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第二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学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调研序列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3.本卷满分为150分,调研时间为150分钟。调研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但每个人的追求在层次上有所不同。有的人眼光比较高远,也
有的人眼光十分短浅。
②西方哲学家马斯洛所提出的“自我实现”之说,把人生的需求和对人生的理解,分为几个不同的
层次,他的说法颇有可供我们参考之处。马氏曾把人的需求分别为以下几个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当
然是生存的需求;第二,人还需要安全,需要保证不受外来的危害。当这两项需求都满足了之后呢?你
还会产生一种归属的需求。就是说,在这个社会之中,你需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另外,人还会产生自尊
的需求、爱的需求……一直到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求。
③任何人都不是生下来就有“自我实现”之需求的。从维持生存到自我实现,是一个渐进和提升的
过程,过程快慢因人而异。并且,对“自我实现”需求的强烈程度也因人而异。马斯洛提到一种现象,
叫作“约拿情结”。这是一个心理学的名词,意思是说你已经看到了那个最高的境界,可是你没有勇
气,不敢去追求。你作茧自缚,被那些低层次的需求限制住了,所以无法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
界。
④在中国诗歌史上,只有陶渊明是真正达到了“自我实现”境界的一个诗人。陶渊明的诗从表面上
看起来很简单,很朴实,实际上却很复杂。一个人从低层次的需求发展到高层次的需求,有一个渐进的
过程。陶渊明的诗,就正好反映了他达到“自我实现”之境界所经历过的那一个复杂的、艰难的、曲折
的过程。北宋诗人苏东坡曾经说陶渊明的诗“质而实绮,灌而实腴”(《与苏辙书》)。元代诗人元遗山在
一首《论诗绝句》中写到陶渊明,称赞他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太康诗人中有个
潘岳写过一篇《闲居赋》,给人一种很清高澹泊的印象。可是他本人却热衷于追逐功名利禄,为逢迎权贵
贾谧,竟到了望尘而拜的地步。这个人虽然在诗坛享有一定的名气,但他的诗始终达不到更高境界。因
为《易经》上说“修辞立其诚”,潘岳所写的既然不是自己的真心话,怎么能写出好作品来呢?所以,
一个诗人,如果你自己的感情里边先有了一段空虚,那么无论你的技巧多么高明,文字的外表多么华
美,遇到真正有识见的人,他把你的诗一读,就能够知道你是实的还是虚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⑤陶渊明的诗就从来没有过一点儿虚假的感情。陶渊明为什么去做彭泽县的县令?他自己曾坦率地
对人说:“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弦歌”出于《论语•阳货》的“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在这里指的是做县官。他说自己想找一个小小的县做个县官,为的是存点儿钱置些房地产来度日谋生。
他还说打算在公田里种些秫米将来酿些酒喝。你看,这就是他的“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然而他
这彭泽县令只做了八十几天,还没等到公田收获就辞官不做了。这又是为了什么?陶渊明在《归去来兮
辞》的序中说自己“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他说,勉强改变自己的本性去适
应官场生活实在比挨冻受饿还要痛苦,两相比较起来,我宁可去挨冻受饿。你看,他在辞官退隐的时候
也没有标榜自己如何清高,只说这是为了适应自己的本性,这就是他的“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
正由于他如此真诚坦率,所以才得到古今不少人的赞美。
⑥事实上,陶诗之所以能够形成“质而实绮,灌而实腴”的风格,也与他这种任真自得的本性有直
接的关系。因为一般人作诗,都难免有一个“为人”之心。所谓“为人”,不是说要讲仁义道德或治国
安邦,而是说考虑到别人对诗之好坏的评价。如果心中不能够排除这样的念头,那就是庄子所说的“有
待”。很多大诗人作诗也难免如此,例如杜甫就曾说过“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样的话。有了这种念头,
总想与人争胜,总想让自己的诗在千百年之后仍然受到人们的赞美,在写诗的时候就不免逞才使气,雕
琢矫饰,有时就失去了自然真率之美。而陶渊明则不同,宋代诗人陈后山称赞他说:“渊明不为诗,写
其胸中之妙耳。”陶诗流传下来的只有一百二十多篇,其中有很易懂的,也有很难理解的;有条理分明
的,也有思路跳跃的;有内容比较单纯的,也有内容相当复杂的。尽管有这种种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
的,那就是所有的诗都是诗人情思意念的真实活动,没有任何虚伪和雕饰造作。
⑦陶渊明的“真”,不是那种简单的、肤浅的“真”,而是一种复杂的、丰富多彩的“真”。真正
伟大的诗人,是用生命去写他的诗篇,用生活去实践他的诗篇。陶渊明所有的诗都可以互为注脚。这些
诗所表现的是他整个生命的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是真正博大而且丰富多彩的。
(摘编自《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之说,世界上每个人的追求都不同,其中眼光高远的人能够达成自我实
现。
B.满足了生存、安全需求后,会有更高层次的归属、自尊、爱的需求,这些需求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
