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北云学名校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5届湖北云学名校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5届湖北云学名校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5届湖北云学名校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5届湖北云学名校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届湖北云学名校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024.1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前几天接得丐尊先生的信说:“近来颇有志于文章鉴赏法。昨与友人谈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两句大家都觉得好。究竟好在何处?有什么理由可说:苦思一夜,未获解答。”这封信引起我的思索。我始终相信“欣賞一首请,就是再造一首许”,各人各时各地的经验、学问和心性不同,对于某一首诗所见到的也自然不能一致。这就是说,欣赏大半是主观的,创造的。我爱这两句诗,多少是因为它对于我启示了一种哲学的意蕴。“曲终人不见”所表现的是消逝,“江上数峰青”所表现的是永恒。可爱的乐声和奏乐者虽然消逝了,而青山却巍然如旧,永远可以让我们把心情寄托在它上面。人到底是怕凄凉的,要求伴侣的。曲终了,人去了,我们一霎时以前所游目骋怀的世界,猛然间好像从脚底倒塌去了。这是人生最难堪的一件事,但是一转眼间我们看到江上青峰,好像又找到另一个可亲的伴侣,另一个可托足的世界,而且它永远是在那里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种风味似之。不仅如此,人和曲果真消逝了么,这一曲缠绵悱恻的音乐没有惊动山灵?它没有传出江上青峰的妩媚和严肃?它没有深深地印在这妩媚和严肃里面?反正青山和湘灵的瑟声已发生这么—回的因缘,青山永在,瑟声和鼓瑟的人也就永在了。玩味一首诗,最要紧的是抓住它的情趣。有些诗的情趣是一见就能了然的,有些诗的情趣却迷茫隐约,不易捉摸。本来是愁苦,我们可以误认为快乐,本来是快乐,我们也可以说认为愁苦;本来是诙谐,我们可以误认为沉痛,本来是沉痛,我们也可以误认为诙谐。我从前读“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以为它所表现的是一种凄凉寂寞的情感,所以把它拿来和“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诸例相比。现在我觉得这是大错。如果把这两句看成表现凄凉寂寞的情感,那就根本没有见到它的佳妙了。艺术的最高境界都不在热烈。就诗人之所以为人而论,他所感到的欢喜和愁苦也许比常人所感到的更加热烈。就诗人之所以为诗人而论,热烈的欢喜或热烈的愁苦经过诗表现出来以后,都好比黄酒经过长久年代的储藏,失去它的辣性,只剩一味醇朴。我在别的文章里曾经说过这一段话:“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明白古希腊人何以把和平静穆看作诗的极境,把诗神阿波罗摆在蔚蓝的山巅,俯瞰众生扰攘,而眉宇间却常如作甜蜜梦,不露一丝被扰动的神色?这里所谓“静穆”自然只是一种最高理想,不是在一般诗里所能找得到的,古希腊——尤其是古希腊的造形艺术——常使我们觉到这种“静穆”的风味。“静穆”是一种豁然大悟,得到归依的心情。它好比低眉默想的观音大士,超一切忧喜,同时你也可说它泯化一切忧喜。这种境界在中国诗里不多见。屈原、阮籍、李白、杜甫都不免有些像金刚怒目,愤愤不平的样子。陶潜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如果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两句诗中见出“消逝之中有永恒”的道理,它所表现的情感就决不只是凄凉寂寞,就只有“静穆”两字可形容了。凄凉寂寞的意味固然也还在那里,但是尤其要紧的是那一片得到归依似的愉悦。这两种貌似相反的情趣都沉没在“静穆”的风味里。(选编自朱光潜《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答夏丐尊先生》)材料二:还有一样最能引读者入于迷途的,是“摘句”。它往往是衣裳上撕下来的一块绣花,经摘取者一吹嘘或附会,说是怎样超然物外,与尘浊无干,读者没有见过全体,便也被他弄得迷离惝恍。