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知识清单
20曹刿论战
【文学文体常识】
i.《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
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共三十五卷。其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
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因此
本书在中国的文学界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史学也有巨大的贡献。
2.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
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
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
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文言词汇积累】
1.重要字词读音。
曹烈(gui)小惠未,(bidn)小信未孚(fil)又何回(jidn)焉公与之平(ch6ng)长勺(shdo)
2.解释课文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
肉食者鄙: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弗敢加也:力口,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
必以停:信,诚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小信未芋:孚,为人所信服。
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鼓,动词,击鼓。
既受克,战胜。
望其旗靡:靡,倒下。
(2)通假字
小惠未褊。“彳扁"同“遍”,遍及。
(3)古今异义
牺牲玉帛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小大之州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
必以情情,古义:以实情判断。今义:感情。
用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又何回焉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可?一战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能够。
肉食者副鄙,古义:鄙陋,这里指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用而衰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4)一词多义
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暗地。
故:公问其故:缘故。彼竭我盈,故克之:所以。
属:忠之属也:类。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有良田美池之属:类。
以:可以一战:凭借。必以情:按照。
必以分人:把。
伐:十年春,齐师伐我:兴兵攻打。伐竹取道,下见小潭:砍伐。
(5)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公将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6)省略成分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肉食者谋之,(君)又何间焉?
乃入见。一一(曹刿)乃入(宫)见(庄公)。
问:“何以战?”一一(曹刿)问(庄公):"(君)何以战?”
必以分人。一一必以(之)分(于)人。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一一(曹岁IJ)对曰:“(此)忠之属也。可以(之)一战J
(7)成语
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辙乱旗靡:形容军队溃败混乱。
彼竭我盈: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你)
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拜见庄公。曹刿问庄公:“(你)
凭借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
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玉和
丝织品之类,我从来不敢虚夸数目,一定报以实情。”(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
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能件件都明察,但一定诚心。”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
(我)跟随您去。”
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
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以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驱车追赶。曹
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查看车轮碾出的痕迹,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说:“可以(追击)
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
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己经穷尽了。他们的士气枯竭而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
他们。”
【重点质疑】
1.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体现了曹刿怎样的军事见解?
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把握时机,后发制人。
2.曹刿是如何向鲁庄公论战的?
(1)论战前准备:取信于民一一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论从战指挥:齐人三鼓一一反击视探望一一遂逐
(3)论战胜原因:彼竭我盈一一敌疲我打辙乱旗靡一一敌退我追
3.长勺之战的胜利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1)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
(2)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
(3)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4.本文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本文重点在刻画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而不在记叙战争的经过。因此,只详写曹刿
分析战前的政治准备和指挥鲁军作战的经过,以及战后谈论鲁国取胜的原因。对双方军事部署、战争经过
等则略写或不写。这样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详略结合有致,使文章显得中心突出,而又情节紧凑。
5.从长勺之战可以看出曹刿有着怎样的军事思想?
(1)在与庄公的对话中,体现了曹刿重视“人和”这一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
(2)从一鼓作气的战术看,他善于把握进攻的最佳时机。面对齐师远道而来,鲁军以逸待劳,选择在齐师三
鼓前避免与齐师正面交锋,在彼竭我盈之时一鼓作气,大败齐师,以此看出曹刿战术之高超。
(3)从“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看,曹刿在齐师失败而逃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他清楚地知道齐师此时的军
事实力并没有全部丧失,一“视”一“望”看出曹刿的谨慎沉着,体现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
思想。
6.曹刿、鲁庄公是怎样的人?
