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四川省某中学高三年级上册一诊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届四川省某中学高三年级上册一诊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届四川省某中学高三年级上册一诊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届四川省某中学高三年级上册一诊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届四川省某中学高三年级上册一诊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四川省绵阳中学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地理

试题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单选题

雪水比(SLR)是指某地新增积雪深度与融化后等量液体深度(降水量)的比值,是

表征积雪深度与降水量关系的重要参数。冰晶从生成到降落地面经历了云内、云下及地表压

实过程,这些过程共同影响并最终决定了SLR的大小。2020年2月13日至14日,华北地

区中部经历了明显的雨雪过程,14日14-20时天津南部和沿海地区SLR有增大趋势。下图

示意2月14日此次降水过程中不同观测时间降水相态的变化精况(图中虚线表示300米等

高线)。据此完成下而小题。

1.影响本次降水过程中5时降水相态的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纬度位置②植被覆盖③地形地势④海陆位置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引起本次降水的天气系统及其移动方向是()

A.暖锋向东南B.暖锋向西北

C.冷锋向东南D.冷锋向西北

3.本次降水过程中天津南部和沿海地区SLR变大是因为()

A.气温降低与冰晶密度减小B.气温降低与冰晶密度增大

C.气温升高与冰晶密度减小D.气温升高与冰晶密度增大

犹他湖湖面海拔1400米,平均水深2.7米,为史前邦纳维尔湖的残存部分。尽管地质

历史时期经历了大湖萎缩,但犹他湖仍然为淡水湖。春季犹他湖面积扩大,夏季缩小,秋季

试卷第1页,共6页

略有扩大。下图示意犹他湖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A.降水B.蒸发C.径流D.下渗

5.春季犹他湖的主要补给方式()

A.受气温影响大B.水量稳定C.输沙能力强D.水温较高

Argo浮标是一种海洋观测设备,专门用于测量海水的温度、盐度和运动变化。浮标布

放后可自行在大海中工作2年以上,直至电源电量耗尽。下图示意穿过德雷克海峡的Argo

浮标运动轨迹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0°60°50°40°

6.推测经过德雷克海峡时,随洋流Argo浮标的大致运动方向是()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北向南D.自南向北

7.Argo浮标在德雷克海峡测得海水盐度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A.大量河水注入B.海域较为封闭C.年蒸发量较小D.海水大量结冰

8.根据Argo浮标沿南美洲东岸的运动特点可推断()

试卷第2页,共6页

A.沿岸气候温和湿润B.沿岸渔业资源丰富

C.附近岛屿森林广布D.增加船只航行速度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北端,拥有世界同纬度现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

林生态系统(亚热带可分为南、中、北亚热带)。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同一土层深度土壤有机

碳(以有机质形式储存于土壤中的碳)含量沿海拔梯度分布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同纬度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生态系统,主要得益于()

A.纬度低,光照充足B.水、热条件差异小

C.群峰林立,山势陡峭D.位于阴坡,蒸发较弱

10.高海拔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低海拔地区的主要原因是高海拔地区()

A.微生物活动弱B.人类活动强度小C.土壤质地疏松D.植物光合作用强

11.该保护区内同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最小的海拔处植被的显著特点是()

A.冬枯夏绿B.滴水叶尖C.植株矮小D.森林常绿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5月以来,一群野生亚洲象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路北上,引起国内

外广泛关注。亚洲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型大,寿命较长,在野外能取食一百多种植物,

最适宜的生存环境是原始森林中的沟谷等开阔地。随着人类生活范围的扩大,亚洲象和人类

的距离越来越近,活动范围甚至重叠。为了促进不同栖息地亚洲象的交流,相关部门设立了

生态廊道。目前我国亚洲象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区。下图为

试卷第3页,共6页

1975-2014年我国亚洲象分布范围变化图。

图例一高速公路一公路~河流。城市。水电站

(1)简述1975-2014年我国亚洲象分布范围的变化趋势。

(2)简述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沟谷成为亚洲象集聚地的主要原因。

(3)推测人象矛盾日趋激烈但亚洲象数量并未急剧减少的原因。

⑷[开放题]试分析亚洲象北迁的可能原因。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扎达县地处西藏西南部扎达盆地,南隔喜马拉雅山脉与印度交界,北部为阿伊拉日居

