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表彰功勋模范人物的素材运用热点回顾:表彰功勋模范人物的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二号: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根据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的决定,授予下列人士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授予王永志、王振义、李振声、黄宗德“共和国勋章”。授予迪尔玛·罗塞芙(女,巴西)“友谊勋章”。授予王小谟、赵忠贤“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授予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塔吉克族)“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授予田华(女)“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授予许振超“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授予张晋藩、黄大年“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授予路生梅(女)“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授予张卓元“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授予张燮林“体育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2024年9月13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简介+人物事迹】王永志1932年11月生,2024年6月去世,辽宁昌图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主持中国多型号导弹研制、火箭研发和参与制定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蓝图,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杰出贡献。【人物事迹】王永志:永志不忘强国梦来源:新华社研制战略导弹、研发运载火箭、送中国人上太空并筹建“天宫”……这是组织交给他干的三件事,也是他用一辈子干的三件事。每一件事都可谓惊天动地,足以让一个人穷其一生。溘然长逝3个月后,2024年9月13日,他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以表彰其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他,就是王永志,原总装备部“921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参与或主持我国多型号导弹研制、火箭研发、送中国人进入太空并筹建空间站。【简述王永志院士的生平】独特方案解决导弹发射难题儿时家贫,直到家乡解放、分上田地,王永志的家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949年11月,17岁的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时起,他“听党话、跟党走,党让干啥就干啥”,开始把个人理想和祖国需要紧紧相连。【浓厚的爱国情怀】上中学时,他品学兼优,立志要当一名农学家。然而,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飞机频扰辽东,改变了这个东北少年的人生梦想。他立志投身国防,1952年考上清华大学航空系飞机设计专业。1955年,王永志被派往莫斯科航空学院航空系学习。两年后,他又服从国家需要,改学火箭和导弹设计专业。【为国更改志愿】学成归国,王永志成为国防部五院一分院的一员,投身到了我国第一代导弹研制中,最先接触的是东风二号。东风二号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中近程导弹。1964年6月,导弹发射在即,却遭遇技术难题——西北戈壁的高温天气导致推进剂膨胀,导弹无法达到预定射程。现场专家绞尽脑汁,都在考虑用什么方法再给导弹多添加点推进剂。这时,王永志站了出来,提出一个解决方案,“从导弹体内泄出600公斤燃料,这枚导弹可达预定射程。”本来射程就不够,还要往外泄燃料?所有人都认为这个想法是天方夜谭。问题解决不了,导弹就无法发射。情急之下,年轻气盛的王永志鼓起勇气敲响了发射场技术最高决策人钱学森的房门。【有闯劲,敢想,敢做】仔细听完王永志的想法后,钱学森把导弹总设计师叫来:“这个年轻人的意见对,就按他的办!”1964年6月29日,东风二号呼啸着点火起飞,果然命中预定目标,飞行试验验证了王永志建议的正确性。这年,仅32岁的王永志开始在导弹研制领域崭露头角。1978年,我国开展第二代战略导弹的研制工作。钱学森说,第二代战略导弹应由第二代人挂帅,建议由王永志担任总设计师。自此,他有了更多施展才华的平台,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迅速蜕变,成为新一代领军人物】立军令状按期研制捆绑式运载火箭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大力神火箭、德尔塔火箭等相继发射失利,国际发射市场出现了运载能力短缺。王永志敏锐观察到稍纵即逝的机遇,和同事黄作义等马上提出研制长二捆火箭,和院领导班子下定决心,承揽国际发射业务,打开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大门。1988年11月,中国长城工业公司与美国休斯公司签署了澳星发射服务合同。这是中国与国外签订的第一份商业发射合同。然而,合同内容复杂而苛刻。美方要求,中方需在1990年6月30日前完成一次成功发射试验,否则罚款100万美元。当时,王永志直面的考验,不仅仅是用于发射的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仅存在于图纸之上,还有必须在18个月内完成的时间限制。决策的关键时刻,王永志代表火箭技术研究院立下军令状: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火箭竖立在发射台上。