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龙鱼高值制备与应用技术规范》_第1页
《鲟龙鱼高值制备与应用技术规范》_第2页
《鲟龙鱼高值制备与应用技术规范》_第3页
《鲟龙鱼高值制备与应用技术规范》_第4页
《鲟龙鱼高值制备与应用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EJCCCSEXXXXX—2024

鲟龙鱼高值制备与应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用于鲟龙鱼高值制备与应用的基本要求、高值制备技术要求、检测与检验方法、标志、

包装、运输及贮存、追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鲟龙鱼高值制备与应用管理使用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4789.2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T4789.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GB/T478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T4789.5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T4789.10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T4789.11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

GB/T19853地理标志产品抚远鲟鱼子、鳇鱼子、大麻(马)哈鱼子

3术语和定义

GB/T19853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蛋白肽fisherycollagenpeptides

以富含蛋白的鱼肉、鱼皮或鱼鳞为主要原料,用酶解法工艺生产的,相对分子质量低于5000道尔顿

的肽为主要成分的产品。其中富含的羟脯氨酸是胶原蛋白特有氨基酸,是胶原组织的主要成分之一,人

体无法合成。有效地补充羟脯氨酸,可以有效帮助体内胶原蛋白的重建及弹性蛋白的再生和更新。补充

心肌舒张能量,提高微循环代谢效率

3.2

低聚活性肽oligomericactivepeptides

低聚活性肽是一种平均分子量在2000道尔顿以下的肽类物质,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营养价值。其

加工技术通常包括酶解、分离、提纯等步骤,以获得高纯度和高活性的低聚活性肽产品。其中富含的金

属硫蛋白,由鱼产生的金属结合蛋白,富含半胱氨酸的短肽,对多种重金属有高度亲和性,并将之排出

体外,排毒解毒,从而实现保护神经、抗衰老、抗氧化等功能。

3.3

富硒软骨低聚活性肽se-richcartilageoligomericactivepeptide

1

T/EJCCCSEXXXXX—2024

富硒软骨低聚活性肽是以鱼软骨为主要原料,用酶解法工艺生产的,平均分子量在1000道尔顿以下

的短链状肽类物质,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营养价值。其中富含的有机硒,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富硒要求。

其中富含的硫酸软骨素,是共价连接在蛋白质上形成蛋白聚糖的一类糖胺聚糖,具有止痛,促进软骨再

生的功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关节问题。其中特定的肽段结构能补充心肌舒张能量,提高微循环代谢效

率,辅助慢性疾病康复。

3.4

鱼油fishoil

鱼体内的全部油类物质的总称,来源于大型海洋鱼类的身体,其主要成分为(包括DHA和EPA),是

一种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炎症反应,降低血脂、预防心脏血管疾病,改善微循环,为慢性疾病康

复提供解决方案。

3.5

缓冲buffer

缓冲是在生产流程中设置的一个环节,用于暂时存放物料或使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环节能够平稳过

渡,起到协调和平衡生产节奏的作用。

3.6

十万级洁净生产区100,000-classcleanproductionarea

指空气中每立方米直径大于等于0.5微米的尘埃粒子数不超过350万个,微生物数量也有严格限制的

生产区域。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生产,可以有效降低产品受污染的风险,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7

中间体检验intermediateproductinspection

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处于中间阶段的产品进行检验的步骤。通过对中间体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生

产中的问题,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从而保障最终产品的质量。

3.8

压片tabletting

将混合均匀的物料通过压力制成片状的过程,常见于片剂的生产。在压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压

力、速度等参数,以确保片剂的质量,如硬度、厚度、重量等指标符合要求。

3.9

包衣coating

在片剂或其他产品表面覆盖一层包衣材料的操作。包衣可以改善产品的口感、外观和稳定性,还可

以控制有效成分的释放速度和部位,以达到特定的治疗效果或产品特性。

3.10

陈化aging

指在酒液或其他一些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将产品在特定条件下存放一段时间的过程。在陈化期间,

产品会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从而改善其口感、风味和品质。陈化的时间和条件会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要