曹刿形象: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
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鲁庄公形象:鲁庄公作为国君的见识“鄙”: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这是
他政治思想上的缺陷;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没有很好的军事指挥能力。但他又并非昏君,备战
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
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文章主旨】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的胜
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的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
传》的艺术成就,该文是《左传》中的名篇
【写作特色】
(1)详略得当,中心突出。本文重在刻画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而不在记叙战争的经
过。因此,只详写曹刿分析战前的政治准备、指挥鲁军作战的经过以及战后谈论鲁国取胜的原因。对双方
军事部署、战争经过等则略写或不写。这样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详略结合有致,使文章显得中心突出,
而又情节紧凑。
(2)运用对话,语言精练。通篇以对话为主,展开情节。通过对话,展示了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把战前准
备、作战情况以及胜负原因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对话过程中,又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
的军事才能,刻画出曹刿及鲁庄公的性格。全文虽只有两百多字,却辞约意丰,言简意明,文笔非常精练。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学文体常识】
1.刘向(约前77年一前6年),本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
学家。刘向一生著述颇丰,对保存我国古籍文献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留下了多部历史、文学名著:《战国策》
《说苑》《列女传》等。
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杂记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其所记史事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
《战国策》的文章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还是双方论辨,都喜欢渲染夸大,充分发挥,畅所欲言,具有
很强的说服力。此外,描写人物形象极为生动,而且善用运用巧妙形象的比喻,通过有趣的寓言故事增强
文章的感染力。
【文言词汇积累】
1.重要字词读音
际(yi)丽期(zhdo)服衣冠(gudn)寒(kui)镜朗(ji)年期(chdo)于齐
2.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虚词
纳谏:接受规劝改正错误。纳,接受。谏,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
映丽:光艳美丽。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谁。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
及:赶得上,比得上。
旦日:明日,第二天。
弗如:不如。
诚:确实。
莫:没有人,没有谁。
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
闻:使……听到。
间:间或,偶然,有时候。
期年:满一年。
(2)古今异义
邹忌网齐王纳谏讽,古: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今:讽刺。
寒镜窥,古:照,看。今:偷看。
明目,徐公来明日,古:第二天。今:明天。
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土地方圆。今:地点。
能面则寡人之过刺,古:批评。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谤叽于市朝讥,古:指责议论。今:诽谤嘲讽。
臣之妻私臣私,古:偏爱。今:自私。
宫妇有有莫不私王左右,古:身边大臣。今:方位名词。
邹忌修八尺有余修,古:长,原文指身高。今:改正。
虽欲言虽,古:即使。今:虽然。
(3)一词多义
之: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取消句子独立性)
孰视之(代词,指徐公)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臣之妻私臣(的)
王之蔽甚矣(取消句子独立性)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
数月之后(连词,无意义)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事)
朝:皆朝于齐(朝拜)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朝服衣冠(早晨)
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孰视之(通“熟”,仔细)
于:欲有求于我也(向……)能谤讥于市朝(在)
皆以美于徐公(比)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向)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皆朝于齐(向)
上:受上赏(第一等的)上书谏寡人者(向皇帝……呈上)
修: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美:不如徐公美(美丽的)妻之美我者(认为……美)
(4)词类活用
朝用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
期服衣冠(名词作状语,早晨)
令初下,群臣进谏(名词作动词,下达)
吾妻之蓑我者,私我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
用寡人之耳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5)通假字
邹忌修八尺有余(通“又”)
明日徐公来,熟视之(通“熟”,仔细)
(6)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也”表判断。)
②倒装句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b.忌不自信。(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忌不信自"。)
③省略句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省略主语、宾语,(邹忌)与(之)坐谈
④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
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丽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
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丽),因而又问他的妾说:“我同徐公比,哪一个美?"妾说:“徐公
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与(客)坐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
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
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
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
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
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
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于是下命令:“大小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
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并能使我听到的,受到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
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后,还不时有人偶然进谏;满一年后,即使有人
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燕、赵、韩、魏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内
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重点质疑】
1.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全文共3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经过冷静思考,悟出了妻、妾、
客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准备以此为喻去讽谏齐王。
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第三部分(第3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2.邹忌是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
了什么呢?
通过邹忌的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及妻、妾、客的三答。
“暮寝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邹忌在三问三答之后,经过“孰视”
“窥视",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说比徐公美。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吾妻之美
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是邹忌经过一番思考得出的结论。
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
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3.邹忌是如何讽辣齐王的?
邹忌采用以家事喻国事的办法。以“臣之妻私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与“朝
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比,劝说齐王除蔽纳谏。
最后恳切指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4.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王曰:“善”则是对邹忌一席话的肯定和赞赏。由于邹忌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
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设喻巧妙,推论自然,入情入理,态度诚恳,所以齐王欣然接受了他的意
见。
5.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怎样进谏的?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
①齐王下令按进谏的方式,分三等悬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滂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如此不计较提意见的方式和态度,这在封建社会是罕见的,也正
是邹忌敢于进谏的原因。②臣民进谏分三个阶段,发生了三次变化,“令初下,群臣进沫,门庭若市;数月
之后,时时而闻之;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这三变生动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举措的正确性。③结果
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说说邹忌和齐王各是什么样的人?
