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年级语文阅读讲义:写人文章阅读讲义(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四年级语文阅读讲义:写人文章阅读讲义(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四年级语文阅读讲义:写人文章阅读讲义(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四年级语文阅读讲义:写人文章阅读讲义(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四年级语文阅读讲义:写人文章阅读讲义(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写人文章阅读

知识点:一人物描写的作用及方法

人物是文章的灵魂,是构成文章吸引人的重要因素。而要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刻

画,它是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人物的性格在作者的笔下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是需要作者精心刻

画加以渲染的,并力求使人物更加深入人心,跃然纸上。

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五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这五种人

物描写的方法对塑造人物性格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外貌描写一一体现人物性格的特征,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

2.语言描写一一能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3.动作描写一一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

4.心理描写一一直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5.神态描写一一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品质,或是更加突显人物个性,使的作

文给人一真实感,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使文章生动,形象。

当然运用描写方法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如刻画活泼

开朗的性格外向型的人物时可突出语言、动作的描写;如刻画沉默寡言性格内向型的人物时可以神态、

动作以及心理描写为主。所以,人物刻画只有精心雕琢,才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例题精讲一:

一、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齐白石是我国杰出的画家,他的画举世闻名。许多人纷纷拜访齐白石,要他介绍经验,传授画画的

秘诀。齐白石在一次接待客人时,诚恳地说:”作画并无秘诀,全在一天也不能空闲。”

1.写出文段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及作用。

解析:文中引用了齐白石的原话可以看出属于人物描写中的语言描写。因为语言描写能直接表现人物思

想、品质和性格特点,所以其作用是表现了齐白石的诚恳和谦虚的品质。

答案:本段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齐白石的诚恳和谦虚的品质。

二、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于是我开始忙着拍照,一群小孩子好奇地围着我,该换胶卷了,我随手把空胶卷盒给旁边的一个小

孩子,她高兴极了,其他的孩子羡慕地围着看。看着小孩儿喜欢,我又拆了个胶卷盒给另一个小孩儿,

他兴奋得脸都红了。我又翻翻书包再找出两支圆珠笔分给孩子们,惹得更多的孩子渴望地看着我的书

包,我真后悔没多带几支笔。我拉着一个穿红碎花小褂的女孩儿问:“叫什么呀?”“小翠。”“有连

环画没有?”“没有。”旁边男孩儿说:“学校只有校长才有本字典。”“姐姐回北京给你们寄连环画

来,上面有猫和老鼠打架,小鸭子变成天鹅的故事。”听得他们眼睛都直了。

1.本段中含有那些人物描写的方法,请写出来。

解析:从“羡慕地围着看"和''兴奋得脸都红了”可以确定有神态描写;从“我又翻翻书包再找出两支

圆珠笔分给孩子们”可以确定有动作描写;从文段中加双引号的语言可以确定有语言描写。

答案: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2.找出任意一个人物描写方法写出其在文中的作用。

解析:从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中任意选择一个并分析其作用即可。

答案:看着小孩儿喜欢,我又拆了个胶卷盒给另一个小孩儿,他兴奋得脸都红了。这句话运用神态描写

表现了小男孩得到胶卷盒后的激动心情。

知识点二:

细节描写:写人起特殊作用的细小情节,生活小事、动作、语言、神态等。品味细节,会感到人物

思想品质更鲜明,人物形象更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外貌(肖像):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的描绘。人物的外貌往往反映人物的个性与内心,以

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内心变化、个性特点。

语言:人物的语言,往往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读书时分析揣摩人物的语言有

助于我们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动作:动作同样能反映个性。多在动作描写上注意,琢磨其特别的地方,即不同职业和性格的人

物。一些与众不同的动作,又会深化人物的性格特点。

心理活动:对思想活动的描写。直接反映内心世界,鲜活、生动的人物个性往往是靠许多心理描

写。深刻表现人物特点。会给读者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神态:通过对人物的面部神情表现,写出人物的心理或对某件事物的反应。要求抓住人物面部最具

表现力的神情,比如说眼睛、脸色、嘴巴等,来表现人物。

例题精讲二:

地震中的父与子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在混乱和废

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昔日充满孩子们欢

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

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

子!”“我的女儿!”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太晚了,他们已经死

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

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起火爆炸。”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只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

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但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

头:“儿子在等着我。”

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

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是你吗?”