一些外国同行都认为他“疯”了,在他们看来,“没有三四年甚至十年的时间是不可能完成的”。在王永志带领下,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全体干部职工开始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攻坚战——18个月,24小时不停工,全箭24套44万多张设计图样、120多个工艺攻关项目、5000多套特殊工装、几十个部段和十几万个零件、300多项大型地面试验、20项技术难题,都被顽强攻克了。1990年6月29日,我国第一枚捆绑式运载火箭——长征二号E终于提前一天矗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并于1990年7月16日首飞成功。中国航天人创造了18个月研制一枚新型火箭的国际航天新纪录。从立下军令状到火箭成功发射,王永志的体重整整减了11斤。【胆大心细,不畏艰苦】提出载人航天“三步走”设想载人航天,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这也是一个必须“有所作为”的领域。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按照“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的“三步走”战略规划,中国人开始了飞向太空的新航程。这个极具中国特色、彰显中国智慧的战略设计,就出自王永志。这一年,他正好60岁,被任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花甲之年提出“三步走”战略,为航天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面对飞天路上的一系列挑战,花甲老人王永志和同事们坚持高起点发展,自主创新,奋力攻关,在较短的时间内蹚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工程发展道路——神舟飞船从研制开始就瞄准了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水平,直接采用三人三舱的设计方案;为打造托举神舟飞天的神箭,运载火箭设计制造人员开展了近千项技术攻关,让长征二号F火箭成为最安全可靠的火箭;建设载人航天发射场,采用中国特色的总体技术方案——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整体运输、远距离测试发射……【眼光如距,抓先机】“作为总设计师,王永志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在总体技术方案制定、提出对各系统技术要求、关键技术攻关、重大问题处理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同行这样评价。【经验丰富,敢于创新】2003年10月15日,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一飞冲天,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2013年至2017年的4年间,建成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工程“第二步”圆满收官。2021年4月至2022年底,短短20个月内,中国载人航天密集实施11次发射,如期建成空间站。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最美奋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这些年来,王永志收获了无数荣誉。每一次,他都会谦虚地说,荣誉属于整个中国航天人。【为人低调,谦虚】退休后,王永志并没有离开载人航天事业,仍在为空间站建设、载人登月等出谋划策。他的妻子王丹阳介绍说:“今年上半年,他的身体已经不能自由行动,眼睛也已近失明,可他仍不停地念叨着天上的事、登月的事。”【心系祖国航天事业】2024年6月11日,王永志溘然长逝。他留给家人的,只有上百本工作笔记本和十几份口述历史。他的秘书王朋感慨道:“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科技财富。”斯人已去,风范永存。我们相信,天上那颗编号为46669的小行星——“王永志星”,定会在浩瀚宇宙中一直散发着永恒的光芒。【表达怀念敬仰之情】王振义1924年11月生,江苏兴化人。著名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成功实现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无私公开治疗方案,使更多患者受益。【人物事迹】王振义:我一生只完成了一件事,就是对病人来源:新华社他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他无私公开治疗方案,只为使更多患者受益;他年逾耄耋仍奋战在医学救治一线,为青年医生指点迷津。【简述人物事迹】人生百岁之际,这位集大成于一身的医学泰斗却认为自己一生只完成了一件事:就是对病人负责。【不忘初心】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王振义。攻克最凶险白血病“第一人”王振义说,从穿上白大褂第一天起,他就真心喜欢这个职业,喜欢为病人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从医的初心,因为热爱,追求完美,时刻将病人放在心上】1948年,王振义自震旦大学医学系毕业,以第一名的成绩留任广慈医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952年,王振义开始在著名内科专家邝安堃的指导下从事血液学研究。1959年,王振义第一次以医生的身份“遭遇”白血病。然而,曾立志“攻克白血病”的他,败了。“作为一名医生,最痛苦的就是看到病人被病痛折磨却没有办法。”王振义坦言,自己曾多次被这种无助感淹没。但王振义的人生字典里,没有“放弃”二字。除了问诊、查房,他就泡在图书馆、档案室翻阅资料。面对试验一次次失败,他只轻描淡写地说:“失败了就再继续。”经历数年苦心探索,王振义终于迎来突破:全反式维甲酸可以在体外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为正常细胞。【迎难而上,不轻言放弃,终得方法】1986年的一天,一名身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小女孩生命垂危。王振义通过仔细研判,建议她服用尚处于试验阶段的全反式维甲酸。