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寓言四则任务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六单元想象之翼
单元素养
人文内涵语文要素
感受文学的奇思妙想,体验虚构与想象的力量学习快速阅读,提高阅读速度,深入理解课文
单元备课说明
一、单元学习主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表达与交流"中要求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此单元的课文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关于生活感悟、生活哲理方面的优秀作品,学习思考与表达的方法,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材料,阐述自己的感悟和观点"。
在“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把握主要内容,并通过朗读、概括、讲述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理清行文思路"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与他人分享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单元教材分析
此单元选编的课文体裁多样:《小圣施威降大圣》选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通过写小圣用计降服大圣,展现了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小圣、大圣生动的形象。《皇帝的新装》则借神奇的布料展开想象,情节曲折离奇又发人深省,富于启示意义。《女娲造人》是根据古书中的相关记载演绎、扩充而成的一则神话故事,其中融入了作者丰富、大胆而又合情合理的想象,充分展现了神话的魅力。《寓言四则》中的四则中外寓言,出于假托却入情入理,篇幅短小却意味深长,集中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对今人也有着很好的启迪作用。这些富于想象力的文本,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联想、想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丑恶,向往真善美。
三、单元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第五单元已经接触了长篇幅的课文,也巩固了默读、写旁批的阅读方法,但是阅读速度仍然较慢。此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要引导学生在快速阅读时,静下心来,排除杂念,尽量增加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通过抓取关键词语来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不指读,不回读,也不要在心里默读。
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及写作实践,激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四、单元学习目标
1.感受文学的奇思妙想,体验虚构与想象的力量,扩大自身视野。
2.学习快速阅读,通过寻找关键词语等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3.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与想象,深入理解课文。
24寓言四则
设计说明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是《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有很强的讽刺意味。这两则寓言分别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和取得一点儿成绩就骄傲自大、得意忘形的人。《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别人,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杞人忧天》告诉我们,不要庸人自扰,不要为了不必要或缺乏依据的事情而忧虑和担心,给自己徒添烦恼。四则中外寓言,出于假托却入情入理,篇幅短小却意味深长,集中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对学生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寓言中巧妙、合理的想象,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4.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培养健全人格,辩证看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理解寓言的寓意,积累文言词语。
2.引导学生在学习寓言的过程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资源与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情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寓言是什么吗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种魔法,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更有人说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寓言四则》,一起感受寓言的魅力。
二、预习任务
1.字音字形。
雕(diāo)像庇(bì)护_赫(hè)拉_较量(liàng)
喇(lǎ)叭凯(kǎi)歌粘(zhān)住
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袒护;保护:庇护
无代价地赠送:白送
买东西时商家为促销而额外赠送给顾客的东西:添头
3.文学常识。
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传说他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后人以他的名义汇集古希腊的寓言故事,编成《伊索寓言》。
寓言是以劝谕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一种文学体裁。其篇幅一般比较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伊索寓言》相传为伊索所著的寓言集,共收录有300多则寓言,内容大多与动物有关。书中讲述的故事简短精练,刻画出来的形象鲜明生动,每则故事都蕴含哲理,或揭露和批判社会矛盾,或抒发对人生的领悟,或总结日常生活经验。《伊索寓言》对后代欧洲寓言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是西方寓言文学的典范之作。
三、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组织学生自由诵读,思考: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2.分析赫耳墨斯的三问,说说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朗读指导】在朗读过程中,语气要豪放、嚣张、肆意一些,表现出赫耳墨斯的扬扬得意之感。3.《伊索寓言》的结尾往往会用一句话说明道理、点明寓意。请概括这则寓言的内容。思考:这则寓言所传达的哲理有什么现实意义1.自由诵读,思考问题。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这表现了他爱慕虚荣的性格。2.在文中找出赫耳墨斯的三问,分析其形象。(1)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他下凡之行的目的是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一上来就问众神之首的雕像,既有好奇试探,也有争锋主神的盲目自信。(2)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笑着问”,是轻慢的笑、窃喜的笑,众神之首和他的妻子也不过如此,赫耳墨斯虚荣自负的形象跃然纸上。(3)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问”之前两个关于自己身份的“想",已经体现了赫耳墨斯的自以为是,郑重的语气之中酝酿着呼之欲出的自我期许。总结:这则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一个爱慕虚荣、自负、自视甚高、骄傲狂妄的神。3.这则寓言通过写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现实意义:做人不要盲目自高自大。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不是看他官职的高低、权力的大小,更重要的是看他用自己手中拥有的权力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只有尊重和爱护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1.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语气,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2.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思维,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走进寓言,体会寓言的寓意。
四、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学习寓言,整体感知。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1.蚊子为什么能打败比自己强大许多的狮子2.蚊子为什么会被蜘蛛打败(二)细读课文,理解寓意。1.蚊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2.蚊子的经历和结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这则寓言运用了怎样的写法有怎样的写作特色(一)1.(1)蚊子能知己知彼。它的挑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看出对方的力量在于“用爪子抓,牙齿咬”,但它会飞,能避开攻击。(2)蚊子能扬长避短。对方“鼻子周围没有毛",这是最适合的攻击点,也是对蚊子来说最安全的地方。这正是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加上勇敢进攻,结果自然是蚊子战胜了狮子。2.蚊子陶醉于胜利的喜悦之中,骄傲自满,自以为无敌于天下,得意忘形,丧失了警惕。(二)1.(1)蚊子攻击狮子时,知己知彼,能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充满智慧。(2)“吹着喇叭冲过去”表现了蚊子的自信和勇敢。(3)蚊子战胜狮子后“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表现了蚊子得意忘形、目空一切,取得一点儿成绩就骄傲自大的性格特点。蚊子的性格特点:有智慧、自信勇敢,但取得胜利后目空一切、得意忘形、骄傲自大。2.蚊子的经历和结局告诉我们,在取得一点儿成绩时不能骄傲自大、得意忘形,否则会很容易乐极生悲。只有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3.(1)结构蓄势突转,曲折有致。这则寓言的情节大起大落,写出了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化。首先是蚊子,一开始就发出挑战书,“我不怕你”“我比你强得多"体现了蚊子的自信和勇敢,话语咄咄逼人,这是第一步蓄势。进攻中,动词“吹”“冲"咬”既写明了蚊子的策略,又写出了其勇猛的精神,这是第二步蓄势。战胜狮子后,蚊子“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其飘飘然、昏昏然的得意之态毕露,这是第三步蓄势。战胜狮子之后,用一个“却”字突转,刚战胜狮子这个庞然大物的蚊子竟然葬身于蜘蛛之口。情节的大起大落,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启示。(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这则寓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性格,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把蚊子的叫声比作吹喇叭、唱凯歌,以状其得意忘形之态,生动贴切。引导学生感知蚊子的性格特点,理解故事的寓意,学习此则寓言的写作手法。