新近在《中学生》的十二月号上,看见了朱光潜先生的《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文章,推这两句为诗美的极致,我觉得也未免有以割裂为美的小疵。抚慰劳人的圣药,在诗,用朱先生的话来说,是“静穆”。古希腊人,也许把和平静看作诗的极境的罢,这一点我毫无知识。但以现存的希腊诗歌而论,荷马的史诗,是雄大而活泼的,沙孚的恋歌,是明白而热烈的,都不静穆。我想,立“静穆”为诗的极境,而此境不见于诗,也许和立蛋形为人体的最高形式,而此形终不见于人一样。凡论文艺,虚悬了一个“极境”,是要陷入“绝境”的,在艺术,会迷惘于土花,在文学,则被拘迫而“摘句”。但“摘句”又大足以困人,所以朱先生就只能取钱起的两句,而踢开他的全篇,又用这两句来概括作者的全人,又用这两句来打杀了屈原、阮籍、李白、杜甫等辈,以为“都不免有些像金刚怒目,愤愤不平的样子”。其实是他们四位,都因为垫高朱先生的美学说,做了冤屈的牺牲的。世间有所谓“就事论事”的办法,现在就诗论诗,或者也可以说是无碍的罢。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但我也并非反对说梦,我只主张听者心里明白所听的是说梦。这和我劝那些认真的读者不要专凭选本和标点本为法宝来研究文学的意思、大致并无不同。自己放出眼光看过较多的作品,就知道历来的伟大的作者,是没有一个“浑身是‘青穆’”的。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现在之所以往往被尊为“静穆”,是因为他被选文家和摘句家所缩小,凌迟了。(选编自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读者对于某一首诗的理解有时不能一致,是因为各人各时各地的经验、学问和心性不同且欣赏又大半是主观与创造的。B.鉴赏诗歌时,有些诗歌的情趣并非一见了然,此时就需要读者于迷茫隐约中细细揣摩、反复玩味,如此方能见其佳妙。C.读诗时“摘句”往往好比衣裳上撕下来的一块绣花,摘取者个人对诗句的解读会影响到没有读过全篇的读者对诗句的理解。D.朱光潜贬抑屈原、阮籍等人“都不免有些像金刚怒目,愤愤不平的样子”,在鲁迅看来,这有垫高自身美学主张的嫌疑。2.文中关于“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曲终人散后,我们刹那之前游目骋怀的世界彻底崩塌,这真是令人难堪的事,但当看见青山时,我们好像又找到了新的寄托。B.这两句诗,前一句表现了“消逝”之美,后一句表现了“永恒”之美,青山永在,借之寄托的情感和抒情的人都因此而永在了。C.朱光潜爱这两句诗,认为里面含有一种哲学的意蕴——“静穆”,不过他也意识到这“只是一种最高理想”,不是所有的诗都具备。D.朱光潜认为自己先前没有体会到诗句的佳妙,后来在反复玩味中,才意识到诗中的情趣并不简单,之前认为的凄凉寂寞是大错。3.下列几句文字中,最能够体现文中“艺术的最高境界都不在热烈”的一句是(3分)A.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B.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D.心有猛虎,细嗅蔷薇。4.请结合文本,比较两位作者在诗论主张上有哪些不同。(4分)5.朱光潜认为陶渊明浑身是“静穆”。请结合《归去来兮辞》,谈谈你对文中“静穆”的理解。(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农具的眼睛迟子建①农具似乎与树木有着亲缘关系,农具的把儿几乎都是木柄制成的。你能从光滑的农具把儿上,看到树的花纹和节子。那些大大小小的木节个个圆圆的,有黑色的,也有褐色的,好像农具长了眼睛似的。②农具当中,我最憎恨的就是犁杖了。由于家中没养牲口,用犁杖耕田时,爸爸就把我们姐弟三人当成牛,套在犁杖上,让我们拉犁。我一拉犁就有屈辱的感觉,常常是直着腰,只把绳子轻飘飘地搭在肩头。这时父亲就会在后面叫着我的乳名打趣我,说我真不简单,能把绳子拉弯了。我父亲是山村小学的校长,曾在哈尔滨读中学,会拉小提琴。他那双手在那个年代既得写粉笔字,又得摸农具,因为我们上小学时,学工学农的热潮风起云涌,我们每周都要到生产队的田地里劳作一两次。而且家家户户又都拥有园田,种植着各色菜蔬,自给自足,所以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没有没摸过农具的。③农具当中,我不厌烦的是锄头和镰刀。锄头的形状很像道士帽,所以你若把它倒立着俨然是一个清瘦的道士站在那里。锄头既可用于铲除庄稼中的杂草,又可给板结的田地松土。我扛着锄头去田间劳作,一般是到土豆地里去了。土豆地一般要铲三次,人们称之为“头趟二趟、三趟”。铲头趟,苗才出齐不久,土豆秧矮矮的,杂草极好清除。铲二趟呢,是在土豆打垄之后,粉的白的蓝的土豆花也开了,杂草与土豆秧争夺生长的空间,这时就得抡起锄头“驱邪扶正”。