邹忌:头脑冷静、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勇于进谏、忠君爱国的谋士。
齐威王:心胸宽广、虚心纳谏、明智果敢、勇于改革、重贤明理的开明君主。
【文章主旨】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威王纳谏,使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说明了国君必须广开言路,
采纳群言,才可以改良政治的道理。
【写作特色】
1.精彩的对话。邹忌三问,看似平常普通,问的都是和徐公比美的问题,但由于问的对象不同,问的背景
情况不同,因此间的语气与神态都会不同。妻、妾、客三种答法的意思基本是一样的。但由于身份不同,
想法不同,因此他们的回答、语气与神态也就有差别,此所谓“言为心声”。这些对话看似平常,但含意隽
永,而人寻味。
2.精巧的结构。本文采用了“三叠法”。三问:妻、妾、客三答。三比:妻私我一宫妇左右私王。妾畏我一
朝廷之臣畏王。客有求一四境之内有求于王。三赏:上赏中赏下赏三时: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前后呼
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
【理解性默写】
1.课文中描写对群臣吏民进谏给予中等奖赏的句子是“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描写群臣吏民进谏的第二
阶段的句子是“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2.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悟出的道理是“直言不易”。(用自己的话概括)
3.邹忌借助类比,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推导出了“王之
蔽甚矣”的结论。
4.齐王接纳邹忌的谏言取得的成果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或:战胜于朝廷)工
22陈涉世家
【文学文体常识】
1.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西汉夏阳人,史学家、文学家。从小受父亲司马谈的影响,10岁诵读
古文经书,20岁开始游历大江南北,访问了许多遗老,考察了历史遗迹,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的遗事、轶
闻以及地方风俗和经济生活。司马谈逝世后他继承父职做了太史令,这是他写作《史记》的起点和重要条
件。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触怒了武帝,被捕入狱,受腐刑。但他忍辱含垢,发愤著书,出狱后任
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在五十三岁时终于完成《史记》这一部巨著。《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2.《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迹)、三十世家(记世
袭封国的诸侯和辅汉功臣事迹的传记)、七十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功)、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
十表(记大事年月)五个部分,共五十二万字。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
史,比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社会面貌,对后世史学研究有深远影响。《史记》具有强烈的批判
精神和鲜明的人民性。它对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腐朽方面,作了大胆、深刻的揭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
绝唱,无韵之离骚”。
【文言词汇积累】
1.重要字词读音
阳夏(jia)嗟(jie)呼遹(zhe)成度(du)已失期以数(shud)谏故当行(hang)
陈胜王(wang)詈(zeng)篝(g6u)火忿恚(hui)笞(chi)徇(xtm)锋(zhi)赞B(za
n)柘(zh苞)谯(qiao)扬(dang)社稷(ji)被(pl)坚执锐
2.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1)通假字
发闾左遁戍渔阳(“遹”通“谪”,调发、流放)
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固以怪之矣(“以”通“己”,已经)
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
(2)古今异义词
若为佣耕(古义:你;今义:如果)
今亡亦死(古义:逃跑;今义:死亡)
笠死,死国可乎(古义:同样;今义:相等)
金或闻无罪(古义:有人;今义:或者)
楚人性之(古义:爱戴;今义:怜惜,怜悯)
今遨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古义:如果;今义:心意真实)
又闻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私自,偷着;今义:隔开,不连接)
卒中往往语(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而成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七;今义:十六或十七)
比至陈(古义:等到;今义:比较)