五、过程性评价
针对学生感知形象、理解寓意的能力进行评价。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的讽刺性、哲理性、劝谕性的特点,更从两则寓言中明白了深刻的道理:①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不是看他官职的高低、权力的大小,更重要的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不要爱慕虚荣、妄自尊大。②在取得一点儿成绩时不能骄傲自大、得意忘形,否则会很容易乐极生悲。只有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七、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比较《蚊子和狮子》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异同。
2.发展型作业:完成《七彩作业》中此课《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习题。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学习情境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外国寓言,理解了它们深刻的寓意。其实在我国文学宝库里,也有不少诙谐幽默的寓言,至今仍有广泛的现实意义,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两则我国古代的寓言,感悟其中蕴含的哲理。
二、预习任务
1.字音字形。
杞(qǐ)人溉汲(ɡàijí)星宿(xiù)中(zhònɡ)伤身亡(wú)所寄
躇(chú)步跐(cǐ)蹈舍(shì)然大喜不当坠耶(yé)
2.文学常识。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一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列子》,中国道家典籍之一,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三、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教师范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2.学生自由朗读,熟悉文本。3.全班齐读,个人范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二)疏通文意,概括故事。1.引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三)积累文言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积累此课重点文言知识。(四)演绎寓言,领悟寓意。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演绎这则寓言。【提示】(1)选取角色,设计对话。(2)按照自己对人物及故事的理解,加入一些神态、动作等设计(比如邻人在听到消息时的惊讶等)。(3)声音洪亮,脱稿表演。2.试着从“宋之丁氏”和“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探究“误传”的原因,并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3.谈谈这则寓言的现实意义。(一)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听教师范读,注音并划分节奏。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熟悉文本。3.全班齐读,个人范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二)疏通文意,概括故事。1.小组讨论,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语境翻译课文。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的人回答说:“(家里挖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中挖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息像这样,还不如不知道。2.起因:丁氏挖井,说得到了一个人。经过:别人听到之后传播。结果:宋君派人调查,得知真相。此文记叙了宋国的丁家挖井得到了一个劳动力被误传为从井中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三)积累文言知识。1.重点实词。①家无井而出溉汲(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②及家穿井(及:待,等到)③国人道之(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道:讲述)2.一词多义。之闻于3.词类活用。闻之于宋君(动词的使动用法,文中是“使听到”的意思)4.古今异义。穿国(四)演绎寓言,领悟寓意。1.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语言、动作、神态等;确定角色,组内练习;班级展示,小组互评,说明设计理由。2.“宋之丁氏"表述不明,导致误传。“闻而传之者”不加考证就传播,导致误传。启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别人,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同时,在传播信息的时候,要尽可能把话说清楚,以免产生歧义。3.示例: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不信谣,不传谣,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应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提高辨别、分析能力,将这则寓言的寓意牢记于心。1.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培养文言文语感。2.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感悟课文寓意。
四、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教师范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2.学生自由朗读,熟悉文本。3.全班齐读,个人范读。(二)疏通文意,概括故事。1.引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寓言的起因、经过、结果,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三)积累文言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积累此课重点文言知识。(四)理解内容,感悟寓意。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杞人反复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种可笑的想法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你如何看待这种解释3.《杞人忧天》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分别刻画了怎样的形象4.作者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学完这则寓言,你获得了哪些启示(一)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听教师范读,注音并划分节奏。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熟悉文本。3.全班齐读,个人范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二)疏通文意,概括故事。1.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积聚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各个地方,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那个杞国人放心了,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非常高兴。2.起因:杞人担心天地崩坠,以至于废寝食。经过:晓之者耐心解忧。结果:两人“舍然大喜"。此文记叙了一个杞国人担心天会崩塌,地会陷落,寝食难安。有个热心人耐心劝导,他才放下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机构装修工人合同
- 脊柱手术室护理
- 策划书行业分析
- 咖啡厅内部装修设计协议
- 2024玛纳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2024河北雄安新区兴达技工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简化版代理销售合同
- 化工制图与识图试题库含答案
-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承包合同范本
- 植物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 原发性高血压护理措施
- 人工智能基础(Python实现)-课件 第8章 生成式大模型应用
- 2024年安徽宁马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纪检监察审查调查业务培训
- 《变频器原理及应用》课件
-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英语(苏州卷)
- 摄像服务行业品牌建设研究-深度研究
- JT-T-1045-2016道路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规范
- DB33T 1192-202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检查用表统一标准
- 电镀与化学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