面对他人的劝阻,王振义说:“我相信科学,我有信心!”7天后,奇迹发生了,女孩的症状明显好转,一个月后完全缓解。【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王振义的心结解开了。那一年,他陆续采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的23例患者病情完全缓解。他将相关成果写成论文发表,立即在世界范围引起轰动。王振义的求索并未就此止步。他和学生陈竺、陈赛娟等一起,创造性地提出“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的治疗方法,让这种最凶险的白血病五年生存率从10%提高到97%以上,成为第一个可被治愈的白血病。【勇于探索,不故步自封】不计名利“只想病人能好”随着全反式维甲酸的治疗方案逐渐得到各国医学界的验证,这位来自东方的医者成为了全世界的焦点。然而,此时的王振义一心只顾着一件事:如何让全世界所有的患者都能尽快用上这种药。“钱或者名誉的问题,我不会去想,我只想病人能好。”他说。【初心不变,始终如一】王振义的书桌上,珍藏着一份“震旦大学医学院毕业生的宣誓词”,一张普通A4纸上,有两句话被他手动加黑:“余于病者当悉心诊治,不因贫富而歧视,并当尽瘁科学,随其进化而深造,以期造福于人群”“余于正当诊金之外,绝不接受不义之财”。【时刻用誓言警醒自己】王振义的医者大爱也不仅局限于病人,多年来,他善行的步履从不停歇。【心有大爱】托学生捐款给汶川大地震伤员、每年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定期捐款、取出积蓄设立青年医师奖励基金……2020年,王振义将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的百万元奖金全数捐赠给瑞金医院“广聚善爱”(慈善)基金项目,至今已有65位受助者的病情得到缓解或治愈。胸膺填壮志,荣华视流水。于利无求,于名,王振义也甘为人梯。【为人低调,不在乎名利】他学术成果卓著,但总是将成果归功于团队,把合作者特别是年轻人推向前台。1994年,王振义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仅一年后,他就主动将时任所长的位置让给年轻人。他说,因其心之所系,非个人得失,“让位给有能力的年轻人,我们的事业才能始终向上”。【重视人才培养,给年轻人机会】王老的家中,一直挂着一幅《清贫的牡丹》,这是他最喜欢的画作。画作上清雅恬淡的牡丹,亦如王振义不断攀高,却也正视荣誉,约束自我。把学术财富留给年轻人如何建立一所名副其实的医科大学?1985年,上海第二医学院正式更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这个问题在时任校长王振义的心头久久萦绕。经费不足、设备不好、人员不够……面对薄弱的学科基础,王振义决心把眼前的难题一项项攻克。他四处奔波申请经费添置设备,建立重点实验室;派出学生赴法留学,与多所国外医学院建立合作,让人才培养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一花不足春,接力春常在,培养学生,王振义倾囊相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至今记得,王老曾将自己的毕业论文亲手修改了10遍。2003年,年逾古稀的王振义刚从临床一线退休,就为自己布置了新的任务——每周一次“开卷考试”,即每周初由学生提交疑难病例形成“考卷”,他查询完中外文献,亲自带领学生一起探讨交流,教学相长。如今,“答卷集锦”《瑞金医院血液科疑难病例讨论集》已出版多本,成为王振义留给年轻医生最好的礼物。从医执教75年间,王振义共带教33名硕士、22名博士。当年那间不足五平方米的实验室,走出了陈竺、陈赛娟、陈国强三名院士,留下了“一门四院士”的佳话。面对人们的赞许,桃李满天下的王老说,不是我培养了他们,是时代、国家给了他们机会,也是他们个人的努力成就了他们自己。我很幸运,能与他们共同攀登。【低调,谦虚】李振声1931年2月生,山东淄博人。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和农业发展战略专家,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提出并推动“渤海粮仓”项目建设,为促进中国粮食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人物事迹】李振声:大国麦田守望者“渤海粮仓”推动者——“又见面啦!”8月18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刘小京边走向记者边说。刘小京办公室的窗外,有一棵茂盛的大树,浓郁的枝叶从窗口探进头来。而7年前的夏收时节,渤海粮仓南皮站的示范田旁,也有这样一棵大树,树荫下是大片金黄的小麦。“猜猜你采访过的“渤海粮仓”项目,当年秋收后的验收结果怎么样?”刘小京从电脑上找出一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立项实施过程》,上面记录着2013年至2017年,项目累计示范推广8017万亩,累计增粮104.75亿公斤。刘小京特别强调:“增收量和李先生估算的大体一致。”刘小京所说的“李先生”,就是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振声,是“渤海粮仓”项目的发起人。这一项目涉及河北、山东、天津、辽宁四省市,其中河北是主战场。2017年5月,李振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过这一项目发起时我国的粮食生产状况——区域粮食单产水平差异较大,高产区粮食单产水平已经很高,增产难度加大,而中低产区单产水平较低,增产潜力巨大。以高产区的石家庄和中低产区的沧州进行对比,2008年,石家庄粮食单产已达447公斤/亩,而沧州一带只有345公斤/亩。正是关注到了沧州一带的中低产区,2010年1月,刘小京向李振声汇报沧州南皮县中低产田增粮的设想。“我和李先生讨论了中低产盐碱地治理增粮的潜力和技术途径,准备在河北省开展。”刘小京回忆。当时,全国粮食产量从2003年起已经连增7年,年增长率接近3.3%。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曾说:粮食增产持续的时间越长,可能离减产的拐点就越近。基于这个背景,李振声听完刘小京的汇报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科研单位要站在国家层面考虑问题,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做工作。