会天大雨(古义:适逢;今义:通晓)
藉第令毋斩(古义:即使,假若;今义:用在整数的数词的前面,表示次序)
(3)一词多义
上:辍耕之垄上(上面,方位名词)使外将兵(皇上,名词)
应:佣者笑而应曰(回答,动词)宜多应者(响应,动词)
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动词)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
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动词)
会:会天大雨(适逢,副词)皆来会计事(集会,动词)
数:扶苏以数谏故(屡次、多次,副词读音为shud)
卒数万人(几,数词读音为Shu)
将:项燕为楚将(将领,名词)上使外将兵(率领,动词)
行:行收兵(行军,动词读音为xing)乃行卜(做,进行,动词读音为xing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队伍,名词读音为hdng)
书:乃丹书帛曰(写,动词)得鱼腹中书(字条,名词)
号:号令召三老(下令、命令,动词)号为张楚(宣称,动词)
令:令辱之(使、让,动词)召令徒属曰(号令,动词)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派,动词)藉第令毋斩即使、假若,连词)
以:扶苏以数谏故(因为,介词)固以怪之矣(通“己”,已经,副词)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把,介词)
祭以尉首(用,介词)以激怒其众以便,连词)
之:辍耕之垄上(去、往,动词)怅恨久之(无实义,助词)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助词)二世杀之(他,代词)
王:陈胜王(称王,动词读音为wdng)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名词读音为Wdng)
故:扶苏以数谏故(原因,名词)广故数言欲亡(故意,副词)
为:为坛而盟(筑,动词)功宜为王(称,动词)
士卒多为用者(被,介词)为屯长(做,担任,动词)
当: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在,介词)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应当,动词)
(4)词类活用
法皆斩(名词作状语,按法律)
天下苦秦久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死国可乎(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乃丹书帛曰(名词作状语,用丹砂)
置人所臂鱼腹中(名词作动词,用网捕)
固以怪之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夜篝火(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篝,名词用作动词,用笼罩着)
狐鸣呼曰(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皆指目陈胜(指,名词作动词,用手指;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神示意)
尉果笞广(名词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将军身被坚执锐(形容词作名词,坚硬的铠甲;锐,形容词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皆刑其长吏(名词作动词,惩罚)
忿恚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会天大雨(名词用作动词,下大雨)
(5)文言虚词
也:①表判断。“吾闻二世少子也”;②表诘问。“何富贵也?”
乃:①于是,就。“陈胜吴广乃谋曰";②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固:①本来。“固以怪之矣”;②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而:①表前后两部分是转折关系。“而成死者固十六七”;②表前后是承接关系。“夺而杀尉”;③表前后是
方式与目的关系;“为坛而盟”;④表前后部分在时间上有先有后。“收而攻新”。
⑹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
陈胜者,阳城人也(点拨:……者……也,表判断。)
吾闻二世少子也(……也,表判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表判断。)
②被动句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一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之)(所)为用者。
③省略句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一扶苏以数谏故,上使(之)外将兵
天下苦秦久矣。一天下苦(于)秦久矣。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一乃丹书(于)帛曰:“陈胜王。”
独守丞与战谯门中。一独守丞与(之)战(于)谯门中。
然足下卜之鬼乎!一然足下卜之(于)鬼乎!
④倒装句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一乃丹书(于)帛曰:“陈胜王。”一乃(于)帛丹书曰:“陈胜王。”
独守丞与战谯门中。一独守丞与(之)战(于)谯门中。一独守丞(于)谯门中与(之)战。
然足下卜之鬼乎!一然足下卜之(于)鬼乎!一然足下(于)鬼卜之乎!
祭以尉首一以尉首祭.