铲三趟的时候,稗草疯长,有的和秧苗缠绕在一起,颇有“绑票”的意味,这时候为土豆清除“异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铲三趟的时候最累,有时候你得撇下锄头,亲手二下一下地把纠缠在土豆秧身上的杂草摘除。我喜欢铲二趟,我爱那些细碎的土豆花,它们会招来黄的或白的蝴蝶,感觉是在花园中劳作。干活乏了小憩的时候,躺在被阳光照耀得发烫的泥土中,感受着如丝绸一样柔曼滑过的清风,惬意极了。清风拍打着土豆花,土豆花又借着风势拍打着我的脸颊,让我脸颊发痒,那是一种多么醉人的痒啊!渴了的时候,我会到田边草丛中采上几枝酸浆来吃。它长得跟竹子一样,光滑的身子,细长的叶片,它的茎能食用,酸甜可口,十分解渴。我铲地时就不背水壶,因为酸浆早已存了满腹的清凉之汁等着我享用。④我喜欢镰刀,是因为割猪草的活儿在我眼中是非常浪漫的。草甸子上盛开着野花,割草的时候,也等于采花了。那些花有可供观赏的,如火红的百合和紫色的马莲花;还有供食用的,如金灿灿的黄花菜。用新鲜的黄花菜炸上一碗酱,再下上一锅面条,那就是最美妙的晚饭了。我打猪草归来,肩上背的是草,腰间别的是镰刀,左手可能拿的是一束马莲,右手握的就是黄花莱了。所以我觉得猪的命运也不算坏,它一天到晚除了吃就是睡,窝里絮的草还来自于芳菲的大草甸子,比耕田的牛马要有福气,可惜它的命太短太短了。⑤我父亲是个知识分子,他伺候庄稼的本事与他的教学本领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我们家的地不是因为施肥过少而使庄稼呈现一派萎靡之气,就是垄打得歪歪斜斜,宽的宽,窄的窄进了我家园田的庄稼,很像是被送入孤儿院的弃婴,命运总是不大好。我们家的农具,也比别人家的要邋遢许多,锄头上锈迹斑斑,镐头和犁杖上携带的尘土足够蓄一只花盆的,镰刀钝得割草时草会发出被剧烈撕扯的痛苦的叫声,如乌鸦一样“呀呀呀”地叫。而那些地道的农家,农具总是被磨得雪亮,拾掇得利利索索的,不似我们家的农具,一律被堆置在墙角,任凭风雨侵蚀,如一群衣衫褴褛的乞丐。即便如此,我还是热爱我们家的农具,热爱它们的愚钝和那满身岁月的尘垢。⑥我们家使用过的那些农具早已失传了。但我忘不了农具木把儿上的那些圆圆的节子,那一双双眼睛曾见证了一个小女孩如何在锄草的间隙捉土豆花上的蝴蝶,又如何在打猪草的时候将黄花菜捋到一起,在夕阳下憧憬着一顿风味独具的晚饭。我可能会忘记尘世中我所见过的许多人的眼睛,那些或空洞或贪婪或含着嫉妒之光的眼睛,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农具身上的眼睛,它们会永远明亮地闪烁在我的回忆中,为我历经岁月沧桑而渐露疲惫、忧郁之色的眼睛,注入一缕缕温和、平静的光芒。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对农具的描述逐渐过渡到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最后上升到对人生的感悟,由浅入深,緊湊有序。B.农具中“我”最憎恨犁杖,是因为拉犁太苦太累,而拉犁过程中出工不出力的表现正是小孩子贪玩、喜欢偷懒的天性的体现。C.犁地时,父亲打趣的话语,“说我真不简单”,表现了父亲的慈爱和幽默,是童年美好时光不可或缺的部分。D.父亲不善稼穑,因而我家的土地、田垄及农具与别家相比逊色不少,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自家农具的喜爱。7.下面对文章第3段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段比喻的运用极富巧思,喻体的选择如“道士帽”“丝绸”等,取材于生活,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广泛关注和细腻感知。B.作者描写铲土豆地时,先概写铲头趟、二趟、三趟的过程,再着重写铲二趟时的情景,显得详略有致。C.“驱邪扶正”“绑票”“异己”等词汇的运用极富新意,引号的使用更是强化了其特殊含义,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D.“它长得跟竹子一样”“因为酸浆早已存了满腹的清凉之汁等着我享用”都用了比拟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酸浆的喜爱。8.“农具的眼睛”作为文章的标题,有哪些意蕴?(4分)9.迟子建的散文广受好评,不少评论家认为她的散文富有“诗意”。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谈谈本文的“诗意”。