程。
C.陶渊明的诗没有任何虚假的感情,他选择辞官退隐也没有标榜自己如何清高,只是为了适应自己的本
性。
D.元遗山称赞陶诗“真淳”,陈后山称赞陶诗''写胸中之妙”,两人都认为他是以自然真率之心来写诗
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写“余家贫,……遂见用于小邑”,坦言为谋生而做官,可见他“欲仕
则仕,不以求之为嫌”。
B.《论语》中的“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朝闻道,夕死可矣”等表达了孔子对于“自我实
现”境界的追求。
C.诗人写诗是否真诚很重要,潘岳的《闲居赋》给人清高澹泊的印象,但他本人却热衷功名,他的诗不
能达到更高境界。
D.诗人写诗,难免会有“为人”之心,从陶渊明的“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中可以看出,他也有过
这样的“为人”之心。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阐述“约拿情结”现象,说明“自我实现”需求的强烈程度因人而异,进而肯定陶渊明的人生追
求。
B.苏东坡评价陶诗“质而实绮,癖而实腴”,这和“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东坡题跋》)的评价
是一致的。
C.与陶渊明的创作相比,杜甫写诗带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争胜念头,他的诗歌因此失去了自然率真
之美。
D.陶渊明用生命写诗,用生活实践诗篇,他的诗歌可以互为注脚,表现了他生命真正的博大和丰富多
彩。
4.请简要概括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5.请结合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内容,分析第④段的观点。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答案】LA2.D
3.C4.首先指出一般人作诗,都难免有一个“为人”之心,这种“有待”会导致雕琢矫饰,失去自然
真率之美;接着以杜甫为例加以说明;然后将陶渊明与一般诗人进行对比,突出陶渊明作诗“不为诗,写
其胸中之妙耳”,即他的诗都是情思意念的真实活动,没有虚伪和雕饰造作。
5.第④段的观点是陶渊明是真正达到了“自我实现”境界的诗人,其诗反映了他达到此境界所经历的复杂、
艰难、曲折的过程。归园田居(其一)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表
明陶渊明本性热爱自然,却误入官场,这反映了他在低层次需求的渴望以及最终回归田园的抉择;”方宅
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美好,满足了他自尊、爱的需
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则表达了他摆脱官场束缚,实现自我回归自然的最高境界。整首诗展现
了陶渊明从低层次需求向“自我实现”需求转变的全过程,有力地支撑了第④段的观点。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其中眼光高远的人能够达成自我实现"错误,结合原文第③段“从维持生存到自我实现,是一个渐
进和提升的过程,过程快慢因人而异。并且,对‘自我实现’需求的强烈程度也因人而异……”可知,
原文是说从维持生存到自我实现,是一个渐进和提升的过程,并且,对“自我实现”需求的强烈程度也
因人而异。选项“其中眼光高远的人能够达成自我实现”于文无据。
故选Ao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D.“从陶渊明的‘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中可以看出,他也有过这样的‘为人’之心”错误。“死
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此句阐述了死亡的最深层含义,诗人深谙生命盛衰的自然规律,看得十分透
彻,表达了诗人豁达洒脱的人生观。再结合原文第⑥段”尽管有这种种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
是所有的诗都是诗人情思意念的真实活动,没有任何虚伪和雕饰造作”可知,陶渊明的诗没有任何虚伪
和雕饰造作。选项“他也有过这样的‘为人’之心”曲解文意。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C.“他的诗歌因此失去了自然率真之美”错误,结合原文第⑥段“例如杜甫就曾说过‘语不惊人死不
休’这样的话……在写诗的时候就不免逞才使气,雕琢矫饰,有时就失去了自然真率之美”可知,原文
是说“有时就失去了自然真率之美”,选项“他的诗歌因此失去了自然率真之美”曲解文意,因果不
当。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结合原文”事实上……因为一般人作诗,都难免有一个‘为人’之心……有了这种念头,总想与人争
胜,总想让自己的诗在千百年之后仍然受到人们的赞美,在写诗的时候就不免逞才使气,雕琢矫饰,有
时就失去了自然真率之美”可知,作者首先指出一般人作诗,都难免有一个“为人”之心,这种“有
待”会导致雕琢矫饰,失去自然真率之美;
结合原文“很多大诗人作诗也难免如此,例如杜甫就曾说过‘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样的话”可知,接着
以杜甫为例加以说明;
结合原文”而陶渊明则不同,宋代诗人陈后山称赞他说:'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耳。’……尽管
有这种种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所有的诗都是诗人情思意念的真实活动,没有任何虚伪和雕
饰造作”可知,然后将陶渊明与一般诗人进行对比,突出陶渊明作诗“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耳”,即