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儿子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能救出大家。因为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他都会

和我在一起!

“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

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

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在经过巨大灾难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用横线画出对父亲外貌的刻画的句子,这里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外貌: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说明父亲为了找到孩子

挖的时间很长,工作强度大,仍然不放弃,体现父爱的伟大。

解析:找出父亲外貌的句子,体会父亲的状态及情感。

2.文章对儿子的描写主要抓住人物的什么?从“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可以看出儿子具有

怎样的品格?

答案:语言描写。看出孩子关爱他人的品格。

解析:找出对儿子进行刻画的句子并判断属于什么描写。

3.“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中的“冲”可

以换成“跑”吗?写出你的理解。

答案:不能换成,因为冲更能体现父亲焦急的心态,父爱的伟大。

解析:体会不同的动作的不同的作用。

生命的掌声

我常常想起一个关于掌声的故事。

那时我上高中一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位叫英子的女孩儿,文静漂亮,但是总爱蜷缩在教师的一角。

上课前,她早早.•的就来到了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后来我们才知

道,她的腿因为得了小儿麻痹症而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

演讲课时,老师让同学们走上讲台讲述一个小故事。轮到英子讲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

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演讲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了解英子的情况,她就一直点英子的

名字。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的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英子的眼圈儿红了。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她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

带动下,骤然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在掌声中,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定了定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一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标准,声音也

十分动听。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想起了掌声。英子很礼貌的向老师鞠了一躬,又向同学们深鞠

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奇怪的是,自从那次演讲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那么忧郁了,她和同学们一块游

戏、说笑,甚至有一次她还走进了学校的小舞厅,让同学们教她跳舞。后来,英子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

好。尤其是数学和物理,高二那年,她代表我们学校参加了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还得了奖。

三年时光,匆匆而过,三年之后,英子被北京一所大学破格录取。后来,英子给我来信说:“我永

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我应该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那

次掌声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我这才明白了英子变得开朗活泼的原因。从那以后,我学会了给人鼓掌,尤其是当别人身处困境的

时候。其实,人都是需要掌声的。在人生的舞台上,谁不希望自己的演出得到喝彩?掌声,是一种尊

重,更是对一个生命的鼓励和肯定。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丽---()突然-----()

答案:美丽一一(漂亮)突然一一(骤然)

解析:基础的考察。

2.第二自然段,说说带点词语“早早”、“最后一个”写出了英子怎样的心理?

答案:写出了英子害怕同学们歧视自己残疾的心理。

解析:体会词语展现出的人物心理。

3.第四自然段中,作者分别抓住人物的()、()、(),刻画了英子的内心活动。

答案:第四自然段中,作者分别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刻画了英子的内心活动。

解析:品味第四自然段。结合人物的细节描写。

巩固练习

1.课外阅读。

①马市长放下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

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

大力支持。”

②"有什么事就说吧。"

③"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

傻了?”

④马市长吃罢晚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香茶。女儿笑吟吟地走过来:"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⑤,,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⑥"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道。

⑦"就是您老人家呀!”