(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①,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后汉书·张纲传》)材料二: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翩②;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王夫之《读通鉴论》)【注】①二千石: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②翮:鸟翼,翅膀。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张纲者[A]以缓[B]一时之[C]祸[D]而不暇[E]为国[F]谋也[G]何足[H]效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率,一概、一律,与《六国论》中“率赂秦耶”的“率”意思相同。B.信,确实,与《琵琶行》中“低眉信手续续弹”的“信”意思相同。C.逆,叛逆,与《孔雀东南飞》中“逆以煎我怀”的“逆”意思不同。D.其,代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吾其还也”的用法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安元年,顺帝派去巡视风气民情的专使中,仅张纲年纪最轻,官职最低。B.张纲埋轮不行,仗义执言,皇帝对此既不采纳,也不降罪,更没重用他。C.张婴被张纲的劝说打动,率领部下和妻子儿女从此心悦诚服地投降归顺。D.张纲独闯叛贼营垒,劝降张婴,主张平息盗贼作乱的人都把这夸饰为美谈。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2)天子嘉美,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14.张纲是如何说服张婴归降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黄河罗隐(唐)①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高祖誓功衣带小②,仙人占斗客槎轻③。三千年④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注】①罗隐本名罗横,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中,后放弃科考,改名为罗隐。②汉高祖平定天下,分封群臣时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意思是要到黄河像衣带那么狭窄,泰山像磨刀石那样平坦,群臣才会失去爵位。③槎,木筏。封建贵族把持朝政,有如“仙人占斗”。要到天上去的客槎,只要经仙人援引,自然轻松。④传说黄河千年一清,这里的三千年应是千年。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阿胶是一种药物,据说将其投入浊水,可使浊水变清。但再多阿胶也无法将黄河之浑浊澄清,这纯为徒劳无功之举。B.第三句表面上是说黄河因河道曲折而能通到天上,实则暗示了唐代科举考试中运用不正当手段以达到目的的现象。C.这首诗虽题为《黄河》,但并非要赋咏黄河,而是借此寓意,巧妙贴切,体现了作者独特精巧的构思。D.鲍照与罗隐都是不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的受害者,《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与本诗都对此表达了强烈的抨击。16.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古人对于历史事件的评价往往莫衷一是。如司马迁认为荆轲刺秦王的行为是“名垂后世,岂妄也哉”,而苏洵在《六国论》中则认为“,”。(2)陆游《书愤》中的“,”两句,化用南朝名将檀道济的典故,抒发了自己年老力衰、自我期许落空的悲凉愤懑之情。(3)“天下”既可指四海之内,又可指所有的人。“天下”在古代诗词中屡见不鲜,如“,”。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①被称为“中国游戏行业的里程碑与工业奇迹”的《黑神话:悟空》,②是设计团队围绕中国神话为背景,③深度挖掘《西游记》中的经典元素,④并融入现代游戏设计理念,⑤打造出既熟悉又新颖的西游世界。在《黑神话:悟空》中,山西的“木头”成为震撼世界的中国符号。世代居住于此的山西人用木头搭建了无数的古建奇观。一望无际的塞北草原上,甲的应县木塔是我们实实在在能见到木构建筑征服天空的极致高度。在应县木塔的身上,古人使用了现代修建摩天大楼时常用的双层套筒结构,67米的高度甚至已经超过了如今绝大多数居民楼。