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4基本要求

4.1品种选择

明确规定可用于高值制备的鲟龙鱼品种,如达氏鳇(Husodauricus)、史氏鲟(A.schrenckii)、

中华鲟(A.sinensis)、达氏鲟(A.dabryanus)、白鲟(Pse-phurusgladius)、裸腹鲟(A.nudiventris)、

西伯利亚鲟(A.baerii)和小体鲟(A.ruthenus)等。

2

T/EJCCCSEXXXXX—2024

4.2质量标准

4.2.1明确规定鱼肉中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最低含量。

4.2.2蛋白质的含量需不低于特定数值,脂肪含量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也要达

到一定的标准,从而确保鲟龙鱼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4.2.3采用检测鱼体的酸碱度(p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等指标的方法来评估鲟龙鱼的新

鲜程度。

4.2.4pH值应保持在合理的区间内,TVB-N的含量必须低于规定的限值,以此保证鲟龙鱼的新鲜度。

4.2.5严格确保鲟龙鱼体内不含有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有害物质,且这些物质的含量不能

超标。

5工艺流程

5.1总体流程

工艺流程具体见附录A。

5.2主要工艺

5.2.1肽制备具体工艺流程见图1。

图1肽制备流程

5.2.2原料准备

5.2.2.1精心挑选合适的鱼体或鱼体不同部位,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5.2.2.2对原料鱼体或鱼体不同部位进行细致的预处理,包括彻底的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杂质;

适当的浸泡,有助于软化原料和去除一些可溶性杂质;粉碎操作则是将原料鱼体或鱼体不同部位破碎成

较小的颗粒,增加后续处理的接触面积。

5.2.3前处理

5.2.3.1对预处理后的原料鱼体或鱼体不同部位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调节原料鱼体或鱼体不同部位的

pH值,使其达到适宜酶解反应的范围,以促进酶解的进行。

3

T/EJCCCSEXXXXX—2024

5.2.3.2包括对原料鱼体或鱼体不同部位进行加热处理,这可以改变蛋白质的结构,使其更容易被酶

分解。

5.2.4变性

5.2.4.1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原料进行变性处理,这是一个关键步骤。

5.2.4.2物理方法可能包括高温、高压或超声波处理等,这些处理方式能够改变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使其失去原有的活性和稳定性。

5.2.4.3化学方法可能涉及使用某些化学试剂,如变性剂,来改变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使其更容易被

酶攻击。

5.2.5酶解

5.2.5.1选择适当的酶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酶具有不同的特异性,能够针对原料鱼体或鱼体不同部

位中的蛋白质进行特定的切割。

5.2.5.2精确控制酶的浓度,以确保酶解反应的效率和效果。

5.2.5.3反应温度和时间也需要严格控制,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以及过长或过短的时间都可能影响酶解

的效果,导致肽段的产量和质量不稳定。

5.2.5.4在酶解过程中,大分子蛋白质被逐步分解成小分子的肽段,这个过程需要密切监测,以确保

反应的顺利进行。

5.2.6初滤

5.2.6.1酶解后的混合物中含有未完全分解的蛋白质、酶以及其他杂质,需要进行初步过滤。

5.2.6.2采用合适的过滤设备和方法,如使用滤网或过滤器,去除较大的颗粒和杂质,得到较为澄清

的滤液。

5.2.7浓缩

5.2.7.1对除菌后的滤液进行浓缩处理,以提高肽段的浓度。

5.2.7.2采用蒸发、膜过滤等技术,减少滤液中的水分含量,使肽段得到富集。

5.2.7.3浓缩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压力,以避免对肽段的活性和质量造成影响。

5.2.8除菌

5.2.8.1为了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必须去除滤液中的细菌等微生物。

5.2.8.2可以采用高温灭菌、紫外线照射、过滤除菌等方法,有效地杀灭或去除微生物,保证产品符

合相关的卫生标准。

5.2.9干燥

5.2.9.1选择合适的干燥方法,如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

5.2.9.2喷雾干燥是将浓缩后的肽段溶液通过喷雾器形成细小的雾滴,然后在热空气中迅速蒸发水分,

得到干燥的粉末。

5.2.9.3冷冻干燥则是将肽段溶液在低温下冷冻,然后在真空环境中使水分升华,得到干燥的产品。

5.2.9.4干燥过程中要确保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以保持肽段的稳定性和活性。

