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16《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16《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16《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16《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诫子书

诸葛亮

第二课时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课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分层作业

学习目标

1、理清文本思路,感知议论,把握文意主旨。

2、领会文中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拳拳亲情。

新课导入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第二题。

2、品读课文,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①“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②诸葛亮围绕“静”,告诫儿子要做什么人?今天看来有何现实意义?

③文中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告诫儿子的?从哪句看出来的?

探究新知

二、合作探究

1、分享各自对课后第二题的思考成果。

2、交流各自对三个问题的思考结果。

探究新知

三、点拨

课后第二题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反面佐证中心论点】

③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从正反面论证治学道理】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论证修身】

⑤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告诫儿子,珍惜时间,有所作为。】

探究新知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①“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探究新知

要做品行高尚、志存高远、博学多才、珍惜时间的人。现实社会充满诱惑,我们更应“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才能学有所成。

②诸葛亮围绕“静”,告诫儿子要做什么人?今天看来有何现实意义?

探究新知

静:心境宁静,不浮躁懈怠。【静以修身,夫学须静也】

俭:淡泊名利,珍惜时光。【俭以养德】

学:专心学习,【非学无以广才】

志:树立远大志向。不追求安逸,物质享受。【非志无以成学】

③文中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告诫儿子的?从哪句看出来的?

探究新知

三、点拨

领会文中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拳拳亲情。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运用双重否定句,强烈表现作者对儿子的教诲和期望。只有看轻名利,才能明确志向,只有内心平静,才能专注学习,实现远大的理想。全文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立志与学习关系;不但讲明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课堂练习

1.本文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从几方面展开论述?你能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实均可)吗?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作者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先从正面强调“静”,修身要静,学习要静;接着从反面论证,把失败归结为“躁”,通过“静”“躁"对比,增强论述效果。乐羊子学一年即返,后被妻子感动,复返求学,终有所成。也是“躁”的最好例证。

课堂练习

3.诸葛亮认为成才具备几个条件?它们之间什么关系?

4.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成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立志、学习、惜时。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三者缺一不可。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志"是学的动力,成才的前提,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时间是学的保障。“学”是实现志向的保障

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另一方面,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课堂总结

诫子书

提出论点

证明论点

告诫儿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正面)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反面)

治学:

志、静-学-才

修身:

俭、静(反面)

(正面)

(反面)

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分层作业

1、淡泊名利方可不受干扰,淡泊名利才能潜心治学,实现远大的人生理想。古今中外你还能再举出一例来吗?

基础必做题

她是世界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她生活俭朴,不求名利。各种奖章或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她却拿给孩子当玩具,她说人类也需要富有理想的人。

他是中国研制核武器的科学家,他叫邓稼先,为了中国国防事业,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直到逝世后,人们才知道他的事迹。

分层作业

能力选做题

2.本文句式有何特点?

本文句式骈散结合,长短交错。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表达简明而深刻。其次是肯定句与否定句相结合。先肯定后否定,否定后再从正面强调。不仅使问题论述得更全面,而且突出了后一句,增强了表达效果。

分层作业

能力选做题

3.文中常被人们引用作“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什么作为新世纪的莘莘学子,应当如何做结合生活实际,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这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现在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应拒绝各种诱惑,静心读书,才能不负年华。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Thanks!

第四单元

诫子书

诸葛亮

第一课时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课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分层作业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和名句,全文熟读成诵。

2、结合注释,学习用直译法疏通文意。

新课导入

在三国人物中你最敬佩的是谁?

你知道他有哪些事迹吗?

三顾茅庐

草船借箭

七擒孟获

赤壁之战

空城计

挥泪斩马谡

探究新知

一、走近作者

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卧龙先生。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就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及道德文章,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为后世楷模。

探究新知

二、了解背景

本文是诸葛亮54岁病逝五丈原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是诸葛亮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探究新知

三、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2、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标注出疑难。

方法指导:

1.直译要诀。

关键词要体现。【准确性】

调换词序。【通顺性】

补全省略。【完整性】

2.直译训练步骤:

读原句

逐字译

连词成句

探究新知

四、合作探究

1、小组内互相朗读一遍,看谁读的准,节奏好。

2、交流疏通文意时的疑难之处。

探究新知

五、点拨

1、正音。

夫淫慢险躁遂成

淡bó()穷lú()

fúyínzàosuì

泊___庐

探究新知

五、点拨

2、划分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意节奏、停顿。

探究新知

五、点拨

3、直译训练。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的品行,依靠安静来修身养性,依靠节俭来培养德行。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看轻名利就不能明确志向,身心不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探究新知

五、点拨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要长才能必须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探究新知

五、点拨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华随时光流逝,意志同岁月消磨,最终凋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探究新知

五、点拨

4、成语、名句积累

成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名句: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课堂练习

1、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解释加横线的词

①静以修身静:

②非宁静无以致远致:

③非学无以广才广: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淫:励: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达到。

增长。

放纵。

振奋。

课堂练习

3.翻译下面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③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④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不看轻名利就不能明确志向,身心不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流逝,意志同岁月消磨,最终凋落。

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课堂总结

《诫子书》劝勉儿子勤学励志,生活节俭,修身养性。告诫儿子用“静”修身、明志、求学,用“俭"惜时、养德、成才,切忌怠惰险躁。我们这节课主要实现积累和学会翻译两个目标,为下节课深入学习做准备。

分层作业

1、填空题

《诫子书》作者是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

2、完成课后第三题。

基础必做题

蜀汉

孔明

诸葛亮

答案看前面点拨

分层作业

3、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歇后语、诗句。

能力选做题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Thanks!

《诫子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课题诫子书单元四学科语文年级七

教材分析本单元都是关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作品,透过课文,让学生感受文中彰显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因为本文是古文,诵读就成了主要学习方法,在诵读中领会作品诠释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学会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把握文意层次,理清思路。这是一篇学习议论的典范文章。

学习目标1、理清文本思路,感知议论,把握文意主旨。2、领会文中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拳拳亲情。

重点理清文本思路,感知议论,把握文意主旨。

难点领会文中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拳拳亲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看唤醒学生对诸葛亮的兴趣,创设学习情境。

讲授新课组织学生探究新知一、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第二题。2、品读课文,思考下面三个问题。①“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②诸葛亮围绕“静”,告诫儿子要做什么人?今天看来有何现实意义?③文中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告诫儿子的?从哪句看出来的?二、合作探究,分享自主学习成果。1、分享各自对课后第二题的思考成果。2、交流各自对三个问题的思考结果。具体点拨:课后第二题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开头提出中心论点】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反面佐证中心论点】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从正反面论证治学道理】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论证修身】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告诫儿子,珍惜时间,有所作为。】“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②诸葛亮围绕“静”,告诫儿子要做什么人?今天看来有何现实意义?要做品行高尚、志存高远、博学多才、珍惜时间的人。现实社会充满诱惑,我们更应“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才能学有所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