⑧女儿神秘地笑了笑,说:"不对,我认为应该表扬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1)这篇文章的顺序被打乱了,请将段前的序号按正确的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文中突出表现马市长"变"的一对词语是和0

(3)文中女儿向父亲"请教"的目的是

(4)你认为文中的马市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2.阅读理解。

我成长中的一件事

我学习成续一直名列前茅,老师们都很看重我,同学们也很佩服我,使我不禁有些飘飘然,滋长了骄

傲情绪。上学期发生了一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使我认识了自己。

放假之前的一次队会课,班里要评选优秀少先队员。我曾连续几年都被评上了,今年一定是我的,我

心里美滋滋地盘算着。可是提名的时候,一连提了五六个人,还没有听到我的名字,我不禁有些发慌

了。这时忽然听见夏萍说:"老师,我选苏怡!"我兴奋极了,心想:夏萍不愧是好用友够意思!出乎意料

的是:经过举手表决我的票不如夏萍的多,我落选了。我的泪水顿时充满眼眶,是委屈,还是悔恨,我

觉得两者都有。①我仿佛听见同学们在讥笑我;邻居们在议论我;爸爸妈妈在责备我。

大家还有意见吗?"老师微笑着问。"老师我有意见。"尖然有人站起来说,又是夏萍。她不等老师说话,

便滔滔不绝地讲下去:"苏怡()在自觉遵守纪律方面以身作则不够,而且有骄傲情绪,()这些是可

以帮助她改正的。除此之外:"苏怡,她敢于批评班里的不良现象,有工作能力。特别是她学习努力,成

绩一贯优秀。她符合优秀少先队员的条件。"班里安静极了,很久才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最后表决,

三十只胳膊齐刷刷地举起来,同意夏萍的意见。

我不由得又落泪了,这()是高兴的泪,()是惭愧的泪。我的心胸多么狭窄,只顾着想自己怎样,

不能正确地对待荣誉。而夏萍心胸宽阔,品德高尚,能当面指出我的缺点,这才是优秀少先队员。想到

这里,我猛然站起来,说:“我不够格,真的!"②我又加重了语气:“到现在我才领悟到我不如夏萍!”

老师听完笑了,语重心长地说:“你在这次评选中确实长大了。要记住,正确地认识自己,就是进步的开

始。"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句①是对"我"的描写,句②是对"我"的描写。

(3)夏萍指出的"我”的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

(4)文共写了几次“我”流泪?每次流泪的原因是什么?

(5)读完全文,你明白了什么?

3.精彩课外阅读轩。

徐悲鸿的故事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

1919年到1927年,我国许多人到欧洲一些国家留学。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

有地位,在外国的中国留学生常常受到一些人的歧视。

有一次,许多在巴黎的留学生一起聚会。一个满身散发着酒气的外国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

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坐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动激

怒)了,他走到这个洋学生面前,大声地说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

表你的祖国我们比一比等我们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蠢才

从此,徐悲鸿学习更勤奋了。他到巴黎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时,常常是带上一块面包一壶水,

一去就是一天,不到闭馆时间不出来。有一位法国著名画家非常(喜欢喜爱)徐悲鸿,他从这个中国青

年身上,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毅信念和对未来的信心。他主动邀请徐悲鸿到家里做客,到他的画室里画

画,并亲自给徐悲鸿做辅导。

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后,在几次竞赛和考试中得了第一名。1924年,

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震动轰动)了巴黎美术界。这时,那个在大家面前骂中国人无能的洋学生,

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1)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2)在第三自然段处加上标点符号。

(3)写出第三、四自然段的大意。

(4)改写句子,保持原意。

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5)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6)为什么洋学生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4.课外阅读轩。

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孩子跌倒了,趴在地上哭叫着,年轻的母亲似乎无动于衷,板着面孔,用严厉的目光盯着趴在地上的

孩子。正巧我路过,上前要扶起那孩子。那母亲果断地说:"不,不,让他自己爬起来!"