环渤海盐碱地和中低产田是块硬骨头,如果做好了,对国家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会有很大的贡献。”李振声建议将中低产盐碱地的增产计划从河北扩展到环渤海区域,并提议这个项目叫“渤海粮仓”。2011年7月,李振声和欧阳竹、刘小京、胡春胜在《中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建设“渤海粮仓”的科学依据——需求、潜力和途径》的文章,论证了这一项目的可行性。“此后,80岁的李先生跑前跑后,促成科技部与中国科学院对河北南皮、海兴与山东无棣试验示范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刘小京说。2013年,“渤海粮仓”项目启动,李振声已经82岁,依然多次到示范点调研考察。在刘小京眼里,李振声一直是这样,“他考虑的都是怎么装满国家的粮仓。”“渤海粮仓”项目之前,李振声还牵头开展了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这一项目也包括河北。2017年,李振声接受本报采访时,曾专门就这一项目背景进行过介绍。1984年开始,全国粮食产量出现了三年徘徊,停留在4000亿公斤左右,有一年甚至低于4000亿公斤。“这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红利释放完了,但同期全国人口增加了5000万。”李振声说,“对此,国家很着急。”那次采访中,李振声说:“如果说农业部门负责的是今天和明天的事儿,中国科学院想的应该是后天的事儿。我们要做通过科技可以转化为生产力的工作。”1988年开始,在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的支持下,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打响。李振声带领25个研究所的400多名科技人员深入冀鲁豫皖地区,对中低产区的盐碱地进行改良。到199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从4000亿公斤提高到4500亿公斤,仅黄淮海地区就增产粮食252.4亿公斤。小麦育种“拓荒人”——改造中低产田能实现粮食增产,培育出优质的种子也能实现增产。李振声在育种领域的重要贡献,是系统研究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开创了小麦远缘杂交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先例。“小偃”系列中知名度最高的是“小偃6号”,84岁的穆素梅曾参与这一项目的研发。8月14日,石家庄市槐中路上一处家属院,穆素梅热情地将记者迎进家。“公示的时候我看到新闻了,真为李先生高兴!”穆素梅退休前,和老伴钟冠昌都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曾与李振声共同培育小麦新品种30多年。“我工作后加入的第一个课题组,负责人就是李振声先生。”穆素梅说,那是1965年,她和钟冠昌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从事小麦育种工作。“当时,小麦条锈病已经在黄河流域蔓延多年,造成小麦减产100多亿斤,相当于4000万人口一年的口粮。很多科研人员都在努力寻找更抗病的小麦新品种。”穆素梅回忆。1952年起,李振声大胆设想将野草的抗病基因传递给小麦,增强小麦的抗病性,并着手试验,但当时还没有人在小麦远缘杂交育种上取得成功。这是一场“拓荒”。1965年,李振声带着穆素梅他们这群年轻人在陕西杨凌反复播种、授粉、筛选、鉴定……“像收割、脱粒、拉板车这些活儿,李先生都带着我们一起干。”穆素梅说,“科研工作偶然中一定会有必然。李先生选的方向对,才会有后来的成果。”1977年,李振声课题组终于培育出抗病、高产、稳产且优质的“小偃6号”。在有限灌溉条件下,“小偃6号”亩产超过350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17%。1978年,“小偃6号”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之后,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小麦远缘杂交品种“小偃6号”标本收录为展品。从选用偃麦草进行杂交,到“小偃6号”诞生,李振声花费了整整25年。后来,“小偃6号”成为中国小麦育种的重要骨干亲本,衍生品种达80多个,他被誉为我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截至2003年,“小偃6号”全国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产小麦逾75亿公斤。“其实,试验过程中,一年年失败,我们也经常灰心。觉得这个项目没人做成过,是不是就没有结果?是李先生一直鼓励我们,说这个项目成功了,对国家将是很大的贡献。”穆素梅回忆说。李振声的另一项重大贡献,是创建了蓝粒单体小麦和染色体工程育种新系统。这将原本需要数十年的远缘杂交育种过程缩短至3年。穆素梅也参与了这项工作。“我们1978年开始搞这项研究,李先生是第一负责人,我是第二负责人。”穆素梅说,做远缘杂交试验的过程中,他们偶然发现小麦胚乳上的蓝粒。“是李先生保护了这个研究方向,并安排指导我们成立课题组搞下去。”穆素梅回忆,1978年,课题组用远缘杂交获得了“小偃蓝粒”,以此为基础育成了以种子蓝色为遗传标记的蓝粒单体小麦和自花结实的缺体小麦系统。蓝粒单体解决了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中获得和保存单缺体两大难题,为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开辟了一条新路。李振声在育种领域的执着和思想,影响着他身边的人。1987年,李振声被调往中国科学院担任副院长,穆素梅夫妇作为李振声课题组的重要成员,面临两个选择:去北京还是去河北。北京的科研条件更好,但更适合研究小麦的冬性品种。穆素梅夫妇的研究方向是小麦的半冬性品种,河北更贴近。“李先生是我们夫妇从事科研的引路人。正是看到他一生都惦记着为国家培育良种,我们也想为国家多做点贡献,最后本着对科研更有利的原则,选了河北。”穆素梅说。在河北,穆素梅夫妇选育出我国第一个出口的优质小麦新品种“高优503”,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从不看重名与利——2024年,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又有6名研究生获得了2023年振声奖学金。