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1页
统编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2页
统编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3页
统编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4页
统编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统编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白鹿原陈忠实白鹿原上太阳升起又落下,白鹿原上的人们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白鹿原,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一个承载着厚重历史和文化的地方。白鹿原的故事,从这片土地上的一棵白鹿树上开始。那是一棵生长在白鹿原上的白鹿树。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轻的猎人来到白鹿原。他在这片原始森林中追逐一只白鹿,不知不觉来到了一棵巨大的白鹿树下。白鹿突然跃上树梢,消失在蓝天之中。猎人抬头仰望,只见一只洁白如雪的鹿在云端飞翔。从此,这棵白鹿树便成了白鹿原的象征。白鹿原的故事,从白鹿树上的一块奇石开始。这块奇石上刻着“白鹿原”三个字,据说是一位古代皇帝题写的。奇石旁边,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澈甘甜。传说,这口井的水可以治愈百病,是白鹿原的圣水。白鹿原上的人们世代相传,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白鹿原祭祀活动。祭祀活动中,人们会杀一头肥猪,用酒肉供奉白鹿树和奇石。祭祀完毕,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美食,欢声笑语。白鹿原祭祀活动,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然而,白鹿原的平静生活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打破。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白鹿原也未能幸免。白鹿原的村民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拿起武器,加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白鹿原上的人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战争结束后,白鹿原的人们开始重建家园。他们辛勤劳作,耕耘土地,将白鹿原变成了一个富饶的家园。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白鹿原上的人们开始分化。一些人追求物质财富,一些人坚守信仰。白鹿原的故事,就这样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演绎。(1)以下关于白鹿原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鹿原是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B.白鹿树上的一块奇石上刻着“白鹿原”三个字,据说是一位古代皇帝题写的。C.白鹿原上的人们世代相传,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白鹿原祭祀活动。D.白鹿原的故事,从白鹿树上的一棵白鹿树开始。(2)文章中提到“白鹿原祭祀活动,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这句话说明了什么?(3)文章中提到的“战争”对白鹿原上的人们产生了哪些影响?(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白鹿原故事的主要线索。(5)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白鹿原”这个地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理解。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在广袤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吃草,成群的骏马在草原上奔跑,它们似乎在诉说着草原的美丽与宁静。然而,在草原深处,一场关于草原生态的危机正在悄然上演。草原,这个看似充满生机的地方,正面临着严重的沙化问题。过度放牧、过度开发、气候变化等因素,使得草原植被严重破坏,土壤流失,沙尘暴频发。这不仅威胁着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也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为了拯救草原,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工程,通过围栏封育、退耕还草、人工种草等方式,恢复草原植被;二是加强草原管理,严格执行草原保护法律法规,严厉打击非法开垦、乱采滥挖等行为;三是推广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引导牧民转变生产方式,提高草原利用率。在政府的努力下,草原生态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草原植被逐渐恢复,土壤流失得到控制,沙尘暴发生的频率明显降低。然而,草原生态保护并非一蹴而就,仍需我们共同努力。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讲述了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B.文章通过对比草原美丽的景象和沙化问题,突出了草原生态保护的紧迫性。C.文章认为,草原生态保护的成功完全依赖于政府的努力。D.文章主要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等方面分析了草原生态危机的原因。2.文章中提到的“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包括哪些措施?3.文章为什么说草原生态保护并非一蹴而就?4.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三、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孔子既没,孟轲、荀卿之徒,咸师异端,各引一端,崇己之所善。道既通,于是各有师说,学于孔子者,惟孟氏为得其宗。孟氏之宗,盖法孔子而增以孟氏之所见也。孟子长于言道,而短于言文。其言道也,则若决江河,沛然莫能御。其言文也,则辞浅而义深,论大道则必先言仁义,言仁义则必先言正心,言正心则必先言性,言性则必先言天,言天则必先言事,言事则必先言制,言制则必先言人,言人则必先言师,言师则必先言教。盖孟氏之言,皆本于教,而教之始,必于正心。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仁义礼智言之也。故者,以事言也。以事言者,犹以己言也。故曰:’为人臣者,正其身以正人君;为人子者,正其身以正人父;为人弟者,正其身以正人兄。’是故,为人君,正其身以正朝廷;为人臣,正其身以正其君;为人子,正其身以正其父;为人弟,正其身以正其兄;为人友,正其身以正其友。盖为人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必以正身始,此孟子所谓性也。”孟子既没,杨朱、墨翟之徒,各以其道,非孟子之教,而孟子之教不行于世。汉兴,董仲舒乃始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固董仲舒之志也,然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则亦非仲舒本意。