我仔细一"咀嚼",始得醒悟:这位年轻的妈妈如此这般,大概是出自对人生的体验吧。

人生是一个过程。好像上苍有意为难人,在人生的全过程中,绝无平坦大道可走。坎坷,荆棘,困

难,这一切都与人生为伴。人要生存,要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同困难交锋,要与挫折抗争。这是对人

的信念、意志与毅力的考验。敢于交锋与抗争者,即使跌倒了,也会爬起来并最终成为命运的主人和事

业上的成功者。一个从小娇生惯养、溺爱过度的孩子,长大之后决不会有什么意志力,在困难与挫折面

前,容易跌倒;跌倒之后也是很难爬起来的。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那些从小历经“摔打”的人,他们直

面人生,深谙(an)人生的底里,虽百折而不回,履艰险而不惊。

不过,像这位年轻妈妈那样待孩子的不是很多,而娇惯、溺爱孩子却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视孩子为

“小皇帝"的家庭不胜枚举。许多刚入托儿所(或幼儿园)的三四岁的孩子,食不善用筷,穿不会动手。做

父母的有谁不爱自己的子女?需要界定的倒是:什么是爱?怎样才算爱?溺爱不是爱,而是一种害。有

些中老年父母意识到这一点了,但已为时过晚。

那个跌倒的孩子终于自己爬起来,跑到妈妈近前。妈妈欣喜地笑道:"对,跌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往前

走。"年轻的母亲,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

(1)结合短文内容解释词语。

界定:________

不胜枚举:

(2)"一个从小娇生惯养、溺爱过度的孩子,长大之后决不会有什么意志力,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容易跌

倒;跌倒之后也是很难爬起来的。"文中与之对应的一句话是,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3)在第1自然段中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5.现代文阅读。

母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限定

为三斤。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依靠)这三斤珍贵的水,而这些水

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温顺的老牛(挣脱甩开)了缰绳,闯到

沙漠里运水车必经的公路旁。运水军车来了,老牛迅速冲上公路,司机紧急刹车,军车停了下来。老牛

沉默着立在车前,任凭司机怎样呵斥(驱赶驱使),它就是不肯挪动半步后来,牛的主人来了,恼羞成

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老牛。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旁的运水战士哭

了,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

出半盆水一一三斤左右,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眸,似乎在(呼唤叫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

后跑来一头小牛,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

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去。

(1)选择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2)请写出三个含"牛"字的成语:

(3)牛主人为什么那么残忍地抽打那头瘦骨嶙峋的老牛?你认为下面的说法哪种有道理一些()。

A.牛主人不喜欢这头倔强的老牛。

B.自家的牲畜违反驻军的军纪,牛主人很没面子,打它是表明自己的态度。

C.这头老牛太瘦了,还好吃懒做。

D.像这样倔强的家伙,要给它点颜色看看,它才会听话。

(4)"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请你想一想,此时,老牛在心里会想些什么?

6.课外阅读。

归国博士

在苏州,流传着一位归国博士的动人事迹。他叫杜子威,今年48岁,是苏州医院副院长。他出生在日

本,在东京获得博士学位。1972年,他离开日本,和爱人回到了祖国。

侨居在日本的父亲为杜子威在苏州附属医院建造了一所研究室,花了整整100万人民币。杜子威不要

一点报酬,把研究室献给了国家。有人以为杜子威一定很有钱,问他:"你带的什么手表?"他爽朗的笑

道:"国产的,苏州牌,便宜,才45元,走得相当准。"杜子威把价值100万元的研究室献给了国家,自己

却省吃俭用。戴的是45元的国产表。人们被这种崇高的精神所感动,敬佩的向他伸出了大拇指。

1979年,杜子威率领医学院代表团访问日本。他离开日本7年了,家里人听到这个消息,高兴极了,

准备好饭菜等着他。可是,等了好几天,也不见他的影子。原来,访问时间只有半个月,杜子威舍不得

这点宝贵的时间,全部安排了工作,只是在归国的前一天,代表团的其他同志上街参观去了,他才回家

吃了一顿饭。

1982年,杜子威再次到日本。他为了给国家节省外汇,从宾馆搬到父母家住,临走前,父亲给他一台

彩色电视机,杜子威却说:"电视机我有了,我缺的是专业资料,今后常给我寄点。"

这位博士归国11年了,他用辛勤的劳动换取累累硕果,来报答自己的祖国。他和同志们共同努力,研

究脑神经病,现在这项研究己经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硕果:________

侨居:________

(2)这篇短文介绍了杜子威博士归国后的哪些动人事迹,赞扬了他的什么精神?

