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务风险管理预案TOC\o"1-2"\h\u18665第一章总则 2299171.1预案目的 217947第二章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3111351.1.1概述 398971.1.2组织架构构成 3202481.1.3风险管理部职责 3297481.1.4业务部门职责 494971.1.5内部审计部门职责 432626第三章风险识别与评估 460第四章风险防范策略 524461.1.6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5227721.1.7加强法律法规培训 6157061.1.8优化内部管理流程 667371.1.9加强网络安全防护 679701.1.10制定风险防范计划 6202221.1.11落实风险防范措施 641411.1.12加强风险防范宣传和培训 7305381.1.13持续改进风险防范体系 711050第五章财务风险监测 7226141.1.14概述 7105221.1.15监测指标体系构成 7219881.1.16监测指标体系的作用 8149681.1.17监测流程 8131401.1.18监测频率 824235第六章风险预警与报告 8158251.1.19预警机制概述 9215151.1.20预警机制构成 9124891.1.21风险报告制度概述 9197071.1.22风险报告内容 9284381.1.23风险报告流程 1015076第七章风险应对策略 1016008第八章风险处置与化解 11179551.1.24风险识别 11247541.1.25风险评估 115341.1.26风险应对策略制定 12315251.1.27风险应对措施实施 1299731.1.28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1247361.1.29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12100131.1.30加强外部合作与沟通 12140761.1.31优化风险管理体系 1325581第九章内部控制与合规 13139181.1.32内部控制体系概述 1398401.1.33内部控制体系构成 1316531.1.34内部控制体系实施 13251881.1.35合规管理概述 14298391.1.36合规管理要求 1415962第十章人员培训与能力提升 14188231.1.37培训目标 14291911.1.38培训内容 15203181.1.39培训方式 15215091.1.40培训周期 15195791.1.41建立激励机制 15313681.1.42搭建交流平台 15271401.1.43实施个性化培训 15119921.1.44加强导师制度 15260991.1.45关注员工心理健康 1612691第十一章信息披露与沟通 16140281.1.46信息披露的定义 16322581.1.47信息披露的原则 16138661.1.48信息披露的内容 16279081.1.49沟通协调机制的定义 17205971.1.50沟通协调机制的构建 1723639第十二章预案修订与更新 17275171.1.51预案修订的启动 17259431.1.52预案修订的步骤 187281.1.53预案修订的审批与发布 18180121.1.54定期更新 18123311.1.55不定期更新 18318391.1.56更新记录 18第一章总则1.1预案目的本预案旨在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能力,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持续运行。通过制定本预案,明确各部门在网络信息安全事件中的职责和任务,规范应急响应流程,提高反应速度和处置效率,减少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对组织运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影响,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播出和正常运行。第二节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类企事业单位、机构、社会团体等组织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预案规定了在发觉网络信息安全事件时的报告、评估、响应、处置和恢复等环节的具体操作流程,以保证在发生网络信息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进行应对。本预案适用于以下范围:(1)重要信息系统的网络信息安全事件;(2)影响组织正常运营的网络信息安全事件;(3)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的网络信息安全事件;(4)其他需要按照本预案进行应急响应的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第二章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第一节风险管理组织架构1.1.1概述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是公司内部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石,明确了风险管理职责的分配、风险管理流程的制定以及风险管理资源的配置。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有助于公司全面、系统地识别、评估、控制和监督风险,提高公司风险管理的有效性。1.1.2组织架构构成(1)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公司风险管理决策的最高机构,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公司风险管理政策和策略,审批重大风险管理事项,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监督。(2)风险管理部:作为公司风险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风险管理部负责组织实施公司风险管理政策,开展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督工作。(3)业务部门:各业务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风险管理工作,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并向风险管理部报告风险信息。(4)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对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5)其他相关部门:如合规部、法务部、财务部等,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第二节风险管理部门职责1.1.3风险管理部职责(1)制定和修订公司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报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2)组织实施公司风险管理政策,开展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督工作。(3)收集、整理、分析公司内外部风险信息,为公司风险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4)开展风险管理培训,提高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5)对业务部门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保证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6)定期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风险管理工作情况。