盖自孔子没,而学者宗孟氏,孟氏之教,行于世久矣。仲舒欲抑而黜之,而学校州郡之制,适以崇其教,非仲舒本意也。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盖孟氏之言/皆本于教/而教之始/必于正心B.盖孟氏之言/皆本于教/而教之始/必于正心C.盖孟氏之言/皆本于教/而教之始/必于正心D.盖孟氏之言/皆本于教/而教之始/必于正心2.下列对文中“故”字词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所以B.因此C.旧的,原来的D.确实,实在3.下列对文中“故”字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名词作状语B.动词作谓语C.形容词作定语D.副词作状语4.下列对文中“孟氏之宗,盖法孔子而增以孟氏之所见也”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B.孟子在其基础上增加了自己的见解C.孟子的学说与孔子的学说完全一致D.孟子的学说更完善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的学说在孔子去世后,经过孟轲、荀卿等人的传承,得以发扬光大。B.董仲舒主张“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意味着他只推崇孔子的学说。C.孟子的学说强调“正心”,认为只有正心才能正身、正国。D.文章通过对比孟子与董仲舒的思想,展现了儒家学说的演变过程。四、古代诗歌阅读(第1题3分,第2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甲】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乙】与史郎中钦州南巴作[唐]杜甫万重山里人千里,强半筋骸朝夕分。溪水无情似有情,入溪不返作回流。君非千里能相送,我亦山程转久分。休道岭南无雁足,各凭书礼报家音。【小题1】请简要分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两句诗的意境。【小题2】与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两句诗相比,杜甫《与史郎中钦州南巴作》中哪一句诗同样使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请根据提示,默写下列名句。1.《离骚》中有云:“,,,,。”(提示:帝高阳之苗裔兮,,,,,)六、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①“双十一”是购物狂欢日,更是电商大战的硝烟场。除了价格战、促销战之外,电商们还使出浑身解数,通过不断“造节”来吸引消费者,如“双十二”“618”等。②“造节”一词源于英文的“CreateaFestival”,是一种商业营销策略,指商家通过策划具有主题性的节日活动,制造消费热点,刺激消费需求,从而达到促销的目的。③“造节”是当下电商营销的常态,对于商家来说,这是一种创新,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提升产品的销量。④但“造节”也存在一定弊端,如过度消费、狂欢式消费、浪费资源、虚假促销、损害消费者权益等。⑤因此,商家要合理“造节”,不能无节制地过度营销。【小题1】下列对“造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造节”是一种商业营销策略,旨在刺激消费需求,达到促销的目的。B.“造节”是商家通过策划具有主题性的节日活动,制造消费热点的一种手段。C.“造节”的主要目的是提升产品的销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D.“造节”是一种创新的营销方式,可以增加商家的利润。【小题2】下列对“造节”的弊端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过度消费B.狂欢式消费C.虚假促销D.损害消费者权益【小题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商家合理“造节”的意义。七、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材料】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都要接收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涌入我们的视野,如书籍、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其中,有大量的虚假信息,这些虚假信息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也严重损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学会辨别信息真伪,提高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技能。【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要接收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从各个渠道涌入我们的视野。B.虚假信息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也严重损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已成为时代问题。C.提高信息素养,掌握辨别信息真伪的技能,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时代课题。D.原文主要阐述了信息时代信息真伪辨别的重要性。【小题2】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如何提高信息素养,辨别信息真伪。八、写作题(60分)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在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人们在享受便捷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过载、隐私泄露等问题。近日,某城市举办了一场以“数字生活,智慧人生”为主题的讲座。讲座中,专家们从信息安全、数字素养、人际交往等方面分享了他们的观点和建议。要求:1.结合材料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角度自选。3.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4.语言流畅,书写规范。2024年统编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白鹿原陈忠实白鹿原上太阳升起又落下,白鹿原上的人们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白鹿原,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一个承载着厚重历史和文化的地方。白鹿原的故事,从这片土地上的一棵白鹿树上开始。那是一棵生长在白鹿原上的白鹿树。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轻的猎人来到白鹿原。他在这片原始森林中追逐一只白鹿,不知不觉来到了一棵巨大的白鹿树下。白鹿突然跃上树梢,消失在蓝天之中。猎人抬头仰望,只见一只洁白如雪的鹿在云端飞翔。从此,这棵白鹿树便成了白鹿原的象征。白鹿原的故事,从白鹿树上的一块奇石开始。这块奇石上刻着“白鹿原”三个字,据说是一位古代皇帝题写的。奇石旁边,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澈甘甜。传说,这口井的水可以治愈百病,是白鹿原的圣水。白鹿原上的人们世代相传,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白鹿原祭祀活动。祭祀活动中,人们会杀一头肥猪,用酒肉供奉白鹿树和奇石。