他的诗都是情思意念的真实活动,没有虚伪和雕饰造作。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考生首先要根据题干中的提示信息,明确分析第④段的观点,然后结合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内
容进行赏析,最后整合信息,形成答案。
结合原文第④段“在中国诗歌史上,只有陶渊明是真正达到了‘自我实现'境界的一个诗人……陶渊明
的诗,就正好反映了他达到‘自我实现’之境界所经历过的那一个复杂的、艰难的、曲折的过程”可
知,第④段的观点是陶渊明是真正达到了“自我实现”境界的诗人,其诗反映了他达到此境界所经历的
复杂、艰难、曲折的过程。
结合“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可知,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
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
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再联系原文第②段“第一个层次当然是生存的需求”可
知,误入官场,这反映了他在低层次需求的渴望以及最终回归田园的抉择;
结合“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可知,这些诗句反映了他理想中的田园
生活景象,以及追求自然和谐与宁静生活的愿望。再联系原文第②段“另外,人还会产生自尊的需求、
爱的需求”可知,诗中描绘的田园风光和宁静的生活状态,满足了他自尊、爱的需求;
结合“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知,此句语言明白清晰,写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和对自然田园的
喜爱,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返璞归真的向往和渴望。再联系原文第④段“在中国诗歌史上,只有陶渊明
是真正达到了‘自我实现‘境界的一个诗人……一个人从低层次的需求发展到高层次的需求,有一个渐
进的过程……陶渊明的诗,就正好反映了他达到‘自我实现’之境界所经历过的那一个复杂的、艰难
的、曲折的过程”可知,归园田居(其一)展现了陶渊明从低层次需求向“自我实现”需求转变的全过
程,有力地支撑了第④段的观点。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燕食记(节选)
葛亮
上世纪的七十年代,西饼开始占领香港市场,机制逐渐代替手工。花色多,产量大,馅料改革便于
保存,不再受制于季节,渐渐为更多的香港人所欢迎。同钦楼的饼部生意,已大不如前。曾经“莲蓉家
家有,同钦占鳌头”的茶楼胜景已不再。甚至于西饼满目琳琅的新品,以莲蓉为馅,亦不显尊贵。
“同钦”的饼品之所以屹立不倒,全赖有一老一小。每年中秋,吃荣师傅的莲蓉月饼,仍然是香港
人不可割舍的情结。荣师傅制莲蓉的秘方,精义所在,是在一个"滑”字。批量生产的厂家已惯在莲蓉
中,加入膏粉、番薯粉鱼目混珠,增加滑度。一回,五举买了市面上最受欢迎的西点“莲蓉班戟”,让
师父试味。荣师傅尝了一口,即刻吐掉。他叹一口气,对五举说,①如今,人的舌头,已经钝成这样了
吗?
其实,五举何尝不知师父的心事。和师父相处的十年,他慢慢清楚,荣师傅的倔强,是这同钦楼的
底里。在他的眼中,同钦楼要活,便须有别人所没有的东西,是独一份的。荣师傅的莲蓉,曾让“同
钦”站了几十年。②如今,莲蓉老了,师父也老了。
五举也知道,师父埋头在小厨房里,是为了做一种新的月饼。这种月饼,叫“鸳鸯”。难在制馅,
一半莲蓉黑芝麻,一半奶黄流心。犹如阴阳,既要包容相照,又要壁垒分明。但是,师父试了几年,只
要进了竭炉,馅心受热融化。两种馅料,便一体难辨。
五举见师父小厨的灯亮了通宵。早晨出来,乌青脸色,形容憔悴。见他笑一笑,嘴唇咬得紧紧的。
最近,“丽的”电视台推出了一个教烹饪的节目,叫《家家煮》。每次请本港著名食肆的厨师,在电
视上各展其能,教观众做一两道自己店里的拿手菜。节目找到了同钦楼,段经理想让荣师傅去露一手,
荣师傅摆摆手,说,你看我皮松肉挂的,上电视的事情,让五举去,咱们“同钦”,就这一个靓仔头。
电视台是五举从未来过的地方,其实是有些拘束。
导演打量五举,说,啊,难得我们的节目,今次上了一对俊男靓女。收视一定要上去。
剧务就在旁边说,是啊。我们今期主题就叫“靓仔饼王”大战“上海公主”。
五举一边任他们摆布,听到这里,一边皱了皱眉头,觉得像师父所说,电视佬,实在是轻浮油滑。
远远看见一张椅子上,坐着个年轻女孩,低着头。导演就将他领过去,说,戴小姐。这位是同钦楼
大按的少当家,陈五举先生。
女孩抬起头,看他一眼。她皮肤很白,不是粤地少女象牙白的脸色,而是白得透明。她对陈五举浅
浅地点一下头。嘴里轻轻说,陈生,你好。
声音十分软糯温和,但目光却清冷,甚至有些坚硬。
女孩说完,便将头低下去,并不等导演介绍她。
于是气氛变得尴尬。场记悄悄对五举说,这是湾仔“十八行”上海本帮菜馆的戴凤行。是你今天的
搭档。
说是搭档,不过各做各的。中间有一个饶舌的主持人。气氛轻松而紧凑。先录制的是五举的部分。
因时间有限,又是家常,五举便做了一个大按的老婆饼,又做了个小按的虾饺。因为驾轻就熟,他也就
不太紧张了。
女孩倒是准备了两道大菜。一道是上海“本帮红烧肉”。因为节目录制时长,其实是带了做好的成
品。但热油入锅,当真是香气四溢。看她的手势,毫无如身形般的娇柔,使起锅铲,竟有些虎虎生风的
意思。
这第二道是“鸡火干丝”,在上海菜里是有名的功夫菜。原料并不复杂,一碗高汤,主料无非是鸡
丝、开洋和豆腐干。这考的是刀功。五举见女孩手腕轻轻动作,便将一块豆腐干瞬间片成了薄片。轻盈
灵动,全在方寸之间,一把大菜刀,竟被她使得有如绣花的针线般细致。
连主持人都停止了聒噪,和在场的所有人屏住呼吸看着。但就在这时,那柄刀忽然从刀把上掉了下
来。
全场的人慌了神。问女孩有没有备用的。女孩不慌,说,我们上海人烧菜,一柄“胡顺兴”的菜刀
打天下。钝了磨,坏了修。哪来什么备用之说。
她摘下围裙,说,既然没了刀,就不录了。
导演连忙走上来,说,姐姐,千万别,订个棚不容易,我这就让人去买。
女孩说,我使不惯别的刀,不称手。
五举瞧着,左右都下不了台。便从自己的刀箱里,挑出了一把,轻轻递上前去,说,戴小姐,这把
白案刀,分量够,您先将就用着?