1.1.4业务部门职责(1)识别本部门的风险,并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2)制定本部门的风险控制措施,并落实风险控制责任。(3)向风险管理部报告本部门风险信息,参与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4)配合风险管理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保证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1.1.5内部审计部门职责(1)审计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2)监督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执行情况,保证风险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3)对风险管理工作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查处,维护公司风险管理的严肃性。第三章风险识别与评估第一节风险识别方法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和评估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发觉和确认可能导致损失的风险因素。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1)故事分析法:通过搜集和分析历史案例,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2)专家调查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针对特定项目或业务场景,进行风险因素的识别。(3)流程图法:绘制业务流程图,识别流程中的风险节点和潜在风险因素。(4)检查表法:制定检查表,对项目或业务场景进行逐项检查,以识别风险因素。(5)威胁识别法:分析潜在的威胁来源,如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识别可能引发风险的因素。(6)脚本法:编写特定场景下的风险剧本,模拟风险事件的发生过程,识别风险因素。第二节风险评估流程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量化或定性分析,以确定风险程度和优先级的过程。以下是风险评估的一般流程:(1)确定评估目标:明确风险评估的目的和评估对象,如项目、业务流程等。(2)收集数据和信息:搜集与评估对象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包括历史数据、现有业务状况等。(3)风险识别:运用风险识别方法,发觉和确认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4)风险分析: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其可能导致的损失程度和发生概率。(5)风险量化:根据风险分析结果,采用适当的方法对风险进行量化,如风险值、风险指数等。(6)风险排序:根据风险量化结果,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优先级。(7)风险处理策略:针对排序后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理策略,如风险规避、风险减轻等。(8)风险监控和更新:对已识别和评估的风险进行持续监控,及时调整风险处理策略。(9)评估报告:编写风险评估报告,总结评估过程和结果,为决策提供依据。通过以上风险评估流程,企业或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风险状况,为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企业或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风险管理措施,以保证业务稳健发展。第四章风险防范策略第一节风险防范措施1.1.6完善风险评估机制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具体措施包括:(1)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企业风险管理工作。(2)建立风险数据库,收集和整理企业内外部的风险信息。(3)定期开展风险评估,保证及时发觉潜在风险。(4)制定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1.1.7加强法律法规培训企业应加强员工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具体措施包括:(1)定期组织法律法规培训,保证员工熟悉相关法律法规。(2)制定合规手册,明确企业合规要求和操作流程。(3)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强化合规意识。1.1.8优化内部管理流程企业应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操作风险。具体措施包括:(1)对现有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提高流程效率。(2)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保证各部门职责明确、协同高效。(3)强化内部审计和监督,保证制度执行到位。1.1.9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企业应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具体措施包括:(1)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网络安全意识。(2)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保证信息安全。(3)加强数据备份和恢复能力,防范数据泄露风险。第二节风险防范实施1.1.10制定风险防范计划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防范计划。具体包括:(1)确定风险防范目标,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2)制定具体的防范措施,包括技术、管理和人员培训等方面。(3)设定实施时间表,保证各项措施按时完成。1.1.11落实风险防范措施企业应将风险防范措施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保证措施有效执行。具体包括:(1)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风险防范措施得到有效执行。(2)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对风险防范措施执行情况进行评估。(3)定期开展风险防范检查,及时发觉和解决问题。1.1.12加强风险防范宣传和培训企业应加强风险防范宣传和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具体包括:(1)制定风险防范宣传材料,通过内部平台进行宣传。(2)定期组织风险防范培训,提高员工风险防范能力。(3)开展风险防范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员工学习热情。