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法不可违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_第1页
5.1 法不可违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_第2页
5.1 法不可违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_第3页
5.1 法不可违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_第4页
5.1 法不可违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1法不可违八年级上册运用你的经验游戏中,队友太坑,忍不住破口大骂“问候他全家”。我朋友被欺负了,我要叫上兄弟们揍他。从来没见过消防车耶,打个119骗他们家里起火了。大熊猫真可爱,我要把它偷回家。这些事能做吗?为什么?生活中怎样避免触碰法律受到惩罚?违法行为的种类03.法律的作用01.违法行为的含义02.怎样避免违法?04.学习目标知法律作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法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第二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二)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四)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必须做什么而没有做或不应当做什么而做了。规范作用违法行为知法律作用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所以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P46法律的作用?违法行为的产生原因、含义侵犯肖像权抢劫闯红灯违法上访不支付劳动报酬偷毒违法行为的产生原因、含义产生原因: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P48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违法行为的分类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根据违反法律类别,分为:下述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造成哪些危害?行为人承担什么责任?镜头一国庆期间,朱某在回家路上拾到苏某的手表,拒绝返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朱某拾到苏某的手表拒不返还,违反了民法典(物权法),给苏某造成了财产损失,被法院判决限期归还苏某的手表。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析违法类别P50探究与分享:以下行为违法吗?为什么?123没有履行合同义务侵权:肖像权侵权:著作权违法行为的种类②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是什么?P48相关链接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违法行为的种类②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即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P50上述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造成哪些危害?行为人承担什么责任?镜头三国庆期间,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持刀强夺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赵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析违法类别违法行为的分类(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❶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P48❷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❸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以下案例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①小杨因拒绝配合酒驾检查并对民警进行谩骂,被依法行政拘留7日;②王某因擦伤他人的私家车而赔偿800元;③李某因非法捕捞海产品,被判处拘役三个月,罚金20000元。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分类(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❶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P48❷严重违法行为(犯罪):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1)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2)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返还钱财(3)刑事违法行为(犯罪):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02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01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02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03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的。04殴打他人,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05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身边的违法行为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侵犯财产安全妨害社会管理你自己或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吗?4.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①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相关链接

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化学课件:/kejian/huaxue/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地理课件:/kejian/dili/历史课件:/kejian/lishi/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1)(2)(3)规范自己行为预防行政违法行为预防民事违法行为5.如何做到遵章守法平“语“近人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二十大报告精神课堂小结法律: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标准或方向,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违法行为种类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社会和谐的保证:遵章守法自己怎么做?认识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法不可违1、下列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的是(

)

A.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

B.违反城市管理法规的行为

C.学生未按时交作业的行为

D.殴打他人而导致死亡的行为

B2.“厌学逃学辍学流失社会劣迹行为违法犯罪”,这是多数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的行为轨迹。这警示我们()①要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②要防微杜渐,远离违法犯罪③违法犯罪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④要重视道德修养,增强法治观念A.①②B.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B3.小刚和几位同学讨论起了青少年要做遵章守法的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有()①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任何违法的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④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B字4.小钱到某县法院工作,第一天接受了以下4个案件,属于涉嫌犯罪的有()①周叔叔与邻居发生纠纷,一时恼怒,把对方打成重伤②法院判决后仍不还债的人被称为“老赖”,县法院将“老赖”的照片等个人信息公开③小赵骑在某重点文牛旅游景点内的文物上拍照,并与管理员发生冲突④高三学生小王厌学,经常逃课上网,钱不够花时就拦路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CX,合法行为X,违法行为5.遵章守法要求我们做到(

)①认清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抵制各种诱惑②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③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④既要维护自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