祭祀完毕,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美食,欢声笑语。白鹿原祭祀活动,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然而,白鹿原的平静生活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打破。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白鹿原也未能幸免。白鹿原的村民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拿起武器,加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白鹿原上的人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战争结束后,白鹿原的人们开始重建家园。他们辛勤劳作,耕耘土地,将白鹿原变成了一个富饶的家园。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白鹿原上的人们开始分化。一些人追求物质财富,一些人坚守信仰。白鹿原的故事,就这样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演绎。(1)以下关于白鹿原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鹿原是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B.白鹿树上的一块奇石上刻着“白鹿原”三个字,据说是一位古代皇帝题写的。C.白鹿原上的人们世代相传,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白鹿原祭祀活动。D.白鹿原的故事,从白鹿树上的一棵白鹿树开始。(2)文章中提到“白鹿原祭祀活动,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这句话说明了什么?(3)文章中提到的“战争”对白鹿原上的人们产生了哪些影响?(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白鹿原故事的主要线索。(5)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白鹿原”这个地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理解。答案:(1)B(2)这句话说明白鹿原祭祀活动不仅是人们的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承载着白鹿原上人们的信仰、情感和价值观。(3)战争使白鹿原上的人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家园被破坏,生活陷入困境,人们的精神受到极大的冲击。(4)白鹿原故事的主要线索是白鹿原上人们的信仰、生活变迁和故事传承。(5)“白鹿原”这个地名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白鹿树和白鹿原祭祀活动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信仰,古井和奇石则象征着白鹿原的神奇和神秘,战争和重建则展现了白鹿原上人们的坚韧和智慧。白鹿原这个名字,承载着白鹿原上人们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在广袤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吃草,成群的骏马在草原上奔跑,它们似乎在诉说着草原的美丽与宁静。然而,在草原深处,一场关于草原生态的危机正在悄然上演。草原,这个看似充满生机的地方,正面临着严重的沙化问题。过度放牧、过度开发、气候变化等因素,使得草原植被严重破坏,土壤流失,沙尘暴频发。这不仅威胁着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也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为了拯救草原,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工程,通过围栏封育、退耕还草、人工种草等方式,恢复草原植被;二是加强草原管理,严格执行草原保护法律法规,严厉打击非法开垦、乱采滥挖等行为;三是推广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引导牧民转变生产方式,提高草原利用率。在政府的努力下,草原生态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草原植被逐渐恢复,土壤流失得到控制,沙尘暴发生的频率明显降低。然而,草原生态保护并非一蹴而就,仍需我们共同努力。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讲述了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B.文章通过对比草原美丽的景象和沙化问题,突出了草原生态保护的紧迫性。C.文章认为,草原生态保护的成功完全依赖于政府的努力。D.文章主要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等方面分析了草原生态危机的原因。2.文章中提到的“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包括哪些措施?3.文章为什么说草原生态保护并非一蹴而就?4.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答案:1.B2.“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包括围栏封育、退耕还草、人工种草等。3.文章认为草原生态保护并非一蹴而就,因为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需要时间,而且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各方的共同参与。4.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强调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共同努力,以实现草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三、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孔子既没,孟轲、荀卿之徒,咸师异端,各引一端,崇己之所善。道既通,于是各有师说,学于孔子者,惟孟氏为得其宗。孟氏之宗,盖法孔子而增以孟氏之所见也。孟子长于言道,而短于言文。其言道也,则若决江河,沛然莫能御。其言文也,则辞浅而义深,论大道则必先言仁义,言仁义则必先言正心,言正心则必先言性,言性则必先言天,言天则必先言事,言事则必先言制,言制则必先言人,言人则必先言师,言师则必先言教。盖孟氏之言,皆本于教,而教之始,必于正心。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仁义礼智言之也。故者,以事言也。以事言者,犹以己言也。故曰:’为人臣者,正其身以正人君;为人子者,正其身以正人父;为人弟者,正其身以正人兄。’是故,为人君,正其身以正朝廷;为人臣,正其身以正其君;为人子,正其身以正其父;为人弟,正其身以正其兄;为人友,正其身以正其友。盖为人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必以正身始,此孟子所谓性也。”孟子既没,杨朱、墨翟之徒,各以其道,非孟子之教,而孟子之教不行于世。汉兴,董仲舒乃始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固董仲舒之志也,然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则亦非仲舒本意。盖自孔子没,而学者宗孟氏,孟氏之教,行于世久矣。仲舒欲抑而黜之,而学校州郡之制,适以崇其教,非仲舒本意也。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盖孟氏之言/皆本于教/而教之始/必于正心B.