山脉,夏季降水集中且异常干燥。大约500万年前该地断陷成湖,后经历了百万年的地质变

迁,形成了典型的流水侵蚀土林地貌,主要分布在象泉河谷两侧近八百米落差的陡壁和斜坡

处,形态多样,发育高度(即相对高度)可达百米以上,蜂拥而上,笔直挺立,气势恢宏。

下图示意扎达县所处地理位置及周边地理环境。

试卷第4页,共6页

O

80

3

3

(1)试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扎达盆地夏季降水集中且异常干热的原因。

(2)指出扎达盆地气候和地形特征为土林地貌形成提供的有利条件。

(3)简述扎达土林地貌的形成过程。

(4)预测未来百年象泉河谷土林地貌发育高度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古诗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赞美了黄山这一天下奇景,黄山之美

主要体现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上,集中反映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下图为黄山的奇

松、怪石、云海景观。

指出到黄山旅游的最佳季节,并说明理由。

15.[选修6:环境保护]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O3的重要前体物,主要来自机动车排放、工业排放、溶剂使

用排放、汽油挥发和燃料燃烧等。没有VOCs时,空气中的浓度很低。存在VOCs后,VOCs

扮演类似催化剂的角色,打破空气中NOx和的反应平衡,造成。3累积。左图示意。3形成

原理,右图示意2009-2020年阳泉市重污染天气浓度日变化情况。

试卷第5页,共6页

S300

S250

2200

-130

0100

30

说出阳泉市重污染天气03浓度的日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

试卷第6页,共6页

参考答案: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BCACAACBCA

题号11

答案D

1.B2.C3.A

【解析】1.由图可知,5时的降水相态差异明显,降雪出现在北部,降雨出现在南部,中

部为南夹雪。降雪与降雨的差异主要受气温的影响,而影响该地气温的因素主要为纬度和地

形,即北部地区纬度较高,地形为山地,气温低,降水相态以降雪为主,南部则相反,①③

正确;植被对气温影响不大,②错误;图中雨雪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沿海与内陆的区别,④错

误。故选B。

2.由两幅图中降雪的分布可知,与5时相比,8时的降雪分布范围向东南方向扩展,降雪

应由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入侵所致,对应的天气系统应为冷锋,故本次降水的天气系统由西北

向东南方向移动,故选C。

3.由图可知,天津南部开始为降雨,没有降雪,雪水比为0。后来,冷空气到来,气温降

低,转为降雪,导致雪水比增大,由0变为正值,CD错误;随着降雪的持续,冰晶湿度降

低,密度变小,导致新雪蓬松,积雪深度变大,雪水比增大,A正确,B错误。故选A。

【点睛】雪水比(SLR)是指某地新增积雪深度与融化后等量液体深度(降水量)的比值,

其影响因素主要为降雪的特点。降雪与降雨会直接影响积雪厚度;地表压实过程与降雪累积

后的挤压程度有关;大气湿度会影响降雪量,进而影响积雪厚度,最终影响雪水比。

4.C5.A

【解析】4.虽然犹他湖地处干旱的美国西部大盆地,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但由于有普罗

沃河的淡水注入和约旦河排水,地表径流可以将犹他湖的盐分带到大盐湖,所以犹他湖保持

淡水状态,其关键取决于径流,C正确;而降水、蒸发和下渗都不是影响其成为淡水湖的关

键因素,ABD错误。故选C。

5.根据材料“春季犹他湖面积扩大,夏季缩小,秋季略有扩大”可知,犹他湖流域地处山区,

春季多季节性积雪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水量受气温影响大,日变化大;由于每年积雪