5.2.10检验

5.2.10.1对干燥后的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这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4

T/EJCCCSEXXXXX—2024

5.2.10.2感官检测包括对产品的色泽、气味和状态进行评估,确保其符合规定的标准。

理化检测涉及对分子量分布、氨基酸组成、水分含量、灰分含量、氨基酸类检测、矿物质元

素检测、硫酸软骨素含量、金属硫蛋白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5.2.10.3微生物检测包括对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以及致病菌的检测。

6高值应用

6.1分类

6.1.1原料

鲟鱼高值应用原料主要包括四类,具体如下:

a)鲟鱼蛋白肽;

b)鲟鱼低聚活性肽;

c)鲟鱼富硒软骨低聚肽;

d)鲟鱼油。

6.1.2高值产品

上述原料可用于制备如下产品,用于为满足某些特殊人群的生理需要,或某些疾病患者的营养需要,

按特殊配方而专门加工,对慢性疾病的康复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a)单一成分特殊膳食食品;

b)复配配方特殊膳食食品;

c)鲟鱼肽配制酒;

d)其他。

6.2单一成分特殊膳食

6.2.1工艺流程见图2。

6.2.2产品示例见附录B。

5

T/EJCCCSEXXXXX—2024

图2单一配方特殊膳食工艺流程图

6.3复配配方特殊膳食

6.3.1工艺流程见图3。

6.3.2产品示例见附录B。

6

T/EJCCCSEXXXXX—2024

图3复配配方特殊膳食工艺流程图

6.4鲟鱼肽配制酒

6.4.1工艺流程见图4。

6.4.2产品示例见附录B。

7

T/EJCCCSEXXXXX—2024

图4鲟鱼肽配制酒工艺流程图

7试验方法

7.1试验方法

7.1.1.1感官检测:

a)色泽:呈现自然的淡黄色或淡白色,色泽均匀一致,无明显的色差和斑点;

b)气味:具有轻微的鱼腥味,但无异味、腐臭或其他令人不适的气味;

c)状态:粉末状,质地细腻均匀,无结块、受潮和杂质。

7.1.2理化检测:

a)分子量分布:通过特定的检测方法确定分子量分布范围,符合相关标准和产品要求;

b)氨基酸组成:分析其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确保包含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且比

例合理;

8

T/EJCCCSEXXXXX—2024

c)水分含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通常不超过特定的限值,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质量;

d)灰分含量:测定灰分的含量,以评估产品的纯度和杂质水平;

e)氨基酸类检测:测定各类氨基酸含量,以评估产品的质量;

f)矿物质元素检测:镁、磷、钾、钙、锰、硒、钠、铁含量检测,以评估产品质量;

g)硫酸软骨素含量:测定硫酸软骨素含量,以评估产品对骨关节改善的帮助;

h)金属硫蛋白含量:测定金属硫蛋白含量,以评估产品螯合重金属的能力;

i)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鲟鱼油检测项目。

7.1.3微生物检测:

a)菌落总数:检测每克样品中所含的细菌菌落总数,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量;

b)大肠菌群:不得检出大肠菌群,以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

c)霉菌和酵母:控制霉菌和酵母的数量在允许的范围内;

d)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不得检出。

7.2检测要求

7.2.1检测设备

7.2.1.1配备高精度的分析天平,用于准确称量样品。

7.2.1.2具备分光光度计,用于测定物质的浓度和含量。

7.2.1.3拥有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仪器,用于检测有机成分和药物残留。

7.2.1.4配备微生物培养箱、显微镜等设备,用于微生物检测。

7.2.1.5购置原子吸收光谱仪,用于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7.2.2检测工具