女孩愣一愣,接过刀,掂一下,抬头看一眼五举,说,谢谢。
接下来,五举看着女孩,举着自己的刀,将豆腐片细细地切成了丝。手法娴熟,快如细雨。主持人
将一根豆腐丝高高举起来,用夸张的声调说,真的比头发丝还细啊。
女孩面无表情,没有任何呼应。她开始置锅,开火,吊高汤。将切好的豆腐丝与鸡丝,尽数放入高
汤。摄影机给了一个特写。那豆腐丝在汤中,柔软,饱涨。
就在这时,五举的眼睛慢慢地睁大了,他忽然站起身来,对导演说,失陪了。急事在身。
五举甚至顾不上敲门,就推开了小厨房的门。
荣师傅看着自己的徒弟,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他问,举仔,跑什么,欠了电视佬的钱?
五举一边笑,一边用手背擦拭着额头上的汗。他解下领带,松开了衬衫的扣子,狠狠地舒了一口
气。他说,师、师父,那个鸳鸯……有了,用、用豆腐。
荣师傅难以想象,一片薄薄的豆腐片,真的可以分隔阴阳,让莲蓉与奶黄,完美地在一块月饼里各
安其是,相得益彰。
同钦楼的“鸳鸯”月饼,在这个中秋,再次创造了香港一饼难求的奇迹。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交代故事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同钦楼的饼部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B.电视台让凤行以做好的成品参加节目,体现电视佬为收视率而不顾诚信的作为。
C.凤行切豆腐干时,连饶舌的主持人都停止聒噪,通过侧面描写突出其技艺精湛。
D.当主持人夸赞凤行刀功的时候,她却无动于衷,体现了她性格冷傲,做事专注。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①用“钝”字来形容味觉的迟钝、不敏感,表达了荣师傅对人们分不清莲蓉品质好坏的困惑不解。
B.句②用了两个“老”字,前者指同钦楼的“莲蓉”已风行几十年的悠久历史,后者指荣师傅年纪大
了。
C.①②两句都将“如今”置于句首,有力地突出了这个时间节点,从而使今昔对比的意味更加强烈。
D.句①是师傅对五举说的话,句②写五举对师傅的理解。由此可见师徒二人同心,为情节发展设下伏
笔。
8.小说中录制电视节目部分的情节发展富有戏剧性,请简述其“戏剧性”的表现。
9.有人认为荣、陈师徒二人有着可贵的“工匠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6.B7.B
8.①凤行不配合导演的介绍,使录制现场气氛变得很尴尬;②凤行在切豆腐干的精彩处刀突然坏了,她拒
绝继续录制节目,现场陷入慌乱;③五举借刀给凤行,凤行继续展示精湛刀工,录制现场达到高潮;⑤五
举在无意中得到解决“鸳鸯”饼难题的灵感,匆匆离开录制现场。
9.①对品质的坚守:在时代变革中,师徒二人坚持以真材实料维护饼楼生意。②对新品研发的追求:荣师
傅在行业新形势下寻求突破,创制新饼。③对攻克难关的执着:荣师傅为研制新饼失败数年仍不放弃;五
举一直心系新饼进展,在拍电视节目现场受到启发,最终解决了问题。④工作为上,淡泊名利:荣师傅埋
头在小厨房专心做饼,不愿上电视出风头;五举也不把上电视当回事,一有灵感就不告而别。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本内容和鉴赏表现手法的能力。
B.“电视台让凤行以做好的成品参加节目”错误,原文说戴风行因为节目录制时长,其实是带了做好的
成品,所以不是电视台让凤行以做好的成品参加节目,也不能说明电视佬为收视率而不顾诚信。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
B.“前者指同钦楼的‘莲蓉'已风行几十年的悠久历史”错误。本处是说荣师傅的莲蓉,曾让“同钦”
站了几十年,但是现在在行业新形势下,同钦楼的饼部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情节的把握能力。
文中写到五举到达电视台后,导演介绍完五举之后,凤行对陈五举浅浅地点一下头,嘴里轻轻说,陈
生,你好。凤行说完,便将头低下去,并不等导演介绍她。于是,录制现场气氛变得尴尬。
凤行在准备第二道“鸡火干丝”的用料豆腐干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看着凤行切豆腐干,忽然凤
行所用的那把大刀从刀把上掉了下来,全场人都慌了神,并且凤行告诉导演没有备用刀,并且拒绝继续
录制节目,现场陷入慌乱。
当凤行因为自己用的刀从刀把上掉了下来而拒绝继续录制节目,现场陷入慌乱的局面,这时候五举从自
己的刀箱里挑出了一把白案刀借给凤行,然后凤行用五举的刀手法娴熟地将豆腐片细细地切成了丝,这
时主持人将一根豆腐丝高高举起来,用夸张的声调说,真的比头发丝还细啊!录制现场达到高潮。
当凤行将切好的豆腐丝与鸡丝,尽数放入高汤时,摄影机给了一个特写,这时五举发现那豆腐丝在汤
中,柔软,饱涨,于是想到了如何解决“鸳鸯”饼的难题,于是忽然站起身来,对导演说,失陪了。急
事在身,就匆匆离开录制现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
文章开篇写到“上世纪的七十年代,西饼开始占领香港市场,机制逐渐代替手工。花色多,产量大,馅
料改革便于保存,不再受制于季节,渐渐为更多的香港人所欢迎。同钦楼的饼部生意,已大不如前”,
交代了时代变革这一历史背景,并且写到同钦楼的经营现状。文章又写到有一回五举买了市面上最受
欢迎的西点“莲蓉班戟”,让师父试味。荣师傅尝了一口,即刻吐掉,可见,师徒二人坚持以真材实料
维护饼楼生意。
文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上世纪的七十年代,西饼开始占领香港市场,机制逐渐代替手工。而同钦
楼的饼部生意,已大不如前,这时候师傅埋头在小厨房里研制一种叫做“鸳鸯”的月饼,表明荣师傅对
新品研发的追求。
荣师傅研制一种叫做“鸳鸯”的月饼,但是制陷困难,荣师傅试了几年,只要进了燃炉,馅心受热融
化。两种馅料,便一体难辨。荣师傅经常在小厨房中制作一通宵。五举参加电视台节目的录制,当他看
到凤行“鸡火干丝”中豆腐丝在汤中,柔软,饱涨,于是受到启发,想到了“鸳鸯”月饼的解决方法,
说明五举一直心系新饼的进展,体现出对攻克难关的执着。
最近,“丽的”电视台推出了一个教烹饪的节目,每次请本港著名食肆的厨师,在电视上各展其能,教
观众做一两道自己店里的拿手菜。节目找到了同钦楼,段经理想让荣师傅去露一手,荣师傅摆摆手,让
五举去,说明荣师傅只愿埋头在小厨房专心做饼,不愿上电视出风头。当五举从“鸡火干丝”这道菜中
获得灵感后,忽然站起身来,对导演说,失陪了。急事在身,可见五举也不把上电视当回事,一有灵感
就不告而别。所以,“工匠精神”体现在工作为上,淡泊名利。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