王陈。一王(于)陈。一(于)陈王。
⑤反问句
何富贵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⑥兼语句
上使外将兵。一上使(之)外将兵。
【译文】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人雇佣耕地,(有一次)陈涉
停止耕作走到田境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说:“假如有一天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伙伴们。”佣工
们笑着回答说:“你是给人家当雇工的,哪能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
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九百贫苦百姓去驻守渔阳,临时停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进征发戍边
的队伍里,并担任驻守戍边的小头目。他们(在这里)恰巧遇到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期,
按照秦朝法令都要被斩首。陈胜、吴广于是一起商量说:“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
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陈胜说:“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
不应当即位做皇帝,应当即位做皇帝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秦始皇的缘故,皇帝派他在外面带
兵。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二世却杀了他。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但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是楚
国大将,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
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倡导天下人反秦,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说得很对。
于是二人就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要做的事情都能成功,并能建立功业。然而你们
还是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听了很高兴,又考虑卜鬼的事,说:“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来
威服众人罢了。”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用网捕获的鱼的肚子里面。士兵们买
鱼煮了吃,发现鱼肚子里(绸子上)写的字,本来已经认为这事怪异了。陈胜又暗中指使吴广到驻地旁的丛
林里的神庙中,夜里用笼罩着火(装作鬼火),又装作狐狸嗥叫时凄厉的声音(向士兵)喊道:“大楚要复兴,
陈胜要为王!”士兵们夜里都惊恐害怕。第二天,士兵中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都用手指并用眼睛注
视着陈胜。
吴广一向待人很好,士兵中听从吴广差遣的人很多。(一天)率领戍卒的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说想要
逃跑,来使尉恼怒,使尉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吴广的部下。尉果然用竹板子打吴广。尉剑挺出鞘(想杀吴广),
吴广跳起来夺过剑杀死了那个尉。陈胜协助吴广,一同杀了两个尉。陈胜召集并号令所属的士兵说:“你们
诸位遇上了大雨,都己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该判杀头。即使仅能免于斩刑,而戍边的人中本来也有十分
之六七的会死掉。大丈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要成就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属下
的士兵都说:“愿意听从您的号令。”于是他们就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为的是依从人民的愿望。(他
们)露出右臂作为标志,号称大楚。用土筑成高台并在台上宣誓,用(被杀死的两个)尉的头祭天。陈胜
立自己为将军,吴广担任都尉。起义军攻下大泽乡,收集大泽乡的义军攻打新县。靳县攻下后,就派符离
人葛婴率领部队攻取新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锋、鄢、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来了。他们行军中沿途收
纳兵员,等到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人,步兵几万人。攻打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
在城中,只有守丞带兵在城门洞中同起义军作战。守丞不能取胜,被杀死了,起义军就进城占领了陈县。
过了几天,陈胜传令召集当地管教化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一起来集会议事。乡官和有声望的人都说:“将军
亲自穿着铁甲,手拿锐利的武器,讨伐昏庸无道的秦王,诛灭凶残暴虐的秦朝,重建楚国,论功劳应当称
王。”于是陈胜被拥戴做了王,定国号叫“张楚”。在这时候,各郡县苦于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来惩
罚当地的郡县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涉(的号召)。
【重点质疑】
L陈涉、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
2.陈胜、吴广是怎样谋划起义的?
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天下苦秦久矣一一人民群众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
统治阶级内部政治危机一一秦二世杀太子扶苏篡位,引起人民群众对秦王朝的更大不满。
楚国人民反抗要求一一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3.陈胜、吴广为谋划起义作了舆论准备,是怎样的?有何作用?
鱼腹藏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曾鱼腹中。卒卖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已怪之矣。
篝火狐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
4.陈胜发动起义的步骤有哪些?
并杀两尉: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
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巳,死即举
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为坛而盟: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5.陈胜简短的起义号召有何作用?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哪句话?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表达了陈胜等人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6.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本文邹忌是怎样设喻说理的?
“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涉、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
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
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7.阅读全文,可以看出陈胜是怎样一个人。
起义前:辍耕、怅恨久之、太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等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生动地刻画了陈胜少有大
志,具有反抗精神。
谋划起义时:通过描写陈胜对形势的军事指挥和通过描写陈胜对形势的分析,鼓动士兵起义的语言以及采
取威众的策略,表明了陈胜善于谋划,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卓越领导组织能力。
发动起义时:通过描写陈胜富有鼓动性和号召力的宣传语言,叙述陈胜正确的军事策略以及对起义军初期
发展壮大的事实,显示了陈胜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和杰出的军事能力。
总结:陈胜的思想性格:
——足智多谋,有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
——谋划精妙,善做思想工作,卓越的宣传能力。
是一个成熟的农民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
8.本文在选材上有详有略,试分析哪些部分写得详,哪些部分写得略,为什么?