(3)在写作顺序上,对你今后的作文有什么帮助?

(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法,请简要写下来。

7.快乐阅读轩。

我和鲁迅先生的“奇遇"

我正在时空的隧道中寻找一颗能指引我前行的明"星",隐约间,我看见一位穿黑色长袍的先生正在桌

旁埋头写作。那像隶书的"一"字胡须让我断定他就是鲁迅先生。于是,我和鲁迅先生便有了下面的对话。

"先生,"我问,"我最喜欢看您的书。除了在教材中读您的文章,我还读过您的《朝花夕拾》《呐喊》……

还有您的一些杂文集。"鲁迅先生慈爱地看着我说:"哦,不错哦,但我觉得读书还是广泛一点儿好,你还

应该多读一些其他人写的好书,文学的、社会科学的和自然科学的书也可以多读一些,就像蜜蜂采蜜一

样,不要光叮一处采,多处采集,酿出的蜜才更香甜呢。”

"先生,"我又接着问,"我虽然喜欢文学,但我要学的功课很多,这矛盾怎么解决呢?我的文学梦是可

以实现的吗?"鲁迅先生微笑着说:"博,然后深;广,然后专。中学是打基础的阶段,偏科当然不好啰。

你的文学梦嘛,现在说它还太早。梦是什么?梦就是希望吧。希望就像这地上的路一样,本是无所谓

有,也是无所谓无的,只因为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

当我还要再问时,鲁迅先生却从我眼前消失了。虽然他走了,但我明白了今后的路该怎么去走。

(1)鲁迅先生把读书比作成,这个比喻充分说明了()。(多项选择)

A.读书是快乐的B.多读书的益处大C.要读多种类型的书

(2)鲁迅先生说的“博,然后深;广,然后专"的意思是()。

A.博览群书,才能发现自己的兴趣,才能专心地做某一方面的研究

B.多读书是能培养自己学习的专一性

C.每类书籍,都需要深入地去读

(3)写出鲁迅先生说的一句名言。

(4)短文运用的习作手法是()。

A.想象B.夸张C.事实描写

(5)文章结尾说:"我明白了今后的路该怎么去走。"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自己"今后的路”的想法。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两袖清风

于谦是我国明代的爱国英雄。

于谦曾经在河南、山西做官。按当时的规矩,地方官员每年都要到京城接受考查。一些贪官污吏为了

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就用搜刮老百姓得来的钱财向京城的上司送礼、行贿。

这一年轮到于谦进京了,他把自己所管地区百姓的疾苦、要求和治理计划整理好,便准备动身了。

手下人拦住他说:"您什么东西都不带怎么行呢?"于谦装作不懂地说我应该带的都带齐了还带什

么呀手下人说您进京不送礼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啊

于谦又好气又好笑地说:"你看,我一年只有这些俸禄,家里还有父亲妻儿,哪里有多余的金银去巴结

上司啊!"“没有金银可以带些地方特产啊!”手下人着急地说。”

"地方特产?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于谦说着,提起两只袍袖对手下人

说,"你看,这就是我要带的东西。"

手下人弓着身子仔细看了看,不解地问:"您带的是什么?""两袖一一清一一风!"于谦说完哈哈大笑起

来。

(1)在短文第4段中的空白处加上恰当的标点。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描写和描写。

(3)“乌纱帽”在文中指,“两袖清风"指的是0

(4)文章歌颂了于谦的什么品质?

