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4课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教学课件_第2页
第14课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教学课件_第3页
第14课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教学课件_第4页
第14课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01晨课诵读走近经典02课前预习基础梳理03课堂探究读文品析04课后提升积累借鉴05课下练兵巩固运用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赏析】

虽然题目写的是“月夜忆舍弟”,但是诗歌开篇并没有直接呼应题目,而是勾勒出了一幅秋日萧瑟边塞的图景,也体现了这首诗的现实基础。“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戍楼之上更鼓声声,路上已经没有行人,天空中传来一声雁鸣。这萧瑟的图景让诗人的内心不胜感慨,接下来咏出写月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从今天晚上开始就到了白露时分,再看天空中的月亮,虽然是又大又圆,但还是故乡的月亮留给人的印象最深刻啊!现实的萧瑟再加上月圆之夜,诗人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由此也更紧扣题目,写出“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现在兵荒马乱家人都已经分散了,亲人们沦落各处,甚至也不知道各人的生死。杜甫当时正在经历唐朝中期的战乱,他写出了自己的经历,也写出了那个时代最底层人们的生活状态。“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这两句是写家书,本来路途遥远,寄往洛阳的家书就常常不能送到,更何况今天的战乱频发,更是难以及时得到有关家人的消息了。写这首诗的时候,杜甫47岁左右,年近半百遭遇战乱,只能到处奔走以避战火。颠沛流离之后,对于故乡、亲人也多增了几分思念,一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虽然只有10个字,但这是诗人对颠沛流离之苦的最好回应。二、积累词语1.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2.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3.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4.相形见绌:指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资料助读】一、走近作者关增建,1956年生,博士生导师,教授。1990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师从李志超、钱临照教授,获科学史博士学位。同年入郑州大学工作,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党总支书记。主要从事物理学史、计量史研究,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其著作《中国古代物理思想探索》《中华文明史话·计量史话》,系国内同类著作的首部。日本计量史学会学报《计量史研究》曾两度介绍其在计量史方面的工作,并给予高度评价。他和丘光明被誉为“中国计量史界的双璧”。作品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纲·理化卷》《中国近现代计量史稿》。二、探寻背景《科学史十五讲》由学科力量较强的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的几位专家学者合著。从科学史的意义发端,在总论其学科史、功能、定位、方法范式以及在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后,前五讲追溯了古希腊、古代中国、阿拉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历程,后十讲则着眼于独立学科,如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化学等,以若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连线,贯穿整个人类科学史,兼顾内史与外史,择要叙论重要人物、事件及其社会功能、文化性质,显现了扎实的科学和人文功底。[速读感知]——总揽全局根据文本内容填空。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对于宇宙的认识情况,相继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种天文学理论,指明了各个理论的基本观点、历史贡献及其相互关系,重点描述了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争论,体现了古人对宇宙的不断探索精神。[明确]

天圆地方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盖天说浑天说[明确]

宣夜说只是一种初级的宇宙理论,并没有与数学相结合,不能用于编制历法,不能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不能给人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其本质是反理性的,认为天体的运动彼此独立、互不相关,并无规律可循。[明确]

盖天说主张天地是两个中央凸起的平行平面,天在上,地在下,天离地的距离是8万里,日月星辰围绕着北极依附在天壳上运动。盖天说提出了平天平地说,可以解释各种天文现象、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还可以预报二十四节气,用于编制历法,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明确]

盖天说主张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浑天说主张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明确]

(1)被称为中国古代历法圭臬的《太初历》,是浑盖之争的直接产物;(2)“勾股定理”及相关的测高望远之术,是浑盖之争中为发展天文测算方法而形成的;(3)中国天文仪器的发展,也与浑盖之争息息相关。[深读探究]——击破难点你认为“浑盖之争”的特点及其影响有哪些?[我的理解]

特点:争议延续时间长;参与人员多、规模大、涉及面广;影响深远,成就丰富;注重以实际测量的方式进行检验(重视以实践检验真理);学术争议较少受政治、宗教权威的影响;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影响:促进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促进古代数学的发展;有利于农耕经济的发展;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天文学与专制皇权结合得更加紧密(加深了天人感应观念)。[课堂总结]——理清脉络开头:以西方的“日心说”“地心说”之争引出东方的“浑盖之争”。第一部分:指出早期理论“天圆地方”、宣夜说的主要观点。第二部分:指明盖天说、浑天说的理论观点以及浑盖之间的争论。第三部分:阐明浑盖之争的意义。[素材积累]——积土成山[文本挖掘]《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主要叙述了中国古代“盖天说”和“浑天说”的学术争论。古人在这场争论中,秉持着一个重要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浑盖之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重视实际校验的这种做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优秀传统。这一传统与希腊天文学的某些特点有明显的不同。[适用话题]我与世界实事求是

科学精神[运用范例]不要蜷缩在自己狭小的世界里,应当关注祖国的发展,因为无数的人都与我们有关。2009年12月,黄大年放弃了在英国优厚的待遇,怀着一腔爱国热情返回祖国,出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因病逝世,享年58岁。八年时间里,他带领团队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为祖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祖国需要我们的担当与奉献。融入时代,砥砺奋斗,无数的人都与我们有关。不要认为自己的力量渺小,当滴水汇成大海时,你就可以改变世界。[写法借鉴]——挖掘亮点科普类说明文的写作顺序[文本挖掘]本文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每个段落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本文按照“天圆地方”→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的顺序铺排展开,中心突出,条理清楚。[技巧指导]科普类说明文写作顺序分为时空顺序和逻辑顺序。时间顺序以说明的对象的来历、发生、发展、演变或产生过程,按照时间流动方向描述。其特点是过程明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空间顺序则以说明对象的结构由表及里,由里及表,或方位,或上下等位置关系来描述。逻辑顺序是指按照事物内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来进行说明的一种常用的顺序。逻辑顺序包括以下六种: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或由一般到个别);从主要到次要。[参考示例]

在疫情期间,市场上N95(KN95)、医用外科等防病毒口罩销售紧俏,不少家庭中的口罩库存不足。于是,网络上流传一些重复利用的“妙方”,但其实口罩并不能循环使用。从口罩的构成结构看,口罩的过滤层主要由聚丙烯熔喷超细纤维构成,聚丙烯熔喷材料纤维非常细,要比头发丝细十几倍,平均只有两微米左右,不耐高温,温度大于80℃时就会收缩变形,导致结构破坏,防护效果降低。从口罩的消毒原理看,口罩实现“防病毒”的手段都是依靠“过滤层”吸附、阻隔病毒等微颗粒(气溶胶),酒精会破坏口罩外层防水结构,用酒精处理过的口罩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