量和气温具有差异,所以其水量补给不稳定,A正确,B错误;通常情况下,与雨洪相比,

答案第1页,共5页

冰雪融水补给形成的地表径流汇集速度较慢,输沙能力较弱,C错误;由于是积雪融水,水

温总体偏低,D错误。故选A。

【点睛】常见的河流补给类型如下:大气降水补给、高山冰川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

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河流补给是河流的重要水文特征,它决定了河流水量的多寡

和年内分配情势。研究河流补给有助于了解河流水情及其变化规律,也是河水资源评价的重

要依据。

6.A7.C8.B

【解析】6.Argo浮标的运动方向受海水运动(洋流)的影响,德雷克海峡海水运动主要受

到西风漂流影响,故Argo浮标经过德雷克海峡时的大致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A正确,BCD

错误。故选A。

7.德雷克海峡纬度较高,气温低,且受西风漂流影响,海水温度低,蒸发弱,所以海水盐

度较低,C正确;该区域陆地面积狭小,不可能有大量河水注入,A错误;该海峡连接太平

洋和大西洋,并不封闭,B错误;海冰是由淡水冰晶构成的,海水结冰会使海水的盐度增加,

D错误。故选C。

8.根据Argo浮标沿南美洲东岸的运动特点可以推断西风漂流经过德雷克海峡后部分向北运

动,与南下的巴西暖流相遇,两支洋流交汇处海水发生搅动,带动营养盐类上泛,鱼类饵料

丰富,形成丰富的渔业资源,B正确。40%〜6(PS的南美洲东岸因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

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A错误;岛屿面积小,且西风强烈,土壤浅薄,没有森林

广布,C错误;西风漂流经过德雷克海峡后部分向北运动,不利于南下船只顺流航行,D错

误。故选B。

【点睛】西风漂流是南极洲洋流系统中最强的洋流,由西向东环绕南极洲I。北半球为北大西

洋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南半球为西风环流。产生位置在南北纬40。〜60。之间西风带的海域

内。西风漂流通过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迫使海水向前移动,形成稳定状态,以相等的速度向

前流动。在盛行西风吹送下所形成的洋流,自西向东流动。

9.C10.A11.D

【解析】9.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纬度低,群峰林立,海拔差异大,水热变化复杂,自然带丰

富,生态系统复杂,C正确;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同纬度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

生态系统,强调是同纬度,所以纬度不是主导因素,A错误;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纬度低,海

答案第2页,共5页

拔差异大,水热条件差异大,B错误;处于阴坡,蒸发弱的同时热量也不足,所以自然带少,

生态系统不完整,D错误。故选C。

10.高海拔地区较低海拔地区气温低,微生物活动弱,养分循环速度慢,有利于有机质的积

累。因此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高海拔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低海拔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

活动弱,A正确。而与人类活动强度小、植物光合作用强、土壤质地疏松关系不大,BCD

错误。故选A。

1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保护区内同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最少的海拔在540米以下,

分布在低海拔,武夷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水平自然带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因此,

低海拔地区分布的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最大的特点为森林常绿,D正确;冬枯夏绿属于落

叶奎尔林的特点,滴水叶尖和植株矮小都不属于常绿阔叶林的特点,排除ABC。故选D。

【点睛】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湿润地区由常绿阔叶树种组成的地带性森林类型。在日本称照

叶树林,欧美称月桂树林,中国称常绿栋类林或常绿樟榜林。这类森林的建群树种都具樟科

月桂树叶片的特征,常绿、革质、稍坚硬,叶表面光泽无毛,叶片排列方向与太阳光线垂直。

12.(1)亚洲象栖息地面积大幅缩小;栖息地碎片化,呈块状(或不连续)分布。

(2)原始森林植被茂密,为亚洲象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河谷开阔地带水源充足,为亚洲象

提供生存空间及水源;人烟稀少,对亚洲象的干扰少。

(3)生态廊道促进了小种群之间的交流,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亚洲象的生育率;亚洲象寿命较

长,种群隔离产生的影响短期内表现不明显;亚洲象食物来源广泛,适应性较强;法律制度

逐渐完善,当地群众的动物保护意识提高,人为捕杀减少。

(4)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植被带北移,亚洲象逐水草北迁;原生存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生存空间被挤占,为获取生存空间北迁;大象因受惊吓迷路而大规模北迁。