9.直面阅读轩。

带刺的朋友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

眼馋。

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枝叶,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

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我非常惊愕,赶忙贴到墙根,注视着它的行动。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

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后来,那个东西停住脚,兴许是在用力摇

晃吧,枣枝哗哗作响,红枣僻里啪啦地落了一地。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噗地一声,

径直掉了下来。听得出来,摔得还挺重呢!很快,它又慢慢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

多了。它匆匆地爬向四周,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地归到一起,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大了

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急火火地跑去了。

哎,这不是刺猬吗?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真高啊!

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我蹑手蹑脚地追到水沟处,弯腰望去,水沟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有

了踪影。

第二天,夜幕降临,我偷偷地躲在枣树背后,捧一把红枣撒在枣树周围。

突然,我眼前一亮,小刺猬钻出了水沟,径直向枣树底下跑过来。它发现了红枣,向四下看了看,来

了个就地十八滚,背上扎满了红枣,一溜烟地跑回去了。

(1)结合短文,理解词语。

诡秘:________

钦佩:________

(2)刺猬打滚是为了。

(3)通过“我"观察,小刺猬住在o

(4)"我"对暗暗钦佩的原因是:0

(5)仔细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作者是如何观察的?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归国博士

在苏州,流传着一位归国博士的动人事迹。他叫杜子威,今年48岁,是苏州医院副院长。他出生在日

本,在东京获得博士学位。1972年,他离开日本,和爱人回到了祖国。

侨居在日本的父亲为杜子威在苏州附属医院建造了一-所研究室,花了整整100万人民币。杜子威不要

一点报酬,把研究室献给了国家。有人以为杜子威一定很有钱,问他:"你带的什么手表?"他爽朗的笑

道:"国产的,苏州牌,便宜,才45元,走得相当准。"杜子威把价值100万元的研究室献给了国家,自己

却省吃俭用。戴的是45元的国产表。人们被这种崇高的精神所感动,敬佩的向他伸出了大拇指。

1979年,杜子威率领医学院代表团访问日本。他离开日本7年了,家里人听到这个消息,高兴极了,

准备好饭菜等着他。可是,等了好几天,也不见他的影子。原来,访问时间只有半个月,杜子威舍不得

这点宝贵的时间,全部安排了工作,只是在归国的前一天,代表团的其他同志上街参观去了,他才回家

吃了一顿饭。

1982年,杜子威再次到日本。他为了给国家节省外汇,从宾馆搬到父母家住,临走前,父亲给他一台

彩色电视机,杜子威却说:"电视机我有了,我缺的是专业资料,今后常给我寄点。"

这位博士归国11年了,他用辛勤的劳动换取累累硕果,来报答自己的祖国。他和同志们共同努力,研

究脑神经病,现在这项研究已经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硕果:________

侨居:________

(2)这篇短文介绍了杜子威博士归国后的哪些动人事迹,赞扬了他的什么精神?

(3)在写作顺序上,对你今后的作文有什么帮助?

(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法,请简要写下来。

11.课外阅读我能行。

鲁迅小时候

鲁迅小时候很聪明,记忆力很强。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能背诵了。这样,

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诵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诵,他都能背诵出来。当然,鲁迅读书

不光凭自己的聪明,还依靠自己的勤奋。

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喜欢种花。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本教怎样种花的

书来看。他还专门在各种花旁边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味。第二,他喜欢描画。那时候

没有美术课,他就自己买了一些宣纸,映在绣像小说上,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

本的小册子。这对他以后在南京路矿学堂学画图很有帮助。

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

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而要玩得有趣有益。

(1)照样子,写词语。

津津有味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三心二意一一索然无味一一

(3)鲁迅小时候的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巩固答案解析部分

一、现代文阅读

1.【答案】(1)④②③①⑧⑥⑦⑤

(2)大力支持;绝对不行

(3)获取父亲对自己行动的支持

(4)马市长是一个言行不一的人。

【考点】记叙文

【解析】【分析】(1)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

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

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

品质。

故答案为:(1)④②③①⑧⑥⑦⑤;