1.1.13持续改进风险防范体系企业应持续改进风险防范体系,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具体包括:(1)定期对风险防范体系进行评估,发觉问题及时整改。(2)加强与同行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风险防范经验。(3)跟踪国内外风险防范发展趋势,及时更新风险防范理念和技术。第五章财务风险监测第一节监测指标体系1.1.14概述财务风险监测是保证企业财务稳健的重要环节,而监测指标体系是进行财务风险监测的基础。一个完善的监测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本节主要介绍财务风险监测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成及其作用。1.1.15监测指标体系构成(1)健康指标: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是否健康的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2)盈利指标: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如净利润率、毛利率、营业利润率等。(3)成长指标:反映企业成长性的指标,如销售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等。(4)现金流指标:反映企业现金流入、流出及净现金流量的指标,如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量净额等。(5)偿债能力指标: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如利息保障倍数、债务覆盖率等。(6)运营效率指标:反映企业运营效率的指标,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1.1.16监测指标体系的作用(1)评估企业财务状况:通过监测指标体系,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为决策者提供依据。(2)预警作用:监测指标体系中的异常指标可以提前发觉潜在风险,为企业采取应对措施提供预警。(3)优化资源配置:根据监测指标体系,企业可以调整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二节监测流程与频率1.1.17监测流程(1)数据收集:收集企业财务报表、业务数据等相关信息。(2)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清洗,保证数据真实、准确。(3)指标计算:根据监测指标体系,计算各项财务指标。(4)分析评价:分析监测指标,评估企业财务风险状况。(5)报告编制:编制财务风险监测报告,提交给决策者。(6)反馈调整:根据监测报告,调整企业战略和经营策略。1.1.18监测频率(1)定期监测:根据企业规模、业务特点等因素,制定定期监测频率,如每月、每季度、每半年等。(2)临时监测:在企业发生重大事项、外部环境变化等情况下,进行临时监测。(3)特殊时期监测:在特殊时期,如金融危机、行业调整等,加大监测频率,保证企业财务安全。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和规范的监测流程,企业可以及时发觉并应对财务风险,保障企业稳健发展。第六章风险预警与报告第一节预警机制1.1.19预警机制概述预警机制是一种通过识别、分析和评估潜在风险,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早期预警和防范的管理体系。本公司的预警机制旨在保证在风险发生前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对公司运营和财务状况的影响。1.1.20预警机制构成(1)风险信息收集: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公司经营相关的内外部风险信息,包括政策法规变化、市场动态、行业风险等。(2)风险识别与评估:对收集到的风险信息进行识别和评估,分析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的优先级。(3)预警信号设置: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设定预警信号,包括预警级别和预警阈值。(4)预警信息发布:将预警信号及时发布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保证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5)应对措施制定:针对预警信号,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包括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6)预警机制运行监控:对预警机制的运行情况进行持续监控,保证预警机制的有效性。第二节风险报告制度1.1.21风险报告制度概述风险报告制度是公司内部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证公司对各类风险进行及时、全面的报告和沟通,提高公司风险管理水平。1.1.22风险报告内容(1)风险类型:报告应明确指出风险的类型,如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等。(2)风险描述:详细描述风险的具体情况,包括风险发生的原因、可能的影响范围和程度。(3)风险评估: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提供风险评估的依据。(4)风险应对措施:提出针对风险的具体应对措施,包括预防措施、应急措施和长期解决方案。(5)风险报告时间:风险报告应按照公司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保证风险信息的及时更新。(6)风险报告对象:风险报告应提交给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和风险管理委员会等。1.1.23风险报告流程(1)风险识别:各部门在业务过程中发觉潜在风险时,应及时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2)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委员会对报告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级别和应对措施。(3)风险报告: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风险报告提交给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4)风险跟踪:对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及时调整应对策略。(5)定期审查:公司应定期对风险报告制度进行审查和优化,保证其适应公司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需求。第七章风险应对策略第一节应对措施在面对风险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风险应对措施:(1)风险规避:通过避免或减少风险行为来降低风险的可能性或影响。例如,企业可以选择不投资于高风险的项目,以规避潜在的财务损失。(2)风险减轻:通过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的可能性或影响。例如,企业可以实施安全措施来减少发生的概率,或者购买保险来减轻潜在的财务损失。(3)风险转移:将风险转移给其他方,如保险公司或合作伙伴。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购买保险来转移风险,或者与合作伙伴共享风险。