【分析】本大题以1975-2014年我国亚洲象分布范围变化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区域发展

差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

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1)结合图示信息,1975年亚洲象栖息地范围大并且连片分布。与1975年相比,

2014年亚洲象的分布范围明显减少,不再成片连续分布,分布位置还是原栖息地区域,但

是分布范围明显缩小;栖息地较为破碎,呈块状不连续分布。

(2)由于亚洲象属于草食性动物,原始森林植被茂密,可为亚洲象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

河谷开阔地带水源充足,便于亚洲象饮水,也为亚洲象提供生存空间。同时云南西双版纳原

答案第3页,共5页

始森林的沟谷人烟稀少,对亚洲象的干扰少也是成为亚洲象集聚地的主要原因。

(3)亚洲象数量未急剧减少的原因是从亚洲象的寿命长,出生率较高,对环境适应能力强

和人类捕杀减少等角度分析,具体是:当地相关部门设立了生态廊道,促进小规模象群之间

的交流,种群更加广泛,一定程度上保证亚洲象的生育率;亚洲象寿命较长,种群隔离产生

的效应短期表现不明显,仍然不影响繁衍;亚洲象食物来源广泛,对环境容忍度高,适应性

较强,死亡率较低;当地制定更加严格的保护制度,加强宣传和教育,当地群众保护意识提

高,人为捕杀少。

(4)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植被带北移使北方植物更多,使得亚洲象逐水草北迁;由于

人类活动的增加,原生存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生存空间被挤占,为获取更加安静、人为

干扰较少的生存空间北迁;大象对周边环境警惕性搞,因受惊吓迷路而大规模北迁。

13.(1)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可沿山间娅口进入扎达盆地,降水较为集中;喜马拉雅山脉阻

挡西南季风,扎达盆地位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热,气候异常干热。

(2)夏季降水集中,下渗量小,地表径流量较大,形成动力条件;气候异常干旱,风化作用

强,表土松散易侵蚀,物质结构条件特殊;地处盆地河谷,相对高差大,流水下切,加强动

力条件。

(3)地处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板块挤压,地壳断陷成湖,形成沉积层;地壳隆升,

湖水外泄,形成象泉河水系;象泉河河水侵蚀地表沉积层,形成冲沟,不断下切形成土林地

貌。

(4)变化趋势:土林发育高度有所降低。理曲该地气候干旱,夏季降水集中,多强降水,风

力和流水侵蚀作用明显,长期侵蚀土林顶端,发育高度降低。

【分析】本大题以扎达盆地土林地貌为材料设计试题,涉及影响气候的因素、地貌成因等知

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

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素养。

【详解】(1)夏季时,该地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西南季风可以沿山间垃口进入扎

达盆地,使该地降水集中;南侧喜马拉雅山阻挡西南季风,气流在背风坡下沉,形成焚风效

应,气候异常干热。

(2)结合材料可知,扎达盆地夏季降水集中,但当地下渗作用较弱,因此地表径流较强,

为土林地貌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该地区整体气候非常干旱,风化作用较强,表土松散,容

易被外力侵蚀,为土林地貌发育形成了物质基础;扎达盆地地处盆地河谷,该区域相对高度

答案第4页,共5页

大,河流流速较快,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强,加强了土林地貌形成的动力条件。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板块挤压碰撞,地壳

受力断裂陷落形成湖泊,在湖泊内形成沉积层;后来随着地壳抬升,湖水外泄形成了象泉河

水系;河流形成后,河流侵蚀地表沉积层,形成冲沟,在流水侵蚀不断作用下形成土林地貌。

(4)结合材料可知,该地气候干旱,但夏季降水集中,多强降水,降水多时流水侵蚀作用

明显,降水少时风力侵蚀作用明显,在外力的长期侵蚀下,土林顶端被侵蚀,发育高度降低。

14.夏季。夏季黄山空气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