从全篇来看,详写的是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略写的是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起义军的进攻路线、农民
政权的建立等,至于各地的反秦斗争则仅用一句话带过。在详写的那一部分里,重点写的是陈胜的谋划,
其余的如大泽乡遇雨、为坛而盟等都写的比较简略。这样有详有略的写来,才能突出表现陈胜非凡才略。
【文章主旨】
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以可靠的历史资料为依据,生动的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一
一大泽乡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的揭示了它的本质-----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
伟大革命运动。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陈胜,作者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
塑造出一位栩栩如生的农民革命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光辉形象。
【理解性默写】
1.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2.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3.陈胜采用“威众”之策后,收到的效果是: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4.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3出师表
【文学文体常识】
1.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
家。幼年时随叔父避乱荆州。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辅佐刘备建立蜀国,被任命为丞相,后受遗诏辅佐
后主刘禅,封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分明,善计谋,通兵法,深得将士爱戴。234年,病死
军中。代表作有《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2.“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
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章、奏、表、议四个小类。表的主要作用
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
此,“动之以情”可以说是“表”的一个基本特征。
【文言词汇积累】
1.重要字词读音。
陛(bi)下臧(zGng)否(pi)恢弘(hong)菲(fdi)薄庶(shu)弩钝(nu)(dun)
2.解释下列词语。
(1)重点实词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光:发扬光大。
恢弘:这里是动词,意识是发扬扩大。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陟罚臧否:奖惩功过、好坏。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斟酌损益:(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咨邀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
(2)古今词义
未尝不叹息那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
臣本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
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今义:言行恶劣
由是域激。古义:感动激愤今义:感谢
开骚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业
临表涉零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遂许先帝以攀融古义:比喻奔走效劳今义:驱赶、奔跑
(3)一词多义
①遗深追先帝遗诏(动词,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是与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读“w©i”,给予)
②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动词,判定,评定)
每与臣论此事(动词,谈论)
③效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动词,“奏效”、“实现”)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名词,效用,这里是任务)
④以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表目的,用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介词,因为)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连词,从而)
(4)词类活用
诙%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做动词,发扬扩大
亲贤臣,还小人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
此皆尽笫良实:形容词作名词,贤良诚实的人
以为先帝遗德光: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深入不干毛:名词作动词,长庄稼
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作名词,指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若有作对?科及为忠善者:作奸犯科:动词作名词,奸邪的事
(5)《出师表》中的成语:
①危急存亡: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②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③作奸犯科: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④计日可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⑤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⑥临危授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译文】
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
物力又很缺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候。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
疆场上舍身作战,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
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
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皇宫的侍臣和丞相府的宫吏都是一个整体,对他们的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人而有什么差别。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的和尽忠行善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吏,由他们评定应得的处罚或奖
赏,用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和私心,使得宫内和宫外有不同的法则。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他们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
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应询问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够
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获得更好的效果。
将军向宠,性格和善,品德公正,精通军事,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
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应与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协作,将士才干高的差的、队伍强
的,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
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哀叹、惋惜的。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
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
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暂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面前有什么名气。先
帝不因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里来访问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
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失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
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东吴,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先帝(刘备)知道我谨慎,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诸葛亮)。自从接受任命以来,我日夜忧
虑叹息,担心不能将先帝托付的事情办好,有损先帝的圣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的地方。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器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平
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
责和本分。至于对政事的斟酌兴废,进献忠诚的建议,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治我重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
果没有劝勉陛下宣扬圣德的忠言,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露他们的过失;陛下自己
也应该认真考虑国家大事,征询治理国家的好办法,听取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训,如果能够这
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现在我就要辞别陛下远行了,面对奏表热泪纵横,不知说了些什么。
【重点质疑】
1.诸葛亮为什么要从分析当前形势入手?
分析当前形势,指出不利方面:先帝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去世了,天下分成三国,益州疲弊,形势危急。这
样说的目的是提醒后主要有危机感,鞭策刘禅发愤图强。虽然形势不容乐观,但也不要悲观,因为还有有
利条件:宫廷臣子,尽心尽力;守边将士在浴血奋战。这是激励后主,要有信心,并为下文提建议作铺垫。
2.课文前半部分,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你认为那一条最重要?为什么?
建议一:广开言路建议二:严明赏罚建议三:亲贤远佞
这三条建议中,“亲贤远佞”是核心,也是作者反复陈说的一条。其余两条虽然说的是方针、政策,也都
与此有关。因为刘禅是个昏庸之君,容易受坏人蛊惑,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
谗邪开方便之门;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
不明。文章为了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历史事实为前车之鉴,以先帝叹
息痛恨桓帝、灵帝昏庸误国为告诫,并以“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促使后主亲贤臣远小人。
3.课文后半部分主要追述哪几件事情?有什么用意?