从2007年设立至今,已有15批次优秀研究生获得此项奖励。奖学金的资金是李振声捐献的。2007年获得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李振声个人获得奖励50万元,他一分没留,全捐了出来。李振声认为,荣誉归于集体,奖金也应归于集体。这种对利的淡泊,他并不是第一次。1985年,对于“小偃6号”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3万元奖金,在人均月工资不到100元的年代,李振声是这样分配的:课题组10人和其他对课题有过帮助的研究所司机、食堂大师傅、县种子公司等人,每人1000元。2017年,李振声团队获得了一项省级奖励,刘小京作为项目参与者之一,接到组织方邀请电话,说要颁发证书和10万元奖金。“我跟李先生一说,他马上就回绝了。”刘小京回忆。次日凌晨1点多,刘小京又接到李振声的电话。“电话里李先生和我说,‘这个钱不能要。我已经得到了很多奖励,你跟组织方说,把这些奖金给更需要的科研人员,鼓励他们多搞出点成绩来。’”刘小京听后非常受触动。李振声在利上不看重,在名上也不在意。2017年,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两次提出:“很多工作我一个人是完不成的,我希望你的报道多写团队,不要突出个人。”“父亲不关注吃也不关注穿,只关注他的科研、他的项目。”李振声的女儿李滨说。“渤海粮仓”项目启动前后,李振声到沧州要处理的事儿很多。有时都要进火车站了,还没交代完,就边走边说。好几次,刘小京陪着李振声一路小跑赶火车。“目送80多岁的李先生气喘吁吁过检票口,觉得这儿堆着一团热乎乎的东西。”刘小京指着胸口说。刘小京记得第一次帮李振声订购高铁票,为他买了商务座,“结果老先生一看票,大发雷霆,非逼着我去改签成二等座”。李振声当时说的话,让刘小京印象深刻——“二等座和商务座一块到站,二等座就很好了。”从那之后,李振声往返北京和沧州之间,都坐二等座。2013年,他去了8趟沧州,2014年4趟……坐着二等座到沧州,李振声都是直接去地里。“李先生来了,先看小麦长势,然后蹲地头和老百姓聊天。”刘小京说。2017年接受河北日报记者采访时,李振声说,给科研打分的是农民,农民不会因为你名气大就选择你研发的品种。在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工作期间,他经常收到全国各地农民的来信,多是咨询种植问题或索要优质良种的。李振声几乎有信必回,穆素梅经常帮他邮寄回信,一次少说也得十七八封。李振声曾跟学生们讲过,他是山东人,家里穷,之所以报考山东农学院,是因为学校不收学费。“每次开学,李先生都把带去的煎饼挂满宿舍,舍不得去食堂打饭。”穆素梅说,有时,他们下乡吃百家饭,“很多时候就是一碗面条,加点醋和盐,但不管什么饭,李先生都吃得下。”挨过饿的人,更懂得粮食的宝贵。从西北植物所到试验田有5公里土路,途中还要过一个陡峭的土坡。李振声带着课题组背着干粮步行去试验田,单程就得一个多小时,赶上连阴雨,鞋子踩满泥巴越走越重,就得走将近两个小时。“十几年间,李先生带着我们从这条路上来来回回,风大的时候经常吹得灰头土脸。”穆素梅说。她的记忆中,西北植物研究所,李振声的办公室总是最后一个黑灯,一年中,他只在春节期间休息几天。“李先生一直跟我们说,要多给国家做贡献。他做到了。”穆素梅认为。黄宗德1931年8月生,山东荣成人。17岁入伍投身革命,先后参加渡江战役、江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在多场战役战斗中冲锋在前、屡立战功,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英雄。【人物事迹】“战斗英雄”黄宗德的十件事:1、2024年9月13日,黄宗德获得“共和国勋章”,创造了一人俘敌22人的壮举。2、黄宗德,1931年8月出生在山东荣成市寻山街道万石耩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境困难,他10岁时只读了一年小学就辍学,在附近村庄给地主富农打工,做一些打驴草、放牛的小工活。3、当时荣成已被日军侵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荣成人民奋起抗击日寇,年幼的黄宗德也加入了村里的儿童团,为党组织传递情报。1948年10月,17岁的黄宗德入伍投身革命,成为胶东军区东海指挥部一名解放军战士,并于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4、在军旅生涯中,黄宗德先后参加了渡江战役、江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等,表现英勇,屡立战功。他荣获“二级战斗英雄”、胜利功勋荣誉章,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并被朝鲜授予“一级国旗勋章”。5、黄宗德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凡的英勇和智慧,与同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李延年同为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6、1953年初,黄宗德所在的部队坚守平康正面阵地,面对美军第3师15团的坚固防御。仅用十几分钟就消灭了敌人一个加强排。7、在1953年7月的金城反击战役中,黄宗德作为尖刀班班长,带领全班在敌阵地前构建屯兵坑,为大部队进攻作准备。在总攻开始后,他带领全班勇猛地攻占了敌前哨阵地,并在后续战斗中,不顾个人安危,继续向主峰进攻,炸毁敌核心工事。8、在上九井西山战斗结束后的搜索过程中,黄宗德发现了一个坑道口内有敌人活动。在冲锋枪被打坏、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他巧妙地利用牺牲战友身边的炸药和手榴弹,制造了爆炸,成功迫使坑道内的22名敌人投降,其中包括4名军官。他因此被誉为“孤胆英雄”。9、离休后,黄宗德坚持义务为部队、学校、工厂、党政机关、社区街道等单位作弘扬革命传统的报告近百场。他通过讲述自己的战斗经历和革命故事,教育和激励年轻一代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10、黄宗德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表达了对党的感恩之情,并表示要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传统,永葆本色,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和军队离休干部。写作角度:角度一:心中有国家、造福无国界。