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鸟。田肥美,民殷富,战车干枣,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
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
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日:“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
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日:“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雕兜,舜伐三
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
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饰,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
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
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
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
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西里相攻迫则杖载根撞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
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讪敌国,制海内,子乏军,臣诸侯,非兵不可。今
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惜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沉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
也。”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膜之地,北收要害之
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丛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
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
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
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
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
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镶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
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步,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
服,弱国入朝。
(节选自《过秦论》)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故以战A续之B宽C则两军相攻D迫E则F杖戟相撞G然H后可建大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有肴、函之固”的“固”与《阿房宫赋》中“日益骄固"的‘'固"意思不同。
B.万乘,指兵车万辆,与文中“今欲并天下,凌万乘,i出敌国”的“万乘”意思相同。
C.元元,指平民、百姓,也称黎元,与《过秦论》中“以愚黔首”的“黔首”意思相同。
D.北,指败退的军队,与上文中“北收要害之郡”的“北”意思和用法都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游说秦惠王兼并列国,称帝而治,并愿为此效力,秦惠王却不打算出兵,不信任苏秦,因此错失
征战天下的最佳时机。
B.苏秦认为,从古至今,战争从未停止过,订立盟约、推行仁义等并没有实际效果,想要吞并天下,只
有通过战争才能实现。
C.苏秦善于分析形势,言辞犀利,他认为国君容易被各种巧辩之辞蛊惑,不明政教,缺乏治理国家的方
法,忽视根本的道理。
D.苏秦开始向秦惠王进言“连横”之策,后又以“合纵”转而游说六国君主,充分体现了纵横家朝秦暮
楚、反复无常的特点。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
(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4.苏秦认为秦国可以吞并天下的依据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第一段概括。
【答案】10.BDG
11.B12.D
13
(1)于是就废却文治,使用武力,用优厚待遇蓄养勇士,缝制盔甲,磨砺兵器,(想)在战场上取得胜
利。
(2)不吝惜珍贵的财宝以及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揽天下的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相互援
助,结为一体。
14.地理位置优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土地肥沃,百姓殷实富足。
军备充足,有众多的战车和士兵。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所以用战争来续成大业,如果地域广阔,两军就可以相互进攻;如果地势狭促,就要杖戟相交,
展开白刃战,这样以后方能建立大功。
“以战”作状语,“续之”是动宾结构,成为一个省略主语的句子,故B后断开;
“宽则两军相攻”与“迫则杖戟相撞”是两个对称的句式,故D后断开;
“然后可建大功”意思是这样以后可以建立大的功业,句意完整,故G后断开。
故选BDG。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固,牢固/顽固。句意:东面有牢固的峰山、函谷关。/一天比一天骄横顽固。
B.错误。万乘,万辆兵车/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句意:有万辆战车。/现在要想并吞天下,凌驾于大国之