然而这些古人所钟爱的木头材料又生得太过娇贵,怕水、怕火、怕虫蛀、更怕人为破坏,这些无可避免的短板使得木构建筑天生“短命”。永宁寺塔建成后仅16年便毁于雷火。这并非材料与技术不足的无奈之举,因为华夏先民早就已搭建了4000年来不朽不化的石峁古城。古人的想法或许有些浪漫到匪夷所思:(A)。树木的春荣秋枯,就如同人的乙,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用树木搭建的众生居所,便自然地拥有了自己的生命力。木头是有极限的。但有些极限的意义,就在于超越。中国人则将榫卯的艺术雕琢到了极致,创造出不逊色于汉字的伟大发明:科栱。数十个方形“科”与弯弓形的“栱”彼此榫卯交织,如同乐高积木一般搭建出一个无比精巧的承重结构。正是这种精巧的结构,造就了应县木塔历经40余次地震、200多发炮击而900年不倒的奇迹。古人选用木头修葺房屋,为它们注入了灵魂与生命,同时也注定了(B)。正因如此,每一座从时光的罅隙中遗落下的建筑,更显得弥足珍贵。18.请在文中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成语。(2分)19.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1.请分析文中“短命”的引号的用法和效果。(3分)22.《黑神话:悟空》问世,引起全球范围的互动狂欢,这也是促成中华文化软实力输出的机会,请你依据材料内容,使用转折关系的语句,为外国友人介绍木质建筑。(70字以内)(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淮南子》有言:“善泗者溺,善骑者堕。”优势有时候也会成为陷阱,让我们失去一些其他的东西。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试卷评分细则1、A【解析】“欣赏大半是主观的,创造的”是对前面因果复句的概括转述,不能作为原因的一部分。2、C【解析】根据材料一,朱光潜评析这两句诗,分别从“哲学的意蕴”和“情趣”两个方面展开,“哲学的意蕴”指消逝与永恒,而“静穆”属于“情趣”的内容。3、C【解析】C项是琵琶演奏高潮结束后的环境描写,烘托出隽永回味的音乐魅力,符合文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热烈的情感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最终归于平和”的这一说法。A项意为珍贵而有价值的东西被无情摧残,强调热烈的悲痛感。B项是对两种生命状态的赞美。D项有阳刚与阴柔两面。ABD都含有热烈的意味。4、(1)朱光潜的诗论主张:①追求诗歌美学的极境是“静穆”。②欣赏诗歌大半是主观的,创造的。③鉴赏诗歌最要紧的是抓住诗的情趣。(每点1分,有两点给2分)(2)鲁迅的诗论主张:①认为文艺如果虚悬了一个“极境”(静穆),是要陷入“绝境”的。②鉴赏诗歌反对以割裂为美,反对摘句,要顾及全篇。③鉴赏诗歌要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每点1分,有两点给2分)5、①“静穆”指情感去除了热烈(浓烈)的辣性,变得醇朴。“乐夫天命复奚疑”是陶渊明在躬耕田园的体验中,获得安宁的情感表达。②作品中有豁然大悟、得到归依的心情。“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是陶渊明对黑暗官场和人生选择的理性认识(豁然大悟)。③融合了凄凉寂寞和愉悦这两种相反的情趣。作品中“欣”“乐”“忧”“违”等字眼流露出相反的意趣,都在诗中得到融合。(每点2分,结合其他诗句分析,言之成理亦可给分)6、B【解析】“我”最憎恨犁杖的原因除了太苦太累外,更重要的是情绪上的抵触——“我一拉犁,就有屈辱的感觉”;而“贪玩、喜欢偷懒”于文无据,除土豆草、割猪草都表明了“我”作为小孩子也是很勤快的。7、D【解析】“长得跟竹子一样”仅是对酸浆形象的描摹,没有比拟。8、①“农具的眼睛”喻指农具木把儿上的那些圆圆的节子。(1分)②它们是“我”童年生活的见证,寄托着我的美好回忆。(1分)③它们象征温和、平静,成为“我”内心的光亮,为“我”冲淡岁月的沧桑,让“我”在生活中充满激情,保持乐观。(2分)第三点如果缺少概括分析,仅照抄原文“明亮地闪烁在我的回忆中……”不能给全分;其他答案如“与世俗的污浊相对给我提供心灵的归宿”等可以酌情给分;不扣意蕴只答表达效果,如“表现主旨感情”、“作为线索”、“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等不给分。9、①意境(画面)灵动唯美:作者选取酸浆、百合、马莲花、蝴蝶、夕阳、田垄等诸多充满美感的意象,描绘出一幅幅灵动唯美的乡野图景,田间劳作和“憧憬”中的晚饭场面,都充满了田园生活的诗意。