7.2.2.1准备各种规格的移液器、移液管,确保准确移取液体样品。

7.2.2.2配备不同孔径的筛网,用于样品的筛选和分离。

7.2.2.3准备标准的比色皿、容量瓶等玻璃器皿,满足实验需求。

7.3抽样方法和频率

7.3.1抽样方法

7.3.1.1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生产批次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包装单元,每个包装单元抽取适量的样

品。

7.3.1.2按照GB/T4789.2、GB/T4789.3、GB/T4789.4、GB/T4789.5、GB/T4789.10及GB/T4789.11

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

7.3.2抽样频率

7.3.2.1对于批量生产的鲟鱼高值产品,每生产批次应至少抽样一次。

7.3.2.2根据生产规模和质量稳定性,确定合理的抽样频率,一般每月不少于一次。

8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8.1标志

产品标志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9

T/EJCCCSEXXXXX—2024

——产地标志;

——品牌标志;

——质量等级标志;

——保质期标志;

——储存条件标志;

——认证标志;

——GB/T191规定的其他要求。

8.2包装

8.2.1鲟鱼蛋白肽、鲟鱼低聚活性肽、鲟鱼富硒软骨低聚肽及其制品应采用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包装

材料。

8.2.2鲟鱼油及其制品通常采用密封的金属、塑料或玻璃容器等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包装,以密封,

防止外界异味和空气进入。

8.2.3鲟鱼肽配制酒通常采用符合酒类流通及食品卫生标准的玻璃容器包装,以确保酒的品质。

8.3运输及贮存

8.3.1鲟鱼高值产品应对储存和运输温度有严格要求,应在0℃~30℃的低温环境中储存和运输。

8.3.2应在30℃以下避光保存,运输过程中温度也应控制在较低水平,以防止油脂氧化。

8.3.3储存环境的湿度应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一般控制在60%~70%之间,以避免产品受潮发霉。

10

T/EJCCCSEXXXXX—2024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图具体见图A.1。

图A.1工艺流程图

11

T/EJCCCSEXXXXX—2024

BB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单一成分特殊膳食

单一成分特殊膳食产品示例见图B.1、B.2。

图B.1鲟鱼多肽粉

图B.2鲟鱼软骨低聚肽

12

T/EJCCCSEXXXXX—2024

CC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复配配方特殊膳食

复配配方特殊膳食产品示例见图C.1、C.2、C.3、C.4、C.5、C.6。

图C.1鲟纳茯

13

T/EJCCCSEXXXXX—2024

图C.2如益分子

图C.3吉康源

图C.4纳鲟通

14

T/EJCCCSEXXXXX—2024

图C.5纳豆刺梨

图C.6鲟藻

15

T/EJCCCSEXXXXX—2024

DD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鲟鱼肽配制酒

鲟鱼肽配制酒见图D.1、D.2。

图D.1刚武酒

图D.2葡萄酒

16

ICS13.030.40

CCSP53

T/EJCCCSE

团体标准

T/EJCCCSEXXXXX—2024

鲟龙鱼高值制备与应用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sforthemanagementanduseofenvironmentalsanitationfacilitiesand

equipment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国商业股份制企业经济联合会发布

T/EJCCCSEXXXXX—2024

鲟龙鱼高值制备与应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用于鲟龙鱼高值制备与应用的基本要求、高值制备技术要求、检测与检验方法、标志、

包装、运输及贮存、追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鲟龙鱼高值制备与应用管理使用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4789.2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T4789.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GB/T478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T4789.5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T4789.10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T4789.11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

GB/T19853地理标志产品抚远鲟鱼子、鳇鱼子、大麻(马)哈鱼子

3术语和定义

GB/T19853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蛋白肽fisherycollagenpeptides

以富含蛋白的鱼肉、鱼皮或鱼鳞为主要原料,用酶解法工艺生产的,相对分子质量低于5000道尔顿

的肽为主要成分的产品。其中富含的羟脯氨酸是胶原蛋白特有氨基酸,是胶原组织的主要成分之一,人

体无法合成。有效地补充羟脯氨酸,可以有效帮助体内胶原蛋白的重建及弹性蛋白的再生和更新。补充

心肌舒张能量,提高微循环代谢效率

3.2

低聚活性肽oligomericactivepeptides

低聚活性肽是一种平均分子量在2000道尔顿以下的肽类物质,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营养价值。其