盖孟氏之言/皆本于教/而教之始/必于正心C.盖孟氏之言/皆本于教/而教之始/必于正心D.盖孟氏之言/皆本于教/而教之始/必于正心2.下列对文中“故”字词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所以B.因此C.旧的,原来的D.确实,实在3.下列对文中“故”字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名词作状语B.动词作谓语C.形容词作定语D.副词作状语4.下列对文中“孟氏之宗,盖法孔子而增以孟氏之所见也”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B.孟子在其基础上增加了自己的见解C.孟子的学说与孔子的学说完全一致D.孟子的学说更完善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的学说在孔子去世后,经过孟轲、荀卿等人的传承,得以发扬光大。B.董仲舒主张“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意味着他只推崇孔子的学说。C.孟子的学说强调“正心”,认为只有正心才能正身、正国。D.文章通过对比孟子与董仲舒的思想,展现了儒家学说的演变过程。答案:1.C2.C3.D4.C5.B四、古代诗歌阅读(第1题3分,第2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甲】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乙】与史郎中钦州南巴作[唐]杜甫万重山里人千里,强半筋骸朝夕分。溪水无情似有情,入溪不返作回流。君非千里能相送,我亦山程转久分。休道岭南无雁足,各凭书礼报家音。【小题1】请简要分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两句诗的意境。【小题2】与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两句诗相比,杜甫《与史郎中钦州南巴作》中哪一句诗同样使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小题1】这两句诗描绘了江南春色与相逢的喜悦,同时隐含着诗人对世事沧桑、人生多舛的感慨。江南春色宜人,然而却与落花时节相映成趣,形成了一种乐景与哀情的对比。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抒发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小题2】杜甫《与史郎中钦州南巴作》中“溪水无情似有情,入溪不返作回流”这句诗使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诗人以溪水无情却似有情的描写,衬托出自己与友人分别的无奈和伤感。溪水入溪不返,象征着人生离别,无法挽回。这种手法使诗句情感更加深刻,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请根据提示,默写下列名句。1.《离骚》中有云:“,,,,。”(提示:帝高阳之苗裔兮,,,,,)答案:帝高阳之苗裔兮,,,,,解析:此句出自屈原的《离骚》,是《离骚》开篇的名句。正确填写的名句应为:“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其中空缺部分应依次填写:“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注意“摄提贞”、“孟陬”、“庚寅”、“揆”、“肇锡”等字的正确书写。六、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①“双十一”是购物狂欢日,更是电商大战的硝烟场。除了价格战、促销战之外,电商们还使出浑身解数,通过不断“造节”来吸引消费者,如“双十二”“618”等。②“造节”一词源于英文的“CreateaFestival”,是一种商业营销策略,指商家通过策划具有主题性的节日活动,制造消费热点,刺激消费需求,从而达到促销的目的。③“造节”是当下电商营销的常态,对于商家来说,这是一种创新,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提升产品的销量。④但“造节”也存在一定弊端,如过度消费、狂欢式消费、浪费资源、虚假促销、损害消费者权益等。⑤因此,商家要合理“造节”,不能无节制地过度营销。【小题1】下列对“造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造节”是一种商业营销策略,旨在刺激消费需求,达到促销的目的。B.“造节”是商家通过策划具有主题性的节日活动,制造消费热点的一种手段。C.“造节”的主要目的是提升产品的销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D.“造节”是一种创新的营销方式,可以增加商家的利润。【小题2】下列对“造节”的弊端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过度消费B.狂欢式消费C.虚假促销D.损害消费者权益【小题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商家合理“造节”的意义。【答案】【小题1】D【小题2】A【小题3】商家合理“造节”的意义有:①吸引消费者注意力,提升产品销量;②刺激消费需求,推动市场繁荣;③创新营销方式,增强市场竞争力;④避免过度消费和浪费资源,维护消费者权益。七、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材料】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都要接收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涌入我们的视野,如书籍、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其中,有大量的虚假信息,这些虚假信息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也严重损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学会辨别信息真伪,提高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技能。【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要接收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从各个渠道涌入我们的视野。B.虚假信息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也严重损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已成为时代问题。C.提高信息素养,掌握辨别信息真伪的技能,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时代课题。D.原文主要阐述了信息时代信息真伪辨别的重要性。【小题2】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如何提高信息素养,辨别信息真伪。答案:【小题1】D【小题2】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辨别信息真伪的意识和能力。2.增强网络道德意识,自觉抵制不良信息。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4.学会信息筛选,提高信息检索能力。八、写作题(60分)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在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人们在享受便捷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过载、隐私泄露等问题。近日,某城市举办了一场以“数字生活,智慧人生”为主题的讲座。讲座中,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