上,使敌国屈服。
C.正确。都是平民的意思。句意:统治百姓。/来使百姓愚蠢。
D.正确。北,名词,败北的军队/名词作状语,向北。句意:追逐败逃的军队。/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
区。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后又以‘合纵’转而游说六国君主”错,由材料一第三段“苏秦曰’……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
也’”可知,第三段都是苏秦向秦王进谏,并没有去游说其他六国君主。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任”,使用;“厚”,用优厚的待遇;“缀甲厉兵”,缝制铠甲,磨砺兵器;“效胜”,取得胜
利。
(2)“爱”,吝惜;“致”,招揽;从,通“纵”;“一”,一个整体。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归纳要点的能力。
由材料一第一段“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
有肴、函之固”可知,秦国地理位置比较好,西面有富饶的土地、北面可以提供战马,南、东有天然屏
障,四周都有可以优势;
由材料“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可知,秦国土地广阔肥沃富饶,百姓殷实富足;
由材料“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可知,秦国有较多的战车,有百万士兵,有广阔
的土地,积蓄非常多。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苏秦起先用连横的策略游说秦惠王说:“大王您的国家,西面有巴、蜀、汉中等富饶之地,北面有
可用的胡貉和代马,南面有可作屏障的巫山、黔中,东面有牢固的靖山、函谷关。土地肥美,百姓殷实
富足,有万辆战车,有百万武士,有千里沃野,积蓄丰厚,地理形势优良便利,这就是所谓的天府,雄
霸天下的强国啊。凭着大王的贤明,士民的众多,(如果)习用车骑,教以兵法,可以兼并诸侯,独吞天
下,称帝而统治天下。希望大王能对此稍许留意一下,请允许我奏明这样做的成效。”
秦王回答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不能高飞上天,法令不完备的不能惩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
不能驱使百姓,政教不顺民心的不能烦劳大臣。现在您庄重地从老远跑来在朝廷上教导我,我希望改天
再听您的教诲。”
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大王不会接受我的意见。过去神农讨伐补遂,黄帝讨伐涿鹿、擒获蚩尤,
尧讨伐嚷兜,舜讨伐三苗,禹讨伐共工,商汤讨伐夏桀,周文王讨伐崇国,周武王讨伐纣王,齐桓公善
于作战而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用战争手段的呢?古代各国派遣使者,车辆往来,奔驰于道,商
谈结盟,天下成为一体,有的约从有的连横,没有把武器甲胄储藏起来。文士个个巧舌如簧,诸侯听得
稀里糊涂,群议纷起,难以清理。规章制度虽已完备,人们却到处虚情假意,条文记录又多又乱,百姓
还是衣食不足。君臣愁容相对,人民无所依靠,道理愈是清楚明白,战乱反而愈益四起。穿着讲究服饰
的文士虽然善辩,攻战却难以止息。愈是广泛地玩弄文辞,天下就愈难以治理。说的人说得舌头破,听
的人听得耳朵聋,却不见成功,嘴上大讲仁义礼信,却不能使天下人相亲。于是就废却文治、信用武
力,以优厚待遇蓄养勇士,备好盔甲,磨好兵器,在战场上决一胜负。想白白等待以招致利益,安然兀
坐而想扩展疆土,即使是上古五帝、三王、五霸,贤明的君主,常想坐而实现,势必不可能。所以用战
争来解决问题,相距远的就两支队伍相互进攻,相距近的持着刀戟相互冲刺,然后方能建立大功。因此
对外军队取得了胜利,对内因行仁义而强大,上面的国君有了权威,下面的人民才能驯服。现在要想并
吞天下,超越大国,使敌国屈服,制服海内,君临天下百姓,以诸侯为臣,非发动战争不可。现在在位
的国君,忽略了这个根本道理,都是教化不明,治理混乱,又被一些人的奇谈怪论所迷惑,沉溺在巧言
诡辩之中。像这样看来,大王您是不会采纳我的建议的。
材料二
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继先前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汉中,向西
攻取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
国,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
互相援助,成为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
四位封君,都见识英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宽宏厚道而爱惜人民,尊重贤才而重用士人,以
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联合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在这时,六国的士
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
乐毅等人沟通他们的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
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来攻打秦国。秦人打开函谷关口迎战敌人,九
国的军队有所顾虑徘徊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一兵一卒的耗费,然而天下的诸侯就已窘迫不堪了。于是,
纵约失败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秦有剩余的力量趁他们困乏而制服他们,追赶逃走的败
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流淌的血液可以漂浮盾牌。秦国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
分山河的区域。强国主动表示臣服,弱国入秦朝拜。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事①
陆游
北征谈笑取关河,盟府②何人策战多?
