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法律保障生活 同步练习_第1页
9.2 法律保障生活 同步练习_第2页
9.2 法律保障生活 同步练习_第3页
9.2 法律保障生活 同步练习_第4页
9.2 法律保障生活 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2课时法律保障生活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1法律的特征1.(2021山东日照期末)观察漫画,法律与道德、校规等的共同点是()①它们都是由国家制定的②它们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③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而其他行为规范则不一定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2.(2022陕西宝鸡陈仓区期末)法律往往被人们称为“国法”,其主要原因是()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2022山东青岛李沧区期末)法律是由①“国家”制定或认可,由②“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下列对①②两处中的“国家”理解正确的是()A.①是指国家立法机关;②是指政府、军队、法庭、监狱等B.①是指国务院;②是指军队、法庭、监狱、警察等C.①是指国家立法机关;②是指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D.①是指人民法院;②是指政府、法庭、监狱、警察等4.(2022山东济南高新区期末)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体现的法律的特征是()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D.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知识点2法律的作用5.(2022江苏如皋期末)黄某通过隐匿个人收入等方式偷逃税款,数额巨大。杭州市税务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对黄某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3.41亿元。从法律的作用看,对黄某进行处罚表明()A.法律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B.法律保护公民的一切权利C.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D.法律和我们一生如影随形6.某学习小组用图示法进行知识总结,下面符合下图逻辑要求的是()①道德与法律②情感与情绪③规则与法律④国家强制力与警察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能力提升全练7.(2022山西中考)今年4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这是该法颁布并实施26年后的首次大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该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体现了()A.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C.法律是人们维护权益的有力手段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8.(2022云南中考)2021年10月,在北京野生动物园自驾游览区,一名游客突然违规下车,不断用语言、动作故意挑衅虎群,严重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被北京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法律面前不能任性而为B.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C.法律维护社会秩序D.法律只约束违法犯罪人员9.(2022河南中考)夜间施工、广场音响、邻里装修等噪声污染是社会各界近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于2022年6月5日起施行,回应热点问题的解决,以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谐安宁。该法的修订与施行表明()①噪声污染防治只能依靠法律②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制定和修改的③国家禁止夜间施工、室内装修等活动④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2江苏苏州张家港期末)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五条规定:“网络游戏经依法审批后方可运营……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得在每日二十二时至次日八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这一“网络保护”新规施行以来,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由此可见,法律()A.具有规范作用 B.只有规范作用,没有保护作用C.具有保护作用 D.既有规范作用,也有保护作用11.(2022北京海淀区期末)202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权益制定的一部专门法律。该法对收集、处理个人信息的各类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为破解个人信息保护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①表明只要制定了法律就可以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②可以彻底消除各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③为评判人们收集、处理个人信息的行为提供了准绳④说明了每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22浙江台州中考]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建设需要你我共同担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法速递】【法律链接】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四十九条:……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存在严重不良行为或者实施犯罪行为……可以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对未成年人来说,材料体现了法律的哪一作用?(2分)13.(2022山西太原期末)2022年2月27日,刘某、赵某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不配合检查点工作人员的检查,拒绝登记个人信息,与检查点工作人员发生争执,进而暴力殴打正在依法履行职责的检查点工作人员,致使工作人员受伤住院,其行为构成了妨害公务罪。当地人民法院判处被告人刘某有期徒刑一年五个月、被告人赵某有期徒刑一年。上述案例告诉我们哪些道理?素养探究全练14.学科素养·法治观念小明和小熙旅行记一、能不能刻字小明和小熙一起去旅游,看到景区门口的狮子,小熙心里特别激动,就想在狮子上刻下自己的名字。小明赶紧阻止了他,并说……【法律链接】(1)结合法律链接的内容,请你分析法律的作用有哪些。(2)结合法律链接的内容,思考小明会对小熙说什么。二、38元的大虾【案例再现】中午,小明和小熙一起去了一个餐馆,在这个餐馆点菜时小明和小熙已经向老板确认过“海捕大虾”是38元一份,结账时却变成38元一只,整盘收费1500多元!他们和老板理论了起来。(3)小明和小熙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两种即可)【后续报道】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价格法、行政处罚法等相关规定,对该餐馆作出罚款9万元、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并要求其退还非法所得。(4)后续报道体现了我国法律具有什么作用?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2课时法律保障生活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全练1.B本题考查生活中行为规范的共同点。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然而然形成的,①错误。②③是法律与道德、校规等规范的共同点。④是法律与其他行为规范的区别,不符合题意。故选B。2.A法律往往被人们称为“国法”,其主要原因是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故选A。3.C①中的“国家”指的是国家的立法机关,②中的“国家”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C正确,故选C。4.B题干的内容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即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5.A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黄某因偷逃税款被处罚体现了法律的规范作用,A正确。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B错误。C、D与题干要求不符。6.B题干中的图体现的是包含关系,规则包括道德、法律等,国家强制力包括警察、监狱、法庭等,③④符合题意。道德与法律属于交叉关系,情绪与情感属于并列关系。能力提升全练7.B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体现了B观点。A、C、D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8.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错误。本题是逆向选择题,D符合题意。9.C①③观点绝对。新修订的噪声污染防治法回应热点问题的解决体现了②观点,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谐安宁体现了④观点,C正确。10.D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得在每日二十二时至次日八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这对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是规范,对未成年人是保护,故选D。11.D有了法律并不等于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只有实行法治,依法治国、依法办事,才能走上法治道路,①错误。②错在“彻底消除”。③是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的作用。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我国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权益制定的一部专门法律,这体现了④观点。12.答案保护作用。解析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发现未成年人存在严重不良行为或者实施犯罪行为,可以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接受家庭教育指导,这一规定对父母来说是规范作用,对未成年人来说是保护作用。13.答案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任何人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法律保护着我们的生活,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要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的习惯。解析刘某、赵某违反防疫规定并暴力殴打工作人员,致使工作人员受伤住院,构成了妨害公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①从法律的特征角度,这告诉我们: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②从法律的作用角度,这告诉我们:法律具有规范作用,规定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同时,二人被判刑也体现了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从以上方面回答即可。素养探究全练14.答案(1)①旅游法第十三条规定了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②旅游法第十三条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2)你这是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意思表达相似即可。提示:只能从法律的角度回答)(3)与餐馆协商解决、找相关部门调解、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等。(4)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解析本题以小明和小熙旅行记为线索,以两则日常生活中的案例为载体,以相关的法律条文为依据,考查学生的法治观念素养;同时在依据相关的法律条文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考查了学生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素养。第(1)问,找到材料和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是解题的关键。①“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说明法律规定了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②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三条中对相关行为的处罚,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不应当做什么,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第(2)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