(2)大力支持、绝对不行;

(3)获取父亲对自己行动的支持;

(4)马市长是一个言行不一的人。

【点评】(1)该题考查对句子进行排序的能力,此外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整体把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和语言组织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2.【答案】(1)虽然;但;不仅;也

(2)心理;语言

(3)优点:敢于批评班里的不良现象有工作能力学习努力成绩一贯优秀。缺点:在自觉遵守纪律方面以

身作到不够,两且有骄傲情绪。

(4)两次。第一次:因为"我”票数不够多,没能被评上优秀少先队员,我既委屈又侮恨。第二次:因为

"我"意识到自己心胸多么狭窄,只顾想自己怎样,不能正确地对待荣誉。而夏萍心胸宽阔,品德高尚,能

当面指出“我"的缺点,"我为有这样的朋友而高兴!

(5)正确地认识自己,就是进步的开始。

【考点】记叙文

【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

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①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故选"虽然……但.…";②分句前后是递进关

系。故选"不但......也......

(2)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

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3)、(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

概括出来即可。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

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虽然;但;不仅;也;

(2)心理、语言;

(3)优点:敢于批评班里的不良现象有工作能力学习努力成绩一贯优秀。缺点:在自觉遵守纪律方面以

身作到不够,两且有骄傲情绪。

(4)两次。第一次:因为"我”票数不够多,没能被评上优秀少先队员,我既委屈又侮恨。第二次:因为

"我"意识到自己心胸多么狭窄,只顾想自己怎样,不能正确地对待荣誉。而夏萍心胸宽阔,品德高尚,能

当面指出"我"的缺点,"我为有这样的朋友而高兴!

(5)正确地认识自己,就是进步的开始。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

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3)、(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答案】(1)激怒;喜欢;轰动

(2)大声地说:"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祖国,我们比一比。

等我们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蠢才。"

(3)第三自然段:在一次留学生聚会时,一位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学生,徐悲鸿向他挑战。第四自然

段:徐悲鸿更加勤奋了,一位法国著名画家深受感动,给徐悲鸿做辅导。

(4)洋学生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5)本文写徐悲鸿在巴黎留学时向瞧不起中国的洋学生挑战,通过勤奋刻苦地学习,最终他的油画在巴

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使那个洋学生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6)徐非鸿发奋努力获得巨大的成功,维护了国家的尊严。所以洋学生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考点】记叙文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辨析,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注意近义词的辨析.注意近

义词的意思,及词语间的区别.要学会结合语境仔细辨析,选择合适的词语。

(2)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

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4)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的方法:找到双重否定词,然后改成带肯定的词语。①"不得不"带有"无奈、

勉强、不情愿”等语义,改写成肯定句时,通常加上"只能"或"只好"、"只得"等词。②"不能不""不要

不""非……不可"等语气强烈,改写时可以加上"必须""肯定"或"当然""一定"等词。

(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

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6)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

来即可。

故答案为:(1)激怒;喜欢;轰动

(2)大声地说:"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祖国,我们比一

比。等我们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蠢才。"

(3)第三自然段:在一次留学生聚会时,一位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学生,徐悲鸿向他挑战。第四自然

段:徐悲鸿更加勤奋了,一位法国著名画家深受感动,给徐悲鸿做辅导。

(4)洋学生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5)本文写徐悲鸿在巴黎留学时向瞧不起中国的洋学生挑战,通过勤奋刻苦地学习,最终他的油画在巴

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使那个洋学生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6)徐非鸿发奋努力获得巨大的成功,维护了国家的尊严。所以洋学生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点评】(1)做好本题要多积累近义词的意思,区分近义词的细微之处,学会结合语境准确,恰当的使