扫尽烟尘归铁马,剪空荆棘出铜驼③。
史臣历纪平戎策,壮士遥传入塞歌。
自笑书生无寸效,十年④枉是枕雕戈。
【注】①本诗作于嘉泰四年(1204年)秋,陆游时年七十九岁。1206年夏,南宋朝廷的“开禧北
伐”正式开始。②盟府:古时官员受勋赏时的盟书(盟约)保存之所。③铜驼:《晋书》载:“索靖知天
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④十年:指诗人曾在川陕从军十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谈笑”二字,表现了取胜的轻松,与“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中的“谈笑”表达效果相
同。
B.“扫尽烟尘归铁马”与“铁马秋风大散关”一样,都是诗人对自己奔赴前线、奋勇杀敌的想象。
C.“剪空荆棘出铜驼”写铜驼在荆棘被扫除后又重新出现,表达诗人对朝廷将收复失地的信心与期待。
D.第三联中,诗人设想北伐获胜后的情景:史官在记录克敌制胜的策略,将士在凯歌声中从塞外归来。
16.这首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15.B16.①意思:我自嘲作为书生一生没有一点功绩,十年间白白地枕着雕花的战戈。
②情感:表达了诗人自嘲自叹、壮志未酬的悲愤与无奈。诗人虽有报国之志,曾在川陕从军十年,但却
未能建立功勋,眼看着岁月流逝,内心充满了失落和遗憾。同时,也透露出他依然渴望能够为国效力、
建功立业的心愿。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能力。
B.“都是诗人对自己奔赴前线、奋勇杀敌的想象”错误,“扫尽烟尘归铁马”不是对自己奔赴前线、奋
勇杀敌的想象,是想象战争胜利后军队回归的情景。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的意思是:“笑”“无寸效”是自嘲没有功绩,“枉”有“白白地”意思、。据此理解
句意即可。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无奈和自嘲。陆游一生都渴望为国家收复失地,但在他的晚年,虽然看到了国
家有可能发动北伐的消息,但他自己却因年老体弱,无法再为国家效力。他自感一生虽然曾怀揣着报国
之志,但却没有为国家的统一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只是空有一腔热血和十年的从军经历。因此,他在这
里自嘲自己“无寸效”,表达了对自己一生无法为国效力的遗憾和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他依然渴望能
够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心愿。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人写时事,常托之于汉代,如高适《燕歌行〈并序〉》的“,
(2)贾谊《过秦论》中,表现陈涉起义时队伍的装备十分简陋的句子是:“,
(3)“忧边”是古诗词常见主题。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两句写
当时北方局势紧急,表达词人的爱国之情与对时局的关心。
【答案】①.汉家烟尘在东北②.汉将辞家破残贼③.斩木为兵④.揭竿为旗⑤.
闻说北风吹面急⑥.边上冲梯屡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贼”“揭”“竿”“舞”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脆皮烧鹅的口感一波三折,充满了迷人的戏剧性。夹上一块,点上琥珀色的酸梅酱,入口咀嚼,鹅
皮咔嚓作响,脆如薯片,油脂的香味,包裹着丝丝缕缕的荔枝木香,在口腔中繁弦急管般奏响。那种愉
悦与满足,又远非薯片可以比拟。鹅的皮下脂肪,早已在高温中熔化,深情款款地渗入鹅肉之中……
鹅好,烧鹅才可能好,烧腊店一般会选中小个的清远黑棕鹅,肉质紧密,富有弹性。烧鹅淮盐和脆
皮糖浆的调配也不可随心所欲。给鹅淋浴之后,还需要吹气,这个环节,很考功力,如果吹得好,皮肉
分离,烧鹅形体饱满,精神抖擞,红光满面,如果吹得不好,则灰头土脸,活像一个“瘪二
烧鹅乃浓香之物,烧制的柴火也是至关重要的。数百年来,岭南人一直在苦苦寻觅烧制的良材,从
普通的木柴到竹柴,再到蔗渣,皆姜里勺港,直到在不经意间发现了荔枝木。烧制的过程,极富观赏
性,炉中的鹅“大汗淋漓”,在火力的作用下,颜色慢慢变深。炉底有一只盘子,收集缓缓滴落的鹅
油,偶尔会有几滴,调皮地跳入火中,发出轻微的啜啜声,这美妙动人的天籁,听得人的心都快要融化
了。
18.请写出成语“差强人意”的意思,然后运用这个成语造个句子。
19.下列选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词语的引号作用不同的一项是()
A.包身工人隶属在五十个以上的带工头手下,她们是顺从地替带工赚钱的“机器”。
B.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C.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提出的理论是已经完成了的绝对真理或“顶峰”,可以不受实践检验的。
D.走到哪里,吃、住都有群众照顾着,瞅准了机会,一下子给敌人个“连锅端”。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改成:“夹上一块,点上酸梅酱,入口咀嚼,鹅皮响脆,油脂的香味,包裹着荔
枝木香,在口腔中弥漫。”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18.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这篇作文文笔虽然不够优美,但结构安排还差强人意。
19.B20.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①原文使用了更多形象生动的描写,如“琥珀色”“咔嚓作响”“繁弦急管般奏响”等,增强了语言的