在祖国的天空下,功勋人物追梦不止。他们奋斗的动力,让梦想成真;使命的牵引,使他们个人与国家紧紧相连。正因为此,他们能在新中国旌旗簇簇的岁月留下厚重一笔,他们建立的功勋永不会被时间冲淡、被人民淡忘。人生乐章里,爱国是最动人的音符;逐梦路上,报国是最鲜艳的色彩。祖国和人民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和人民的人。“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我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为中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的黄大年始终把国家放在第一位;“我是永不退休的终身教授”张晋藩;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人抓获俘虏22人的黄宗德……翻开任何一位功勋的人生履历,都如同踏入宽广的河流,几十载静水深流。角度二:勾勒功勋人物的忠诚底色,激荡和平年代的英雄情怀。《功勋》的海报上,有这样一句话:“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从王小谟、张晋藩、田华等人,再到黄宗德,从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战争,为了雷达研究,再到解决人民的卫生健康与温饱问题。是他们不畏艰难,舍小家为大家,才有了我们的“大国盾牌”。角度三:一场致敬国家功臣的接力。2024年9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成为所有人心头的最隆重的一幕。党和国家以最高规格、最高荣誉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中国电视剧人亦感知、响应尊崇英雄模范的时代风尚。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组织推进下,国内一线创作团队和制作班底在一个月内迅速集结。此后近两年时间,为了打磨精品,不少单元数易其稿,早在2019年国庆前夕——9月26日奉献出这部匠心之作。正所谓“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电视剧《功勋》以赤诚的创作,对新中国奋斗史进行了一次深情回望。角度四:以梦想为索引,读懂“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那些一片丹心为祖国的人,他们的梦想起点在哪里?在曾经不为外人道的奋斗征途上,他们为追梦付出了什么?而当梦想看似不可及时,又是怎样的信念支撑他们不言放弃、矢志不渝?为国家建立功勋的人物,他们是如何将个人梦想融于国家发展,在平凡中造就了伟大。“当英雄,可不是那么浪漫的,是要流血牺牲的!”在投身国防安全事业的科学家心里、在以身许国的战斗英雄心里,个人的梦想始终与国家的梦想、民族的梦想相通。他们的梦想不只是实现个人价值,而是肩负着国之重任,承载着全民族的梦想。为了国家的强盛,为了民族的复兴,他们无悔燃烧一生。角度五:追梦的路上当然不可能一片阔野坦途。如果说,赤诚与奉献是功勋人物的人生信条,那么讲求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便是他们的笃定信念,他们的人生道路充满了荆棘,但他们不怕苦不怕累,追梦路上不可能一片阔野坦途。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自1972年8月起就开始为边防官兵担任向导,这一担任就是37年,从未中断。在这期间,他失去了父亲、母亲、妻子三位亲人,每次亲人离世时,他都在执行任务,未能见他们最后一面。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不仅为边防官兵提供了无私的帮助,还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了战士的生命,与边防官兵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被亲切地称为“帕米尔的雄鹰”。许振超所在的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是由青岛港集团、英国铁行集团、中远集团、丹麦马士基集团总投资8.87亿美元合资经营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企业之一。许振超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以“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精神,立足本职,务实创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他自学成才,苦练技术,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并模范地带出了“王啸飞燕”、“显新穿针”、“刘洋神绳”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的工作品牌。他带领团队按照“泊位、船时、单机”三大效率的标准要求,深入开展比安全质量、比效率、比管理、比作风的“四比”活动,先后六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使“振超效率”令世人赞叹,将“振超精神”名扬四海。“10小时保班”服务品牌为顾客提供了超值服务,吸引了全球各大船运公司纷纷在青岛港上航线、换大船,2006年青岛港集装箱达到770.2万标准箱,位列世界第11强。他们追梦的路上虽然有很多坎坷,但是,他们都走出了一条非同寻常的路。角度六:截取不同的人生阶段,描摹功勋人物拼搏奋斗的高光时刻是循着河流奔腾速写他们的一生,还是只撷取沉淀在时间河床上最熠熠生辉的部分?黄大年,勤奋求学,他在人生的黄金时代勤奋耕耘、流光无悔;归国创业,他把每一分光阴和所有智慧都奉献给了国家;他用最极致的努力和拼搏,推动中国深探事业用5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20年的道路,使中国正式进入了“深地时代”;王小谟经过13年的风雨洗礼,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横空出世,该雷达的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称作“山沟沟里飞出的金凤凰”,王小谟一生只打磨一件事;医者路生梅,用一生护一城,她扎根黄土高坡54载——这个曾经地道的北京姑娘,从首都北京到陕北县城,从青丝乌发到鬓染霜花,将自己的美好年华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老区的父老乡亲。