(4)风险接受:明确知道风险存在,但选择接受并承担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这通常适用于那些无法有效规避或减轻的风险。(5)风险利用:利用风险所带来的机会,将其转化为企业的发展机遇。这种措施需要企业具备灵活性和创新能力,以便在风险中找到新的商机。第二节应对流程有效的风险应对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以下是风险应对的一般步骤:(1)风险识别:通过调查、分析和评估来识别潜在的风险。这包括了解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中的各种风险因素。(2)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这有助于确定哪些风险需要优先关注和应对。(3)风险分类:将风险按照其特性和重要性进行分类,以便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4)应对策略选择:根据风险评估和分类的结果,选择适当的应对策略。这可能包括规避、减轻、转移、接受或利用风险。(5)应对措施实施:根据选定的应对策略,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并付诸实施。这包括制定行动计划、分配资源和责任,并保证措施的有效执行。(6)监控和评估:定期监控和评估应对措施的效果,以保证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及时调整应对策略和措施,以应对新的风险或变化的情况。(7)沟通和报告:及时向相关利益相关者沟通和报告风险应对的情况,包括进展、问题和挑战。通过以上流程,企业能够更好地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保证组织的稳定发展和利益最大化。第八章风险处置与化解第一节风险处置流程1.1.24风险识别企业应对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明确风险的性质、来源及可能产生的影响。风险识别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分析企业内部资料,包括财务报表、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等;(2)调研外部市场环境,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政策法规变化等;(3)征询专家意见,借鉴行业最佳实践。1.1.25风险评估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企业应对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和可能带来的损失。风险评估可从以下方面进行:(1)风险发生的可能性;(2)风险发生后可能带来的损失程度;(3)风险的紧急程度。1.1.26风险应对策略制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企业应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包括以下几种:(1)风险规避:避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2)风险减轻: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减轻风险带来的损失;(3)风险承担:接受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制定应对措施以降低损失;(4)风险转移:将风险转嫁给其他方,如购买保险。1.1.27风险应对措施实施在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后,企业应将措施付诸实践。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2)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风险意识;(3)落实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觉问题并采取措施;(4)定期对风险应对措施进行评估和调整。第二节风险化解措施1.1.28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保证各项业务活动合规、有序进行。具体措施包括:(1)完善制度建设,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业务流程;(2)加强内部监督,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3)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觉并解决问题。1.1.29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企业全体员工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从源头上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具体措施包括:(1)开展风险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认识;(2)强化责任意识,让员工明白风险防范的重要性;(3)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风险防范。1.1.30加强外部合作与沟通企业应加强与外部合作伙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风险。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市场风险;(2)积极参与行业交流,了解行业最新动态;(3)借鉴行业最佳实践,提高自身风险防范能力。1.1.31优化风险管理体系企业应不断优化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具体措施包括:(1)定期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和调整;(2)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3)加强风险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协同作战。第九章内部控制与合规第一节内部控制体系1.1.32内部控制体系概述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为了实现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保证企业运营的高效性和合规性,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建立的一系列控制机制和流程。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1.1.33内部控制体系构成(1)内部控制环境:包括企业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权责明确、企业文化等因素,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基础。(2)内部控制目标:保证企业运营的高效性、合规性,保障资产安全,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3)内部控制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五个方面。(4)内部控制流程:包括制定内部控制政策、设计内部控制流程、执行内部控制措施、监督内部控制效果等环节。