏风霜雨雪的摧残,所以也就不会有凋零衰败的日子。没有突出桂香、悠闲等。故选B。【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