②思想情感真挚丰富:作者以诗意的笔调回忆了童年的美好时光,寄寓着对亲人的思念,表达了对传统乡村生活方式的怀念,包含着热爱自然、乐观生活等丰富内蕴。③语言质朴清新:作者擅长运用诗化的语言来描绘平凡的乡村生活,语言率真质朴,风格清新自然。(每点2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如“孩童视角,使文章充满童真童趣的诗意韵味”。)10、ADG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11、B【解析】“低眉信手续续弹”的“信”是随意、随便的意思。12、C【解析】由材料二“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可知,张婴并未从此心悦诚服地投降归顺。13、(1)想用爵禄使你(们)荣耀,不想用刑法惩罚你(们),现今实在是转祸为福的好时机啊。(“荣”,使……荣耀;“相”,你(们);“诚”,的确、实在。每点1分,句意1分)(2)皇上赞赏(张纲),想提拔张纲,而张婴等人上书乞求让张纲留任,(皇上)就应允了。(“嘉美”,赞赏;“擢”,提拔;“乃许之”,省略句。每点1分,句意1分)14、①动之以情(以退为进):站在对方角度体谅对方。②诱之以利:用爵禄诱惑劝说。③加之以威:用战事威慑对方。④晓之以理:从封建伦理道德中的“明、智、忠、勇、孝、直”这六个方面要其深思。(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任三点即可得满分。如果只写具体事实,未对劝说角度进行概括应酌情扣分。)15、D【解析】鲍照《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一诗写作者面对不合理的门阀制度时,吞声不言,徘徊不前,在忧闷中自我煎熬,表达了作者忧愁愤懑的心情,而没有表达出对当时门阀制度的强烈抨击。16、①尾联意思是,三千年黄河水才澄清一次,那谁还能等得到呢?何必还要劳烦黄河你来报告这个消息呢?②“太平”表面指黄河水澄清,实则暗指科举回归公正,官场重回清明。③借反问语气表达作者对当前黑暗腐朽的官场风气与科举制度的不满与失望。(句意1分,“太平”双关义2分,手法1分,作者情感2分)17、(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18、高耸入云(巍然屹立、拔地而起)生老病死19、②将“围绕”改为“以”/将“为”删掉⑤将“打造出”的“出”改为“的”/在“打造出”后加“的”20、A:他们相信木头(木建筑)是有生命力的。B:它们不会永恒存在。(填“朽坏与消逝”亦可得分)(第1个空的关键词“生命力”1分)21、引号表特殊含义,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木构建筑不易保存、生命短暂的特点。(用法1分,手法1分,效果1分)22、木质建筑虽然有难以保存且易于损毁的缺陷,但以其结构精巧(承托能力强)、富有生命力的特点,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奇观。欢迎大家前来欣赏。或者:各位外国朋友,大家好!木质建筑虽然结构精巧(承托能力强),富有生命力,但也有难以保存且易于损毁的缺陷。现存木构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奇观。(转折关联词1分,缺点1分,优点2分,对象意识1分)23【作文指导】本次作文题以《淮南子》中的一句话作引,意思是“擅长游泳的人容易淹死,擅长骑马的人容易摔下”,启示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优势而过于自信,以免招致不必要的风险。考生审题时可以对材料逐层解析:1、优势可以指向哪些内容?优势既可以指向个体的天赋、技能、经验、教育背景等,也可以指向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优势,也可以指向一些更具体的情境,小到下雨天手里的一把伞,大到一场战役的军备实力,是得天独厚的条件或不懈努力的结果。2、为什么优势有时候也会成为陷阱?我们失去的东西是什么?人在占据优势时,容易丧失对个人处境的理性判断,最终因自己的疏忽大意、骄傲自满而导致失败或灾难,这便是所谓的“优势陷阱”。3、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优势?对待优势要思辨看待,人需要努力建立自己的优势,但一旦拥有优势,仍然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拥有理性判断的头脑,莫让优势成为思维认知的盲点和成功时临门一脚的绊脚石。参考立意:1、警惕优势陷阱,常怀审慎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