用词语。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3)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4)掌握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6)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答案】(1)划定界限,确定所属范围。;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

(2)敢于交锋与抗争者,即使跌倒了,也会爬起来并最终成为命运的主人和事业上的成功者。;敢于与

困难、挫折抗争,才能取得成功。

(3)不能去掉。"似乎"是"好像,仿佛”的意思,去掉后原文意思很肯定,无法表现出来年轻母亲的良苦用

心。

(4)孩子跌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这才是真正的爱。

【考点】记叙文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第一空考查照应句。解题思路引导: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

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第

二空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

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3)比较辨析有无此词语语意的变化,从词语的表达效果这个角度来概括其特点,要使用评价语"准确

说明"。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

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故答案为:(1)界定:划定界限,确定所属范围。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

或事物很多。

(2)对应的一句话是:敢于交锋与抗争者,即使跌倒了,也会爬起来并最终成为命运的主人和事业上的

成功者。理解:敢于与困难、挫折抗争,才能取得成功。

(3)不能去掉。"似乎"是"好像,仿佛”的意思,去掉后原文意思很肯定,无法表现出来年轻母亲的良苦

用心。

(4)孩子跌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这才是真正的爱。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2)第一空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要求会判断,写作时会运用。第二空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品味

语言表达艺术。

(3)此题考查对有无此词语的辨析能力。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5.【答案】(1)依赖;挣脱;驱赶;呼唤

(2)对牛弹琴;九牛一毛;牛刀小试

(3)B

(4)宁可挨打,也要要点水,一定要救救自己的孩子。

【考点】记叙文

【解析】【分析】(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

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2)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

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语言的组

织要条理。

故答案为:(1)依赖;挣脱;驱赶;呼唤

(2)对牛弹琴、九牛一毛、牛刀小试

(3)B;

(4)宁可挨打,也要要点水,一定要救救自己的孩子。

【点评】(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

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能力。

6.【答案】(1)巨大的成绩;在外国居住

(2)为国家捐献了100万元的实验室,自己却戴着45元的国产手表,两次访问日本,第一次因时间紧只

到父母家吃了一顿饭,第二次为了节省外汇,竟搬到父母家住。表现了杜子威一心想着祖国和脑神经病

研究事业,不计自己得失的崇高品质。

(3)略

(4)略

【考点】记叙文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概括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

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3)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由"1972年、

1979年、1982年”可知,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4)谈自己的想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硕果:巨大的成绩。侨居:在外国居住

(2)为国家捐献了100万元的实验室,自己却戴着45元的国产手表,两次访问日本,第一次因时间紧

只到父母家吃了一顿饭,第二次为了节省外汇,竟搬到父母家住。表现了杜子威一心想着祖国和脑神经

病研究事业,不计自己得失的崇高品质。

(3)略

(4)略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7.【答案】(1)蜜蜂酿蜜;B、C

(2)A

(3)希望就像这地上的路一样,本是无所谓有,也是无所谓无的,只因为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

(4)A

(5)我要向鲁迅先生学习,长大后也当文学家,所以从现在开始我更要好好学习,不偏科,为将来从事

文学创作打下好的基础。

【考点】记叙文

【解析】【分析】(1)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

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

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2)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

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谈自己的想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蜜蜂酿蜜;B、C

(2)A

(3)希望就像这地上的路一样,本是无所谓有,也是无所谓无的,只因为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

(4)A

(5)我要向鲁迅先生学习,长大后也当文学家,所以从现在开始我更要好好学习,不偏科,为将来从事

文学创作打下好的基础。

【点评】(1)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

应用。

(2)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写作方法的掌握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8.【答案】(1)于谦装作不懂地说:"我应该带的都带齐了,还带什么呀?"手下人说:"您进京不送

礼,什么事也办不成。"

(2)语言;动作

(3)官职;为官清廉

(4)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品质。

【考点】记叙文

【解析】【分析】([)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

抓住关键词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