偏远小城佳县也成为她命运相系、用心守护的第二故乡。精选时评:致敬功勋模范,弘扬英雄精神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国家最高荣誉。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王永志等4人“共和国勋章”,授予迪尔玛·罗塞芙“友谊勋章”,授予王小谟等10人国家荣誉称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颁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系列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最高规格褒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必将进一步激发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积极性,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进一步激励更多国际友人参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维护世界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点明颁布勋章的意义】崇功颂德,勋功有章。功勋荣誉表彰是重要的国家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出发,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代表党内、国家、军队最高荣誉的“五章”全部颁齐,多层级多类别多领域的功勋荣誉表彰体系日益丰富完备,功勋荣誉表彰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充分发挥,推动形成新时代英雄辈出的良好局面。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活动,向全社会发出了关心英雄、珍爱英雄、尊崇英雄的强烈信号,有利于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一步凝心聚力。这次评选颁授,丰富了新时代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实践,对于强化国家尊崇和民族记忆、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点明颁布勋章的意义】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75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热情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出无数感天动地的英雄模范。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参与制定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蓝图的航天技术专家王永志,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战斗英雄黄宗德,屡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的产业工人许振超,坚守为贫困地区人民服务50年承诺的“窑洞医生”路生梅……此次获得“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功勋模范人物,是千千万万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贡献的杰出人士的代表。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的事迹和贡献将永远写在共和国史册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75年非凡历程中闪耀着的一个个响亮名字、一段段感人故事,激励中华儿女弘扬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新征程上,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以功勋模范人物为榜样,将英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像英雄模范那样奋斗,一定能共同谱写新时代人民共和国的壮丽凯歌,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更加广阔的前景。专题写作:(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根据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的决定,授予王永志、王振义、李振声、黄宗德“共和国勋章”。授予迪尔玛·罗塞芙(女,巴西)“友谊勋章”。授予王小谟、赵忠贤等10人国家荣誉称号。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这个是根据共和国勋章的英雄模范来写作的材料作文。从材料中“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可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即默默地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创造出价值;而如今,他们被共和国隆重表彰,肯定了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他们成为“平凡的英雄”,再结合习主席的话,可看出平凡造就伟大,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新时代要有奋斗精神。