节奏感和画面感,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脆皮烧鹅的美味。
②“丝丝缕缕”突出了香味的细腻,“繁弦急管般奏响”运用通感,将味觉转化为听觉,给人新奇独特
的感受。
③相比之下,修改后的句子较为平淡,只是简单地陈述了品尝的过程和感受,缺少原文那种生动、细腻
且富有感染力的表达。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差强人意:差:稍微地。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形容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
语、定语。
示例:这个项目的进展虽然缓慢,但总算是差强人意,预计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画波浪线词语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A.“机器”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B.“围剿”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C.“顶峰”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D.“连锅端”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原文“点上琥珀色的酸梅酱”,不仅描述了动作,还提供了颜色描述,使得读者能够想象到酱料的色泽
和质地。“鹅皮咔嚓作响”,将动作和声音结合在一起,通过“咔嚓作响”模拟了咬碎鹅皮的声音,增
加了生动感。
“脆如薯片”,通过比较,将鹅皮的口感与薯片相提并论,强调了其脆度。“包裹着丝丝缕缕的荔枝木
香”,“丝丝缕缕”形容香气的不张扬却持久,荔枝木的香气与鹅肉的油脂香味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
特的风味。”在口腔中繁弦急管般奏响”,“繁弦急管般奏响”运用通感,将将味觉转化为听觉,赋予
了味道一种节奏感和动态感,使得整个描述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也成为了一种听觉和情感上的体验。
总的来说,原文通过多重感官的描述,让读者仿佛能够亲自品尝到这道美食,感受到了它带来的愉悦体
验,从而提升了表达效果。修改后的句子只是简单地陈述了品尝的过程和感受,缺少原文那种生动、细
腻且富有感染力的表达。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研究人员研究了肉食性合弓纲动物的下颌解剖结构,利用这些特征来重建这些古代捕食者可能的摄
食习惯,并绘制它们随时间推移的生态演变图。他们发现,大约2.7亿年前,A,这与捕食行为的重
大转变有关。
随着B,奔跑速度越来越快,为了成功捕食到它们以求生存,食肉动物也相应地变得更大、更迅
猛。早期的合弓纲捕食者有C,然而,研究人员发现它们的下颌在向更短转变,集中在下颌前部的牙
齿更少,肌肉效率更高,这样适合提供深而有力的咬合。
①这一变化凸显了捕食者当时面临着来自猎物的新选择的压力。②这些发现为进化的关键步骤提供
了重要背景。③合弓纲颌骨的重组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是哺乳动物进化的一大步,④不仅这些变化使下颌
更有效率,⑤也标志着颌骨最早的重建。哺乳动物中发现的很多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猎物所带来的
生态压力推动的。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
字。
22.文中第三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
后、O
【答案】21.A.合弓纲下颌功能发生了重大转变
B.食草动物越来越大
C.相当长的下颗和很多牙齿
22.③,应修改为“合弓纲颌骨的重组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哺乳动物进化的一大步”。
④,应修改为“这些变化不仅使下颌更有效率”。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结合前文“研究人员研究了肉食性合弓纲动物的下颌解剖结构”和后文“这与捕食行为的重大转变有
关”可知,此处是说合弓纲动物的下颌功能变化与捕食行为的重大转变有关,故可填“合弓纲下颌功能
发生了重大转变”。
B.结合后文“食肉动物也相应地变得更大、更迅猛”可知,此处是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学校教师师德培训计划范文
- 8综合科工作计划
- 酒店月工作总结和计划
- 2024年大学科研室工作计划书
- 2024个人初中学习计划模板
- 明年工作计划总结
- 2024销售部工作计划范文
- 2024年度医院双拥工作计划模板年计划模板
- 临沂大学《数学物理方程A》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临沂大学《民族民间舞-维吾尔族舞蹈》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PPT课件
- 羊奶培训手册
- XX某管道工程通信线路光缆施工组织设计
- 《First aid》(课堂PPT)
- 《生命教育》教学大纲
- 初中义务教育英语新课标必背词汇表
- 2.3 肉质根的形成生理生理ppt课件
- 逻辑电平测试器的课程设计报告书
- 解析几何课件(吕林根+许子道第四版)
- 智能矿山设备项目融资计划书【模板范文】
-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第五版测试题库 (16)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