1.1.34内部控制体系实施(1)制定内部控制政策: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范围和责任主体,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指导和依据。(2)设计内部控制流程:根据企业业务特点和风险状况,设计内部控制流程,保证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3)执行内部控制措施: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按照内部控制流程执行相关措施,保证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4)监督内部控制效果:定期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估和审查,发觉问题并及时整改,持续优化内部控制体系。第二节合规管理要求1.1.35合规管理概述合规管理是指企业为遵守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降低合规风险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和控制活动。合规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1.36合规管理要求(1)合规文化建设:企业应积极营造合规文化,提高全体员工的合规意识和素养,使合规成为企业的行为准则。(2)合规制度制定: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合规管理制度,明确合规要求和责任主体。(3)合规风险识别与评估:企业应定期开展合规风险识别与评估,了解企业面临的合规风险,为制定合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4)合规管理措施:企业应根据合规风险识别与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合规管理措施,保证企业业务活动的合规性。(5)合规监督与检查:企业应建立健全合规监督与检查机制,对合规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保证合规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6)合规培训与宣传:企业应定期开展合规培训与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和能力,形成全员参与的合规氛围。(7)合规违规处理:企业应建立合规违规处理机制,对违反合规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第十章人员培训与能力提升第一节培训计划1.1.37培训目标人员培训计划的制定应以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为核心,紧密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和岗位需求,保证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1.1.38培训内容(1)公司文化及价值观培训:使员工更好地了解公司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团队凝聚力。(2)岗位技能培训:针对不同岗位的技能需求,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3)管理能力培训:针对管理人员,开展领导力、团队建设、沟通协调等方面的培训,提升管理水平。1.1.39培训方式(1)集中培训:组织员工参加公司内部或外部的集中培训课程,系统学习相关知识。(2)在职培训:通过日常工作中的导师制度、岗位交流等方式,提升员工的实践能力。(3)网络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培训,方便员工随时随地学习。1.1.40培训周期根据培训内容和员工需求,合理安排培训周期,保证培训效果。第二节能力提升措施1.1.41建立激励机制(1)设立奖励制度,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2)开展员工晋升通道,让员工看到个人发展的前景。1.1.42搭建交流平台(1)组织内部交流活动,让员工分享经验、交流心得。(2)鼓励员工参加外部行业交流活动,拓宽视野。1.1.43实施个性化培训(1)根据员工特点和岗位需求,制定个性化培训计划。(2)对员工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培训内容。1.1.44加强导师制度(1)设立导师制度,为员工提供实践指导。(2)定期开展导师与学员的沟通交流,保证导师制度的实施效果。1.1.45关注员工心理健康(1)开展心理健康培训,提高员工心理素质。(2)设立心理咨询服务,为员工提供心理支持。通过以上措施,不断提升员工能力,为公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第十一章信息披露与沟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信息披露与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本章将重点介绍信息披露的要求以及沟通协调机制的构建。第一节信息披露要求1.1.46信息披露的定义信息披露是指企业按照法律法规、自律规则等要求,向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重大事项等信息的行为。1.1.47信息披露的原则(1)真实性:企业披露的信息应当真实、客观,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2)准确性:企业披露的信息应当准确,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语言。(3)完整性:企业披露的信息应当完整,涵盖企业财务、经营、治理等各方面的重要信息。(4)及时性:企业应当及时披露相关信息,保证利益相关方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5)公平性:企业应当平等对待所有利益相关方,保证信息披露的公平性。1.1.48信息披露的内容(1)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2)重大事项:包括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大投资、重大资产重组、重大合同签订等。(3)企业治理:包括公司治理结构、股权结构、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4)其他应当披露的信息: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环境报告等。第二节沟通协调机制1.1.49沟通协调机制的定义沟通协调机制是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别墅区交通安全管理合同
- 2024年度人寿保险合同
- 《传染病培训》课件2
- 2024年度化工产品采购代理服务合同
- 2024年度版权授权使用合同:某软件公司授予某电商平台使用权2篇
- 天津市劳动合同范本
- 《铁路货运组织》课件
- 《寒风吹彻》课件
- 2024年度品牌代理与分销合同3篇
- 2024年度医疗健康数据管理与分析合同
- 《中国音乐分类》PPT课件
- 第7章墨水中的流变特性及流变调节剂
- 抽凝机组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
- 人体关节活动度测量表
- 华科财务管理考试复习整理(含哈丁案例完美分析)
- 国开(电大)《岩土力学》形考任务1-12参考答案
- 10kV线路新建工程监理规划(共28页)
- 打捞施工方案(定稿)
- 1178046664_政协提案报告
- 财政资金的会计处置
- 教学常规管理调查问卷(教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