【立意】1、崇尚英雄,争做英雄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伟大事业需要继往开来,接续奋斗4、新时代大有可为【范文】平凡造就伟大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我们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9月13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党中央隆重表彰了15名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这些功勋模范人物无不根植基层,为共和国做出了巨大贡献,进而赢得了人民的尊重。“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获得共和国殊荣的国家英雄们,无一不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造就了不平凡的功绩。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到“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从战斗英雄黄宗德到航天技术带头人王永志,从小麦杂交水稻之父李振声到“药神”王振义……他们的事迹和贡献永远写入了共和国史册!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之所以受到党和人民的最高礼赞,是因为忠诚的品格,他们对党和人民事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坚守一心为民的理想信念,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因为执着的精神,他们为国为民奉献的志向坚定不移,对事业的坚守无怨无悔,为民族复兴拼搏奋斗的赤子之心始终不改;是因为朴实的作风,他们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有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精神。作为中华儿女的优秀代表,他们所展现的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和伟大无我境界,值得我们永远弘扬和传承。“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奋斗的新时代,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我们要浓墨重彩记录英雄模范、表彰英雄模范,传颂英雄模范的事迹,弘扬英雄模范的精神,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风尚。全社会都要向英雄学习,立足自身岗位,爱一行、干一行,为之乐、乐为之。用拼搏实现理想,用奋斗赢得未来,努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成就,收获不平凡的人生。要奋力营造各类人才千军万马、各路英雄百舸争流、“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喜人氛围。“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新时代是大有可为的时代。让我们肩负起历史重任,弘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精神,脚踏实地,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共同谱写新时代人民共和国的壮丽凯歌。(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王永志:儿时家贫,直到家乡解放、分上田地,王永志的家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他一生“听党话、跟党走,党让干啥就干啥”,把个人理想和祖国需要紧紧相连,一生投身国防,为国家建设奉献一辈子。王小谟:“我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研制雷达,然后负责将世界上最先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上海市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2025云南省建筑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2025年上海市安全员知识题库及答案
-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电子控制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河北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2025广东省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附答案
-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中国文化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新华学院《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海南省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及答案
- 母婴护理儿童护理80
- 农业信息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数字化转型
-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
- 20以内退位减法口算练习题100题30套(共3000题)
- 调味品年终总结汇报
- 无人机遥感技术与应用
-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有趣的英语小知识讲座
- 2023年物探工程师年度总结及下一年计划
- 2024年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计划
- 4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 飞机装配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