先历叙自己的身世,从“臣本布衣”起笔,历数先帝之殊遇,说到“许先帝以驱驰”,并临危受命,由布
衣跃为重臣,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在叙述二十一年的遭际之后,追言先帝托孤之事,交
代这次出师的根源,以及思想基础、物质准备,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
后半部分追述这几件事情,一方面极力表达作者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表达效忠刘备父子的心
愿;另一方面,将出师与谏言沟通起来。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为己任,把国内“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的责任交给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劝勉刘禅“咨敢善道,察纳雅言”,希望刘禅亲贤远佞,听取贤
臣的“兴德之言”。
4.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
么?
不难看出,诸葛亮事事都以先帝之意为依据,句句都借先帝之口说出,既不失人臣之礼,更无教训人主之
嫌,使刘禅听了,忠言而不逆耳,十分得体;同时也表明他本人处处念及先帝之遗德、遗训,时时不忘先
帝之殊遇重托,既能表明自己的心迹,又容易以情打动刘禅。文中虽然明提陛下只有七次,但暗提陛下尚
有五处(即“诚宜开张圣听”之前,“宣付有司”之前、两次“悉以咨之”之前、“则责攸之”之前),实
际共十二处,或表忠诚,或表心愿,或提具体建议,表明诸葛亮处处为刘禅着想,使再昏庸的皇帝也不能
无动于衷了。
总之,“受恩感激”(“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
忠诚。
5.本文是怎样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
本文议论、记叙和抒情完美结合。
诸葛亮上这篇表是为了使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开头谈论
形势和治国方针,多次提到“先帝”,勉励后主继承先帝遗志,这是寓情于议;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
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容易接受,从而达到规劝的目的。中间叙述二十一年来的经历,抒发自己对先帝
的感激之情,表明自己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这是寓情于叙;结尾以“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集中表达了作者知恩图报的心情。
6.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首先,为报刘备三顾草庐知遇之恩,诸葛亮出山效命;在危难关头奉命出使,患难与共。刘备临终托孤,
他受命以来,早晚忧叹,把兴复汉室看成报先帝忠后主的职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见他是个感恩图
报的人。
其次,他能客观准确地分析天下形势、蜀国的有利与不利条件,劝谏后主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等,可见他深谙治国之道,是一个颇具政治远见的能人。
【文章主旨】
本文是诸葛亮在第一次出师北伐前对刘禅上的表文。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同时表明了
自己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心。
【写作特色】
1.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全文言辞恳切,“报先帝而忠陛下”之情贯串全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刘禅着想,
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既不借助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过去
的典故,每句话既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
2.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
由于本文是奏章,是诸葛亮出师前向恩主先帝的儿子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因此全
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达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谏目的。论述切中要害,
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议,情理交融,言辞恳切,说服力强;寓情于叙,委婉动人,感情真挚。
本文是诸葛亮在第一次出师北伐前对刘禅上的表文。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同时表明了
自己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心。
12词四首
【文学文体常识】
1.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江陵(今属湖北)人。曾两次从军边塞,后曾官至嘉州(今四川乐
山)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2.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军事家和政治家。一生积极主张抗金,终以报国无路,忧愤
而死。工于词,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人称“词
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3.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
天祥起兵勤王。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议和,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孕妇学校课外活动
- 《通山隆鼎丽都》课件
- 2024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化学真题【附答案】
- 兴奋状态的护理
- 《公众聚集场所消防》课件
- 《听听那冷雨大学语》课件
- 包皮手术科普
- 清平乐村居获奖课件
- 小儿尖足推拿治疗
- 大咯血应急预案的护理
- 2024年度Logo设计及品牌形象重塑合同
- 中小学学校国家智慧教育云平台应用项目实施方案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佛山市S6高质量发展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2030年铝型材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辣椒种植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通信工程施工方案
- 初中英语研修方案
- 化工厂拆除施工方案
- 海南自贸港优化营商环境条例7大亮点解读课件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024年下半年社会招聘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知识专题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