加工技术通常包括酶解、分离、提纯等步骤,以获得高纯度和高活性的低聚活性肽产品。其中富含的金

属硫蛋白,由鱼产生的金属结合蛋白,富含半胱氨酸的短肽,对多种重金属有高度亲和性,并将之排出

体外,排毒解毒,从而实现保护神经、抗衰老、抗氧化等功能。

3.3

富硒软骨低聚活性肽se-richcartilageoligomericactivepeptide

1

T/EJCCCSEXXXXX—2024

富硒软骨低聚活性肽是以鱼软骨为主要原料,用酶解法工艺生产的,平均分子量在1000道尔顿以下

的短链状肽类物质,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营养价值。其中富含的有机硒,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富硒要求。

其中富含的硫酸软骨素,是共价连接在蛋白质上形成蛋白聚糖的一类糖胺聚糖,具有止痛,促进软骨再

生的功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关节问题。其中特定的肽段结构能补充心肌舒张能量,提高微循环代谢效

率,辅助慢性疾病康复。

3.4

鱼油fishoil

鱼体内的全部油类物质的总称,来源于大型海洋鱼类的身体,其主要成分为(包括DHA和EPA),是

一种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炎症反应,降低血脂、预防心脏血管疾病,改善微循环,为慢性疾病康

复提供解决方案。

3.5

缓冲buffer

缓冲是在生产流程中设置的一个环节,用于暂时存放物料或使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环节能够平稳过

渡,起到协调和平衡生产节奏的作用。

3.6

十万级洁净生产区100,000-classcleanproductionarea

指空气中每立方米直径大于等于0.5微米的尘埃粒子数不超过350万个,微生物数量也有严格限制的

生产区域。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生产,可以有效降低产品受污染的风险,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7

中间体检验intermediateproductinspection

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处于中间阶段的产品进行检验的步骤。通过对中间体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生

产中的问题,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从而保障最终产品的质量。

3.8

压片tabletting

将混合均匀的物料通过压力制成片状的过程,常见于片剂的生产。在压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压

力、速度等参数,以确保片剂的质量,如硬度、厚度、重量等指标符合要求。

3.9

包衣coating

在片剂或其他产品表面覆盖一层包衣材料的操作。包衣可以改善产品的口感、外观和稳定性,还可

以控制有效成分的释放速度和部位,以达到特定的治疗效果或产品特性。

3.10

陈化aging

指在酒液或其他一些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将产品在特定条件下存放一段时间的过程。在陈化期间,

产品会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从而改善其口感、风味和品质。陈化的时间和条件会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要

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4基本要求

4.1品种选择

明确规定可用于高值制备的鲟龙鱼品种,如达氏鳇(Husodauricus)、史氏鲟(A.schrenckii)、

中华鲟(A.sinensis)、达氏鲟(A.dabryanus)、白鲟(Pse-phurusgladius)、裸腹鲟(A.nudiventris)、

西伯利亚鲟(A.baerii)和小体鲟(A.ruthenus)等。

2

T/EJCCCSEXXXXX—2024

4.2质量标准

4.2.1明确规定鱼肉中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最低含量。

4.2.2蛋白质的含量需不低于特定数值,脂肪含量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也要达

到一定的标准,从而确保鲟龙鱼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4.2.3采用检测鱼体的酸碱度(p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等指标的方法来评估鲟龙鱼的新

鲜程度。

4.2.4pH值应保持在合理的区间内,TVB-N的含量必须低于规定的限值,以此保证鲟龙鱼的新鲜度。

4.2.5严格确保鲟龙鱼体内不含有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有害物质,且这些物质的含量不能

超标。

5工艺流程

5.1总体流程

工艺流程具体见附录A。

5.2主要工艺

5.2.1肽制备具体工艺流程见图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